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15年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5640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2015年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5年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5年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5年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5年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5年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5年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5年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5年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5年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5年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5年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5年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5年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5年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5年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5年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5年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5年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5年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2015年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doc

《浙江省杭州市2015年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2015年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doc(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市2015年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doc

2015年浙江省杭州市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0,+∞)单调递增的是(  )

 A.B.y=cosxC.y=exD.y=ln|x|

 

2.命题“存在x0∈R,2x0≤0”的否定是(  )

 A.不存在x0∈R,2x0>0B.存在x0∈R,2x0≥0

 C.对任意的x∈R,2x<0D.对任意的x∈R,2x>0

 

3.设等比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若+=+,+=+,则a1a5=(  )

 A.24B.8C.8D.16

 

4.设函数y=sinax+b(a>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y=loga(x+b)的图象可能是(  )

 A.B.C.D.

 

5.设平行于y轴的直线分别与函数y1=log2x及y2=log2x+2的图象交于B,C两点,点A(m,n)位于函数y2的图象上,若△ABC为正三角形,则m•2n=(  )

 A.8B.12C.12D.15

 

6.已知ABC﹣A1B1C1是所有棱长均相等的直三棱柱,M是B1C1的中点,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在棱AB上存在点N,使MN与平面ABC所成的角为45°

 B.在棱AA1上存在点N,使MN与平面BCC1B1所成的角为45°

 C.在棱AC上存在点N,使MN与AB1平行

 D.在棱BC上存在点N,使MN与AB1垂直

 

7.设P是双曲线C:

﹣=1(a>0,b>0)右支上的任意一点,已知A(a,b),B(a,﹣b),若=λ+μ(O为坐标原点),则λ2+μ2的最小值为(  )

 A.abB.C.abD.

 

8.设f0(x)=|x|﹣10,fn(x)=|fn﹣1(x)|﹣1(n∈N*),则函数y=f20(x)的零点个数为(  )

 A.19B.20C.21D.2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第9-12题每小题6分,第13-15题每题4分,共36分)

9.设集合{(x,y)|(x﹣1)2+(y﹣2)2≤10}所表示的区域为A,过原点O的直线l将A分成两部分,当这两部分面积相等时,直线l的方程为      ;当这两部分面积之差最大时,直线l的方程为      ,此时直线l落在区域A内的线段长为      .

 

10.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中最长的棱长等于      ,体积等于      .

 

11.设直线l:

y=kx+1经过抛物线x2=2py(p>0)的焦点F,则p=      ;已知Q,M分别是抛物线及其准线上的点,若=2,则|MF|=      .

 

12.设非负实数x,y满足(m<0),则不等式所表示的区域的面积等于      (用m表示);若z=2x﹣y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19,则实数m=      .

 

13.在正四面体ABCD中,M是AB的中点,N是棱CD上的一个动点,若直线MN与BD所成的角为α,则cosα的取值范围是      .

 

14.在△ABC中,||=3,||=5,M是BC的中点,=λ(λ∈R),若=+,则△ABC的面积为      .

 

15.已知单位正方形的四个顶点A(0,0),B(1,0),C(1,1)和D(0,1),从A点向边CD上的点P(,1)发出一束光线,这束光线被正方形各边反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直到经过正方形某个顶点后射出,则这束光线在正方形内经过的路程长度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c=6,sinA﹣sinC=sin(A﹣B).

(Ⅰ)若b=2,求△ABC的面积;

(Ⅱ)若1≤a≤6,求sinC的取值范围.

 

17.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等腰梯形,且满足AB∥CD,AD=DC=AB,PA⊥平面ABCD.

(1)求证:

平面PBD⊥平面PAD;

(2)若PA=AB,求二面角A﹣PD﹣C的余弦值.

 

18.已知椭圆C:

+=1(a>b>0)的左焦点为F(﹣c,0),点D(0,b),直线DF的斜率为.

(Ⅰ)求椭圆C的离心率;

(Ⅱ)设过点F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过点P(﹣4c,0)作与直线AB的倾斜角互补的直线l,交椭圆C于M,N两点,问:

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此定值,若不是,说明理由.

 

19.数列{an}与{bn}满足:

①a1=a<0,b1=b>0,②当k≥2时,若ak﹣1+bk﹣1≥0,则ak=ak﹣1,bk=;若ak﹣1+bk﹣1<0,则ak=,bk=bk﹣1.

