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灯下漫笔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4998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灯下漫笔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灯下漫笔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灯下漫笔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灯下漫笔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灯下漫笔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灯下漫笔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灯下漫笔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灯下漫笔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灯下漫笔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灯下漫笔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灯下漫笔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灯下漫笔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灯下漫笔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灯下漫笔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灯下漫笔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灯下漫笔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灯下漫笔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灯下漫笔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二语文灯下漫笔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灯下漫笔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语文灯下漫笔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4.解释下列词语

(1)了然:

___________________

(2)莫名其妙:

_______________

(3)不肖:

(4)国学:

(5)国粹:

(6)道学:

5.文中所说“复古的”指的是什么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鲁迅先生说“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鲁迅先生真的“不了然”么?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鲁迅先生这样说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评估测试

一.(30分,每小题3分)

1.划线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震颤(chà

n)眉黛(dà

i)阡陌(xiān)游目骋怀(ché

B.溺死(nì

)宁谧(bì

)作孽(niè

)孕育(yù

n)

C.一瞥(piē)敛裾(jū)禁锢(gù

)冠冕(guan)

D.绚丽(xuà

n)憧憬(chuēng)花蕊(rǔi)芥蒂难容(tì

2.字形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A.懊悔缈茫合谐端祥

B.翌日点缀缥缈征兆

C.漫游欣慰咒骂别致出色

D.苍桑铭记幽辟嬉游

3.下面一段文字的句

(1)和句

(2)中的划线部分分别用了一些修辞方法,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

(1)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2)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A.

(1)排比、比喻

(2)排比、比喻、对比

B.

(1)借代、排比、比喻

(2)对比、排比、比喻

C.

(1)排比、借代

(2)排比、比喻、对比

D.

(1)排比、借代

(2)排比、比喻、拟人

4.在下面文字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副词,依次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

夜是漆黑一片,在我的脚下__________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_________地像浪花似的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然后夜的黑色_______减淡。

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_________分辨出来了。

A.渐渐逐渐终于仿佛

B.仿佛渐渐终于逐渐

C.仿佛渐渐逐渐终于

D.终于渐渐逐渐仿佛

5.《人间词话》中说:

“‘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对下列诗句中类似“闹”那样精彩的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4)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A.

(1)弄

(2)极(3)别(4)一

B.

(1)起

(2)舒(3)惊(4)一

C.

(1)弄

(2)舒(3)惊(4)点

D.

(1)起

(2)极(3)别(4)点

6.补全横线上的话,最准确的一项是()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____________,山上闪出_____________。

山下的灯________,山上的灯____________,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

A.疏落的灯光灿烂的万家灯火把黑暗照亮了把黑暗照淡了

B.灿烂的万家灯火疏落的灯光把黑暗照淡了把黑暗照亮了

C.疏落的灯光灿烂的万家灯火把黑暗照淡了把黑暗照亮了

D.灿烂的万家灯火疏落的灯光把黑暗照亮了把黑暗照淡了

7.下面的句子表述中没有语病,最明确的一项是

A.门外传来了孙老师的说话声,我走出去一看,原来是黄老师和他谈话呢。

B.林君兰同学的学习成绩在全校是很突出的,在我们班也是拔尖的。

C.美国的历届总统候选人,对棘手的国民经济问题,都束手无策。

D.在民族危难的关头,只有人民才能担当拯救民族危亡的命运。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8-9题。

雪冷松边路,月寒湖上树,缥缈梨花入梦云。

巡小檐芳树春。

江梅信,翠禽啼向人。

8.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小令开头,作者运用对句,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月夜的雪中乡野风景图。

B.作者选取“雪”、“月”、“松”等对象来描写,是为了表达一种高洁的情怀。

C.“缥缈梨花入梦云”,是说远处梨花进入作者视野时是虚幻的,飘浮的,给人以朦胧之感。

D.“江梅信,翠禽啼向人”,意思是说江梅送来春天的信息,碧色的鸟儿快乐地向人啼叫。

9.关于这首元曲,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小令的前两句渲染了一种冷清孤寂、扑朔迷离的气氛。

B.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新怡人的春景图,与前文形成强烈的对比。

C.作者以乐景反衬哀景,塑造了一个失意的、心情凄冷的赏雪人。

D.从这首小令所描述的意境看,作者是一个生性高洁的人,而不是一个怅惆的孤独者。

10.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落雪的夜

牛汉

北方,落雪的夜里

一个伙伴

给我送来一包木炭

他知道我寒冷,我贫穷。

我没有火。

祖国啊,

你是不是也寒冷?

