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5402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部编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部编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部编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部编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

《部编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x

部编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基础知识。

(49分)

1.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只填序号)(8分)

          ①pū   ②pù

商铺(  ) 铺路(  ) 铺张(  ) 床铺(  )

   ①zhe  ②zhuó  ③zhāo  ④zháo

高着(  )着急(  )着想(  )触着墙(  )

2.读拼音,写词语。

(8分)

世界真奇妙,看了忘不了。

瞧,蟋蟀不肯suíyùérān(  ),它shènzhònɡ(  )地xuǎnzé(  )zhùzhǐ(  ),亲自挖掘,还把粗糙的地方修理pínɡzhěnɡ(  )。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壁拼命地爬,叶儿铺得那样jūnyún(  ),没有chónɡdié(  ),也不留一点儿kònɡxì(  )。

3.给下列句子中带点词换上意思相近的词语。

(4分)

(1)蟋蟀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的。

(  )

(2)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  )

(3)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  )

(4)如果感到疲劳,蟋蟀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

(  )

4.按要求填空。

(7分)

“毫”字的音序是____,音节是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查这个字时,先查部首_____,再查_____画。

“毫”字的解释有以下几种:

①细长而尖的毛;②指毛笔;③一点儿;④计量单位。

给下面词语中的“毫”选择合适的解释:

毫不可惜(  )  毫米(  )  毫发(  )

5.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补充句子。

(3分)

如果……就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1)(  )我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  )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2)(  )你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你(  )会有很多发现。

(3)(  )蟋蟀付出辛勤的劳动,(  )它能挖掘舒适的住所。

6.按要求完成句子。

(8分)

(1)绿绿的爬山虎爬满了学校北边的院墙。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蟋蟀把门口收拾得很平坦。

(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难道不是一个惊人的发现吗?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漂亮极了。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课文内容填空。

(11分)

(1)爬山虎是一种_______,它的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蟋蟀的住宅》一文中,作者不仅把蟋蟀的洞穴说成是“____”,还称之为“_____________”,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蟋蟀的_______之情。

(3)《题西林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说明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看到的景色也不尽相同。

俗话说“当局者迷”,这是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要说明的道理。

(4)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_______。

(5)梅须逊雪三分白,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21分)

(一)蟋蟀的住宅(节选)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  )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  )草半掩着,就像一(  )门。

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  )草。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1.在选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量词。

(2分)

2.文段中的“住宅”是指______,采用了_______的手法。

作者这样写的直接原因是(  )(3分)

A.说明蟋蟀的住宅结构讲究     

B.能够吸引读者

C.表明蟋蟀与其他昆虫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3.文段主要描写了蟋蟀住宅的外部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

4.从文段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蟋蟀的_____和对它的劳动成果的_______之情。

(2分)

(二)海底的灯光

广阔无边的海洋,像人们住的楼房一样,也可以分为好几层呢。

从海洋表面到二百米深的水面,是上层。

这里阳光透过海水,水里比较明亮。

从二百米到一千米的水层,是中层,因为阳光不能全部透过海水,光线十分微弱。

从一千米到四千米的水层,是深海层,这里是一个黑暗的世界。

在海洋中层,光线很暗,鱼怎么看得见呢?

它们游来游去不是要乱撞乱碰吗?

那是不会的。

生活在这一层的鱼,眼睛长得特别大,能够在微弱的光线中看清周围的东西。

更有趣的是,这些鱼的眼睛不但长得特别大,而且向外突起,就像望远镜那样能看得很远。

有些鱼两只眼睛不是长在头上的两旁,而是一起朝前或朝上,这样看同一个东西就看得更清楚了。

还有些鱼身体两旁有发光器,闪烁着绿幽幽的光。

它们借着身上发出的光寻找食物,招呼同伴。

这种鱼聚集在一起,远远望去,像是群星闪烁,又像是万家灯火。

在海底漆黑的世界里,鱼的眼睛已没有什么用处了,奇怪的是生活在这里的鱼都会发光。

在漆黑的海底,竟有明亮的“灯光”,这是多么奇怪啊!

1.根据短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2分)

(  )的光     (  )的海洋

(  )的光线(  )的世界

2.短文第二自然段详细介绍了三种鱼眼的特点,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读短文,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

(2分)

(1)生活在海洋(  )的鱼身体两旁有发光器,闪烁着绿幽幽的光。

A.上层       B.中层      C.深海层

(2)在(  ),阳光不能透过海水。

A.海洋上层和中层B.深海层C.海洋中层和深海层

4.“在漆黑的海底,竟有明亮的‘灯光’,这是多么奇怪呀!

”这句话中的“灯光”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三、习作。

(30分)

最近你留心观察了什么?