(Ⅰ)若a=﹣1,b=1,求a2,b2,a3,b3的值;

(Ⅱ)设Sn=(b1﹣a1)+(b2﹣a2)+…+(bn﹣an),求Sn(用a,b表示);

(Ⅲ)若存在n∈N*,对任意正整数k,当2≤k≤n时,恒有bk﹣1>bk,求n的最大值(用a,b表示).

 

20.设a>0,b>0,函数f(x)=ax2﹣bx﹣a+b.

(Ⅰ)(i)求不等式f(x)<f

(1)的解集;

(ii)若f(x)在[0,1]上的最大值为b﹣a,求的取值范围;

(Ⅱ)当x∈[0,m]时,对任意的正实数a,b,不等式f(x)≤(x+1)|2b﹣a|恒成立,求实数m的最大值.

 

 

2015年浙江省杭州市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0,+∞)单调递增的是(  )

 A.B.y=cosxC.y=exD.y=ln|x|

考点:

函数单调性的判断与证明;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专题:

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析:

根据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可.

解答:

解:

y=在(0,+∞)上递增,但不具有奇偶性,排除A;

y=cosx为偶函数,但在(0,+∞)上不单调,排除B;

y=ex在(0,+∞)上递增,但不具有奇偶性,排除C;

y=ln|x|的定义域为(﹣∞,0)∪(0,+∞),关于原点对称,

且ln|﹣x|=ln|x|,故y=ln|x|为偶函数,

当x>0时,y=ln|x|=lnx,在(0,+∞)上递增,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的判断,属基础题,定义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命题“存在x0∈R,2x0≤0”的否定是(  )

 A.不存在x0∈R,2x0>0B.存在x0∈R,2x0≥0

 C.对任意的x∈R,2x<0D.对任意的x∈R,2x>0

考点:

命题的否定.

专题:

简易逻辑.

分析:

直接利用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写出结果即可.

解答:

解:

因为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所以命题“存在x0∈R,2x0≤0”的否定是:

对任意的x∈R,2x>0.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命题的否定,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关系,基本知识的考查.

 

3.设等比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若+=+,+=+,则a1a5=(  )

 A.24B.8C.8D.16

考点: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专题: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分析:

化简整理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得出.

解答:

解:

∵+=+,

∴,

∵等比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

∴a1a2=4,

同理可得:

a3a4=16.

∴q4=4,解得,.

则a1a5==4q3=8.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属于基础题.

 

4.设函数y=sinax+b(a>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y=loga(x+b)的图象可能是(  )

 A.B.C.D.

考点:

正弦函数的图象.

专题: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分析:

根据条件求出a、b的范围,可得函数y=loga(x+b)的单调性以及图象经过的定点,结合所给的选项得出结论.

解答:

解:

有函数的图象可得0<b<1,=>2π﹣π,∴0<a<1.

故函数y=loga(x+b)为减函数,且图象经过点(1﹣b,0),(0,logab),logab>0.

结合所给的选项,

故选:

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特征,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属于基础题.

 

5.设平行于y轴的直线分别与函数y1=log2x及y2=log2x+2的图象交于B,C两点,点A(m,n)位于函数y2的图象上,若△ABC为正三角形,则m•2n=(  )

 A.8B.12C.12D.15

考点:

函数的图象.

专题:

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析:

根据题意,设出A、B、C的坐标,由线段BC∥y轴,△ABC是等边三角形,得出AB、AC与BC的关系,求出p、q的值,计算出结果

解答:

解:

根据题意,设A(m,n),B(x0,log2x0),C(x0,2+log2x0),

∵线段BC∥y轴,△ABC是等边三角形,

∴BC=2,2+log2m=n,

∴m=2n﹣2,

∴4m=2n;

又x0﹣m=,

∴m=x0﹣,

∴x0=m+;

又2+log2x0﹣n=1,

∴log2x0=n﹣1,x0=2n﹣1=;

∴m+=;2m+2=2n=4m,

∴m=,2n=4;

∴m•2n=×4=12;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应用问题,也考查了指数,对数的运算问题,是较难的题目.

