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初中文化学科精品百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4279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阳县初中文化学科精品百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平阳县初中文化学科精品百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平阳县初中文化学科精品百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平阳县初中文化学科精品百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平阳县初中文化学科精品百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平阳县初中文化学科精品百课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平阳县初中文化学科精品百课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平阳县初中文化学科精品百课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平阳县初中文化学科精品百课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平阳县初中文化学科精品百课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平阳县初中文化学科精品百课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平阳县初中文化学科精品百课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阳县初中文化学科精品百课教学设计.docx

《平阳县初中文化学科精品百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阳县初中文化学科精品百课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平阳县初中文化学科精品百课教学设计.docx

平阳县初中文化学科精品百课教学设计

平阳县初中文化学科“精品百课”教学设计

 

类别:

□常规课□创新课

学校(全称):

平阳县郑楼镇中学

姓名:

陈巧生

课题: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教学设计

联系方式:

612678

报送时间:

2009年5月31日

 

(内页不准署名)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教学设计

1.设计简述:

(简要说明设计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特色,不超过800字)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基本理念是

(一)大力提供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力求真正实现人文社会学科内容的综合(三)强调历史地、辩证地观察和认识社会(四)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目标是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体验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正确面对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逐步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实现课程目标,体现本课程学习的特征,并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一)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重视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三)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四)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五)提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鼓励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教学内容以伊斯兰教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为主,相对于八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讲比较难,如何吸引学生、激发兴趣,深入浅出地落实教学目标,是本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于伊斯兰教,课本上的内容很简单,很难使学生对这个宗教产生比较全面而鲜活的认识。

因此在设计时,围绕教学目标,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课前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课堂上,通过游历阿拉伯的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学生仿佛穿越时间隧道来到几千年前的阿拉伯,近距离地领略了伊斯兰文明。

每一站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历史线索更为清晰,事件关系更易理明。

每一环节都设置了学生的导游说明、教师的提问和相关的学生活动,旨在通过教师对于问题的设置和补充说明,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学生对于相关问题的讨论分析,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最后联系时事、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理解现实热点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关注时事的兴趣。

2.教材分析:

(1)根据《课程标准》,分析本课教学的基本要求

(2)分析本课内容的知识体系(地位和作用)

(3)分析本课内容与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4)说明教学内容的调整、整合、解构和补充

课标内容

2-4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文明文化成就及其特色。

2-5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

3-3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

4-1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

4-3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收集资料,了解伊斯兰文明的形成、特点及阿拉伯帝国的历史概况。

2.根据资料描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主要贡献、影响和作用,感受世界文化是各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理解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作用。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主要涉及的是史前时代和农耕文明时代。

第一单元讲述史前时代的内容;第二单元讲述文明的起源,以上两个单元都是采取混编的;第三四单元分别讲述外国和中国的农耕文明部分,采取的是分编的方式,意在表明文明时代以后,各国各地区的发展道路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是第三单元第三课内容,介绍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文明。

本课通过伊斯教的创立、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展现出中世纪阿拉伯历史的基本状况、特点和兴衰变化,让学生领略到一个与西方中世纪社会差别较大的文化区域,并激发他们探索阿拉伯文明史的愿望。

同时,课本从不同角度说明了伊斯兰文化的内容,突出了它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颂扬了伊斯兰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因此,本课内容与佛教、基督教的创立和原埃及、印度、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希腊罗马、中国四大发明、文艺复兴等文化有密切联系。

本课内容在世界古代史上占有很重要地位:

一是因为阿拉伯帝国是当时惟一可以与大唐帝国相媲美的强大帝国,二是因为同时形成的伊斯兰文明自此成为与西方基督教文明、东亚儒家文明、以及东欧东正教文明等并立的文明体系。

三是阿拉伯半岛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因为处于亚、非、欧三洲的交界处,成为东西方文明传播的使者。

而阿拉伯地区是当今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教的源起和由来,对理解当代国际政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亮点与反思:

