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方略探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5508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方略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考复习方略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考复习方略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考复习方略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考复习方略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高考复习方略探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高考复习方略探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高考复习方略探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高考复习方略探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高考复习方略探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高考复习方略探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高考复习方略探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高考复习方略探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高考复习方略探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高考复习方略探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高考复习方略探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高考复习方略探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高考复习方略探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高考复习方略探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高考复习方略探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方略探讨.docx

《高考复习方略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方略探讨.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复习方略探讨.docx

高考复习方略探讨

2007年高考复习方略探讨

今天很荣幸能有机会和在座的高三老师共同探讨2007年的高考复习方略。

同时也很愿意把我们在英语高考复习中的具体设想和做法向老师们做一下汇报。

首先务虚,即知晓2007高考的动态,其次了解2006年高考的特点,然后才是备考的方略。

一、2007年高考的动态

1.新大纲---教育部2007年新课程高考大纲已经出台

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应书增对其特点描述:

体现新课标教学倡导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体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新大纲在新课标的范围内只做减法,不做加法

注意发掘考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命题原则。

专家预计2007年高考《英语考试大纲》的内容及要求与2006年基本一致,故2007年高考英语的命题仍将以《高中英语教学大纲》(2000年试验修订本)和全国高考《考试大纲》为依据,其试卷结构、题型、题量及考查重点、难度等方面将保持基本稳定。

但自高考分省命题以来,各地试卷的模式不再千篇一律,动态命题的特点日益突出。

3.四省市高考新变化。

 

 教育部已经批准了广东、山东、海南、宁夏等4个省区的2007年高考改革新方案。

 山东:

阅读表达是2007年高考英语山东卷中的一个新题型。

该题型既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考查的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从样题可以看出,该题要求根据一篇250词左右的短文,以阅读表达方式考查5个问题:

①概括文章标题;②句子替代;③补全文章;④开放式问题;⑤英译汉。

题序

题型

题量

赋分

时间

(分钟)

I

听力

20

30

20

II

 

英语知识

运用

第一节语法和词汇

15

15

10

第二节完形填空

20

20

15

III

阅读理解

20

40

35

IV

 

书面表达

第一节阅读表达

5

15

15

第二节写作

1

30

25

总计

81

150

120

 广东:

  

英语新增高考题型“信息匹配”题。

新题型的出现,给中学语法教学的导向创造了契机。

新题型把语法真正放在了语境中考查,同时,借助多种考查方式,把对学生的要求,由一知半解甚至生搬硬套,提高到自然、自发地运用语法知识去表达的水平。

此举无疑大大提升了考试的难度。

同时也大大提升了考试的区分度。

试卷题型结构

题序

题型

时间

(分钟)

I

听力

第一节:

听独白或对话

15

22.5

30

第二节:

听取信息

5

10

II

语言知识及应用

第一节:

完形填空

15

22.5

15

第二节:

语法填空

10

15

10

III

阅读

第一节:

阅读理解

15

30

20

第二节:

信息匹配

5

10

10

IV

写作

第一节:

基础写作

1

15

10

第二节:

读写任务

1

25

25

总计

67

150

120

海南:

会考成绩的10%计入高考

科目设置不再是大“拼盘”

考试模式为“3+3+基础会考”,综合科目变成了单科。

    新方案规定,海南省明年高考的科目设置为:

考试模式为“3+3+基础会考”,总分为790分,比以前增加了40分。

考试科目除语文、数学、外语之外,文史类组合科目为政治、历史、地理,理工类组合科目为物理、化学、生物,而“基础会考”则按卷面成绩的10%计入高考总成绩。

此变化旨在改变高考是唯一指挥棒的状态;使学说生的选择余地更大了。

江苏:

08年外语分值“缩水”降至120分

  学业水平测试计入高考

  江苏省调整后的新方案实行“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模式。

3门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

语文、数学各增至160分,外语降至120分。

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

选修测试科目由考生在历史、物理中选择一门,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中选择一门,这2门之外的5门则为必修测试科目。

二、2006年高考试题的特点

回顾、总结2006年的高考英语试题,充分了解其题型特点及变化,既可为2007届考生提供若干信息又能为我们的科学备考提供有效的指导,使高考复习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稳中求变”,“稳中求改”。

综观2006高考英语全国的十八份试题,我们不难发现:

试卷的难度依据考生的变化情况依然稳定在0.55~0.65左右,的确是按照“紧扣《考纲》,平稳平和”的原则命制的,它们保持了历年全国卷的风格:

