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学概论串讲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4680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育学概论串讲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美育学概论串讲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美育学概论串讲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美育学概论串讲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美育学概论串讲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美育学概论串讲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美育学概论串讲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美育学概论串讲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美育学概论串讲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美育学概论串讲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美育学概论串讲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美育学概论串讲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美育学概论串讲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美育学概论串讲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美育学概论串讲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美育学概论串讲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美育学概论串讲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美育学概论串讲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美育学概论串讲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美育学概论串讲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育学概论串讲资料.docx

《美育学概论串讲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育学概论串讲资料.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育学概论串讲资料.docx

美育学概论串讲资料

1.我国古代综合性的教育活动是(六艺)。

《以美育代宗教说》的作者是(蔡元培)。

2.“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出自(《荀子》)。

3.人的基本特质在于(自由自觉的活动)。

4.贺加斯最著名的美育命题是(寓教于乐)。

5.令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音乐名称是《韶》

6.美育中最基本、最有效、最具可操作性的方面是(艺术教育)。

7.间接、含蓄的喜剧审美类型是(幽默)。

美育的本来含义是(感性、情感教育)。

8.人类审美经验的对象化活动叫(审美创造)。

9.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法。

10.人类可以自由把握、创造新形式的能力叫(审美想象力)。

11.审美意识具有(个性)。

自然学科的主要追求是(真)。

12.美育实践中美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

20世纪以来的我国著名美学家是:

蔡元培、朱光潜、王国维。

审美意识的构成部分包括:

审美趣味、审美价值理想。

自然学科的美主要体现在:

科学美、技术学

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包括:

整体性、协调性、创造性、情感性。

文化所包含的两大层次是:

物质、精神。

美育过程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体验原则、交流原则、个性化原则、阶段性原则,多样化原则。

1.孔子说: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审美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也是人格的内在要素之一,其最终价值就是它的(人生价值)。

3.(感性)即人生之所以然者,包括人的本能、欲望、感觉和情感。

4.作为感性教育的美育具有(感性泄导)和(感性升华)两种特性。

5.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伊特、自我、超我组成。

6.审美个性发展最重要的两方面是(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趣味)。

7.艺术教育的主要功能包括(自我塑造)和(自我教育)两部分。

8.青少年的审美发展取决于(内部原因)和(外部条件)两个方面。

美育:

即审美教育,是对人感情、趣味、人格的教育,促进人的审美发展。

自然景观:

指的是自然界中具有审美价值的景色和某些人工建造的景物。

人文景观:

指的是那些具有人文学科知识内涵和审美价值的景观。

景观美育:

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中具有审美属性或观赏性的景色和景物,启迪人的心智、陶冶情操的教育。

艺术教育:

以审美为核心内容,传授艺术理论知识和艺术技能的教育。

1.德国的席勒最早提出美育理论的著作是(《美育书简》)

5.马克思所说的发展最完美的时代是指(古希腊)6.人类审美需要不可超越的基础是(生存需要)

7.以不和谐为基本特征的审美形态是(丑)8.中国传统艺术所特有的审美范畴是(气韵)

9.辛辣、尖刻、批判性的审美类型是(讽刺)10.催人泪下、令人深思的审美艺术形态是(悲剧)

11.直接表达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是(音乐)12.以点画线条组合为主要手段的空间造型艺术是(书法)

13.戏剧审美核心是(演员)14.电影中蒙太奇手法是(剪辑)

15.过程本身即是目的、即可获得满足的活动类型是(审美活动)

16.中国园林的典范之作拙政园位于(苏州)17.种类繁多的自然景观其共同的审美特征是(形式美)

18.青少年的审美需要发展有(从个体到社会)19.校园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文化)

20.在美育实践中美育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是(教师)

1.审美个性发展最重要的部分是(审美创造审美情趣)

2.自然学科教育的特征有(客观性系统性实践性)

3.普通教育中“心”的教育是指(德育智育美育)

4.形式美的基本构成因素有(比例均衡对称和谐)

5.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包括(整体性协调性创造性情感性)

6.美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审美需要发展审美能力塑造审美意识促进审美创造引导审美生活)

7.科学美完整包括(真实美严谨美深刻美)

8.人文学科的审美因素包括(艺术美理论美人性美)

1.(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2.以范畴、定理、定律的形式反映世界本质。

规律的知识体系叫(科学或自然科学)

3.(节奏)不只是舞蹈动作的基本要素,也是情感传达的重要手段

4.审美需要的目的是追求(审美快乐)

5.人类社会三大学科类型是(自然科学社会学科人文学科)

