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地理基础知识专题复习湘教版七年级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15116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地理基础知识专题复习湘教版七年级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九年级地理基础知识专题复习湘教版七年级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九年级地理基础知识专题复习湘教版七年级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九年级地理基础知识专题复习湘教版七年级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九年级地理基础知识专题复习湘教版七年级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九年级地理基础知识专题复习湘教版七年级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九年级地理基础知识专题复习湘教版七年级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九年级地理基础知识专题复习湘教版七年级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九年级地理基础知识专题复习湘教版七年级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九年级地理基础知识专题复习湘教版七年级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九年级地理基础知识专题复习湘教版七年级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九年级地理基础知识专题复习湘教版七年级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九年级地理基础知识专题复习湘教版七年级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九年级地理基础知识专题复习湘教版七年级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九年级地理基础知识专题复习湘教版七年级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九年级地理基础知识专题复习湘教版七年级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九年级地理基础知识专题复习湘教版七年级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九年级地理基础知识专题复习湘教版七年级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九年级地理基础知识专题复习湘教版七年级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九年级地理基础知识专题复习湘教版七年级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地理基础知识专题复习湘教版七年级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

《九年级地理基础知识专题复习湘教版七年级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地理基础知识专题复习湘教版七年级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地理基础知识专题复习湘教版七年级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

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应该查阅__________地图。

归纳点一 比例尺大小的比较与选择

1.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将比例尺化为数字式形式,比较比例尺各分母的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

越小;

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2.比例尺的选择

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

比例尺

范围

内容

举例(相同图幅)

详细

中国政区图

简略

世界政区图

大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采用较小的比例尺(如世界政区图等);

小范围地区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如平面图、军事图等)。

若表示的实际范围大小相同,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

归纳点二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如何判定方向

有指向标的地图:

指向标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为北方。

方法一:

将练习卷或试卷转过一定角度,使箭头指向正上方,然后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确定方向。

方法二:

指向标平移法。

将指向标平移至参照物上,建立十字坐标系,然后再灵活运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

归纳点三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

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高度,数值大,即海拔高,地势高;

数值小,即海拔低,地势低。

2.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一般不相交、不重叠;

有时也会重合,那只有在陡崖处出现。

3.几种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

 

山顶

山脊

山谷

陡崖

闭合曲线中心,中间高四周低(点)

等高线凸向低处(线)

等高线凸向高处(线)

等高线重合的地方(线)

二、地球仪

考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

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不规则球体。

证据:

①站得高,看得远;

②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③海面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整个船身;

④月食现象;

⑤地球卫星照片等。

2.大小

①地球表面积:

②平均半径:

③赤道周长:

考点2 经纬线与经纬度

名称

纬线、纬度

经线、经度

图示

定义

地球仪表面和赤道

__________的圆圈

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____________相交的弧线

形状

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______,

到两极时缩为一点

指示方向

________方向

起点

________(0°

________________(0°

度数划分

向南向北增至________

向东向西增至________

重要

经纬

线

90°

 90°

|寒带  |高纬

66.5°

 60°

|温带|中纬

23.5°

 30°

|热带|低纬

   0°

(0°

,180°

东西经度界线

(20°

W,160°

E)

东西半球界线

考点3 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的不同

自转

公转

绕转中心

 

方向

周期

产生的现象

 更替、地方时

正午高度的变化、长短的变化、的更替

归纳点一 经度和纬度

1.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北增北纬,南增南纬,东增东经,西增西经。

2.半球的划分

(1)东西半球的划分:

以20°

W和160°

E的经线为界,20°

W以东、160°

E以西为东半球,20°

W以西、160°

E以东为西半球。

东西半球的判断:

小小为东,大大为西(小于20°

W,小于160°

E的是东半球;

大于20°

W,大于160°

E的是西半球)。

(2)南北半球的划分:

以赤道(0°

)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归纳点归纳点二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产生时间差异—东边时间早,西边时间晚(例如,当北京是早上时,美国纽约则进入夜半球,属于晚上)。

同一地方的人们,每天也经历着清晨—正午—傍晚—子夜—清晨的连续变化,即产生昼夜更替。

归纳点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正午时刻太阳高度的变化

手电筒的光束照射墙面,变换角度会发现光束的强弱有什么变化?

