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4124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26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国际贸易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国际贸易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国际贸易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国际贸易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国际贸易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9页
国际贸易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9页
国际贸易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9页
国际贸易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9页
国际贸易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9页
国际贸易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9页
国际贸易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9页
国际贸易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9页
国际贸易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9页
国际贸易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9页
国际贸易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9页
国际贸易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9页
国际贸易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9页
国际贸易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9页
国际贸易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9页
亲,该文档总共9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资料.docx

《国际贸易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资料.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贸易资料.docx

国际贸易资料

国际贸易电子教案

绪论

【教学目标】

本章主要掌握:

什么是国际贸易?

几个最常见的国际贸易术语。

了解:

国际贸易是如何分类的?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比较有何区别?

【课时】4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法、练习法、举例法

【教学过程与分析】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

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对外贸易(ForeignTrade)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商品、劳务交换活动,是构成一国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都是越过国界所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

在这一点上两者是一致的,但它们之间也有明显的区别。

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就称为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当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这种交换活动,就是该国的对外贸易。

因此,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二、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

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贸易发展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特别是资本主义阶段以来的国际商品流通的一般规律

2.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3.对外贸易政策和措施

4.国际贸易的重大现实问题

5.国际贸易理论和学说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分类

国际贸易的内容十分广泛,性质也非常复杂,为更好地把握国际贸易的内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国际贸易进行考察,以不同的标准对国际贸易进行分类。

一、按商品的形式,可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

有形贸易(TangibleGoodsTrade)是指有形的、实物形态的、可以看见的货物的贸易。

无形贸易(IntangibleGoodsTrade)是指非实物形态的劳务和技术的进出口,包括由于商品的进出口而发生的一切从属费用的收支,如运输费、保险费、银行费用、商品加工费、装卸费、修理费等。

二、按货物移动的方向,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过境贸易

出口贸易(ExportTrade)是指将本国的商品和服务向国外输出。

进口贸易(ImportTrade)是指将外国的商品和服务输入本国。

过境贸易(TransitTrade)是指它国(地区)的出口商品途经本国(地区)再运往另一国(地区)的贸易活动。

三、按贸易参加国的数量,可以分为双边贸易和多边贸易

双边贸易(BilateralTrade)是指两国之间通过协议在双边结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贸易。

这种贸易双方各以一方的出口支付从另一方的进口。

这种贸易,多实行于外汇管制的国家。

另外,双边贸易也泛指两国间的贸易往来。

多边贸易(MultilateralTrade)也称多角贸易,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家通过协议在多边结算的基础上进行互有买卖的贸易。

通过吸收第三国或更多的国家参加协议,建立多边贸易关系,可以使参加国之间的收支互相冲销,彼此都能达到进出口平衡。

四、按是否有第三国参加,可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

直接贸易(DirectTrade)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进行商品买卖的行为。

其中生产国是直接出口,消费国是直接进口。

间接贸易(IndirectTrade)是指商品生产国通过第三国同商品消费国进行商品买卖的行为。

其中生产国是间接出口,消费国是间接进口。

转口贸易(EntrecoteTrade)是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来说,则是转口贸易。

五、按照贸易方式可以分为协定贸易、易货贸易、补偿贸易、租赁贸易、寄售贸易和技术贸易

协定贸易(AgreementTrade)是指以贸易协定和支付协定为依据而进行的贸易。

易货贸易(BarterTrade)是指两国间不使用货币的商品交换,是由一国(地区)以一种或多种货物,按一定计价方法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交换货物。

六、按对外贸易政策的不同,可分为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

自由贸易(FreeTrade)是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不加干预和限制,商品可自由输入和输出,并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保护贸易(ProtectiveTrade)是指国家运用权利,通过高额关税进口许可证、外汇管制等限制进口措施,来保护本国市场,防止外国商品竞争,同时对本国的出口商品给予津贴和优惠待遇,鼓励出口。

