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阅读课导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4285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阅读课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推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阅读课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推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阅读课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推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阅读课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推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阅读课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推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阅读课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推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阅读课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推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阅读课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推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阅读课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推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阅读课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推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阅读课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推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阅读课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推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阅读课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推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阅读课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推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阅读课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推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阅读课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推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阅读课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推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阅读课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推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阅读课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推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阅读课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阅读课导学案.docx

《推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阅读课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阅读课导学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推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阅读课导学案.docx

推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阅读课导学案

课题1、读书需动笔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读书要动笔,在实践中体会动笔的好处,初步掌握读书动笔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一、导入新课

1、谁先来说说默读不出声的方法?

它的要求是什么?

2、书需动笔就是读书时还要用笔圈圈划划。

用眼睛快速地“读”文章,是不出声的读。

要求是“一不”“两提高”“三到”。

二、体会总结

明确要求师生共同总结读书的体会,提出读书动笔的要求:

“一圈”(圈出好词)

“二划”(划出好句好段)

1.各组讨论,总结动笔的体会。

2.推举代表发言。

3.熟记动笔的要求。

三、出示训练

感悟方法

⒈出示训练,选自读课本第三册,<<一对大虾>>训练,请你圈出好字词,划出好句好段.

⒉总结读书需动笔体会.

(1)、学生试读.

(2)、圈出好词,划出好句好段.

(3)、交流.

(4)、学生感知读书动笔的方法.

(5)、加强训练,边读边圈划.

四、实践体验,培养习惯

1.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求学生按读书需动笔的要求进行.2.组织检查和辅导.

3.教师小结上课情况.

五、布置作业:

请小朋友回家自选看一本书,到下一节课在小组交流.有时间在阅读时间进行,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习惯.

课题2、自学古诗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如何正确阅读古诗,提高学生理解古诗的能力和兴趣;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正确、自主阅读古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读过哪些古诗吗?

把你学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听?

谁能讲讲它的意思?

2、揭题:

自学古诗。

(学生背古诗)

3、学生尝试讲古诗意思

二、出示古诗:

《登鹳雀楼》

1、学生读诗文。

2、理解诗句:

太阳挨着山头落下,黄河水滚滚向大海流去。

你想望到更远的地方,那就要再登上一层高楼。

3、体会语境:

配乐朗读,体会意境。

4、总结自学古诗方法:

(1)、学生读题目

(2)、学生自学古诗。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进行小组交流及全班交流。

学生表演朗读。

6、交流自学体会:

读古诗、找资料、想诗意、品意境、吟古诗。

三、实践体验

1、组织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己选择电脑上的其他古诗进行自学。

2、组织自学后的交流。

3、学生自己选择古诗自学。

.

4、小组交流自学古诗的成果。

四、布置作业:

请学生回家自选古诗进行自学,到下一节课在小组交流.自学古诗,背诵古诗

课题3、读不出声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了解默读的要求和方法,在实践中体会默读的好处;初步掌握提高默读速度的方法和途径,激发学生默读的兴趣,培养默读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谁先说说你怎样提高读书的速度?

(看书比一比)

⒉默读:

就是用眼睛快速地,“读”文章,是不出声的读。

3、先看书比赛,后交流读书体会。

4、初步了解默读。

懂得默读的好处:

加快速度,集中注意力,加深理解,用处,不影响别人。

二、体会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读书体会,提出默读的要求:

“一不”[不出声]、“两提高”[提高速度、效率]“三到”[眼、心、手到]

⒈各组讨论,总结读书体会,推举代表发言。

⒉熟记默读的要求。

出示训练感悟方法⒈出示训练,选自读课本第三册⒉《梧桐树》报时训练说说梧桐树为什么是我们的朋友?

⒉总结读书体会,讲述提高效率的方法。

1生试读,读完报时。

⒉说说梧桐树为什么是我们的朋友?

⒊漫谈读书体会。

⒋学生感知提高效率的方法;明确目的,边读边想,以词句为单位,加强训练,多读多想

实践体验培养习惯:

⒈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求学生按默读要求进行。

⒉组织检查和辅导。

2师小结上课情况

⒈学生阅读。

⒉小组交流阅读情况。

课题4、字典是读书的工具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掌握查字典的方法,在实践中体会字典是不开口的老师。

初步掌握在查字典理解词义的方法,提高学生查字典的能力。

培养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会了音序查字典.谁来说说音序查字典的方法。

2、今天老师再教大家另外一种查字典的方法:

部首查字法。

3、下面我们来开展查字典比赛.

