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4.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4338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2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4.docx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4.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4.docx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4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部分

必修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通假字

1.可予不           “不”通“否”,表疑问

2.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3.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二、古今异义

1.相如奉璧奏秦王

古义:

呈献,进献。

今义:

演奏或取得功效。

2.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古义:

指妃嫔。

今义:

美貌的女子。

3.请指示王

古义:

指给……看。

今义:

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4.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古义:

到那里。

今义:

以前。

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古义:

遵守约定。

今义:

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6.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古义:

指侍从。

今义:

①方位词,指左和右两方面;②表示概数。

7.明年复攻赵

古义:

指第二年。

今义:

今年的下一年。

8.不如因而厚遇之

古义:

介词,趁此来……。

今义:

连词,表结果。

9.于是相如前进缶

古义:

指上前进献。

今义:

向前行动或发展。

10.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

扬言。

今义:

(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1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

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义:

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1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古义:

见识短浅而又地位低微。

今义:

鄙视、轻视。

三、一词多义

1.负

2.使

3.引

4.因

5.徒

6.幸

7.以

8.乃

9.且

四、重要实词

1.窃计欲亡走燕         私下

2.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3.曲在赵理亏

4.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5.臣请完璧归赵请允许我

6.相如奉璧奏秦王捧着

7.礼节甚倨傲慢

8.不如因而厚遇之招待,款待

9.左右欲刃相如身边的侍从

10.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11.位在廉颇之右上

1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誓同生死的朋友

13.伐齐,大破之讨伐

14.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15.求人可使报秦者答复,回复

16.不可不许答应

17.王必无人如果,实在

18.相如因持璧却立退

19.左右皆靡退却

20.且相如素贱人向来,本来

21.臣等不肖不才

五、词类活用

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1.臣乃敢上璧       名词作动词,献上

2.舍相如广成传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3.乃使其从者衣褐名词作动词,穿

4.奉璧西入秦名词作状语,向西

5.怒发上冲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6.而相如廷叱之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7.宁许以负秦曲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

8.毕礼而归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去

9.而绝秦赵之欢形容词作名词,友好关系

10.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11.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形容词作动词,宽待

12.完璧归赵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保全

13.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急;逼迫

14.秦王恐其破璧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碎

15.且庸人尚羞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耻

1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六、文言句式

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判断句)

译文:

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的原因,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2.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判断句)

译文:

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我们赵国随意用兵,只是因为(赵国)有我们两人存在啊。

3.而君幸于赵王。

(被动句)

译文:

而且您又被赵王宠幸。

4.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被动句)

译文:

秦国的十五座城恐怕不能得到,却白白地被欺骗。

5.君何以知燕王?

(宾语前置句)

译文:

您凭什么知道燕王可以依靠呢?

6.拜送书于庭。

(状语后置句)

译文:

在朝廷上将国书交给我。

7.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状语后置句)

译文:

愿意同赵王和好,在西河以外的渑池会面。

8.以勇气闻于诸侯。

(状语后置语)

译文:

凭勇敢而在诸侯各国间出了名。

9.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定语后置句)

译文:

想找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但)没有找到。

10.相如闻,不肯与会。

(省略句)

译文:

相如听到(这些话),不肯跟(他)见面。

11.今君乃亡赵走燕。

(省略句)

译文:

现在您却要(从)赵国逃跑,投奔(到)燕国。

1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固定句式)

译文:

你们认为廉颇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

13.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固定句式)

译文:

拿走我的和氏璧,而不给我城邑,怎么办?

七、名句填空

1.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八、课内文化常识

1.舍人:

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

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2.上卿:

古代官名。

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即:

上卿、中卿、下卿)。

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

相当于丞相(宰相)的位置,并且得到王侯、皇帝的青睐。

3.斋戒:

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表示诚心致敬。

4.有司:

官吏的通称。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5.汤镬:

煮着滚水的大锅。

古代常作刑具,是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来烹煮罪人。

6.布衣之交:

百姓之间的交往。

7.刎颈之交:

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古人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多种称法。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朋友叫“竹马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8.列观:

一般的宫殿,文中指章台。

9.传:

招待宾客的馆舍。

10.负荆:

背着荆条,表示愿受责罚。

这是向对方请罪的一种方式。

荆,灌木,古代常用它的枝条做成刑杖。

苏武传

一、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5.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6.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7.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8.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9.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沾湿

“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辞别

10.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11.请毕今日之

”通“欢”,欢聚

二、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

相抵押。

今义:

副词,表程度。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古义:

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

今义:

岳父。

3.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

趁这。

今义:

连词,所以。

4.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古义:

拿着。

今义:

料理,筹划。

5.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

年纪。

今义:

春季和秋季,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泛指岁月。

6.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

栽培,提拔。

今义:

事业上的成绩。

7.武等实在

古义:

确实存在。

今义:

诚实,老实。

三、一词多义

1.会

2.益

3.当

4.坐

5.发

6.让

7.因

8.以

四、重要实词

1.武帝嘉其义          赞许

2.因厚赂单于赠送礼物

3.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暗中

4.武复穷厄陷于困境

5.自分已死久矣料想

6.置币遗单于财物

7.私候胜曰拜访

8.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审理

9.扶辇下除台阶

10.子为父死,亡所恨遗憾

11.前后十余辈十余人

12.后随浞野侯没胡中陷没

13.以货物与常一般财物

14.其一人夜亡逃跑

15.见犯乃死,重负国更加对不起

16.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审讯

17.而收系张胜监禁

18.会论虞常判罪

19.武卧啮雪咬,嚼

20.蹈其背以出血踩

五、词类活用

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1.天雨雪,武卧啮雪   名词作动词,下,降

2.羝乳乃得归名词作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名词作动词,执,拄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名词作动词,结网

