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5757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x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docx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二期初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选择题部分(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王家范先生认为,西周是中国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后世的中国文明,其深基正是从这里扎下了根。

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B“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

C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D“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

2.宋代从乾德元年(963年)开始,朝廷陆续“命大理正奚屿知馆陶县、监察御史王祐知魏县、杨应梦知永济县、屯田员外郎于继徽知临清县(知,即兼理、兼管之意)”。

北宋知县的设立表明

A.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B.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

C.提高了君主的权力D.县取代州成为基层单位

3.“他们凭藉祖先的余荫……凡州郡掌管选举诠叙的官吏,如中正、主簿、功曹之类,都非由他们中择人任用不可,而且由中央到地方的高级长官亦由他们包揽独占,使一般平民不易有参加的机会。

”材料反映的是

A.科举制形成的必然性B.察举制引发社会动荡

C.科举制打破特权垄断D.世家大族垄断选官权

4.雅典的伯利克里于公元前451年规定担任一天陪审员,给费2个奥勃,后来增至3个奥勃,约相当于那时候雅典一般老百姓半天的所得。

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

A提高陪审员的收入B鼓励公民参加国家事务

C促进商品经济发展D保证司法独立与公正

5.恩格斯说:

“在英国,谁都知道,土地贵族和(工业)资产阶级这两个阶级争夺统治的要求,是英国全部政治斗争的中心。

”下列能反映这一“要求”的史实是

A1688年光荣革命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内阁制形成D1832年议会改革

6.《西方政治制度史》中提到:

“总统虽由两院议员选举产生,并在某些方面受到议会两院制约,但仍拥有巨大的权力。

”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依据的法律是

A《权利法案》B1787年宪法C1875年宪法D1871年宪法

7.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8.钱穆先生提出了对太平天国的看法:

“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

”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太平天国

A发动天京变乱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定都天京D提出《资政新篇》

9.李鸿章在奏折中言:

“但令(北洋水师)游弋北海内外,作猛虎在山之势,倭尚畏我铁舰,不敢轻与争锋。

”他的这一论断

A正确评估了中日双方舰队的实力B高估了日军的战斗力

C导致黄海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D与战争发展情况不符

10.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

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

这说明五四运动

A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势不两立的斗争精神B引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觉悟

C展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D展示了工人阶级作为主力军的光辉形象

11.2015年5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参加了俄罗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莫斯科红场阅兵仪式,展示了我国作为和平大国的国际形象,这支军队创建于

A黄花岗起义B武昌起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

12.“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击、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

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民主制度D政治协商制度

13.有学者认为,1919年英、美、法控制着整个世界;而100年之后,任何政治集团将不仅是由3个西方人组成,而是由世界7个或8个主要文明的核心国家的领导人所组成。

这一观点成立的主要依据是

A殖民体系瓦解,新兴力量崛起B国家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对抗

C国家实力消长,力量对比变化D区域集团发展,局部冲突加剧

1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

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

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15.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下列图片与对应的文字说明正确的是

图一司母戊鼎大方鼎

图二甲骨文

图三青花瓷

图四三星堆青铜礼器

A.图一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反映的是商朝高超的铸造工艺

B.图二甲骨文中出现了“蚕”和“丝”字,说明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西周开始的

C.图三青花瓷在宋代被奉为珍品

D.图四三星堆青铜礼器充分展示出东汉时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16.“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适应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B中国一向具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

C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问题是当务之急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7.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接近30种。

新旧大陆物种的交流也包括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等输入美洲。

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

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

这表明

A新航路开辟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

B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加强了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

C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

D欧洲殖民活动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成为沟通美洲和亚洲的纽带

18.1904年,德国六个大的化学公司成立了两个大卡特尔。

他们集中管理,维持价格,以较少的企业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推动因素是

A蒸汽机的广泛使用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德国统一的完成D“经营者革命”的推行

19.1926年12月,有戏报鼻祖之称的《罗宾汉》在上海创办,该报内容兼电影、戏曲、演艺之类,后改为专业的戏剧报,每期都有关于戏剧界的掌故、趣闻、轶事和名角的花边新闻,得到广大戏迷和普通百姓的喜爱。