 

6.已知ABC﹣A1B1C1是所有棱长均相等的直三棱柱,M是B1C1的中点,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在棱AB上存在点N,使MN与平面ABC所成的角为45°

 B.在棱AA1上存在点N,使MN与平面BCC1B1所成的角为45°

 C.在棱AC上存在点N,使MN与AB1平行

 D.在棱BC上存在点N,使MN与AB1垂直

考点:

棱柱的结构特征.

专题:

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

分析: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连接A1M,AM,根据直三棱柱得到侧棱与底面垂直,在直角三角形AA1M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tan∠AMA1的值,判断出∠AMA1与45°大小判断即可.

解答:

解: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连接A1M,AM,

由题意得到AA1⊥面A1B1C1,

∴AA1⊥A1M,

在Rt△AA1M中,设AA1=1,则有A1B1=A1C1=B1C1=1,A1M=,

∴tan∠AMA1==>1,

∴∠AMA1>45°,

则在棱AA1上存在点N,使MN与平面BCC1B1所成的角为45°,

故选:

B.

点评:

此题考查了棱柱的结构特征,直线与面垂直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以及正弦函数的性质,熟练掌握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7.设P是双曲线C:

﹣=1(a>0,b>0)右支上的任意一点,已知A(a,b),B(a,﹣b),若=λ+μ(O为坐标原点),则λ2+μ2的最小值为(  )

 A.abB.C.abD.

考点:

双曲线的简单性质.

专题:

综合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

分析:

确定A,B的坐标,根据=λ+μ,确定坐标之间的关系,可得4λμ=1,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

由题意,设P(x,y),则

∵=λ+μ,

∴x=(λ+μ)a,y=(λ﹣μ)b

∵P为双曲线C右支上的任意一点,

∴(λ+μ)2﹣(λ﹣μ)2=1

∴4λμ=1

∴λ2+μ2≥2λμ=

∴λ2+μ2的最小值为.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向量知识的运用,考查基本不等式的运用,属于中档题.

 

8.设f0(x)=|x|﹣10,fn(x)=|fn﹣1(x)|﹣1(n∈N*),则函数y=f20(x)的零点个数为(  )

 A.19B.20C.21D.22

考点:

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判断;函数零点的判定定理.

专题:

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析:

令fn(x)=|fn﹣1(x)|﹣1=0,则|fn﹣1(x)|=1,问题转化为方程|fn﹣1(x)|=1的根的个数,依次递推下去即得结果.

解答:

解:

令fn(x)=|fn﹣1(x)|﹣1=0,则|fn﹣1(x)|=1,

即方程fn(x)=0有两个解fn﹣1(x)=±1;

又∵fn﹣1(x)=|fn﹣2(x)|﹣1=±1,∴|fn﹣2(x)|=0或者2,

所以方程fn(x)=0有3个解:

fn﹣2(x)=0或±2;

又∵fn﹣2(x)=|fn﹣3(x)|﹣1=0或±2,∴|fn﹣3(x)|=1或3,

所以方程fn(x)=0有4个解:

fn﹣3(x)=±1或±3;

又∵fn﹣3(x)=|fn﹣4(x)|﹣1=±1或±3,

∴方程fn(x)=0有5个解:

fn﹣4(x)=0,±2或±4;

又∵fn﹣4(x)=|fn﹣5(x)|﹣1=0,±2或±4,

∴方程fn(x)=0有6个解:

fn﹣5(x)=±1,±3或±5;

又∵fn﹣5(x)=|fn﹣6(x)|﹣1=±1,±3或±5,

∴方程fn(x)=0有7个解:

fn﹣6(x)=0,±2,±4或±6;

类似地,最终得出方程fn(x)=0有n+1个解,

从而函数y=f20(x)=0有21个解,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求函数零点的个数,注意条件中的递推关系,属于中档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第9-12题每小题6分,第13-15题每题4分,共36分)

9.设集合{(x,y)|(x﹣1)2+(y﹣2)2≤10}所表示的区域为A,过原点O的直线l将A分成两部分,当这两部分面积相等时,直线l的方程为 2x﹣y=0 ;当这两部分面积之差最大时,直线l的方程为 x+2y=0 ,此时直线l落在区域A内的线段长为 2 .

考点:

简单线性规划.

专题:

计算题;作图题;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直线与圆.

