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汽车内饰布局设计.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61396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设计)-汽车内饰布局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毕业论文(设计)-汽车内饰布局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毕业论文(设计)-汽车内饰布局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毕业论文(设计)-汽车内饰布局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毕业论文(设计)-汽车内饰布局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毕业论文(设计)-汽车内饰布局设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毕业论文(设计)-汽车内饰布局设计.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毕业论文(设计)-汽车内饰布局设计.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毕业论文(设计)-汽车内饰布局设计.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毕业论文(设计)-汽车内饰布局设计.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毕业论文(设计)-汽车内饰布局设计.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毕业论文(设计)-汽车内饰布局设计.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毕业论文(设计)-汽车内饰布局设计.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毕业论文(设计)-汽车内饰布局设计.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毕业论文(设计)-汽车内饰布局设计.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毕业论文(设计)-汽车内饰布局设计.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毕业论文(设计)-汽车内饰布局设计.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毕业论文(设计)-汽车内饰布局设计.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毕业论文(设计)-汽车内饰布局设计.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毕业论文(设计)-汽车内饰布局设计.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设计)-汽车内饰布局设计.doc

《毕业论文(设计)-汽车内饰布局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设计)-汽车内饰布局设计.doc(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毕业论文(设计)-汽车内饰布局设计.doc

自考毕业论文

题目:

汽车内饰布局设计

专业

学生姓名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职称

日期

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中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明确本声明的法律责任,本人对本论文导致的所有问题承担全部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一、绪论 3

1、论文选题的背景 3

2、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

3、汽车内饰的发展趋势 4

4、论文探讨的内容 4

二、汽车座椅与人机工程布置设计 5

1、前排座椅(驾驶员座)H点的确定 5

2、仪表板断面形状、位置的确定 5

3、后排座椅的H点确定 6

4、车身顶盖及前后风窗的位置确定 6

5、后排座椅后面及后围的布置 6

6、车身室内宽度的确定 6

三、仪表板布局设计 8

1、仪表板设计思路 8

2、仪表板截面线的布置 8

四、汽车顶棚布局设计 14

1、汽车顶棚的作用 14

2、汽车软顶 14

3、汽车硬顶 14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汽车内饰布局设计

专业名称:

汽车制造学生名字:

指导教师:

摘要:

汽车内饰系统是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内饰系统的设计工作量占到车造型设计工作量的60%以上,远超过汽车外形,是车身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每个整车厂通常都由一个庞大的汽车内饰团队,来完成与内饰相关的大量工程工作。

汽车设计最容易出彩的是内饰设计。

车的外观是给别人看的,人们真正享受的是汽车的内饰设计。

从造型设计角度来讲,在整车设计中,内饰设计所占比率约一半以上。

因为相对于外形而言,内饰设计所涉及的组成部分相对繁多。

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内饰设计国际流行的趋势是越来越趋向于数字化和高科技,造型方面趋于简洁、工整,更加注重多种材质的应用、搭配。

车身内外饰总布置设计的工作内容是相关零部件位置的确定。

它的前提是完成了产品开发规划,包括初步确定了整车的主要性能参数、尺寸参数以及车身布置及结构型式;动力总成和底盘的布置型式,以及各总成机构间的位置关系和连接关系等。

关键词:

内饰系统,造型设计,数字化,性能参数,尺寸参数

一、绪论

1、论文选题的背景

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汽车已成为当前极为重要的交通工具。

国外工业发达国家都将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汽车消费逐渐成为带动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指标。

在我国“九五”期间制定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计划到2010年将汽车工业建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并为此提出“四个突破”,其中一个重要的突破是“突破汽车产品不能自主开发的被动局面”。

汽车内饰布局设计作为汽车总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它的优劣对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汽车内部的美观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汽车座椅的设计,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种车辆累计已达到上亿辆,患上驾驶员腰、背疼职业病的人数也在一亿以上。

不合理的驾驶姿势使得司机无法集中精力驾驶汽车和关注道路,造成交通事故频发。

所以如何设计出既符合汽车内部整体装饰风格又能带给乘坐者最大舒适性的汽车就成为你一个重要的课题。

2、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汽车拥有者都想让汽车具备更多功能,为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与此同时,消费者也希望汽车的外观、内饰设计能更加时尚、耀眼。

这几项要求孰轻孰重?

