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北师大附中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5622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7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北师大附中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北京市北师大附中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北京市北师大附中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北京市北师大附中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北京市北师大附中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北京市北师大附中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北京市北师大附中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北京市北师大附中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北京市北师大附中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北京市北师大附中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北京市北师大附中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北京市北师大附中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北京市北师大附中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北京市北师大附中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北京市北师大附中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北京市北师大附中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北京市北师大附中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北京市北师大附中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北京市北师大附中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北京市北师大附中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北师大附中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docx

《北京市北师大附中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北师大附中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北师大附中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docx

北京市北师大附中学年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

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八年级9月月考物理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A.mB.m/sC.sD.km/h

2.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

“淡的起优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山B.船C.河岸D.房屋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长方形五星红旗,如图是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场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该国旗的宽度,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1.8mB.3.3mC.4.8mD.5.5m

4.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3.6km/h=3600m/sB.1.5h=90s

C.200cm=2mD.36m/s=10km/h

5.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B.一支普通新铅笔的总长度约为28cm

C.普通教室的门高约为5m

D.一位初中生跑1000m所用的时间约为50s

6.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但它们的速度大小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不同的时间内,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相等

B.在相同的时间内,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相等

C.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

D.速度小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短

7.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走20m的路程,那么它在前2s内的速度一定是

A.80m/sB.10m/sC.5m/sD.无法确定

8.下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张小球从右向左运动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的小球运动得越来越快

A.

B.

C.

D.

9.关于声现象,下判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10.如图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A厅“声音之韵”展区,“传声筒”这件展品,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B.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

C.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传来的D.医用听诊器和传声筒的原理不同

11.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声聚焦”装置,它是一个像锅盖形状的凹形圆盘,如图所示.当小明将耳朵靠近装置的固定架的中心时,远处传来的微小声音就变大了,这是因为“声聚焦”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结果改变了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音调和响度

12.为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噪声干扰,下列措施中有效的是

A.给老师配备扩音设备B.给学生配备防噪声的耳罩

C.给教室内安装监控摄像D.保持教室周边环境的安静

13.汽车以54km/h的速度在沿海公路上行驶;羚羊以20m/s的速度在草原上奔跑;长跑运动员在15min内跑完5000m.三者速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运动员、汽车、羚羊B.羚羊、汽车、运动员

C.汽车、羚羊、运动员D.汽车、运动员、羚羊

14.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运动的速度是乙车的3倍,甲车行驶的时间的乙车的2倍,则甲车和乙车行驶的路程之比是

A.

B.

C.

D.

15.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m/s,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A.5m/sB.4.8m/sC.5.8m/sD.无法确定

16.下面哪一个数的单位是cm

A.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的为9B.教室宽约为60

C.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的为168D.一支铅笔的长度物为18

17.如图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小汽以此速度从玉屏驶向贵阳,若玉屏至贵阳约为3.2×105m,则

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s

B.该汽车的行速度是80km/h

C.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s

D.该汽车只要4小时就可到达贵阳

18.两台完全相同的电动车,在水平路面上做直线运动,两车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5m/s

B.通过30m的路程,乙车所用的时间比甲车的长

C.第4s时,甲车的动能比乙车的动能小

D.坐在甲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运动,人是以甲车为参照物的

19.下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用“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C.

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D.

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

20.如图所示,纽扣的直径是

A.3.10cmB.3.10dm

C.1.10cmD.1.10dm

21.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实验室中测小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相对于桌面是静止的B.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3s

C.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通过路程15cmD.小球从A点到D点平均速度为1m/s

22.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3.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实验:

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B.丙实验:

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C.乙实验:

抽气过程中,鈡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D.丁实验:

小明轻声说话,通过“土电话”小丽可以听到,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24.用一橡胶锤以不同力度敲同一音叉,所产生的声音将有不同的( )

A.频率B.音调C.音色D.响度

25.一只电铃放置在玻璃罩内,打开开关,电铃发出声音,当用抽气机把玻璃罩中的空气抽去时,将会发生

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B.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C.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D.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声音

26.在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二、填空题

27.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_______cm.

