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册文言文翻译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3973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二册文言文翻译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 第二册文言文翻译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 第二册文言文翻译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 第二册文言文翻译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 第二册文言文翻译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 第二册文言文翻译 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 第二册文言文翻译 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 第二册文言文翻译 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 第二册文言文翻译 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 第二册文言文翻译 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 第二册文言文翻译 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 第二册文言文翻译 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 第二册文言文翻译 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 第二册文言文翻译 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 第二册文言文翻译 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 第二册文言文翻译 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 第二册文言文翻译 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 第二册文言文翻译 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 第二册文言文翻译 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 第二册文言文翻译 新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二册文言文翻译 新人教版.docx

《高中语文 第二册文言文翻译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二册文言文翻译 新人教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 第二册文言文翻译 新人教版.docx

高中语文第二册文言文翻译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第二册文言文翻译新人教版

我听说官员们在商议驱逐客卿的事,臣私下认为这样做错了。

过去秦穆公求士,在西边从戎那里得到了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在宋国迎来蹇叔,在晋国招来丕

豹、公孙支。

这五

个人,并不生长在秦国,可穆公重用他们,结果吞并了二十个小国,使秦称霸西戎。

孝公推行商鞅的变法之策,改变了秦国落后的风俗,人民因此殷盛,国家因此富强,百姓甘心为国效力,诸侯各国归附听命;又大败楚、魏两国的军队,攻取了千里土地,至今还巩固地统治着。

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连横之计,攻占了洛阳一带的地方;往西吞并了巴、蜀,往北获取了上郡,往南夺取了汉中,并吞了九夷的土地,控制住楚地鄢、郢;往东占据险要的虎牢,占领了肥沃的土地。

于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使他们都向西事奉秦国,功效一直延续到今天。

昭王得到雎范,废掉了穰侯,驱逐了华阳君,增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逐步侵吞诸侯,使秦成就帝业。

这四位国君,都是由于任用客卿而获得成功的。

由此看来,客卿们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

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闭门不纳,疏远外来之土而不用,这就不会使秦得到富强,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

现在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

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

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

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昭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

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昭虞》,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官能的需要么?

可现在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

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

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我听说,地域广的,粮食必多;国家大的,人民必众;武器锋利的,兵士一定勇敢。

所以泰山不拒绝土壤,方能成为巍巍大山;河海不遗弃溪流,方能成为深水;称王的人不抛弃民众,才能表现出他的德行。

所以,地不分东西,民不论国籍,一年四季都富裕丰足,鬼神也会来降福。

这正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啊!

现在陛下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以壮大诸侯,使天下之士退出秦国而不敢往西,裹足不敢入秦,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把粮食送给强盗,把武器借给敌人啊!

许多东西并不产于秦,然而可当作宝物的却很多;许多士人都不出生在秦国,可是愿意对秦尽忠心的却不少。

现在驱逐客卿而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人的实力,结果在内使自己虚弱,在外又和各国诸侯结怨,象这样做而想使国家不陷于危境,这是办不到的啊!

《过秦论》(下)译文

  秦朝兼并了诸侯,山东有三十多个郡,修筑渡口关隘,占据着险要地势,修治武器,守护着这些地方。

然而陈涉凭着几百名散乱的戌卒,振臂大呼,不用弓箭矛戟等武器,光靠锄把和木棍,虽然没有给养,但只要看到有人家住的房屋就能吃上饭,纵横驰骋天下,所向无敌。

秦朝险阻之地防守不住了,关卡桥梁封销不封了,长戟刺不了,强弩射不了。

楚军很快深入境内,鸿门一战,竟然连篱笆一样的阻拦都没有遇到。

于是山东大乱,诸侯纷纷起事,豪杰相继立王。

秦王派章邯率兵东征,章邯得此机会,就凭着三军的众多兵力,在外面跟诸侯相约,做交易,图谋他的主上。

大臣们不可信用,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了。

子婴登位,最终也不曾觉悟,假使子婴有一般君主的才能,仅仅得到中等的辅佐之臣,山东地区虽然混乱,秦国的地盘还是可以保全的,宗庙的祭祀也不会断绝。

  秦国地势有高山阻隔,有大河环绕,形成坚固防御,是个四面都有险要关塞的国家。

从穆公以来,一直到秦始皇,二十多个国君,经常在诸侯中称雄。

难道代代贤明吗?

