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形考作业定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5122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学形考作业定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犯罪学形考作业定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犯罪学形考作业定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犯罪学形考作业定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犯罪学形考作业定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犯罪学形考作业定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犯罪学形考作业定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犯罪学形考作业定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犯罪学形考作业定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犯罪学形考作业定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犯罪学形考作业定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犯罪学形考作业定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犯罪学形考作业定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犯罪学形考作业定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犯罪学形考作业定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犯罪学形考作业定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犯罪学形考作业定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犯罪学形考作业定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犯罪学形考作业定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犯罪学形考作业定版文档格式.docx

《犯罪学形考作业定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学形考作业定版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犯罪学形考作业定版文档格式.docx

A.美国的伯吉斯B.美国的格卢克夫妇

C.美国的欧林D.美国的梯伯滋

7.犯罪人的情感结构大致有以下特征(ACDE)

A.情感的低级性B.极端的自我中心倾向C.情感的非社会性

D.情感的变易性E.情感的偏执性

8.根据犯罪预测的内容,可把犯罪预测分为(ABCD)

A.犯罪率预测B.犯罪类型预测C.犯罪主体预测

D.犯罪手段预测E.宏观预测

9.犯罪预防的基本原则包括(ABCE)

A.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B.治本与治标相结合

C.专门工作与群众工作相结合D.家庭预防与社区预防相结合

E.宏观预防与微观预防相结合

10.要控制和减少犯罪,必须要筑好预防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即(B)

A.学校防范B.家庭防范

C.社会防范D.单位防范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犯罪学主要是研究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的科学。

2.犯罪类型就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或标准,将复杂的、各种各样的犯罪现象划分为不同的犯罪类型。

3.当前我国犯罪的主要类型是暴力型犯罪  、淫乱型犯罪、经济型犯罪、政治型犯罪。

4.犯罪人的需要结构是由需要和犯罪动机  这两个紧密联系的因素构成的。

5.被害人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6.___认知结构_______是指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总称。

7.法律观念(即法律意识)包括法律知识、___法律信念__________和法律行为三个方面。

8.___犯罪动机________是个体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推动力,是犯罪心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9.______犯罪场____是指犯罪原因实现为犯罪行为的特定领域。

10.犯罪预防,就是调动社会上的一切积极因素,限制、消除___犯罪的原因_________,控制“犯罪场”,减少或防止犯罪现象的发生。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经济型犯罪

经济型犯罪,就是指在经济领域中,为谋取不法利益,违反经济法规,侵犯国家经济管理秩序,依照刑事立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犯罪被害人

犯罪被害人,也称刑事被害人,是指其人身和财产权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或法人)。

3.犯罪原因

犯罪原因,是指引起犯罪发生和变化的决定因素(思维结构犯罪原因)和影响因素(犯罪场)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

4.刑罚预防

刑罚预防,是指国家司法机关通过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而实现的犯罪预防的一种国家强制措施。

5.暴力犯罪

暴力犯罪,是指使用暴力手段(包括以暴力相威胁),以特定的或不特定的人或物为侵害对象,蓄意危害他人人身、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全的犯罪行为。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80年代以来我国犯罪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青少年犯罪严重,低龄化趋势比较明显。

(1分)

(2)暴力犯罪突出,犯罪团伙增多。

(3)经济犯罪突出,数额巨大。

(4)流窜犯罪分子增多,少年重新犯罪突出。

(2分)

(5)农村犯罪增多,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6)犯罪手段趋于智能化、技术化和现代化。

2.简述抑制系统功能弱化论?

(1)抑制系统分为内抑制系统和外抑制系统两个部分(1分)

(2)抑制系统功能弱化论认为,如果内外抑制功能都受到削弱,社会就会动荡,犯罪就会增多。

(1分)因为,人生具来就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这种本能在犯罪者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方面,犯罪者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某种满足(趋利),另一方面,他又要设法逃避良心的谴责和法律的惩罚(避害)。

(3)对于“利”与“害”的权衡,由于人的素质不同,其标准也就各不相同。

(4)“利”与“害”孰轻孰重,主要取决于抑制系统功能的强弱。

如果抑制系统功能减退,人们的趋利本能就会增长,犯罪行为就会增多。

3.简述我国当前暴力犯罪的特点?