(直射,光线强;

斜射,光线弱)

假如是一束阳光,那么单位面积地面获得热量是有差异的。

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越大,地面获得太阳热量越多。

一年中,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

夏季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大,杆影短;

冬季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小,杆影长。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为90°

,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越远就越小。

2.昼夜长短的变化

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昼夜长短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

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

3.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划分

由于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引起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正午时刻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使得同一地方不同时间、同一时间不同地方获得的太阳光热不同。

第二单元世界自然地理

一、海洋和陆地

考点1 世界海陆分布特

1.世界海陆分布比例:

______海洋,______陆地。

2.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陆地面积分布不均,______半球多______半球少;

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______面积都大于______面积;

任何两个相等的半球都是______面积大于______面积。

考点2 大洲的主要界线

1.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山脉、河、______海、

山脉、________海和海峡。

2.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______________。

3.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4.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_________________。

5.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

6.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考点3 四大洋的分布

太平洋、大西洋均跨半球和半球,印度洋大部分在半球,北冰洋位于半球。

考点4 陆地五种基本地形

1.平原和高原、山地和丘陵特点的异同点:

①平原:

地势平坦,海拔一般低于米;

②高原:

地势平坦,边缘陡峻,海拔高于米;

③山地:

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海拔较高,一般在米以上;

④丘陵:

起伏不大,坡度和缓,海拔较低,一般在米一下。

2.盆地的特点:

世界最大盆地盆地。

3.世界两大山脉带:

4.世界著名的高原和平原:

世界最高高原:

高原;

世界最大高原高原;

世界最大平原:

平原。

考点5 地表形态变化的实例

1.喜马拉雅山地区曾经是________。

2.台湾海峡曾经是________。

3.东非大裂谷不断________,将形成新的______。

4.地中海的面积不断______,最终将______。

考点6 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创建的。

2.主要观点

(1)地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和许多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_____;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________。

(3)板块张裂拉伸,常常形成______或______;

板块碰撞挤压,在陆地常常形成__________,例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等,在海洋往往形成________和________。

考点7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1.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地带,即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

2.世界上的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两大地带,即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和火山地震带。

归纳点三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地理现象

所处板块位置

结果

地形形成

喜马拉雅山“长高”

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之间

挤压迫使喜马拉雅山抬高

红海面积扩大

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之间

张裂使红海不断扩大

地中海面积缩小

欧亚板块、非洲板块之间

挤压迫使地中海缩小

阿尔卑斯山形成

碰撞挤压使阿尔卑斯山形成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板块交界处

板块运动活跃,火山、地震频繁

二、天气与气候、气温和降水

考点1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和联系

天气

气候

区别

________、________

______、具有相对的________

联系

天气是形成气候的基础;

气候是对多年天气状况的概括

考点2 天气预报图和常用天气符号的判读

1.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________、风、______和降水等的情况。

2.认识卫星云图

在卫星云图中,蓝色表示________,绿色表示______,白色表示______。

3.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1)在电视天气预报画面上,天气符号一般与城市名称一起出现。

(2)一个城市名称旁边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将从某种天气状况______成另一种天气状况。

考点3 气温的时空分布

1.气温:

空气的______,常用摄氏度(℃)表示。

2.气温的日变化:

是指以______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____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__前后。

3.气温的年变化:

是指以__________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北半球陆地

北半球海洋

南半球陆地

南半球海洋

月平均气温最高值

月平均气温最低值

4.气温的日较差与年较差

(1)气温日较差:

一天中______气温与______气温的差。

(2)气温年较差:

一年内________月平均气温与________月平均气温的差。

5.气温的观测

(1)观测仪器:

将放在____________里、距离地面________米高的________地方。

(2)观测时间:

通常一天要进行______次,分别在北京时间2时、______时、14时、______时进行。

(3)观测求值:

________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__________平均气温

6.气温的水平分布通常用__________来表示。

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________。

7.等温线的判读

等温线封闭

中心气温低为________中心

中心气温高为________中心

等温线

分布

密集

气温差异________

稀疏

8.气温的分布规律

(1)纬度差异:

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________。

(2)海陆差异: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__________,海洋气温________;

冬季相反。

(3)地势高低差异:

同纬度地带,地势,气温;

地势,气温。

大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

降℃。

考点4 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1.表示方法

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________。

2.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________,两极地区降水__________。

(2)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________,西岸降水________。

(3)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________,内陆地区降水________。

归纳点二 学会气温分布图的阅读

1.等温线图的阅读方法

(1)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都相等。

(2)等温线若是呈闭合状态时,从外围向中心气温越来越高,中心则为高温中心,若中心气温低,则为低温中心。

(3)等温线密集,说明气温差别大;

等温线稀疏,说明气温差别小。

(4)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

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洋影响显著;

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说明气温受地形影响显著。

2.根据等温线图判断某地所处的南北半球位置

(1)判断依据:

数值的递变。

(2)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在南北半球,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因获得太阳辐射能量的分布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3)数值自南向北递减——北半球;