4、小朋友,想想字典有什么用?

指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补充。

听老师讲部首查字典的方法:

先找出这个字的部首,数一数部首的笔画数,在部首目录中找到部首的页数,再数一数剩下的笔画数,在该笔画数中找到这个字的页数

二、出示训练

1、出示小黑板上的词语或句子.嘹亮的歌儿,到吭高歌等词语或句子.训练说说加点词的意思.

2、总结方法,在读书时我们遇到不理解的不字、词可查字典来认识,来理解.

(1)、学生试查.

(2)、讨论说说词语的意义.

(3)、学生感知方法。

(4)、学生自选一篇课文,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来理解.

三、实践体验

1、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查字典.

2、组织检查辅导.

3、教师小结上课情况.

四、布置作业

课题5、划读法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划读,加深理解内容,拓宽阅读面。

2、掌握划读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谁来说说读书需动笔的好处

2、划读是什么意思?

能圈出好词,划出好句;找到不懂的地方。

划读就是在读书时按要求划出重要和精彩的词、句和不懂的地方,并读一读体会它的意思。

二、实践训练

1、师共同总结读书的体会,提出划读法的要求。

用“—”划出生字,用“?

”表示不懂的地方;用“★”表示好词句。

⑴用不同符号划出生字、不懂的地方和精彩的句、词,⑵通过读和讨论来加深理解意思。

2、学生自读并用划读法读书。

3、各组讨论,总结划读法的体会。

推举代表发言

4、初步弄清划读的要求。

三、出示训练

1、出示自读课本第三册《蚂蚁》,训练是说说蚂蚁是怎样的?

它们是怎样搬运粮食的?

2、总结划读法。

(1)、学生试用划读法

(2)、说说你划到了哪些字、词、句?

(3)、读读划出的地方,体会意思。

四、实践体验

1、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按划读要求进行。

2、组织检查和辅导

3、教师小结上课情况:

学生阅读。

小组交流阅读情况

五、布置作业

课题6、正确清楚说图意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看图方法,在实践中正确清楚说图意。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口头能力,并提醒学生注意文明礼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你想要漂亮的文具吗?

2、张小雨来到文具商店买文具,(看图)

3、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读图下问题。

学生看图把握主要内容:

张小雨去小店买东西。

看幻灯,借助拼音自读图下面的问题。

二、指导观察

1、组织学生根据问题看图讲内容:

⑴张小雨来到百货商店买文具,他是怎样与售货员阿姨对话的?

⑵阿姨又会怎样说?

⑶张小雨付钱时又会怎样说?

⑷阿姨又会怎样说?

2、交流说图后的体会,总结看图的方法:

看图中人物,自己提问,然后回答,连句成文。

学生对照问题,自己回答,并连起来说一说:

⑴先向售货员阿姨说明自己需要买什么东西

⑵请小朋友随便挑,向小朋友介绍文具的品种、相关的知识。

⑶谢谢阿姨,给你钱!

再见!

⑷小朋友走好,再见!

3、学生交流说图的体会

三、实践体验

1、请来分角色表演?

2、教师相机指导。

3、教师小结上课情况。

同座位练说

4、推举代表上台练说

5、同座位再次练说

四、布置作业

课题7、书要自己读

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要自己读,只有自己读,才能理解内容,积累好词好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说写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自己读,才能理解意思。

2、自己读,才能积累好词好句。

3、自己读,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

提高说写能力。

各组讨论;书为什么要自己读?

代表发言。

书要自己读的好处。

二、出示训练

1、讨论:

本学期学了不少读书的方法该怎么自己读?

读书要三到;读书要动笔;读书要划出不懂的地方和精彩的地方。

先把书读通,请字典和老师帮忙,再把书读懂,

2.出示训练,选自读课本,〈〈朝霞与日出〉〉请你自己读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教师小结。

学生试读。

读通文章。

圈出好词、好句、好段。

3、交流。

①通过自己读我知道朝霞很漂亮。

②我知道了日出时的景象。

③我知道了彩霞在不断地变幻。

三、布置作业

课题8、课内外结合读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掌握课内外结合读的方法,在实践中体会课内外结合读的好处,激发学生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延伸,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昨天我们学习了一首诗题目叫〈〈青松〉〉,谁来背?

2.这首诗赞美了什么?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陈毅爷爷写的另外几首诗。

指导学生背诵。

这首诗赞美了青松毫不畏惧。

坚强高洁的品质。

二、出示训练

1.谁来说说你搜集到的诗?

