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翻译训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3973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翻译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翻译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翻译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翻译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翻译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三翻译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三翻译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三翻译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三翻译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三翻译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三翻译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三翻译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三翻译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三翻译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三翻译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三翻译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三翻译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翻译训练.docx

《高三翻译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翻译训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翻译训练.docx

高三翻译训练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高三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

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三语文备课组

文言文翻译练习

(一)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句子。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译文:

(2)译文: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句子。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

庄子曰:

“吾已不食七日矣!

”饿者吁曰:

“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

(1)译文:

(2)译文:

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句子。

孟子曰: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禹闻善者,则拜。

大舜有大焉①,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

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注①焉:

于之。

(1)译文:

(2)译文:

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句子。

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

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

“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

”对曰:

“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

”则天久之曰:

“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也。

”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

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

出于外曰:

“吾不意为娄公所涵!

”而娄公未尝有矜色。

(1)译文:

(2)译文:

5.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句子。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尤所眷遇。

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

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

“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

”其弟遂不复敢言。

闻者叹服。

盖寡好而不为物所累,昔贤之所难也。

(欧阳修《归田录》)

(1)译文:

(2)译文:

6.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句子。

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

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

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后汉书冯异传》)

(1)译文:

(2)译文:

7.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译文:

(2)译文:

8.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

对曰:

“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曰: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其长。

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

正患已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译文:

9.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云:

“无它求,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译文:

译文:

10.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夫物不产于秦,可献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译文: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短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中画线的句子

孟子谓齐王曰:

“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

“弃之。

”曰:

“士师①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曰:

“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注]①士师:

古代的司法官。

译文:

译文:

文言文翻译练习

(二)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03年全国)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

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

矩进谏曰:

“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

“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

臣光曰:

“古人有言:

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也(《资治通鉴·唐纪八》)

译文:

译文: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02年全国)

太史公曰:

“《传》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谚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译文:

译文:

3.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002年北京)

管仲曰: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文:

译文:

4.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戎夷违齐如鲁。

天大寒,而后门。

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

寒愈甚,谓其弟子曰:

“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

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子与我子之衣。

”弟子曰:

“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

”戎夷曰:

“嗟乎!

道其不济夫!

”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

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未之识;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

译文:

译文:

5.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余病痞(肚子里生的硬块)且悸,谒医视之,曰:

“惟伏神(中药名,外形像芋)为宜。

”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病加甚,召医而尤其故。

医求观其滓,曰:

“吁!

尽老芋也。

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

子之懵也,而反尤于余,不以过乎?

”余戍然惭,忾然忧。

推是类也以往,则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乎人者众矣,又谁辨焉!

译文:

译文:

6.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

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

桓公患之,谓管仲曰:

“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

”管仲曰:

“君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

‘吾甚恶紫之臭。

’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

‘少却,吾恶紫臭。

’”公曰:

“诺。

”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译文:

译文:

译文:

7.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995上海卷)

汤(商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

"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人吾网。

"汤曰:

"嘻,尽之矣!

非桀(夏桀)其孰为此?

"汤乃解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之祝曰:

"昔蛛罞(蜘蛛)作网罟,今之人循序。

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

"汉南之国闻之,曰:

"汤之德及禽兽矣。

"四十国归之。

人置四面,未必得鸟

译文:

译文:

8.读下面的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李贺,字长吉,七岁能辞章……每日旦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即书投囊中。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

及暮归,足成之。

……母使婢探蘘中,见所书多,即怒曰:

“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译文:

译文:

9.阅读下文,翻译加横线句子。

卖者笑日:

“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

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

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

吾子未之思也。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①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

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

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②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

③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卖柑者言》

译文:

译文:

译文:

10.阅读下列文字,翻译加横线句子.

楚绝齐,齐举兵代楚。

陈轸谓楚王日:

"王不如以地东解于齐,西讲于秦。

"楚王使陈轸之秦。

秦王谓陈轸日:

"子,秦人也,寡人与子故也。

寡人不佞,不能亲国事也,故子弃寡人事楚王。

今齐楚相伐,或谓救之便,或谓救之不便,子独不可以忠于子主计,以甚余为寡人乎?

”陈轸日:

"王独不闻吴人之游楚者乎?

楚王甚爱之。

病,故使人问之曰:

诚病乎?

意亦思乎?

左右曰:

臣不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吴吟.今轸将为王吴吟。

"

译文:

译文:

11、将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①,乌有不行而知者乎?