数值自北向南递减——南半球。

上图所示的区域位于北半球。

3.判读某地的气温值,判断季节

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

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夏季相反。

这就导致等温线在同纬度的海陆交界处发生弯曲。

从上图中可读出,A地的气温为8℃,B地气温为大于8℃,C地气温为8℃,D地的气温小于8℃。

可以判断出同纬度地区陆地高于海洋。

因此判断出该图是夏季。

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考点1 地球形状与气候

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______,太阳辐射______。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逐渐______,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________。

由此可以得出气温应从低纬度向高纬度________的规律。

考点2 地球运动与气候

非洲的绝大部分位于________带,欧洲的绝大部分位于________带,七大洲中绝大部分位于南寒带的是________洲,山东的青岛位于__________带。

考点3 海陆分布与气候

在夏季,海洋上气温________些,陆地上气温______些,冬季______。

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一年中陆地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的月份一般分别出现在_____月、________月,海洋则分别出现在________月、_______月。

一般来说,濒临海洋的地方气候________,如亚欧大陆的______和______,远离海洋的地方气候______,如亚欧大陆广阔的________地区。

考点4 地形地势与气候

①气温:

山顶,山脚,阴坡,阳坡。

②降水:

迎风坡,背风坡。

考点5 人类活动与气候

地球上许多地区表现出的气候现象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如人类活动对______气候变化的影响、当地人类活动对______地区气候的影响、当地政府为改善大气环境而采取的一些措施。

考点6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A.热带雨林气候

______、______、亚洲东南部的______两侧

B.热带沙漠气候

__________附近的_________和______地区

C.热带草原气候

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气候两侧,

大致在南北纬____________之间

D.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的__________和________

E.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________、________和大洋洲中低纬度

的________

F.地中海气候

大致在南北纬________________之间

的________,________沿岸分布最广

G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温度的内陆地区,和

的内陆地区分布较广。

H.温带季风气候

______大陆东北部

I.温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____________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最广

K.高原山地气候

主要分布在和________地区

J.寒带(极地)气候

________以内的__________地区

归纳点一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

气温

降水

纬度位置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海陆位置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相反

一般来说,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地形

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归纳点二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气候特点

分布规律

热带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大致在南北纬10°

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到南北回归线之间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

大致在北纬10°

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高温少雨

大致在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

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亚热带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湿润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大致在南北纬25°

-35°

之间的大陆东岸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大致在南北纬30°

-40°

之间的大陆西岸

温带

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多雨

大致在南北纬40°

-60°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大致在北纬35°

-50°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

之间的大陆内部

寒带

寒带气候

全年寒冷干燥

在北冰洋沿岸的边缘地带和南极地区

归纳点三 气候类型的判断

第一步:

确定南北半球—最冷、最热月出现的月份。

北半球7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1月气温最高。

第二步:

以“温”定带(气候带),缩小范围。

最低气温月均温在15℃以上,为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或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低于0℃,为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第三步:

以“水”定型(气候类型),锁定目标

气候类型

降水特征

热带草原气候

夏雨型

地中海气候

冬雨型

热带季风气候

夏雨型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多雨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均匀型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少雨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第三单元世界社会经济与文化

一、世界的居民

考点1 世界的人口数量与增长

世界人口的数量:

2011年突破70亿。

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180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现在,人口增长极为缓慢——人口增长迅速——人口增长速度迅猛。

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

考点2 世界人口的分布

人口稠密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

亚洲的________和________,欧洲的________,北美洲和南美洲的________等

青藏高原、北冰洋沿岸地区、

亚马孙平原、撒哈拉沙漠等

________纬度的________地带

________的极地,干旱的

荒漠,_______________的高

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地区

形成原因

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气候温和,降水较多,交通便利,

经济发达

自然条件优越

寒冷

干旱

湿热

地形崎岖

自然条件恶劣

考点3 世界人口问题

1.人口问题的表现

(1)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全球性问题。

①环境问题:

城市以环境污染为主;

乡村以生态破坏为主。

②社会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2)人口增长过慢——部分国家经济发展受限制。

①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②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③其他社会问题:

如老年人生活孤单,人口抚养系数增加。

2.解决对策

人口增长必须与________、________相协调,与___________________相适应。

考点4 世界人种的分布及特征

人种

肤色

头发

面部

体毛

白种人

_______

______

鼻梁细高,嘴唇

较______

______洲、______洲、洲北部、亚洲的部和南部及______洲

黑种人

鼻形扁平,嘴

唇厚

 ______洲中部和南部

黄种人

黑直

脸型宽平

中等

亚洲______部

考点5 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1.世界上的主要语言

(1)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________。

(3)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________;

原因是由于国的殖民扩张而形成。

2.世界三大宗教

(1)世界三大宗教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是________教。

(2)世界三大宗教(比较表)

三大宗教

发源地

主要分布区

宗教建筑

基督教

____________地区

_____洲、______洲、

洲洲

________

伊斯兰教

(回教、清真教)

_____________

亚洲的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