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三防(附事故案例)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4329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通三防(附事故案例)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一通三防(附事故案例)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一通三防(附事故案例)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一通三防(附事故案例)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一通三防(附事故案例)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一通三防(附事故案例)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一通三防(附事故案例)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一通三防(附事故案例)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一通三防(附事故案例)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一通三防(附事故案例)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一通三防(附事故案例)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一通三防(附事故案例)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一通三防(附事故案例)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一通三防(附事故案例)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一通三防(附事故案例)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一通三防(附事故案例)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一通三防(附事故案例)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一通三防(附事故案例)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一通三防(附事故案例)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一通三防(附事故案例)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通三防(附事故案例)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一通三防(附事故案例)PPT课件下载推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通三防(附事故案例)PPT课件下载推荐.ppt(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通三防(附事故案例)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入井检身制度和出入井人员清点制度。

煤矿发生事故后,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组织抢救,矿长负责抢救指挥,并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地位,中国的一次能源结构,76.86%,18.91%,2.42%,0.54%,煤,石油,天然气,水电,核能,2.56%,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中国已有6000年以上的悠久用煤史,已知的关于煤炭事故的最早记载是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春三月发生在甘肃靖远的一起煤井火灾事故,当场就烧死三人,造成“手足俱碎”的惨状。

我国煤炭工业目前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员工文化技术素质偏低,国有重点煤矿高中文化以上的比例为39%,乡镇煤矿中文盲几乎过半。

煤炭开采是高危险行业:

煤矿安全由于受煤矿生产条件所限,煤炭生产存在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矿压等灾害,使得井下作业属于高危行业。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安全生产方针的含义:

“安全第一”是安全生产的统帅和灵魂。

“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

“综合治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安全是人类一切生产、经营及生活活动的基本前提。

煤矿生产的特殊性,强调安全生产有其特别重要的意义。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2012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33.7万起事故,几乎每天发生950起。

死亡71983人,平均每天大约200人在事故中丧生。

2012年,全国煤矿事故造成死亡人数1409人。

其中瓦斯事故72起、死亡350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我国职业危害也十分严重。

有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在2500万人以上。

近年来,每年新发职业病例均在万例以上,又逐年上升,增长率超过10%。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49970例,其中累计报告尘肺病676541例,死亡149110例,现患527431例;

每年约5000人因尘肺死亡。

全国有1000万工人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其中约1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疾病。

每年发生各类急性职业中毒事故200多起。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我国安全生产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我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是世界上主要产煤国煤矿死亡人数的4倍以上,百万吨煤死亡率是美国的160倍、印度的10倍;

安全生产科技基础薄弱、安全科学技术落后于生产技术的发展,是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与自然条件的变化,我国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

煤矿资源的长期大规模开发,埋藏于浅部的煤层资源日益枯竭,大批煤矿过渡到深部开采,水压、地温、瓦斯压力都相应增加,自然条件在不断恶化,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的威胁逐步增加和治理的难度在加大。

世界各国煤矿事故排名,排名名称日期遇难人数1本溪煤矿世界最大瓦斯煤尘爆炸1942年4月26日1549人遇难,246人伤残2法国古利耶尔湖煤矿发生特大煤尘爆炸1906年3月10日1099人遇难3大同矿务局老白洞矿瓦斯爆炸1960年5月9日687人遇难4日本福冈县的方城煤矿发生事故1914年12月15日684人遇难5津巴布韦罗德西亚煤矿发生事故1972年6月6日472人遇难6日本三井三池煤矿煤尘爆炸1963年11月9日458人遇难7英国威尔士圣海德煤矿发生爆炸事故,这场灾难性爆炸事故是由电铃设备产生的电火花点燃甲烷(沼气)引起的。

1913年10月14日439人遇难8南非寇布鲁克戴尔煤矿发生事故1960年1月21日437人遇难9日本北海道的新夕张煤矿发生事故1914年11月28日422人遇难10西德卡门市一座煤矿发生事故1946年2月20日405人遇难,本溪湖煤矿爆炸,本溪湖煤矿爆炸是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矿难,1942年4月26日,处在日本统治下的满洲国辽宁本溪湖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日本矿主为了保存矿产资源停止向矿井下送风导致1549人死亡,占当日入坑工作矿工的34%。