6.美育学科的特点包括(人文性、应用性、边缘性)或交叉性

7.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内心活动包含有(情感)和(理智)两部分

8.影视语言是以(蒙太奇)技巧为核心的视觉语言。

审美意识:

人对审美活动的自觉意识,以观念反映与评价形态存在于审美过程中,具有超越性、个性化与总体性特征。

异质同构:

凡是引起大脑的相同皮质过程的事物,尽管在性质上截然不同,但其力的结构必然相同。

审美对象的形式结构与人的心理结构之间存在着“异质同构”

清代王夫之“能兴即为谓之豪杰。

”即审美和艺术可以激发人们的感情。

美育的本来含义是感性、情感的教育。

美育的性质:

美育是感性教育为基础,趣味教育为中介,人格教育为目的。

孟子主张“充实之谓美”;孔子提出“里仁为美”

荀卿的劝学篇“不全不粹cuì之不足以为美”

公孙尼子《乐记》“乐者,德之华也”

孟子《告子上》“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它本质上是一种( 情感教育  )

“游戏的冲动”是由(席勒)提出的。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美育思想,在中国可追溯到(先秦时期)

美学和教育理论为美育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古希腊美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自然美的美育作用有(陶冶性情提升境界体味人生)

教师内在审美素养的内容包括(健康人格的魅力丰富的美学和美育理论完善的个体审美心理结构)

美育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协调人际关系发展两个文明)

美育和__艺术教育__的关系最为密切。

梁启超首次提出(趣味教育)

近代思想家___梁启超___在谈到美术与科学的关系时,曾提出了“求美先求真”的思想。

_创造力_是人的智力的最高表现。

对人的美的最高要求是(心灵美)

强调教师的审美素养,就是突出教师素质中的(情感结构)

____健康的人格魅力___是教师内在审美素养的最高层次。

研究学校的美育,应该把___教师____放在首要位置。

被尊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美学家是(鲍姆嘉通 )

家庭美育是对人影响最为深广的美育途径。

著名美学家___车尔尼雪夫斯基___曾经说过:

“美是生活”。

在进行美育的过程中,___受教育者___始终处于自主的地位。

美育既是感性教育、趣味教育,人格教育。

它的目的是人格教育(升华感性,引导趣味,完善人格)

雨果提出“丑就在美的旁边”(浪漫主义创作原则:

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

审美创造力被苏霍姆林斯基称为“美育中的精灵”

黑格尔认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审美和艺术之所以对人生有益,是因为它们可以使人摆脱利害关系的束缚

在西方,康德明确提出“美是道德的象征”这一命题

创造力的灵魂是创造性想像,创造力的实质与核心是(创造性思维)

审美态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是非功利性

南朝梁刘勰说: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根据人的生活领域的划分,美育可以分为(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比,具有较强的(计划性)

中国传统美育学特点:

1.强调通过美育来培养和鼓励人的道德情感,提高精神境界。

2、重视美育的解放功能。

艺术教育是美育最基本、最有效,也是最具可操作性的方面,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最直接的任务是促进人的审美发展,审美发展主要是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

朱光潜在《谈美感教育》中强调“美感教育的功能就是怡情养性”,而且重视美育的解放功能。

蔡元培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美育实施方法,开启了我们美育方法论研究的先河。

美育理论具有“文化批判”的思想价值。

美育学是研究和论述美育的性质、功能、任务、方法和途径以及学生的审美发展和教师的审美修养的学科。

美育的思想早在公元前就产生了。

德国哲学家席勒写成了《美育书简》(全称《关于人的审美教育的书信》),它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美育的性质、功能和意义,是最早全面提出美育理论的著作。

孔子讲“诗”,重在“兴观群怨”;讲“礼”重在约束个体的一套政治和伦理秩序。

“乐”是“尽善尽美”,本质是“仁”。

中国古代东周出现“六艺”教育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其中一科为“乐”。

“乐”是综合性教育科目。

“乐和书”不同程度地包含着美育思想。

从周代产生文武兼备的教育思想,周成王有“文武俱行,威德乃成”的思想。

美育学概论

绪论

我国古代的人文传统?

从历史上看,重视审美的教化功能、情感泄导功能和怡情养性功能,把艺术活动与生活乐趣、人生境界的升华紧密联系在一起,要求教育内容中应包含文艺的修养。

工业发达国家美育学理论的价值基点?

保持人的感性自发性和活泼的原创性,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促进个体在感知、情感、想像、无意识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发展。

现代意义的美育理论是在现代工业文明兴起后才形成的。

建国后,从80年代开始,我国的美育理论研究状况?

