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汇编鉴赏+古诗填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5843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汇编鉴赏+古诗填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汇编鉴赏+古诗填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汇编鉴赏+古诗填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汇编鉴赏+古诗填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汇编鉴赏+古诗填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汇编鉴赏+古诗填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汇编鉴赏+古诗填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汇编鉴赏+古诗填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汇编鉴赏+古诗填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汇编鉴赏+古诗填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汇编鉴赏+古诗填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汇编鉴赏+古诗填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汇编鉴赏+古诗填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汇编鉴赏+古诗填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汇编鉴赏+古诗填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汇编鉴赏+古诗填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汇编鉴赏+古诗填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汇编鉴赏+古诗填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汇编鉴赏+古诗填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汇编鉴赏+古诗填空.docx

《高考语文汇编鉴赏+古诗填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汇编鉴赏+古诗填空.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汇编鉴赏+古诗填空.docx

高考语文汇编鉴赏+古诗填空

2018年高考语文汇编——古诗词鉴赏

【2018年全国I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

请简要分析。

(6分)

 

【2018年全国II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看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18年全国3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品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15.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

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2018年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3个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

【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

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

【2】绣衣:

官服。

【3】相如檄:

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

【4】铜鞮陌:

代指襄阳。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15.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

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16.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

“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2018年天津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

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2018年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2个小题。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

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19.“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体现出诗人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0.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2个小题。

子曰:

“甚矣吾衰也!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论语·述而》)

子曰: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使②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论语·泰伯》)

【注】①才之美:

美好的才华。

②使:

假使。

21.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

 

2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

 

【2018年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寄和州刘使君①

张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注]①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

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10.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

 

11.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018年高考语文汇编——名篇名句默写

【2018年全国I卷】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

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

“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2018年全国II卷】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________________”,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________________”,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全国3卷】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________________”,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2018年北京卷】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

《归园田居》(其一)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是一种应用文体,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

李密《陈情表》却写得极为感人:

“臣无祖母,_________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古人送别,常在渡口码头。

比如白居易《琵琶行》: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你所在的中学举办隆重的校庆典礼,邀请了很多校友、家长参加。

你作为学生代表向来宾致欢迎辞,其中要引用两句古代诗文。

请填写恰当的句子。

金秋十月,天高云谈,今天大家齐聚一堂,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在校同学,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2018年天津卷】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漫步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抱与情怀:

《荆轲刺秦王》“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是荆轲赴汤蹈火的毅然决然:

《短歌行》“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那是曹操延揽人才、渴望一统的豪情壮志:

《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李白蔑视权贵的做岸不屈:

《赤壁赋》“______________,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写出东坡经历人生低谷后的旷达、洒脱;《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抒写了辛弃疾耻于弃官归隐、立志光复故土的爱国之情。

【2018年浙江卷】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报任安书》)

(4)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5)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______________。

(周邦彦《苏幕遮》)

【2018年江苏卷】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既见复关,_______。

(《诗经·卫风·氓》)

(2)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

(《荀子·劝学》)

(3)今年欢笑复明年,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不知东西。

(杜牧《阿房宫赋》)

(5)沙鸥翔集,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6)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

(7)浴乎沂,__________,咏而归。

(《论语·先进》)

(8)______________,辣手著文章。

(杨继盛名联)

 

2018年高考语文汇编——古诗词鉴赏答案解析

【2018年全国I卷】

【答案】14.B15.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涉及鉴赏形象、语言、技巧、感情四个基本点,其中思想内容是核心,而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技巧是诗歌的外在形式、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

所以这类题,应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去作答。

14.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

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

属于诗意理解错误。

15.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

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

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

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2018年全国II卷】

【答案】14.D15.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解析】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涉及鉴赏形象、语言、技巧、感情四个基本点,其中思想内容是核心,而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技巧是诗歌的外在形式、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

所以这类题,应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去作答。

1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此处“飞纵横”指的是诗人下笔纵横如飞,并不指烛光。

15.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

“酒”是诗歌中重要物象(但不是抒情意象)的作用,要准确解读就必须读懂原句“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和“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这两联包含作者书法创作之前借酒壮势,趁酒浓意的心境,也包含作品完成后作者志得意满的踌躇。

诗歌翻译:

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

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

以端溪出产的砚台磨墨,在烛光的照耀下,下笔纵横如飞。

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

【2018年全国3卷】

【答案】14.A15.观点一:

同意。

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

不同意。

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②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解析】

14.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题所选的诗歌材料是一首七言古风,诗歌作者针对精卫填海这个古代神话中“精卫”这个人物展开议论,抒发自己的情怀。

对于阅读面广、知道这个神话故事的学生,难度不大;但对于阅读面较窄、不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学生,则有一定难度。

题中所给的四个选项,前三项分别就诗歌的内容进行赏析,后一项对诗歌的语言进行赏析。

其中,A项说法涉及诗歌第一句,从诗的后两句“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可看出作者对精卫这个神话中人物的赞美,可知该项“作者对精卫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说法有误。

点睛:

解答此题,要注意几方面的结合。

一是诗句内容的正确理解,二是作者通过全诗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三是对诗歌各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的正确分析,四是对相关诗歌的正确理解和赏析。

比如D项,就必须对白居易的《观刈麦》的语言特点有正确的把握。

15.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题设置开放性答案,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张力。

由于时代的变迁、语言的变化,对一些古诗的解读是可以多元的,此题可以鼓励考生主动思考、发散思维,因此凡是能够言之成理的答案都可视为正确。

这里介绍两种观点:

观点一:

同意。

原因有:

(1)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精神的一种自我抒发;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继承遗志,生命不息,填海不止。

观点二:

不同意。

原因有:

(1)这两句咏赞了精卫坚忍不拔的壮志、奋斗到底的毅力,表达了作者的赞扬和崇敬。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自我之身,成全精卫之志。

点睛:

这是一道主观性答题的试题。

组织答案时,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

题目要求对“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这个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答案要明白无误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含糊;而且都要说出具体理由。

【2018年北京卷】

【答案】14.D15.A

16.呼啸龙吟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表达对友人祝愿和期许,希望他能为国建功立业,给人以“虎啸龙吟”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儿女泪”“须相忆”几句感怀自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为此“和缓”。

【解析】

14.试题分析:

题干是“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先要读懂全词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D项,错在“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点明时间。

李正之是十一月入蜀的。

“须相忆”是临行前的执手勉励,相互勉励莫相忘不断传递祖国恢复之大业的消息。

15.试题分析:

题干是“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

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首先要读懂词的内容、判定其表现手法,理解词人的思想情感。

A项,错在“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东北大好河山沦入异族之手,应当像诸葛亮请求出师那样,收复北方失地。

山河破碎,投降派的阻挠,以致词人惭愧得都怕读诸葛亮的《出师表》了。

此句中并没有勉励友人报国立功的意思。

点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

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2018年天津卷】

【答案】

(1)A

(2)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

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3)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

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

【解析】

(1)试题分析:

A项,“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错,并没有否定孔子的人生选择。

陶渊明一向把孔子视为先师。

孔子说过的“忧道不忧贫”,他记在心里。

但他更喜欢这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的农耕生活。

(2)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描绘“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的画面,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时,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回答本题抓住“平畴”“远风”“良苗”“怀新”几个意象,然后把“平、远、良、新”等几个修饰词展开联想,描绘画面即可。

点睛: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3)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情感。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意思是:

就像这样,在简陋的木屋里长吟,暂且做一个耕田之人吧。

本诗叙写了田间劳动的欢娱,联想到古代隐士长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忧道之人的难得,最后以掩门长吟“聊作陇亩民”作结。

从而表达了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

【2018年浙江卷】

【答案】19.

(1).久留(逗留)

(2).依依不舍

20.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

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解析】

19.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把握“淹留”一词的含义,可以联想屈原在《离骚》中“岁月忽其不淹兮”的“淹”字,该句中的“淹”为停留、停滞之意,代入“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意义通畅。

结合诗歌标题“送王昌龄”和“送君多暮情”,可知此诗为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点睛:

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20.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手法的把握。

考生首先要明确何为“点染手法”,再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诗歌标题点明该诗为离别诗,第一句“送君多暮情”点明伤别之情。

接下来详细地描写了景物,把暮景层层铺开,渲染了幽淡惆怅,烘托了离别之情。

诗歌最后“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表达了对朋友远去的依依不舍。

点睛:

点染一词是借用传统国画的技法名称。

国画家作画,往往用中锋点出景物,然后再用侧锋加以层层渲染,使画面显得更有立方体感。

运用到诗词创作上,“点”就是正面点明主旨,“染”就是加以具体、细致的描绘、铺写,使诗歌的形象更丰厚,意味更浓郁,而不至于使诗意过于单调枯瘦。

一般说,点出的是内在情感和诗歌主题,而渲染用的是外在的环境和景物形象。

点染分为三种类型,先点后染,先染后点,点时加染,染中有点。

此诗就是先点出离情,再以景染之,结尾再次点明别离之情。

【答案】21.“梦见周公”表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

22.①主旨在于说明德、才的关系,孔子强调德重于才。

②“周公之才之美”,是极言其才干之优异:

“骄”“吝”则是恶劣的品质。

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品德不好,即使才华出众也不足称道。

【解析】

22.试题分析:

本则材料孔子说的是(一个在上位的君主)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如果骄傲自大而又吝啬小气,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孔子肯定了周公的优秀才干,但他认为一个人的品德更为重要,如果品德不好,才华出众也不值得称道。

点睛:

此题考查考生对传统文化经典《论语》的解读,难度较大。

考生首先要读懂论语选文的意思,还要结合孔子的思想等来对选文加以分析。

考查的方式也有多中,浙江卷主要偏向于对句子本身内容的解读,但北京卷则把对《论语》的考查与微写作联系起来,考生要在平时多加积累,深入探究。

【2018年江苏卷】

【答案】10.表现:

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常去赏花。

原因:

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喜欢自然山水。

11.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