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5164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脑及其周围组织因炎症或粘连可引起第Ⅱ、Ⅲ、Ⅶ及Ⅷ对颅神经损害、肢体运动障碍,失语、大脑功能不全、癫痫等。

脑室间孔或蛛网膜下腔粘连可发生脑积水,后者又导致智能障碍、癫痫等。

经脑膜间的桥静脉发生栓塞性静脉炎后可形成硬膜下积水,多见于1-2岁的幼儿。

当及时和适当的治疗效果不满意,恢复期出现抽搐,喷射性呕吐,特别伴有定位体征,颅内压持续升高,以及发热等即应想到硬膜下积水的可能。

化脓性迁延性病变有结合膜炎、全眼炎、中耳炎、关节炎、肺炎、脓胸、心内膜炎、心包炎、睾丸炎等.

流脑虽来势凶猛,发病急剧,但只要掌握发病规律,采取综合措施是可以预防的,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

脑膜炎双球菌具有怕热、怕冷、厌氧的弱点,因此要经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

居室内的温度要在18℃-20℃,湿度在50%—60%最为合适,每天开窗3—4次,每次约15分钟左右,每天用湿布擦桌子和地面,使室内空气新鲜而湿润。

让孩子多增加户外活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最为适宜,以提高小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同时,在流脑好发季节,室内还可用食醋、艾叶等熏蒸消毒,杀灭病菌。

2.保护易感人群,提高免疫能力。

注意在流行期内,与流脑病例密切接触的人员均应接种疫苗。

目前我国市场上供应的A+C群双价多糖疫苗,能有效诱导出抗体,免疫年龄在两岁以上的人群,次年不需要加强,3-5年后需加强接种。

3.及时发现病人,早期隔离、治疗。

在流脑流行季节,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咽喉痛等症状的病人,应提高警惕。

若病人出现高烧不退、剧烈头痛、喷射呕吐等,应立即送医院检查,确诊者应隔离治疗。

病人污染的环境、用品等要严格消毒,以防扩散。

4.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要按时作息,保证睡眠,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5.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

初春时节,尽量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注意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感冒。

流脑的预防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五项

●加强疾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并及早就近住院医治病人。

●对病人密切接触者,立即进行预防性服药。

●若流脑流行出现在过去未实施疫苗免疫或注射疫苗较少的地方,可对15岁以下未免疫的儿童应急接种疫苗。

●一旦发生流脑流行,应劝阻大型集会、串门访友或探视病人,不带儿童去公共场所。

●及时组织对疫点进行消毒处理,如疫情发生在学校等人群集聚场所,要做好环境卫生、个人卫生,保持通风。

2、水痘的预防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

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

水痘传染性极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

患者以婴幼儿多见,集体儿童亦为易感人群,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等容易发生局部暴发流行。

水痘的平均潜伏期14—21天,多为15一17天。

易感者接触病人后约90%会传染发病,病初症状较轻,可出现微热,全身不适。

发热的同时或1—2日后,躯干皮肤、粘膜分批出现和迅速发展为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

水痘病毒可波及多脏器,还可并发皮肤感染、肺炎、脑炎等。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极少数人出现严重并发症。

部分病人恢复后体内可潜伏病毒,成年后某些诱因可引起复发成为带状疱疹。

主要预防措施:

1.加强水痘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冬春季节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3.学校每天晨检,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21天左右)。

4.对易感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接种疫苗后15天产生抗体,3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阳转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3、腮腺炎的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对两至十五岁的儿童威胁严重,常在幼儿园和学校中流行。

腮腺炎可因说话、咳嗽、打喷嚏而通过唾液进行传播,少数也可以通过被患者污染的物品(食物、食具和玩具)间接传播,起病较急。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十六至十八天,主要症状为一侧或双侧腮腺(耳前和耳下部)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展,充塞于下颌骨和乳突之间,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并有轻度触痛,局部皮肤肿胀发亮,表面发热,但不发红,不会化脓,张嘴、吞咽和吃东西时疼痛,吃酸性食物时局部更疼。

一般是一侧腮腺先肿,一至四天后另一侧相继肿胀,颌下腺、舌下腺、颈淋巴结因受累而肿大。

严重的还可见到下颌部、颈部甚至胸部前肿胀,这是由于舌下腺、颌下腺也受累的缘故。

患儿常有畏寒、发热、头痛、咽喉疼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严重者伴有发冷、恶心、呕吐、嗜睡、颈部发硬、昏迷或抽筋等。