该报

A推动了城市文化多元化的发展B是西方列强文化侵略的直接产物

C是国民政府新生活运动的体现D说明近代上海传统文化的繁盛

20.从西方工业近代化的成功实践可以看出,其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条:

一是从银行融资,二是设立股份公司吸引民间资本。

而洋务运动偏偏这两条路都行不通,从而决定了它最终崩溃的命运。

这一现象说明

A洋务运动缺乏有力资金支持B财政危机影响近代化发展

C中国工业化道路具有特殊性D西方发展经验不具借鉴性

21.美国学者赫德里克.史密斯在《俄国人》一书中,讲到20世纪70年代的苏联时,说:

“这里是工人的乐园,是世界上工人们混日子的最好地方。

”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A苏联最重视工业发展B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明显优越性

C经济体制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D工人阶级有强烈的主人翁精神

22.1953—1957年间我国工业与基本建设投资情况统计

工业投资金额

基本建设投资项目数

行业

比例(%)

投资主体

比例(%)

金额(亿元)

重工业

85

中央

81.8

481.15

轻工业

15

地方

18.2

107.32

上表反映了新中国

A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B工业体系的构建模式

C工业布局的合理发展D地方经济发展的困境

23.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现代工业存在国营企业与公私合营企业两种主要形式,两种形式的主要区别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B生产的经营规模

C生产的经营方式D生产的市场化程度

24.“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计划生育运动,到70年代初,规定城市和农村夫妻生育不能超过2个小孩,但到80年代,每个家庭只允许生育1个孩子。

”中国政府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增长过快B优生优育,提高国民素质

C计划经济的发展要求D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25.以当代美国默里.N.罗斯巴德为首的新的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胡佛对经济进行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

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

据此可以推断

A罗斯福新政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B胡佛的举措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

C胡佛对经济危机爆发负主要责任D胡佛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26.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马赛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国家对经济调节的最好方式是计划化,但所谓的“法国式计划化”,就是寻求一条中间道路,把人对自由的追求、个人创造性的发挥与发展经济的共同方向统一起来。

马赛的“法国式计划化”

A把“计划”定义为计划经济B是国家协调所有社会力量的发展方式

C主张实行完全的市场调节D是对“滞涨”引发经济危机的反思

27.下图反映的是某国际组织从1981年到2009年向各成员国提供贷款的情况(注:

图中“其他”指的是贷款额低于112.95亿美元的国家的贷款总额百分比)。

由此可判断该组织

A致力于消除国际性贫穷B促进了国际汇率的稳定

C消除了成员国贸易壁垒D是南南合作的重要成果

28.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普遍蔓延,在这一过程中,少部分人成了赢家,而大多数人则为社会发展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

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B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

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29.某地区一些国家签订了一份合作文件,包含如下主要内容。

该文件是

1.完善成员国范围内没有国界的内部大市场;

2.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统一问题;

3.建立政治联盟,包括外交和防务政策;

4.发展各成员国在司法和内政(如移民、反恐等)的合作

 

A《关税和贸易总协定》B《罗马条约》

C《欧洲联盟条约》D《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

30.拉吉.德赛等人指出:

“亚投行的成立,是由于美国拒绝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

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但是其在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没有与之俱进。

”亚投行的建立表明

A中国参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B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被其取代

C政治多极化推动经济格局改变D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非选择题部分(共3小题,40分)

31.法治即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实施法治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一第五表凡以遗嘱处理自己的财产,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

第七表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

------

第九表不得为任何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诸八议者(注:

八议者指与封建贵族有关的亲、故、贤、能、功、责、勤、宾等人),犯死罪------议定奏裁(注:

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罪以下减一等。

——《唐律疏议》

材料三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

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人民自己创造出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

(4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先生“悉以宪法行之”中的宪法指什么?