分析:

作出集合{(x,y)|(x﹣1)2+(y﹣2)2≤10}表示的区域A,再结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确定直线的方程,并求线段的长度即可.

解答:

解:

集合{(x,y)|(x﹣1)2+(y﹣2)2≤10}表示的区域A如下,

故过圆心E(1,2)时,两部分面积相等;

此时直线l的方程为y=x,

即2x﹣y=0;

当直线l与OE垂直时,两部分面积之差最大;

此时直线l的方程为y=﹣x;

即x+2y=0;

此时与圆相交于C、D两点,

CO==;

故CD=2;

故答案为:

2x﹣y=0,x+2y=0,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作图能力,同时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10.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中最长的棱长等于  ,体积等于  .

考点:

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

专题:

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

分析:

可以得出空间几何体是如下图:

面PAD⊥面ABCD,PA⊥面ABCD,DC⊥AD,是四棱锥,运用空间几何体的性质,求解边长,面积体积,计算准确,可以得出答案.

解答:

解: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可以得出空间几何体是如下图:

面PAD⊥面ABCD,PA⊥面ABCD,DC⊥AD,

PA=4,AD=1,DC=4,

运用三视图得出:

AC==,AB=,

根据这个几何体得出:

PB==,PC==,PD==,

∴这个几何体中最长的棱长等于,

底面积为:

4×2=5

体积为:

(4×2×1×2)×4=

故答案为:

,.

点评:

本题考查了运用几何体的三视图求解棱长,体积,属于计算题,关键是运用三视图恢复空间几何体的原图.

 

11.设直线l:

y=kx+1经过抛物线x2=2py(p>0)的焦点F,则p= 2 ;已知Q,M分别是抛物线及其准线上的点,若=2,则|MF|= 4 .

考点:

抛物线的简单性质.

专题:

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

分析:

由直线方程求出直线所过定点的坐标,从而得到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则p可求;作出抛物线图形,数形结合得到|MF|=2p,则答案可求.

解答:

解:

∵直线l:

y=kx+1过定点(0,1),即抛物线x2=2py(p>0)的焦点F为(0,1),

∴,则p=2;

则抛物线方程为x2=4y,如图,

∵=2,

∴|MQ|=2|QE|,则∠EMQ=30°,

∴|MF|=2p=4.

故答案为:

2;4.

点评:

本题考查了抛物线的简单性质,考查了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方法和数学转化思想方法,是中档题.

 

12.设非负实数x,y满足(m<0),则不等式所表示的区域的面积等于  (用m表示);若z=2x﹣y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19,则实数m= ﹣10 .

考点:

简单线性规划.

专题:

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分析:

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求出交点坐标,利用数形结合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

解:

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

当y=0时,x=﹣m,

由,解得,即A(,﹣),

则三角形OAB的面积S=(﹣m)(﹣)=,

由z=2x﹣y得y=2x﹣z,

平移直线y=2x﹣z,由图象可知当直线y=2x﹣z经过点A(,﹣)时,直线y=2x﹣z的截距最大,此时z最小.即最小值z=2×()﹣(﹣)=,

当直线y=2x﹣z经过点B(﹣m,0)时,直线y=2x﹣z的截距最小,此时z最大,

即最大值z=﹣2m,

∵z=2x﹣y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19,

∴﹣2m+=19,

即m=﹣10.

故答案为:

,﹣10.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的应用,利用数形结合求出相应的交点坐标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3.在正四面体ABCD中,M是AB的中点,N是棱CD上的一个动点,若直线MN与BD所成的角为α,则cosα的取值范围是 [] .

考点: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专题:

空间角.

分析:

首先①当N点与C点重合时,线段MN与BD所成的角最大,进一步利用解三角形知识利用余弦定理求出角的余弦值.

②当N点与C点重合时,线段MN与BD所成的角最大,直接在△MBD中,线段MD与BD所成角为30°,求出夹角的余弦值.最后求出角的余弦值的范围.

解答:

解:

在正四面体ABCD中,M是AB的中点,N是棱CD上的一个动点,

则:

①当N点与C点重合时,线段MN与BD所成的角最大,

设:

正四面体的边长为2,

取AD的中点,连接MN、NG,

利用勾股定理得:

CM=,

M、G是AB和AD的中点,所以:

MG=1,

同理解得:

CG=,

在△CMG中,利用余弦定理得:

即:

所成角的余弦值最小为.

