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3539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1.docx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1.docx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1

必修一第四单元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用民主法制的破坏事实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能说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文字、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促进学生理解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民主意识,遵纪守法。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

(1982年宪法、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依法治国)

2、难点: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讲授法、史学分析法、启发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

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着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生而遭到严重的挫折和破坏,这种情况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发生了全面的改变。

现在让我们走进历史,看一组文革时期的图片。

(投影展示)

师:

“民主政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翻开历史的记忆,这是疯狂的混乱的,让人痛心疾首、不堪回首的十年。

为什么人的尊严和生命价值在不同的时期会有这么大的反差?

今天让我们共同回顾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从中找寻答案。

【讲述内容】

曲折:

“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966——1976)(板书)

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师:

1966年,正当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国家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逐渐发展成矛头指向党的领导层的政治运动。

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

先来学习一下本课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带来了严重危害的内乱,使国家的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受摧残;同时,国民经济和文化教育等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因此而停滞或遭到破坏。

现在来看一下文化大革命的爆发过程:

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公开点名批判北京市政府负责人;这件事成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导火线。

1966年5月和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

师(提问):

“文化大革命”酿成了一场历史的悲剧,导致这场悲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

(阅读教材,思考、回答)

师(总结):

“文革”原因应该分内外因去看待:

内因:

(主观上)① 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地步——根本原因②毛泽东对形势的错误判断:

中央出现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③ 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客观上)党内个人专断,个人崇拜现象严重,(历史原因:

①几千年来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影响,易形成个人崇拜。

缺乏民主法制传统,人们受封建专制思想影响深,民主法制意识淡薄。

小农经济既是产生个人崇拜的土壤,也是产生领导人个人独断的根源,由此不难理解“文化大革命”为什么会在中国发生了。

②苏联模式的影响;)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和削弱,民主法制不健全。

(投影图片展示文革时期的个人崇拜。

外因:

①60年代中期,我国周边局势趋于紧张,美国扩大侵越战争;②中苏关系恶化;③西方国家掀起新的反社会主义的高潮。

这些事件都使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在党内外开展了“反修防修”运动。

正是这些因素导致毛泽东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它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社会动乱。

从而使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严重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进而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严重破坏埋下了祸根。

例题:

“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给党和国家带来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其发生的原因是(D)

①毛泽东对国内形势估计错误

②党内出现一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③中共由于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环境中,习惯采用阶级斗争的方法处理党内意见分歧

④权力过于集中,个人崇拜现象严重

A.①②③B.①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

2、民主法制遭到空前践踏

师(提问):

“文化大革命”期间对民主法制的破坏,主要有哪几个方面的表现呢?

生:

(概括、归纳教材知识,回答)

1967年1月,趁全国大动乱的局势,在张春桥、姚文元的策划下,造反派头目王洪文等人夺了上海市党、政各级领导权。

这就是所谓“一月革命”。

“文革”进入了“全面夺权”的新阶段。

全国许多省市宣告夺权。

接着,全国掀起了夺权高潮,无政府主义泛滥,武斗不断出现,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扩大了全国性的混乱局面,民主法制遭到空前的践踏。

师(总结):

这些表现归纳起来具体有两条①是对公民民主政治权利和人身权利践踏。

②是对国家各级党政机关和民主法律制度破坏。

师(提问):

同学们知不知道对公民民主政治权利和人身权利践踏,最典型的事例是什么?

生:

“刘少奇案”!

师(概括):

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刘少奇冤案,典型地反映了宪法尊严所遭受的践踏,人民所遭受的严重人身迫害。

这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1968年10月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刘少奇被打为"叛徒、内奸、工贼",永远开除出党。

(投影图片展示:

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

投影打出——课本第70页的学思之窗

师(提问):

大家看一下课本70页的学思之窗,刘少奇这些掷地有声的话,为什么在当时没有起到作用?

我们现在看一下PPT上展示的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规定公民合法权利受到宪法的保护。

但在1966-1976年十年“文革”期间,公民的合法权利和人身安全得到法律的保护了吗?

