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4124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6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河谷的演变

1.河谷从发育初期到成熟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的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加强

B.河流在凹岸堆积,在凸岸侵蚀

C.河流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

D.河谷横剖面由槽形变为“V”形

2.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形成图示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流水溯源侵蚀B.流水侧蚀

C.流水下切侵蚀D.冰川侵蚀

3.八卦洲是长江南京段中的一个河心岛,由于流水的侵蚀与堆积作用,长江河道及八卦洲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可能是(  )

A.八卦洲将与长江南岸相连

B.八卦洲将与长江北岸相连

C.八卦洲以侵蚀为主,面积缩小

D.长江河道左偏,南岸淤塞

4.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列因素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的是(  )            

A.岩石性质B.通航里程

C.地质构造D.降水量

题组二 河流冲积平原的形成

5.长江口处的崇明岛的成因是(  )

A.断层上升B.褶皱隆起

C.火山喷发D.泥沙沉积

6.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区域河流示意图。

支流含沙量较大,但支流汇入干流处没有形成三角洲,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支流流速慢B.位于干流凹岸

C.侵蚀作用强D.汇入处落差大

7.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甲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径流量变小,流速变快,泥沙沉积

B.遇地形阻挡,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C.遇海水顶托,流速变快,泥沙沉积

D.河流出山口,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题组三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8.下图示意河流上游、中游和下游聚落的分布。

图中a、b、c、d四个聚落都位于河流沿岸,主要原因有(  )

①河流为生产、生活提供水源

②河运便利

③河流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④河流沿岸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9.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图,图中a、b、c、d四城市沿河分布,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是  (  )

A.aB.bC.cD.d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河谷的演变

  图1为冰川“U”形谷,图2为河流“V”形谷,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图1           图2

1.(2020江苏高邮高一上期中,

)图1“U”形谷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

                  

A.冰川堆积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D.冰川侵蚀

2.(2020江苏高邮高一上期中,

)图2“V”形谷一般分布于河流的(  )

A.入海口B.上游

C.中游D.下游

  下图为我国某河段河谷横剖面示意图,T1—T4为不同时期形成的阶地(一种阶梯状地貌),该阶地原为洪水位下的河床或河漫滩,后经地壳运动演变形成。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

)图示阶地的形成过程是(  )

A.流水堆积→地壳下降→流水侵蚀

B.流水侵蚀→地売下降→流水堆积

C.流水堆积→地売上升→流水侵蚀

D.流水侵蚀→地売上升→流水堆积

4.(

)该河段在阶地形成过程中(深度解析)

A.河谷不断拓宽变浅B.水流速度呈变快趋势

C.东南岸以堆积为主D.地売持续上升

  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

)读甲图可知,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正确的排序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

6.(

)乙图地貌在甲图中    阶段发育最典型,影响丁岸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 

A.③ 侵蚀B.④ 堆积C.③ 堆积D.④ 侵蚀

题组二 冲积平原的形成

  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7.(

)对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

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

③一定发育在河流出山口

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

)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流量稳定B.河道较浅

C.河流不易改道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

题组三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被称为河曲或者蛇曲。

蛇曲多分布在平坦地区,但在黄河河口以下的晋陕边境,却能看到“S”形的蛇曲深深嵌入岩层之中。

下图示意乾坤湾河道及局部景观。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9.(

)甲岸地带被当地村民称为“风水宝地”的原因是  (  )

A.水流较缓,方便取水,土壤肥沃

B.三面环水,利于防御,交通便利

C.河谷地带,降水丰富,热量充足

D.地势较高,有利防洪,光照充足

10.(

)村民在乙地打井取水饮用的主要原因是(  )

A.距黄河近,水量丰富B.离聚落近,取水方便

C.岩层过滤,水质较好D.位置较高,不易被淹

专题强化练五 冲积平原的形成

一、选择题

  挟带大量泥沙和石块的特殊洪流在山区沟口堆积形成的扇状地貌称为泥石流扇。

下图示意云南境内怒江北段地区泥石流扇分布。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当地聚落向泥石流扇拓展。

据此完成下题。

                  

1.(

)图示地区泥石流扇广布的物质条件是(  )

A.岩体破碎B.地形险峻

C.河流众多D.降水集中

  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

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前缘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

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稳定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

下图为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2.(

)据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推断(  )

①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

②沉积过程先退积后进积

③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

④河流搬运能力先减弱后增强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3.(

)图中扇三角洲(  )