(2分)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是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

(4分)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治”的认识。

(2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明万历至清道光末的人口和粮食情况估计

时期

全国总耕地(亿亩)

粮食用地(亿亩)

亩产量

(市斤)

总产量(亿市斤)

人口

(百万人)

人均耕地面积(市亩)

人均粮食产出(市斤)

明万历(1573-1620)

7.56

7.18

243.5

1748

120

6.3

1457

清初顺治(1644-1661)

6.07

5.767

243.5

1404

100

6.1

1404

康雍之际(1720)

9.84

9.102

279.2

2541

130

7.6

1955

道光末

(1850)

12.54

11.288

325.5

3674

450

2.8

816

——据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整理

材料二西洋棉货的大量进口与沿海大城市新式纺织厂的兴起,使得乡村各种副业生产的相对利益发生巨大变化。

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手工业,例如针织品及编花边。

不过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农户把用于手工纺纱的劳动力移至手工织布。

------随着手工纺纱衰落同时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

新式织布机为手织机提供了许多改良的启示,结果手工织布的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尽管有洋布与国产机织布的强烈竞争,手工织布始终未丧失其最为有利的农村副业的资格。

——赵冈、陈钟毅《中国棉纺织史》

材料三

农民纷纷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四“它通过渐进式的改革,对原来僵化的农业经济体制实行了自我完善,使之变为新型的农业体制,使亿万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年1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万历至清道光末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6分)

(2)近代工业化对传统农村经济具有解构与重建的双重作用。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具体表现,概括近代工业化对农村副业生产带来的有利变化。

(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经济所有制的性质在此前后发生什么重大变化?

(2分)

(4)材料四的评价,针对农村改革的什么举措?

(2分)

(5)有人认为目前农村经济属于小农经济,你是否认同?

说明理由。

(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社会财富分配格局变化,货币财富积累

劳动力市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出现商品市场

相关行业发展引进先进技术新的管理方式与雇佣关系

——据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1840—1894》

解读材料,围绕“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证。

(要求:

论题围绕材料信息并符合题目要求,史实引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12分)

省六校协作体高二期初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D解析:

本题旨在考察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题眼是“西周对后世影响”。

礼乐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崩溃,不能说对后世影响深远,故A项错误;“封建”指的是分封制,后来逐渐被中央集权制度取代,故B项错误;世卿世禄制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阶层的变动,新兴地主阶级兴起,世卿世禄制基本上退出历史舞台,故C项错误;西周时期士大夫坚持家国天下的思想观念,这种思想使任何出现在中央王朝视野中的民族部落政权都要臣服于中央王朝,臣服于天子脚下,虽然在具体管理上奉行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但是中央集权的思想源头已经开始,故D项正确。

2.A材料反映的是宋代以较高官职监理县官的做法,是中央政府针对地方政府采取的措施,用以加强中央集权。

故选A。

3.D从材料中“他们凭藉祖先的余荫……凡州郡掌管选举诠叙的官吏,如中正、主簿、功曹之类,都非由他们中择人任用不可”,可知当时的选官权力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故选D。

A选项没有反映出这一点;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九品中正制;C选项错误,科举制在这个时期还没有形成。

4.B

5.DA、B、C三项中的事件发生时,英国的工业资产阶级还未强大起来,还不可能与土地贵族争夺政权,排除;1832年议会改革是工业资产阶级争夺政权的斗争,D项正确。

6.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员联席会议选出,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因此C项说法正确;A、D两项分别为英国和德国的法律,两国没有总统,可以排除;B项为美国宪法,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可以排除。

7.B8.B

9.D材料反映了李鸿章认为日军不敢轻易发动战争,事实上日本军队主动出击,给北洋舰队以重创。

所以,李鸿章的判断与此后的事态发展不符,D项正确,C项错误。

从其言论来看,他低估了日军的战斗力,A、B两项错误。

10.B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1919年”“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由此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从五四运动学生游行过程来看,支持者有“人民”、西洋人、巡警等多方面的力量,B项正确。

11.C

12.D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的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项正确。

13.C殖民体系瓦解,新兴力量崛起是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的依据之一,非主要依据,故A项错误;国家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对抗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依据,故B项错误;题干中“任何政治集团将不仅是3个西方人组成,而是由世界7个或8个主要文明的核心国家的领导人所组成”的现象是由国家实力的强弱决定的,故C项正确;区域集团发展,局部冲突加剧是局部战争爆发的依据,故D项错误。