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②;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译文:

译文:

12、将画线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儒书言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

夫言不窥园菜,实也;言三年,增之也。

仲舒虽精,亦时解休①;解休之间,犹宜游于门庭之侧,则能至门庭,何嫌不窥园菜?

闻用精者察物不见,存道以亡身②,不闻不至门庭,坐思三年,不及窥园也。

译文:

译文:

13、翻译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画横线的句子。

辱书云,欲相师。

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孟子称: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未闻有师。

有,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召收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②愈以是得狂名。

译文:

译文:

1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歌者不期于利声而贵在中节,论者不期于丽辞而务在事实。

善声而不知转,未可为能歌也;善言而不知变,未可谓能说也。

持规而非矩,执准而非绳,通一孔,晓一理,而不知权衡。

以所不睹不信于人,若蝉之不知雪。

坚据古文以应当世,犹辰参之错,胶柱而调瑟,固而难合也。

(汉·桓宽《盐铁论·刺相》

译文:

译文:

15、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申子(申不害)请仕其从兄官,昭侯不许也。

申子有怨色。

昭侯曰:

“非所谓学于者也。

听子之谒,而废子之道乎?

又亡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谒乎?

①子尝教寡人循功劳,视次第。

今有所求,此我将奚听乎?

”②申平乃辟舍请罪,曰:

“君真其人也!

”(选自《战国策》)

译文:

译文:

1、

(1)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却)很少。

(2)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

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

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

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

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

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众人;(百姓和皇帝的关系,就象水和船一样),水能载船也能够颠覆船,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

 

2、

(1)我看见经过我这里的人多着呢,(可是)没有谁哀怜我。

(2)假使先生您不是没有吃饭,难道还能哀怜我吗?

3、

(1)非常快乐地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自己行善。

(2)所以君子没有比偕同(或帮助)别人一道行善更高的德行。

孟子说:

“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很高兴。

大禹听到有教益的活,就给人家敬礼。

伟大的舜帝又更为了不得:

总是与别人共同做善事。

舍弃自己的缺点,学习人家的优点,非常快乐地吸取别人的长处来行善。

从他种地、做陶器、捕鱼一直到做帝王,没有哪个时候他不向别人学习。

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行善,也就是与别人一起来行善。

君子。

最重要的就是要与别人一起来行善。

4、

(1)我重用你,你知道什么原因么?

(2)我凭着文章和正直的品德任职,不是碌碌无为靠人帮忙才做官的。

狄梁公与娄师德一同作相国。

狄仁杰一直排斥娄师德,武则天问他说:

“朕重用你,你知道原因吗?

”狄仁杰回答说:

“我因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受到重用,并不是无所作为而依靠别人。

”过了一会,武则天对他说:

“我曾经不了解你,你作了高官,全仗娄师德提拔。

”于是令侍从拿来文件箱,拿了十几篇推荐狄仁杰的奏折给狄仁杰。

狄仁杰读了之后,害怕得连忙认错,武则天没有指责他。

狄仁杰走出去后说:

“我没想到竟一直被娄大人容忍!

”而娄公从来没有骄矜的表现。

5、

(1)(朝士)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献给吕蒙正来求得(吕蒙正)的赏识。

(2)很少嗜好(或嗜好很少)并且能够不被外物牵累,(这)是过去的贤人也很难做到的。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赵光义特别知遇关照。

朝中的官吏,家里藏有古镜,他说能照二百里,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送给他以博取好感。

他弟弟找个机会装作闲谈提到这件事。

吕蒙正笑道:

“我的面子不过碟子那么大,怎么用得着照二百里地的镜子叫呢?

”他弟弟听后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听说这件事的人都叹服,拿他比作唐朝宰相李德裕(李德裕曾罢冗官二千余员,以为人严峻拒绝请托著称)。

像吕蒙正这样没有特别嗜好而又不为物欲所累的人,古代贤者也不易作到。

6、

(1)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不夸耀自己。

(2)军士都说希望隶属于大树将军,光武帝因此十分推重他。

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不自夸。

出行与别的将军相遇,就把马车驶开避让。

军队前进停止都有标明旗帜,在各部队中号称最有纪律。

每到一个地方停下宿营,其他将军坐在一起讨论功劳时,冯异经常独自退避到树下,军队中称他为“大树将军”。

等到攻破邯郸,要重新安排各将领任务,每人都有被分配隶属,士兵们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

光武帝因为这个而赞扬他。

7、

(1)“当初我所以为难,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现在既然已经收到他搭乘我们的船,难道可以因为危急而抛弃他吗?

