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洪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5058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x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防洪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x

城市概况

2.1 

自然地理

莆田市秀屿区地处沿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易受台风、暴雨、洪水袭击,常发生溪河洪水,并泛滥成灾。

秀屿城区位于笏石镇辖区内,地势平坦。

城区内现有主要排洪通道为坝边河及其支流顶社河,城区及上游区间涝水通过坝边河、顶社河汇集后由坝边河主流及田洋河排入土海,而后通过南洋沟网排入木兰溪或直接入海。

坝边河发源于笏石镇大仑山,全长3.3公里,流域地形西南高,东北低,植被情况一般,流域面积4.6KM2,河道比降6.8%;

支流顶社河发源于笏石镇的后郑山,全长2.9公里,流域地形西南高,东北低,流域面积2.2KM2,河道比降5.9%。

区域内河网纵横交错,

2.2 

社会经济

秀屿区是莆田市沿海地区交通枢纽之地,地处木兰溪平原的南洋片下,东濒兴化湾,西抵九华麓,南达燕山期花岗丘陵边缘;

南临深水良港湄洲湾,随着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步伐的日趋加快,秀屿区城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功能愈加凸现,全区面积404平方公里,人口62.03万人,其中城区总人口2万人。

2006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73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亿元。

2.3 

洪涝风险分析

秀屿城区属木兰溪下游南北洋平原的南洋片,目前城区尚无防洪工程,承担本区防洪任务的为南北洋海堤和木兰溪防洪堤防,待木兰溪防洪工程建成后,秀屿城区防御标准将提高到20年一遇,但目前我城区排涝标准低,暴雨时城区平坦的低洼地常出现内涝,形成涝害。

2002年8月6日暴雨洪灾时秀屿城区的坝津、顶社等9个村一带受淹水深达0.8M。

造成城区洪水灾害的主要成因是:

(1)暴雨强度大、历时长。

本区内4-9月为梅雨季节及台风季节暴雨频繁发生。

梅雨季节雨峰期一次可延续数日,而且雨量较为集中,日暴雨量常达100~300MM,台风雨强度更大,24小时最大暴雨量可达200~300,局部超过300MM,一般历时二、三天,时间短,雨量猛,常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2)特殊的地形、地势条件所致。

秀屿城区地处南北洋平原的南洋片边缘,部分区域内地势低洼,地面坡度缓,排水速度慢,容易造成内涝。

(3)外江水位高,由于涝区地面高程在潮水位变幅范围内,当木兰溪下游河道遭遇洪水及潮水不良组合时,外江水位将高于涝区水位,致使涝水无法通过水闸自排,造成内涝。

(4)内河卡口众多,河道淤积、阻水严重。

秀屿城区原为乡镇,其前期发展是在规划外的无序发展,群众为交通方便,在内河上束窄河道后用石板架设了不少简易人行小桥,根据测量有的小桥仅以四块石板作为桥面,在20多M宽的河道上仅留下一个2M净宽的桥孔。

为图方便,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随便倾入河中。

在乡镇规划为城区后,排涝沟渠转变为城市内河,由于相关管理部门管理没有到位,造成许多城区内河河道被占被填,蓄水面积减少,一些跨河桥梁的净宽过小,严重束窄了河道断面,过水能力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城区排涝的要求。

(5)城市化的影响。

近年来,秀屿城区建设呈现飞跃式发展,城区面貌焕然一新,但由此对城区排涝也产生负面影响。

即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大量的农田和菜地被征为城市用地,工厂、楼房建设及修建道路,特别是地面硬化使地表径流更趋集中,大大增加暴雨产生洪量。

另外池塘被占用、内河港汊被填塞现象较为常见,致使蓄涝容积大大减少。

因此,随着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区内涝灾害有着愈发加剧的趋势。

根据历史洪灾形成及演变过程特点,确定3个小时降雨量(气象预报)作为灾害特征雨量,并按五年一遇、二十年一遇、五十年一遇和超历史记录4个量级制定预案。

2.4 

洪涝防御体系

城区流域内无大型蓄水工程。

城区内现有主要排洪通道为坝边河及其支流顶社河。

涝水经过沟网汇集后从现有25座排涝涵洞,6座水闸排入木兰溪和外海,由于木兰溪下游地势低洼,河道堤防不足,洪水经常漫滩,遇上涨潮,洪水位被抬高,南北洋平原成了天然滞洪区。

