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379四川省绵阳市高中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4055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379四川省绵阳市高中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379四川省绵阳市高中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379四川省绵阳市高中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379四川省绵阳市高中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379四川省绵阳市高中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高考379四川省绵阳市高中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高考379四川省绵阳市高中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高考379四川省绵阳市高中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高考379四川省绵阳市高中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高考379四川省绵阳市高中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高考379四川省绵阳市高中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高考379四川省绵阳市高中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高考379四川省绵阳市高中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高考379四川省绵阳市高中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高考379四川省绵阳市高中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高考379四川省绵阳市高中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高考379四川省绵阳市高中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高考379四川省绵阳市高中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高考379四川省绵阳市高中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高考379四川省绵阳市高中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379四川省绵阳市高中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docx

《高考379四川省绵阳市高中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379四川省绵阳市高中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379四川省绵阳市高中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docx

高考379四川省绵阳市高中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2015年高考(379)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2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2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

【试卷综析】

本次试题为绵阳市高中2012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作为诊断性考试试题,该卷有以下特色:

特别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作为诊断性考试试题,引领考生平时要注重基础知识积累。

题型稳定。

词语、病句等常规题型依然存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常规题型与高考接轨。

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恒星考古:

发现原始巨星踪迹,内容较新颖,学生又不是很了解,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了李林荣的《生活的视角》,这是一篇不错的散文,对学生是一次很好的情感熏陶。

作文材料丢手表,与阅读材料有共通之处,考生易于下笔,但要写出好文章需要考生有较深的生活积累。

作为高三诊断性考试试题,题目有一定难度,分量较重,题目有一定的梯度。

第一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本部分共3大题,9小题,每小题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题文】A0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取缔(d)

玩弄(nng)

可塑性(s)

蔫头蔫脑(yn)

B.坎坷(k

狙击(z)

上档次(dng)扪心自问(mn)

C.潜力(

qin)

坊间(tng)

骨碌(g)

难兄难第(nn)

D.夹生(ji)

量筒(ling

胳肢窝(g)

管窥蠡测(l)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答案解析】C

解析:

A项,蔫头蔫脑(yn)应为蔫(nin)头蔫脑;B项,狙击(z)应为狙(j)击;D项,胳肢窝(g)应为胳(g)肢窝。

【思路点拨】辨识多音字的方法技巧:

以字义辨音法。

多数多音多义字,字义不同,其读音也就不同。

因此,判断字音可以从字义的角度入手。

以词性辨音法。

有些多音字是因词性和搭配习惯不同而造成的,词性不同,字音也可能不同。

以语体辨音法。

有些多音字,在书面语和口语中,尽管意思差不多,但读音却不同。

以构词功能辨音法。

有些多音字作单音词和构成复合词时读音不同。

以来源辨音法。

成语中的多音字,是通假和古今异读或一字多义、古今异读造成的。

强记某些字的特殊读音。

一些汉字用作姓氏、人名、地名、国家名、称谓等专有名词时,读音也与平时不一样。

【题文】B0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跑酷

擎天柱

过渡政府

涸泽而鱼

B.峰会

手动挡

健身路径

代际公平

C.宫阕

放冷箭

激浊扬清

毁家书难

D.篡改

涨停板

察颜观色

蜚声文坛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答案解析】B

解析:

A涸泽而鱼应为涸泽而渔;C项,宫阕应为宫阙;毁家书难应为毁家纾难;D项,察颜观色应为察言观色。

【思路点拨】形近字的辨析方法:

形辨法。

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

音辨法。

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

义辨法。

即结合具体语境,根据字的意思辨析正误。

联想法。

有些字形相近,意思也相近的一组成语,可以采用联想记忆法,记住其固定搭配。

【题文】D0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要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糟粕,吸收精华。

B.据悉,山东省一直在酝酿起用全国高考卷;虽然近年来山东卷质量不断提高,但使用全国卷可大大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更利于统一考查,公平选才。

C.李克强欧洲之行的闭幕演讲,给欧洲政界、商界的600多名听众吃下了一枚开心果:

中国经济定会平稳运行,不会出现有些舆论所说的硬着陆。

D.王晓峰同学绠短汲深,做语文课代表再合适不过了,他基础知识扎实,文学功底深厚,相信他能协助语文老师把我们班的语文学习搞得更生动活泼。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解析】A

解析:

B项,应为启用。

启用,开始使用,多用于物。

起用,重新任用或提拔使用,多用于人。

C项,应为定心丸。

定心丸,比喻能使人思想情绪安定下来的言论或行动。

开心果,借指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人,含诙谐意。

D项,绠,打水用的绳子;汲,从下往上打水。

吊桶的绳子很短,却要从深井里打水,比喻能力微薄,任务重大,难以胜任。

多用作谦辞。

【思路点拨】词语选用的四个注意点:

分析词语的含义。

有些词语看起来意思比较接近,但其所表达的内容常有细微的差别,因此一定要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比较其异同,这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体会词义的轻重。

有些近义词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程度上却有轻重、深浅的不同。

明察适用的对象和范围。

有些词语在使用对象和范围上有一定的区别,结合适用对象也能加以分辨。

体会词语的色彩。

有些词语,因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不同,在使用时也要注意区别。

【题文】E0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无论对改革有多少不同意见,对反腐有何种议论,坚持公平正义都是社会各阶层、各体的最大公约数,也是深化改革的最大共识。

B.运用国家减灾中心经验模型对鲁甸震区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搜集和整理,就可以得出地震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据。

C.2014年第17届女排世锦赛进入冠亚军争夺战,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不利情况下虽顽强扳回一局,但最终憾负美国队屈居亚军。

D.9月20日,成功连任新西兰总理的约翰·基夫妇临近午夜仍决定前往位于奥克兰市中心码头的一个会议中心,向支持者表示感谢。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解析】A

解析:

B项,语序不当,应为搜集、整理和分析。

C项,不合逻辑,应为冠军争夺战。

D项,搭配不当,成功连任的是约翰基,而不是约翰基夫妇。

【思路点拨】语病题做题思路通常是:

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

【题文】二、(9分,每小题3分)

【题文】M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恒星考古:

发现原始巨星踪迹

科学家们通过模拟早就预测到,第一批恒星中的某些恒星是非常巨大的,质量超过太阳质量的100倍,在仅仅几百万年的时间里就经历了生存和死亡——这个时间在宇宙中相当于一眨眼的功夫。

但天文学家们一直没有发现第一批恒星存在的迹象。

他们只能推测,那些恒星可能是在宇宙大爆炸发生之后最初的几亿年里形成的,由氢、氦和微量的锂构成。

随着那些恒星作为超新星爆炸之后,产生了第一批重元素,通过这些重元素演化出了后来的星系和恒星。

目前,利用一项被称为恒星考古的技术,日本国家天文台的青木和光及同事发现了这种恒星的首个迹象,这种迹象保存在其远古后代的化学成分中。

第一代恒星的遗迹存在于一颗叫做SDSS

J0018-0939的恒星中,其中的化学成分表明该恒星形成于一个气团,气团是由一颗非常巨大的恒星爆炸后所产生的材料构成的。

第二代恒星燃烧较慢,已经存在了大约130亿年,它们中含有微量较重的元素,这表明这些恒星是由一种气体聚结而成的,以前的一颗或数颗超新星产物使这种气体丰富起来。

这就像柜橱里层的罐子中所盛的豆子,它们永远在那里呆着,但你可以随时打开。

剑桥市麻省理工学院的天体物理学家安娜·弗雷贝尔说,通过研究,科学家们能够将形成恒星的气团成分搞清,进而可以了解哪些成分以及其中有多少成分于第一代恒星。

跟铁之类的较重元素相比,恒星SDSS

J0018-0939中碳、镁和钙等较轻元素的丰度很低。

研究者称:

对于这种特性,最有可能的解释就是一种叫做不稳定对超新星的特大质量恒星发生了爆炸。

当恒星的核心温度变得非常高时,成对的光子变成成对的电子和正电子,这时就会形成不稳定对超新星。

结果,外表压力下降引起恒星产生明显的塌缩,发生巨大的热核爆炸。

青木称,这种爆炸会将恒星撕裂,产生研究小组发现的高浓度铁和少量的较轻元素。

对此,弗雷贝尔说:

尽管外层被炸掉,但较重的元素仍被吸回核心处,形成黑洞。

这个研究成果是令人兴奋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理论家们就可以宣告胜利了。

目前,这只是一颗恒星,而且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这些恒星都是以这种方式爆炸的。

研究人员正在观察更多恒星的化学特征,进一步搜寻其他的例证。

如果这种恒星如此普遍,使用定于2018年发射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或者利用下一代的大型地面望远镜,未来的天文观测通过最遥远星系的远古光线,甚至能够直接观察到这种巨型恒星作为超新星死亡的现象。