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文明在世界古代史上占有很重要地位。

3.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其依据

(2)确定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解决困难的思路和策略。

1、本课虽为阿拉伯中世纪史,距离现在十分遥远,但由于中东地区在当今国际社会中的知名度,以及伊斯兰教的巨大影响,学生对这段历史会有很大兴趣。

2、八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的储备,对阿拉伯半岛的地理位置和对东西方文化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予以理解。

2、三大宗教相对而言,学生对伊斯兰教比较陌生,对穆斯林的生活习惯,风俗礼仪还缺乏了解,对此充满了好奇感。

3、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查找史料的方法,表达、概括、提炼的能力,能根据教师的要求,查找相关的资料,并且与同学们共享。

4、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认识水平有很大的提高,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并且掌握了一些历史学习方法;有一定的想象世界和探求欲,不时关注世界发生的重大事件。

但世界史知识储备较少,基础薄弱,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理解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因此可以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关注的现实事件入手,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合作探究、体验分析中了解历史、认识世界升华情感。

亮点与反思:

果然,学生对阿拉伯半岛的地理位置和对东西方文化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予以理解。

 

4、教学目标设计:

用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行为语言,描述本课的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知道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阿拉伯帝国是一个横跨亚、非、欧的大帝国;理解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通过图文资料,描述阿拉伯文化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地位,深刻体会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作用。

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观察、分析和说明身边的文化现象,并能进行比较和鉴别。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阿拉伯之旅”的四站:

麦加、麦地那、巴格达、历史文化博物馆来了解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扩张以及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2)通过收集、阅读、分析资料和小组合作,探讨伊斯兰教的创立在阿拉伯国家统一、帝国的建立等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和阿拉伯文化取得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伊斯兰教是在社会矛盾尖锐、很多人希望阿拉伯半岛统一的形势下产生的;它的产生和传播促进了阿拉伯的统一。

使学生从中感悟:

特定的社会产生特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又影响着社会。

(2)人类文明是多元的,体会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人类共同的历史文化遗产,感受世界文化是各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理解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作用,养成尊重他人宗教信仰与社会习俗的基本素养。

其中特别是穆斯林对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视是阿拉伯文化产生的动力,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吸收与交流,是推动世界文化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的观点。

逐步树立以史为鉴的意识,领悟在知识经济时代善于学习的重要性。

5.重点难点设计: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及依据

教学重点:

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古代文化的成就。

教学难点: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虽然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认识水平有很大的提高,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并且掌握了一些历史学习方法;但世界史知识储备较少,基础薄弱,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理解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6.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包括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2.教师的教学准备;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

教学方式:

学生合作探究体验、小组讨论分析与教师重难点讲解相结合。

学生的学习准备:

学生课前分为四个小组——“麦加组”、“麦地那组”、“巴格达组”、“阿拉伯文化组”。

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比如:

“麦加组”重在探究伊斯兰教的创立、创立者穆罕默德的有关内容;“麦地那组”重在探究伊斯兰教的传播以及穆罕默德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政权等内容;“巴格达组”重在探究阿拉伯帝国的有关内容;“阿拉伯文化组”侧重阿拉伯文化的成就。

共同任务是探究阿拉伯人为什么能创造出如此灿烂辉煌的文化呢?

各小组选出一名学生作为导游(穿长袍、带头巾),展示本组的探究成果。

教师准备:

收集查阅有关地图、图片、资料,

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

学生分小组就座。

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音像资料、自制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7.教学过程:

这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

分几个环节具体说明教学活动的安排,包括学生学习活动、教师指导活动、师生交互活动。

应采用文字叙述加点评的格式,不要采用表格或流程图的形式。

(一)导入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有204个代表团参加,规模空前,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开幕式上当来自世界各地的两百多个代表团相继入场的时候,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它们的旗帜?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有些旗帜图案有着某些共同点,就像这些国家的旗帜(图),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呢?

——(月亮),月亮代表什么呢?