七、按贸易过程中是否使用单证等商业文件分,可分为有证贸易和无证贸易

有证贸易(DocumentaryTrade)是指在国际贸易中,通过单证等商业文件的交换,进行结算支付的一种贸易方式。

无证贸易(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EDI)又叫无纸贸易,即电子数据交换。

这是一种将贸易、运输、保险、海关等行业信息,通过电子信息系统实现各有关部门间的数据交换,利用计算机按国际统一规定进行商务处理的新方法。

第三节国际贸易的特点

一、贸易范围的区别

国内贸易是在国内进行商品交换的,而国际贸易则是超越了国境的范围,在世界范围交换。

二、贸易环境和制度的区别

国内贸易面对的是相对稳定的比较熟悉的国内经济环境,包括本国的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市场规模、消费水平和基础设施等,相对于本国单一的经济环境,国际贸易所面对的则是立体的经济环境,比国内贸易要复杂得多。

三、贸易过程的区别

由于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在贸易环境和制度上的区别,在交易过程中,涉及语言文字、货币制度、法规管理、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商业惯例等方面的差异,比起国内贸易来要复杂得多。

四、贸易风险的区别

第一,信用风险

第二,汇率风险

第三,运输风险

第四,价格风险

第五,政治风险

第四节国际贸易的作用

一、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对外贸易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2.对外贸易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3.对外贸易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

4.对外贸易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为国家积累资金

5.对外贸易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二、对外贸易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作用

1.对外贸易促进了国际分工,加速了经济一体化进程

2.对外贸易是国际经济中“传递”的重要渠道

3.对外贸易是国际政治经济斗争中的重要手段

第五节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基本概念

一、对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

1.对外贸易值(ValueofForeignTrade)

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一国对外贸易金额的大小,又称对外贸易额。

把世界上一定时期所有国家和地区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到国际贸易额(ValueofInternationalTrade)——世界进口(贸易)总额或世界出口(贸易)总额。

2.对外贸易量(QuantumofForeignTrade)

剔除价格变动对对外贸易额的影响,用一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或出口额,就叫对外贸易量。

二、总贸易与专门贸易

1.总贸易(GeneralTrade)

总贸易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

2.专门贸易(SpecialTrade)

专门贸易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

三、贸易差额与国际收支

1.贸易差额(BalanceofTrade)

贸易差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

2.国际收支(BalanceofPayment)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对外国的全部经济交易所引起的收支总额对比。

收入大于支出就叫国际收支顺差(黑字);支出大于收入,叫国际逆差(赤字);收支相等叫国际收支平衡。

四、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1.外贸易商品结构(ForeignTradebyCommodities)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贸易之比,以份额表示。

2.国际贸易商品结构(InternationalTradebyCommodities)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重。

即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之比。

五、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1.外贸易地理方向(ForeignTradebyRegion)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比例。

2.国际贸易地理方向(InternationalTradebyRegion)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它表明世界各国或各个国家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六、对外贸易系数

对外贸易系数(RatioDependenceForeignTrade),指一国货物与服务进出口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

请同学们计算我国2004年对外贸易系数:

2004年对外贸易额11547亿美元,2004年GDP13.6515万亿元人民币。

七、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TermsofTrade),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

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

(计算的公式为:

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

【探究性总结】

1、本章知识结构:

共5节。

第一节讲国际贸易研究对象,是本学科的逻辑起点。

第二节讲国际贸易分类,关键是掌握分类的标准。

第三节讲国际贸易作用,是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问题。

第四节讲国家贸易特点,它是与国内贸易相比较的特点。

第五节讲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基本概念。

是本学科的几块基石。

2、本章测评:

(1)什么是国际贸易?

解题关键:

国际贸易是国际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

思路引领:

跨国境的交换,区别于国内贸易。

答案提示:

概念、内容。

(2)几个基本概念的熟记与理解。

(3)学习延伸:

对外贸易究竟起什么作用?

中国对外贸易系数的思考。

可不可以计算一个省的对外贸易系数?

为什么?

第一章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目标】

本章主要掌握:

国际贸易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资本主义各个历史阶段国际贸易发展及其特点是什么?

了解: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国际贸易的一般形态是怎样的?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过程是怎样的?

