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13农作物育种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3563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713农作物育种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01713农作物育种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01713农作物育种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01713农作物育种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01713农作物育种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01713农作物育种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01713农作物育种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01713农作物育种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01713农作物育种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01713农作物育种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01713农作物育种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01713农作物育种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01713农作物育种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01713农作物育种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01713农作物育种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01713农作物育种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01713农作物育种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01713农作物育种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01713农作物育种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713农作物育种学.docx

《01713农作物育种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713农作物育种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1713农作物育种学.docx

01713农作物育种学

课程名称:

农作物育种学课程代码:

01713(理论)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作物育种生物技术阐述的是应用于作物育种中的生物技术,既不像“生物技术”课程涉及面过于广泛,又有别于作物育种学的某个章节而介绍得不够全面深入,该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与作物育种有关的生物技术,介绍了它们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以及它们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本课程是一门交叉学科,对学生知识更新,知识面拓宽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作物育种中各种生物技术的基本方法和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正确理解作物育种的概念和各章节出现的重要名词概念;了解各生物技术在实际育种中的应用,为后续的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作物育种生物技术是一门作物育种和生物技术交叉的学科,是综合性大学或师范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也是高等农业院校农学类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

该课程要求的先修课程有:

普通遗传学、作物育种学和生物技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之前所学的知识起到巩固和融会贯通的作用。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作物育种生物技术的课程性质与特点、作物育种生物技术的研究内容以及当前总趋势与重点领域;了解生物技术的发展简史;掌握生物技术与作物育种的关系以及对现代作物育种的重要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绪论(重点)

识记:

生物技术的概念

理解:

生物技术与现代作物育种的关系

应用:

作物育种中用到的主要生物技术

(二)绪论(次重点)

识记:

作物育种的主要任务

理解:

作物育种的成效取决于哪些方面

应用:

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的开拓创新、现代生物技术加快育种进程的方法

(三)绪论(一般)

识记:

现代生物技术的分类

理解:

生物技术的研究内容及涉及领域

应用:

生物技术在种子生产中的应用

第二章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历史;掌握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的基本知识、组织培养的原理和技术、植物细胞培养的原理和技术;理解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培养和细胞全能性的概念;掌握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在作物改良上的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第一节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的基础知识

(一)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的基础知识(重点)

识记:

组织培养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

理解:

组织培养的基本程序和条件

应用:

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及其配制

(二)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的基础知识(次重点)

识记:

组织培养的分类

理解:

常用培养基的种类、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的控制

应用:

培养基PH的调节

(三)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的基础知识(一般)

识记:

外植体的概念

理解:

无菌操作的必要性

应用:

怎样进行无菌操作

第二节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与组织培养原理

(一)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的基础知识(重点)

识记:

组织培养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

理解:

组织培养的基本程序和条件

应用:

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及其配制

(二)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的基础知识(次重点)

识记:

组织培养的分类

理解:

常用培养基的种类、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的控制

应用:

培养基PH的调节

(三)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的基础知识(一般)

识记:

外植体的概念

理解:

无菌操作的必要性

应用:

怎样进行无菌操作

(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与组织培养原理(重点)

识记:

细胞全能性、愈伤组织、形态建成的概念

理解:

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从外植体到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分为三个时期:

诱导期、分裂期和形成期,这三个时期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应用:

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其形态建成主要受外植体、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等三大因素的调控:

适合诱导愈伤组织的外植体有怎样的特点?

培养基的种类对愈伤组织的形成有怎样的影响?

各种生长调节物质的用途以及使用上需注意的地方;适宜培养愈伤组织的条件

(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与组织培养原理(次重点)

识记:

继代培养、器官发生、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概念;什么是外源发生和内源发生?