5.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名词作动词,祭祀

6.因厚赂单于名词作动词,赠送礼物

7.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名词作状语,向上

8.得夜见汉使名词作状语,在夜间

9.欲因此时降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

10.反欲斗两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

1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

12.屈节辱命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

13.何久自苦如此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苦

14.单于壮其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六、文言句式

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判断句)

译文:

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判断句)

译文:

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

3.非汉所望也。

(判断句)

译文:

不是汉朝所期望的。

4.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

译文:

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

5.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

译文:

子卿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

6.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句)

译文:

我为什么还要见你?

7.信义安所见乎?

(宾语前置句)

译文:

你所守的信义又表现在哪里呢?

8.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

译文:

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被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回国。

9.见犯乃死,重负国。

(被动句)

译文:

等到被凌辱后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

10.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被动句)

译文:

大臣无罪而被诛灭全家的有几十家。

11.皆为陛下所成就。

(被动句)

译文:

都是被皇帝栽培提拔。

七、名句填空

1.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2.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八、课内文化常识

1.班固与《汉书》

班固:

字孟坚,东汉人,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汉书》。

与其父班彪、其弟班超并称“三班”。

《汉书》:

又称《前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间229年的历史。

2.郎:

官名,汉代专指皇帝的侍从官。

汉朝制度,凡职位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可以保举子弟一人做郎官。

3.丈人:

古代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

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4.节:

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即凭证)。

5.相坐:

也叫连坐。

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

6.后土:

相对皇天而言,指地神。

皇天指天神。

7.上林:

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

8.驸马:

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又称帝婿、主婿、国婿等。

因驸马都尉得名。

汉武帝时始置驸(副)马都尉,驸,即副。

驸马都尉,掌副车之马。

到三国时期,魏国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驸马都尉,以后又有晋代杜预娶晋宣帝之女安陆公主,王济娶司马昭(文帝)之女常山公主,都授驸马都尉。

魏晋以后,帝婿照例都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马,非实官。

以后驸马即用以称帝婿。

清代称额驸。

张衡传

一、通假字

1.形似酒尊     “尊”通“樽”,盛酒器

2.傍行八道“傍”通“旁”,周围,旁边

3.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

4.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周

二、古今异义

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古义:

与……交往。

今义:

移交,接替。

2.举孝廉不行

古义:

没有去应荐。

今义:

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义:

特地征召。

今义:

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4.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古义:

方向。

今义:

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叫一个方面。

5.覆盖周密无际

古义:

四周严密。

今义:

周到而细密。

6.衡下车

古义:

官吏初到任。

今义:

指从车上下来。

7.上下肃然

古义:

老实收敛的样子。

今义:

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三、一词多义

1.征

2.善

3.雅

4.属

5.乃

四、重要实词

1.游于三辅       游学

2.遂通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

部经书

3.公车特征拜郎中汉代官署名

4.再迁为太史令升官

5.又多豪右豪族大户

6.视事三年官员到职工作

7.上书乞骸骨大臣年老请求辞职

8.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9.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过度,过分

10.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符合

11.而无骄尚之情骄傲自大

12.时天下承平日久太平

13.衡乃诡对以出不用实话对答

14.多为不轨法则,法度

15.阴知奸党名姓暗地里

五、词类活用

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1.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名词作动词,递眼色

2.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3.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作名词,道理,规律

4.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六、文言句式

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判断句)

译文: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句)

译文:

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从来没有这种事。

3.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被动句、省略句)

译文:

(张衡)被举为孝廉,没有去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也没去就任。

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状语后置句)

译文:

用篆书文字以及山、龟、鸟、兽等图案装饰起来。

5.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状语后置句)

译文:

张衡年轻时擅长写文章,曾在三辅一带游学。

6.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状语后置句)

译文:

尤其在天文阴阳历算方面用尽心思。

7.验之以事。

(状语后置句)

译文:

用事实来检验它。

8.果地震陇西。

(省略句)

译文:

果然(在)陇西发生了地震。

9.讽议左右。

(省略句)

译文:

(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出意见。

10.视事三年。

(省略句)

译文:

(张衡)任职三年。

七、名句填空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八、课内文化常识

1.范晔与《后汉书》

范晔:

字蔚宗,南朝宋人,历史学家。

《后汉书》:

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刘宋时的范晔所著,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记载了从光武帝建武元年起至汉献帝建安25年的195年的历史。

2.三辅:

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隋唐以后简称“辅”。

3.太学:

是中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汉代始设于京师。

太学初建时为50人,汉昭帝时增至100人,王莽时增至10000人。

博士弟子有免除赋役的特权。

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

武帝还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4.孝廉:

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5.阴阳:

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

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便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这个概念。

6.太史令:

也称太史,官职名,相传夏代末已有此职。

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

秦汉设太史令,职位渐低。

魏晋以后修史的任务划归著作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

7.公车:

汉代官署名。

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8.豪右:

豪族大户。

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9.下车:

指官吏初到任。

10.视事:

指官员到职工作。

11.乞骸骨:

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用来表示官员退休的词语还有,“致政”“致仕”“告老”“乞老”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