目前木兰溪正在进行治理,工程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工程完工后,秀屿城区的水患灾害将大为减轻。

2.5 

重点防护对象

笏石镇政府机关、学校、金融、邮电、通讯、电视台等重点部门和重点单位;

交通、供水、供电等生命线工程设施,重要有毒害污染物生产或仓储地,城区易积水交通干道及危房稠密居民区等。

组织体系及职责

 

3.1指挥机构

秀屿区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城市防洪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在省、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区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领导、组织全区的城市防洪工作,及时掌握全区汛情、灾情并组织指挥抗洪抢险救灾;

组织制定城市境内河段防御洪水方案;

做好洪水管理工作;

组织灾后处置,并做好协调工作。

3.2成员单位职责

区政府办公室负责全区防洪重大事件协调。

区武装部负责组织、协调预备役部队、民兵和驻地部队参加抗洪抢险救灾。

根据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要求,组织、指挥军队参加重大抢险救灾行动,协助地方人民政府转移危险地区的群众。

区委农办负责协调水务、海洋与渔业、气象、农业等部门搞好防台风、暴雨、洪水、抗旱等工作,适时协调防汛抗旱的能源、动力供应。

区监察局负责组织防汛抗洪抢险效能督查小组,深入各级各有关单位、部门开展效能督查。

区国土资源分局负责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监测、预报地质灾害,组织对山体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勘察、监测、防治等工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区水务局负责防汛抗旱的日常工作。

负责防洪、排涝、抗旱工程的行业管理。

组织水利,防洪工程安全检查,按分级管理原则,审批已建水利工程汛期控制运行计划和在建工程的渡汛方案,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确保水利工程在核定标准内安全渡汛。

负责防洪抢险、水毁工程修复和除险加固、抗旱等工作的技术指导。

提供雨情、水情、灾情、洪水预报,负责洪水预警报系统的运行管理及维护工作。

区公安局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工作、依法打击造谣惑众和盗窃、哄抢防汛抗旱物资以及破坏防汛抗旱设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置因防汛抗旱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协助组织群众在危险地区安全撤离或转移。

区建设局指导全区城市防洪工作,负责城区城市防洪规划制订和城市防洪工作,指导城市市政设施和民用设施的防洪保安工作;

负责城市内涝防御和处置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

区发展与改革局负责指导防汛规划和建设工作,协调防汛设施、水毁修复工程、重点工程除险加固建设计划的安排及监督管理。

  区经贸局指导工矿企业的防洪工作。

区财政局组织实施防汛和救灾经费预算,及时下拨并监督使用。

区气象局负责监测天气形势,灾害性天气情报、预报服务,向党政军机关、区防指提供气象信息。

  区民政局协调全区水灾害的救灾工作。

负责组织协调水灾区救灾和受灾群众的生活救助。

管理分配救灾款、物资并监督检查其使用情况;

组织、指导和开展救灾捐赠等工作。

区交通局协调组织做好公路、水运交通设施、船舶的防洪安全工作;

做好公路(桥梁)在建工程安全度汛防洪工作,在紧急情况下,责成项目业主(建设单位)强行清除碍洪设施。

配合水利部门做好通航河道的堤岸保护,协调组织运力,做好防汛和防疫人员、物资及设备的运输工作。

区农业局负责指导灾区调整农业结构,推广应用农业节水技术,提出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的分配意见,参与资金管理工作,负责种子等救灾物资的储备、调剂和管理工作。