师投影打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材料

生:

(讨论,回答)

师(总结):

因为文革时,夺权风暴造成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机关被夺权陷于瘫痪,社会秩序严重破坏。

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民主法制遭到空前的践踏,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造成人们思想混乱和法律意识淡薄,法律无法起到保护公民权利的作用。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支持“砸烂公检法”,由于没有了独立的检察机关,检察职权由公安机关行使,完全破坏了刑事诉讼的完整性,警察的侦查权力缺少了有效的监督制约,这是酿成了大量冤假错案。

综上,“文革”动乱是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使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

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断了。

3、“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投影图片展示:

1976年10月6日夜,四人帮被逮捕,历时十年零五个月的文革结束,人们纷纷庆祝。

师(提问):

“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无法安定地生产、生活,无法正常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国家建设遭到严重损失。

“文化大革命”酿成了一场历史的悲剧,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呢?

生:

(讨论、思考、回答)

投影展示材料:

材料一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

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演?

邓小平回答:

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材料二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要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

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

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邓小平)

师:

面对意大利记者咄咄逼人的提问,邓小平给出的答案是:

改革制度,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邓小平的回答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表明党和政府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决心。

师(总结):

十年文革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教训呢?

主要有三点:

①必须要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

②国家决策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避免因决策失误给国家、人民带来损失;

③应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遵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的意识。

例题:

“文革”中,党和人民得到的深刻教训是(B)

A.要在综合平衡中发展经济

B.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C.要清除修正主义在党内的影响

D.要正确处理敌我矛盾,以利于现代化建设

师:

十年“文革”使我们失去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为了避免悲剧重演,“文革”结束后,党和国家大力加强了民主法制的建设,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请大家阅读教材第71页第一、二自然段,从中归纳出新时期法律制度建设全面展开的历史条件。

(由学生归纳出:

社会条件是党和人民得到了深刻的教训,认识到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政治基础是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提出了十六字方针)

师(提问):

那么,在十六字方针的正确指导下,具体来说,我们又是如何健全国家的法律制度呢?

展示图片:

邓小平着手平反冤假错案

【引导学生归纳出健全法律制度的措施之一:

平反冤假错案;与书本70页的“学思之窗”对比,同时引出另一个措施——加紧全面立法工作。

师:

刚刚我们也说过了,在文革期间,刘少奇冤案典型地反映了宪法尊严所遭受的践踏,人民遭受了严重的迫害。

那么,吸取了其中的教训,要加强法制建设,逐步健全法律制度,很重要的一步是什么呢?

生:

加紧全面立法工作。

师:

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人大加紧了立法的步伐。

特别是1982年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在,我们来看看部分的条文。

PPT展示:

列出1982年宪法部分条文。

(书本71页第三段)

【根据条文,引导学生归纳出:

1982年宪法是对建国三十多年来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加强了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障。

师:

那么大家都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在1986年——2000年间,依据宪法的规定,全国人大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把相关措施找出来。

(学生根据教材找出相关法律后,教师通过PPT小结)

1978年以后我国立法取得的巨大成就

年份

立法

1979年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82年

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6年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86年以后

《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相继出台

合计

截至2000年,全国已制定了380多件法律及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

【教师根据PPT归纳这一时期我国法律建设的特点】

师:

这一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强调宪法在所有法律文件中的中心地位。

1982年修订的宪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另外,这次立法涉及的范围广,数量多,最终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师:

但是,光有法律是不够的,如果公民的用法、护法意识不强,社会还是无法长治久安的。

所以,我们还必须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

根据课本71页图片及相关图片补充说明。

师: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的局面,这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步。

那么,除了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外,我国在民主建设方面又取得了哪些成就?

播放2010年全国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开幕视频

【从现实的政治生活出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动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新时期我国在民主建设方面的重大成就之一是:

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

师(提问):

那么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制度有什么作用?