理解:

器官发生顺序的4种类型:

先形成根、先形成芽、愈伤组织不同部位分别形成芽和根、仅有芽或根器官的分别再生;胚状体发育过程经历的几个时期;胚状体的两种诱导和形成方式及其区别

(三)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与组织培养原理(一般)

识记:

植物种类对愈伤组织的分化有决定作用;以不同器官(根、茎、叶)为外植体时,其愈伤组织分化模式带有器官来源的特征

理解: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对愈伤组织形态建成的影响

应用:

温度和光如何影响愈伤组织的形态建成

第三节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重点)

识记: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花药培养、花粉培养、植物胚胎培养的概念

理解:

植物快速繁殖的三个主要技术环节:

培养物的建立、芽的增殖和根的诱导;植物脱毒技术的原理;花药培养和花粉培养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应用:

诱导无根苗生根的常用方法;植物脱毒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

取材与接种、培养与繁殖、病毒鉴定;花药培养中需注意的问题:

取材时期和预处理、灭菌方法与接种注意事项、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过程;花粉培养的技术:

材料预处理、花粉分离、花粉粒液体培养和植株再生;离体胚的培养条件如何?

胚乳培养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次重点)

识记:

花药培养需经过取材、消毒、接种和培养等几个程序;离体胚培养的概念;

理解:

快速增殖技术中芽的增殖的三种途径及其各自的特点;花药和花粉培养诱导单倍体植株的途径;胚在胚乳培养中的作用

应用:

植物快速繁殖技术的特点和应用范围;植物脱毒技术的病毒鉴定方法;花粉培养中花粉的分离方法:

自然散粉法、挤压法、用电动搅碎器将花药在分离溶液中搅碎;胚乳培养中胚乳的分化方式

(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一般)

识记:

通常使用秋水仙碱对单倍体进行人工加倍;不同植物花药培养的合适花粉发育时期

理解:

花药(粉)培养白化苗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应用:

植物胚胎培养在实践中应用在哪些方面?

第四节植物细胞培养和原生质体融合

(一)植物细胞培养和原生质体融合(重点)

识记:

悬浮培养、体细胞杂交的概念;悬浮培养常用的两种方法:

成批培养和连续培养

理解:

原生质体有何特点?

核融合的一般过程:

核相互靠近——发生核膜接触——形成核膜桥——完成核融合,各个过程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应用:

细胞培养的四个步骤:

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继代培养、细胞悬浮培养和单细胞获得、愈伤组织的再形成、植株再生;成批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周期:

延迟期、对数生长期、直线生长期、静止期各个时期的细胞生长状况;连续培养的特点;原生质体培养的三个步骤:

原生质体的分离和纯化、原生质体的培养、原生质体的生长发育和植株再生;体细胞杂交的具体步骤;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融合至植株再生的全过程

(二)植物细胞培养和原生质体融合(次重点)

识记:

什么是不对称杂交?

植板率=形成的细胞团数/接种的细胞或原生质体数×100%;同核体和异核体的概念

理解:

原生质体培养的培养基有哪些特点?

原生质体再生形成细胞壁的判断;杂种细胞的形成及其细胞学行为

应用:

原生质体分离、纯化、活力鉴定的方法各是什么?

原生质体的培养有哪些方法?

具体操作和各自特点分别是什么?

原生质体融合有哪些方法?

具体操作和各自特点分别是什么?

(三)植物细胞培养和原生质体融合(一般)

识记:

用作体细胞杂交的植物材料应具备的条件;体细胞杂种的鉴定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理解:

核融合稳定性的决定因素;异核体不规则的有丝分裂引起的染色体丢失与亲本间亲缘关系的远近有关

应用:

通过液体悬浮振荡培养获得具有分化能力的愈伤组织的方法;杂种细胞的筛选方法

第五节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在作物改良上的应用

(一)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在作物改良上的应用(重点)

理解:

植物组织培养在品种改良上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在无性系的快速繁殖上的应用

应用:

花药培养与单倍体育种、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离体胚培养和原生质体融合及不对称杂种在品种改良应用中各自的优点和应用范围;无性系快速繁殖的应用范围

(二)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在作物改良上的应用(次重点)

识记:

不对称杂交可有效地应用于重要农作物胞质基因控制性状的改良

理解:

组织培养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应用:

组织培养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低温贮藏植物组织保存种质资源的步骤

(三)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在作物改良上的应用(一般)

理解:

人工种子的优点及实现人工种子需解决的问题;

应用:

组织培养在工业上的应用

第三章染色体工程与作物育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染色体工程的一般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理解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异附加系、异代换系等名称的概念,掌握染色体组水平的操作技术,以及染色体工程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了解染色体微切割和人工染色体技术。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第一节染色体工程的一般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