区林业局负责林业系统的防洪工作,协助指导木材等防汛抢险物资的储备工作。

区卫生局负责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药救护工作。

灾害发生后,及时向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提供水旱灾区疫情与防治信息,组织卫生部门和医疗卫生人员赶赴灾区,开展防病治病,预防和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秀屿区供电局负责灾区供电系统抢修,优先安排防汛抗旱紧急用电,保障防汛抢险、排涝、抗旱、救灾的电力供应。

区新闻单位负责及时做好防汛抗旱和防灾抗灾等内容的宣传报道工作。

区教育局负责抓好教育系统的防台风、防洪工作,视情作出停课或调课的决定,并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同时加强对留校学生的管理,确保师生、校舍安全。

区电信、移动通信部门负责所辖通讯设施的防洪安全,优先传递防汛抗旱通讯信息。

负责汛期通讯安全,确保防汛用户(防汛、气象、水务等)的通讯畅通;

对雨水情和涉及防汛的重要通讯业务严格时限及时处理,安全传递。

区粮食分局、供销社负责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的物资供应和必要的储备。

 3.3办事机构

  其办事机构莆田市秀屿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水务局,其主要职责是承办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组织全区的防汛抗旱工作;

掌握汛期雨情、水情和气象形势,及时了解会商分析降雨地区的暴雨强度、洪水流量、江河、闸坝、水库水位、长短期水情和气象分析预报;

制定和实施防御洪水方案;

督促指导有关单位清除河道内行洪障碍物;

负责有关防汛物资的储备、管理和防汛资金的计划申报、组织实施和管理;

负责防汛值班,汛情的传递、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负责掌握洪涝灾害情况,及时汇总上报防汛灾情,组织、指导防汛机动抢险队。

预防与预警

4.1 

预防预警信息

4.1.1 气象水文信息

区气象部门应加强对当地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并将结果及时报送区防汛抗旱指挥部。

当预报即将发生重大灾害性天气时,区气象部门应尽可能延长预报期,对重大气象、水文灾害作出评估,及时报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和本级人民政府。

区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及时预警,通知相关部门做好准备。

当江河发生洪水时,所在乡镇应加密测验时段,及时上报测验结果,并在20分钟内将实测水位、流量和洪水趋势报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为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适时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4.l.2 防洪与排涝工程险情信息

当江河出现警戒水位以上洪水时,沿线各乡镇、村(居)委会应加强工程监测,并将堤防、涵闸、泵站等工程设施的运行情况及时上报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和所在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乡镇人民政府和所在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在20分钟内上报区防汛抗旱指挥部。

4.1.3 洪涝灾情信息

(1)洪涝灾情信息主要包括:

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受灾人口以及群众财产、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电设施等方面的损失。

(2)洪涝灾情发生后,有关部门及时向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洪涝受灾情况,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收集动态灾情,全面掌握受灾情况,并及时向同级政府和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

对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灾情,应立即上报,重大灾情在灾害发生后4小时内将初步情况报到同级政府和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并对实时灾情组织核实,核实后及时上报,为抗灾救灾提供准确依据。

4.2 

预警级别划分

根据城市洪水、暴雨渍涝、台风暴潮等灾害事件的严重程度,划分预警级别,由重到轻分为I、II、III、IV四级,确定分别用红、橙、黄、蓝色作为向社会发布的警示标志。

4.3 

预防预警行动

4.3.1预防预警准备工作

(1)思想准备。

加强宣传,增强全民预防洪水灾害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做好防大汛的思想准备。

(2)组织准备。

建立健全防汛抗旱组织指挥机构,落实防汛抗旱责任人、防汛抗旱队伍和山洪易发重点区域的监测网络及预警措施,加强防汛专业机动抢险队和抗旱服务组织的建设。

(3)工程准备。

按时完成水毁工程修复和水源工程建设任务,对存在病险的堤防、水库、涵闸、泵站等各类水利工程设施实行应急除险加固;

对跨汛期施工的水利工程和病险工程,要落实安全度汛方案。

(4)预案准备。

修订完善城市防洪预案、台风暴潮防御预案、洪水预报方案、防洪工程调度规程、堤防决口和水库垮坝应急方案、蓄滞洪区安全转移预案、山区防御山洪灾害预案和抗旱预案、城市抗旱预案。