〈〈红梅〉〉〈〈秋菊〉〉

2.你理解这二首诗的意思?

3.这两首诗与〈〈青松〉〉有什么相同之处?

4.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延伸,有什么好处?

5.总结课内外结合读的好处。

学生小组交流。

6.让学生交流搜集的方法和好处。

丰富语言,提高积累。

7.指名说说意思。

都是赞美了红梅、秋菊毫不畏惧坚强高洁的品质。

三、实践体验

1.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求学生课内外结合读。

2.组织检查和辅导。

3.小结上课情况。

4.学生阅读。

小组交流阅读情况。

四、布置作业

课题9、故事会

教学目标:

1.通过讲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口头表达能力。

2.初步掌握编故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活动

1.小朋友喜欢童话故事吗?

2.你看过听过哪些童话故事?

3.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推选好的参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

5.让学生交流搜集的方法和好处,丰富语言,提高积累。

二、比赛成果

1.请小朋友看一个童话故事〈〈小猴过生日〉〉

2.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

小猴接受了()和()的礼物,没有接受()的礼物。

为什么?

3.森林里还会有谁送来怎样的礼物?

仿照〈〈小候过生日〉〉自己编一个童话(原文中的动物不能出现)

4.教师小结,边听录音,边思考问题

(1)、指名学生回答

(2)、小组讨论

(3)、推举代表讲故事

三、实践体验

1、组织学生课外阅读,了解些动物喜欢吃的食物;

2、学生交流学生阅读摘录

四、布置作业:

请你把编的童话故事讲给朋友或父母听,有时间的话可讲给老师听,老师给学生打好等第。

课题10、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书籍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2、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爱书,护书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①收集名人格言;②准备一本自己喜爱的图书;③准备读书感受一条。

教学过程

一、格言导入

1、引导学生交流格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书籍为理智和心灵插上翅膀—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夫•托尔斯泰

2、揭示本课目的,板书课题——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学生交流名人格言

(2)、参与全班交流。

二、自由交流

1、组织学生小组、全班交流读书感受;

①书籍给了我知识;

②书籍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③书籍使我树立远大的理想。

2、评选读书之星老师给读书之星颁奖。

3、教师小结:

好书的确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朋友,多读好书,可以使人终身受益。

所以莎士比亚说:

“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

三、检测体验

1、出示检测:

①上课时,小红看起课外书来;放学后,作业没做,又着迷地看起课外书来。

②小兰只爱看《卡通画册》,对别的书没兴趣。

③小云一天看好几本书,每本只看插图就好了。

2、组织交流。

3、小结:

1、学生参与检测,并说明理由:

①小红看书时间不对。

②小兰应该培养多种兴趣,读各种各样的书。

③小云要认真阅读理解内容。

体会感情。

2、参与全班交流

四、布置课后作业:

我们中队将开展与好书交朋友的活动,希望大家认真读书,一个月后,比一比谁读的书多,收获大。

回家或利用课余时间订计划阅读课外书籍,准备参与活动。

课题12、默读要有速度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及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2、有速度的看一些浅显的课外书籍,并有一定的速度,扩大阅读面。

课前准备:

1、一则有关名人快速阅读的故事

2、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从一年级到二年级,你们一定阅读了很多课外书籍,能告诉老师你们都读了那些课外书吗?

2、组织交流,评比阅读之星。

3、小组派学生上台说说书籍的名称或故事的大概情节。

4、评比阅读之星。

二、出示训练

1、回忆什么叫默读?

默读要做到什么要求?

2、出示一句、段话:

限定时间内读完,并说出主要意思。

看谁读的快,读的有质量。

①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蓬上,沙啦、沙啦地响。

(5秒)

②李老师让我们把那只母兔单独放在一个大笼子里。

下午,我发现那只母兔老是扯自己身上的毛,就跑去告诉李老师。

李老师叫我拿些软草和棉絮给兔子垫窝,免得小兔生下来着凉。

(30秒)

3、组织学生在班内交流默读情况

1、学生自由回答。

①用眼睛快速地“读”文章,是不出声的读。

要求是“一不”“两提高”“三到”。

②方法:

“一圈”(圈出好词)

“二划”(划出好句好段)

2、学生根据默读要求自由默读句、段,教师巡回指导。

①天下雨了打得船蓬沙啦地响。

②李老师教我们养母兔。

3、全班交流默读效果。

三、出示故事

1、组织阅读一篇文章《一瓶墨汁》要求在10分钟内读完并说出文章的主要意思。

2、组织讨论:

怎么读得既快又好?