成熟、规范、简洁、语言准确,无偏题、怪题;难度适当、区分度明显。

这个“稳”是保持了试卷结构中70%至80%为中等难度的试题。

这个“变”是我们要给予足够重视的,因为它关系到2007年高考英语复习方向和内容的调整。

2.写作有新的变化。

2006年高考英语较之以前最大的变化或者说最大的进步在于其写作部分正在向大学英语四级作文的形式发展,也就是说写作题目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类似翻译的形式,走向了真正意义的英语写作。

譬如

山东卷---公民道德、

江西卷---中秋节的等待、

湖南卷---根据一首诗展开想象、

广东卷---通讯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浙江卷、陕西卷和江苏卷都在写作中要求学生加以主观看法。

专家视之为“描述+评论”类写作:

“描述”指对文字的叙述或对图画、图表的描述;“评论”包含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分析原因和展开想象等内容。

此种变化无疑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那就是高考英语写作变得越来越灵活了。

所以我们在准备07高考英语写作时,就要在打好基础、训练传统题型的同时,加大对新题型的训练力度。

3.突出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2006年的各地高考试题从不同角度考查了考生对书面语言的接受能力。

高考对英语听说读写诸项能力的测试并是非均衡的,而是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突出了对语用能力的测试。

这种能力体现在听力、完形、阅读、写作、单选及改错等题型的答题效果上。

新课标理念与难度要求下的人教版的过渡教材,其容量大,内容新,起点高。

高中三年60个单元,180篇文章传输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大容量的词汇(约3500词,若加上近千个合成词、派生词、词组、短语,总计有4500左右),更锻造了考生语言学习所具备的能力。

毋庸置疑,试题对2006年的学子在阅读速度、阅读质量、听力水平、写作能力都较往届有了较高的要求。

4.强调双基的掌握,动词仍是考查热点。

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的考试,虽然有难题,但主要考的仍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础的东西掌握好了,才可能把试卷中的中低档的题做对,也才有可能攻克由诸项基础知识综合而成的难题。

所以,高考成绩的高低,仍要取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牢固与否。

时态

语态

情态动词

非谓语动词

动词/短语区别

虚拟

全国I

1

1

1

/

2

1

全国II

2

/

1

1

1

/

北京卷

3

/

1

2

/

/

安徽卷

1

/

/

2

2

/

辽宁卷

1

1

/

/

1

/

四川卷

1

/

1

2

1

/

湖北卷

1

/

/

2

5

1

浙江卷

2

/

1

2

2

/

江苏卷

1

1

1

2

/

/

江西卷

1

/

1

2

1

/

福建卷

1

1

1

1

1

1

山东卷

1

1

1

2

2

/

广东卷

2

/

1

2

2

/

天津卷

1

/

1

1

2

/

陕西卷

1

1

1

2

1

/

重庆卷

1

2

1

1

1

/

湖南卷

1

1

1

2

/

/

从上表看出,2006年全国各地英语试卷中,在语言和词汇运用一题中,以动词为中心的语言点主要在时态、非谓语动词和动词词义或动词短语的区别三方面考查尤为密集。

而考查较少的依然是与动词有关的虚拟语气。

三.2007年高考复习方略

第一部分:

听力

1.高考对听力的要求

考生能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

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要义。

(主旨大意题)

2)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

(细节信息题)这类题是最多的,就是我们常说的wh题,也是拿大分的题。

3)对说话的背景,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等能做出简单的推理。

(人物关系题)

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推理判断题)这类题是最难的。

 

2.题型整理归类。

1)主旨大意题

此类题要求根据所给信息归纳原文的主题或者最合适的标题。

多为Wh-question形式。

常见有下列问题:

Whatdoesthepassagetalkabout?

Whatisthepassagemainlyabout?

Whatisthebesttitleofthepassage?

Whatisthemainideaofthepassage?

告诉学生抓住短文的前两句话往往特别重要,因为前两句话往往就是主题句。

即使不是主题句,也对理解全文有重要的意义。

2)事实细节题

  英语听力测试主要是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特别是在ShortConversation中,测试的问题大多以涉及的人物(who)、事件(what)、时间(when)、地点(where)、原因(why)、方式(how)、程度(howlong,howsoon,howmuch)、数字(howmany/howmuch)、选择(which...)等形式出现。

由于这类对话长度较短,且只播放一遍。

这就要求考生在解题时,应特别注意倾听第二个人的答语,以便从中捕捉到答题所需的信息。

(06全国卷)

1.Howmuchwillthemanpayforthetickets?

A.£7.5.B.£15.C.£50.

2.Whichistherightgatefortheman’sflight?

