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4363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docx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docx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请根据语境和拼音,在下列语段括号处填上合适的汉字。

闻一多先生让人仰之mí()高,他对于文学工作的投入更是wùwù()穷年,对中国革命事业的qiè()而不舍,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jiǒng()乎不同的品质,一直影响着一代代的人。

【答案】

(1).弥

(2).兀兀(3).锲(4).迥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此题中要注意“仰之弥高”“兀兀穷年”是平常少见的成语,要理解意思才能正确书写

2.古诗文填空。

(1)《木兰诗》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诗云: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与之相似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本文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中国古代描写黄河赞美黄河的诗词举不胜举,请任意写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万里赴戎机

(2).关山度若飞(3).

(2)朔气传金柝(4).寒光照铁衣(5).(3)将军百战死(6).壮士十年归(7).(4)雄兔脚扑朔(8).雌兔眼迷离(9).双兔傍地走(10).安能辨我是雄雌(11).(5)东市买骏马(12).西市买鞍鞯(13).南市买辔头(14).北市买长鞭(15).(6)策勋十二转(16).赏赐百千强(17).(7)雄兔脚扑朔(18).雌兔眼迷离(19).(8)白日依山尽(20).黄河入海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与黄河有关的诗词句即可)

【解析】

本题都是情境默写的综合,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

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注意“戎”“柝”“朔”“傍”“鞍鞯”“辔”“勋”几个字的书写。

点睛:

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学校操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一场庆元旦趣味体育联欢活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

B.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节目鲜为人知,其青春活泼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青睐。

C.精彩的演奏戛然而止,一直鸦雀无声的大厅里,随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D.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该题考核成语在具体语境的运用。

B项,鲜为人知:

很少有人知道。

其释义与选项中“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青睐”不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B.我们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C.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或毁掉。

D.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推广并通过了“美丽乡村游”的休闲旅游政策。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辨析能力。

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分析句子的主干,看看各个部分是否搭配,是否有残缺,再做判断。

A句缺少主语,删去“由于”或“使”。

点睛:

常见的病句类型

(1)搭配不当。

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

(2)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

(3)重复多余。

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赘余。

常见的情况有:

第一,语法成分重复;第二,语意堆砌。

(4)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言结构等灵活分析。

常见的情况有:

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不符合语言习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5)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指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

(6)句意歧义。

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失去了确定性,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

(7)不合事理。

不合事理是指在表述中,或违反人们的逻辑思维,或违背客观现实情况,或前后矛盾,或顾此失彼等,造成不合事理。

(8)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包括词性使用不当,词义使用不当,词的感情色彩使用不当等等。

5.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河颂》作者端木蕻良在该歌词中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B.《土地的誓言》以倾诉式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已被日寇侵占的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C.《最后一课》这篇文章的标题不但指出了文章的内容,而且蕴含了悲怆的气氛和悲愤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中心思想.

D.《木兰诗》描述了我国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歌颂了女英雄木兰勤劳朴实、刚强勇敢的性格和不爱功名、不慕富贵的高尚品德.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对文章的文学常识、段落的内容、人物的品质性格、情节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思路、写作方法、文章主旨、思想情感等内容都要有一个清楚地认识的分析。

A项表述不准确,《黄河颂》的作者是光未然,不是端木蕻良。

6.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甲】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

……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

……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

【乙】他觉得这无论怎样也比拉车强,挣钱不多,可是不用卖力气呢。

打着面小旗,他低着头,嘴里叼着烟卷,似笑非笑的随着大家走,一声也不出。

到非喊叫几声不可的时候,他会张开大嘴,而完全没声,他爱惜自己的嗓子。

①【甲】文中的祥子给我们展现出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乙】文中的祥子则又给我们展现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②请结合小说中祥子命运的“三起三落”,说说祥子为什么前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对未来充满希望、自信要强、勤劳

(2).好吃懒做到处骗钱混日子过(3).②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反动势力的迫害是造成祥子悲剧的客观原因;祥子所走的个人奋斗的道路,是造成他悲剧的主观原因;和虎妞的不正常的结合,是导致祥子悲剧性结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解析】