(一)染色体工程的一般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重点)

识记:

狭义的染色体工程、广义的染色体工程、染色体组和部分同源群的概念

理解:

部分同源群是如何形成的;染色体操纵在哪三个水平上进行

应用:

亲缘关系远近与遗传操作

(二)染色体工程的一般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次重点)

识记:

植物孢子体的染色体数用2n表示,其配子体的染色体数用n表示;基本染色体组或基本染色体套的概念;

理解:

多倍体、单体、缺体的概念

应用:

染色体组操纵、整条染色体的操纵和染色体片段的操纵分别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

(三)染色体工程的一般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一般)

识记:

染色体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节染色体组水平的操纵技术

(一)染色体组水平的操纵技术(重点)

识记:

获得远缘杂种的两种方式:

有性杂交和体细胞杂交;异源多倍体和同源多倍体的概念

理解:

远缘杂交的障碍有哪些?

培育异源多倍体和同源多倍体的意义

应用:

克服远缘杂交障碍的途径有哪些?

染色体数加倍和二倍体化的方法

(二)染色体组水平的操纵技术(次重点)

理解:

秋水仙碱使染色体数加倍的原理

(三)染色体组水平的操纵技术(一般)

识记:

双二倍体的概念

第三节染色体水平的细胞遗传学操纵

(一)染色体水平的细胞遗传学操纵(重点)

识记:

异附加系、异代换系、易位系的概念

理解:

异附加系、异代换系的产生;

应用:

异附加系的鉴定方法有哪些?

异附加系的应用;异代换系的应用;诱导染色体片段转移的方法各有哪些特点以及各自的应用范围?

易位系的鉴定方法有哪些?

(二)染色体水平的细胞遗传学操纵(次重点)

识记:

单体异附加系、二体异附加系、双单体异附加系、双二体异附加系、单体异代换系和二体异代换系的概念

理解:

利用核酸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分子原位杂交鉴定异附加系的原理;利用分子标记鉴定易位系的原理;品种间代换系产生的特点

应用:

异代换系的鉴定方法;

(三)染色体水平的细胞遗传学操纵(一般)

应用:

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理论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基因工程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四节染色体微切割和人工染色体

(一)染色体微切割和人工染色体(重点)

识记:

染色体微切割的概念;几种主要的人工染色体

理解:

染色体识别的依据;真核生物染色体在形态结构上的共同特征;各人工染色体的特点

应用:

染色体微切割的应用和局限性;人工染色体的应用特点

(二)染色体微切割和人工染色体(次重点)

识记:

染色体微切割常用的两种切割工具;自主复制序列因子

理解:

染色体微切割的过程如何?

ARS的作用

应用:

PCR技术在染色体微切割中的应用

(三)染色体微切割和人工染色体(一般)

理解:

YAC、BAC的构建

应用:

人工染色体的应用范围

第五节染色体过程与作物育种

(一)染色体过程与作物育种(重点)

识记:

初始亲本和回交亲本;滚动回交法

理解:

目标性状需满足的条件;育种群体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应用:

加速世代、缩短育种年限的方法

(二)染色体过程与作物育种(次重点)

识记:

常用的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目标性状的方法

应用:

怎样确定育种群体的大小?

加代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三)染色体过程与作物育种(一般)

识记:

染色体工程的产品主要是新的遗传种质而不是品种

理解:

花药或花粉培养对缩短育种年限的意义

应用:

染色体工程如何应用于作物育种?

第四章转基因育种技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历史;理解植物遗传转化的受体系统和载体系统的概念;掌握农杆菌介导基因转移的方法,了解其他植物转基因方法以及掌握转化体的鉴定和分析方法;理解转基因在育种和培育新品种上的应用,并了解如何对转基因植物的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第一节植物遗传转化的受体系统和载体系统

(一)植物遗传转化的受体系统和载体系统(重点)

识记:

转基因和质粒概念;常用的质粒有哪些?

常用的选择标记是什么?