这是地位形势造成的呀!

再说天下各国曾经同心合力进攻秦国。

在这种时候,贤人智士会聚,有良将指挥各国的军队,有贤相沟通彼此的计谋,然而被险阻困住不能前进,秦国就引诱诸侯进入秦国境内作战,为他们打开关塞,结果山东百万军队败逃崩溃。

难道是因为勇气、力量和智慧不够吗?

是地形不利,地势不便啊。

秦国把小邑并为大城,在险要关塞驻军防守,把营垒筑得高高的而不轻易跟敌方作战,紧闭关门据守险塞,肩扛矛戟守卫在那里。

诸侯们出身平民,是为了利益联合起来,并没德高望众而未居王位者的德行。

他们的交往不亲密,他们的下属不亲附。

名义上是说灭亡秦朝,实际上是为自己谋求私利。

他们看见秦地险阻难以进犯,就必定退兵。

如果他们能安定本土,让人民休养生息,等待秦的衰败,收纳弱小,扶助疲困,那么凭着能对大国发号施令的君主,就不用担心在天下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了。

可是他们尊贵身为天子,富足拥有天下,自己却遭擒获,这是因为他们挽救败亡的策略错误啊。

  秦王满足一己之功,不求教于人,一错到底而不改变。

二世承袭父过,因循不改,残暴苛虐以致加重了祸患。

子婴孤立无亲,自处危境,却又柔弱而没有辅佐,三位君主一生昏惑而不觉悟,秦朝灭亡,不也是应该的吗?

在这个时候,世上并非没有深谋远虑懂得形势变化的人士,然而他们所以不敢竭诚尽忠,纠正主上之过,就是由于秦朝的风气多有忌讳的禁规,忠言还没说完而自己就被杀戮了。

所以使得天下之士只能侧着耳朵听,重叠双脚站立,闭上嘴巴不敢说话。

因此,三位君主迷失了路途,而忠臣不敢进谏言,智士不敢出主意,天下已经大乱,皇上还不知道,难道不可悲吗?

  先王知道壅塞不通就会伤害国家,所以设置公卿、大夫和士,来整治法律设立刑罚,天下因而得到治理。

强盛的时

候,禁止残暴诛讨叛乱,天下服从;衰弱的时候,五霸为天子征讨,诸侯也顺从;土地被割削的时候,在内能自守备,在外还有亲附,社稷得以保存。

所以秦朝强盛的时候,繁法严刑,天下震惊;等到它衰弱的时候,百姓怨恨,天下背叛。

周朝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合乎根本大道,因而传国一千多年不断绝。

而秦朝则是本末皆失,所以不能长久。

由此看来,安定和危亡的纲纪相距太远了!

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过去的经验教训不忘记,就是以后做事的借鉴)。

因此君子治理国家,考察于上古的历史,验证以当代的情况,还要通过人事加以检验,从而了解兴盛衰亡的规律,详知谋略和形势是否合宜,做到取舍有序,变化适时,所以历时长久,国家安定。

  《论贵粟疏》译文

贤明的君主在上面管理国家,老百姓之所以没有挨饿受冻,并不是他能种出粮食给老百姓吃,织出布帛给老百姓穿,而是他有能替老百姓开辟

财源的办法。

所以尧、禹的时候有过九年水灾,汤的时候有过七年旱灾,可是国家没有被遗弃和因为饥饿而瘦得不成样子的人,这是因为积蓄的粮食多,事先早有准备。

现在全国统一,土地和人口之多不亚于汤、禹的时候,加上没有几年的水旱灾害,可是粮食的积蓄却不如禹、汤的时候,是什么原因呢?

