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14934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14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文档格式.docx

《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文档格式.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文档格式.docx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C

(1)辨析文句意义

(2)归纳内容要点

4.鉴赏评价D

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学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

文学类文本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

考查材料以小说、散文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或戏剧作品。

论述类文本包括说理散文、杂文、论文、评论等;

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访谈、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考查材料可以选用论述类文本,也可以选用实用类文本。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D

(1)欣赏作品形象,赏析作品内涵,领悟作品艺术魅力

(2)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4.探究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

(2)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写作

能运用适当的文体样式,写记叙类、议论类和抒情类等文章。

表达应用E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体现文体特征

(3)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4)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5)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6)标点正确,无错别字

2.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语言富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构思新巧,推理想象独到,个性色彩鲜明。

乙、加考内容

由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解答,其他考生不做。

1.文言文阅读B

给文言材料断句,并回答相关问题。

2.名著名篇阅读B

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

名著名篇见“附录Ⅱ”。

3.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赏D

归纳材料要点,分析相关问题,鉴赏艺术特色。

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60分。

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要做附加题,满分为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二)试题类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写作题等。

(三)试卷内容、题量、赋分

甲、必考内容

1.语言文字运用,约5题15分。

2.古代诗文阅读,约7题37分。

3.现代文阅读

A.文学类文本,约4题20分。

B.论述类文本或实用类文本,约3题18分。

4.写作,1题70分。

乙、加考内容

1.文言文阅读,约3题10分。

2.名著名篇阅读,约3题15分。

3.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赏,约3题15分。

(四)试题难易比例

容易题、中等难度题、难题三者的比例约为3:

5:

2。

附录:

2018年江苏考试说明

Ⅰ.古代诗文默写篇目(课内)

(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

1.《孔子语录》《论语》

*2.《鱼我所欲也》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曹刿论战》《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出师表》诸葛亮

7.《桃花源记》陶渊明

8.《三峡》郦道元

*9.《杂说》(四)韩愈

10.《陋室铭》刘禹锡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14.《爱莲说》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17.《关雎》《诗经》

18.《蒹葭》《诗经》

19.《观沧海》曹操

20.《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2.《次北固山下》王湾

23.《使至塞上》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26.《望岳》杜甫

*27.《春望》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32.《观刈麦》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李贺

*35.《赤壁》杜牧

36.《泊秦淮》杜牧

*37.《夜雨寄北》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42.《登飞来峰》王安石

*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45.《游山西村》陆游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47.《过零丁洋》文天祥

48.《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

49.《山坡羊·

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二)高中课程标准建议诵读篇目

1.《劝学》(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荀子

2.《逍遥游》(北冥有鱼……圣人无名)庄子

3.《师说》韩愈

4.《阿房宫赋》杜牧

5.《赤壁赋》苏轼

6.《氓》《诗经》

7.《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道夫先路)屈原

8.《蜀道难》李白

9.《登高》杜甫

10.《琵琶行》白居易

11.《锦瑟》李商隐

1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13.《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

14.《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

加*号的不列入本年度考试范围。

请注意与往年相比,个别篇目有所调整。

 

Ⅱ.名著目录(加考)

1.《三国演义》罗贯中

2.《红楼梦》曹雪芹

3.《呐喊》鲁迅

*4.《子夜》茅盾

5.《家》巴金

6.《边城》沈从文

*7.《堂·

吉诃德》塞万提斯

*8.《巴黎圣母院》雨果

9.《欧也妮·

葛朗台》巴尔扎克

*10.《匹克威克外传》狄更斯

*11.《复活》列夫·

托尔斯泰

12.《老人与海》海明威

*13.莫泊桑短篇小说

*14.契诃夫短篇小说

*15.欧·

亨利短篇小说

*16.《女神》郭沫若

*17.普希金诗

*18.泰戈尔诗

*19.鲁迅杂文

*20.朱自清散文

*21.《西厢记》王实甫

*22.《雷雨》曹禺

23.《茶馆》老舍

24.《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五、典型题示例

1.(2012江苏)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

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

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

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

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

A.改名换姓大名鼎鼎弄巧成拙B.移花接木如雷贯耳弄巧成拙

C.改名换姓如雷贯耳弄假成真D.移花接木大名鼎鼎弄假成真

【答案】C

2.(2014江苏)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

某些树木当植当伐;