(1)此段内容写的是祥子买了新车后的心情,意气风发,感到非常满足。

表现了一个对未来充满希望、自信要强、勤劳的祥子。

(2)乙段通过对祥子神态和动作的描写,表现了一个好占便宜,麻木潦倒,自暴自弃,行尸走肉的无赖。

7.综合性学习。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在讨论。

孟子说: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无论外国民族、中华民族。

(1)请写出一句关于爱国的名言或诗句。

(2)请结合本学期所学课文及人物,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示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示例:

爱国,是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将爱国情怀牢记心中。

本学期学了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更加强烈地感受到邓稼先身上强烈的爱国精神在时时激励着我们。

【解析】

这是一道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题目。

(1)小题考查学生日积月累的情况,并要求会根据题目的要求写句子。

学生平时要养成积累的还习惯对词语、成语、谚语、俗语、名言、诗句等分门别类整理、积累,并加强记忆,这对语文学习很重要。

关于“爱国”的诗句有很多,如: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2)小题是一道主观题,要联系本学期学习过的课文以及人物。

这类开放性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1)涉猎()

(2)见往事()(3)孰若()(4)及()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0.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束全文,试谈谈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答案】8.

(1).

(1)粗略地阅读

(2).

(2)了解历史(3).(3)谁比得上(4).(4)到,等到

9.

(1)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

(2)有才德的人分别很多天,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10.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折服,而愿意与他深交,既表明了鲁肃爱才、敬才,又从侧面表现了吕蒙学习后才略的惊人长进。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注意“见”古今意义的不同,文中是“了解”的意思。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

博士: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表现手法的运用的考查.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来考虑.侧面表现吕蒙读书的长进。

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把握文章内容,从而在全面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下,体会作者所虽要表达的意思。

点睛:

在平时学习中,需要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特别是一些特殊用法,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还要用现代汉语准确的翻译文章,注意语言习惯的不同,力求通顺;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观点,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乙】项籍弃书捐剑

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②。

籍曰: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③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注释】①项籍:

项羽,名籍,字羽。

②项梁:

项羽的叔父。

怒之:

意动用法。

以之为怒(对他很生气)。

③略:

大概。

1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三处)

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学书不成,去()

(2)剑,一人敌()

(3)不足学()

(4)又不肯竟学()

13.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14.项羽年少时不肯学书学剑,而后终为刘邦所败,这个故事给人的教训是什么?

【答案】11.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12.

(1).离开;放弃

(2).抵挡(3).全,完毕(4).值得

13.学习文化知识没学成,放弃;学剑,又没学成。

14.学习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停顿节奏。

先翻译句子:

刘邦智斗,而项羽则以蛮力力取,最终还是败给了刘邦。

这告诉我们知识是无穷之境的,很明显中间停顿了三次。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

词语所在的句子的理解:

①没有学成就放弃了。

去:

离开;②剑术,也只能对付一个人。

敌:

抵挡;③不值得学。

足:

值得;④又不肯学到结束。

竟:

完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及常用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为:

学习文化知识没学成,放弃;学剑,又没学成;去:

离开。

点睛:

翻译句子,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持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罝、状语后罝)、被动句、反问句等。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14题详解】

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题型。

言之有理即可。

可以从“学习文化知识没学成,放弃;学剑,又没学成”中体会,围绕“学习要持之以恒”回答。

译文:

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放弃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很生气,项籍却说:

“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对付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得过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结束,后来,刘邦和项羽打仗,刘邦智斗,而项羽则以蛮力力取,最终还是败给了刘邦,这告诉我们知识是无穷之境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城里人与乡下人

毕淑敏

最近几个月来,吃过的最美味一餐饭,是在乡间的小山村。

正午时,背靠着池塘,秫秸搭成的简易凉棚下,老农端上自家种的玉米和土豆,还有刚刚从水中打捞起的半尺长的鱼,炭火上烤熟。

那鱼被从中间剖开,平铺在黯哑的火焰上,一条幻像变成了两条。

浑身披挂盐霜,硬而微黄,好似生了薄锈的盔甲。

吃到嘴里,鱼刺和鱼肉都是干脆而火爆的,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的蓑衣。

我问老农,用了什么调料呢?