肿胀在三至四天可达高峰,再持续四至五天后逐渐消退,六至七天后体温逐渐下降,经治疗,症状十天左右即可消失,并获得终身免疫。

腮腺炎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近年来发现应用潘生丁、病毒唑,疗效显着。

中药可用紫金锭醋调局部外敷。

一旦发现孩子得了腮腺炎,应立即隔离,其生活用品、玩具、文具等煮沸或暴晒消毒,居室要注意通风换气,病人要注意卧床休息。

给予流质饮食,不给过硬、过酸、过甜的刺激性食物,要多喝水,以利于毒素排出,要注意口腔卫生,防止继发性感染。

如体温过高,可给予适量退热药,如出现并发症可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对症治疗。

预防腮腺炎和并发症的发生,要在冬春季节注意孩子的营养、保暖,加强耐寒锻炼。

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也能起到预防作用。

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对流行性腮腺炎没有预防效果,应加以留意。

发病后可口服板兰根冲剂,并常用淡盐水漱口、冲鼻。

腮腺炎流行期间,不要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传染源。

4、流行性感冒预防

流行性感冒(ing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常于冬、春季流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该病潜伏期短,一般1~3日,最短数小时,最长4日,传染性强,传播迅速。

临床症状为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呼吸道症状较轻。

显着头痛、身痛、乏力、咽干及食欲减退等。

部分病人有鼻阻、流涕、干咳等。

查体可见急性热病容,面颊潮红,眼结膜及咽部充血。

肺部可闻及干罗音。

发热多于1~2日内达高峰,3~4日内退热,其他症状随之缓解,但上呼吸道症状常持续1~2周后才逐渐消失,体力恢复亦较慢。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威胁最大。

由于流感病毒致病力强,易发生变异,若人群对变异株缺乏免疫力,易引起暴发流行,迄今世界已发生过五次大的流行和若干次小流行,造成数十亿人发病,数千万人死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建设。

如何预防流感呢

1、常洗手。

病毒可以在患者手摸过的地方存活3个小时,所以你应经常洗手。

2、小心封闭的空间。

空气不好的办公室、教室等是很容易传染上感冒的地方。

因此我们应该做到每天让办公室教室等人多的空间多通风。

也可以用淡盐水使你的鼻子经常保持湿润。

3、大量喝水。

大量的水可以将病毒从你身上冲走,并防止脱水症的发生,而脱水症则是感冒的并发症之一。

4、不要总揉你的鼻子。

揉鼻子容易把手上的病毒直接揉在你身上这个最易被传染上的地方。

5、别老坐着不活动。

每天进行30—45分钟的有氧锻炼。

如散步、骑车、跳舞,都可以极大地增强你抵御感冒的能力,避免患上呼吸道传染病。

6、多吃维生素E和C。

维生素E在人的免疫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它多存在于动物脂肪和植物油当中,所以那些不爱吃肉、吃油的人摄入得少。

他们需要补充一些维生素E类的食品。

维生素C有减轻感冒症状及程度的作用,所以可以口服一些,但别过量。

7、流感流行期间暂停集会,暂不探亲访友,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动,出门戴口罩。

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可用紫外线灯消毒,物理药片消毒或用熬醋熏蒸的办法预防流感,也可用中药预防,如口服板兰根等,据认为有一定效果,也有的吃点大蒜、喝点姜汤,也可能有预防作用。

8、流感病毒侵入机体以后是否引起发病,主要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营养不良和过度劳累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特别容易遭受各种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的侵袭,因此平时要保持营养均衡和避免过度劳累,要有充足的睡眠,这是预防流感的基础措施。

9、一旦发生流感,主要是加强护理(发病后卧床休息,多饮水,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必要时给予对症处理(如发热、头痛时给予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防止出现并发症。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

1、教室、宿舍必须要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

每次应在半小时以上。

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

建议各班指派专人负责教室及宿舍的开窗通风。

学校也会有计划的实施紫外线灯照射及药物喷洒等空气消毒措施。

2、接种疫苗。

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

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

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4、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春天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锻炼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体质增强。