1.自觉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常说作为美育理论的哲学基础。

2.美育理论趋于系统化,出现了一批概述美育基本理论的著作。

3.各类专题研究的兴起不仅把美育理论研究引向深入,而且也强化了理论的应用性。

4.拓宽了美育研究领域,丰富了研究方法。

美育学的对象、范围、和特点?

美育学的对象:

是美育的性质、功能、任务、方法和途径,以及受教育者的审美发展和教育者的审美修养等。

美育学的学科立足点是:

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学形态,美育学有着特殊的性质和规律。

特殊性:

美育是从感性、情感的层面对人进行教育,通过促进学生的审美发展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规律性:

美育活动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

因此,探讨美育活动的特殊性和规律性是美育学的理论核心。

美育活动的特殊性:

美育主要从感性、情感的层面对人进行教育,通过促进学生的审美发展来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美育学的范围:

1.美育的基础理论问题。

2.美育的各种途径。

3.美育活动中的教师与学生。

美育学的学科特点。

1、人文性。

指美育学的价值追求,始终围绕人这个中心。

2、应用性。

对美育的实际操作提供原则性的指导。

3、边缘性。

美育学是一个多学科探讨的领域。

跨多学科边界。

人文性是指美育学的价值追求,始终围绕着人这个中心,始终贯穿着对人的成长和培养的关切,体现出以人性完善为内在目的的精神态度。

美育学重视把美育活动看作是一个以优秀的人文传统,影响、熏陶、滋养、陶冶学生的过程。

从本质上讲,美育所以采用的审美材料是以人性、人情为核心的,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也体现为一种人文化了的人际关系。

因此美育活动也可看作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对话,理解、融和的过程,这是美育活动人文性的集中体现,即美育是人文教育。

美育学所关心的焦点是使人通过一定的教养而成为相对完善的人,它以人性的理想为出发点和归宿,把美育活动看作一个促进和引导学生步入理想境界的过程。

关于美育操作原则和实施途径的论述总是贯穿着促进人性完善的价值追求。

美育学的人文性和应用性矛盾吗?

不矛盾。

美育是在育人实践中具体落实在每一节课、每次活动、人与环境的交互之中。

因此,只有人文精神是不够的,还应探讨实现这种人文精神的具体实践过程。

另一方面,美育学应用性又受人文性的指导和规范。

可以描述为人文性是脑,应用性是手。

美育学的学科依据是什么?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说是美育学的哲学基础。

二、作为生存范畴的审美价值论是美育学的美学基础。

三、素质教育思想是美育学的教育学基础。

孔子审美教育思想有哪些?

1、注重个体的兴趣爱好。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2、强调艺术在人生中的基础与贯穿作用。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3、强调美善结合“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4、主张以多种方式实现个体化生存

孔子审美化生存的境界有哪些?

①是从艺术欣赏中得之②是从自然,游历中得之③是从日常生活中得之。

孔子主张以多种方式实现个体化生存体现在哪些方面?

1、从艺术欣赏中得之,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

2、从自然、游历中得之,“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3、从日常生活中得之,“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优,回也不改其乐,……”。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说是美育学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从逻辑和历史两方面论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逻辑规定:

1.它是人的需要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2.它是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协调和谐关系真正形成的理想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充分实现。

历史规定:

人的潜能的丰富性和全面性是无限的,而人的发展又总被限定在一定的历史水平上,故人的全面发展是无限与有限的辩证统一。

强调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美育学的哲学基础,对我们正确认识美育的本质特征与功能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美育所关注的人的生存与发展,它以人的需要与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为宗旨。

其基本价值在于:

满足和提高人的审美需要,提高人的精神能力,使人的审美生活成为可能。

它的价值取向首先在于人自身,在于人的生存发展的充分的可能与完满。

在此意义上,美育的目的与人的全面发展理想是根本一致的。

所以,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出发来认识和研究美育,是把握美育基本性质与功能的必要前提。

为什么说,作为生存范畴的审美价值论是美育学的美学基础?

审美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之一,也是人格的内在要素之一,其最终价值就在于它的人生价值,把审美当作人的一种生存状态,一种崭新的人生境界,是中国美学的一大特点。

素质教育思想是美育学的教育学基础,怎么认识美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是什么?

1、相互关联,互为基础,不可分割。

2、素质教育思想是适应我国全面发展现代化建设、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历史性任务而提出的。

3、素质教育特点:

具有综合性与全面性、主体性与个性、创造性与现代性。

4、我们把美育界定为感性教育、趣味教育和人格教育,正是从素质教育思想出发的。

素质教育的任务是什么?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

培养人就是最大限度地把受教育者的发展潜能变成现实。

中国传统哲学术语为“尽性”。

第一章美育的性质

美育的性质美育是感性教育为基础,趣味教育为中介,人格教育为目的。

为什么美育是感性教育?

