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3651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时间:

90分钟,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到上海;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东达上海,南抵广州、香港,横跨我国15个省区市及特别行政区,与中亚天然气管道衔接,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大型管道工程。

下图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线路示意图。

据图回答1~3题。

1.天然气采用管道运输的优点是(  )

A.机动灵活,可实现直线运输

B.实现不间断的输送,运输量大

C.可防止沿线地震、沙尘暴等的破坏

D.可实现输水、输气同时进行,管道利用率高

2.西气东输工程对于能源输入区的意义是(  )

A.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速经济发展

B.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利于大气环境保护

C.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居民收入

D.工程量大,增加资源压力

3.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成的意义远大于一线工程,这是因为二线工程(  )

①通过的地区更多,可以为更多的人提供充足的洁净能源

②将我国的天然气输送管道与中亚管道相连,可实现大规模的能源进口,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状况

③可从根本上缓解我国东部地区能源供需矛盾

④利于我国东部地区水污染的治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第1题,管道运输主要运输液体和气体,具有不挥发、不外流、连续性好的优点。

第2题,能源的输入区一般是经济发达但能源相对短缺的地区,因此大量的能源输入可缓解该类地区的能源供需矛盾,促进经济发展,也可以改善能源消费构成,增加清洁能源比重,保护环境。

第3题,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相对于一线工程来说,通过的地区更多,可让更多人受益,另外,可增加我国从中亚地区的天然气输入,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

答案:

1.B 2.B 3.A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地区,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

据此回答4~5题。

4.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

A.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B.太阳能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D.水能资源丰富

5.若“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

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节径流量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解析:

第4题,川、渝地区主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加上位于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

第5题,从材料中可知,把“调水”变“调电”可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即可减少上游水库的库容,加大对中下游水量的供应。

答案:

4.D 5.A

杭州市千岛湖配水工程于2014年底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通水。

根据设计,配水工程输水线路中有九成以上线路走隧洞。

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回答6~7题。

6.该工程(  )

A.为保证水质的优良,沿线多采用管道输水

B.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建设难度小

C.千岛湖水质优良,是杭州唯一的水源地

D.因地势原因全程须逐级提水,耗能大

7.该工程建成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A.千岛湖水体受到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

B.极大改善沿线水质,使水价降低

C.在千岛湖作为取水口,将会减少下游取水所承受的沿途水环境污染压力

D.可能导致长江口海水倒灌,杭州城区地面下沉

解析:

第6题,九成以上线路走隧洞,说明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排除B;杭州附近有水库,应该是其水源地,排除C;该输水线路基本与富春江流向一致,则可自流,排除D;故A项正确。

第7题,依上题分析,千岛湖水直达杭州,则水质有很大改善,注意沿线采用管道输水,不会对沿线水质、水量有太大影响。

答案:

6.A 7.C

(2016·安庆期末)下图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

读图完成8~9题。

8.关于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消费区的正确叙述是(  )

A.华北地区能源消费主要以石油为主

B.东部沿海能源消费以水电、核电为主

C.西南基地能源主要是水能、天然气

D.蒙东基地生产主要是煤炭、石油

9.目前,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有效措施有(  )

①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

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

④大力研发潮汐能,开发新能源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第8题,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位居我国首位,同时四川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华北地区主要的消费能源是煤炭;东部沿海消费能源以火电、水电为主;蒙东基地主要生产煤炭资源。

第9题,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在西部,而消费区在东部,则加强区域能源调配是缓解矛盾的主要措施;另外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能减少需求,可缓解供需矛盾。

答案:

8.C 9.A

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的39%。

读西电东送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西电东送是把西部的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火电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地区是(  )

A.aB.b

C.cD.d

11.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主要是因为(  )

A.使东部电价升高,其他能源消耗增多

B.使东部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C.使东部地区煤炭使用量减少

D.使东部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

解析:

第10题,坑口火电站主要分布于煤矿附近,图示a位于我国山西和陕西省北部,煤炭资源丰富,坑口火电站较多。

第11题,由于西电东送能为东部地区提供大量的电力,减少了东部地区煤炭的使用,故可减少大气污染的排放,缓解环境压力。

答案:

10.A 11.C

(2016·宝鸡中学高二期末考试)下图为京杭运河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甲、乙、丙、丁为黄河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13.我国已利用该河道实施大规模调水工程,该工程(  )

A.自南向北沟通了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水系

B.不需动力调水,可以自流完成

C.可调水量较为丰富,但水质较差

D.实施过程中地形复杂,工程量很大

解析:

第12题,从图中注记和高度上可知乙为黄河。

第13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调水量较为丰富,但水质较差。

答案:

12.B 13.C

读图,回答14~16题。

14.西气东输管道没有直接从甘肃东南部穿过,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其主要原因是(  )

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

B.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

C.补充气源

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

15.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  )

A.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B.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

C.油气消费西多东少D.油气消费东西平衡

16.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的来源地是(  )

A.俄罗斯B.欧洲

C.中亚D.波斯湾

解析:

第14题,宁夏、陕西北部天然气资源丰富,西气东输线路从此地经过可以补充气源。

第15题,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在空间上呈现出不平衡现象,油气资源分布具有西多东少的特点,而油气消费则相反,这使得我国必须大范围调配能源资源。

第16题,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②③④的来源地分别是俄罗斯、中亚(或哈萨克斯坦)、中东波斯湾地区和拉丁美洲。

答案:

14.C 15.A 16.A

读图,完成17~18题。

17.乙省向甲省转移的主要产业是(  )

①技术密集型产业②资金密集型产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④劳动密集型产业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8.产业转移对甲省的有利影响有(  )

①提升产业结构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提高城市化水平④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第17题,乙省为台湾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甲省为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较低。

为了加快本省的经济结构调整,台湾省把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山西省。

第18题,山西省接受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加快本省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但重化工业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答案:

17.C 18.A

牵动七省区利益的北煤南运大通道,即将动工。

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项目,被称为北煤南运大通道,起于内蒙古浩勒报吉,经乌审旗后进入靖边、延安北、韩城北,经山西运城,河南三门峡,湖北襄阳、荆门、荆州,湖南岳阳后止于江西吉安,全长约1860千米。

结合下图,完成19~20题。

19.华中地区煤炭调入的最佳方案是来源于(  )

A.贵州

B.东北地区

C.新疆

D.陕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地区

20.北煤南运大通道建设的意义主要有(  )

①缓解铁路运力不足的矛盾 ②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③减小华中地区的能源缺口 ④降低运输成本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第19题,贵州省地质结构复杂,不适宜大规模开采煤炭;新疆调出煤炭虽潜力巨大,但路途遥远,前期建设量大、成本高、见效慢。

因而,可供选择的最佳方案是从陕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地区调入。

第20题,建设北煤南运大通道可以缓解铁路运力不足的矛盾,缩短运距,降低运输成本,减小华中地区的能源缺口。

答案:

19.D 20.D

下图表示当今世界汽车产业转移的一种趋势。

读图回答21~22题。

21.甲、乙、丙三地汽车产业向丁地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先进的技术B.廉价的劳动力

C.广阔的市场D.丰富的资源

22.汽车产业转移到丁地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有利于(  )

A.提高甲地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

B.优化乙地产业结构,缓解其就业压力

C.促进丙地产业和人口集聚,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D.加强丁地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解析:

第21题,根据四地经纬度可知,甲地对应美国,乙地对应欧洲,丙地对应日本,丁地对应中国。

由于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再加上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居民的收入日益增加,购买力增强,故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广大。

第22题,汽车产业转移到我国,会增加欧洲国家的就业压力;汽车产业转出,不利于日本人口和产业的集聚;接受转移产业的同时,也可能接受了环境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

答案:

21.C 22.A

(2016·江西八校期末考试)读甲、乙两地某类企业2015年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图(单位:

元),产品市场价格均为102元。

读图回答23~24题。

23.该类企业从甲地迁往乙的主导因素是(  )

A.技术B.原料

C.市场D.劳动力价格

24.该类企业转移到乙地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①甲地产业结构升级②甲地大量失业

③乙地产业结构调整④促进乙地城市化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第23题,图中显示两地成本差异主要表现在技术成本上,则企业由甲地迁往乙地的主导因素是技术。

第24题,从成本构成上看,该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工业,迁往乙地会促进乙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促进其工业化与城市化。