研究制订防御超标准洪水的应急方案,主动应对大洪水。

针对江河堤防险工险段,还要制订工程抢险方案。

(5)物料准备。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储备必需的防汛物料,合理配置。

在防汛重点部位应储备一定数量的抢险物料,以应急需。

(6)通信准备。

充分利用社会通信公网,确保防汛通信专网、蓄滞洪区的预警反馈系统完好和畅通。

健全水文、气象测报站网,确保雨情、水情、工情、灾情信息和指挥调度指令的及时传递。

(7)防汛检查。

实行以查组织、查工程、查预案、查物资、查通信为主要内容的分级检查制度,发现薄弱环节,要明确责任、限时整改。

(8)防汛日常管理工作。

加强防汛日常管理工作,对在江河、湖泊、水库、滩涂、人工水道、蓄滞洪区内建设的非防洪建设项目应当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对未经审批并严重影响防洪的项目,依法强行拆除。

4.3.2江河洪水预警行动:

(1)当江河即将出现洪水时,防汛责任部门应做好洪水预报工作,及时向同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水位、流量的实测情况和洪水走势,为预警提供依据。

(2)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按照分级负责原则,确定洪水预警区域、级别和洪水信息发布范围,按照权限向社会发布。

(3)防汛责任部门应跟踪分析江河洪水的发展趋势,及时滚动预报最新水情,为抗灾救灾提供基本依据。

4.3.3山洪灾害预警行动:

(1)凡可能遭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地方,应根据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主动采取预防和避险措施。

气象、国土资源等部门应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实现信息共享,提高预报水平,及时发布预报警报。

(2)凡有山洪灾害的地方,应由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组织国土资源、水利、气象等部门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绘制区域内山洪灾害风险图,划分并确定区域内易发生山洪灾害的地点及范围,制订安全转移方案,明确组织机构的设置及职责。

(3)山洪灾害易发区应建立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体系,落实观测措施,汛期坚持24小时值班巡逻制度,降雨期间,加密观测、加强巡逻。

每个乡镇、村、组和相关单位都要落实信号发送员,一旦发现危险征兆,立即向周边群众报警,实现快速转移,并报本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以便及时组织抗灾救灾。

4.3.4暴雨渍涝预警行动

当气象预报将出现较大降雨时,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按照分级负责原则,确定渍涝灾害预警区域、级别,按照权限向社会发布,并做好排涝的有关准备工作。

必要时,通知低洼地区居民及企事业单位及时转移财产。

4.3.5台风暴潮灾害预警行动

(1)根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台风(含热带风暴、热带低压等)信息,省级及其以下有关气象管理部门应密切监视,做好未来趋势预报,并及时将台风中心位置、强度、移动方向和速度等信息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2)可能遭遇台风袭击的地方,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加强值班,跟踪台风动向,并将有关信息及时向社会发布。

