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学期新编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和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4502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7 大小:7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秋学期新编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和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新秋学期新编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和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新秋学期新编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和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新秋学期新编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和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新秋学期新编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和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新秋学期新编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和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7页
新秋学期新编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和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7页
新秋学期新编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和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7页
新秋学期新编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和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7页
新秋学期新编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和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7页
新秋学期新编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和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7页
新秋学期新编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和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7页
新秋学期新编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和教学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7页
新秋学期新编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和教学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7页
新秋学期新编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和教学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7页
新秋学期新编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和教学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7页
新秋学期新编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和教学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7页
新秋学期新编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和教学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7页
新秋学期新编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和教学反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7页
新秋学期新编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和教学反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7页
亲,该文档总共1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秋学期新编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和教学反思.docx

《新秋学期新编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和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秋学期新编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和教学反思.docx(1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秋学期新编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和教学反思.docx

新秋学期新编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和教学反思

 

2015—2016学年一学期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

 

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1课题:

变花---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信息窗解读:

这幅图呈现的是魔术师在舞台上表演魔术变花的情景。

图中的信息有:

魔术师变花,变了3次每次2朵;有4个鱼缸,每个鱼缸4条鱼;空中挂着5串灯笼,每串3个;有4盏聚光灯,每盏有6个灯泡。

情境创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

学习重点: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学习难点:

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

生:

喜欢。

师:

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术表演吧。

(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画面。

师:

多神奇的魔术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么?

同学们这里会也藏着很多奇妙的数学知识,不信大家仔细的观察一下。

2、提问题。

师:

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请你们接着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回答:

一共有多少朵花?

一共有多少条鱼?

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3、解决问题。

师:

小朋友们很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

2+2+2=6(朵)

第二题:

4+4+4+4=16(条)

第三题:

3+3+3+3+3+3=15(个)

师:

同学们说得不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生:

都是连加

生1:

加数相同。

师:

对每一题的加数都相同。

2+2+2是几个2相加?

生:

3个2相加,(依次说出后几个算式。

师:

请同学说一说20串灯笼的个数,怎么写算式?

生动手写:

3+3+3+3……

师:

你觉得写起来怎么样?

生:

很麻烦。

师:

怎么就不麻烦了?

生:

用乘法。

师:

你真爱学习。

这个内容我们在下节课里学。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图:

生说,师判断

2、出示图:

师说题意,生填写,集体订正。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学习重点放在了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引出多种不用的解决方法,然后着重认识几个几连加。

引导学生充分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样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2课题体验相同加数连加

课型:

练习课。

学习目标:

1.借助练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练习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学习重点:

2.借助相同加1.借助练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练习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数连加的计算,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导学案: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出示教具模块,分三组摆好。

进行提问:

想知道一共有几块模块怎样列算式?

2、学生回答:

3+3+3=9(块)

3、说说算法:

一共有三组,每组有三个。

二、巩固练习。

(一)练习第三题:

数一数,算一算。

1、让学生数数图中水果的个数。

2、列出相应算式。

3、找学生说说算法。

(二)练习第四题:

小鸡种禾苗。

1、先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个性设计)

2、小组交流图意,独立列出算式。

3、集体交流

4、教师提示;禾苗有多少棵?

可以有几种算法?

5、提示算法多样化:

不同的观察角度有不同的算法,同学们一定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三)练习第五题:

洗照片(讲解法)

1、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图意,教师加以指导。

3、独立列出算式。

4、集体交流。

5、教师讲解:

一共有三张照片,每张照片上有三个人,每人洗一张照片。

(四)练习第六题:

找规律、涂颜色。

1、先让学生巩固复习单数、双数。

2、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

3、独立列出算式。

4、集体交流。

三、补充练习。

1、利用投影出示电脑图,让学生仔细看图。

2、组织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布置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六、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简便。

教学反思:

在这节练习课中,我采用了同桌合作,小组讨论交流,交换学具的个数等形式,反复进行练习,不仅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几个几连加运算的基础,还进一步理解了乘法算式的意义。

3课题变葫芦---乘法的初步认识

信息窗解读:

这幅情景图是第一个信息窗的继续和发展,呈现的是魔术师变葫芦的情景。

图中的信息有:

8串葫芦,每串5个;3个笼子,每个笼子里有4只小鸟;4盏聚光灯,每盏灯有6只灯泡……情境创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乘法意义的学习。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4.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重点:

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学习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导学案:

一、创设情景。

1、谈话引入。

师:

同学们喜欢刘谦的魔术表演吗?