5、下列关于第一代恒星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第一代恒星中的某些恒星体积巨大,质量超过了太阳,但一眨眼工夫就完成了由生到灭的过程。

B.第一代恒星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后最初的几亿年里形成的,其主要成分为氢、氦和微量的锂元素。

C.第一代恒星存在的首个迹象是由日本科学家青木和光与其同事率先使用恒星考古技术发现的。

D.第一代恒星的遗迹在于由一颗非常大的恒星爆炸后所产生的材料构成的气团所形成的恒星中。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是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D

解析:

A项,第段1~3行,一眨眼相对于宇宙演变而言,非实指。

B项,第段4~5行,原文为或然判断可能;主要成分错。

C项,第段1~2行,率先无中生有。

【思路点拨】做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题目,首先要确认与题目要求有关的信息区间,然后把所给选项的信息与原文中的内容进行对应比较,最后紧扣语境,结合题干中的相关要求准确筛选。

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

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

对文章主要内容有个整体的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

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

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

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

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

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6、下列关于恒星考古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恒星考古是围绕一颗叫做SDSS

J0018-0939的恒星中保存的化学成分展开的。

B.科学家试图通过搞清第二代恒星的气团成分来了解第一代恒星的成分及比例。

C.对恒星考古目前的研究成果应持谨慎乐观态度,因为这些研究成果不具有普遍性。

D.借助两种望远镜同时进行天文观测,恒星考古就会在2018年后取得更大成果。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D

解析:

第段,同时错,原文中是或者;就会说法太肯定,原文中有如果。

【思路点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方法:

对概念的理解要以准确判断其本质属性为基础,通过筛选文章有关重要信息,选取揭示概念特征的信息组织答案。

对概念的理解要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概念所处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中的这种恒星与第三段中的这些恒星都是由一种气体聚结而成的,这种气体如同柜橱里层的罐子中所盛的豆子。

B.一种叫做不稳定对超新星的特大质量恒星发生了巨大的热核爆炸,似可解释SDSS

J0018-0939中较轻元素的丰度很低的原因。

C.麻省理工学院天体物理学家弗雷贝尔认为,外表压力下降引发恒星爆炸,尽管外层被炸掉,较重的元素仍被吸回核心处形成黑洞。

D.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未来的天文观测通过最遥远星系的远古光线,甚至能直接观察到第一代巨型恒星作为超新星死亡的现象。

【知识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A

解析:

这种恒星指第一批恒星,它形成于气团,由一种气体聚结而成无依据。

【思路点拨】归纳、概括的思维步骤是:

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

归纳内容要点一般是针对一个或几个段落而言,常用的方法是:

摘句法。

文章段落的主题句(首领句、总结句)和中心句就是对全段内容的概括,可以直接摘取。

联词法。

在段落中摘出能表达本段内容的中心词语、句子,将其联结在一起,但要注意语句的通顺。

如上述试题中对空一的概括,就是使用联词法,通过对第二段的分析而概括得来。

分层归纳抽象法。

即先弄清段落中每句话的意思,再将这些句子切分成合理的层次,确定层次的逻辑关系及的表达意图,然后舍次取主,以此为点,再找出各层的共同点,抽象概括出具有涵盖性的简洁的语句。

归纳内容要点也要从文章整体出发,对题干中命题者的提示语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题文】三、(6分,每小题3分)

【题文】J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

明末流贼陷睢州,母赵殉节死,事具《明史·列女传》。

父契祖,挈斌避兵浙江衢州。

顺治二年,奉父还里。

九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国史院检讨。

方议修明史,斌应诏言:

宋史修於元至正,而不讳文天祥、谢枋得之忠;元史修於明洪武,而亦著丁好礼、巴颜布哈之义。

顺治元、二年间,前明诸臣有抗节不屈、临危致命者,不可概以叛书。

宜命纂修诸臣勿事瞻顾。

下所司。

大学士冯铨、金之俊谓斌奖逆,拟旨严饬,世祖特召至南苑慰谕之。

时府、道多缺员,上以用人方亟,当得文行兼优者,以学问为经济,选翰林官,得陈爌、黄志遴、王无咎、杨思圣、蓝润、王舜年、范周、马烨曾、沈荃及斌凡十人。

斌念父老,以病乞休,丁父忧。

服阕,闻容城孙奇逢讲学夏峰,负笈往从。

康熙十七年,诏举博学鸿儒,尚书魏象枢、副都御史金鋐以斌荐,试一等,授翰林院侍讲,与修明史。

二十六年五月,不雨,灵台郎董汉臣上书指斥时事,语侵执政,下廷议,明珠惶惧,将引罪。

大学士王熙独曰:

市兒妄语,立斩之,事毕矣。

斌后至,国柱以告。

斌曰:

汉臣应诏言事无死法。

大臣不言而小臣言之,吾辈当自省。

上卒免汉臣罪。

明珠、国柱愈恚,摘其语上闻,并摭斌在苏时文告语,曰爱民有心,救民无术,以为谤讪,传旨诘问。

斌惟自陈资性愚昧,愆过丛集,乞赐严加处分。

左都御史璙丹、王鸿绪等又连疏劾斌。

会斌先荐候补道耿介为少詹事,同辅太子,介以老疾乞休。

詹事尹泰等劾介侥幸求去,且及斌妄荐,议夺斌官,上独留斌任。

国柱宣言上将隶斌旗籍,斌適扶病入朝,道路相传,闻者皆泣下。

江南人客都下者,将击登闻鼓讼冤,继知无其事,乃散。

斌既师奇逢,习宋诸儒书。

尝訂:

滞事物以穷理,沉溺迹象,既支离而无本;离事物而致知,隳聪黜明,亦虚空而鲜实。

其教人,以为必先明义利之界,谨诚伪之关,为真经学、真道学;否则讲论、践履析为二事,世道何赖?

斌笃守程、硃,亦不薄王守仁。

身体力行,不尚讲论,所诣深粹。

著有洛学编、潜庵语录。

雍正中,入贤良祠。

乾隆元年,谥文正。

道光三年,从祀孔子庙。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事具《明史·列女传》

具:

具体

B.前明诸臣有抗节不屈、临危致命者

致命:

舍弃生命

C.国柱宣言上将隶斌旗籍

宣言:

传达圣旨

D.隳聪黜明,亦虚空而鲜实

黜:

罢免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B

解析:

A项,具的意思是具备,引申为记载。

C项,宣言意思是散布消息。

D项,黜的意思是消除。

【思路点拨】一词多义类解题四法:

语境推断法。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且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因为上下文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

课文迁移法。

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课文中大多出现过,可课文相应迁移。

语法分析法。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副词充当。

因此可以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代入检验法。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授翰林院侍讲,与修明史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B.国柱以告

木欣欣以向荣

C.大臣不言而小臣言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不尚讲论,所诣深粹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C

解析:

A项,前一个是动词,参与的意思;后一个是介词,和的意思。

B项,前一个是介词,把的意思;后一个是连词,表修饰的意思。

C项,都是连词,表折的意思。

D项,前一个是副词,与‘诣’构成所字结构;后一个是介词,为……所,表被动。

【思路点拨】文言虚词的辨析六法:

词性分析法。

从词性的角度看,许多虚词是兼职的,即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词性,如之有代词、助词、动词三种词性。

通过分析词性,以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位置分析法。

有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而理解虚词的作用和意义时,应从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关系、搭配习惯及其使用规律等方面入手。

温故求新法。

我们应尽量回顾过去学过的有关虚词的例句及有关知识,将这些例句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比较,从而快速高效地理解句中虚词的用法。

语境判定法。

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用法,要理解其句中用法,必须根据上下文来确定。

语法切入法。

即通过分析句中的语法结构去理解虚词在句中的用法。

标志识别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掌握课文或成语中出现过的一些特殊文言句式中的标志性虚词,就能帮助我们理解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0、把第一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上以用人方亟,当得文行兼优者,以学问为经济,选翰林官。

(5分)

(2)否则讲论、践履析为二事,世道何赖?

(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皇上认为当前急于用人,应当选拔学问、品行兼优的人,并以学问作为经世济民管理国家的标准,选拔翰林院的官员。

(2)否则将讲论和实践分离成两件事,社会风气凭借什么(变好)呢?

解析:

文行以经济各1分,大意2分。

(2践履各1分,大意2分。

【思路点拨】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五字要诀。

文言文翻译要能做到信、达、雅,应该掌握五字诀:

留、删、增、调、变。

留,即保留古今相同的词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年号、某些典章制度名称以及物品名称等,这些不必翻译。

删,删去一些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无法对应地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删后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的,亦可删去。

增,把文言文的单音词译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在翻译时也应增补出来。

调,将古今汉语不同的语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调整。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11、第一卷文言文中,传主汤斌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概括。

(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恪守孝道;为人、为官正直;勤奋好学;治学严谨。

解析: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思路点拨】筛选文中信息的解题策略:

注意陈述主体是否一致。

在文言文信息筛选题中,经常存在某些被选文句的陈述主体与题干不一致的情况,而这些文句大多数恰恰是应被排除的选项。

因此,在筛选信息时,一定要看所选文句的陈述主体是否与题干一致。

注意主体关涉的对象是否一致。

题干要求筛选的信息与所选文句透露的信息的契合不仅表现在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上,也表现在两处关涉对象的一致性上。

明确信息的意义指向。

对主体和对象的确认,是为准确筛选信息打下的两个漂亮的外围歼灭战,要最终选出正确答案,还要理解表达信息的概念内涵,明确所要筛选的信息的意义指向。

梳理文意句意。

对所选文句所在文段大意的准确把握,对所选文句与相邻文句间语意关系的正确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排除错误选项的干扰。

辨明行为、品质与功绩、影响等。

有些题干要求筛选的信息与所选文句透露的信息有相符相似之处,但题干要求选出的是行为、品质,而文句反映的却是结果,遇到这种情况要认真辨析。

【参考译文】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

明朝末年,农民军攻陷睢州,其母赵氏为保全志节而死,事情记载于《明史列女传》。

父亲汤契祖为避战乱,带着汤斌到了浙江衢州。

顺治二年,汤斌侍奉父亲回到家乡。

顺治九年,汤斌考中进士,被选作庶吉士,又被任命为国史院检讨。

当时正讨论编修《明史》,汤斌根据皇上的诏书进言说:

《宋史》在元朝至正年间修撰,却不避讳文天祥、谢枋得的忠诚;《元史》在明朝洪武年间修撰,而同样记载丁好礼、巴颜布哈的节义。

顺治元年、二年间,以前明朝的臣子中有为保全志节而宁死不屈、临危献身的人,不能一概以叛逆来记载。

应该命令各修撰大臣不要瞻前顾后,顾虑太多。

皇上将此议下到明史馆,大学士冯铨、金之俊认为汤斌奖励叛逆,代皇上起草圣旨严厉训斥,世祖却特意召汤斌到南苑安慰他。

当时,很多府道缺少官员。

皇上认为当前急于用人,应当选拔学问、品行兼优的人,并以学问作为经世济民管理国家的标准,选拔翰林院的官员。

后选到黄志遴等共十人。

汤斌考虑父亲年老,以有病为由请求辞官休假。

(后父死,)为父守丧;守丧期满,听说容城人孙奇逢在夏峰讲学,便背着书箱前去跟随他学习。

康熙十七年,皇帝下诏开博学鸿儒科取士,尚书魏象枢、副都御史金鋐推荐汤斌,汤斌考试得一等,被授予翰林院侍讲,参与编修《明史》。

二十六年五月,天不下雨,钦天监灵台郎董汉臣上疏指责这是由于时事所造成的,语言触及当权者。

此疏下到廷臣议论,明珠很恐慌,要自承罪责。

只有大学士王熙一人表示:

市井小人胡言乱语,应立即斩首,事情可以完结。

汤斌后来也到了朝廷,余国柱将这一情况告诉了他,汤斌说:

董汉臣根据诏旨议论朝政,没有处死的理由。

大臣们不讲而小臣却敢讲,我们应该自省。

皇上最终免了董汉臣的罪。

明珠和国柱怨恨,摘录汤斌的一些言论上报,并找出汤斌在苏州发布文告中的话爱民有心,救民无术,认为是在诽谤朝廷。

皇上传旨责问,汤斌只是自己表示天资愚昧,过错很多,请求严加处分。

左都御史璙丹、王鸿绪等人又接连上疏弹劾汤斌。

恰巧汤斌先前推荐候补道耿介为少詹事,一同辅导太子,耿介以年老多病请求辞官,詹事尹泰弹劾耿介是有目的地请求辞官,并且提到汤斌胡乱推荐,建议革去汤斌的官职。

国柱传言说,皇上将要让汤斌隶属于八旗户籍,正好汤斌带病入朝,精神不振,于是人们在路上互相谈论(传言越传越广),听到的人都哭泣落泪。

住在京师的江南人,要击登闻鼓为汤斌诉冤,后来知道没有那么回事,才散去。

汤斌以孙奇逢为师以后,学习宋代诸儒的书。

他曾说:

对事物要穷究其中的道理,如果囿于事物表象而不悟,对事物的了解既支离破碎又不得其本质;如果离开具体事物而又求了解它,实际上是毁掉了自己的视听,同样是虚妄不实的。

他教育人,认为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