他嘬着旱烟嘴,含混地回答,盐。

盐是不消说的,看得见,而且,无所不在的咸。

我说,还有呢?

没有了。

老农吐出一口烟雾,清晰地答。

我不相信地反问:

没有花椒大料?

没有豆豉辣椒?

没有蚝油香叶?

没有……

老农打断我,你说的那些,都没有——光是盐。

我说,今天才知道,盐是这样好吃啊。

老农就笑了,说,你这个人啊,整差了。

盐并不好吃,好吃的是我们给自己预备的这些个物产。

乾隆年间老辈子怎么着种,咱现在还是怎么着种。

我反驳道,乾隆年间老辈子好像没有这种甜糯玉米。

老农笑笑说,你这个人还好较真。

种子是没这会儿的好,我说的是种法。

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

说到这里,他沧桑的脸上露出一点点不怀好意的浅笑,说,有件事,我一直整不明白,总想找个不见怪不爱生气的城里人打听打听。

我说,您打听吧,我不见怪也不生气。

老农清了清嗓子,以表明他将要询问的题目是多么不同寻常。

在咽下了几大口唾沫之后,他说,我们在庄稼和菜叶上,用了那么多化肥和农药,眼看着活蹦乱跳的虫子眨眼问就扑拉拉死了一地,可你们城里人一年到头吃的就是这种粮食和菜,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呢?

他原本就有地方口音,因为踌躇加之不好意思,让方言味变得更加浓厚。

“药死”这个词,在他的发音里,说成“约死”。

我听懂了他的话,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第一个反应是为自己吞下那么多的农药和化肥加激素却“约而不死”,依然活蹦乱跳地大吃东西而深感惭愧。

我说,抱歉啊,我也不知道自己至今为什么还没有被“约死”……

在一旁偷听我们对话的一个小伙子,挺身而出解了我的围。

他说,早年问,有一个广告,唱的是“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记得吗?

人就像害虫。

打了农药,有些人生了癌症等恶病死了,有的就产生了抗药性,不死。

你们这些不死的人,就像活下来的害虫,有了抗体,反倒更坚强了。

周围的人偷听到我们的话,七嘴八舌道,是啊是这样。

你看蟑螂,你看老鼠,不是一直被各种药饵毒杀吗?

绝了吗?

没有!

越杀越多。

城里人也跟它们似的,毒不死的。

我拿捏不准自己作为城里人的一员,在农药和化肥的围攻浸淫中,至今活着,是该自豪还是该悲哀呢?

我们从来不吃给城里人准备的东西。

我们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

今天给你们吃的,就是平日留给俺们自己吃的东西。

老农非常热情地说。

我望着他善良而沧桑的脸,心中满是惘然。

泾渭分明地把种粮的人和吃粮的人齐刷刷分开,给自己留下清洁的食品,然后用慢性毒药去“约”他人,这是生存的智慧还是蓄意的谋杀?

我不敢生出责备老农的意思,倘若自己是农人,很可能也出此下策。

面对现今中国的普遍现象,无奈,只得寄希望能变成杀不死的青虫。

前两天看报纸,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了62%以上。

可否这样说:

大部分中国人现在吃的食品,其实是那少部分人不喜欢吃,不屑于吃,也不敢吃的。

想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

那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曾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

现今在“吃”这个天大的问题上,怎么美德尽失?

分手的时候,老农很开心地告诉我,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

1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以小见大,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平淡无奇的情节展示了一种社会现象,其所反映的问题引人深思。

B.“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的蓑衣”运用了拟声词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吃老农烤鱼时香美可口的感觉。

C.对于老农的询问,“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一个在旁偷听的小伙子给解了围,“我”对他的回答感到非常满意。

D.文章引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古训,目的只是为了批评老农的狭隘自私的小农意识。

E.文末老农很开心地告诉“我”,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

这个结尾具有明显的反讽意味,引人深思。

16.文中的“老农”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作简要分析。

17.“我”听了老农“城里人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的问题,想到了什么?

18.对老农“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的做法,你有什么看法?