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用心读,用脑想,有速度。

4、评选默读之星,给默读之星颁奖。

在小河边,小普不小心砚台掉进河里,小伟看见后帮助小普解决了墨汁和砚台。

5、全班交流,总结方法。

①专心读书②一句句地读。

四、布置作业:

回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运用学到的方法,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看的多,了解的最多。

如果能把自己了解的记下来,就更好了。

学生回家实践,并请家长帮忙限时看书,不断提高速度。

并把每次看书情况记下来。

课题13、摘录笔记法

教学目标:

1、提高阅读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2、使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学会用摘录笔记法。

课前准备:

了解学生读书的情况,每人准备摘录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我们读书时为什么要动笔?

2、我们读书时,不光要动笔,还要学会做笔记。

今天学习摘录笔记法。

先小组交流,后指名回答。

3、动笔可以加深印象,增强记忆,帮助我们积累。

二、尝试学习,

1、请你阅读自读课本《搭船的鸟》,划出好的词好的句,并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划?

2、弄清好词好句的基本要求:

①描写的词语、句子。

②比喻等句子。

③含义深刻的句子。

④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学生自读,划出好词好句。

①词语:

沙啦、彩色、美丽、漂亮、静悄悄、翠绿。

②句子:

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蓬上,沙啦、沙啦地响。

③段:

描写翠鸟的一段话。

4、同桌讨论,班级交流

5、熟记好词句的基本要求

三、出示训练,

1、提出摘录笔记法的要求:

①给自己摘录内容进行分类:

景物、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名言名句。

②比喻等句子。

③含义深刻的句子。

④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出示训练,选自读《春天来了》训练时说说你划到了哪些好词好句

3、总结书本笔记的方法。

4、说说你摘了哪些好词好句。

5、小组漫谈读书体会

四、实践体验,

1、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求作书本笔记。

2、组织检查和辅导。

3、教师小结上课情况。

4、小组交流阅读情况。

5、建立书本笔记本。

课题14、词典是读书的工具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2、使学生在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地方,主动查词典,知道词典是不开口的老师。

课前准备每人准备一本词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读书时遇到不懂怎么办?

(查字典)那该怎么查?

2、对呀,那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那就要用到词典,它也是不开口的老师,我们阅读时离不开它先小组交流,后指名回答。

二、用音序、部首查字法查字。

1、出示句子,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大年初一,我早早地起了床,换上了新棉袄,兴高采烈地地来到长辈前,给他们拜年,祝他们健康长寿,屋子里充满着欢声笑语,一派新春景象。

2、点拨查词典的基本方法:

①先按用查字典的方法,查第一个字。

②按第二个的拼音顺序查到词语。

③在这词语解释中找到合适的解释。

2、从中发现了什么?

如果是多音字要注意不同音在不同地方。

(1)、学生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兴高采烈、欢声笑语、派、

(2)、自己学会查词典

①先查“兴”、“欢”。

②再查兴高采烈、欢声笑语。

③找到解释:

兴高采烈:

兴致高,精神足。

欢声笑语:

欢乐的笑声和话语。

出示训练,感悟方法1、出示训练,选自读《狐假虎威》训练时说说你划到了哪些不理解的词,查到了它的意思。

3、交流查词典的情况

4、总结查词典的方法。

三、实践体验

1、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求遇到不懂的地方学会查词典

2、组织检查和辅导。

3、评选查词典能手。

4、学生阅读,找不理解的词语,自查词典。

5、小组交流查词典情况。

四、布置作业:

请学生看自读课本《词典公公家里的争吵》有时间可在阅读时间进行,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

课题15、议读法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边读边议的能力及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2、看一些浅显的课外书籍,并能边读边议,扩大阅读面。

课前准备:

1、准备一篇阅读材料。

2、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一定阅读了很多课外书籍,能告诉老师你们都读哪些课外书吗?

2、评选阅读之星

3、小结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阅读方法:

议读法。

4、明确议读法的概念:

在阅读过程中,抓住主要问题提出见解,与人讨论,求得正确答案。

二、出示训练

1、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

采用议读法

2、点拨议读法的基本方法:

①选阅读文章,找出不懂的地方。

②把不懂的地方概括成问题。

③把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商议,以求得正确的答案。

3、出示一篇故事:

《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根据方法进行阅读议论

4、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1、学生自由讨论。

2、学生根据要求自由默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①老虎为什么会没有牙齿?

②狐狸用什么方法把老虎的牙齿拔掉?