1、美育即是对人的情感,感性方面进行教育,是理性教育不可缺少的补充;

2、它运用形象化的手段对人进行教育,始终保持着感性的生动性和直接性。

3、通过解放和提升人的感性来塑造健康人格,改善生存质量。

“感性”即人生之所以然者,它包括人的本能、欲望、感觉、情感,它是人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感性教育是美育最基本、最有特征性的含义。

审美是感性与理性相平衡,美育是感性与理性、情感与理智相协调的教育。

美育是一种通过解放和提升人的感性来塑造健康人格,改善人们的生存质量,推动社会、文化健康地走向现代化的教育。

感性教育的两个作用:

“感性泄导”“感性升华”

“感性泄导”是在美育过程中引导受教育者在文明、健康的途径中释放感性,使它得到自由。

“感性升华”是指将人的感性从无意识的深处提升到表层,更是指将人的感性从兽性的层面提升到人性的层面,从生物学的水平提升至社会学的水平,使感性真正为人的感性。

美育的感性教育的意义?

对于人的感性,既不能否认其合理要求,又不能任其放纵。

一味地禁欲,断然排斥人们合理的感性欲求都是不应该的。

要想使受教育者健康成长,就不能简单地压抑人的感性,而是应该让它得到正当的抒发,得到健康的发展。

美育要做的正是要把人的感性从过分强调理性压制、忽视感性发展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将许多人的感性从麻木、迟钝的病态中解放出来,重新恢复它的敏感、生动和丰富。

美育以人们对对象的直接感知为基础,以人的感性不断敏感和丰富为目的。

清代王夫之“能兴即为谓之豪杰。

”即审美和艺术可以激发人们的感情。

为什么审美教育能够升华人的感性?

审美教育是超越功利和实用,即它对人的感官的触发,对人情感的激发,对人想象的开启,并不将它们引向实际的对象和实用价值上。

为什么美育是趣味教育?

1.、趣味是人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定势,它以喜爱或不喜爱的情感评价形式,决定对事物的取舍。

2、“趣味教育”就是指针对人的趣味所做的引导工作,即将人的趣味从低级引向高级。

3、强调美育是趣味教育,具有引导修养提升的现实意义。

趣味,具有审美鉴赏力的含义,意指一种辨别、选择、判断与享受审美对象的能力。

趣味的不同侧面的性质与功能?

1.审美偏爱与审美能力的相通,体现审美倾向性与选择性。

2.主体的审美心理定势,在高度注意力下,反复体味中达到深入的理解。

3.审美偏爱与审美态度的相通,体现对审美价值的评价功能。

审美趣味侧重于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观念意识的内容;

审美能力侧重于实现审美价值的功能,具有心理活动的形式。

诗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特征。

趣味教育的意义?

1.从形成看,趣味来自于环境和文化的影响。

2.从性质看,有高下、美丑、善恶之分。

3.从作用看,趣味能影响到人们生活品质和对生活的评价。

朱光潜,“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

趣味丧失掉,生活无意义!

审美趣味的负面发展特点:

享乐化的价值追求,生活以金钱为导向。

道德标准全然不顾。

肉体化的生理宣泄,生活以满足本能欲望作为内容。

高格调的精神追求消失。

人格:

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

“健康人格”是一个统一和谐的、具有协调能力、富有创造性和丰富情感内涵的自我有机体。

健康人格即完整人格。

“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是:

整体性、协调性、创造性、情感性。

美育既是感性教育,也是趣味教育,又是人格教育。

旨在通过美育提高审美修养,完善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如何理解美育在今天的必要性?

审美教育通过促进人的感性发展、理性与感性的协调发展,而切入到健康人格的塑造中来。

在健康人格的塑造中,离不开审美教育。

第二章美育的功能

美育与教育

美育在普通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美育是普通教育的特殊形态,它在普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

美育是普通教育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为目标的教育,都不可缺少审美教育这种特殊的过程和行为。

同时,美育又较为充分和直接地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目标和宗旨,它把促进个体的平衡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能,以人格和情感的塑造为目的,并力图使人的各种潜能得到协调而和谐的发展,进而使这种作用自觉地渗透到不同的教育行为之中。

美育的人文性功能及其内涵?