请陈述观点并作分析。

【答案】15.CD16.①热情好客,如对“我们”热情款待;②率直、实在,如毫不保留地说出了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的做法;③有些狡黠、自私,如“沧桑的脸上露出一点点不怀好意的浅笑”,“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

17.①为自己吞下那么多的农药和化肥加激素却“约而不死”,依然活蹦乱跳地大吃东西而深感惭愧;②自己作为城里人的一员,在农药和化肥的围攻浸淫中,至今活着,不知是该自豪还是该悲哀;③想到中华民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美德在吃这个大问题上,怎么尽失。

18.老农的做法是可笑而错误的。

①他把清洁的食品留下,把上了农药化肥激素的卖出,是狭隘自私的表现;②他弄不清城里人与乡下人原本是一体的,他缺乏见识与胸怀;③他的行为违背了民族“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美德。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C项由下文“活着是自豪还是悲哀”可知,老农的询问引起“我”的思考,可见“我”并没有在意小伙子的回答。

D项引用古训的目的不仅仅是针对老农个人,还为揭示一种社会现象。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分析人物形像,概括人物特点的能力。

正确解答本题,先要找到相应的答题区间,然后要找到直接和间接描写人物的语句,然后从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是分析人物性格的常规方法。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第一个反应是为自己吞下那么多的农药和化肥加激素却“约而不死”,依然活蹦乱跳地大吃东西而深感惭愧”可得出第一点;由原文“我拿捏不准自己作为城里人的一员,在农药和化肥的围攻浸淫中,至今活着,是该自豪还是该悲哀呢”可得出第二点;由原文“想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

那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曾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

现今在“吃”这个天大的问题上,怎么美德尽失”可得出第三点。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本题应从老农个人和社会角度来探究。

他个人的动机肯定是错误的,应当否定。

从社会的角度看,他的行为危害了人们,甚至危害了社会,更应批评。

点睛:

这是个探究题,但探究也要以文本为依据。

本文的感情倾向是很明显的,即批评老农的自私。

所以本题只能从否定的角度探究。

本题有利于引导学生认真审题。

19.作文

有一首歌唱道:

“幸福在哪里?

朋友告诉你:

她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

她在辛勤的工作中,她在艰苦的劳动里……她在精心的耕作中,她在知识的宝库里。

请把题目“幸福在”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答案】幸福在身边

幸福,真的就存在于我们身边。

过去,我曾固执地认为不是,常常沮丧哀叹:

我没有遗忘幸福,但幸福却遗忘了我。

不幸,挫折,困难,痛苦,坎坷。

我默默地咬着牙坚持,心里却在暗暗抱怨:

上帝太不公平,幸福女神总是忘记了履行她那“人人平等”的职责,又偷偷睡懒觉去了。

甚至为了找到所谓的幸福,我翻阅了眼前的一座座大山,不顾那些曾经流下的汗水、滴落的泪水和划开的伤口。

直到看到山后的大海,在无意中打开身上的口袋,才哭笑不得地发现幸福就在我的身边。

“天啊,幸福就在我的身边!

”我惊喜,蓦然发现:

在家的早晨,妈妈亲手热好的牛奶中有幸福;在校的夜晚鸦雀无声,专心致志,从李白到杜牧,从巴金到冰心,优美伤感的字里行间有幸福:

在安静书法时,淡淡的墨香,字字斟酌的点撇横竖捺,端正美观的作品中有幸福;孤独无助时,好友一声短短的安慰、一轻轻的抚背中有幸福;尴尬无奈之际,同学那宽容的微笑、理解的问候中有幸福?

?

这太多太多、太重太重、太深太深的幸福,在懵懂的当初怎么就未曾感受到呢?

也许有人会不屑一顾,对此撇撇嘴地讽刺道:

这也算时幸福吗?

幸福,应该是功成名就;幸福,应该是腰缠万贯披金戴银;幸福,应该是考取高分,事业学业蒸蒸日上;幸福,应该是华车名宅,潇洒挥霍••••••对,我承认,有些时候,拥有票子、房子、车子和位子是很幸福,但是那些都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而收获来的。

那么,没有这一切是不是就不幸福了?

难道就要唉声叹气,终日以泪洗面吗?

答案是:

不。

古希腊哲学家就告诉我们:

幸福是消极的,只要不痛苦就是一种。

不是吗?

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没有察觉,正因为它如空气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