我可以为你的温暖,

将自己当作一束木炭,

燃烧起来……

你温暖了,

我也再没有寒冷。

1947年春天,开封

A.第一节以平实朴素而又精炼的语言述说在寒冷的雪夜友人送来木炭为其驱寒的事实。

B.“我可以为你的温暖,/将自己当作一束木炭。

/燃烧起来……”的诗句,形象而鲜明地表达了诗人愿为祖国牺牲自己的情怀。

C.诗中的三个“寒冷”是指诗人的人生磨难和坎坷命运,两个“温暖”是指祖国的光明美好和繁荣富强。

D.“你温暖了,/我也再没有寒冷”这两句诗极为明显地写出了诗人自己与祖国唇齿相依的关系。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回答11-15题。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德里亚海。

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

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

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

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

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

夏初从欧洲到北部春来的早,在这儿还可以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

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

11.划线句的观察角度和描写特点()

A.平视形色兼备B.俯视情景交融

C.俯瞰化静为动D.俯瞰虚实相生

12.“团花锦簇”是个比喻,它的本体是()

A.圣马克方场B.威尼斯城的诸小岛

C.圣马克方场的钟楼D.沙堤隔开的亚德里亚海

13.对“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说明威尼斯与中国江南水乡具有同样特色;

威尼斯的明媚风光牵动了游客的心,反映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B.说明威尼斯的景色牵动了游客的情思,反映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C.说明威尼斯如同中国江南水乡一样,美丽富饶,使人流连忘返。

D.通过威尼斯与中国江南水乡的比较,使中国人容易领略异国风光。

14.对“夏初从欧洲到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欧洲北部春来得早,威尼斯四季春常在,所以游客多。

B.通过北欧和威尼斯两地气候对比,说明威尼斯气候宜人,景色迷人的原因。

C.用北欧春色早逝,反衬威尼斯春色长存,同时流露出游客对春色的依恋之情。

D.说明夏初时节威尼斯还留存着迷人的春色,表现对威尼斯的喜爱之情。

15.这段文字着意刻画威尼斯风光的一个特点是()

A.绮丽B.干净C.别致D.明媚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16-17题。

春(甲)了绿衣给田野,给树木,给花园,甚至于小小的墙隅,屋角,小小的庭前阶下,也点缀着新绿。

就是油碧色的湖水,被春风粼粼地吹动。

山间的溪流也开始淙淙汩汩地流动了;

于是黄的,白的,红的,紫的,蓝的,以及不能名色的花开了;

于是黄的,白的,红的,黑的,以及各色的蝴蝶们,从蛹中苏醒了,舒展着美的耀人的双翼,栩栩地在花间,在园中飞了;

便是小小的墙隅屋角,小小的庭前阶下,只要有新鲜的花木在生长着,只要有什么花舒放着,____________。

蝴蝶来了,(乙)来的是花的春天。

当我们在和暖宜人的阳光底下,走到一望无际的开放着金黄色的菜田间,或杂生着不可数的无名的野花的草地上时,大的小的蝴蝶仍总在那里飞翔着。

一刻飞向这朵花,一刻飞向那朵花,便是停下了,双翼也还在不息不住在(丙)动。

一群儿童们嬉笑着追逐在他们之后,见他们停下了,便悄悄地蹑足走近,等到他们走近时,蝴蝶却又态度闲暇地舒翼飞开了。

“呵。

蝴蝶!