14.B

15.AB早在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了养蚕缫丝了;C青花瓷是元代珍品;D青铜器在商周时期最盛,三星堆出土的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

16.A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其适应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因为重农抑商可以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17.C新航路的开辟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物种实现世界范围的流动,但没有实现自由流动,因为世界范围贸易关卡林立,如中国的“海禁”政策,故A项错误;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加强了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亚洲和美洲是通过新航路开辟连接起来,不是欧洲的殖民活动,故D项错误。

18.B“卡特尔”是垄断组织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项错误,B项正确;德国统一的完成是在1871年,德国统一有利于德国经济的发展,但不是垄断组织产生的直接原因,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是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之后,故D项错误。

19.A该报内容得到广大戏迷和普通百姓的喜爱,说明该报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使文化多元化,故A项正确。

20.C洋务运动“两条道路都行不通”是因为中国工业近代化建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背景下开展的,使其无法获得相应的资金、技术、人才等条件保障,这与西方工业近代化相比,有其特殊的一面,故选C项正确。

21.C20世纪70年代,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致使工人生产积极性下降,故C项正确。

22.B材料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重工业、轻工业的投资金额与比例,二是中央和地方在基本建设上的投资数额与比例,这说明1953—1957年中国工业体系主要由中央投资重工业领域,体现了工业体系的构建模式,故B项正确。

23.C1956年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公私合营企业成为公有制,故A项错误;生产经营规模不是主要区别,故B项错误;我国对国营企业实行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对公私合营企业实行赎买政策,二者经营方式不同,故C项正确;无论国营企业还是公私合营企业都是公有制,在国家计划经济管理下,二者在生产上不受市场影响,故D项错误。

24.D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缓慢才是导致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根本原因,故D项正确。

25.B材料指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预”,后来的罗斯福新政实行大规模干预经济,可见,罗斯福新政不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故A错误;材料中“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的信息说明胡佛也曾经对经济进行过干预,这给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故B项正确;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胡佛的政策加深了经济危机,但并非对经济危机爆发负主要责任,故C项错误;开创美国经济发展新模式的是罗斯福新政,故D项错误。

26.B根据材料“把人对自由的追求、个人创造性的发挥与发展经济的共同方向统一起来”得出是由政府协调,调动社会力量发展经济,故B项正确。

27.A

28.B据材料信息“资本主义的逻辑------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可知作者强调资本主义在当今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即“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

B符合题意。

29.C

30.A中国主导成立亚投行是中国实力增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体现,故A项正确;亚投行是亚洲区域的多边金融机构,不能取代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故B项错误;成立体现不出政治多极化推动经济格局的改变,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成立亚投行的原因,体现不出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故D项错误。

31.

(1)差异:

《十二铜表法》保护私有财产(或侧重民法);注重公平性。

(2分)唐律侧重于保护贵族、官僚的法律特权(或亲疏贵贱有别);皇帝拥有最高裁决权(或皇权至上)。

(任一点给2分,照抄原文不给分)

(2)宪法:

《临时约法》(2分)

(3)建设:

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195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8年后平反冤假错案;逐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包括新《宪法》在内的各种法律法规);依法治国入宪(4分)

(4)认识:

“法治”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法制化是人类进步的表现。

(任一点2分,表述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32.

(1)变化情况:

人均粮食占有量有较大的变化,总体上大幅度下降。

(2分)原因:

人口增长速度大大超过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对经济作物需求量增加,许多耕地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导致粮食作物种植比例下降,减缓了粮食总产量的增长。

(4分)

(2)表现:

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有利变化:

新的手工业行业增多;生产技术得到革新;手工织布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4分)

(3)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分)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5)不认同。

坚持了土地公有制的前提(或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分)

33.

总分(12分)

明确提出观点(3分)

论证(9分)

一等(12---9分)

①观点明确,来源符合常理及题目要求(3分)

②观点模糊、观点离题或没有明确观点(0分)

③观点较明确可酌情给分

①论题完全围绕题目主旨,准确体现材料核心信息;②围绕所提论题展开论述,理由充分;③准确运用相关史实,层次清晰④语言表达准确规范,逻辑严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