月亮代表这些国家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它们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据统计,全世界有30多个国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约有穆斯林11.26亿,占世界人口的19.4%左右,遍布全球172个国家和地区。

(文)伊斯兰教是继佛教、基督教之后又一个世界性宗教。

那么,为什么伊斯兰教徒对月亮情有独钟呢?

原来这与伊斯兰教发源地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在哪里?

(阿拉伯半岛)教师指出阿拉伯半岛是世界最大的半岛,那是一块古老的土地,是阿拉伯人生活的家园,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阿拉伯,探寻古代阿拉伯人生活的足迹,领略神秘多姿的伊斯兰文明。

(设计意图:

由现实导入,缩短学生的时空距离感,激发学生探索伊斯兰文明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

首先教师提出:

我们的阿拉伯之旅就要出发了。

先来了解一下阿拉伯半岛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并说说在这干旱的沙漠中阿拉伯人是怎样安排生活、生产的?

学生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回答,课件展示阿拉伯半岛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游牧、经商画面。

(设计意图:

明确地理位置、回顾旧知识,理解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对阿拉伯民族生活的影响,为下面学习作好铺垫。

叙述过渡:

阿拉伯地区自然环境的恶劣与游牧、经商的生活方式,使得这里的人们性格既坚韧耐劳,又放荡不羁,常为争夺牧场及水源、劫掠财富而发生战争。

风云激荡的年代正是孕育英雄的良机。

环节一:

“第一站:

走进麦加”——探究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的创立

第一站我们去的是麦加。

(点击课件图片)在这个城市里,诞生了一位伟大的传奇人物(点击课件穆罕默德的图片),他创立了一个著名的宗教,就是伊斯兰教。

下面我们请“麦加组”导游为大家介绍。

“麦加组”导游带领同学们走进麦加,介绍穆罕默德的主要经历(为什么他能创立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的有关内容、穆斯林的习俗。

课件展示穆罕默德、《古兰经》及经文、朝觐的盛况等。

(老师补充一些学生缺乏的材料,以丰富学生对伊斯兰教创立原因的感知:

①盛行多神信仰(克尔白古庙)②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尖锐③外族入侵,经济破坏严重④人民渴望半岛尽早统一。

这说明统一是当时历史的必然趋势。

穆罕默德出身在贵族家庭,长期在阿拉伯地区经商,从25岁开始研究宗教,十分熟悉犹太教,基督教和半岛的原始宗教,都为他能创建伊斯兰教做了准备)

(设计意图:

1、让学生理解伊斯兰教创立的社会背景及必要性。

感受宗教的创始并不神秘,任何一种文化的生长都离不开其社会土壤。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大胆发言的能力。

过渡:

麦加贵族为何反对伊斯兰教?

(主张把富人的部分财富分给穷人)

最后穆罕默德不得不从麦加流亡,与622年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

第二站我们就追随着穆罕默德的足迹,到麦地那去走一走。

环节二:

“第二站,游历麦地那”———探究伊斯兰教的传播以及穆罕默德建立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政权

“麦地那组”导游带领同学们游历麦地那,介绍穆罕默德把传教的中心转移到麦地那,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政权,631年穆罕默德基本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课件展示麦地那。

解答为什么伊斯兰教徒对月亮情有独钟呢?

(远古时期,对太阳、阅历、星星的迷信与崇拜是世界上很多民族曾经有过的现象。

而在沙漠热带地方,对月亮的崇拜就更为突出。

安拉将《古兰经》降示给圣人穆罕默德后,伊斯兰教首先在阿拉伯地区弘传。

那里炎热干旱,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多在夜晚进行。

阿拉伯历将太阳降落到太阳初升作为一天。

而新月初升则为每月第一天的开始。

伊斯兰教的斋月,就是从见到新月的第一天开始封斋、到再见到新月开斋为止的一个月时间。

在穆罕默德看来,新月代表一种新生力量,从新月到月圆,标志着伊斯兰教摧枯拉朽、战胜黑暗、圆满功行、光明世界。

教师补充提出问题

(1)在麦地那穆罕默德的身份有无变化?