【课时】4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比较法、举例法

【教学过程与分析】

第一节国际贸易产生的前提和条件

一、社会分工是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前提

社会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前提,没有分工就没有交换,也就没有国际贸易。

第一次分工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

第二次分工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

第三次分工商业与农业的分工

二、剩余产品的交换和国家的出现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

早期的国际贸易,其交换对象分为两类:

一类是自然产品,另一类是手工产品。

由于各地或各国的自然条件不同,如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土壤,就可能有不同的自然产品。

人们需要互通有无,这就产生了不同产品的国际交换。

同样,不同的自然条件也往往产生不同的具体劳动形式,生产出不同的劳动产品,由此,也产生了国际交换。

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有剩余产品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换;二是商品交换要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

也就是说要有国家的出现,商品要在国与国之间进行

第二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前的国际贸易

一、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

奴隶社会国际贸易的发展是与暴力掠夺、海上抢劫、贩卖奴隶联系在一起的。

二、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

封建社会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生产处于次要地位,因而商品的流通很不发达,国际贸易在当时的社会经济中不占重要地位,贸易的范围和商品品种都有很大的局限性,贸易活动也不经常。

因此,严格地说,资本主义以前的国际贸易没有获得广泛的发展,也不具有了世界性。

(请制作公司帮助找一幅符合上述内容的图片,超链接插图反映文字内容)

第第三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

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加速了人类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由于大机器工业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得到高度的发展,国际贸易急剧扩大,贸易活动遍及全球,国际贸易真正具有了世界性质。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16世纪~18世纪中叶)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条件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在经济上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要有大量的失去任何生产资料但有人身自由的劳动力;二是要有能组织资本主义生产并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大量资本。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国际贸易的特点

第一,对外贸易和军事冒险相结合,带有明显的掠夺性质。

第二,对外贸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原始资本积累。

第三,对外贸易还没有形成真正全球性的国际贸易。

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1.工业革命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内在要求,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离不开对外贸易,并赋予对外贸易真正的国际贸易的含义,使国际贸易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国际贸易额有了空前的增长。

第二,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变化。

第三,国际贸易被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垄断。

三、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国际贸易(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

1.第二次科技革命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电和电动机的发明及其应用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水平,加快了电力工业、钢铁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冶金制造工业等重工业的发展,使得工业国家的重工业的比重逐渐增加,并取代轻工业而居主导地位。

2.资本主义垄断时期国际贸易的特点

从贸易规模上看,贸易量虽有增长,但增长速度较自由竞争时期相对下降了。

从商品结构上看,由于机器制造业、铁路业和造船业的发展,使矿业原料加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增加。

从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来看,随着美洲和其他大陆的贸易比重的上升,欧洲的比重下降。

垄断势力加剧竞争,国际贸易受到打击。

四、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请制作公司帮助找一幅符合下述内容的图片,超链接插图反映文字内容)

1.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

战后发生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人工合成新材料、空间技术和遗传工程为代表的新科学技术革命。

它是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科技革命,带动了一系列新型工业部门的建立,从而使世界的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这次科技革命所释放的巨大能量,突破了民族和国家的疆界,使生产力进一步国际化。

战后整个世界致力于开发科学技术、革新交通工具、扩大资本的输出入、调整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发展跨国性企业和提高生活水平。

国际贸易空前增长。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发生变化。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

国际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迅速发展。

第一,在贸易领域里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并存。

第二,在贸易政策上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并存。

第三,在贸易关系上贸易亲善与贸易摩擦并存。

第第四节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1.汉唐时期的对外贸易

汉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其对外贸易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世界各国前来访问、观光、经商的人络绎不绝,不仅陆上贸易有所发展,且海上贸易尤为兴旺。

“丝绸之路”(请制作公司帮助找一幅符合上述内容的图片,超链接插图反映文字内容)

中国最早的对外贸易机构和海关机构——市舶司的形成,

2.宋代的对外贸易

3.明代的对外贸易

4.鸦片战争前清代的对外贸易

二、中国近代的对外贸易

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王朝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个个卖国求和条约,中国从此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进入了最黑暗、最耻辱的时期。

对外贸易也成为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的重要工具。

三、当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1.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对外贸易

2.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的新发展

 【探究性总结】

1、本章知识结构:

共4节。

第一节讲国贸产生的条件。

分工产生交换;交换和国家的出现是两个前提条件。

第二节讲资本主义以前没有真正的国际贸易。

第三节讲资本主义国贸的发展及特点。

只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国际贸易才真正得到发展。

第四节讲中国外贸发展。

从一般认识个别。

2、本章测评

(1)国际贸易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解题关键:

分工导致交换,交换和国家的出现是前提条件。

思路引领:

有了前提条件并不等于就产生了国贸,还需要有现实条件。

答案提示:

只有资本主义出现才使国贸产生成为现实。

(2)熟悉三次科技革命对国贸的推动作用及特点。

(3)想一想:

为什么只有资本主义社会才使国际贸易成为真正的世界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章国际分工

【教学目标】

本章主要掌握:

什么是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的类型有哪些?