A.Gate16.B.Gate22.C.Gate25.

3.Howdoesthemanfeelaboutgoingtoschoolbybike?

A.Happy.B.Tired.C.Worried.

4.Whencanthewomangetthecomputers?

A.OnTuesday.B.OnWednesday.C.OnThursday.

5.Whatdoesthewomanthinkoftheshirtfortheparty?

A.Thesizeisnotlargeenough.

B.Thematerialisnotgood.

C.Thecolorisnotsuitable.

(1)Where--question常见的问法有:

Wheredoestheconversationmostprobablytakeplace?

Wherearethespeakersnow?

试题常出现的地点:

与学校相关的词通常有School,lecture,paper,exam,grades,playground,teacher,student,library,headmaster,homework等。

与餐馆相关的词通常有Restaurant,menu,soup,drink,food,wine,fish,order,bill,waiter,waitress,table,seat,full,delicious等。

与旅馆相关的词通常有Hotel,single(ordouble)room,checkin,checkout,Room411,bookaroom,groundfloor等。

与邮局相关的词通常有postoffice,parcel,package,stamp,postage等。

与医院相关的词通常有hospital,cold,fever,pain,cough,trouble,temperature,doctor,nurse,examine等。

(2)When-question此类问题,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a)根据表示时间的关联词来判断事件发生的时间,这类关联词有:

before,after,then,until,later,aheadof,immediately等。

b)听清楚有关数字和数字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简单的计算,

c)掌握年、月、星期的表达方法。

注意一些表示时间的词,如:

quarter,acoupleofdays,eve,dawn,daybreak等

(3)Which/Who-question在这类问题中Who常用来提问说话人的身份,动作的执行者或接受者;Which主要对某种具体的事物进行提问。

常见以下问题:

Whoisthespeaker?

WhichsubjectwillJacktake?

WhichlanguageisJackspeaking?

这类问题难度不大,有时文中直接给出答案,有时可以根据相关词判断。

如:

根据Teacher/Student,class,exam,homework,part-timejob等相关词判断出说话人的身份可能是老师或学生;

根据Salesman,price,onsale,tryon等词判断出说话人的身份可能是售货员;

根据Reporter,news,report等词判断出说话人可能是记者。

(4)How-question这类问题主要提问:

年龄、距离、速度、价格、数量等;说话人对事物的反应,动作的方式等。

主要提问方式:

Howoldistheman?

Howlongdoesittakethemtogetthereiftheytakeaplane?

HowdidthemangotoJapan?

Howmuchdidshepayforthedress?

Howdidtheyfeelaboutthetrain?

关于年龄、距离、速度等一般要进行简单运算,学生除了要听清楚数字外,还要注意百分数、倍数等的数量词,如:

double,haft,dozen,couple,thirtypercent,threetimes,century,etc.

(5)Why-question这类问题主要对原因进行提问,常与文中表示原因的句子形成因果关系。

因此要注意because,for,since,as,sothat,to等引导的句子或短语。

如下面这段话:

ThenewuniversitieswerefoundedaftertheSecondWorldWar.AlotofstudentschosethenewuniversitiesinsteadofOxford.Theybecamepopularbecauseoftheiradvancedteachingmethods.

Q:

Whydidthenewuniversitiesbecomepopular?

这是对原因进行提问的一道题,如果抓住了句子的becauseoftheiradvancedteachingmethods答案便跃然而出。

3)简单推理判断题

这类题是听力中的难点。

判断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

一是充分利用各题仅有的5秒钟快速阅读选项,在听录音时易抓住重点;二是对所给的信息进行判断分析。

常见的提问形式有以下几种:

Whatcanwelearnfromthepassage?

Whatdoesthespeakermean?

Whichofthefollowingistrue?

Wheredoestheconversationtakeplace?

Wheredoyouthinkthespeakersare?

Whatarethetwospeakers?

Whatistheman/woman?

What’s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twospeakers?

Whoarethetwospeakers?

Whoisthemanspeakingto?

对推理判断题进行具体分类有以下几种:

(1)时间、数字计算题

这类试题都涉及到数字,很多时候涉及不只一个数字,故做题时应该反应灵敏,可以记下一些重要的信息,通过选择项比较分析来解决。

常见的提问方式一般有:

When…?

Whattime…?

Howold…?

Howmuch…?

Howmany…?

等等。

另外,它所涉及的数字主要包括:

日期、时间;年代、年龄、价格、数量、距离、房号及电话号码等。

就数字种类来说,主要有基数、序数、百分数、分数等。

做题时,一般会出现几个数字,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字通常为计算题。

所以我们要用到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尤其要注意一些常见的词语。

如:

half,double,twice,one-third,percent,apair,adozen,penny,cent等等。

(2)地点、方向题

这一类试题我们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Whereis…?