(2)当时的人们用这件事来评这下华歆、王朗品德的优劣。

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

王朗却说:

“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

”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

华歆说:

“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

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

”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8、【参考答案】君子用人如使用器物一样,应该各取他的长处。

古代那些把国家治理得很好的人,难道向其他朝代借用人才吗?

应该忧虑的正是我们自己不会识别人才,怎么可以冤枉、贬低当今一代的人呢!

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

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

“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

”太宗说:

“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

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

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9、

(1)没有其他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加上多写文章,(这样)文章自然会好的;

(2)每写出一篇(文章),便要求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

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乘机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欧阳修回答说:

"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而且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好;世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文章的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的."

10、现在驱逐(来自别国而为秦国效力的)官员,来帮助秦国,减少人口来增强仇敌的力量,在内部使自己变得虚弱,而在外部同诸侯国结下仇怨,要希望国家不出现危机,那是不可能的。

许多东西并不产于秦,然而可当作宝物的却很多;许多士人都不出生在秦国,可是愿意对秦尽忠心的却不少。

现在驱逐客卿而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人的实力,结果在内使自己虚弱,在外又和各国诸侯结怨,象这样做而想使国家不陷于危境,这是办不到的啊!

11、君子的修行,用安静来修养身心,用俭朴来修养品德,不淡泊(名利)就不会使心志明达,不宁静就不会实现远大目标。

学习须宁静,要有才干就要学习,不学习就不会增加才干,没有志向就不会成就学问。

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12、

(1)您有一个臣子把妻室儿女托付给朋友照顾,自己游楚国去了。

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室儿女却在挨饿受冻。

对待这样的朋友,应该怎么办呢?

(2)齐王回过头去,对左右亲信谈另外的事情了。

孟子对齐宣王说:

“如果大王您有一个臣子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他的朋友照顾,自己出游楚国去了。

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却在挨饿受冻。

对待这样的朋友,应该怎么办呢?

齐宣王说:

“和他绝交!

”孟子说:

“如果您的司法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属,那应该怎么办呢?

齐宣王说:

“撤他的职!

”孟子又说:

“如果一个国家的治理得很糟糕,那又该怎么办呢?

”齐宣王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一边去了。

(二)1、⑴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⑵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奸伪;国君喜欢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奸伪就会变为忠诚。

唐太宗刚即位,就惩治奸邪官吏,有一次听说许多案件都有受贿的人,就派人用财物去试探他们。

有个官员接受了馈赠的一匹丝绢,太宗很生气,将要杀了他,裴矩进谏说:

“这个人接受贿赂,确实应该严惩,但陛下您用财物试探他们,接着施以极刑,这就是用罪来陷害别人,恐怕不合礼仪。

”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召集百官说:

“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如果每件事能象这样,何愁天下不能治理好!

”裴矩死于贞观元年,赐封为绛州刺使,谥号叫敬。

臣司马光说:

“古人说:

君主英明臣子就会正直。

裴矩谄媚于隋朝而忠诚于唐朝,不是他的本性发生了变化。

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奸伪;国君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奸伪就会变为忠诚。

因此可知,君王是个计时的标杆,臣子是影子,标杆移动,影子就会跟着移动啊。

2、⑴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⑵到李广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太史公说:

《论语》说,“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自身行为不正,即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

”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我看到李将军诚恳朴实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于言谈。

到他死的那天,天下认识和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

他那忠实的品格的确得到士大夫们的信赖么?

谚语说:

“桃树李树不会说话,可是树下自然会被人踩成一条小路。

”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却可以用来说明大道理呀。

3、⑴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

⑵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管仲说:

“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因为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

我曾经三次出去做官,结果三次都被君主罢免,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没有才能,因为他知道我还没有遇上好的时机。

生养我的人是我的父母,而真正了解我的人是鲍叔。

”鲍叔推荐管仲做了官,却情愿让自己官居管仲之下。

因此,人们不赞美管仲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4、⑴你是不贤能的人,生命不值得珍惜。

⑵唉!

我的主张大概不能实现了。

戎夷(人名)离开齐国去鲁国,(遇到)天气非常寒冷但是却在城门关闭后才到。

和一个弟子一起住在野外,天更加寒冷了,(他)对弟子说:

“您给我衣服,我可以活;我给您衣服,您可以活。

我是国家有名的学士,为了国家而舍不得死。

您是微不足道的小人,不值得爱惜。

您把您的衣服给我吧。

”弟子说:

“既然是小人,又怎么可能会给国家有名的学士衣服穿呢?