某些花卉当疏当密;

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

何处又宜少见轩敞,:

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的点睛之笔。

A.用心别树一帜浑成B.匠心别树一帜饱满

C.匠心别有洞天浑成D.用心别有洞天饱满

【答案】C

3.(2015新课标I)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B.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1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预测。

C.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D.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的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答案】B

4.(2016)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

【答案】A

5.(2015江苏)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6.(2014江苏)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

____________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素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①②④⑤③B.①④⑤③②

C.④①③②⑤D.④②⑤①③

【答案】D

7.(2017江苏)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

,,。

,,。

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①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

②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

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

④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的身上的

⑤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

⑥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体验

A.②③⑥④①⑤B.②⑥③④⑤①

C.④①⑤②⑥③D.④⑤①②③⑥

8.(2017江苏)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 

别有天地非人间

②十年幕府悲秦月 

一卷唐诗补蜀风

③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2014江苏)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

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

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答案】B

10.(2016江苏)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

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第一组:

《看见<

看见>

》《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

第二组:

《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

第三组:

《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

A.读书万卷寸草春晖我思我在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

C.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D.读书万卷那些花儿指点江山

11.(2017江苏)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

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

A.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

B.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

C.学语莺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绿杨枝。

D.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011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陈公弼传

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

天圣八年进士第。

始为长沙县。

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

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

去为雩都。

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

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

公戒而舍之。

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

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

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

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

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

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戟士,所至为暴。

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

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

“初不知公官军也。

”吏士请斩甲以徇。

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黩。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

诏公乘传往代之。

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

米翔贵,民益饥。

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

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

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

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

公笑曰:

“此必醉耳。

”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

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

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

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致仕卒,享年六十四。

为人仁慈,故严而不残。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节)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县大耸 

耸:

震惊。

B.以公少年易 

 

易:

更换。

C.甲不能戟士 

戟:

约束。

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 

蠲:

免除。

1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市“严而不残”的一组是

①公戒而舍之②公禁之,民不敢犯

③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答案】D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

B.陈公弼到房州后,面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赫赫。

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C.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

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经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⑵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⑶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参考答案】

(1)拆毁几百处滥建的祠堂,强制巫师转而务农的人有七十多家。

(2)(陈公弼)亲自处在队伍的前列,命令士兵把弓箭拉满,但不要把箭射出去。

(3)从轻处罚,将他流放,把其余的军士都交给下属使唤,并且用他们来看守仓库。

(2014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柳宗元

严生足下:

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

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

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

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

仲尼可学不可为也。

学之至,斯则仲尼矣;

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

仲尼岂易言耶?

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

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

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

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

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

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师欤?

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

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1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且求中以益己 

益:

充实

B.吾子无以韩责我 

责:

指责

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攻:

加固 

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爱:

吝啬

17.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

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答案】B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1)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2)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19.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

【参考答案】不愿承担老师之名;

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

可以互相学习。

(2016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3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

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

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

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

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

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

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

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逆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辙欷歔。

是日将别,顾大父曰:

“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大父泣曰:

“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蓘②尚不敢不勤。

”文洁曰:

“有是乎?

吾且面试子。

”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戎,文不加点。

文洁惊喜,击节曰:

“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

阳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鸡鸣山,书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

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入闲,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

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已,教谕忿恚而泣。

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

“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

”公曰:

“亟取若笑资来!

”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

《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

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绔子。

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

“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

”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

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

奇才!

”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

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

注:

①文恭:

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

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

②藨蓘:

耕耘。

2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事文墨久已 

事:

从事

B.病目眚 

病:

疲惫

C.詈不佳 

詈:

责骂

D.令五县会鞫之 

鞫:

审讯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

B.邓文洁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