从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请你以“我发现了________的秘密”为题进行习作。

要求:

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基础知识。

(49分)

1.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只填序号)(8分)

          ①pū   ②pù

商铺( ② ) 铺路( ① ) 铺张( ① ) 床铺( ② )

   ①zhe  ②zhuó  ③zhāo  ④zháo

高着( ③ )着急( ④ )着想( ② )触着墙( ① )

2.读拼音,写词语。

(8分)

世界真奇妙,看了忘不了。

瞧,蟋蟀不肯suíyùérān( 随遇而安 ),它shènzhònɡ( 慎重 )地xuǎnzé( 选择 )zhùzhǐ( 住址 ),亲自挖掘,还把粗糙的地方修理pínɡzhěnɡ( 平整 )。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壁拼命地爬,叶儿铺得那样jūnyún( 均匀 ),没有chónɡdié( 重叠 ),也不留一点儿kònɡxì( 空隙 )。

3.给下列句子中带点词换上意思相近的词语。

(4分)

(1)蟋蟀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的。

( 舒适 )

(2)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 牢靠 )

(3)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 平整 )

(4)如果感到疲劳,蟋蟀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

( 疲惫 )

4.按要求填空。

(7分)

“毫”字的音序是H,音节是háo,用部首查字法查这个字时,先查部首毛,再查七画。

“毫”字的解释有以下几种:

①细长而尖的毛;②指毛笔;③一点儿;④计量单位。

给下面词语中的“毫”选择合适的解释:

毫不可惜( ③ )  毫米( ④ )  毫发( ① )

5.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补充句子。

(3分)

如果……就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1)( 虽然 )我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 但是 )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2)( 如果 )你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你( 就 )会有很多发现。

(3)( 因为 )蟋蟀付出辛勤的劳动,( 所以 )它能挖掘舒适的住所。

6.按要求完成句子。

(8分)

(1)绿绿的爬山虎爬满了学校北边的院墙。

(缩句)

爬山虎爬满了院墙。

(2)蟋蟀把门口收拾得很平坦。

(改为“被”字句)

门口被蟋蟀收拾得很平坦。

(3)这难道不是一个惊人的发现吗?

(改为陈述句)

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

(4)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漂亮极了。

(修改病句)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7.按课文内容填空。

(11分)

(1)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它的脚指的是叶柄反面长出的细丝。

(2)《蟋蟀的住宅》一文中,作者不仅把蟋蟀的洞穴说成是“住宅”,还称之为“伟大的工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蟋蟀的赞赏__之情。

(3)《题西林壁》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两句诗说明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看到的景色也不尽相同。

俗话说“当局者迷”,这是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要说明的道理。

(4)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二、阅读理解。

(21分)

(一)蟋蟀的住宅(节选)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 条 )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 丛 )草半掩着,就像一( 座 )门。

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 丛 )草。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1.在选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量词。

(2分)

2.文段中的“住宅”是指隧道,采用了比喻的手法。

作者这样写的直接原因是( C )(3分)

A.说明蟋蟀的住宅结构讲究     

B.能够吸引读者

C.表明蟋蟀与其他昆虫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3.文段主要描写了蟋蟀住宅的外部特点:

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

(5分)

4.从文段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蟋蟀的喜爱和对它的劳动成果的赞赏之情。

(2分)

(二)海底的灯光

广阔无边的海洋,像人们住的楼房一样,也可以分为好几层呢。

从海洋表面到二百米深的水面,是上层。

这里阳光透过海水,水里比较明亮。

从二百米到一千米的水层,是中层,因为阳光不能全部透过海水,光线十分微弱。

从一千米到四千米的水层,是深海层,这里是一个黑暗的世界。

在海洋中层,光线很暗,鱼怎么看得见呢?

它们游来游去不是要乱撞乱碰吗?

那是不会的。

生活在这一层的鱼,眼睛长得特别大,能够在微弱的光线中看清周围的东西。

更有趣的是,这些鱼的眼睛不但长得特别大,而且向外突起,就像望远镜那样能看得很远。

有些鱼两只眼睛不是长在头上的两旁,而是一起朝前或朝上,这样看同一个东西就看得更清楚了。

还有些鱼身体两旁有发光器,闪烁着绿幽幽的光。

它们借着身上发出的光寻找食物,招呼同伴。

这种鱼聚集在一起,远远望去,像是群星闪烁,又像是万家灯火。

在海底漆黑的世界里,鱼的眼睛已没有什么用处了,奇怪的是生活在这里的鱼都会发光。

在漆黑的海底,竟有明亮的“灯光”,这是多么奇怪啊!

1.根据短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2分)

( 绿幽幽 )的光     ( 广阔无边 )的海洋

( 微弱 )的光线( 黑暗 )的世界

2.短文第二自然段详细介绍了三种鱼眼的特点,它们分别是__眼睛特别大,向外突起、眼睛不是长在头上的两旁而是一起朝前或朝上、身体两旁有发光器。

(3分)

3.读短文,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

(2分)

(1)生活在海洋( B )的鱼身体两旁有发光器,闪烁着绿幽幽的光。

A.上层       B.中层      C.深海层

(2)在( B ),阳光不能透过海水。

A.海洋上层和中层B.深海层C.海洋中层和深海层

4.“在漆黑的海底,竟有明亮的‘灯光’,这是多么奇怪呀!

”这句话中的“灯光”指海底生活的鱼发出的光。

(2分)

三、习作。

(30分)

最近你留心观察了什么?

从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请你以“我发现了________的秘密”为题进行习作。

要求:

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