它便被追,也并不现出匆急的神气。

在这个时候,我们似乎感觉到全个宇宙都耀着微笑,都泛溢着快乐,每个生命都在生长,在向前或向上发展。

16.填在文中(甲)(乙)(丙)三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送偕扇B.赠带振C.赠偕颤D.送带摇

17.选出填出第一段末句处最恰当的一句话

A.栩栩的蝴蝶们也都飞来了

B.蝴蝶们也都栩栩地来临了

C.都迎来了栩栩的蝴蝶们

D.都栩栩地飞来了蝴蝶们

阅读下文,完成18-20题。

“春申涧”位于无锡惠山东坡,因战国时期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在此饮马而得名,故又称“黄公涧”。

涧水在乱石间跳跃而下,途中积一小潭,再流入锡惠二峰间的映山湖。

涧两边,山城成“人”字形。

小潭前,南边为一凌空而架的三角小亭,北边竖着一座玉色石牌坊。

夏末秋初,我邀二三好友到此一访,恰逢暴雨突起,电闪雷鸣,山风激越,空谷传响,其势如千军万马酣战厮杀。

我们匆忙避入小亭。

唷,眼前不就是一座气势磅薄的大舞台?

那流云疾驰、电光纵横的苍空可比天幕;

那松涛呼啸、怪石嶙峋的山峰则为布景;

奇妙的是,暴雨倾泻,形成了千道万道晶莹透明、流光波动的纱帘。

涧水呢,无疑是这舞台上的演员了。

看它出于天幕深处,由远而近,如银似雪,腾龙走蛇,蜿蜒而来;

忽而狂奔,忽而盘旋,时隐时现,时起时伏,一路间,演出多少精湛的话剧来!

雨渐渐小了。

我们跳入涧中,涧水戏弄着双脚。

在那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石板间顶流而上,数十步,便至小潭。

一道如刀削成,突兀而出的崖壁半掩潭水。

壁下凉意袭人,壁上左端,涧水折成瀑布,斜挂而下,溅出一滩碎银,叮叮咚咚,落入潭中。

此时,雨丝缠在身上,银珠扑面而飞,潭水浸入肌肤,使人有如入洞天水府之感。

俯首静观,云天、山峦、林壑、高塔、红亭、牌坊……皆成倒影,于幽深之处豁然显出广大。

待到雨止,天已黑了。

我们游兴未尽,见潭前一巨石,当涧而立,上有明代邵宝所书“卧云”二字,便于石上半卧。

闭上双眼,万籁俱寂,唯闻涧水琅琅作声。

这声音柔和细软,如秋虫低吟,倾刻之间,又如钟鼓之鸣。

惊奇之下,睁开双眼:

大概是月亮躲在山峰那边的缘故吧,原先的一切都已看不清了;

朦胧飘忽,远山成了眼下随手可得的小石,近物反被推到天际去了;

众多怪影,各成云状,云上生云,云中有云,滚滚翻翻,扑朔迷离……一下子,我们意识到已进入一个云的世界之中,连身下的巨石都在隐隐浮动,要架着我们在云海中漂游。

我们的身子也终于化作云了,轻轻的,轻轻的,欲飞欲扬……哦,对了,那动听多变的涧水之声,却原来真是云中的仙乐!

18.对第二段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较多的笔墨描写了涧水以外的景物,为涧水的活动设置了最佳的环境。

B.大量运用比喻,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比喻是“其势如千军万马酣战厮杀”,“无疑是这舞台上的演员了”。

C.所写景物气势磅礴,有声有色,作者融入景中的感情是豪放的。

D.“恰逢暴雨突起”之“突”,与“匆忙避入小亭”之“匆忙”互相照应,“大舞台”、“天幕”、“布景”、“纱帘”、“演员”与“话剧”等词语一脉相承。

19.第二段中作者于小亭中所见景物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归纳?

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0.二、三、四段写景之动、静,处理方法各不相同,对其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以动为主,第三段动静结合,第四段以动写静。

B.第二段以动为主,第三段以静为主,第四段动静结合。

C.第二段动静结合,第三段以动为主,第四段以动写静。

D.第二段动静结合,第三段以静写动,第四段以动为主。

第II卷(90分)

四.(18分)

阅读刘大杰的《成都的春天》,完成21-25题。

成都天气,热的时候不过热,冷的时候不过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

因此,住在成都的人,气色没好的,而花木无一不好。

在北平江南一带看不见的好梅花,成都有,在外面看不见的四五丈高的玉兰,二三丈高的夹竹桃,成都也有。

据外国人说,成都的兰花,在三百种以上。

外面把兰花看重得宝贝一样,这里的兰,真是遍地都是,贱得如江南一带的油菜花,三分钱买一大把,你可以插好几瓶。

从外面来的朋友,没有一个人不骂成都的天气,但没有一个不爱成都的花木。

成都这城市,有一点京派的风味。

栽花种花,对酒品茗,在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穷人家住的房子,院子里总有几十株花草,一年四季,不断地开着鲜艳的花,他们都懂得培植,懂得衬贴。

