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彦小学暑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3709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彦小学暑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大彦小学暑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大彦小学暑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大彦小学暑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大彦小学暑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大彦小学暑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大彦小学暑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大彦小学暑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大彦小学暑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大彦小学暑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大彦小学暑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大彦小学暑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大彦小学暑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大彦小学暑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大彦小学暑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大彦小学暑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大彦小学暑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彦小学暑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docx

《大彦小学暑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彦小学暑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彦小学暑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docx

大彦小学暑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大彦小学2019年暑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枣庄市小学语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根据枣庄市教学研究室的通知精神,在2019年暑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一、诵读内容

低年级:

《三字经》《声律启蒙》

中年级:

《声律启蒙》

高年级:

《道德经》

二、活动要求

1、全员参与,全面落实。

2、诵读为主,熟读成诵。

(1)熟读成诵: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

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

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和语文学习的常规工作来抓。

学校教导处要组织教师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三、工作安排和要求

1、各年级诵读内容:

低年级:

《三字经》《声律启蒙》

中年级:

《声律启蒙》

高年级:

《道德经》

2、目标:

我校的整体教学目标是:

增强语文能力,夯实文化功底。

塑造良好品德,奠定优雅人格;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各年级段的具体目标如下:

(1)低年级:

能按照拼音提示进行熟练朗诵。

(2)中年级:

能正确背诵,基本理解文章的意思以及其中的教育意义。

(3)高年级:

能正确背诵并能默写部分文章,并能理解文章的意思以及其中的教育意义。

3、活动形式:

(1)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假期由家长指导、监督学生利用每周一、三、五暑期早读活动时间,开展亲子共读活动。

在诵读熟练的基础上,每周2、4依托滕州教育云“人人通空间”-----原家校帮手机端开展我的诵读录音上传活动。

没有安装手机端的可以在班级群内上传诵读的录音,建立班级诵读展示的平台。

(2)班主任老师每周5整理视听学生诵读情况,并评选班级“诵读能手”,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3)利用家长群向家长介绍诵读的目的、意义以及目前取得的初步成效,请家长配合督促指导。

(4)学校开学后1-2周内,由教导处组织语文教师对各班级随机抽测学生背诵要求篇目的情况,然后结合情况对学生和教师总结评价,对表现优秀的班级和学生给予适当奖励。

(5)择机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朗诵会进行展示。

4、组织管理:

(1)成立以教导主任任组长的“国学经典诵读”领导小组。

组长:

杜以彬

组员:

郭士芹、黄蕾、闵艳、韩英、张文倩、张静、胡秀芹、沈霞、王洪梅、张翠香、杨列锋、谭宜宝

(2)定期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

培训方式包括:

理论学习交流、教学研讨、课例分析等。

(3)教导主任分阶段完成学生的诵读验收工作。

5、保障的措施。

(1)、坚持教研制度,保证“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纵深。

(2)、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

(3)、学校将对参加“国学经典诵读”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如有突出成绩的,将在评优、评先时给予倾斜。

 

附:

诵读进度安排

低年级《三字经》每周进度

第1周7月6日---12日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第2周7月13日---19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第3周7月20日---26日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第4周7月27日---8月2日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第5周8月3日---9日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第6周8月10日---16日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第7周8月17日---8月23日

五子者,有荀扬。

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

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

第8周8月24日---30日

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

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

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

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

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

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

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

称五代,皆有由。

 

低年级《声律启蒙》每周进度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分为上下卷。

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

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

明清以来,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

作者:

车万育(1632~1705年),字双亭,号鹤田,湖南邵阳人。

康熙甲辰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

康熙二年(一六六三),与兄万备同举湖广乡试,明年成进士,选庶吉士。

性刚直,直声震天下,至性纯笃,学问赅博。

第1周7月6日---12日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第2周7月13日---19日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第3周7月20日---26日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第4周7月27日---8月2日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

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

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第5周8月3日---9日

寒对暑,湿对干,鲁隐对齐桓。

寒毡对暖席,夜饮对晨餐。

叔子带,仲由冠,郏鄏对邯郸。

嘉禾忧夏旱,衰柳耐秋寒。

杨柳绿遮元亮宅,杏花红映仲尼坛。

江水流长,环绕似青罗带;海蟾轮满,澄明如白玉盘。

第6周8月10日---16日

  横对竖,窄对宽,黑志对弹丸。

朱帘对画栋,彩槛对雕栏。

春既老,夜将阑,百辟对千官。

怀仁称足足,抱义美般般。

好马君王曾市骨,食猪处士仅思肝。

世仰双仙,元礼舟中携郭泰,人称连壁,夏侯车上并潘安。

第7周8月17日---8月23日

 晴对雨,地对天,天地对山川。

山川对草木,赤壁对青田。

郏鄏鼎,武城弦,木笔对苔钱。

金城三月柳,玉井九秋莲。

何处春朝风景好,谁家秋夜月华圆。

珠缀花梢,千点蔷薇香露;练横树杪,几丝杨柳残烟。

第8周8月24日---30日

规对矩,墨对绳,独步时同登。

吟哦对讽咏,访友对寻僧。

风绕屋,水襄陵,紫鹄对苍鹰。

鸟寒惊夜月,鱼暖上春冰。

扬子口中飞白凤,何郎鼻上集青蝇。

巨鲤跃池,翻几重之密藻;颠猿饮涧,挂百尺之垂藤。

 