其后在其址上建立了肉丘坟。

事隔63年,当年参与事故调查的惟一一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82岁高龄的张洪昆老人近日向记者披露了当年矿难的真相。

本溪湖煤矿爆炸,一、矿难发生见中国伤者不闻不问当年矿难发生后,作为本溪煤矿保安科的工作人员,张洪昆第一时间进入了爆炸现场,全面参与了事故调查。

据老人回忆,事发当天是周日,矿上管事的日本人多在家休息,2000多名矿工天还没亮就下井,开始了12小时的劳动。

上午11时30分左右,地面变电所出现故障,全矿受此影响停电,14时恢复供电后,首先给各井口扇风机送电,十分钟后开始向井下开采区送电。

本溪湖煤矿爆炸,就在这时,井口传来一声巨响,紧接着,茨沟、仕人沟等五个斜井口冒出滚滚浓烟,当时正在井上的张洪昆由于会说日语,第一时间进入了爆炸现场。

“在矿口修理轨道的工人被冲击波抛到了100多米外,沿井下走去,全是尸体。

”张洪昆老人的声音有些颤抖,“由于有个日本坑长还在井下,我就跟着他们下去寻找,一路上到处都有中国劳工在呻吟,可他们却不闻不问!

如果抢救,那些中国劳工就不会死!

”,本溪湖煤矿爆炸,二、停止送风1549人命丧井下搜救队伍在井下发现了仍有一丝气息的日本坑长,随后,日本人为避免发生火灾,保住矿产资源,在瓦斯爆炸后,采取了停止送风的措施,井内充满了有毒气体,断绝了矿工们逃生的出路。

当日18时左右,张洪昆老人再次来到井下,此时井下已没有浓烟,“在一个坑车场子旁边,200多具尸体堆积在一起,不少人嘴上还绑着毛巾,他们是在逃生途中,因为停风呼吸不到空气,一氧化碳中毒而死。

”前苏联学者雅希菲茨在其编著的煤矿安全技术一书中这样写道:

1942年在中国东北本溪煤矿发生的瓦斯煤尘爆炸中,大多数矿工死于一氧化碳中毒。

本溪湖煤矿爆炸,事后,矿上清理出1549具尸体,本溪湖煤矿爆炸成为世界煤矿史上的最大一次事故。

三、历史记录日本人隐瞒真相据张洪昆老人介绍,事发后一个月左右,日本方面得出了调查结论,称是一次瓦斯爆炸事故,而停止送风造成矿工死亡,日本方面却只字未提。

在溪湖区仕人沟万人坑前,日本人所立的墓碑上写道:

一千三百二十七名产业战士壮烈殉职。

而在随后的调查中,多方证实,确切的死亡人数为1549人,其中中国人1518人,这一数字记录在本溪地方史志上。

张洪昆老人认为,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瓦斯爆炸,但造成1500多名中国矿工死亡的根本原因,是停止送风后矿工一氧化碳中毒,这一震惊世界的矿难最终仅以公司炭业部长被罚年薪的1/10而了事。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矿企业必须编制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修改。

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由矿长负责组织实施。

煤矿企业每年必须至少组织1次矿井救灾演习.煤矿企业应有创伤急救系统为其服务。

创伤急救系统应配备救护车辆、急救器材、急救装备和药品等。

美国安全成功铁三角(高产低亡三大因素)1、政府.矿主责任感,责任追究2、新装备,新技术,综机化,计算机化,数字化,遥控自动化【例】150万吨,30人3、重视培训,自觉自保,年轻文化,技术安全-年四次突袭(报信罚1000美元监禁6个月)-违章900美元,严重6万;

造假1万监禁6个月-违指5.5万,严重追责;

伤亡50万美元-带氧气瓶;

密封储室,备4天食物、水、氧气,美国矿难家属补偿500百万美金:

一次性赔偿3百万+5年年薪(约35万)+家属子女医保费用+所有子女的四年大学学费,并不影响家属提出额外法律诉讼。

煤炭公司表示,遇难者家属此生不再为金钱烦恼,俄罗斯2010年5月8日俄罗斯西伯利亚最大、设备和安全最好“拉斯帕德斯卡娅”煤矿(890万吨),4小时发生两次瓦斯爆炸,首次炸后19名救援人员死亡。