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5、生活有规律。

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

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无论学习或其他活动使身体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6、衣、食细节要注意。

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

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

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7、切莫讳疾忌医。

由于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

如有传染病的情况,应立刻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范围扩大。

流感卫生常识宣传资料

专家解析

人们运用免疫学的原理,将相应的生物制品(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接种于易感者机体,使其发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对疾病的特异抵抗力,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预防相应传染病的发生的目的,这样的人工免疫方法称之为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四种:

(1)皮上划痕;

(2)注射,包括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3)口服;

(4)喷雾吸入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12条明确规定: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预防针”就是注射用疫苗。

打预防针是一种预防由某些病原微生物而感染的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人类利用各种疫苗最大限度地控制疾病的传播,如牛痘疫苗出现后,天花病毒便基本被消灭了。

不可不知

不同的预防针,打的地方也就不同,常见的多数打在胳膊上,也有例外打在屁股上和头上的。

不可不会

2007年12月29日,卫生部印发了关于《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为贯彻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精神,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规范和指导各地科学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相关传染病,制订本方案,自2008年开始施行。

你会量体温吗

一般成年人的正常体温,平均为37。

C,因测量的部位、方法不同而有差异。

正常人腋下温度为36~37。

C,口腔温度比腋下高~0.4。

C,直肠温度又比口腔温度高~。

C。

人体温度相对恒定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如体温高于41。

C或低于25。

C时将严重影响各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甚至危害生命。

对病人检查体温及其变化对诊断疾病有重要意义。

不可不知

人体的温度是相对恒定的。

正常人在24小时内体温略有波动,一般相差不超过1。

生理状态下,早晨体温略低,下午略高。

运动、进食后、妇女月经期前或妊娠期体温稍高,而老年人体温偏低。

体温高于正常称为发热,~38。

C为低热,38~39。

C为中度发热,39~40。

C为高热,40。

C以上为超高热。

测量体温常用特制的汞温度计,也可用热电偶、热敏电阻温度计和温度图仪等。

体温计也叫体温表,是测量人体温用的温度计,通常是在很细的玻璃管里装上水银制成,人用的体温计有口表和肛表两种,口表放在舌下或腋下测量,肛表插进肛门内测量。

1.身体各部分的温度并不一样。

深部温度人体深部温度是相对稳定而又均匀的。

但是,由于代谢水平不同,各个内脏器官的温度也略有差异。

肝脏温度最高可达38℃。

脑产热量较多,温度也接近38℃。

肾脏、胰腺及十二指肠等处的温度略低些。

由于血液不断循环,会使深部各器官的温度趋于一致。

因此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血液温度,它可代表身体内部器官温度的平均值。

体表温度要低于深部温度,而且由里及表存在着明显的温度梯度。

体表具有一定的厚度,在体温调节中可起隔热层作用,通过它维持着深部体温的相对稳定。

皮肤表面机体各部位的皮肤温相差很大。

在环境温度为23℃时测定,额部的皮肤温为33~34℃,躯干为32℃,手为30℃,足为27℃。

2.体温的生理变异

昼夜节律人类体温具有昼夜周期性。

一天当中的体温,清晨2~6时最低,黎明后开始上升,整个白天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下午6时达一日的高峰。