一丛小竹的旁画,栽着几树桃,绿梅的旁边衬着红梅,蔷薇的附近,植得橙柑,这种衬贴扶持,显出调和,显出不单调。

成都的春天,恐怕要比北平江南早一月到两月罢。

二月半到三月半,是梅花盛开的时候,街头巷尾,院里墙间,无处不是梅花的颜色。

绿梅以清淡胜,朱砂以娇艳胜,粉梅则品不高,然在无锡梅园苏州邓尉所看见的,则全是这种粉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先生的诗确是做得好,但这里的好梅花,他恐怕还没见过。

碧绿,雪白,粉红,朱红,各种各样的颜色,配合得适宜而又自然,真配得上“香雪海”那三个字。

现在是三月底,梅兰早已谢了,正是海棠玉兰桃杏梨迎春、各种花木争奇斗艳的时候。

杨柳早已拖着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大的鸟小的鸟,颜色很好看,不知道名字,飞来飞去地唱着歌。

薛涛林公园也充满了春意,有老诗人在那里吊古,有青年男女在那里游春。

有的在吹箫唱曲,有的在垂钓弹筝,这种情味,比起西湖上的风光,全是两样。

花朝,是成都花会开幕的日子。

地点在南门外十二桥边的青羊宫。

花会期有一个月。

这是一个成都青年男女解放的时候。

花会与上海的浴佛节有点相像,不过成都的是以卖花为主,再辅助着各种游艺与各地的出产。

平日我们在街上不容易看到艳妆的妇女,到这时候,成都人倾城而出,买花的,卖花的,看人的,被人看的,摩肩擦背,真是拥挤得不堪。

高跟鞋,花裤,桃色的衣裳,卷卷的头发,五光十色,无奇不有,与其说是花会,不如说是成都人展览会。

好像是闷居了一年的成都人,都要借这个机会来发泄一下似的,醉的大醉,闹的大闹,最高兴的,还是孩子,手里抱着风车风筝,口里嚼着糖,唱着回城去,想着古人的“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句子,真是最妥当也没有的了。

到百花潭去走走,那情境也极好。

对面就是工部草堂,一只有篷顶的渡船,时时预备在那里,你摇一摇手,他就来渡你过去。

一潭水清得怪可爱,水浅地方的游鱼,望得清清楚楚,无论你什么时候去,总有一堆人在那里钓鱼,不管有鱼无鱼,他们都能忍耐地坐在那里,谈谈笑笑,总要到黄昏时候,才一群一群地进城。

堤边十几株大杨柳垂着新绿的长条,尖子都拂在水面上,微风过去,在水面上摇动着美丽的波纹。

没有事的时候,你可以到茶馆里去坐一坐。

茶馆在成都真是遍地都是,一把竹椅,一张不成样子的木板桌,你可以泡一碗茶(只要三分钱),可以坐一个下午。

在那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平日你看不见的东西。

有的卖鱼,有的卖图章,有的卖旧衣服。

你有时候,可以用最少的钱,买到一些很好的物品。

郊外的茶馆,有的临江,有的在花木下面,你坐在那里,喝茶,吃花生米,可以悠悠的欣赏自然,或是读书,或是睡觉,你都很舒服。

高起兴来,还可以叫来一两样菜,半斤酒,可以喝得醺醺大醉,坐着车子进城。

你所感到的,只是轻松与悠闲,如外面都市中的那种紧张的空气,你会一点也感不到。

我时常想,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

21.文章前二段是总写,其中第一段总写______________第二段概写___________(4分)

22.作者描写成都春天的特点时,着重写了花、花会、茶馆。

写花时,突出了花_______;

写花会时,突出了它__________;

与茶馆时,突出了茶馆的___________。

(每空不得超过5个字)(4分)

23.第五段中画线的句子的意思是(2分)()