A.稳定水体水面上升则面积不断扩大

B.稳定水体水面下降则面积不断缩小

C.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进入水体

D.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小变大

  读地貌模式图,完成下题。

4.(

)由图可知(  )

A.沉积物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

B.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

C.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

D.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

  下图为河流阶地形成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2019北京东城高三模拟,

)图中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是(  )

A.先地壳抬升,后流水侵蚀

B.先地壳下降,后流水侵蚀

C.先流水堆积,后地壳抬升

D.先流水堆积,后地壳下降

6.(2019北京东城高三模拟,

)图中(  )

A.一级阶地比二级阶地形成早

B.河谷不断变窄变深

C.阶地适于建设大型港口

D.河床海拔逐渐升高

二、非选择题

7.(

)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河谷形态差别很大,A处呈     ,B处呈     。

 

(2)C处典型的河流地貌是      ,成因是                     。

 

(3)根据该地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推测河口三角洲面积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第三节综合拔高练

五年选考练

考点1 河流谷地的演变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

完成下题。

1.(2020浙江1月选考,9,2分,

)雅鲁藏布江上游的“V”字形河谷形成的主要内、外力作用是(  )        

①板块张裂②板块挤压

③风力侵蚀④流水侵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

全长132.5千米。

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

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

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2.(2019课标Ⅰ,9,4分,

)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3.(2019课标Ⅰ,10,4分,

)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

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4.(2019课标Ⅰ,11,4分,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

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考点2 冲积平原的形成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

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2019课标Ⅱ,9,4分,

)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

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

6.(2019课标Ⅱ,10,4分,

)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

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

7.(2019课标Ⅱ,11,4分,

)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

A.水土流失B.沼泽化

C.土地沙化D.盐碱化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

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2017课标Ⅱ,9,4分,

)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

9.(2017课标Ⅱ,10,4分,

)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

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三年模拟练

一、选择题

  地质工作者对某河流的一个断面开展科学考察,并借助现代技术推测出该断面河流水位及地层(沉积岩)的上升过程。

地层上升过程中河流水位保持相对稳定。

下图是根据推测结果绘制的坐标图,其中实线表示河流水位随时间的变化,虚线表示甲、乙、丙三个地层顶部表面高度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020安徽三人行名校联盟高三模拟,

)造成该断面河流水位保持相对稳定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内外力共同作用B.地壳上升运动

C.流水搬运作用D.流水堆积作用

2.(2020安徽三人行名校联盟高三模拟,

)该断面上,乙地层比甲地层(  )

A.形成晚,厚度小B.形成早,厚度大

C.形成早,厚度小D.形成晚,厚度大

3.(2020安徽三人行名校联盟高三模拟,

)当前,该断面地貌类型最可能是(  )

A.“U”形谷B.河漫滩C.冲积扇D.“V”形谷

  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区域河流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题。

4.(2020浙江金华中学模拟,

)该河流(  )

A.水流湍急B.水量季节变化小

C.右岸陡峭D.虚线为枯水期河岸

二、非选择题

5.(2018吉林长春模拟,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洲(又称江心洲)是由河流中泥沙沉积而成,河水流速受河流形态影响明显。

图Ⅰ为长江下游南京至镇江段江心洲的分布,A、B、C是科研人员为研究泥沙沉积状况而钻孔的采样点。

图Ⅱ示意A、B、C采样点沉积物比例。

(1)分析图示长江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

(2)阐释河流中沉积物粒径与流速的关系,并说明形成采样点A、B、C三处沉积物粒径差异的原因。

 

(3)长江下游许多沿江城市附近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江心洲,有人提出要对其进行大规模开发,有人则反对。

你是否赞成?

请阐明理由。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基础过关练

1.C

2.C

3.B

4.B

5.D

6.A

7.D

8.A

9.D

1.C 河谷从发育初期到成熟期,河流的侧蚀作用增强,下蚀作用减弱;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流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河谷横剖面由“V”形变为槽形。

2.C 流水溯源侵蚀主要在河流的源头,会使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并非河流源头。

该河段外力作用以流水下切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并形成“V”形谷。

流水侧蚀主要发生在河流中下游地势平坦的地区。

冰川作用发生在高山地区。

3.B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长江水流向右偏转,故右岸(即南岸)冲刷严重,而左岸(即北岸)流速较为缓慢,泥沙淤积,故八卦洲最终将与北岸相连。

4.B 河流的河床形态主要受流水的侵蚀和堆积等作用的影响,因此降水量、流速、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等都对河床形态影响较大,而通航里程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