这种节律的产生是内源性的,受昼夜节律起搏点(也称生物钟)的控制。

性别差异女子的平均体温高于男子约℃。

除性别差异外,女子体温还有月经律的特性。

成年女子体温水平随着月经周期发生波动。

测定基础体温(早晨醒来,未起床测口腔温)发现,月经前体温较高,月经来潮的同时,体温约下降~℃,到排卵时体温又降低℃,此后突然升高。

临床上,可通过连续测定基础体温,以检验受试者有无排卵及排卵日期。

年龄差异新生婴儿和幼儿的体温调节机构尚未发育完善,应加强护理保温。

老年人代谢活动减弱,体温较青壮年为低,对外界环境变化的代偿能力下降,不能耐受激烈变化的刺激,要及时注意保温和散热。

体力活动与情绪肌肉活动使产热量明显增高,导致体温上升。

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也可使体温升高。

不可不做

1.在家里备好体温表,随时可用。

2.在启动应急预案后必要时,接受学校进行体温监测(“晨检”、“午检”)。

为什么要隔离病人

专家解析

隔离为避免传染病病人传染他人,而将病人与其他人隔开的措施。

一般根据各种疾病传染性的大小和传播途径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隔离措施。

对于传染性极强的烈性传染病如霍乱等,采取严格隔离。

对于呼吸道传染病如白喉等,采取呼吸道隔离。

对于消化道传染病如痢疾,采取消化道隔离或床边隔离。

对于接触传播的疾病如皮肤炭疽,采取接触隔离。

对于昆虫传播的疾病如疟疾等,采取虫媒隔离等。

隔离时间的长短应根据该种传染病的最长传染期而定。

原则上是以病人没有传染性不能再传染他人为度。

除传染病病人外,传染病病人的接触者也应隔离观察,称为留验。

留验期间如接触者发病则应立即隔离、治疗。

若接触者未发病,观察期满即可解除隔离。

观察期应按该种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计算。

对隔离观察的人员不可以歧视,相反,应当给予更多的关爱。

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因为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受各种病原体侵袭的机会较多,由此而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天气骤变的情况下也易发病。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过度劳累者、精神高度紧张者等人群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一般起病急,有发热症状。

麻疹的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

水痘患者全身症状轻微,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泡疹与痂皮。

风疹的临床特点为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轻。

流脑的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斑、烦躁不安,可出现颈项强直、神志障碍及抽搐等。

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急性肿胀、疼痛并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为特征。

肺结核主要表现为发热、盗汗、全身不适及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为病人或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密切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

人群对多数呼吸道传染病普遍易感。

有的病后有一定免疫力或持久免疫力,或者通过接种疫苗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当发生传染病时,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止传染他人。

不要自行购买和服用某些药品,不要滥用抗生素。

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一般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接种。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应采用综合性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搞好家庭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环境清洁。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不吸烟、不酗酒。

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抗病能力。

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如何预防消化道传染病

专家解析

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病人的排泄物(如呕吐物、粪便等)传播的,是属于病从口入的疾病,病原体随排泄物排出病人或携带者体外,经过生活接触污染了手、水、食品和食具吃入体内而感染。

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有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伤寒、副伤寒、霍乱、副霍乱、阿米巴痢疾、各种肠道病毒感染,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及各种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绦虫病、蛲虫病、姜片虫病)等。

不可不会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原则是:

1.隔离病人和疑似患者直到无传染性为止。

接触者应留检一定时限。

凡疑似病人的餐具、茶具、生活用品要分开使用和保管。

在集体单位中的疑似病人也要做到宿舍分开、厕所专用、饮食隔离。

炊事员、保育员每年定期检查身体,当查出病人(如患肝炎或痢疾等)或疑似病人时,要调离工作岗位,待痊愈后方可恢复原工作。

2.切断传播途径,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烫。

对不洁变质腐败食品禁止上市。

搞好灭蛆、灭蝇、灭蟑螂、灭鼠工作。

加强水源管理。

设立无害化厕所,病人的排泄物消毒后方可倒入厕所,污染的衣物、便器也应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应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如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伤寒、副伤寒疫苗等)。

也可对相应疾病进行丙种球蛋白注射(如预防甲型肝炎时)或以中草药(如大蒜、金银花、野菊花等服用以防止细菌性痢疾)来防止流行。

对法定传染病(如霍乱、甲型H1N1流感、痢疾、伤寒、肝炎等)一经明确诊断,即应立即上报防疫部门。

如何预防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简称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人的血液、汗液、唾液、月经、乳汁及泪液等分泌物中。

与急性期病人的上述体液及分泌物接触后,病毒进入血液中即可传染。

传播途径:

①母婴垂直传播:

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

②血液或血制品传播:

被污染的血制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输给受血者后感染,另外血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感染。

③医源性传播:

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均可传播。

④密切接触:

主要指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感染的可能,病毒可通过破损粘膜进入密切接触者的体内。

⑤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可传染。

预防措施:

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

对HBsAg阳性孕妇出生的婴儿均普遍注射乙肝疫苗。

要严格筛选献血员,确保医用血液及血制品不被污染。

还要加强对病人的治疗。

如何预防接触性传染病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致盲眼病之一。

潜伏期约为5~12日。

通常侵犯双眼。

多发生于儿童少年时期。

多为急性发病,病人有异物感、畏光、流泪,很多粘液或粘液性分泌物。

数周后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