中年级:

《声律启蒙》每周进度

第1周7月6日---12日

铢对两,只对双,华岳对湘江。

朝车对禁鼓,宿火对塞缸。

青琐闼,碧纱窗,汉社对周邦。

笙箫鸣细细,钟鼓响摐摐。

主簿栖鸾名有览,治中展骥姓惟庞。

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庄周活鲋,水必决于西江。

第2周7月13日---19日

 四 支

  茶对酒,赋对诗,燕子对莺儿。

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

四目颉,一足夔,鸲鹆对鹭鸶。

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蘼。

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

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

  行对止,速对迟,舞剑对围棋。

花笺对草字,竹简对毛锥。

汾水鼎,岘山碑,虎豹对熊罴。

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

去妇因探邻舍枣,出妻为种后园葵。

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

  戈对甲,鼓对旗,紫燕对黄鹂。

梅酸对李苦,青眼对白眉。

三弄笛,一围棋,雨打对风吹。

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

第3周7月20日---26日

五 微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

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

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

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宽对猛,是对非,服美对乘肥。

珊瑚对玳瑁,锦绣对珠玑。

桃灼灼,柳依依,绿暗对红稀。

窗前莺并语,帘外燕双飞。

汉致太平三尺剑,周臻大定一戎衣。

吟成赏月之诗,只愁月堕;斟满送春之酒,惟憾春归。

  声对色,饱对饥,虎节对龙旗。

杨花对桂叶,白简对朱衣。

尨也吠,燕于飞,荡荡对巍巍。

春暄资日气,秋冷借霜威。

出使振威冯奉世,治民异等尹翁归。

燕我弟兄,载咏棣棠韡韡;命伊将帅,为歌杨柳依依。

第4周7月27日---8月2日

六 鱼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

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

伯乐马,浩然驴,弋雁对求鱼。

分金齐鲍叔,奉璧蔺相如。

掷地金声孙绰赋,回文锦字窦滔书。

未遇殷宗,胥靡困傅岩之筑;既逢周后,太公舍渭水之渔。

  终对始,疾对徐,短褐对华裾。

六朝对三国,天禄对石渠。

千字策,八行书,有若对相如。

花残无戏蝶,藻密有潜鱼。

落叶舞风高复下,小荷浮水卷还舒。

爱见人长, 共服宣尼休假盖;恐彰已吝,谁知阮裕竟焚车。

  麟对凤,鳖对鱼,内史对中书。

犁锄对耒耜,畎浍对郊墟。

犀角带,象牙梳,驷马对安车。

青衣能报赦,黄耳解传书。

庭畔有人持短剑,门前无客曳长裾。

波浪拍船,骇舟人之水宿;峰峦绕舍,乐隐者之山居。

第5周8月3日---9日

七 虞

  金对玉,宝对珠,玉兔对金乌。

孤舟对短棹,一雁对双凫。

横醉眼,捻吟须,李白对杨朱。

秋霜多过雁,夜月有啼乌。

日暧园林花易赏,雪寒村舍酒难沽。

人处岭南,善探巨象口中齿;客居江右,偶夺骊龙颔下珠。

  贤对圣,智对愚,傅粉对施朱。

名缰对利锁,挈榼对提壶。

鸠哺子,燕调雏,石帐对郇厨。

烟轻笼岸柳,风急撼庭梧。

鸜眼一方端石砚,龙涎三炷博山垆。

曲沼鱼多,可使渔人结网;平田兔少,漫劳耕者守株。

  秦对赵,越对吴,钓客对耕夫。

箕裘对杖履,杞梓对桑榆。

天欲晓,日将晡,狡兔对妖狐。

读书甘刺股,煮粥惜焚须。

韩信武能平四海,左思文足赋三都。

嘉遁幽人,适志竹篱茅舍;胜游公子,玩情柳陌花衢。

第6周8月10日---16日

八 齐

岩对岫,涧对溪,远岸对危堤。

鹤长对凫短,水雁对山鸡。

星拱北,月流西,汉露对汤霓。

桃林牛已放,虞坂马长嘶。

叔侄去官闻广受,弟兄让国有夷齐。

三月春浓,芍药丛中蝴蝶舞;五更天晓,海棠枝上子规啼。

  云对雨,水对泥,白璧对玄圭。

献瓜对投李,禁鼓对征鼙。

徐稚榻,鲁班梯,凤翥对鸾栖,有官清似水,无客醉如泥。

截发惟闻陶侃母,断机只有乐羊妻。

秋望佳人,目送楼头千里雁;早行远客,梦惊枕上五更鸡。

  熊对虎,象对犀,霹雳对虹霓。

杜鹃对孔雀,桂岭对梅溪。

萧史凤,宋宗鸡,远近对高低。

水寒鱼不跃,林茂鸟频栖。

杨柳和烟彭泽县,桃花流水武陵溪。

公子追欢,闲骤玉骢游绮陌;佳人倦绣,闷欹珊枕掩香闺。

第7周8月17日---23日

 九 佳

  河对海,汉对淮,赤岸对朱崖。

鹭飞对鱼跃,宝钿对金钗。

鱼圉圉,鸟喈喈,草履对芒鞋。

古贤尝笃厚,时辈喜诙谐。

孟训文公谈性善,颜师孔子问心斋。

缓抚琴弦,像流莺而并语;斜排筝柱。

类过雁之相挨。

  丰对俭,等对差,布袄对荆钗。

雁行对鱼阵,榆塞对兰崖。

挑荠女,采莲娃,菊径对苔阶。

诗成六义备,乐奏八音谐。

造律吏哀秦法酷,知音人说郑声哇。

天欲飞霜,塞上有鸿行已过;云将作雨,庭前多蚁阵先排。

  城对市,巷对街,破屋对空阶。

桃枝对桂叶,砌蚓对墙蜗。

梅可望,橘堪怀,季路对高柴。

花藏沽酒市,竹映读书斋。

马首不容孤竹扣,车轮终就洛阳埋。

朝宰锦衣,贵束乌犀之带;宫人宝髻,宜簪白燕之钗。

第8周8月24日---30日

十二 文

  家对国,武对文,四辅对三军。

九经对三史,菊馥对兰芬。

歌北鄙,咏南薰,迩听对遥闻。

召公周太保,李广汉将军。

闻化蜀民皆草偃,争权晋土已瓜分。

巫峡夜深,猿啸苦哀巴地月;衡峰秋早,雁飞高贴楚天云。

  欹对正,见对闻,偃武对修文。

羊车对鹤驾,朝旭对晚曛。

花有艳,竹成文,马燧对羊欣。

山中梁宰相,树下汉将军。

施帐解围嘉道韫,当垆沽酒叹文君。

好景有期,北岭几枝梅似雪;丰年先兆,西郊千顷稼如云。

  尧对舜,夏对殷,蔡惠对刘蕡。

山明对水秀,五典对三坟。

唐李杜,晋机云,事父对忠君。

雨晴鸠唤妇,霜冷雁呼群。

酒量洪深周仆射,诗才俊逸鲍参军。

鸟翼长随,凤兮洵众离长;狐威不假,虎也真百兽尊。

 

高年级:

《道德经》每周进度