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及特点?

当代国际分工的特征?

影响国际分工的因素有哪些?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了解:

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又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课时】6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比较法、举例法

【教学过程及分析】

第一节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过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各国的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在生产上的联系,是国际贸易和经济联系的基础。

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主要表现,全称国际劳动分工。

二、国际分工的类型

按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来划分

1.垂直型国际分工

垂直型的国际分工是指生产和提供原材料的国家与生产、供应工业制成品国家之间的分工。

2.水平型国际分工

水平型国际分工是指有关国家在相近的生产技术水平上,对某些产品(一般是工业制成品)生产的不同环节或工艺过程进行专业化协作。

3.混合型国际分工

混合型分工是指一个国家在参与国际分工时即包括垂直型分工也包括水平型分工。

三、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萌芽时期(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中,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生产不发达,各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差较小,仅存在这局部的社会分工和不发达的地域分工。

在11世纪的欧洲已经出现了城市的萌芽,城市在欧洲进一步兴起,使得手工业与农业进一步分离,货物经济有了比较快的增长。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开始了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地理大发现是指欧洲一些国家的航海家和探险家在15世纪-17世纪直达东方的新航路,探察当时欧洲人不曾到过的海域和陆地的一系列航海活动。

它是地理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

在这些航海家和探险家中,最著名的当属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瓦斯科·达伽马,发现美洲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进行首次环球旅行的费迪南德·麦哲伦。

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大发现”是以当时欧洲人的眼光,而非人类历史上真正的第一次发现。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末)

第一次产业革命开始了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从工厂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工业,蒸汽机、纺织机的发明和使

用,使得那些以小生产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开始崩溃,机器大工业让社会的生产规模不

断扩大,使各国开始纳入到国际分工的轨道。

大机器工业巨大的生产能力产生了两方面的要求:

一方面是大量生产出来的商品很快使国内市场饱和,因此迅速扩大的生产能力需要不

断扩大的销售市场与之相匹配,另一方面大机器工业又引起了对生产原料的大量需要,

要求开辟新的廉价的原料来源。

还有其他因素促进国际分工:

大机器工业还带来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

另外电报海底电缆等现代通讯工具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播日益广泛和迅速。

这些都便利了国际贸易的扩展,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国际分工形成基本是:

以英国为中心的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分工。

由于英国较早完成了工业革命,其生产力和经济迅速发展竞争力大大提高。

英国处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中心地位。

(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了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资本输出成为重

要的经济特征之一,世界生产力巨大发展,国际分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形成了门类比较

齐全的国际分工体系。

第二次科技革命和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进一步改变了世界经济的面貌,为国际国际分工的扩张奠定了物质基础;

四、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的特点

(一)伴随国际分工的迅猛发展,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已经占据主导

形式

(二)发达国家日益成为世界主要农产品的出口国

(三)产业结构国际重组成为国际分工演进的重要途径

(四)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的作用在日益强化

(五)政府间协议分工成为推动国际分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节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

一、生产力发展是推动国际分工形成发展的主要的决定性因素

(一)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三)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中产品的内容

(四)生产力发展的程度决定了国际分工的形式和深度

二、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三、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分性质

四、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

五、资本国际化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

六、国家干预可以促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国际分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增长

二、国际分工改变了国际贸易的商品构成

三、国际分工改变了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

四、国际分工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

五、国际分工使各国对外贸易系数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四节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一、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一)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变化

(二)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

1.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

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工业生产水平低。

出口的主要是农副产品

20世纪60年代后,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略有增加。

20世纪70年代世界发生了石油危机,世界市场的石油价格猛涨,从1973年开始我国大幅度出口石油,石油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达到15%至20%,其他产品所占的比重则相对下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建设进入到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

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主要表现为工业制成品出口迅速增长。

在2002年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为91.3%。

但是中国对外出口产品中,虽然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年增加,但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依然很低。

2.我国的商品进口结构

建国初期,我国产业结构严重畸形。

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不到2%,所以我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道路,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产业倾斜政策,这有助于加速技术进步和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过程中,我国外贸采取了进口替代发展战略,替代的重点行业不仅包括重化工业、国防工业,还包括一般消费品工业。

从进口商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