Wheredoestheconversationprobablytakeplace?

Wherearethetwospeakersnow?

Whereisthemangoing?

考试中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对话中涉及到几个点,并且根据这些地点提问;二是对话中没有出现具体的地点名称,要求大家根据对话中所出现的特定场合来猜测与判断说话人在什么地方谈话。

常见的地点有:

atthehospital;inthepostoffice;atahotel;atarestaurant;inthelibrary;inthebank;attheairport等。

我们就要抓住这些对话中的特定词语来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

(3)人物关系、职业、身份题

这一类试题要大家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下,对说话人的身份进行推理与判断,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What’stheman(woman)?

What’stheman’s(woman’s)occupation?

What’stheprobablerelationshipbetweenthetwospeakers?

而且我们常见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有:

doctor-patient;boss-secretary;shopassistant-customer;driver-policeman;teacher-student;friends等等。

4)态度、观点与看法题

这一类试题所涉及到的是,对话双方所交谈的对某人与某事或对另一个人的言行所做出的好恶、赞成等的态度以及情靖绪变化。

常用的提问方式有:

Whatdoestheman(woman)thinkof…?

Whatdoestheman(woman)suggesttheman(woman)do?

Whatdoestheman(woman)mean?

Whydon’tyou…?

Whynot…?

How(What)about…?

You’dbetter…等。

Whatcanweinferfromtheconversation?

Whatdowelearnfromtheman’s(woman’s)reply?

Whatisprobableresultoftheconversation?

Whatcanwelearnfromtheconversation?

Whatcanweconcludefromtheconversation?

听力测试与其它测试相比,有其特殊性,它要求考生从头到尾按顺序往下听,听完每段对话和独白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选择,没有“回头看”的可能性。

因此,掌握一些听力应试技巧,对于在考场上正常发挥水平,取得理想的成绩尤为重要。

听力测试微技能要求:

(1)快速扫读卷面题干及几个选择项,学会预测话题内容

(2)听清首尾主题句,把握主旨大意

(3)熟悉日期、价格、距离、倍数的表达及数字的读音,

(4)依据说话人语气、语调去推理判断情感态度关系

(5)快速辨别哪些是人名、地名及专有名词

(6)学会快速记录信息要点(建立自己的速记模式)

⑺快速确定所获信息的关键词,做出准确推论

(8)果断选题,学会放弃(  相信第一感觉,当机立断,决不能反反复复,因一题失多题,影响后面的答题。

)  

(9)善于捕捉隐藏在表面句意或词义后面的更深涵义

3.复习备考建议:

  

1)长听不懈,增强辨音能力。

鉴于听力提高得有量的过程积累,可要求学生每天必有听的训练,并用分段检测的方法,预知学生泛听的总量。

(40h)

2)精心挑选听力训练材料。

所选材料的难易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把握,尽可能内容具趣味性和多样性。

朗读人口齿清晰,发音标准,朗读速度应不低于高考。

英音、美音都应有所适应。

3)训练学生应试技巧:

预测、推断、速记、分析、意会、结论。

4)听力录音的语速要酌情加快。

听力部分的难度近几年一直在增加,因而听力训练要循序渐进,敢于从难要求(语速应在120-140wpm)。

5)熟悉听力测试的四种类型。

即对概括中心,谈话细节,推理判断,人物关系等问题要心中有数。

对常考的谈话内容,如打电话、购物、看病、就餐、活动安排、表示看法等,要做到熟悉不陌生。

6)加大阅读、诵读的积累,增强语感。

听力材料中的词汇多是日常生活的交际用语,即最常见、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和词组,其句子结构比较简单。

所以,选用精彩的对话或独白作为中等以下学生的阅读、朗读甚或是背诵材料、积累文中漂亮的句式和词组,不失为提高学生听力的有效途径。

7)听力练习要精、泛结合。

课下要求学生听各种与英语有关的东西,如唱英语歌、看原版电影。

泛听对培养语感是很有好处的。

8)精通特殊句型把握关键词。

引领学生注意转折、让步、否定和虚拟语气的特殊句型以及时态的转换,学会透过转折和让步把握说话者的真正意图。

表转折的常见词是“but”,一般来说听者尤其要注意but后的意思,这是整句的主要部分。

其他表转折和让步意义的词还有:

though,although,eventhough,evenif,inspiteof,despite,unless,insteadof,however及what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