(3)水利部门应根据台风影响的范围,及时通知有关水库、主要湖泊和河道堤防管理单位,做好防范工作。

各工程管理单位应组织人员分析水情和台风带来的影响,加强工程检查,必要时实施预泄预排措施。

(4)预报将受台风影响的沿海地区,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做好防台风工作。

(5)加强对城镇危房、在建工地、仓库、交通道路、电信电缆、电力电线、户外广告牌等公用设施的检查和采取加固措施,组织船只回港避风和沿海养殖人员撤离工作。

4.4 

主要防御方案

4.4.1暴雨渍涝防御方案

①当城区3小时降雨量达五年一遇,即降雨量105mm,此时城区低洼地带部分受淹。

防汛、气象、水文、建设等部门要坚持24小时值班,监视云、雨、水、灾情,及时发布暴雨洪水预报和受灾情况,提出具体防范措施。

各乡镇政府、村(居)领导带队值班,主动与市、区防汛办取得联系,密切注视降雨和灾情发展趋势。

组织抢险队伍和抗灾设备集中待命,组织专人分片巡逻,排除险情隐患。

城建部门及时掌握城区防洪排涝情况,疏通排涝沟(管)道,水利部门加强对重点水利工程的运行监控。

低洼地所在的街道办、居委会做好低洼地的排涝工作,减少受淹损失。

②当城区3小时降雨量达二十年一遇,即降雨量为166mm,此时,低洼地带大部受淹。

防汛指挥部领导要坐镇指挥,召集有关专家会商汛情,应对后续可能扩大的灾情,作出防御部署。

气象和水文部门要加密对降雨和溪河洪水的预测预报,并参与指挥部会商。

防汛部门及时掌握发生的险情、灾情,加强防汛力量,控制灾情发展。

城建部门应对城区内的建筑工地进行检查,涉河建筑可能形成阻洪的,要及时清除,确保行洪畅通。

易受涝灾的已建地下室(库)业主应按有关要求改造地下室(库),如当地下室入口等口部的标高低于规定要求时,地下室车库入口应增设闭合挡水槛或防水闸,敞开式车道上方有效汇水面积较大时,宜加设车道顶盖,防止涝水入侵;

涝水可能入侵的,应及时做好人员、物资、设备、车辆等转移,以减少损失。

林业部门在台风暴雨期间做好城区内的高大树木支护,组织巡逻,并做好应急抢险准备。

电力、通讯部门对城区内输变电设施和通讯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排除隐患,确保防汛指挥系统及重要部门供电和通讯畅通。

公安交警部门要加强对低洼受淹地区的治安管理和交通管理,确保安全。

各低洼地的挂钩领导指导各乡镇、村(居)及时组织撤离受淹地带的人员、物资,并做好安置和后勤保障工作;

对尚未出现险情的地段要加强巡视,必要时组织撤离。

③当城区3小时降雨量达五十年一遇,即降雨量为207mm,此时,低洼地带严重受淹。

防汛指挥部指挥长主持召开指挥部成员紧急会议,视情决定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紧急部署防洪(涝)抗灾工作。

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临一线,亲自组织抢险救灾,各级各部门按职责分工全力投入抢险救灾和受灾群众安置工作。

水利部门加强对水库的防洪调度,视城区灾情,综合考虑,减少泄洪,减轻洪涝损失。

水利管理单位加强工程巡查,对可能出现险情的部位进行连续监视。

严格执行防汛指挥部门调度指令,确保政令畅通,执行到位。

受淹及可能受淹的仓库和地下车库的业主做好堵、排水工作,转移物资,无法转移的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设法抬升存放位置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

各级交通部门应保障道路畅通,组织做好人员和物资的紧急运送工作;

公安交警部门视情对部分路段实施交通管制,确保交通安全。

各级卫生部门要组织好医疗抢险队伍,深入灾区实施救护。

新闻单位滚动播发防汛指挥部的汛情通报和抗灾部署。

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密地质灾害点检测和信息发布,组织协调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防御可能发生的重大地质灾害,必要时启动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区人武部紧密军地沟通与联系,酌情请求驻军和武警支援抗洪救灾。

④当城区发生超历史记录降雨,此时除低洼地带严重受淹外,城区其他部位可能受淹。

防汛指挥部指挥长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以防汛抢险救灾为第一要务,号召全体市民,动员一切力量投入抗灾救灾工作。

请求驻军和武警部队支援,发挥驻军和武警部队防洪救灾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4.4.2台风暴潮防御方案

我区地处闽东南沿海,台风(含强热带风暴、热带风暴,下同)是我区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常年发生在每年7—9月。

台风登陆或影响时,不仅风力大,而且常带来强暴雨,引发沿海的风暴潮和内陆溪河的洪涝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威胁极大。

按台风生成、台风消息、台风警报、台风紧急警报制定防御台风方案。

①台风生成:

当台风或南海热带低压经中央气象台编号后,收到市气象局分析报告后,防汛办值班人员要报告防汛办领导,并监视收集有关台风或南海热带低压的发展动态与信息。

②台风消息:

当发布台风消息后,区防汛办应根据市气象局台风消息的内容、区气象局台风消息的内容及市防汛办的通报,及时将台风消息向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报告,并及时拟文向各乡镇、各有关部门提出防台风工作要求;

强化24小时值班制度,区防汛办领导开始带班,并加强与市、区气象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密切注视台风发展动向。

③台风警报:

当发布台风警报后,区防指有关领导要上岗到位,了解掌握台风情况,根据台风发展趋势,视情召开防台风会商会,并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台风发展趋势和防抗工作。

视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切实做好防抗台风各项工作;

视情召开指挥部全体成员(或主要成员)会议,对全区防抗台风工作进行提前部署;

密切监视小

(二)型以上水库运行,加强小

(一)型水库的防洪科学调度工作。

区防汛办及时将台风警报信息向区委、区政府、区防指领导报告,根据领导要求进行紧急动员部署,并及时了解和反馈各街道、水管单位贯彻落实防台风部署情况。

进一步加强值班,密切注视风情、雨情、水情、潮情,注意了解小

(二)型以上水库、城区水利设施、千亩以上海堤防洪防潮水利工程运行情况,必要时对小

(二)水库提出蓄泄调度建议。

区水务局及时对各乡镇进行防台风工作部署,严密监视小

(二)型以上水库和保护万亩以上海堤的运行情况。

督促各地组织力量加强海堤工程巡查,督促对险堤、险闸、险库进行抢护或采取必要的紧急处置措施,督促检查包库、包堤、包闸行政与技术负责人到位情况。

加强对水利工程保安的技术指导工作,通知防汛专家组做好待命准备。

遇到水利工程出险时,按分级管理原则,督促所在地政府及水利部门采取强有力措施加以处理;

若有必要,派出专家组增援。

由区建设局组织做好可能受台风影响地区的危房、城市高楼塔吊、脚手架、广告牌等检查和加固准备工作。

④台风紧急警报:

(一)台风将严重影响我市(区):

防汛指挥部领导坐镇指挥,适时召开防抗台风工作会议,进行紧急动员部署。

必要时,建议召开区五套班子领导紧急会议,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安排。

区政府办公室收集了解各地防台风动态,向区政府领导汇报有关情况,督促各地做好重点区域的防御工作,协调解决乡镇有关问题。

区防汛办除按“台风警报”部分的部署外,应召开防台风紧急会商会,提出防抗台风工作建议意见。

视情为区委、区政府草拟紧急通知文件,要求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全力做好防抗台风工作。

各乡镇做好相关人员的安全转移工作,组织检查,彻底撤离所有应转移人员。

必要时可依法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

随时掌握辖区内危险地带人员撤离、危旧建筑物和重要设施的防护等情况,并及时向上一级主管部门和上一级政府防汛办报告。

区建设局部署检查城区排洪排涝和必要时人员转移工作,加强对可能受台风严重影响地区,重点对危房进行再检查,做好居住在危房内群众的安全转移工作,做好城市高楼塔吊、广告牌等加固工作。

组织城市供水部门,加强供水设施的防护和巡查,保障供水,对水毁工程应组织抢修队伍,尽快修复水毁。

林业部门要加强城市高大林木的支护加固。

电力部门部署电力系统防御台风暴雨洪水的工作,优先保证防汛抢险用电。

电信、移动通讯部门组织防汛应急机动通住设备和抢修队伍待命,确保与防汛、气象、水文等重要部门的通信畅通。

(二)台风将在我市(区)登陆:

区政府防汛指挥部指挥长坐镇指挥,召开防台风紧急会议,部署防抗台风工作。

视情建议由区领导发表重要讲话,对全区防台风工作做出紧急部署。

视情商请驻莆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民警和海上搜救中心等部门实施防台风的救援工作,必要时可向市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请求支援。

区政府办公室按“台风将严重影响我市(区)”做好有关工作。

区防汛办应按“台风警报”的具体要求进一步抓好落实,并为区领导的紧急动员部署做好各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