对甲地而言,有利于资源要素向更高级产业集聚,促进其产业结构升级;由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力需求较少,因此不会导致人口大量失业。

答案:

23.A 24.D

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

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25~27题。

25.促使欧洲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才向东流动

B.寻求完善的配套设施

C.降低生产成本

D.受高科技生产的吸引

26.制造业转移后,“香蕉带”会(  )

A.增加劳动力需求

B.向东迁移研发中心

C.制约制造业发展

D.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27.欧洲能源消费量大,而核电所占比重较小。

发展核电可以(  )

A.缓解热岛效应

B.降低能源消耗量

C.减少碳排放量

D.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解析:

第25题,企业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利润,产业转移是为了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

促使欧洲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降低生产成本,C对。

第26题,产业转移首先转移的是在当地失去发展优势的产业,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环境污染较大,向东转移后,会改善“香蕉带”区域环境质量,D对。

第27题,核电属于清洁能源,发展核电可以减少碳排放量,C对。

答案:

25.C 26.D 27.C

湘南地区为我国第4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据此回答28~30题。

28.区别于我国其他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湖南的南大门,湘南地区的优势有(  )

①邻近粤港澳 ②交通便捷 ③产业层次高 ④土地、矿产、人力资源丰富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9.湘南地区目前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资源B.交通

C.市场D.科技

30.随着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设立(  )

①湖南省内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

②示范区整体经济实力将得到较大提升,现代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竞争力增强

③将促进与珠三角等区域的分工合作、优势互补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②③

解析:

第28题,湘南地区邻近粤港澳;有武广客运专线、京港澳高速、京广铁路等穿境而过,交通优势明显;土地、矿产、人力资源丰富。

第29题,湘南地区发展面临的障碍主要是科技,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缓,科研开发比较乏力。

第30题,示范区的设立有利于区域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区域分工与合作将更加有效、合理。

答案:

28.C 29.D 30.C

二、综合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材料 下图为海水西调入疆构想图。

“海水西调,引渤入新”的基本思路是:

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纬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

(1)图中调水线路依次经过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塔里木盆地等主要地形区。

(2分)

(2)图中A、B、C三地所属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此规律产生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

(2分)

(3)该工程建设可能对沿线地区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4分)

(4)分析图中A、C两地气候特征差异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8分)

区域

A

C

气候特征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不利

解析:

(1)根据图中的调水线路,结合我国地形分布可以得出结论。

(2)A、B、C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与距海远近不同导致的水分差异密切相关。

(3)该工程经过半干旱、干旱地区,因此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土地盐碱化等问题。

(4)A位于东部沿海,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而C位于西北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较小。

答案:

(1)华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

(2)从沿海向内陆 降水

(3)破坏生态环境;土壤盐碱化等。

(4)

区域

A

C

气候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年降水量小,大陆性强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不利

春旱、夏涝、寒潮(低温冻害)

气候干旱,降水少

32.读有关产业转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等国家的一些企业将自己的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内地。

珠三角区域也有数千家企业外迁,其中一批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区域。

(1)据图概括产业转移在空间上呈现的大致规律。

(4分)

(2)珠三角区域、长三角区域和环渤海区域发展迅速。

相比其他地区,珠三角区域发展的突出位置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分析珠三角区域产业迁出的主要原因和迁出产业的主要特点。

(6分)

(4)京津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应是环渤海区域中的________省,说明理由。

(4分)

(5)评价中西部区域接受迁入产业而带来的影响。

(8分)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部分海外产业转移到我国沿海地区,而沿海地区部分产业和一些海外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区域。

(2)相对于长江三角洲区域和环渤海区域,珠三角区域发展的突出优势就是位置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距离港澳台和东南亚近。

(3)珠三角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业进行了升级,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生产成本上升,需要寻找新的生产区位。

(4)产业转移一般首选邻近的地区,以获取最大的区位优势。

(5)产业转移对转入区域而言,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

答案:

(1)部分海外产业向我国沿海转移;我国沿海部分产业和一些海外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2)毗邻港澳台和东南亚各国,有利于吸引外资

(3)原因:

土地、劳动力、能源等方面成本上升以及环境的恶化。

特点:

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4)河北 区域相邻,优势互补;河北有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

(5)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带动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城市化进程等;同时,也会加速当地资源消耗,带来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