据调查显示,汽车内部舒适度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新车时考虑的第二大因素,排在车辆外观设计之前,仅次于汽车的可靠性及耐用程度。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花费大量精力设计汽车外观的制造商来说,车辆内饰只是一个缺少重视的后续问题。

根据调查,美国普通消费者平均每天约花费46分钟用于上下班的路程,用于游玩等出行活动的时间更长。

这对汽车制造商提出更高要求———他们必须认识到,汽车内饰设计应该灵活一些,要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

而不是以一种固化的模式,面向所有消费者。

在一定时期,汽车内饰设计出现一些新趋势,当然,提高车辆燃油经济性排在首位。

在燃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车内饰既要节能环保,又要使有限的车内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例如有些车型增加了娱乐、通讯设施,这自然需要在相应位置设置一些插孔和插座。

为了设计出更理想的汽车内饰,设计师们不断挖掘新材料,探索各种颜色和设计方案的组合方式。

他们认为,汽车外部设计就是设法把汽车各个部件更好地组装起来,汽车内部设计则是设法让人与汽车和谐相处。

和谐包括方方面面,例如舒适度、吸引力、多功能、适应性等。

奥迪TT的内饰改良是一个典型案例。

以前,这款车的内饰设计比较呆板,收音机、空调、仪表盘等均在粗线条下被割裂开。

在一定时期,改良后的驾驶员座椅可以随意调节;赛车样式的方向盘令TT看起来动感十足;高级黑色真皮座椅提升车辆品位。

同时,该车的外形显得更加时尚、柔和。

3、汽车内饰的发展趋势

中国市场曾经对汽车内饰都是不太重视的,但是现在不同了,汽车内饰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无论是大车或小车,消费者希望看到时尚精致的内饰。

而且人们对个性化的需求也趋明显。

具体的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皮革座椅--真皮汽车座椅在中国在一定时期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受到追捧,并且呈持续上升趋势。

皮革产品越来越多受到青睐。

真皮内饰的豪华感以及柔软的质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感官享受。

此外,真皮内饰具有耐磨和易清洁的特性。

内饰色调--在研究亚洲市场对内饰色调偏好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随着人们对浅色系汽车外观的偏好,尤其中国市场对白色外观的偏好,内饰也趋于浅色调。

浅色和中等色调内饰在豪华车的细分市场最受青睐。

皮革基于其耐磨和易清洁的特性而成为浅色系内饰的首选。

我们专门设计了防污和易清洁涂饰工艺以实现皮革的高效防污。

后座驾乘者--中国豪华车市场更多的关注后排座椅的细节和用料。

大多数豪华车的购买者乘坐在后排座椅的时间居多,因此对车的豪华配置有更高的诉求,如:

更宽敞的腿部空间、更高舒适度、可调温座椅、高清电视以及全套真皮内饰等。

座椅--为保持车内干净整洁,在座椅上加装布座椅套的做法在中国很普遍。

随着中国市场真皮内饰的普及,用户将感受到真皮座椅的优点,尤其是耐磨和易清洁的特点。

鹰革沃特华专门设计开发的皮革产品能够很好的满足汽车内饰耐磨和易清洁的严苛要求。

个性化定制--人们希望自己的爱车能表现出个人风格、品味和气质。

他们希望汽车内饰也能像设计款皮包、高科技手表、IPod和手机一样兼具"设计"感和功能性。

消费者想购买具有个性化的设计和精湛工艺、有家具质感的皮革、配上专门设计的色调和打孔图案、美观新颖的缝线,以及感觉舒适、冬暖夏凉的座椅。

如今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设计自己的Nike或Puma运动鞋。

中国的年轻一代既追求个性又推崇时尚,汽车内饰将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提供DIY式的个性化解决方案也是我们的一个长远目标。

4、论文探讨的内容

汽车内饰主要包括以下子系统:

仪表板系统、副仪表板系统、门内护板系统、顶棚系统、座椅系统、立柱护板系统、其余驾驶室内装件系统、驾驶室空气循环系统、行李箱内装件系统、发动机舱内装件系统、地毯、安全带、安全气囊、方向盘,以及车内照明、车内声学系统等等。

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内饰的仪表板系统、顶棚系统、座椅系统的布局设计。

二、汽车座椅与人机工程布置设计

1、前排座椅(驾驶员座)H点的确定

在车身总布置的侧视图上利用人体尺寸和二维人体模型确定前座的H点位置,方法有两种:

其一根据室内地板的高度和加速踏板的位置,人体模型由下往上布置。

从加速踏板开始,使脚跟着地于地毯上确定踵点(Ahp点)。

踵点的高度考虑地毯的压缩量。

同时将脚底置于加速踏板上,使踏点合适,即踩踏方便。

从人体的舒适角度出发,在加速踏板的整个行程中,应保证脚角(θ1角:

脚与小腿的夹角)在87°~105°的范围内变化其中以90°为最佳角度。

根据不同车型对人体驾驶姿势(靠背角、座椅高度等)的要求,以及人体生理结构所决定的各关节舒适角度范围,将人体模型的平面布置关系(各关节角度关系)确定出来,从而人体模型上的H点所在的位置便是前座设计的H点。

其二车身高度已定,人体模型从已知的顶盖内衬高度由上向下布置:

在室内长度允许的条件下,根据人体舒适驾驶姿势所要的各关节角度范围和踵点的纵向位置,将人体模型的布置位置确定出来,从而得到踵点的高度和前座H点的位置。

根据H点的位置和H点的轨迹和座椅参考点便可以确定前排座椅的位置。

应保证前排座椅的位置符合95%百分位身材的人体要求。

图2.1座椅尺寸设计主要参数

A.持面高度B.持面宽度C.持面深度D.金背高度H.躯干线

2、仪表板断面形状、位置的确定

为使驾驶员操纵方便,手控制件和操纵手柄应布置在驾驶员的手伸及界面之内,而且是最省力的部位,一般在H点以上178mm~203mm的范围是人体手操纵的舒适点。

由于仪表板上的手操纵件或按钮的位置就是仪表板的表面位置,考虑到仪表板的横向布置和板面整体造型、风格以及组合仪表的造型,便可以确定仪表板的断面形状和位置。

仪表板的上表面高度应该由5%百分位的人体尺寸来确定,并与前风窗玻璃下沿和前围上端的高度相协调。

在仪表板的前表面上布置各种手控制件和显示装置的仪表,其中,重要的和常用的按钮、开关和仪表应布置在最佳的手操纵区域或最佳的视野范围内。

组合仪表的遮光罩设计,要符合造型和遮光的作用。

仪表板下面的弧度、形状和高度,应按95%百分位的人体尺寸来确定,同时要有足够的空间来布置脚制动踏板、离合踏板等,其极限高度一般以脚踩制动器踏板旋转成直立时脚尖的上限为准。

3、后排座椅的H点确定

将前排座椅调整到最后位置并呈舒适驾驶姿势的靠背角度,利用二维人体模型(95%百分位)来布置设计。

使后座人体的小腿与前排座椅的靠背背面齐平,脚布置在前座的下方,人体膝部与靠背背面留有一定间隙,约30mm。

4、车身顶盖及前后风窗的位置确定

在车身布置的侧视图上作出驾驶员和后排乘员的头部位置包络线,留出间隙,便可以确定顶盖的内衬高度和顶盖高度。

在驾驶员座的对称面上,从前风窗玻璃的下沿点位置(已初步确定高度),以挡风玻璃造型要求的倾角和曲面弧度确定前风窗玻璃的截面线,此截面线与顶盖线的过渡位置,亦称为对称面内的顶盖前沿特征点。

考虑到满足前方上下视野的要求和玻璃与头部的距离关系,应对挡风玻璃下沿点的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后座乘员所在位置的对称面上,确定顶盖后沿特征点位置。

以后座乘员头部包络线为依据,从顶盖后沿特征点开始确定后风窗玻璃的截面线。

并确定后风窗玻璃的下沿位置。

5、后排座椅后面及后围的布置

后围将座舱和行李舱隔开,后围上部应保证后窗玻璃下沿的安装位置。

在风窗与靠背之间设置杂物搁板,风窗下沿外部是行李舱盖的支撑位置。

为使行李舱增大,一般后围的布置与后排座椅靠背的背面平齐,下部与地板连接。

6、车身室内宽度的确定

初步确定车身的宽度:

以前后车轮轮胎的外侧面位置为依据,在左右翼子板上适当开口,并在轮罩与轮胎外端面之间留有车轮转向和跳动所必须的空间,确定出前后车轮中心线处的翼子板宽度及断面形状。

根据车身侧面由于造型要求而存在的纵向弧度,可初步确定出车身侧围最宽处和前后排座椅处的车身宽度。

驾驶员座椅的横向布置及车身侧围横断面形状的确定(前排座椅处):

