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高中数学公式大全(超全完美).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4680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0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科高中数学公式大全(超全完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文科高中数学公式大全(超全完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文科高中数学公式大全(超全完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科高中数学公式大全(超全完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文科高中数学公式大全(超全完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文科高中数学公式大全(超全完美).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文科高中数学公式大全(超全完美).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文科高中数学公式大全(超全完美).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文科高中数学公式大全(超全完美).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科高中数学公式大全(超全完美).doc

《文科高中数学公式大全(超全完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科高中数学公式大全(超全完美).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科高中数学公式大全(超全完美).doc

托普高考教育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总结

一、函数、导数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

集合的子集个数共有个;真子集有个;非空子集有个;非空的真子集有个.

2.真值表

非p

p或q

p且q

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原结论

反设词

原结论

反设词

不是

至少有一个

一个也没有

都是

不都是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两个

大于

不大于

至少有个

至多有()个

小于

不小于

至多有个

至少有()个

对所有,成立

存在某,不成立

对任何,不成立

存在某,成立

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下图):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原命题       互逆       逆命题

若p则q               若q则p

       互       互

  互        为   为        互

  否                     否

           逆   逆           

         否      否

否命题               逆否命题   

若非p则非q    互逆      若非q则非p

3.充要条件(记表示条件,表示结论)

(1)充分条件:

若,则是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

若,则是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

若,且,则是充要条件.

注:

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4.全称量词表示任意,表示存在;的否定是,的否定是。

例:

的否定是

5.函数的单调性

(1)设那么

上是增函数;

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则为增函数;若,则为减函数.

6.复合函数单调性判断步骤:

(1)先求定义域

(2)把原函数拆分成两个简单函数和

(3)判断法则是同增异减(4)所求区间与定义域做交集

7.函数的奇偶性

(1)前提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2)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都有,则是偶函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都有,则是奇函数。

(3)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8.若奇函数在=0处有意义,则一定存在;

若奇函数在=0处无意义,则利用求解;

9.多项式函数的奇偶性

多项式函数是奇函数的偶次项(即奇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多项式函数是偶函数的奇次项(即偶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10.常见函数的图像:

11.函数的对称性

(1)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即轴)对称.

(2)对于函数(),恒成立,则函数的对称轴是

(3)对于函数(),恒成立,则函数的对称轴是;

12.由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

由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

由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

由向下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

若将函数的图象向右移、再向上移个单位,得到函数的图象;若将曲线的图象向右移、向上移个单位,得到曲线的图象.

13.函数的周期性

(1),则的周期;

(2),则的周期

(3),则的周期

(4),则的周期;

14.分数指数

(1)(,且).

(2)(,且).

15.根式的性质

(1).

(2)当为奇数时,;

当为偶数时,.

16.指数的运算性质

(1)

(2)

(3)(4).

17.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

18.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若a>0,a≠1,M>0,N>0,则

(1);

(2);

(3);(4)

(5)(6)

19.对数的换底公式:

(,且,,且,).

倒数关系式:

20.对数恒等式:

(,且,).

21.零点存在定理:

如果函数在区间(a,b)满足,则在区间(a,b)上存在零点。

22.函数在点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在点处的导数是曲线在处的切线的斜率,相应的切线方程是.

23.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1)(C为常数)

(2)

(3)(4)

(5)(6)

(7)(8).

24.导数的运算法则

(1)

(2)(3)

25.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设函数在点处有导数,函数在点处的对应点U处有导数,则复合函数在点处有导数,且,或写作.

26.求切线方程的步骤:

①求原函数的导函数

②把横坐标带入导函数,得到,则斜率

③点斜式写方程

27.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①求原函数的导函数

②令,则得到原函数的单调增区间。

②令,则得到原函数的单调减区间。

28.求极值常按如下步骤:

①求原函数的导函数;

②令方程=0的根,这些根也称为可能极值点

③检查在方程的根的左右两侧的符号,确定极值点。

(可以通过列表法)如果在附近的左侧,右侧,则是极大值;如果在附近的左侧,右侧,则是极小值.