(1)凶残性,暴力犯罪一般都表现出犯罪行为野蛮,犯罪手段残忍的特点。

(2)纠合性,犯罪分子少则三五成群,多则成帮成派。

(3)作案成员,青少年占多数。

(4)暴力犯罪分子的文化素质普遍很低。

(5)偶发性与连续性并存和偶发性向连续性转化。

(6)罪犯日趋智能化,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暴力犯罪。

(7)新的暴力犯罪形式不断出现。

(8)人民内部矛盾激化而形成的凶杀、伤害等暴力犯罪占有相当数量。

五.论述题(16分)

试论述犯罪个体原因即个性心理结构和人生观的内在关系?

个性心理结构特征和人生观特征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的。

个性心理结构特征和人生观特征,在犯罪的个体原因内部结构所处地位各不相同,它们分属犯罪的个体原因系统的不同层次。

(2分)个性心理特征,对一定的人生观和行为目标的选择起制约作用,从而成为人生观形成和存在的基础。

它在犯罪个体原因结构中处于基础层次。

(2分)人生观特征,在犯罪的个体原因结构中处于最高层次。

人的犯罪行为虽然都是在其心理状态制约下发生的,但是更重要的却要受到行为人的人生观的支配,人生观在犯罪行为实施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个性心理结构特征和人生观特征二者之间存在着控制与反馈的内在关系。

(2分)这是这种控制与反馈关系把二者组成了一个有机结合的个体原因系统,作为犯罪原因大系统的子系统而相对独立存在。

(2分)在这个犯罪原因子系统中,个性心理结构诸要素作为人的人生观形成的心理基础,并直接制约和影响人生观的形成和变化,脱离开人的个性心理因素,人生观就无从产生;

(2分)而且一定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内容往往也直接制约人生观的内容和性质。

另一方面,人生观的性质和内容也对人的个性心理发生者反馈调节作用。

犯罪学作业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犯罪学中的犯罪人,是指实施了_____犯罪行为______,危害了社会,社会应当对其采取矫治措施的人。

2.按照实施犯罪的方法可将犯罪分为暴力犯和____智能犯______。

3.被害人学是研究犯罪被害人的特征、分类和______法律地位_____以及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

4.根据被害人是否确已被害,可将被害人分为_____已然性被害人____________和潜在性被害人。

5.犯罪原因共性是指一切犯罪共同具有的___原因结构________。

6.犯罪的社会原因基本上存在于现实的社会结构之中。

7.研究犯罪原因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设计犯罪对策。

8.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机关对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所采取的行政性强制措施 的总称。

9.犯罪人的 人生观 是其犯罪个人原因中最直接的犯罪因素。

10.我国《刑法》规定的累犯有两种:

一种是普通累犯,一种是反革命累犯。

二.不定向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3分,共30分)

1.生产方式结构方面的犯罪原因主要是(ABCD)

A.生产资料私有制B.生产力发展引起的矛盾

C.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D.贫困

2.古典犯罪学派的创始人是(A)

A.意大利的贝卡利亚B.意大利的龙勃罗梭

C.德国的李斯特D.美国的希利

3.研究犯罪学的最基本的方法是(A)

A.马克思主义辩证法B.社会调查法

C.数理统计法D.比较论证法

4.综合动因论分为多种观点和理论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ABC)

A.犯罪源流论 B.多种消极因素综合论 

C.四因动态系统论D.五因动态系统论

5.以犯罪动机产生的过程长短为标准,可将其分为(AB)

A.渐变犯罪动机B.突发犯罪动机

C.意识到的犯罪动机D.未意识到的犯罪动机

6.综合治理违法犯罪的中心环节是(B)

A.科学的犯罪预测B.犯罪预防

C.依法处理罪犯 D.改造罪犯

7.我国刑法分则规定了两种惯犯形式,即(AC)

A.常业犯B.职业犯

C.常习犯D.性格犯

8.犯罪预测的方法应根据犯罪预测的( ABC  )来确定。

A.目的B.任务

C.内容   D.对象

9.四道预防的犯罪预防体系:

(   ABCD  )相结合。

A.社会预防   

B.心理预防  

C.治安预防      

D.刑罚预防

10.把统计学的理论应用于犯罪学研究上,首推意大利犯罪学家(B)

A.贝卡利亚B.菲利

C.盖拉威D.赫德森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互动性

互动性是指在犯罪发生之前和犯罪过程中,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互相作用,被害人不过是这种相互作用的产物或最终结局

2.被害性

被害性是指由被害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诸要素所构成的足以使其被害的内在倾向性。

3.自我改造

自我改造就是进行疏通、引导和正面教育,以启发其自觉,自我反省,改过归正。

4.狭义的青少年犯罪

狭义的青少年犯罪是指刑法规定的某个特定年龄阶段的人,实施了依法应受刑罚惩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1.简述犯罪的类型?

(1)依据有无违反社会性(反道德性),可分为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

(2)依犯罪行为所侵害的法益,分为对个人法益之犯罪、对社会法益之犯罪和对国家法益之犯罪。

(3)依犯罪行为的性质,分为财产犯罪、暴力犯罪、智能犯罪、风俗犯罪和破坏犯罪。

2.简述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

(2)农村青少年犯罪急剧上升

(3)女性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

(4)流失生和在校学生犯罪突出

(5)作案手段智能化、技术化

(6)团伙作案的新变化

3.简述暴力犯罪的对策?

(1)依法从重从快严惩严重的暴力犯罪分子

(2)加强对暴力犯罪分子的教育改造,最大限度地降低累犯、再犯率

(3)动员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地同暴力犯罪分子作斗争

(4)改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

(5)加强社会调节和疏导工作,防止人民内部矛盾激化

(6)少用死刑,以刑去杀

五.论述题(16分)

认识犯罪原因等级的意义?

(一)理论方面。

原因等级研究属于犯罪学基础研究的一部分内容,阐明原因因素在时、空范围上的区别,(2分)有助于弄清什么是犯罪的根源,有助于恰如其分地评述阶级斗争与犯罪的关系,(2分)有助于正确理解犯罪的历史变化状况,(2分)有助于实事求是地进行空间上的国际间犯罪比较研究,(2分)总之,有助于把握犯罪规律,提高控制犯罪的自觉性。

(二)决策方面。

犯罪原因等级研究对犯罪控制工程有密切联系。

一般来说,等级低的原因比等级高的原因容易被排除(这是就治标而言);

(2分)然而从治本来看,必须重视遏制和削弱等级高的原因(这是难度很大的工程)。

(2分)妥善处理治本与治标、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是合理规划社会发展战略与制定社会治安政策的不可缺少的一个前提。

犯罪学作业3

一.不定向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3分,共30分)

1.依据有无违反社会性(反道德性),分为自然犯罪和(D)

A.对个人法益之犯罪B.对社会法益之犯罪

C.对国家法益之犯罪D.法定犯罪

2.被害人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开始于本世纪五十年代,以《被害人学——生物、心理、社会学的一门新学科》这一论文的发表为标志,它的作者是(A)

A.以色列的门德尔松B.德国的费尔巴哈

3.以犯罪人的精神状态是否正常为标准,将犯罪人分为(CD)

A.初犯B.再犯

C.常态犯 D.精神病犯罪人

4.根据被害人被害的真伪,可将被害人分为(AB)

A.真实被害人B.虚假被害人

C.无责性被害人D.有责性被害人

5.下列属于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的是(ABCD)

A.纠合性B.少预谋性

C.多偶发性D.野蛮性

6.龙勃罗梭关于犯罪原因的主要观点是(C)

A.精神分析理论B.挫折——侵犯理论

C.天生犯罪人论D.行为理论

7.惩治和预防犯罪的原则、策略和措施称为(D)

A.犯罪预防B.犯罪预测

C.犯罪矫治D.犯罪对策

8.依犯罪人犯罪行为的性质可将犯罪分为(ABCDE)

A.财产犯罪B.暴力犯罪C.智能犯罪

D.风俗犯罪E.破坏犯罪

9.当前我国犯罪的主要类型有(ABCD)