28.如图所示,用手___(选填“轻”或“重”)划桌面,使坐在桌子左侧的小华在空气中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划桌子声;控制声音的大小和声音传播的距离______,小华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够听到划桌子声,证明桌子能够传声.

29.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__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30.在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斜面长1.2m,用来计时的秒表每格表示1s,小车沿斜面从顶端滑到底端,秒表指针如图(指针转动未超过一周),小车经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后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选填“大于”、“小手”或“等于”)小车从顶到达底端所用时间是________s,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cm/s.

31.如图所示,把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当音箱播放乐曲时,烛馅伴着音箱所发声音有节奏地来回摆动.此现象说明:

声音可以传递____.

32.在中国科学技术馆2层的“探索与发现”展厅中,有一组体验声音聚焦的装置.它是由两个具有抛物面的圆形物体组成,如图所示为其中的一个.小莉和小刚分别站在两个抛物面的焦点处,小莉小声说话,小刚可以清晰地听到小莉的声音.这是因为小莉发出的声音先后在两个抛物面上发生________,并使声音________于小刚所在区域.

三、实验题

33.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_________;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请你补充完成《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

⑴实验目的:

测量运动小车的全程的、上半段及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⑵实验器材:

长木板、小车、小木块、刻度尺、停表

⑶实验步骤:

实验步如下,请完成填空.

①将长木板的一端用木块垫起,形成一个坡度________(填“较大“成“较小”)的斜面如图所示.

②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固定在斜面底端,用________测出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1,用______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击金属片的时间t1,并将s1、t1记录在表格中.

③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固定,再把小车放在斜面项端,用________,用________,并将s2、t2记录在表格中.

④.根据公式________及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和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并将________.

⑤根据公式v3=________(请用“s1、t1、s2、t2表示”)及测量数据,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并将v3记录在表格中.

35.控制噪声的措施有很多,其中一个是戴耳罩,一般在耳罩中会填入填充物,那么泡沫塑料、纸巾、棉布三种材料,哪种材料填充入耳罩中,能更好的减弱噪声呢?

请自选器材设计实验判断.写出选择的器材、实验步骤及判断依据.

四、综合题

36.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中有许多现象会让我们产生疑问,把疑问陈述出来,就形成了问题,但不一定是科学问题.像个人爱好、道德判断、价值选择方面的问题都不属于科学问题.比如,“哪种品牌的运动鞋更好?

”“为减少污染和交通拥堵,应该限制小汽车的使用吗?

”等都不属于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是指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的问题.例如,“纯水和盐水哪一个结冰更快?

”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因为你可以通过实验收集信息并予以解答.

并不是每一个科学问题都可以进行探究,当问题太泛化或太模糊,就难以进行科学探究,比如“是什么影响气球贴到墙上?

”.一般而言,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描述的是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变量必须是可检验的.也就是说,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都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例如,“增加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会改变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吗?

”,在这个问题中,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是自变量,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是因变量,我们通过改变自变量就可以检验因变量怎样变化.

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陈述方式,常见的陈述方式有下列三种.方式一:

某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吗?

例如,导体的长度影响导体的电阻大小吗?

方式二:

如果改变某个变量,另一个变量会怎样变化?

例如,如果增大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中的电流就增大吗?

方式三:

一个变量跟另一个变量有关吗?

例如,电流跟电压有关吗?

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围绕可探究的问题展开的,正是由于有了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才能使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

(1)下列问题中属于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________________.

A. 哪种类型的音乐更好?

                 B. 沿斜面下滑的物体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与斜面坡度有关吗   

C. 利用步长能测量教室的长度吗?

   D. 应该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吗?

(2)生活中小明发现同样的一杯热水,冬天室温低时冷却得快,夏天室温高时冷却得慢,请帮助小明同学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

________.

五、计算题

37.“十・ー”期间,小明一家开车外出旅游,中看到如图所示的限速牌,小明用了15min的时间通过了这15km长的限速段,请你通过计算说明他超速了吗?

38.一列队伍长50m,行进速度为2.5m/s,经过一座桥,从队伍的第一个人路上桥到队伍最后一个人离开桥,总共用了60s时间,求桥长?