④将极值点带入到原函数中,得到极值。

29.求最值常按如下步骤:

①求原函数的极值。

②将两个端点带入原函数,求出端点值。

③将极值与端点值相比较,最大的为最大值,最小的为最小值。

二、三角函数、三角变换、解三角形、平面向量

30.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

31.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32.和角与差角公式

;

;

.

33.二倍角公式

.

.

.

公式变形:

34.三角函数的周期

函数,周期;

函数,周期;

函数,周期.

35.函数的周期、最值、单调区间、图象变换(熟记)

36.辅助角公式(化一公式)

其中

36.正弦定理 

.

37.余弦定理

;

;

.

38.三角形面积公式

.

39.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BC中,有

40.与的数量积(或内积)

41.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设A,B,则.

(2)设=,=,则=.

(3)设=,=,则=.

(4)设=,=,则=.

(5)设=,则

42.两向量的夹角公式

设=,=,且,则

43.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

.

44.向量的射影公式

若,与的夹角为,则在的射影为

三、数列

45.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的和的关系(递推公式)

(数列的前n项的和为).

46.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47.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

48.等差数列的中项公式

49.等差数列中,若,则

50.等差数列中,,,成等差数列

51.等差数列中,若为奇数,则

5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53.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公式为

或.

当时,

54.等比数列的中项公式

55.等比数列中,若,则

56.等比数列中,,,成等比数列

四、均值不等式

57.均值不等式:

如果,那么。

“一正二定三相等”

58.已知都是正数,则有,当时等号成立。

(1)若积是定值,则当时和有最小值;

(2)若和是定值,则当时积有最大值.

五、解析几何

59.斜率的计算公式

(1)

(2)(3)直线一般式中

60.直线的五种方程

(1)点斜式(直线过点,且斜率为).

(2)斜截式(b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

(4)截距式(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

(5)一般式(其中A、B不同时为0).

61.两条直线的平行

若,

(1);

(2)均不存在

62.两条直线的垂直

若,

(1).

(2)不存在

63.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A,B).

64.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直线:

).

65.圆的三种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2)圆的一般方程(>0).

圆心坐标半径=

66.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

;

.弦长=

其中.

67.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图形、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

椭圆:

,,离心率.准线方程:

双曲线:

(a>0,b>0),,离心率,准线方程:

渐近线方程是.

抛物线:

,焦点,准线。

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距离等于它到准线的距离.

68.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

(1)若双曲线方程为渐近线方程:

.

(2)若渐近线方程为双曲线可设为.

(3)若双曲线与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

69.抛物线的焦半径公式

抛物线焦半径.(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距离等于它到准线的距离。

70.过抛物线焦点的弦长.

六、立体几何

71.证明直线与直线平行的方法

(1)三角形中位线

(2)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72.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方法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

(2)先证面面平行

73.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方法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与另一平面平行)

74.证明直线与直线垂直的方法

转化为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

75.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直线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

(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一个平面内垂直交线的直线垂直另一个平面)

76.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方法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有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77.柱体、椎体、球体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圆柱侧面积=,表面积=

圆椎侧面积=,表面积=

(是柱体的底面积、是柱体的高).

(是锥体的底面积、是锥体的高).

球的半径是,则其体积,其表面积

78.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及计算(构造二面角的平面角)

79.点到平面距离的计算(定义法、等体积法)

80.直棱柱、正棱柱、长方体、正方体的性质:

侧棱平行且相等,与底面垂直。

正棱锥的性质:

侧棱相等,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多边形的中心。

七、概率统计

81.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的计算

平均数:

方差:

标准差:

82.回归直线方程

,其中.

83.独立性检验

84.古典概型的计算(必须要用列举法、列表法、树状图的方法把所有基本事件表示出来,不重复、不遗漏)

85.几何概型的计算,转化为体积,面积,长度之比。

八、复数

86.复数的相等

.()

87.复数的模

==.

88.复数的共轭复数

89.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1);

(2);

(3);

(4)

90.复数的周期

第9页(共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