有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

分析了解穆罕默德的身份变化。

(从一名宗教领袖向政治人物发展,于是一个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出现了。

(2)伊斯兰教的创立是否有利于阿拉伯的统一?

为什么?

学生活动:

是伊斯兰教的力量把原本散漫的游牧民族凝集在了一起。

(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培养阅读、分析能力,突破难点。

过渡:

半岛统一了,伊斯兰教义也成为半岛的主导思想,穆罕默德以后的哈里发国王却没有停止战争的步伐,他们还想干什么呢?

在一个多世纪里,他们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终于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帝国,第三站就让我们一起紧跟穆斯林圣战的旗帜,来到它的都城巴格达城,了解一下古代阿拉伯帝国的情况。

环节三:

“第三站,聚焦巴格达”———探寻阿拉伯帝国

“巴格达组”导游介绍巴格达的现在和过去两河流域的文明、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和繁荣。

课件展示阿拉伯帝国的疆域图、伊斯兰教的世界传播。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并且直观感受阿拉伯帝国的强盛,理解伊斯兰教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大而传播到其他各地。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大胆发言的能力。

(老师补充一些学生缺乏的材料,以丰富学生对阿拉伯帝国繁荣的感知:

公元762年,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的第二代哈里发东征来到底格里斯河边,丰美的水草与富饶的土地使他意醉神迷。

于是,10万民工从周边属地被征发而来,四年劳作使原来萨珊王朝的一个村落变成了大食帝国的都城。

从此以后的几百年里,世界上便有了并列的三大名城:

东方大唐帝国的长安、中亚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堡、阿拉伯帝国的巴格达。

拥有天文台、图书馆的阿拉伯智慧宫在巴格达兴建起来,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穆斯坦西里亚大学在此成立,还有富丽堂皇的阿巴斯宫殿等等。

过渡:

但是,古往今来,所有的帝国都有着类似的经历,建立在战争和剥削基础上的阿拉伯帝国也注定了10世纪以后帝国的衰弱。

(伴随着其内部矛盾的不断激化,人民起义、教派斗争的不断发生)。

(你知道它是被谁灭亡的吗?

是1258年西征的蒙古军队攻占巴格达,杀死了哈里发。

)帝国虽然衰落了,但阿拉伯人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的灿烂文化却在帝国的废墟上源源流传。

最后一站,让我们一起来到古老的阿拉伯历史文化博物馆。

环节四:

“第四站,瞻仰阿拉伯历史文化博物馆”———探索阿拉伯文化

“阿拉伯文化组”导游介绍阿拉伯的文化成就。

课件展示阿拉伯数字、《天方夜谭》、清真寺、天文的成就等。

教师提出问题:

(1)看8幅各国清真寺图,归纳清真寺建筑的主要特色。

是不是说世界上所有的清真寺全是一样的?

为什么?

(设计意图:

1、丰富学生形象思维的素材,培养从直观材料出发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

防止学生的片面看法2、从实际材料中分析、思考得出结论,容易信服,有深切体验。

(2)出示材料分析题:

①“代数”、“视网膜”、“原子”、“台风”等词语,是阿拉伯人发明的。

②恩格斯指出:

“古代留传下欧几里德几何学和托勒密大阳系;阿拉伯留传下十进位制、代数学的发端,现代数字和炼金术;基督教的中世纪什么也没有留下。

”③穆罕默德说过:

“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

讨论:

阿拉伯人为什么能创造出如此灿烂辉煌的阿拉伯文化呢?