A.暴力型犯罪B.淫乱型犯罪C.经济型犯罪

D.政治型犯罪E.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

10.犯罪心理的主要构成成分包括(ABCDE)

A.需要结构B.认知结构C.情感结构

D.意志结构E.人生观结构

1.被害人是指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人(或法人),他具有被害性、互动性和_____有责性_____三个特征。

2.犯罪心理学理论是研究个体心理现象与犯罪行为关系的学说,其特点是注重从人的____心理机制_____、心理状态和特点方面解释犯罪原因。

3.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______弗洛依德_____。

4.作为犯罪现象发生原因的社会意识一般可统称为_____反社会意识______。

5.犯罪人的人生观的基本特征是_____极端利己主义_____,它是犯罪人实施犯罪的思想基础。

6.道德信念是指人们把道德认识变为自己的行动准则 ,坚信它的正确性并在实践它时产生肯定的情绪体验。

7.准确的犯罪预测是制定科学的犯罪对策的前提和基础。

8.治安预防 是指公安机关对于社会上具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人所采取的专业防范措施。

9.在社会、治安、刑罚三道防线相结合的犯罪预防体系中,社会预防属于一般性的预防措施,是治本之策。

10.刑事惩罚是国家审判机关依法惩治刑事罪犯的强制方法的总称。

1.破坏犯罪

破坏犯罪就是指爆炸、投毒、放火以及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犯罪。

2.政治型犯罪

政治型犯罪是指直接故意危害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犯罪。

3.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是指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总称。

4.人生观

人生观就是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即关于人生的价值、目的、道路等观点的总和。

1.简述犯罪学的特点?

(1)犯罪学是研究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的本质、特征和规律的。

(2)犯罪学重在穷究犯罪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治标又治本。

(3)犯罪学还具有防卫社会和改造罪犯的社会机制。

2.简述社会变迁理论?

社会变迁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社会变迁往往导致人们对新的社会环境失去适应能力,使传统的社会控制手段失去有效性能,因此在社会发生突然的、猛烈的变动时,犯罪现象就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和增多。

具体来讲:

(1)社会变迁引起新旧法律观念、道德规范的矛盾和冲突。

(2)社会变迁使相当一部分人失去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了在就的传统生活方式被破坏的新环境中,满足他们新生活的最基本的需求而求得生存”,犯罪就是最好的出路。

(3)社会变迁导致社会制约的失效和社会解体,而“在短时间内,要顺利地、和谐地建立起新秩序以控制新局面是很困难的”,所以,犯罪行为较容易发生。

3.简述个体人生观与犯罪的关系?

个体人生观的基本特征是极端利己主义,它是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思想基础。

极端利己主义人生观与产生犯罪的关系,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1)幸福观——追求物质享受。

(2)自由观——不受法律约束。

(3)道德观——水准低下、混乱。

研究犯罪类型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对犯罪类型的研究,在理论上可以更加具体地把握犯罪的本质特点,掌握其演变规律。

(二)实践意义。

对于犯罪类型的研究,不仅对刑事立法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司法机关的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1.立法意义。

切实可行的、有效的刑事法律,必须建筑在对刑事犯罪的科学研究基础之上,其中包括对犯罪类型研究的成果;

脱离开犯罪分类和对犯罪类型的科学研究,要制定出完整科学体系、符合客观实际的刑事法律是很困难的。

2.司法实践意义。

我国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批捕、起诉、审判、处罚、改造等一系列工作中,无一不与犯罪分类和对犯罪类型的研究有关。

对犯罪类型研究的愈深入,则划分得愈科学,我们的侦查、起诉、审判、改造工作,就愈有针对性。

犯罪学作业4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1.首先提出关于少年犯罪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是(A)

A.艾克霍思B.弗洛依德

C.多拉德D.华生

2.犯罪的个体原因包括(AB)

A.心理结构B.人生观

C.犯罪动机D.贪欲

3.犯罪场构成内容包括以下四种因素(ABCD)

A.时间因素B.空间因素

C.犯罪侵害对象有关情况D.犯罪控制机制弱化情况

4.综合治理的重要一环是(C)