魔术表演不仅非常神奇,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隐藏在魔术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2、学生观察信息窗,搜集有关信息。

师:

从舞台上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

看魔术师的表演,你能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根据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

1、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如:

6+6+6+6=24,4+4+4=12,5+5+5+5+5+5=30

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琐:

魔术师变出了这么多宝葫芦,在列式计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初步思考:

魔术师如果变得串数更多呢?

比如8串呢?

3、明确探究问题。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在板书时,老师故意写成9个5相加。

学生发现老师的错误后帮助找出写错的原因。

师:

那我们能不能想一种新写法,既能让人看懂是8个5相加,写起来又不易出错比较简便呢?

4、小组合作交流,创造数学符号。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学生讲述自己创造方法的想法,然后大家来比较每种写法的优点。

5、引入乘法。

8×5=40或5×8=40

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意义和读法。

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学生交流。

师生小结:

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另一个因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生一起用手势表示从加号到乘号的过程。

进一步让学生明确: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练习拓展,巩固新知

练习1:

根据魔术师的表演把写出的加法算式改写出乘法算式。

练习2:

寻找生活中的乘法。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后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已经学完,也为学生作了相应的检测,总体来说还可以,但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比如,有许多同学对乘法的意义理解还不透彻,如7个6相加,有些同学列式为6+7.而求8+8+8+8+8+8+8+8的和是多少,有些同学列式为8×8.另外,学生对生活中的题目解决不够好,

(1)一星期有7天,3个星期有()天。

(2)我们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大约是6小时,一周(过双休)在校学习时间大约是()小时。

这两个题目可以说是拔高的题目,仍有大部分的同学做对了,但也有老师讲解完还是不明白的同学,还需多进行生活实践类题目的指导。

4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

课型:

练习课。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得出乘法的积。

学习重点:

使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学习难点:

根据图意和加法算式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导学案:

一、复习导入。

1、出示钢笔挂图,教师问:

同学们仔细看图,一共有几个两枝?

回答:

(3个)

谁会列加法算式?

2+2+2=6(个)

小组讨论交流:

根据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

出示小花图,教师问:

同学们仔细看图,一共有几个5朵?

回答:

2个,

下面小组讨论交流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么列。

汇报学习结果。

二、补充练习

(一)动手操作题:

1、每堆摆2个,摆4堆。

2、小组讨论交流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么列。

3、汇报学习结果。

(二)动手摆一摆

1、每堆摆4个,摆2堆。

2、小组讨论交流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么列。

3、教师和全班学生讨论结果

三、自主练习

(一)练习第三题:

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1、让学生观察题意

2、全班进行交流

3、教师提示:

题目中有乘法,有加法,注意仔细审题。

4、学生完成

5、全班交流

(二)练习第四题:

找朋友

1、先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

2、小组交流图意

3、集体交流

4、教师提示;秋天到了,枫树上的叶子掉了下来,要仔细帮他们找到家。

5、学生做题

(三)练习第五题:

大手小手秀一秀

1、同学们把手拿出来,摆一摆,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图意,教师加以指导

3、独立列出算式

4、集体交流

5、教师讲解:

注意观察好图片

(四)练习第六题:

找规律、画一画

1、先让学生巩固复习乘法算式的意义

2、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

3、独立画一画

4、集体交流

四、补充练习

1、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5+5+5+53+3+32+2+2

(5×4或4×52×3或3×22×3或3×2)

2、练习第一题,

出示投影,学生做练习:

每堆有几个胡萝卜,有几堆,一共有几个。

每盘有几个草莓,有几盘,一共有几个。

同桌讨论后,把答案填上。

3、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个()相加以及乘法算式,进一步理解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2个3相加2×3=6或3×2=6

3个4相加3×4=12或4×3=12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六、布置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提前预习下一课。

教后反思:

在这节练习课中,我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每组选出一名学生代表发言,再集体订正讨论,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5课题教科书第8-9页信息窗3、自主练习。

信息窗解读:

这幅情景图是前面信息窗的继续和发展,用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魔术师变鸽子的情景。

原来桌子上有三顶帽子,每顶帽子里面有1只鸽子,经过魔术师一变,帽子里一只鸽子也没有了。

借此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1和0的乘法。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巩固所学内容,能根据图意列出连加的算式,说出是几个几相加。

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

3、总结出1和0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总结出规律。

学习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学习难点:

有关0的乘法。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导学案:

一、复习导入。

1、填一填(投影出示)

3+3+3+3=()×()

7+7+7=()×()

5+5+5+5+5+5=()×()

6+6+6+6+6=()×()

2、写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3=12

()()()

3、谈话:

神奇的魔术家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节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魔术是怎样的?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魔术家的表演吧!