”戎夷叹息道:

“唉!

世道这么颓败吗!

”脱下衣服给了弟子,到半夜便死了。

(他的)弟子便保住了性命。

至于(戎夷)想让别人得到好处的想法,没有人可以超过他了。

5、⑴把医生叫来责问这是什么缘故。

⑵那个卖药的人欺骗你而把他的老芋头卖出。

我得了腹内郁结心悸反常的病,到医生那看病,医生说:

“唯有茯苓最适合治疗这种病。

”第二天,到市场上买了,煎好服下了茯苓,病更加重了。

叫来医生责问他缘故,医生要求观看药渣,看后说:

“唉!

全是老芋头啊,那卖药的欺骗你才能将假货卖掉。

你自己糊涂,却反而责怪于我,不是过分吗?

”我忧愁而惭愧,愤恨而忧心,将这类事推而广之,那么世上象这样以芋头冒充而出售害人的人多着呢,又有谁来分辨呢!

6、⑴往后退,我讨厌紫衣的气味。

⑵在当天宫中侍卫近臣就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

齐国国王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整个国家的人们全都穿紫色衣服。

在这时,五匹本色丝绸抵不到一匹紫色(的丝绸)。

桓公因这事而犯难,对管仲说:

“我喜欢穿紫色衣服,紫色(的衣服)就非常贵,整个国家的百姓(都)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没个完,我该怎么办?

”管仲说:

“君主您想(制止它),为什么不试着不穿紫色,对左右的人说:

‘我非常讨厌紫色的臭味’。

于是(一旦)正好有穿着紫色衣服进来的人,桓公就一定要说:

‘稍微退后(一点),我讨厌紫色的臭味。

”桓公说:

“好。

”在这天,宫中侍卫没有穿紫色衣服的;第二天,国家之中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三天(过后)境内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

7、⑴不是夏桀,谁能做出这种事情呢?

⑵商汤的恩德已经惠及禽兽了

商汤见到在四面设网捕获禽兽的人祝祷,祷词说:

“从天上掉下来的,从地里钻出来的,从四面八方来的,都要进我的网里来。

”商汤说:

“唉,够了啊,不是夏桀哪会这么干?

”汤于是解开网的三面,只留一面,重新教他祝祷说:

“以前蜘蛛蝥虫结网捕食,现在人们也学会了,所有的生灵想向左的就向左,想向右的就向右,想往高出飞的就往高处飞,想要往下钻的就往下钻,我只捕取那些自取死亡的。

”汉水南岸国家的人听说了说道:

“商汤的仁德遍及禽兽了啊。

”于是四十个诸侯国来归顺商汤。

有的人放置四面堵牢的网未必能捕到鸟;商汤去掉了三面网,只放置一面,却网罗到了四十个国家的人心,不单单是网鸟这么简单的。

8、①(他)不是先定好一个题目然后写诗,也不像别人那样受那些条框的限制。

②他母亲让婢女掏出锦囊中的诗句,看见许多写原纸条,就生气地说:

“这孩子要呕出心来才肯停下来啊!

每天早晨出门,骑着瘦小的马,跟着一个小男仆,背着古锦囊,一有好的作品,写好放到锦囊里。

李贺没有先想好题目再去做诗的,就象赴会别人的任务题目。

到了傍晚回家,积累而成。

母亲让丫鬟看他的锦囊,见他写的诗很多,就生气地说:

“这孩子啊,要呕出心了才罢休啊”

9.①我从事这种职业好多年了,我依赖卖柑来养活我的身子。

②坐着消耗国家仓库里的粮食却不以为耻。

③现在您不去分析明辨这些,却来查究我的橘子!

卖柑橘的人笑道:

“我从事这职业有年头了。

我就靠它来养活我的身体。

我卖柑橘,别人买,没谁有什么说道,却惟独您这里就不能满意吗?

世上行骗的人不少啊,难道就只有我吗?

我的先生您没想想啊。

如今佩带虎符的武将、坐虎皮高谈阔论的文官,威武的样子(仿佛)是管理国家的栋梁,真的能传授孙武、吴起的韬略吗?

戴着高大的帽子、拖着长长的衣带的人们,器宇轩昂的样子(仿佛)是朝廷的重臣,真的能建立伊尹和皋陶的业绩吗?

盗贼蜂起却不知道如何抵御,民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