共死亡60人,30人失踪,仪器显示瓦浓正常。

俄罗斯总理普京看望伤员,遇难人员得到300万卢布(约10万美元)国家和企业赔偿。

还将得到一年零三个月的工资赔偿约为70-90万卢布,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可以预料,如不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我国安全生产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非常严峻,事故发生率仍将在高位徘徊。

事故的种类增多,事故防范、处理的复杂性和技术性将增强,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会更加严重。

因此,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我们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将会越来越紧、越来越严。

煤矿“三大规程”,煤矿安全规程:

具有强制性、科学性、规范性、稳定性等特点。

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

是煤矿生产各岗位工人在生产中具体操作行为标准的指导文件。

作业规程:

是生产、建设或安装工程施工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而编制的作业指导性文件。

煤矿安全规程,规程制定的目的:

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防止煤矿事故。

规程制定的意义:

是规范煤矿工作,加强管理和监察执法,遏制重大、特大事故,保护职工安全和健康,保证和促进我国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和煤矿安全状况稳定好转,为国家步入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规程是我国煤矿安全管理方面最全面、最具体、最权威的一部基本规程,是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的具体化。

黑龙江永盛煤矿一氧化碳中毒事故,2013年1月29日,黑龙江东宁县永盛煤矿3名工人入井维护抽水,行至左二路时遇到压气晕倒。

事故发生后,矿上组织了15人下井抢救,均中毒晕倒。

后经抢救于2013年1月30日晚陆续升井。

事故造成12人遇难,8人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

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东与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139公里,南与吉林省汪清县、珲春市相邻,是东北亚国际大通道上重要的交通枢纽。

据初步调查,事故由3名矿井工人入井维护时中毒,矿长及其他井上人员盲目入井营救造成。

事故分级,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煤矿事故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物的不安全状态(机械、物质、环境),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无防护、防护不当);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

强度不够;

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

维修、调整不良);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等缺少或有缺陷;

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人的不安全行为,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有分散注意力行为不安全装束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瓦斯爆炸事故案例,事故案例分析,【矿井概况】孙家湾煤矿海州立井原为阜矿集团公司五龙矿东风井,2003年4月与孙家湾矿斜井合并,成立海州立井,年设计能力为150万吨。

直至事故发生时,孙家湾煤矿总工程师、安全监察处处长等职位并未精减,实行“一岗双职”。

截至事故发生时,海州立井改扩建工程尚未竣工。

2004年生产原煤148.8万吨,其中海州立井生产95.1万吨,2005年海州立井安排原煤年生产计划145万吨,1月份生产原煤15.5万吨。

海州立井可采煤层4组。

主体构造为背向斜构造,局部与褶曲相伴生。

采用立井单水平下山开拓方式,-357米水平,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式,回采工艺为综采放顶煤和炮采放顶煤开采。

现有2个生产采区,即331采区和242采区,全矿共有2个采煤工作面和3个掘进工作面。

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总入风量为4705m3/分钟,总回风量为4957m3/分钟。

海州立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3.01m3/分钟,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3.7m3/吨,属高瓦斯矿井。

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发生过程】事故发生地点为3316准备面的回风道,于04年9月23日开工,11月4日与3316风道贯通。

事故当班入井640人。

2月14日15时03分,矿调度室接到海州立井调度室汇报:

“井下可能出事了!

”矿调度立即向总工程师等领导报告。

当时判断可能331采区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

15时25分,矿调度室向局调度室汇报,请求救护队救援,同时向井下242采区发出紧急撤离人员的通知,并组织各区队做好抢险救灾准备,派人到井下调度室设置警戒,防止撤离人员误入灾区。

接到事故报告,集团公司立即启动了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5时50分,公司救护大队立即调动5个救护小队赶赴事故矿井,随即又组织3个备班小队相继到达事故矿井。

辽宁煤矿安全监察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共调动省内10个救护小队,先后在灾区救出伤员16名,发现遇难者197人,设置临时风墙4处。

截止21日23时55分,事故抢险救护人员在3316回风道冒顶处发现最后一名遇难矿工,抢险救灾工作基本结束,共发现214名遇难矿工。

接到事故报告后,省委书记李克强、省长张文岳连夜赶赴现场。

事故案例分析,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发生原因】

(一)直接原因3316风道掘进工作面局部停风造成瓦斯积聚,冲击地压造成3316风道大量瓦斯异常涌出,瓦斯浓度达到爆炸界限;