语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

出示挂图:

第一幅图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魔术师在变什么魔术?

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几个数。

老师引导学生提问:

第一幅共有几顶帽子?

几只鸽子?

板书:

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

谁来解决他的问题?

(指定5名以上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提问:

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出示挂图:

第二幅图

思考:

魔术师现在在变什么新花样?

谁看懂了?

老师引导学生第二幅有几顶帽子?

几只鸽子?

老师想问问大家现在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答出0只。

提问:

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出示书中的思考题: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数分别有什么规律?

然后通过小组的合作,实践、体验,最后总结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结论:

1和任何数相乘,得数就是这个数。

0和任何数相乘,得数都是0。

三、巩固练习。

1、提问:

(1)图中一共有几棵树?

你是怎么知道的?

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说的对吗?

为什么他说得对?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你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

(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树上一共结了多少个果子?

你是用什么办法算出来的?

什么方法数得快、算得快?

请你在书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让学生比较数数的方法、连加的方法、乘法哪种方法最快)

2、根据插图,按顺序回答。

(1)吊椅上现在坐了几个人?

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

(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只要学生的问题符合题目内容,都要给予肯定。

3、自主练习第4、5题。

4、自我检测:

我学会了吗?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1+1+1=31×3=30+0+0=00×3=0

教后反思:

学生能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并能和加法算式进行联系,学生在找0和1的乘法算式的规律时,很容易总结出规律,但在具体做题时个别学生还是把乘法和加法的结果搞错,应让学生多多练习,加以巩固.

第二单元看杂技---表内乘法

(一)

1课题观看自行车表演---1、2、5的乘法口诀

信息窗解读:

这幅图呈现的是一位老师与两个小朋友观看杂技表演――骑自行车的情景。

主信息是5辆车,每辆车上5个人,其中每人手中转着2块红方巾。

通过师生编儿歌的对话,引出对5和2的乘法口诀的探索,并学会应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经历由加法推导乘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了解乘法口诀的产生,

2、通过实践熟悉、掌握5和2的乘法口诀。

学习重点:

通过实践熟悉、掌握5和2的乘法口诀。

学习难点:

经历由加法推导乘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了解乘法口诀的产生。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导学案:

一、复习导入。

出示窗口

1、同学们,艺术节到了,同学们纷纷展示自己的本领。

你们看,她们现在正在表演的节目是——车技。

看图,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

每辆车上有5个人,每辆车上有2个轮。

2、同学们观察得很具体。

有一个小朋友,看了这个节目特别高兴,他不但发现了咱们发现的这些,还根据这些编了一个顺口溜,就在咱们书的右下角,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一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两辆小车4个轮,上面共有10个人。

3、你能接着往下说吗?

对能接着往下说的学生给予肯定,不能,也不做强求。

4、想知道这个顺口溜是怎么编出来的,怎样接着编吗?

(激趣)通过咱们今天的学习,你也能会编顺口溜了,同学们想学吗?

二、新授。

1、摆一摆

用你手里的小圆片来表示车轮,用小棒来表示车上的人。

先表示出一辆车的车轮和人的数量。

学生摆,教师巡视。

根据你刚才摆的,你能来说说一辆车有几个轮子几个人吗?

引导学生按照顺口溜的方式说一说。

板书:

一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

125

2、现在咱们再来看看两辆车上有几个轮子几个人。

A在你刚才摆好学具的旁边,用同样的方式再表示一辆车。

B现在你摆了几辆车了?

C那么两辆车上有____个轮,上面共有____个人?

你是怎么知道的?

(让学生看着摆的学具说加强直关认识理解)

22+2=45+5=10

板书两辆车上____个轮,上面共有____个人

2+2=45+5=10

3、你能用同样的方式先摆一摆,再说一说3辆车上有____个轮,上面共有____个人?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指生答,并说说自己思考的过程。

板书:

3辆车上有____个轮,上面共有____个人

32+2+2=65+5+5=15

4、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书上其他部分。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5、指生答:

你是怎样完成的?

指生板演。

板书:

4辆车上有____个轮,上面共有____个人

2+2+2+2=85+5+5+5=20

5辆车上有____个轮,上面共有____个人

2+2+2+2+2=105+5+5+5+5=25

咱们把儿歌整理一下吧!

