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中国气象局.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5718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中国气象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中国气象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中国气象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中国气象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中国气象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中国气象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中国气象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中国气象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中国气象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中国气象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中国气象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中国气象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中国气象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中国气象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中国气象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中国气象局.docx

《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中国气象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中国气象局.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中国气象局.docx

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中国气象局

附件1

 

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

考核试验办法

 

中国气象局上海物资管理处

2016年12月

 

目录

1适用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目的1

4主要考核项目及技术要求1

4.1静态检查1

4.2射击试验1

4.3冰晶核成核率试验2

5试验条件及方法2

5.1静态检查2

5.2射击试验4

5.3冰晶核成核率试验5

6被试品、参试品、参试火炮及设备5

6.1被试品5

6.2参试品5

6.3参试火炮及设备6

7试验前准备及要求6

7.1质量保证要求6

7.2场地要求6

7.3注意事项6

8组织实施6

9试验报告7

附录1:

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考核试验项目表8

附录2:

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质量考核试验流程图9

1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用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使用许可的考核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JB573A-1998引信环境与性能试验方法;

GJB2179-1994发射装药及内弹道试验方法;

GJB3197-98炮弹试验方法;

QX/T358—2016增雨防雹高炮系统技术要求

3目的

考核产品的安全性、作用可靠性、环境适应性及爆炸后冰晶成核率是否能满足人工影响天气专用技术装备使用许可技术审查的要求。

4主要考核项目及技术要求

4.1静态检查

4.1.1引信

4.1.1.1外观及外形尺寸应满足被考核产品的技术要求。

4.1.1.2运输振动试验中不应出现:

——爆炸

——引信密封被破坏

——影响引信作用的机构紊乱或变形

4.1.1.33m跌落不应出现传爆管爆炸。

4.1.2装药弹体

4.1.2.1装药弹体尺寸、外观、重量应满足被考核产品的技术要求

4.1.2.2弹丸最大破片应满足被考核产品的技术要求

4.1.3包装箱外观及装箱正确性应满足被考核产品的技术要求

4.1.4全弹外观、尺寸应满足被考核产品的技术要求

4.2射击试验

4.2.1引信射击试验

4.2.1.1单发自毁时间应满足被考核产品的指标要求

4.2.1.2作用可靠性应满足被考核产品的技术要求

4.2.2全弹射击试验

4.2.2.1内弹道性能测试

炮弹初速满足被考核产品的技术要求。

膛压满足被考核产品的技术要求。

4.2.2.2全弹在高温、低温、常温下连发不应出现:

——药筒破裂

——连发异常

4.2.2.3全弹储存经高、低温环境变化后,不应出现:

——弹丸在膛内、炮口爆炸

——引信瞎火

——弹丸爆炸不完全

——引信自毁时间超差

4.3冰晶核成核率试验

弹丸作用后,冰晶核成核率大于等于2.0×109个/g(-10℃时)

5试验条件及方法

5.1静态检查

5.1.1引信检查

5.1.1.1外观及外形尺寸检查

数量:

200发,从引信考核批中随机抽取。

方法:

用肉眼检查外观,用通用或专用量具检查外形尺寸。

检查结果应符合4.1.1.1的要求。

5.1.1.2运输振动试验

数量:

20发,从引信考核批中随机抽取。

方法:

自然环境温度状态下,将引信装入专用夹具内并塞紧,然后将夹具固定在试验设备的工作台上。

按照GJB573A-1998试验方法201中表201-1规定的条件,将振动激励依次平行地施加于引信相互垂直的三个轴中的每一个轴上进行振动。

频率范围(5~500)Hz,以对数形式进行扫描。

每扫描一次10min,每个轴扫描4次,计40min。

整个试验持续2h。

试验结果应符合4.1.1.2的要求。

5.1.1.33米跌落试验

数量:

20发,从引信考核批中随机抽取。

方法:

将引信装在配重弹上(配重弹的重量与真弹半备弹重量一致),引信头朝上从3m高度自由跌落在铸铁板上,铸铁板硬度200±10HB,铸铁板四周必须有一定高度的木质挡板围栏,以防止试验弹跳出。

试验结果应符合4.1.1.3的要求

5.1.2装药弹体静态检查

5.1.2.1装药弹体尺寸、外观、重量检验

数量:

315发,从装药弹体考核批中随机抽取

方法:

按照GJB3197-98中101、102、103方法进行检验。

试验结果应符合4.1.2.1的要求。

5.1.2.2弹丸最大破片试验

数量:

3发,样本从装药弹体尺寸、外观及重量检查合格的产品抽取。

方法1:

在传爆序列及其余零部件不变条件下,引信的膛内发火机构用电点火头代替,组装改装引信。

将改装好的引信与装药弹体装配成弹丸,再将弹丸悬挂于密封的塑料桶后,塑料桶放固定在回收装置内后,将塑料桶沉于水下,再接通电点火头电源,通过药盘延时将弹丸起爆。

最后,取出水下回收装置,收集破片称重。

方法2:

在传爆序列及其余零部件不变条件下,引信的膛内发火机构用电点火头代替,组装改装引信。

将改装好的引信与装药弹体装配成弹丸,再将弹丸置于封闭的沙箱内,再接通电点火头电源,通过药盘延时将弹丸起爆。

最后筛出弹丸破片称重。

根据弹体最大破片重量,应符合4.1.2.2的要求。

5.1.3包装箱外观及装箱正确性检验

数量:

8箱,从全弹考核批中随机抽取。

方法:

目测。

检验结果应符合4.1.3的要求。

5.1.4全弹外观、尺寸检查

数量:

125发,从包装箱外观及装箱正确性检验后产品中随机抽取。

方法:

被试炮弹在检验前应擦拭干净,采用目视,必要时可使用放大镜全弹外观质量及标志。

检查弹体、药筒表面有无锈蚀、裂纹等;采用专用量具或通用量具进行尺寸检验。

试验结果应符合4.1.4的要求。

5.2射击试验

5.2.1引信射击试验

5.2.1.1单发自毁时间试验

数量:

20发,经外观及外形尺寸检查和运输振动试验合格后的产品。

方法:

保温按常温15℃±2℃,保温时间≥12h。

在55式37mm或65式双37mm高射机关炮上以24°射角单发对空射击,用秒表记录每发引信自毁时间。

测试结果应符合4.2.1的要求。

5.2.1.2作用可靠性试验

数量:

根据可靠性指标统计(置信度0.7)。

方法:

通过业务试用确定可靠性等级。

A级指标,总数12040发炮弹中,不应有1发出现故障。

B级指标,总数1203发炮弹中,不应有1发出现故障,如果出现故障,样本量增至2958发,不超过1发出现故障。

C级指标,总数400发炮弹中,不应有1发出现故障,如果出现故障,样本量增至800发,不超过1发出现故障。

试验结果应符合4.2.1.2的要求

5.2.2全弹射击试验

5.2.2.1内弹道性能测试

数量:

1组,每组有效发数7发(每组备用3发)。

方法:

采用经外观、尺寸检验后的发射药,配砂弹体、假引信、底火等零部件一并保常温15℃±2℃,保温24h以上。

按照被检测批次出厂装药量及发射药装药图,重新装配填砂弹。

再按GJB2179-1994要求,测试初速和膛压。

测试结果应符合4.2.2.1的要求

5.2.2.2弹连发试验

数量:

试验共三组,每组20发,样本从尺寸检查合格的产品中抽取。

方法:

高、低、常温各1组,炮弹保温按高温+50℃±2℃,低温-20℃±2℃,常温+15℃±2℃,保温时间≥24h。

每组炮弹在55式37mm或65式双37mm高射机关炮上分3~6次短连发对空射击。

测试结果应符合4.2.2.2的要求

5.2.2.3高低温环境适应性试验

数量:

试验共2组,每组20发。

方法:

将2组炮弹分别按高温+50℃±2℃,低温-20℃±2℃,保温时间24h以上。

保温后,将炮弹从保温箱取出,放于工房内,自然存放24h后,在55式37mm或65式双37mm高射机关炮上单发对空射击。

观察射击情况,并记录引信自毁时间。

测试结果应符合4.2.2.3的要求。

5.3冰晶核成核率试验

数量:

3发,样本从经装药弹体尺寸、外观及重量检查合格的产品抽取。

方法:

在传爆序列及其余零部件不变条件下,引信的膛内发火机构用电点火头代替,组装改装引信。

将改装好的引信与装药弹体装配成弹丸,再将弹丸悬挂于密封的爆炸室后,接通电点火头电源起爆,抽取爆炸室气体样本,将样本在-10℃云雾试验室观测冰晶成核情况并记录。

测试结果应符合4.3的要求。

6被试品、参试品、参试火炮及设备

6.1被试品

(1)被试品为国内各厂家生产的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全弹和引信在成品中随机抽取。

其中:

(2)全弹125发,

(3)引信200发;

(4)装药弹体315发;

(5)装有炮弹的包装箱8箱;

6.2参试品

(1)填砂弹体10发;

(2)D-14甲底火10发;

(3)假引信10发;

(4)半备假弹20发;

6.3参试火炮及设备

(1)37mm高射机关炮1门。

(2)连发射击用弹夹10个;

(3)光幕靶测试系统1套;

(4)靶架1套;

(5)静爆水塔含回收装置或砂箱(弹丸最大破片试验用);

(6)冰晶核成核率检测试验室(主要包括:

爆炸室和云室);

(7)3m跌落试验设备1套;

(8)运输振动试验机1台;

7试验前准备及要求

7.1质量保证要求

测试器材、仪器、仪表等检测工具、设备应有合格证或周期检鉴定证书;

被试品应有合格证或质量证明文件。

7.2场地要求

静态检查场地应有充足的照明,并符合安全性要求条件;

在弹道房试验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场地安全,并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实验场地;

对空射击试验时,炮口前方不得有人员和重要设施及设备。

7.3注意事项

试验中的技安注意事项按照试验场火工品操作制度和技安相关规定执行。

8组织实施

(1)考核试验由国家级人影业务单位组织,各相关单位与生产厂家配合,并具体实施。

(2)各参试人员应听从试验场地安全指挥。

(3)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各生产厂家应做好试验现场技术保障。

(4)出现异常情况,在排除安全隐患的条件下,方可继续后续试验。

(5)参试人员应做好试验记录,保证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

9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试验类别:

质量考核试验;

(2)试验弹名称、代号、批号、制造年号及厂代号;

(3)试验发数及计算发数,非正常弹剔除原因;

(4)试验结论。

附录1:

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考核试验项目表

附录2:

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质量考核试验流程

附录1:

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考核试验项目表

序号

试验项目

数量

装药

试验品

试验温度

所用

火炮

目标

靶距

测试内容

备注

1

静态检查

人工防雹增雨弹引信

外观及外形检查

200

/

引信

工房温度

从引信考核批抽取

2

运输振动试验

20

/

引信

工房温度

经外观及外形检查的产品

3

3m跌落试验

20

引信

工房温度

经外观及外形检查的产品

4

装药弹体

尺寸、外观、重量检验

315

/

装药弹体

工房温度

从考核批中随机抽取

5

弹丸最大破片试验

3

/

装药弹体

自然温度

经尺寸、外观、重量检验后产品

6

冰晶核成核率试验

3

/

装药弹体

-10℃

经尺寸、外观、重量检验后产品

7

包装

包装箱外观及装箱正确性检验

8

装有炮弹的包装箱

工房温度

从考核炮弹批中随机抽取

8

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

全弹外观、尺寸检验

125

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

工房温度

经外观检验后产品,不足样本从包装箱外观及装箱正确性检验后产品补足

9

射击试验

引信

单发自毁时间试验

20

引信、半备弹

常温

战斗炮

24°对空

时间

引信为运输振动后产品,常温20发,保温≥12h

10

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

内弹道性能测试

7+3

砂弹、假引信

常温

战斗炮

测速、测压

按照GJB2179-1994要求保温24h

11

全弹连发试验

20×3

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

高、低、常温

战斗炮

24°对空

高、低、常温各20发,保温24h

12

高低温环境适应性试验

20×2

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

高、低温

战斗炮

24°对空

时间

高、低温各20发,保温24h后,再在工房内自然存放24h以上。

备注

本表中的常、高、低温分别指:

+15℃±2℃、+50℃±2℃、-20℃±2℃。

预计消耗弹药总量:

引信200发;装药弹体26发;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125发,填砂弹10发。

附录2:

37mm人工增雨防雹炮弹质量考核试验流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