工人违章带电检修回风道距专用回风上山8米处临时配电点的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产生电火花引起瓦斯爆炸。

(二)间接原因1海州立井改扩建工程及矿井生产技术管理混乱。

超能力组织生产,无采区设计,采区无专用回风巷,采区下山未贯穿整个采区,使3315综放工作面与3316风道掘进面没有形成独立的通风系统。

2孙家湾煤矿海州立井“一通三防”、机电管理混乱。

外包队无证上岗,违章带电检修电气设备。

监控系统声音报警功能故障不能发出声音报警。

假冒MA标志的机电设备下井运行。

3孙家湾煤矿海州立井劳动组织管理混乱。

2004年4月1日后,该矿在与外包工队没有续签合同的情况下,非法使用外包工队,且以包代管。

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发生原因】

(二)间接原因4海州立井安全管理混乱。

基本无人佩带自救器和便携甲烷监测仪,安监科长当日生产值班,带领本科室当班人员外出喝酒,直至事故发生后,才回到工作岗位;

瓦斯监控系统,直至报警后长达11分钟时间内,没有按规定实施停电撤人措施;

防治冲击地压未能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5重生产、轻安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管理。

集团公司在改扩建工程尚未竣工,2005年下达超能力生产计划,在无采区设计的情况下,对采煤工作面设计进行审批。

集团公司购买的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因进货管理不严,未能发现是假冒伪劣产品。

6省煤炭工业局未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未能正确履行工作职责。

对海州立井改扩建工程、超能力组织生产监管不力,对阜矿集团公司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未有效组织检查整改。

7辽西分局在监察执法工作中,对孙家湾煤矿的安全监察不到位;

对海州立井331采区无设计、没有采区专用回风巷、采区未形成完整的通风系统和擅自修改设计等事故隐患,督促整改不到位。

事故案例分析,【责任人处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人员1.满树欣,矿工资科科长,移交检察机关处理。

建议给予开除公职、开除党籍处分。

2.朱占林,矿铁法外包队队长,移交检察机关处理。

3.宋加木,矿长、党委委员,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4.陆彦,矿安检科长,移交检察机关处理。

给予党纪、行政处分人员1.王玉龙,通风区副区长,柴祥,通风区区长,杜海新,安检科科长,孙昌洲,机电科科长,建议给予行政撤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2.魏九江,防治冲击地压办公室主任,建议给予行政降级处分。

3.张建华,安监处处长,建议给予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4.安德明,安监处处长,建议给予行政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5.王玉学,副矿长,建议给予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6.张杰,“一通三防”副矿长,王海清,生产副矿长,申云合,机电副矿长,建议给予行政撤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7.侯云翮.曹荣春,总工程师,建议给予行政撤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8.王龙国,党委书记,建议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事故案例分析,【责任人处理】9.朱涛,集团公司通风处处长,建议给予行政降级处分。

10.许平,生产技术部副主任,建议给予行政记大过、党内警告处分。

11.白尔坤,集团公司安监局副局长,建议给予行政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12.孙凯,集团公司安监局局长,建议给予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3.朱光宗,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建议给予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4.关群,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建议给予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5.宋景春,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建议给予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6.张德辉,集团公司机电副总经理,建议给予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7.梁金发,阜矿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建议给予行政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并建议按程序免去其董事长职务。

18.王平,阜矿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建议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9.李景田,省煤炭工业局副局长,建议给予行政记大过、党内警告处分。

20.李凤威,省煤炭工业局局长,建议给予行政记大过、党内警告处分。

21.潘光弟,辽南分局局长,建议给予行政记大过、党内警告处分。

22.刘国强,副省长,建议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

建议责成辽宁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做出书面检查。

省级干部1人,厅局级5人,矿处级18人,科级7人,一般干部2人。

事故案例分析,【点评】孙家湾海州立井“2.14”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

事故教训:

1、坚持“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杜绝超能力开采。

2、加大安全技术改造投入,抓紧做好安全隐患治理和安全技术改造工作。

3、加强煤矿生产技术管理,落实管理责任制。

加强机电设备的管理,坚决杜绝失爆设备入井使用。

4、督促煤矿加强现场劳动组织管理,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合理定岗定员,控制入井人员数量,杜绝多工种交叉作业。