②当N点与C点重合时,线段MN与BD所成的角最大,

连接DM,在△MBD中,线段MD与BD所成角为30°,

所以:

cos,

即所成角的余弦值最大为.

所以:

cosα的范围为:

[].

故答案为:

[]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要点:

异面直线的夹角的应用,余弦定理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14.在△ABC中,||=3,||=5,M是BC的中点,=λ(λ∈R),若=+,则△ABC的面积为  .

考点: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专题:

平面向量及应用.

分析:

在△ABC的顶点A作边BC的垂线BO,垂足为O,这样可表示出cosB=,cosC=,从而得到,而根据已知条件及中线向量的表示即可得到,所以便得出O是BC的中点,即M,O重合.所以在Rt△ABM中可以求出sinB,所以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出△ABC的面积.

解答:

解:

如图所示,过A作边BC的垂线,垂足为O,则:

cosB=,cosC=;

∴;

根据题意知λ≠0;

∴;

∴;

∴;

即O是边BC的中点,M与O重合;

∴在Rt△ABM中,;

∴;

∴.

故答案为:

点评:

考查余弦函数的定义,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以及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S=.

 

15.已知单位正方形的四个顶点A(0,0),B(1,0),C(1,1)和D(0,1),从A点向边CD上的点P(,1)发出一束光线,这束光线被正方形各边反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直到经过正方形某个顶点后射出,则这束光线在正方形内经过的路程长度为 5 .

考点:

与直线关于点、直线对称的直线方程.

专题:

直线与圆.

分析:

由题意,画出图形,根据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对称性以及正方形的性质得到I,J的坐标,利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可得.

解答:

解:

从A点向边CD上的点P(,1)发出一束光线,经过各边发射后最后由B点射出,如图,

因为已知是单位正方形,这束光线在正方形内经过的路程如图,

由对称性可以得到OP=FI=HE=FJ=,

所以这束光线在正方形内经过的路程的长度为=5;

故答案为:

5.

点评:

本题考查了点关于直线的对称以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的运用;关键是画出图形.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c=6,sinA﹣sinC=sin(A﹣B).

(Ⅰ)若b=2,求△ABC的面积;

(Ⅱ)若1≤a≤6,求sinC的取值范围.

考点:

余弦定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函数.

专题:

解三角形.

分析:

(Ⅰ)由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函数公式化简已知可得cosB=,由余弦定理可解得a的值,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值.

(Ⅱ)当a=3∈[1,6]时,可求sinC=1,当a=1时,由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可得sinC=,当a=6时,△ABC为等边三角形,则sinC=,即可求得sinC的取值范围.

解答:

解:

(Ⅰ)∵sinA﹣sinC=sin(A﹣B),

∴sinA=sinC+sin(A﹣B)=sin(A+B)+sin(A﹣B)

=sinAcosB+cosAsinB+sinAcosB﹣cosAsinB=2sinAcosB,

∴cosB=,

由余弦定理可得

(2)2=a2+62﹣12acos,即a2﹣6a+8=0,

解得a=2或a=4.

当a=2时,△ABC的面积S=acsinB=×2×6sin=3;

当a=4时,△ABC的面积S=acsinB=×4×6sin=6;…8分

(Ⅱ)当a=3∈[1,6]时,sinC=1,

当a=1时,b2=a2+c2﹣2accosB=1+36﹣2×=31,

∴b=,

于是,从而:

sinC=,

当a=6时,△ABC为等边三角形,则sinC=,因为,

从而得到sinC的取值范围是:

[,1]…15分.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函数公式,考查了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综合应用,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

 

17.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等腰梯形,且满足AB∥CD,AD=DC=AB,PA⊥平面ABCD.

(1)求证:

平面PBD⊥平面PAD;

(2)若PA=AB,求二面角A﹣PD﹣C的余弦值.

考点:

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专题:

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空间角.

分析:

(1)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平面PBD⊥平面PAD;

(2)根据二面角的定义先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进行求解即可.

解答:

证明:

(1)取AB的中点E,连接CE,

则由题意知,△BCE为正三角形,

∴∠ABC=60°,

由等腰梯形知∠BCD=120°,

设AD=DC=BC=2,

则AB=4,BD=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