初步布置驾驶员座椅的中心线与方向盘的中心线重合,将正式的二维人体模型放置在驾驶员座的H点上,作出驾驶员的头部位置包络线,考虑到头部与门上梁内表面之间或侧窗玻璃之间应留有必要的间隙,保证人体肩部与侧窗玻璃的间隙,并参考初步确定的驾驶员座处的车身侧围表面宽度,确定出车门结构的断面位置,以及侧窗玻璃的倾斜度和断面弧度、门上梁的位置。

作出侧窗玻璃的升降面,以内侧布置玻璃升降机构,布置门内板、内饰件和车门扶手(高于H点190mm~203mm)。

这样门的内表面形状和位置就确定了,校核车门内表面与人体肘部、座椅端面和方向盘之间的距离,设计中可以适当调整座椅的布置和车身侧围的形状和宽度,使内部空间布置更合理。

在玻璃升降面的外侧布置门锁、连动机构和外把手,为使车门铰链有一定的间距,应提供必要的门厚并确定铰链的安装位置,这样,保证车门机构布置所需的门厚就确定了。

根据车身侧围的造型特点,确定出前座处的车身侧围断面形状,车门外板形状及宽度和门槛的位置。

现代轿车侧窗玻璃一般采用的曲率半径为1000mm~1500mm,有利于保证肩宽的条件下,减少车身迎风面积以降低空气阻力,增强侧围造型美观饱满。

后排座椅的横向布置和车身宽度的校核:

根据后轮罩的宽度确定出室内布置后排座椅的有限宽度,根据后座的乘员人数和后排座椅的H点位置,在后视图上布置人体模型,作出人体的头部位置包络线,校核车身侧围的断面设计,应保证边乘员有充足的头部间隙和肩部间隙。

作出车身最宽部位的断面形状,并确定车身宽度。

三、仪表板布局设计

仪表板是汽车中非常独特的部件,集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与装饰性于一身。

除了要求有良好的刚性及吸能性,人们对其手感、皮纹、色泽、色调的要求也愈来愈高。

仪表板因其得天独厚的空间位置,使愈来愈多的操作功能分布于其中,除反映车辆行驶基本状态外,对风口、音响、空调、灯光等控制也给予行车更多的安全和驾驶乐趣。

因此,在汽车中,仪表板是非常独特的集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与装饰性于一身的部件,其合理的布局才能体现出仪表台的作用和功能。

1、仪表板设计思路

仪表板、副仪表板的设计思路:

①要求满足操作的便利性、方便性;

②全面的考虑整车造型;

③要求包含驾驶控制子系统、信息系统、舒适性系统(例如空调控制器、收音机、开关、线束模块);

④各种信息系统要布置在驾驶员的视线范围内;

⑤和其它内饰系统一起提供一个舒适的内部环境;

⑥提供碰撞保护;

⑦提供一些储存区域和方便有用的工具(如烟灰缸、硬币盒、杯托等);

⑧提供其它子系统的安装载体,支持转向管柱的功能;

2、仪表板截面线的布置

仪表板的截面线包括主、副驾驶侧主断面、中间Y0主断面、相关零部件的布置断面、仪表板本体与电器件、底盘件、车身、其它内饰等的配合断面、相关零部件的固定断面等等、所有布置断面完成大概有120个截面线;

(1)仪表板的固定点的分布

仪表板本体如果固定不牢靠,则会出现振动、噪声等质量问题,仪表板的固定点的分布一般都是通过12处固定点来固定仪表板,其中包括与前挡板上4个定位机构,在两侧A柱区域的分别布置一个固定点;左右两侧盖板处各分布一个固定点;左下端前机盖拉手处分布一个固定点,右下端分布一个固定点,中间部位分布两个固定点;需要主要的是所有固定点的螺栓中心的坐标必须为整数,减小相对误差。

仪表板上附件一般考虑采用卡子和螺钉固定,较易装配牢固;如中控面板一般采用卡子和螺钉组合使用;换档面板一般直接采用卡子;还要考虑定位销定位,如副仪表板与仪表板的配合部位、内部各风管在仪表板上的布置等.