试着自己整理一下,整理完以后可以和其他小伙伴交流一下。

这些加法算式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1、一辆小车上有五个人,就是1个5,那么可以用乘法算式1×5=5来表示。

指生说各部分的含义。

为了便于记忆,我们给他编了一个乘法口诀,就是一五得五。

2、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2辆小车上的人吗?

指生答2×5=10

那么我们也可以给它编一个乘法口诀,就是二五_____

3、在你的作业本上自己表示三辆小车的人数,并且给它编一个口诀。

4、学生独立完成四辆小车、五辆小车的乘法算式和口诀。

指生答。

刚才我们编制了儿歌,我们借助儿歌来编了5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乘法更方便。

师生合作,共同总结5的乘法口诀。

进行相关记忆。

刚才我们编制了5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就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吧!

看谁最有办法!

一共转动着多少块红方巾?

谁来解决?

用哪一句口诀来帮助计算的?

你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吗?

三、巩固练习。

自己完成书13页2的乘法口诀。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1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125

2辆车上__个轮,上面共有__个人22+2=45+5=10

3辆车上__个轮,上面共有__个人32+2+2=65+5+5=15

教后反思:

这节课中,学生刚开始学习口诀,我在导学案中采用了多种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口诀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进行记忆,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课题课本14-15页2-5的乘法口诀练习。

课型:

练习课。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2和5的乘法口诀。

2.运用2和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2和5的乘法口诀的应用。

学习难点:

2和5的乘法口诀的应用。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导学案:

一、背诵2和5的乘法口诀。

⑴集体背诵。

⑵指名背诵。

⑶对口令。

二、做自主练习中的习题。

1、2、把口诀填完整。

3、看口诀说算式。

4、乘法的计算。

5、8解决实际问题。

先让学生读懂题意,然后说说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6、比较大小。

7、估一估,数一数,算一算,一共用了多少朵花?

体会算法多样化。

三、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四、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3课题观看顶碗表演---3.4的乘法口诀

信息窗解读:

呈现的是教师和学生观看小丑表演――顶碗和晃板的情景。

图中提供了灯笼、晃板、顶碗三组信息。

通过师生有兴趣的编儿歌的对话,引出对3和4的乘法口诀的探索。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经历由加法推导乘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了解乘法口诀的产生。

2.通过实践熟悉、掌握3和4的乘法口诀。

学习重点:

通过实践熟悉、掌握3和4的乘法口诀。

学习难点:

经历由加法推导乘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了解3和4乘法口诀的产生过程。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导学案:

一、激趣导入。

艺术节的表演越来越精彩了。

小丑头顶小碗,手扔彩球,每个小丑头顶多少个小碗?

手里有几个小球?

有一位小朋友又编了一个顺口溜,一个小丑3个球,4个小碗顶在头;两个小丑6个球,8个小碗顶在头。

你能接着说下去吗?

二、新课

1、摆一摆

用你手里的小圆片来表示小球,用小棒来表示小碗。

先表示出一个小丑头上顶的小碗的数量和手里扔的小球的数量。

学生摆,教师巡视。

根据你刚才摆的,你能来说说没个小丑头上有几个小碗,手里扔着几个小球吗?

引导学生按照顺口溜的方式说一说。

2、现在咱们再来看看两个小丑几个小碗几个球。

A在你刚才摆好学具的旁边,用同样的方式再表示一个小丑。

B现在你摆了几个小丑了?

C那么两个小丑____个球,____个小碗顶在头?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时老师板书加法算式

23+3=64+4=8

3、你能用同样的方式先摆一摆,再说一说3个小丑____个球,____个小碗顶在头?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指生答,并说说自己思考的过程。

4、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书上其他部分。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让学生在摆的同时理解相同

加数连加的过程,为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做准备

5、指生答:

你是怎样完成的?

指生板演。

这些加法算式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1、一个小丑3个球,就是1个3,那么可以用乘法算式1×3=3来表示。

指生说各部分的含义。

为了便于记忆,我们给他编了一个乘法口诀,就是一三得三。

2、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2个小丑手里的球吗?

指生答2×3=6

那么我们也可以给它编一个乘法口诀,就是二三_____

让个别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由几个算式编出的口诀

全班齐读算式和口诀。

指生答。

引导学生找到规律,发现其中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掌握乘法口诀。

三、巩固练习。

1、你能把学过的口诀说个你的同位听一听吗?

2、看口诀,说算式

自己完成书17页2的乘法口诀。

3、自己完成自主练习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