小组讨论,老师巡视。

(设计意图:

小组合作讨论,追根溯源,培养阅读、分析能力。

通过讨论分析文化繁荣的原因,引导和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和发表不同见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点拨:

由于伊斯兰所倡导的真主之下人人平等的思想,因此帝国的阿拉伯人与其他民族在科学文化上持宽容与兼收并蓄的态度。

阿拉伯人对文化教育事业和知识高度重视,正是通过广大穆斯林科学家与学者的创造性劳动,古代印度、希腊、波斯与罗马的科学巨著得以矫正并保存。

当欧洲笼罩于基督教的黑暗之时,阿拉伯文明光芒璀璨,成就斐然。

纵向来看,它在人类历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承前(希腊、罗马)启后(文艺复兴)的作用;横向来看,东、西方文明在此碰撞,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三)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谈游历的体会和收获,师生共同总结。

(古老的阿拉伯人吸收了各地的文化又加以创新,最后又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伊斯兰文明,直到今天,还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伊斯兰文明的产生离不开阿拉伯帝国,同时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又是建立在伊斯兰教的圣战基础上。

其中,穆罕默德,作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位杰出人物,对伊斯兰教的发展和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的就是一个人物、一个宗教、一个帝国、一种文明。

(四)课外拓展:

近年来,阿拉伯世界动荡不安,巴以冲突不断,美英等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中东和平进程迟缓,试问:

现在的中东地区为什么成为世界热点?

以“今天的伊斯兰世界”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设计意图:

联系时事、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理解现实热点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关注时事的兴趣。

 

亮点与反思:

 

8.板书设计

 

 

亮点与反思:

 

9.作业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1、伊斯兰教教徒朝觐的地点是()

A、麦加B、麦地那C、耶路撒冷D、罗马

2、阿拉伯数字的创造者是()

A、古代阿拉伯人B、古代印度人C、古代中国人D、古代埃及人

3.穆罕默德建立政教合一国家的地点()

A、麦加B、麦地那C、巴格达D、耶路撒冷

4.阿拉伯人在文学上的成就有()

A、著有《荷马史诗》B、著有《一千零一夜》

C、著有《伊尼特》D、著有《罗摩衍那》

5、下列不属于地跨欧亚非三州的国家是()

A、法兰克王国B、波斯帝国C、罗马帝国D、阿拉伯帝国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有三个信奉宗教的人分别说了三段话:

甲说: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恶行最易做,善行最难做。

阿弥陀佛。

乙说:

行善者自受其益,作恶者自受其害。

我今世最大的心愿是去麦加胜地朝觐。

丙说:

主啊!

我是你忠实的奴仆。

你“叫有权柄的人失位,叫卑贱的高升。

请回答:

(1)甲信奉的是_____教,该教产生的时间是___,创始人是__________。

(2)乙信奉的是_____教,该教产生的时间是______,创始人是________。

(3)丙信奉的是_______教,该教产生的时间是______,创始人是__________。

2、阿拉伯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伊斯兰文化,但是在传播东西方文化方面,阿拉伯人贡献更为突出,所以阿拉伯人被人们称为“文明的使者”。

请你谈谈文化交流的重大意义。

3、穆罕默德曾经说过:

“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

”而现代部分伊斯兰组织(如阿富汗倒台的塔利班政权),要求妇女把全身遮起来,不准学外语,不准听收音机等等。

谈谈你对两者的看法。

亮点与反思:

 

10.问题研讨:

提出2-3个与本课设计相关的、值得反思和讨论的问题。

“阿拉伯国家的统一”是本课的难点,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建议可采用下列步骤:

(1)关于伊斯兰教创立的过程及阿拉伯统一的过程,建议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整理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①创立伊斯兰教(时间、地点、教义等);②在麦加城传教失败;③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成功,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④兵临麦加城下,最终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

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2)关于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

建议引导学生分析:

因为:

①七世纪阿拉伯地区,在严重的社会危机中,阿拉伯的各阶层,特别是广大中下层人民,渴望摆脱困境,但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低下,因而幻想借助神的权威。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正是反映了阿拉伯人的这种需要。

②严格的一神教反映了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

“除安拉外,别无神灵。

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这种一神教的信仰,极力贬低各部落在分裂状态下传统信仰的神,目的是以一神教代替多神教,反映了阿拉伯贵族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

它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

③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这种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

伊斯兰教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

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各部迅速统一,他死后,阿拉伯哈里发国家迅速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参考资料】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历史与社会》八上教师教学参考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