参考答案

1.B

【详解】

国际单位制中,m是长度的国际单位;km是长度的常用单位;m/s是速度的国际单位;km/h是速度的常用单位,故选B.

2.B

【详解】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确定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根据题意知道,研究对象是“山”,“连山…向船尾跑去了”说明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又因为船向前行,所以,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B正确;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故A错误;以河岸、房屋为参照物,山与河岸、房屋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故CD错误,故选B.

3.B

【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以得出国旗的宽度约为人高的2倍左右,而普通人高在1.7m,故提供数据中3.3m最接近估计值.

4.C

【详解】

3.6km/h=3.6×3600m/3600s=1m/s,故A错误;1.5h=1.5×3600s=5400s,故B错误;200cm=200×10-2m=2m,故C正确;36m/s=36×3.6km/h=129.6km/h.,故D错误,故选C.

5.A

【详解】

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符合实际,故A正确;一支普通新铅笔的总长度约18cm,故B错误;教室的门高约为2m,故C错误;一位初中生跑1000m所用的时间约4min左右,故D错误,故选A.

6.A

【解析】

解答:

A.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同,在不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能相同,如甲的速度是3m/s,2s通过的路程是6m;乙的速度是2m/s,3s通过的路程也是6m,故A正确;B.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同,根据s=vt可知,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故B错误;C.速度大的物体,如果运动时间短,通过的路程可能较短,故C错误;D.速度小的物体,如果运动时间长,通过的路程可能较长,故D错误.

7.C

【详解】

根据题意知道,t=4s,s=20m,所以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是:

v=s/t=20m/4s=5m/s,即它前2s内的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都是5m/s,故选C.

8.C

【解析】

【分析】

物体在做加速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距离逐渐变大,据此进行选择。

【详解】

A、相邻小球的间隔时间相同,但距离先变大后变小,故小球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从右向左运动时,间隔时间相同,间隔距离越来越小,故小球做匀减速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从右向左运动时,间隔时间相同,间隔距离逐渐增大,说明小球做加速运动;故C符合题意;

D、间隔时间相同,间隔距离相同,则说明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9.B

【详解】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比空气中快,故A错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所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C错误;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故D错误,故选B.

10.B

【详解】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不正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介质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故B正确;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或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和空气传来的,故C不正确;医生利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时,从身体到听诊器通过鼓片收集振动产生的声音,利用的是固体传声;然后通过橡皮管里空气传达到双耳听孔,利用的是气体传声;即听诊器同时利用了固体和气体传声两种方式,与传声筒的原理相同,故D不正确,故选B.

11.A

【详解】

根据题意知的,声聚焦装置,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声音听起来变强大了,即改变了声音的响度;声音的音调是固定不变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故只有A正确,故选A.

12.D

【解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给老师配备扩音设备,可使老师的讲课声音增大,但不能起到减弱周围噪声的作用,故A不合题意;学生戴耳罩虽然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同时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故B不合题意;给教室内安装监控摄像对噪声没有影响,故C不合题意;保持教室周边环境的安静可在声源处有效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防治噪声的途径,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防治噪声的具体做法的理解,是中考的常考题型。

13.A

【详解】

运动员的速度

=

=

≈5.6m/s

汽车的速度

=54km/h=15m/s

羚羊的速度

=20m/s。

由此可见,速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运动员、汽车、羚羊。

故选A。

14.B

【详解】

由v=s/t知道s=vt,因为甲车运动的速度是乙车的3倍,甲车行驶的时间是乙车的2倍,所以两车路程之比是:

,故选B.

15.B

【详解】

设总路程为2s,前一半路程为s,后一半路程为s,则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是:

t1=s/v1=s/4m/s,后一半路程所用时间是:

t2=s/v2=s/6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v=2s/(t1+t2)=

=4.8m/s,故选B.