仪表板内部配合件的各种紧固方式一般都是卡接,打螺钉,定位销或铆接,超声波和振动摩擦焊等方式,具体要根据零件的重量和使用频率综合考虑一下安装强度。

如杯托须考虑后部有支撑定位销;手套箱外板和内板之间采用振动摩擦焊;仪表板本体与铁支架可以采用铆钉铆接或者打螺钉等,自攻螺钉一般需要夹片配合固定在塑料件上,才能保证固定牢固。

(2)仪表板的视野性

汽车标准对各类汽车的盲区都有规定,对汽车的下视角也有一定的要求,为此,仪表板整体布局时,在确定仪表位置及仪表罩高度时,应保证其不得越过下视角(5°)的边界线,这样可以确定仪表板罩的上边界。

从驾驶侧假人眼球的上边界的视线射向仪表上边界时,视线不能被仪表罩挡住,这样确定了仪表罩的内侧的边界范围;通过假人眼球上边界的视线通过前风档的反射到仪表下边界的光线是仪表罩前方的范围,通常也用假人头部作为范围校核。

(3)仪表板前端与前风档的配合截面线

仪表板与前风档间隙4mm~7mm左右,该处间隙不要太大,设计取3~5mm,装车验证时候很可能超过5mm;上图中15mm的距离是用来贴海绵条的,0.5mm的台阶面是为了两个模具之间拼接方便、减小分模线问题;在仪表板最前端厚度在1.5mm~2mm左右。

(4)前除霜风口的布置

为满足国家强检标准GB11556对除霜性能的要求,在仪表板上布置格栅时可以参照以下方法:

图3.1布置格栅尺寸

以上图为例,要求:

L1在178mm左右,L3≥1.5*L4;L5≥2.0*L4,α最佳角度为30°到35°,具体要根据玻璃型面及除霜口位置与A、B区下边缘的关系确定除霜角度;出风口中心与B区下边缘距离在30mm以内较好,如果在仪表板前端有辅助出风装置,那么该置可以相应的放大。

下表格给出了一个α角与L2之间关系的参考值:

Windshieldangle(α)

Distance(L2)

25°

40-70mm

30°

45-80mm

35°

50-90mm

40°

60-100mm

45°

80-120mm

50°

100-140mm

55°

130-170mm

60°

170-225mm

65°

230-280mm

前除霜隔栅可以单独做成一个件,也可以和仪表板本体一起成型;当完成所有内饰模型的表面数据和风道的数据后,可以对除霜效果进行CAE分析,如果按照上述要求做出的除霜效果不满意,可以对格栅位置或者叶片方向进行调整至除霜效果良好。

另外设计完成后要进行快速成型样件验证。

附件一中显示了奇瑞现在几款车中的前除霜风管参数的对比分析;设计前除霜风管导向叶片的时候可以参考以下比例:

1:

2.3:

1.8:

1。

(5)侧除霜风口的布置要求

侧除霜的四个影响因素:

气流、出风方向、距离、开口面积;

方向:

气流沿着出风中心到玻璃要求除霜的中心的连线的方向到达目标点,要求吹风角度为15°- 40°,最佳角度为20°到25°;玻璃上终止点要求是靠近B柱护板的玻璃边缘向上60%-90%;空气在流动的工程中要求没有被阻挡;

其中有三个关键词的含义:

1.玻璃除霜区域:

通过驾驶侧95%假人的眼点的视线到后视镜镜面的轮廓线与侧玻璃的交线所围城的区域;

2.玻璃侧除霜中心:

根据确定的玻璃的除霜面积进行网格划分,除霜中心处在靠近上面的1/3及靠近前面的1/3的交点;有时候也直接去除霜范围的几何中心,

3.出风中心:

侧除霜风口的几何中心;

4.气流方向:

从出风中心到玻璃除霜中心的连线;

5.气流平面:

通过除霜中心的玻璃的法线与气流方向所构建的平面;

6.吹风角度:

气流平面与玻璃的交线与气流方向的夹角;

7.距离:

从除霜中心到出风中心点的距离要求在250mm以下;

8.开口面积:

侧除霜口有效面积645mm²左右,该面积要求不是很严格,主要与气流量和出风方向有关;有效面积指没有隔栅阻挡的面积;

(6)侧除霜风口

除霜隔栅的长度不得小于10mm,便于出风导向;需要注意的是像这些一个件安装在另外一个件上面的时候,两个配合面之间通常由于公差方面的原因,不是0间隙的贴合的,一般我们设计的时候要预留0.3mm的间隙,然后局部通过加强筋的方式来控制这个尺寸精度以及进行定位。