是因为土地还有利用的潜力,老百姓中还有未被开发出来的劳动力,可以生长粮食的土地没有完全开垦出来,山林水泽的资源没有完全利用起来,社会上还有游手好闲,不劳而食的人,人民还没有全部去从事耕种。

老百姓生活贫困,就会出现作坏事的。

他们生活贫困是由于口粮不够,口粮不够是由于没有从事农业生产,不从事农业生产,便不会在农村安家。

不在农村安家,便会轻易离开家乡。

老百姓象鸟兽一样四处谋生,即使有高高的城墙,深深的护城河,严格的法律,很重的刑罚,还是不能禁止。

人在寒冷的时候,不一定是轻暖的衣服才穿,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一定是美好的食物才吃。

人在饥寒的时候,就不顾廉耻了。

人们的常情是一天不吃两顿饭就会饥饿,一年到头不添做衣服就会受冻。

肚子饿弄不到吃的,身子冷弄不到衣服穿,就是慈爱的母亲也不能保全她的孩子,

君主又怎么能拥有百姓呢?

英明的君主是懂得这个道理的,所以他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减轻赋税,扩充积蓄,用来充实粮仓,防备水旱灾害,因此可以得到人民的拥护。

老百姓的去留,在于君主如何管理。

他们追逐利益如同水朝低处流一样,东南西北,不选择方向。

珠宝、玉石、金银,饿了是不能吃的,冷了是不能当衣穿的,但是很多人都把它看得很珍贵,这是因为君主使用它的缘故。

这些东西,作为财物,轻、小,容易收藏,可以放在手里拿着,走遍全国也不担心受冻挨饿。

这样便使臣子轻易背叛君主,使老百姓轻易地离开他的家乡,使盗贼得到鼓励,使逃亡的人可以很轻便地带着生活费用。

粟米布帛出产在地里,在一定的时候生长,积聚在一起,要依靠人力,不是一天可以完成的。

这些几石重的东西,一般人拿不动,不是坏人所贪图的,但一天得不到它,饥寒就产生了,因此英明的君主重视五谷而把金玉看得很贱。

现在一个五口人的农民家庭,他家服役的人不会少于二人,他们能耕种的田不会超过一百亩,一百亩田收的粮食不会超过一百石。

春天耕种,夏天耕耘,秋天收获,冬天收藏,砍柴禾,修建官府的建筑物,服劳役;做这些事春不能躲避风沙尘土,夏不能躲避酷暑炎热,秋不能躲避阴雨,冬不能躲避寒冷冰冻,一年四季,没有休息的时候;又有个人的送往迎来,悼念死者、慰问病人,抚养孤儿、养育小孩等等费用都出在里面。

象这样辛勤劳苦,还遭受水旱灾害和官府残酷的压榨,征收赋税没有一定的时候,早上发出命令,晚上就要得到钱粮。

在准备纳税时,手头有粮的,就把粮半价卖出去,手头没有钱粮的只能出加倍的利息向人借钱完税。

于是产生了靠卖田卖屋、卖子孙来还债的情况。

可是大商人却屯积货物,追求加倍的利润,小商人开设店铺,贩卖货物,他们控制着稀有的货物和余财,天天在都市里走来走去,乘着政府急需的机会,加倍提高物价。

所以他们男的不从事农业生产,女的不养蚕织布,但穿的总是华美的锦绣,吃的总是精美的食物,没有经历过农民种田的痛苦,却占有地里出的农产品。

凭着财物很多,他们交接王侯,势力比官僚还大,相互争夺利益;还到处游玩,途中彼此能望见对方的帽子和车盖,他们乘着坚固的车子、赶着肥壮的马,脚穿丝鞋、身上拖着丝织的长衣,这就是商人兼并农民,农民流亡的原因。

现在法律上轻视商人,可是商人已经富贵了;法律上尊重农民,可是农民已经处于贫困、卑贱的境地了。

所以一般人所尊贵的,正是君主所轻视的商人;官吏所轻视的,正是法律上所尊重的农民。

上下相反,喜欢和讨厌的态度相互抵触,这样希望国家富强、法制建全,是不能实现的。

现在的事情,没有什么事能比使老百姓从事农业生产更为重要的。

要老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在于重视粮食。

重视粮食,就要在老百姓当中,采取把粮食作为奖赏和惩罚的手段。

现在需要号召全国人民把粮食献给政府,使献粮的人能得到爵位,可以免去罪刑。

这样,富人有了爵位,农民有了钱,粮食也分散了。

能够献出粮食得到爵位的人,都是家有余粮的。

从有余粮的人手中得到一些粮食,供政府使用,那贫穷农民的赋税就可以减少,这就是所谓损有余,补不足,命令一出,老百姓就会得到好处。

这样符合老百姓的心愿,增加的好处有三点:

一是政府需用的物资充足了,二是老百姓的田赋少了,三是鼓励人们从事农业生产。

现在法令规定:

老百姓有出一匹拉战车的马的,可以免除三人服兵役。

车骑,这是国家的军备,所以给献它的人免除兵役。

神农教导说:

“有十仞高的石头城墙,百步长的注满沸水的护城河,以及百万武装部队,可是没有粮食,还是不能守住。

”从这看得出来,粮食,是对于君王大有用途的东西,重视粮食是政事中带根本性的大事。

教老百姓交纳粮食,授予他五大夫以上的爵位,只不过免除一个人的兵役、劳役罢了。

这出粮食和出战马相比,功用就相差太远了。

爵位,是君主专有的东西,皇帝一开口,就可以没有穷尽地授给人爵位。

粮食,是老百姓种出来的,出在地里也没有穷尽。

而得到高的爵位和免除罪刑,是人们十分向往的事。

让天下的人将粮食送到边地,用这来得到爵位、免除罪刑,不超过三年,边防地区的粮食就一定会多起来。

《订鬼》译文

大凡天地之间,出现鬼,并不是人死后的精神变成的,都是人们思念想象所造成的。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

是由于疾病(的折磨)。

人生了病就会忧愁害怕,忧愁害怕就好象看见鬼出现了。

凡是人无病时就不会怕这怕那。

所以得了病躺在床上,就害怕有鬼到来。

一害怕就会老是想,想久了就会使得视觉错乱,恍恍惚惚地看见鬼了。

用什么来验证呢?

古书上说:

“伯乐学习鉴别马的时候,由于用心过度,看到的东西,没有不是马的。

宋国庖丁练习解剖牛的本领,三年以后,在他的眼里,没有见过活牛,所看到的全是分解了的)死牛。

”这两个人都是专心到了极点。

由于老是想着某一个问题,自然而然产生了错觉,看见异乎原物的东西了。

人病了看见鬼,如同伯乐看见马,庖丁看见牛一样。

伯乐和庖丁看到的其实不是真正的马和牛,由此可见病人所看见的也不是什么鬼了。

病人身体困倦极了,身体疼痛,就说是鬼拿了棍捧鞭子欧打他,好象看见鬼拿着锤子、锁链、绳索,站着守在他的身旁。

(这是因为)病人身体疼痛,心里害怕,才虚幻地看见这些的啊。

刚得病时心里惊慌害怕,(就好象)看见鬼来了;病重一些就怕死,好象看见鬼在发怒;身上因病感到疼痛,(就好象)看见鬼在打:

这都是由于想得过多,产生虚幻的感觉造成的,并不是真有那样的事实。

专心想念事物(的结果),有的表现在视觉上,有的表现在说话上,有的表现在听见的声音上。

表现在视觉上的,(好象)看见鬼的形状;表现在听觉上,(好象)听到了鬼的声音;表现在嘴上,(就会)说出鬼的事情。

(因此)白天会看到鬼的出现,夜里就会在梦中听到鬼的声音。

独自睡在空房之中,如果感到有些害怕,就会梦见好象有人按住他的身体哭泣呢!