16.CD

【详解】

A.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9mm,故A不符合题意;

B.教室的宽度约为6m,故B不符合题意;

C.小明的身高约为168cm,故C符合题意;

D.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故D符合题意;

故选CD。

17.D

【详解】

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h,汽车到达贵阳需要时间

,故选D

18.BD

【详解】

A.由图像知道,甲车7s通过的路程是45m,所以,甲车的速度是:

v甲=s甲/t甲=45m/7s≈6.43m/s,故A错误;

B.由图像知道,通过30m的路程,乙车所用的时间是12s,甲车所用的时间是5s,所以乙车所用的时间比甲车的长,故B正确;

C.由图像知道,乙车4s通过的路程是10m,乙车的速度是:

v乙=s乙/t乙=10m/4s=2.5m/s;两台电动车完全相同,即质量相等,由于v甲>v乙,所以,甲车的动能比乙车的动能大,故C错误;

D.坐在甲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运动,是以甲车为参照物,故D正确,

故选BD.

19.B

【详解】

A.道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A错误;

B.“B超”即超声诊断仪,“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故B正确;

C.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宇航员对话需借助无线电设备,故C错误;

D.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故D错误.

【点睛】

此类题目是考查多个知识点的综合题目,要结合相关物理知识点进行分析解答.

20.C

【详解】

由图知道,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又因为纽扣左侧对齐示数2.00cm,右侧对齐示数3.10cm,所以纽扣的直径是d=3.10cm-2.00cm=1.10cm,故选.C.

21.D

【分析】

根据机械运动的定义判断物体的运动;由图读出从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由刻度尺读出从A点运动到C点通过路程;读出AD之间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由

计算平均速度.

【详解】

根据题意知道,小球相对于桌面有位置的变化,所以,小球是运动的,故A错误;由图知道,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经过了2个时间间隔,所以用时是:

2×0.1s=0.2s,故B错误;由图知道,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通过路程18cm,故C错误;由图知道,AD之间的距离是:

s=30cm-0cm=0.3m,小球运动的时间是:

t=0.3s,所以,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是:

,故D正确,故选D.

22.A

【详解】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所以当用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因两次木梳齿的振动快慢不同,所以两次所听到的声音的音调不同;

23.D

【详解】

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A错误;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B错误;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变小,伴随着介质的减少,声音的传播月来越困难,推广到极端状态,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土电话的声音是通过细线传播的,这说明固体能传声,故D正确,故选D.

24.D

【详解】

乐音的三要素为:

音调:

由频率决定;响度:

由振幅决定;音色:

发声体特有的特征;所以用一橡胶锤以不同力度敲同一音叉时,只能改变其振幅,即响度会变化。

故选D。

25.B

【详解】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在抽气的过程中,介质减少,但电铃仍在振动;随着不断抽气,介质减少,故会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6.A

【详解】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A正确;

B.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测量不当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故B错误;

C.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故C错误;

D.运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D错误。

故选A。

27.3.40左右.

【解析】

解答: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由图知: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A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4cm对齐,估读为3.40cm,所以物体A的长度为3.40cm.

故3.40左右.

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

28.轻;不能;相同

【详解】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效果不同,固体传声效果最好,通过空气传播效果较差,所以当用手轻划桌面时,使坐在桌子左侧的小华在空气中不能听到划桌子声;当控制力度和声音传播的距离相同时,若当耳朵贴近桌面,则声音通过桌面传入耳朵,说明桌子能够传声.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9.振动音调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增大产生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的频率有关.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音调发生了变化.

30.小于;5;24

【详解】

实验中小车沿斜面从顶端滑到底端,运动由慢变快,所以经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会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由图知道,小车从顶端到达底端,表针转过了5个小格,由于用来计时的秒表每格表示1s,所以,小车从顶到达底端所用时间是:

t=5s,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v=s/t=1.2m/5s=0.24m/s=24cm/s.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要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然后按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s/t求出平均速度,最后一空还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31.能量

【详解】

烛焰在摇晃说明它获得了能量,因为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发声的音箱前,由于音箱的纸盆振动,带动空气振动,故发现烛焰随着声音来回摆动,表明了声波能传递能量.

32.反射集中

【解析】

【详解】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可以发生反射,形成回声,回声如果与原声混在一起,可使原声加强,响度增大.由题意可知,小莉发出的声音经过圆形抛物面物体先后进行两次反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