第1周7月6日---12日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è)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hè),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fú)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fú)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yuè)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shuò)穷,不如守中。

第2周7月13日---19日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yé)?

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jī)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chuǎi)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yí)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

 

【第十章】载(zài)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知(zhì)乎?

天门开阖(hé),能无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为乎?

生之、畜(xù)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zhǎng)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3周7月20日---26日

【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shān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jié),故混(hùn)而为一。

其上不皦(jiǎo皎),其下不昧。

绳绳(mǐnmǐn)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qiǎng)为之容。

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第4周7月27日---8月2日

【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dǔ),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wàng),王(wàng)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mò)身不殆。

 

【第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xiàn)素抱朴,少私寡欲。

【第二十章】绝学无忧。

唯之与阿(ē),相去几何?

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傫傫(lěi)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

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

dàn)兮其若海,飂(liù)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sì)母。

第5周8月3日---9日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yǎo)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

以此。

【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xiàn)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诚全而归之。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zhāo),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

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à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

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hùn)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qiǎng)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6周8月10日---16日

【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zī)重。

虽有荣观(guàn),燕处超然,奈何万乘(shèng)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xiázhé),善数(shǔ)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jiàn)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è),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zhǎng)。

故大制不割。

 

【第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歔(xū)或吹,或强或羸(léi),或挫或隳(huī)。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hào)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第7周8月17日---8月23日

【第三十一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

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而美之者,是乐(yào)杀人。

夫乐(yào)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sāng)礼处之。

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

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乐(yuè)与饵,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