3、小组交流。

①老虎吃了狐狸送来的糖,还听信狐狸的话不刷牙,牙齿全蛀了,全给狐狸拔掉了,所以没有牙。

②狐狸用给老虎送糖和骗老虎不刷牙,让老虎的牙全蛀了,才把老虎的牙全拔掉了。

4、小组推荐代表上台说说议读的经过。

三、实践体验:

1、请小朋友读《聪明的小蚂蚁》一文,你有哪些问题?

运用议读法进行阅读?

2、交流议读的好处和注意点。

3、给议读好的学生发奖。

4、学生自读,划出问题

5、全班交流,总结方法。

6、用学到的方法说说议读有什么好处?

又该注意些什么?

①帮助我们很快理解内容,解决疑难。

②培养我们质疑问难的习惯。

注意:

①问题要找准。

②问题的概括得明确,让人明白你问题的要求。

四、布置作业:

回家阅读或在课文预习中使用。

回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运用学到的方法阅读,如果能把自己了解的记下来,就更好了。

课题16、读报的学问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报纸的有关知识,掌握读报的基本方法。

2、看懂一些浅显的儿童报纸,提高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每人准备一份《中国儿童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谜面:

有位好朋友,天天上门来,

纵谈天下事,从不把口开。

2、引导交流:

小朋友,你们喜欢读报吗?

说说你是怎么读报的。

3、小结板题:

“读报的学问”

二、认识报纸

1、组织观看报纸,看看有哪几部分组成?

2、指导学生小组内交流读报的方法,进行归纳。

①浏览标题。

②精读重点内容。

③略读一般内容。

④剪贴、摘抄。

3、学生看报自由回答。

①报头②版头③版面

4、学生小组内交流读报的方法。

5、小组推荐代表上台说说读报的方法。

三、实践训练

1、开展小组读报比赛,提出要求:

①按学到的方法进行各自读报;

②小组交流读报心得;

③漫谈方法感悟

2、全班交流,总结方法。

3、评选优胜小组。

小组读报法:

①定期交流。

②读报测验。

③剪报、摘报展示。

④评报活动。

摘报方法:

①挑选内容。

②安排分类③剪辑或摘抄。

④归类装订。

2、全班交流,总结方法。

(1)、开展摘报实践。

(2)、组织展示,评选优秀摘报本

四、布置作业:

回去开始进行剪报、摘报活动

自己制订计划认真读报,做好剪报或摘报工作并作好记载。

课题17、寓言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寓言阅读方法。

2、通过教学,使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

2、准备一则自己喜爱的寓言并练习讲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录像寓言《井底之蛙》组织交流。

2、组织学生说说读过寓言。

3、小结引入新课:

寓言是寄寓哲理的故事,借用某种自然物或人的活动现象,来说明表现某种人或社会现象的道理的作品。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阅读这类作品的方法。

1、讲述了一只井底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2、学生交流读过的寓言。

你们读过哪些寓言吗?

说说到现在为止,你都学了那些寓言?

能说说这些读物你都明白讲了什么吗?

二、出示范例:

1、出示文章《井蛙和海鳖》说说井蛙和海鳖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从中知道了什么?

2、指导学生小组内交流,组织在全班交流阅读方法。

①读一读:

读懂故事内容;

②议一议:

故事中不理解的问题;

③想一想:

想清楚故事说明的道理。

3、学生自由朗读。

井蛙和海鳖之间发生了一段对话,使青蛙知道大海的辽阔。

说明天外有天的道理。

4、学生小组内交流,说说读了课题你是怎样读寓言的?

5、小组推荐代表上台说说方法。

三、体验尝试

1、出示练习的文章,《聪明的小蚂蚁》用学到的方法读懂这篇寓言。

2、全班交流,演一演体会方法。

3、给优秀小组颁奖。

①读一读:

小蚂蚁用智慧战胜了大象。

②议一议:

小蚂蚁为什么能战胜大象?

因为大象很骄傲,不知道各有长处,小蚂蚁运用自己的长处,战胜了大象。

③想一想:

说明了不同的人和物都有不同的长处,只要取长补短,就能获得胜利。

4、评选优秀小组。

四、布置作业:

继续阅读《伊索寓言》准备参与“寓言大赛场”回去读一读《伊索寓言》,在读书笔记上写下你的理解。

课题18、读书要动脑

教学目标:

1、学会从课题入手,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培养质疑能力

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养成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感受阅读乐趣。

课前准备:

《丑小鸭》故事

教学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