生:

概括、归纳教材知识,回答

(1)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促进了国家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

在PPT上展示以下材料:

某村东边有10亩闲田,有一私营业主盯上了,他找到村长想用5万把这10亩田包下来,办一个小型石料加工厂。

村长在得到私营业主一点好处后就同意了,但全村的老少爷们却不同意。

他们认为这是全村的大事,不能由村长一人决定。

况且石料加工厂噪音大,有粉尘污染,对全村男女老少的生活有影响。

于是,村民要求村长召开村民大会来决定这事。

在村民大会上,大家否决了村长的提议,而建议把那10亩田改为鱼塘来养鱼。

师(提问):

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

同学:

思考,回答

师(总结):

材料反映该村村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自己村里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基层民主的进一步加强。

在PPT上展示199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若干条文:

第二条、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二条

【引导学生归纳出法律条文规定农村村民自治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师(提问):

上面的分析体现了新时期我国在民主建设方面哪一个重大举措?

生:

思考,回答:

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推进了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展示图片:

2010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开幕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归纳出新时期我国在民主建设方面的另一个重大举措是:

完善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师(提问):

1956年中共提出的多党合作的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那么新时期中共提出的多党合作方针是什么呢?

生:

概括、归纳教材知识,回答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师(提问):

那么,完善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什么意义呢?

请同学们从书本上找出来

生:

概括、归纳教材知识,回答

(1)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2)适合中国国情,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体现。

展示课本72页的图片

【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和思维引导到少数民族区域自治问题上】

师:

1954年宪法虽然规定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但是并没有一部完整的和独立的法律来规定民族区域自治的具体问题,直到1984年我国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这部法律的颁布施行反映了什么?

生:

概括、归纳教材知识,回答

反映了新时期党和政府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

师:

是的。

换一句话就是说,新时期我国健全和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那么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

生:

概括、归纳教材知识,回答

①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

②体现了国家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师:

1999年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这是我国新时期在民主制度建设方面的另一重大举措。

那么近年来,我国在依法治国方面取得了哪些新进展?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把它们划出来。

生:

概括、归纳教材知识,划出

①加强了对依法治国的宣传和教育

②依法严厉打击了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③各级人大和常设机关加强了对政府、法院和检察院执法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师(小结):

建国40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是满意的。

当然,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的建设也不是完全一帆风顺的,在历史上甚至出现过“文化大革命”那样严重破坏民主与法制的现象。

但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的支持下,纠正了这些错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不断地向前发展。

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证人民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坚持民族区域自治,维护国家统一;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以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五、课后练习

(一)知识掌握:

1、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文革”发生的原因是()

A、个人崇拜现象的滋长

B、国内修正主义的泛滥

C、“左”倾错误思想的发展

D、林彪、江青等人别有用心的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一方略被写进宪法是在:

()

A、1954年B、1982年C、1999年D、2002年

3、建国初期,我国形成的基本政治制度在“文革”中没有遭到严重破坏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

4、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最主要在于()

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5、下列法律文献中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容的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A、

B、

C、

D、

6、新时期,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不包括:

A、政治协商B、民主监督C、参政议政D、与中共一起执政

(二)能力提高

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推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首要举措是:

A、加紧立法工作B、加紧普法宣传

C、加紧总结文革教训D、加紧平反冤案

8、1982年,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主要标志是:

A、明确了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一样的地位

B、确立了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十六字方针

C、提出了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八字方针

D、确立了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制度

9、.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是在

A.1954年一届人大B.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C.1982年中共十二大D.1982年全国人大

六、板书设计

(一)“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966——1976)

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内因:

(主观上)①②③

(客观上)①②

外因:

①②③

2、民主法制遭到空前践踏

表现:

①①

3、“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①②③

(二)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

文革的历史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六字方针”平反冤假错案

全面加紧立法工作

普及法律常识教育

(三)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新时期我国在民主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

完善了人大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

作用:

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推进了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坚持和加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方针:

意义:

健全和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作用:

实行依法治国

实施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