A.科学的犯罪预测B.犯罪预防 

C.依法处理罪犯D.改造罪犯

5.狭义的犯罪预防工作体系是指(ABC)

A.家庭B.学校

C.社会D.治安

6.专门性的预防措施包括(AB)

A.治安预防B.刑罚预防

7.累犯是指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在(A)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故意罪的犯罪分子。

A.三B.五

C.六D.八

8.依犯罪行为所侵犯的法益,可将犯罪分为( ABC )

A.对个人法益之犯罪B.对社会法益之犯罪

C.对国家法益之犯罪D.法定犯罪

9.近代学派,即所谓新派的代表人物是( B )

A.贝卡里亚   

B.龙勃罗梭

C.希利      

D.萨瑟兰

10.依犯罪人的年龄为标准可将犯罪人分为(CD)

A.常态犯B.精神病犯罪人

C.未成年人犯罪人D.成年犯罪人

二.判断改错题(每题2分,共20分)

1.犯罪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人希利。

(错误)

2.龙勃罗梭直接提出了“白领犯罪”问题。

3.犯罪人与被害人,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他们就是由犯罪行为联系起来的两个对立面。

(正确)

4.犯罪的本质属性是它对统治阶级的反抗,不同阶级对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认识是相同的。

5.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犯罪需求处于关键的枢纽位置。

6.犯罪人在心理方面的特点对于研究犯罪原因和预防改造犯罪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7.克雷奇默尔是犯罪人类学理论的创始人,其代表作是《犯罪人论》。

8.贴标签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莫顿。

9.生产力状况在犯罪原因系统中处于最深层次的地位。

10.犯罪场本身既不是犯罪的社会原因,也不是犯罪的个体原因,但它又是发生犯罪的不可少的条件。

1.犯罪动机

犯罪动机是指推动个体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动因,是个体反社会需要(犯罪需要)的具体表现。

2.劳动教养

劳动教养是指对于违反法纪而又不宜于或不够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实行一定期限的强制性教育改造的一种行政措施。

3.法人犯罪

法人犯罪是指法人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在执行职务活动中,以法人的名义并根据法人决策机构的旨意,为了法人的利益故意或过失实施的依照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4.业务过失犯罪

业务过失犯罪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或担任某种职务的人在其业务活动过程中,因违反业务注意义务而发生危害社会严重后果的行为。

1.简述家庭预防中注意的问题?

(1)提高家长对教育子女重要意义的认识。

(2)提高家庭素质。

(3)注意教育内容和方法。

(4)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和有关单位的工作密切配合。

2.简述犯罪心理的主要构成成分?

(1)犯罪心理主要是由五部分因素组成在:

需要结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意志结构和人生观结构。

(2)犯罪人的需要结构主要是由需要和犯罪动机这两个紧密联系的因素构成的。

(3)犯罪人的认识结构是犯罪人知识水平、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总称。

(4)犯罪人的情感结构是指犯罪人因为对客观事物的好恶倾向、肯定或否定态度而产生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

3.简述女性犯罪的防治?

(1)削弱和排除女性犯罪心理形成的各种动因。

(2)加强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的教育。

(3)对女青少年要进行正确的性教育,防止她们的性意识的歪曲发展。

(4)重视对女青少年的社会保护。

试论述暴力犯罪产生的原因?

暴力犯罪作为社会犯罪的一种形态,与其他犯罪一样,也是一种反社会的综合症,其产生的原因也是一个多元、多层次的动态系统,有犯罪主体生理、心理、意识等主观因素在起作用,也有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法制等客观因素在起作用。

(3分)

1.主观原因

(1)暴力犯罪的心理动因:

反社会的动机、满足穷奢极欲的动机、报复的动机、对暴力的模仿和情绪极易激动的动机。

(5分)

(2)暴力犯罪的思想意识:

带有明显阶级斗争的思想意识、极端利己主义的思想意识、为所欲为的自由主义意识、愚昧野蛮的“英雄主义观念”、封建主义的行帮思想。

(4分)

2.客观原因(4分)

(1)商品经济消极因素的影响

(2)不良文化因素的影响

(3)不良教育因素的影响

(4)人民内部矛盾因得不到几时解决而激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