5.D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处,其成因是泥沙沉积。

6.A 支流位于河流干流的凹岸,河床陡峭,汇入处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泥沙不易沉积,不利于三角洲的形成。

支流流速慢,泥沙沉积,有利于三角洲的形成。

故最不可能的原因是支流流速慢。

7.D 甲地貌为冲积扇,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河流从河谷流出,地势变低,流速变慢,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

8.A 河流可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所以图中聚落位于河流沿岸。

9.D d城市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较为平坦,交通便利,利于城市的发展。

能力提升练

1.D

2.B

3.C

4.B

5.C

6.D

7.D

8.B

9.A

10.C

1.D “U”形谷一般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因此图1“U”形谷形成的地质作用是冰川侵蚀。

2.B “V”形谷由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一般位于流速快、流水向下侵蚀能力强的河流上游。

3.C 图示阶地原为洪水位下的河床或河漫滩,先有沉积物堆积,然后地壳上升、流水下切侵蚀,从而形成图示地貌。

4.B 由于地壳上升,流水下切侵蚀,所以河谷是不断缩窄变深的;读图可以看出,T4阶地最老,沉积物为黏土,颗粒较小,说明当时河流流速较慢,T1—T3阶地越来越新,沉积物为砾石,颗粒较大,说明当时河流流速较快,故水流速度呈变快趋势;读图可以看出,东南岸基岩裸露,应该是地表的沉积物被侵蚀所致,说明东南岸以侵蚀为主;不同时期阶地有明显落差,说明地壳的上升运动是间歇的,不是持续上升的。

河流阶地的判读技巧

(1)阶地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有几级阶地,一般就有几次明显的地壳垂直升降运动。

(3)阶地位置越高,形成越早。

5.C 河谷的形成过程先是河水向下侵蚀,形成“V”形河谷;然后河水向河谷两侧侵蚀,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最后河谷继续变宽,形成槽形河谷。

6.D 河流凹岸与凸岸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在①②③④阶段中,④阶段河流弯曲度最大,凹岸与凸岸发育最典型。

图中丁岸为凹岸,影响其形成的主要作用是侵蚀。

7.D 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稳定水体可以是海,也可以是湖,①说法不准确。

8.B 图中显示辫状河流主要分布在冲积扇的前缘,而此部位地势较低平,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故河道较浅。

9.A 甲岸位于河流的凸岸,属于堆积岸,水流较缓,方便取水,并且土壤肥沃。

交通、降水、热量、光照条件与周围地区相近,不是甲岸地带被称为“风水宝地”的原因。

10.C 图示蛇曲周边聚落距黄河都较近,水量丰富程度相当,取水都很方便,A、B错误;图示蛇曲周边位置都较高,D错误;乙地水源经过岩层的过滤,水质较好,是村民在此打井取水饮用的主要原因,C正确。

专题强化练五 冲积平原的形成

1.A

2.D

3.C

4.C

5.C

6.D

一、选择题

1.A 注意设问是物质条件,岩体破碎为泥石流的发生和泥石流扇的广布提供了物质条件。

2.D 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早期自下而上由小到大,表明扇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后期自下而上由大到小,表明扇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后退缩,说明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

3.C 稳定水体水面上升则扇三角洲面积缩小;稳定水体水面下降则扇三角洲面积扩大;扇三角洲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进入水体;流水堆积作用,先堆积颗粒大的,再堆积颗粒小的,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大变小。

4.C 图中显示扇形地中下部为绿洲分布区,说明其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

5.C 地壳运动是间歇性的,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作用和堆积作用为主;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侵蚀作用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

图中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是先流水堆积,后地壳抬升。

6.D 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流水侵蚀作用加强,河流下切形成阶地,图中一级阶地比二级阶地形成晚;读图可知,河谷不断变宽,河床海拔逐渐升高;阶地不适于建设大型港口。

二、非选择题

7.答案 

(1)“V”形 槽形

(2)冲积扇 河水流出山口,流速减缓,泥沙堆积

(3)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与1949年相比,该地2012年耕地面积增加,林地、草地面积减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挟带的泥沙增多,在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流速减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泥沙堆积增多,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解析 第

(1)题,A处河谷位于河流的上游,河流的下蚀作用强,河谷呈“V”形;B处河谷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河谷呈槽形。

(2)题,C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几十年来,该地耕地面积增加,林地、草地面积减小,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重,河流挟带泥沙增多,导致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第三节综合拔高练