(7)侧除霜风管

侧除霜风管和空调出风管之间距离要求在5mm以上。

(8)风管的布置

空调风管上表面距离仪表板本体下表面之间间隙要求有20-25mm左右,其中风管上吸水隔音海绵厚度3-5mm左右,仪表板本体上隔音防潮海绵厚度3-5mm左右,两者之间最小距离10mm,另外再加上加强筋的厚度,一共要预留间隙20-25mm左右。

风管的截面积根据HVAC的开口面积确定,一般来讲,风管最小截面积4500mm2。

(9)烟灰缸

要求烟灰盒使用方便,有一定的容量,不允许烟灰飞散或掉出,以避免发生火灾。

在驾驶员座位附件布置时,要注意不与各种驾驶操纵发生干涉。

烟灰盒多用酚醛系列或PA66+GF30等耐热性好的材料制造。

烟灰盒用钢板制造时,要装用聚酰胺等有润滑性的树脂做导轨,或者使用钢球,以便于开闭和减少噪声。

现在的轿车一般都采用阻尼式烟灰盒,里面装有点烟器、照明灯、内置烟缸(可取出)。

烟灰缸周边间隙要求1.5mm,固定要牢靠

(10)手套箱的设计

手套箱大小的确定要考虑收储检车证件、装备手册及使用说明书的可能性,也可考虑装盒式磁带和地图册等。

从结构上划分为有装在仪表板上的折斗式和整体开闭的箱筒式两种型式,两种型式大都采用塑料成型结构(PP、ABS等),也有在折斗式杂物箱外表面覆盖衬垫材料的型式。

在结构方面,碰撞时,即使乘员与杂物箱发生二次碰撞,也不应使乘员受到伤害,并且即使周边变形、损坏,手套箱也不应自行打开;车辆碰撞时会产生惯性力,仅在此惯性力的作用下,杂物箱不应打开。

手套箱锁有中间开锁式和两侧开锁式,按照目前流行的趋势及奇瑞制造工艺的现状,建议以后的车型的开发,手套箱锁都选择两侧开锁,这样能有效的解决手套箱盖两侧和仪表板本体配合面差问题,同时,两侧开锁结构还能布置阻尼结构,使整车内饰都提高一个档次。

下面给出了手套箱设计的一些常用值:

手套箱箱体的宽度(Y方向)要求能达到手套箱盖板宽度的75%以上;当手套箱完全关闭时,要求能放入一个275mm*45mm*170mm的方块;手套箱完全打开时,最小入口区域要求为275mm*100mm;手套箱旋转铰链要求尽可能的与Y轴平行,手套箱开启手柄的旋转轴要求与铰链轴线平行,手套箱锁的中心线要求与铰链的轴线的角度为0°到3°,角度越小越好(针对两侧开锁的手套箱);手套箱盖板外表面距离假人腿部距离要求不小于100mm,美国现在要求在90mm以上就满足要求了;手套箱没有锁止时要求能完全打开,或者由于其重力重用部分打开,至少要允许很舒适的放入一个手指把手套箱拉开;

如果手套箱下边没有仪表板,要求下边缘距离仪表板325mm(腿部空间要求),盒体的外表面在Z方向上距离盖板下表面距离35mm,盒体的外表面在Y方向距离盖板边缘20mm;

手套箱内盖板和外盖板之间间隙要求25mm以上,便于布置碰撞吸能装置,现在通用流行的都是直接采用EPP泡沫来吸能,直接加铁板的结构现在用的很少了;手套箱与周边件的配合间隙要求:

硬质仪表板间隙要求1.5mm,软质仪表板可以1mm;手套箱盖板与仪表板本体之间的面差1mm;另外手套箱盖与箱体之间的配合面的配合间隙根据缓冲垫的高度而定。

手套箱设计的时候要求从假人眼球的下边界的视线不会看到手套箱里面的东西;同样,分模线也要求布置在假人视线无法看到的区域内,

部分手套箱设计时带照明灯,根据各个灯的结构不一样设计不一样,要求开关布置方向和手套箱盖板法线方向一致,手套箱盖板与照明灯基座之间的间隙根据照明灯的开关的压缩量确定。

(11)PAB的布置

首先PAB模块布置有前置式和顶置式两种,两种各有各的优缺点;气囊盖的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