美育的人文性,其内涵是指审美教育应当从人的成长的全面性、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出发,充分发挥审美理想和审美价值观的教育,通过培养正确的审美价值意识,帮助受教育者在关心物质利益的同时,也追求精神价值;在追求知识技能的同时,也重视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提高;在寻求个人需要的同时,也充分尊重社会与他人的需求。

人文性本质涵义:

培养学生对人生与理想的自觉意识,建立他们作为未来公民所必需的道德责任感与价值观。

美育的人文性功能落实在教育层面上,指教育职能完整性的强调,就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强调。

美育的人文性作用具体化为两大功能原则:

整体协调原则和素质教育原则。

美育与社会功能?

美育在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也促进个体社会性的发展,两种作用是有机统一的。

任何个体的发展都是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个体的个性与社会也在相互作用中形成并不断完善。

美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形成与发展,主要作用?

如何理解美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与功能?

1.美育是自觉促进个体社会化角色实现的有效手段。

2.美育与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表现在它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3.美育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提供了广泛而多样的形式,这是一个加深感情联系、克服心理对立和对话障碍的内在教育过程。

美育与人际关系的美化?

在社会范围内,通过艺术和审美的手段,不断促进人际关系的完善化和完美化,是美育活动最显著的社会功能之一。

体现了“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理想原则,符合人类发展的内在规定性。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应提倡和实施爱的教育。

美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是爱的实现。

美育所陶冶和培养的爱的态度,是一种注重心灵塑造,无直接功利目的的审美态度,它克服因物质欲望和现实功利所带来的人际障碍,培养起个体的一种对生命、对社会、对自然更加挚爱的人生态度。

在这种独特的体验中,爱的需要、爱的能力和爱的自觉意识可以得到发展和完善。

所以,学校美育应加强关于爱的价值的审美引导,以更好地发挥美育的这种内在的功能。

从爱自己、爱他人开始,促使人与人关系的完美化。

培养公民责任感与义务感,爱祖国、爱人民,爱大自然。

美育与现代文明

如何理解美育与文明的关系及功能?

对文明的作用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美育功能的最高层面是对人类文明所产生的积极促进作用,它不仅包含着以美引真的内在动力与规律,而且通过对人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对物质文明的实现提供基础性的条件;

美育自身的的审美价值理想、人文意向和精神品性,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一定的价值定向和渗透作用;

美育作为一种心理培养和人格整体教育活动,有利于人的心理结构的现代化,尤其是美育对人的感性和人文精神的维护有利于心理文化与科技文化的内在统一。

美育是现代化和文明发展的内在动力。

美育对精神文明的作用?

首先,美育具有明确的价值定向功能。

其次,美育对精神文明建设还表现出广泛的渗透功能。

美育以自觉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人的整体生存态度与生活观念进行培养,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造就健全完美的人格。

美育对现代科技文明发展的特殊作用?

美育的特性之一就是富有文化品性,富有在精神层面上塑造完整人格的能力。

促进心理文化与科技文化的协调,维护人的完整的个性,培养人的人文素质与人文意识。

针对有效克服科技文明的片面性而言,美育应发挥促进心理文化发展的功能。

美育与德育的关系是什么?

1、德育与美育有不同的教育性能与目的,但是,二者之间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2、理性教育和人生观的形成方面,它与德育有着相同的价值内涵。

3、美育过程所内含的道德修养和理想教育的功能,对新的历史时期的道德实施来说,具有深刻的启发性和特殊的促进作用。

德、智、美是心的教育。

劳育、体育是身体的教育。

美育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1、促进审美情感自我的成长。

2、促进个性生存与发展的协调平衡3、促进个体创造性的发展

第三章美育的任务

美育的任务/目标是什么?

/如何理解美育的任务/目标。

1、满足和提高审美需要。

2、发展审美能力。

3、塑造审美意识。

4、促进审美创造。

5、引导审美生活。

1、满足和提高审美需要。

审美需要是人的潜在的审美欲望和追求。

从中获得积极享受的精神需要。

实现人的审美发展的基本动力。

2、发展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人的多种心理要素的综合,是人们从事具体审美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

它是人的审美需要的实现手段,直接联系着审美意识的活动。

审美能力包括了审美感知力、审美记忆力、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审美情感力等诸多方面。

发展人的审美能力,在美育任务中占有关键性的地位。

有效地提高人的多样审美能力,使之协调作用于审美活动中。

3、塑造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人对审美活动的自觉意识,并以观念反映与评价形态存在于审美过程中,具有意义规范和价值标准的意义。

审美意识的塑造目的是培养良好的审美趣味和正确的审美价值理想。

4、促进审美创造的展开。

促进审美创造有助于具体落实人的审美能力的发展、全面满足人的审美需要。

有助于真正实现审美意识的积极功能。

同时也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