五年选考练

1.D

2.D

3.C

4.C

5.B

6.C

7.C

8.C

9.B

1.D 雅鲁藏布江上游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受到板块挤压形成谷地,再经过流水侵蚀,形成“V”字形河谷。

2.D 黄河小北干流流经黄土高原地区。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降水季节变化大,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故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3.C 河道属水系特征要素,其摆动范围主要受制于地形地质条件。

图中小北干流左岸北部有汾河注入,南部有涑水河注入,右岸中段则无河流注入,说明其中段两岸可能地势较高,岩性坚硬,影响支流汇入,同时也影响河道展宽,故选C。

4.C 渭河地处黄河小北干流的南段,由于其流量及含沙量均较大,当它处于主汛期时,入黄河水量较大,泥沙淤积较多,注入黄河后将会使来自黄河小北干流上中游的水流受阻,导致黄河小北干流水位上升,流速变慢,泥沙淤积增强,侵蚀作用减弱;渭河地处黄河小北干流的南段,对黄河小北干流的水量、含沙量没有较大影响。

5.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修建水库前,河流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泥沙堆积形成山前平原,据此判断山前平原主要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

构造运动会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难以形成平原;冰川作用主要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碛平原(呈波状)等,与山前平原形态不符;风力作用一般会形成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如沙丘。

6.C 从材料可知,出现断流是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且出现了多年断流。

山前平原位于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断流后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降低,平原沙滩裸露,易受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洼地。

7.C 洼地的形成是风力侵蚀的结果,洼地增多增大,说明该地区风力作用较强、吹起的沙土多,受风力侵蚀和堆积的影响,附近地区地表植被易被破坏,土地生产力下降,沙化明显,C项正确;水土流失的重要条件是流水作用,洼地形成于河流断流期间,流水作用弱,A项错误;地表含水量少,不会形成沼泽,B项错误;盐碱化一般是人类不合理灌溉所致,材料无该地灌溉状况信息,D项错误。

8.C 由图可知,贺兰山东麓河流、沟谷众多,而洪积扇就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所以该地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

9.B 河流流速越快、流程越短,挟带的砾石在洪积扇处堆积越多。

河流流速主要受地势起伏的影响。

图中甲地河流流经地区地势起伏小,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河流流速相对较慢,流程长,砾石在河床上堆积得多,所以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

图示地区各地降水条件相差不大。

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风化作用强烈,风化物粒径往往较大。

三年模拟练

1.A

2.B

3.D

4.D

一、选择题

1.A 地层上升过程中河流水位保持相对稳定,地层上升是内力作用,然后在流水的下切侵蚀下,水位相对稳定,故选A。

2.B 沉积岩岩层越靠下,形成年代越早,因此乙地层比甲地层形成早。

甲地层顶部到乙地层顶部为甲地层的厚度,乙地层顶部至丙地层顶部为乙地层的厚度,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层比甲地层厚度大。

3.D 当前,地层以上升运动为主,河流下切侵蚀强烈,故该断面地貌类型最可能为“V”形谷。

4.D 读图可知,该河流河漫滩面积广大,说明河水流速较慢;我国西南地区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河流右岸为堆积岸,河床平坦;河漫滩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说明虚线为枯水期河岸。

二、非选择题

5.答案 

(1)该河段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大量泥沙沉积;该河段接近长江入海口,海水的顶托作用加强了泥沙的沉积,从而形成众多江心洲。

(2)河流流速与所挟带泥沙沉积物粒径呈正相关。

流速快的河段,沉积物粒径大,流速慢的河段,沉积物粒径小。

A处河道宽,流速慢,受下游八卦洲阻挡,流速更慢,因此沉积物粒径小。

C处受河道变宽和分流渠的影响,流速缓慢,沉积物粒径小。

B处位于龙门口附近,受两股汇入水流的影响,流速快,沉积物粒径大。

(3)赞成。

开发成旅游区,可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提供好的去处;开发成新城,可减轻市区用地压力;开发江心洲可改善江心洲上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其生活质量。

不赞成。

大规模开发会影响河流自然形态,改变河流水文状况;江心洲是天然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大规模开发会影响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大规模开发可能会加剧对长江的污染。

解析 第

(1)题,结合图示信息,从地形、河流流速及海水顶托作用对泥沙沉积的影响分析图示长江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

(2)题,结合河流流速与泥沙沉积的关系,以及图示三处采样点河流特征分析沉积物粒径差异的原因。

第(3)题,观点与理由统一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