理解:

转基因育种的特点;大肠杆菌质粒载体的基本特征;植物转化载体的结构

应用:

叶片和茎段、原生质体、愈伤组织和悬浮培养细胞、未成熟胚和分生组织、花粉、子房或胚珠等受体系统相应的转化方法;构建载体需考虑的因素;插入目的基因构成重组DNA分子的方式

(二)植物遗传转化的受体系统和载体系统(次重点)

识记:

质粒在细菌中的两种类型的复制方式:

松弛型和严谨型;标记基因的种类;

理解:

作物转化受体应符合的条件;用于真核细胞转化的载体具有的共同特征;

应用:

花粉作物转化受体细胞的应用;标记基因的选择依据;

(三)植物遗传转化的受体系统和载体系统(一般)

识记:

启动子的概念

理解:

主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

第二节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

(一)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重点)

识记:

Ti质粒、T-DNA、整合载体、双元载体系统的概念;

理解:

农杆菌介导基因转化的原理;Ti质粒的结构特征;构建整合载体的原理;双元载体系统的优点有哪些?

应用:

构建整合载体的方法;双元载体系统的构建方法;农杆菌介导转化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二)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次重点)

理解:

T-DNA的功能有哪些?

Ti质粒致癌区和毒性区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应用:

叶圆片法转化的具体步骤和应用范围

(三)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一般)

识记:

农杆菌转化的寄主范围

理解:

农杆菌转化对植物外植体的要求;

应用:

共培养法和直接接种法转化的具体操作方法

第三节其他植物转基因方法

(一)其他植物转基因方法(重点)

识记:

常用DNA直接转化方法:

基因枪轰击法、植物原生质体介导的遗传转化、生殖细胞转化、病毒载体转化法

理解:

基因枪转化的原理

应用:

基因枪转化的优点和不足;影响基因枪转化的因素

(二)其他植物转基因方法(次重点)

识记:

基因枪的类型;原生质体系统转化的主要介导方法:

电击法、PEG介导法和脂质体介导法

理解:

火药驱动的基因枪和氦气驱动的基因枪原理上的不同;

应用:

原生质体系统转化的主要介导方法的应用;生殖细胞转化涉及哪些方面的工作?

病毒载体法的特点

(三)其他植物转基因方法(一般)

识记:

其他转化方法:

超声波转化法、显微注射法、激光微束法、碳化硅纤维处理法

应用:

子房作为受体转化的一般程序

第四节转化体的鉴定和分析

(一)转化体的鉴定和分析(重点)

识记:

转化体的选择策略有哪些?

转化体的鉴定包括哪些方面?

理解:

报告基因GUS基因组织化学染色法的基本原理;DNA分子鉴定、RNA分子鉴定和蛋白质分子鉴定的原理;外源基因的整合特性

应用:

报告基因的检测方法;DNA分子鉴定的应用;RNA分子鉴定的应用;直接鉴定目标性状的方法;外源DNA的甲基化怎样影响其在宿主体内的稳定存在和表达?

(二)转化体的鉴定和分析(次重点)

识记:

基因沉默的概念

理解:

外源基因的整合机制;造成基因沉默的原因

应用:

研究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情况的常用手段

(三)转化体的鉴定和分析(一般)

识记:

共抑制现象的概念

理解:

外源基因插入的拷贝数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第五节转基因育种

(一)转基因育种(重点)

识记:

植物转基因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植物转基因育种的概念

理解:

转基因植物的优点;

应用:

抗病毒基因工程和抗虫性基因工程的在育种上的应用

(二)转基因育种(次重点)

识记:

植物转基因育种的两种途径

应用:

转基因在自交育种和回交育种中的应用;抗除草剂基因工程和抗真菌、细菌病害工程在育种上的应用

(三)转基因育种(一般)

识记:

已获得转基因植株的物种主要有哪些?

第六节转基因植物的商品化和生物安全性

(一)转基因植物的商品化和生物安全性(重点)

识记: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的两个主要方面:

环节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性;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的核心问题

理解:

转基因植物的优点;基因漂流到近缘野生种的可能性;转基因植物对自然生物类群的影响;食品安全性评价主要考虑哪些方面?