对下井作业人员和特殊工种要进行强制性培训,做到持证上岗,未经安全培训的人员不准入井;

特殊工种没有上岗资格证不准入井;

不佩戴自救器不准入井。

制定并严格执行对外包工队的管理制度。

事故案例分析,八宝煤矿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2013年3月29日21时56分,吉林省吉煤集团通化矿业集团公司八宝煤业公司(以下简称八宝煤矿)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6人遇难(企业瞒报遇难人数7人,经群众举报后核实)、1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708.9万元。

4月1日,该矿不执行吉林省人民政府禁止人员下井作业的指令,擅自违规安排人员入井施工密闭,10时12分又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7人死亡、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986.5万元。

鉴于八宝煤矿“41”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在同一煤矿,且是处理同一火区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为彻底查清事故原因和严肃追究责任,事故调查组对八宝煤矿“41”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一并进行了调查处理.,八宝煤矿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事故发生经过、抢险救援和瞒报死亡人数核查情况一、“329”事故发生经过和抢险救援情况。

2013年3月28日16时左右,-416采区附近采空区发生瓦斯爆炸,该矿采取了在-416采区-380石门密闭外再加一道密闭和新构筑-315石门密闭两项措施。

29日14时55分,-416采区附近采空区发生第二次瓦斯爆炸,新构筑密闭被破坏,-416采区-250石门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该采区人员撤出。

通化矿业公司总工程师宁连江、副总工程师陈维良接到报告后赶赴八宝煤矿,研究决定在-315、-380石门及东一、东二、东三分层顺槽施工5处密闭。

16时59分,宁连江、陈维良带领救护队员和工人到-416采区进行密闭作业。

19时30分左右,-416采区附近采空区发生第三次瓦斯爆炸,作业人员慌乱撤至井底(其中有6名密闭工升井,坚决拒绝再冒险作业)。

八宝煤矿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以上3次瓦斯爆炸事故均发生在-416采区-4164东水采工作面上区段采空区,未造成人员伤亡。

该矿不仅没有按规定上报并撤出作业人员,且仍然决定继续在该区域施工密闭。

21时左右,井下现场指挥人员强令施工人员再次返回实施密闭施工作业,21时56分,该采空区发生第四次瓦斯爆炸,该矿才通知井下停产撤人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此时全矿井下共有367人,共有332人自行升井和经救援升井,截至30日13时左右井下搜救工作结束,事故共造成36人死亡(其中1人于3月31日在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通化矿业公司为逃避国家调查,只上报28人遇难,隐瞒7名遇难人员不报。

八宝煤矿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二、“41”事故发生经过和抢险救援情况。

“329”事故搜救工作结束后,鉴于井下已无人员,且灾情严重,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组要求吉煤集团聘请省内外专家对井下灾区进行认真分析,制定安全可靠的灭火方案,并决定未经省人民政府同意,任何人不得下井作业。

4月1日7时50分,监控人员通过传感器发现八宝煤矿井下-416采区一氧化碳浓度迅速升高,通化矿业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升宇召集副总经理李成敏、王立和八宝煤矿副矿长王清发等人商议后,违抗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严禁一切人员下井作业的指令,擅自决定派人员下井作业。

9时20分,通化矿业公司驻矿安监处长王玉波和王清发分别带领救护队员下井,到-400大巷和-315石门实施挂风障措施,以阻挡风流,控制火情。

10时12分,该区附近采空区发生第五次瓦斯爆炸,此时共有76人在井下作业,经抢险救援59人生还(其中8人受伤),发现6人遇难并将遗体搬运出井.事故共造成17人死亡、8人受伤。

八宝煤矿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三、瞒报事故死亡人数以及核查情况。

3月30日上午,通化矿业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显文、常务副总经理王升宇和八宝煤矿总经理韩成录先后知道“329”事故实际井下当时死亡人数达到35人的情况下,赵显文决定隐瞒事故真实死亡人数,并于当日下午向新闻媒体宣布“329”事故造成28人死亡、13人受伤。

八宝煤矿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四、事故原因和性质

(一)直接原因。

八宝煤矿忽视防灭火管理工作,措施严重不落实,4164东水采工作面上区段采空区漏风,煤炭自燃发火,引起采空区瓦斯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大量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伤亡。

(二)间接原因。

1.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严重违章指挥、违规作业。

2.地方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不落实,相关部门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