A.讽刺成都人居安忘危

B.赞美成都人爱美天性

C.批评成都人生活腐化

D.赞扬成都人热爱生活

24.从安排材料的顺序来看,本文按________的顺序,先总写,然后具体写。

具体描写依次是_____________。

(4分)

25.文章最后两段插进了第二人称“你”,这样用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2分,每小题4分)

2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使文章的描写更细腻形象。

(写出四处即可。

太阳西下到接近了地平线,天边堆积着五颜六色的云霞。

浅蓝色的天幕,像___________,镶着黄色的金边。

天幕上的那些云朵,有的像是___________,有的像是__________,有的像是__________,有得又像是____________,它们在轻轻缓缓地移动、变幻。

2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边的一段话。

(不超过15个字)

当玉露含珠、银河泻影、月洁风清之夜,仰望廖廓的长空,那漠北的秋风,送来阵阵雁鸣,正是“西风起北雁南飞”。

这些可爱的“羽族旅行家”来自它们遥远的故乡——寒气森森的西伯利亚,它们要到温暖的南方过冬。

这一年一度的“大搬家”,是它们世代相传的习惯。

雁在迁徒过程中不像杜鹃那样孤身而行,而是以有经验的老雁为先导,结伴长征,且鸣且飞,缓缓而行,往往排成整齐的队伍,正像古代诗人笔下所吟咏的“晓来渔棹惊飞起,书破遥天字一行。

”它们之所以排成整齐的“一”字,倒像是有点懂得“空气动力学”的味道。

□□□□□□□□□□□□□□□

28.“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请仿照这句话的格式,造两个句子(每句不超过30个字)。

(1)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

(2)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

六.(60分)

29.“假如”是一种想像,也是一种愿望,请任选下列一个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假如人类失去联想

(2)假如再上一次高中

(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4)假如树木会说话

(5)假如生活捉弄了你

(6)假如我站在月球上

【试题答案】

1.AB项中的“掠”的注音应为“lü

è

”,C项的“勒”应读作“lè

”,D项中的“循”的注意应为“xú

n”。

2.反复、暗喻(或比喻);

十分形象又十分突出地写出了“我”因为腰中又有了银钱可以度日的沾沾自喜的心理。

3.

(1)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2)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3)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4.

(1)明白清楚。

(2)不能指出它的妙处。

名:

说出,指出。

(3)品行不好的人。

(4)旧时称研究我国古代的学问,包括哲学、历史、文学、语言学等。

(5)旧时称我国文化中的精华(含有保守或者盲目崇拜的意味)。

(6)即“理学”,宋明时期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

5.指所谓国学家、文学家和道学家。

6.鲁迅先生对“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是非常清楚的。

这从“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可以推出,现在不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而是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鲁迅先生故意说“不了然”,意在揭露和讽刺复古家们粉饰太平的拙劣伎俩,戳穿他们欺骗人民、维护反动统治的险恶用心。

第四单元答案

一.

1.C(A项有两处错误:

“阡”读qiān,“骋”读chěng;

B项“谧”读mì

,C项“蕊”读ruì

,是标调的位置有误,“憧”应拼作chōng。

2.D(A项有三处错误,“缈茫”应写作“渺茫”,“合谐”应写作“和谐”,“端祥”应写作“端详”;

B项字形都正确,C项也没有错误;

D项的两处错误是:

“苍桑”应写作“沧桑”,“幽辟”应写作“幽僻”。

3.C(<

1>

句排比显而易见,“廿四桥”借代扬州;

<

2>

句将南国的秋天与北国的秋天作对比,并将二者比作“黄酒”与“白干”,“稀饭”与“馍馍”,“鲈鱼”与“大蟹”,“黄犬与骆驼”,又构成排比。

4.C5.C6.C7.C

8.C(写的是梦中想象的情景)

9.D(正好相反)

10.C(三个“寒冷”意思不相同,第一个“寒冷”指“我”受冻,是具体义,第二个指祖国的贫穷落后,第三个才是指诗人的人生磨难和坎坷命运。

二.

11.C(注意文中在“在钟楼上看”,“小岛”的动态感“荡漾”。

12.B(本段第一句的陈述对象就是“一群小岛”。

13.B(不仅仅是思乡,更主要的是赞美。

14.D(文句不在于写景色迷人的原因,再说北边的春色也未必比南边的早。

所以ABC均为有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