睡醒见到鬼形,躺下听到鬼声,都是由于精神作用引起的;害怕和想象,都出于同样的情况。

魏晋士人轶事四则译文

1《王子猷雪夜访戴》译文

王徽之字子猷,弃官后住在山阴,一天夜晚下大雪,他睡觉醒来,打开房门,命仆人酌酒,四周望去,白茫茫一片。

就起身徘徊,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道(戴逵字安道)。

当时戴安道在剡县,王子猷就在夜晚乘小船到戴安道那里去。

走了一夜才走到,到戴安道门前却不上前敲门就又返回了。

有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王子猷回答说:

“我本来是乘兴而来,现在兴尽就返回家,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

2《宾主无愧色》译文

张玄与王建武先前不曾相识,后来两人在范宁家相遇,范宁叫两人在一起交谈。

张玄于是整理衣襟端正坐好,王建武仔细看了张玄好一会儿,却不答话。

张玄大失所望,就要离去。

范宁竭力说明挽留张玄。

张玄最终还是不肯住下。

范宁是王建武的舅舅,于是对王建武说:

“张玄是吴中读书人的佼佼者,被时人所赏识,才来到这里,这个人深不可测。

”王建武笑着回答说:

“张玄如果想认识我,自然应该会到我这里来。

”范宁骑上快马迅速告诉张玄,张玄于是重整装束来到王建武那里。

两人举杯对饮,说话间没有愧色。

3《阮籍不拘礼法》译文

阮籍秉性极孝,母亲去世时,他正在和别人下围棋,对方(听说阮籍的母亲去世)要求终止这盘棋,阮籍却要留着这盘棋一赌输赢。

接着饮酒两斗,大声一号,吐血几升。

等到母亲快要下葬时,吃了一只蒸熟的小猪,喝了两斗酒,然后与母亲作最后的诀别,一直到说不出话,大声一号,于是又吐血几升,过度哀伤,形体消瘦,几乎到了没命的地步。

阮籍又能够用青眼和白眼看人,见到拘于俗礼的人,就用白眼对待他。

等到嵇喜来安慰他时,阮籍用白眼对待,嵇喜十分不高兴的回去了。

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后,就带着酒夹着琴去拜访他,阮籍高兴,就用青眼对待嵇康。

因此,拘于礼法的人都十分恨他。

阮籍的嫂嫂准备回娘家,阮籍与嫂嫂相见并与嫂嫂告别。

有人讥笑他的这种做法,阮籍说:

“这些俗礼难道是为我设的吗?

”邻居家有个美貌少妇,在柜台前卖酒。

阮籍曾前去买酒喝,喝醉了,就睡在这个美貌少妇的旁边。

阮籍自己已然不知避嫌,少妇的丈夫了解(阮籍的行为),也就不起什么疑心。

兵家的女儿有才气且有姿色,还没有出嫁就死了。

阮籍不知道她的父亲和哥哥,径直前往她家哭泣,发泄尽自己心中的悲哀才回来。

那种外表坦荡内心纯朴的人,都是这种情况。

4《王羲之爱鹅》译文

王羲之生性喜爱鹅,会稽有一个老妇人养了一只鹅,叫得好听,王羲之想把它买来却没有买到,就带着亲友动身前去观看。

老妇人听说王羲之即将到来,就把鹅宰了煮好招待王羲之,王羲之为此叹息了一整天。

又有山阴的一个道士,养了些好鹅,王羲之前去观看,心里很是高兴,坚决要求买了这些鹅去。

道士说:

“只要你能替我抄写《道德经》,我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

”王羲之高高兴兴的抄写完《道德经》,就用笼子装着鹅回来了,觉得很快乐。

他任性率真的情况就是这样。

他曾经到他的一个下人家,看到一几案平滑干净,于是就在上面写字,这些字一半楷书一半草书。

这些字后来被这个下人的父亲误刮去了,这个下人连着懊恼了好几天。

他又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一把六角扇在叫买。

王羲之就在老妇人的六角扇上每面各写了五个字。

老妇人开始有些不高兴,王羲之于是对老妇人说:

“只要说是王右军书写的,就可以卖得一百钱了。

”老妇人照此一说,许多人都争着来买这把扇子。

又一天,老妇人又拿着一把扇子来,王羲之笑而不答。

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推崇,就像这样啊!

《与子俨等疏》译文

告戒俨、俟、份、佚、佟:

天地给人以生命,有生就一定有死,从古到今圣贤的人,有谁能够幸免呢?