应用:

转基因植物在中国的推广应用

(二)转基因植物的商品化和生物安全性(次重点)

识记:

食品安全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理解:

转基因植物演变成农田杂草的可能性;

应用:

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的意义

(三)转基因植物的商品化和生物安全性(一般)

识记:

国内外有关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的法规

应用:

转基因植物的发展和应用现状

第五章分子标记技术与作物育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历史;掌握植物中常用的遗传标记,常用分子标记的类型、原理;掌握分子标记技术在基因作图和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第一节植物中常用的遗传标记

(一)植物中常用的遗传标记(重点)

识记:

遗传标记的概念;遗传标记的四种类型

理解:

分子标记的优越性

应用:

形态标记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和局限性;细胞学标记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和局限性;生化标记的优点和局限性;分子标记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二)植物中常用的遗传标记(次重点)

识记:

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中可被应用的遗传标记应具备的条件;形态标记的概念;细胞学标记包括哪些?

生化标记包括哪些?

理解:

作物种质资源鉴定及育种材料的选择通常根据形态标记来进行

(三)植物中常用的遗传标记(一般)

识记:

同工酶的概念

第二节分子标记的类型及原理

(一)分子标记的类型及原理(重点)

识记:

分子标记的分类;RFLP、RAPD、RAPD标记、AFLP、SSR的概念

理解:

RFLP标记的原理;RAPD标记的原理;RAPD技术有别于PCR技术的特征;AFLP标记的原理;SSR标记的原理;

应用:

主要分子标记产生体系及特点;进行AFLP分析的基本步骤;建立SSR标记的一般程序;

(二)分子标记的类型及原理(次重点)

识记:

以分子杂交为基础的DNA标记技术、以聚合酶链式反应为基础的DNA指纹技术和新型分子标记各有哪些主要技术?

PCR反应分变性、复性、延伸三步;

理解:

RFLP探针;CAPs技术原理

应用:

AFLP标记的特点;SSR标记的特点;SCAR标记的发展;CAPs技术的优点;STS标记的优点;

(三)分子标记的类型及原理(一般)

识记:

PCR反应变性、复性、延伸的概念;APPCR的概念;VNTR标记包括小卫星标记和微卫星标记;

应用:

RFLP的发展;小卫星标记的应用;ISSR的应用;CAPs技术的基本步骤;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应用;

第三节分子标记技术在基因作图中的应用

(一)分子标记技术在基因作图中的应用(重点)

识记:

分子标记遗传作图群体的分类;F2群体、回交群体、RIL群体、DH群体、近等基因系的概念;什么是基因定位?

永久性群体相对于暂时性群体的优点是什么?

理解:

分子标记遗传作图的原理;

应用:

遗传图谱构建的主要环节;怎样选择合适的亲本及分离群体?

分子标记定位、鉴别质量性状的优点;近等基因系的应用;构建BSA群体的方法;通过NIL和BSA法筛选的分子标记如何定位?

准确定位QTL的方法;

(二)分子标记技术在基因作图中的应用(次重点)

识记:

什么是BSA群体?

理解:

基因组的分化由重复序列决定

应用:

分子标记在构建水稻遗传连锁图中的应用;比较基因组研究概况;

(三)分子标记技术在基因作图中的应用(一般)

识记:

水稻有24条染色体,涉及12个连锁群;植物的哪些主要性状表现为质量性状遗传特点?

植物的哪些主要性状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特点?

应用:

遗传图谱构建在物种中的发展;植物基因组的重复序列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第四节分子标记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一)分子标记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重点)

识记: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概念;

理解: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遗传基础;

应用:

利用分子标记进行辅助育种选择需具备的基本条件;分子标记技术用于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QTL中的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回交高世代QTL分析中的应用;大范围群体内的单目标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应用;

(二)分子标记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次重点)

理解:

QTL标记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应用:

利用分子标记进行辅助育种的限制因素;如何提高分子标记的筛选效率?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转基因作物后代选择中的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目标质量性状选择中的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回交育种中的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常规育种结合

(三)分子标记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一般)

应用: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发展;如何降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成本?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

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

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1、指定教材:

陈佩度主编《作物育种生物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版

2、参考教材:

莫饶主编《高级作物育种》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张献龙唐克轩主编《植物生物技术》科学出版社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