子夏有话说:

“死生有天命,富贵天注定。

”“四友”那样的人,亲自接受言谈意旨,连四友这样的人都这么说,足见穷达与否、寿命长短都是不由人的。

我年龄已过五十,年少时穷苦,每次因为家里困乏,东西游走。

本性坚强学识笨拙,参加事物多不和。

自己为自己考虑,一定遗留风俗灾患,勉力弃官隐居,使你们年幼就受饥寒。

我曾经感叹东汉霸王的贤妻的话,坏的棉絮自己拥有,为何要使儿子惭愧呢?

这是一样的事情。

虽然遗憾没有二仲那样的邻居,家里没有像老莱子的妻子,胸怀这样的苦心,自己心里很惭愧。

年少时学习弹琴读书,我喜欢悠闲清净,读书有了收获,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看见树木交错着郁郁葱葱,不同季节有不同的鸟鸣声,就有十分高兴。

常言道:

五六月中,在北窗下睡着,与到凉风刚到,自己认为是伏羲氏以前的人。

意识浅见识少,以为这样的生活可以保持下去。

随着时间的迁移,体智衰退,盛年之欢不可再来。

患疾病以来,逐渐趋向衰弱,亲人故交不抛弃,每次用药物救我,自己恐怕寿命将要到了。

你们这辈从小家境贫寒,每次被驱使做砍柴挑水的劳动,什么时候可以免除啊?

挂念在心里,有什么可以说的!

但是虽然你们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的,但应当想到四海之内都是兄弟的情义。

鲍叔、管仲共同做买卖,分钱的时候管仲总要多占一点,但是鲍叔不觉得他贪财,因为知道他家里穷。

归生、伍举都是春秋时楚国人,二人交情很好,后来伍举因罪逃到了晋国做官;归生与他相遇,二人铺荆而坐,共叙旧情。

就是因为在鲍叔帮助下,管仲变失败为成功,在归生帮助下,伍举于失败(因罪出逃)后回国立了功。

其他人尚且如此,何况同父辈的人啊!

颍川的韩元长,汉朝末的名士,身份为卿佐,八十岁死了。

兄弟一起居住,直到终身。

济北的氾稚春,晋国时的操行人,七世用共同的财产,家人没有怨怒的脸色。

《诗经》说:

“对于古人的崇高道德则敬仰,对于他们的高尚行为则遵行、学习。

”即使不能那样,诚

心诚意地崇尚他们。

你们可要慎重啊!

我没什么再说的了。

《苏武传》译文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着父亲的职位,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并逐渐被提升为掌管皇帝鞍马鹰犬射猎工具的官。

当时汉朝廷不断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

匈奴扣留了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人。

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庭也扣留他们以相抵。

公元前100年,且鞮刚刚立为单于,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

“汉皇帝,是我的长辈。

”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

汉武帝赞许他这种通晓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

到了匈奴那里,摆列财物赠给单于。

单于越发傲慢,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

单于正要派使者护送苏武等人归汉,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

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后来又跟随浞野侯赵破奴重新陷胡地,在卫律统率的那些投降者中,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

正好碰上苏武等人到匈奴。

虞常在汉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

“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

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受到汉廷的照顾。

”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

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

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把他们的计划报告了阏氏及其子弟。

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交战,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

单于派卫律审处这一案件。

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

苏武说:

“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

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

”因此想自杀。

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

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

单于大怒,召集许多贵族前来商议,想杀掉汉使者。

左伊秩訾说:

“假如是谋杀单于,又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

应当都叫他们投降。

”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

苏武对常惠说:

“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

”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自己抱住、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

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微火,然后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轻轻地敲打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

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重新呼吸。

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拉回营帐。

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

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

剑斩虞常后,卫律说: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应当处死。

单于招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

”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

卫律对苏武说:

“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

”苏武说:

“我本来就没有参予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

”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岿然不动。

卫律说:

“苏君!

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

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

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

”苏武毫无反应。

卫律说:

“你顺着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

苏武痛骂卫律说:

“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

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而你却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旁观两国的灾祸和损失!

南越王杀汉使者,结果九郡被平定。

宛王杀汉使者,自己头颅被悬挂在宫殿的北门。

朝鲜王杀汉使者,随即被讨平。

唯独匈奴未受惩罚。

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

匈奴灭亡的灾祸,将从我开始了!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

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

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

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

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一共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