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1587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综合布线系统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门禁管理系统

防盗报警系统

电子巡更系统

停车库管理系统

安保系统

示教系统

闭路电视及多媒体

远程业务系统

多媒体电子会议系统

一卡通管理系统

业务支持系统

空调通风系统

电梯系统

供配电系统

照明控制系统

给排水系统

能量计量系统

设备管理自动化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消防系统

有线及卫星电视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

通信系统

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

控制指令信号及运行反馈信号系统

3、建筑智能化工程主要业务模式和主要内容

目前,建筑智能工程业务主要采用总承包管理和专业分包相结合的模式。

由于智能建筑的专业性和规模性,目前比较可行的建设管理方式是由技术全面的总承包公司在设计、安装和调试等方面进行总体协调和管理,着重解决技术难点和关键点,部分专业性强的系统则由有关专业公司分包完成。

智能建筑工程业务体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各相互关联的环节:

(1)规划咨询:

为客户提供建筑智能系统的解决方案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智能系统可行性分析。

(2)工程设计:

为业主的工程项目提供设计图,分为初步设计和深化设计两个阶段。

各专业系统设计包括:

系统构成图、安装工艺图、接线图、程序设计规格书、系统设备配置等。

(3)系统施工和调试:

系统设备的采购以及软件的设计开发;

智能化各子规划咨询工程设计系统施工调试运行维护空调与通风系统:

系统可通过图形化界面进行管理,显示各处设备的工作状态,通过各处温度、湿度等传感器的反馈信息,设置参数进行自动调节电梯系统:

系统可通过图形图表显示各电梯运行状态及所处位置、故障报警等,可查看任一电梯视频监视图像照明控制系统:

系统界面显示照明设施的工作状态,通过参数设置自动控制包括路灯、周界、停车场、出入口、景观照明的时间给排水系统:

生活用水设备的工作状态、生活水池水位的高低、污水排放设备状态显示等;

在设备故障时,产生警告,并提供备用解决方案主要设备管理子系统实现功能介绍能量计量系统:

采用计算机、现代传感技术对空调、电梯等设备使用中消耗的能量,分单位进行精确计量,以达到节能、分析和优化能源使用的目的。

系统设备安装后,进行各子系统自调,并进行整个集成系统的联调。

(4)运行维护:

系统调试开通后,在一段期间内将对不符合实际运行状况和客户管理要求的系统功能和技术参数进行修改和调整,直至达到最佳运行状态。

二、行业管理体制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X公司从事的建筑智能化工程行业归口建设部管理。

建筑行业管理体制的内涵主要包括三部分:

一是对市场主体资格和资质的管理;

二是对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管理;

三是对建设项目的经济技术标准管理。

本行业的行业协会为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

它是由全国各地区、各部门从事智能建筑施工、系统集成、产品研发、教学等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自愿参加组成,是中国建筑业协会的分支机构。

X公司是该委员会会员单位之一,而且是其副主任委员单位,接受其指导与监督。

2、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正在逐步与国际模式接轨。

目前,我国在智能建筑已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的较完善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为基础,包含行业资质管理、行业业务标准、行业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从1992年制定的第一部智能建筑相关建设部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1992)起,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智能建筑法制规范体系。

目前已经制定的设计及验收规范有: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00)、《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0)、《城市住宅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设计标准》(YD/T2008—93)、《城市住宅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验收规范》(YD5048—97)、《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174-2003)、《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针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相关制度和规范包括: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专项资质管理暂行办法》、《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执业资质标准》、《国家康居示范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需求驱动

建筑智能化工程市场,主要来自于人们在信息时代对各类建筑和基础设施的业务支持功能、环境、管理和服务的直接需求,其推动力来自于新技术的创新、经济的发展和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入。

例如国家积极倡导和推广的节能化、生态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建设和改造项目,医疗环境和设施改善、上海世博会建设等。

(2)国家政策支持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等一系列支持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倡导和推广建筑的节能化、生态化、绿色化。

以上政策和措施将通过新技术、新系统设备、新材料以及设计和评价标准在实际建筑工程中具体实现。

因此,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和实施将有力的推动我国建筑智能工程行业的发展。

(3)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

“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57.3%,年均增长速度9.5%。

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了国内基础设施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十五”期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8%,基础设施行业投资的增加为国内建筑智能工程行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势头,建筑业和基础设施行业的投入将持续增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计划在2010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将保持在8%左右,“十一五”期末预计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2.3万亿美元左右。

如前文所述,建筑智能工程以及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与国内生产总值是息息相关的,因此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智能工程行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4)科技进步对行业的促进作用

科技进步对智能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近六年来,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信息、网络和通信等技术的发展,极大促进了行业的需求,满足了社会对智能化建设内容的需求。

在建立“集约型社会”已成为社会共识的今天,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社会认同,在追求管理自动化、信息化的同时,越来越多地将节能、环保的需求引入智能建筑行业应用中;

未来在空调节能、绿色照明、太阳能利用、生活污水处理等方面的需求还将不断增加,科技进步将有助于建筑智能工程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与此同时,科技进步导致建筑智能工程采用的高新技术产品价格不断降低,客户使用成本不断下降,也促进了建筑智能工程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

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资金实力不足

由于建筑智能工程的合作方式日益向着国际先进的工程总承包与带资承包模式方向发展,智能建筑工程企业是否具备相应的自有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已成为工程建设项目业主衡量承包商实力的重要指标。

我国的智能工程企业起步晚、资产规模小、融资贷款难度相对较大,往往导致恶性循环。

企业实力弱致使融资困难、人才流失,从而难以承揽大型工程项目,进而更加剧了经营困难、商业信誉变差、融资更加困难等不利处境。

(2)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建筑智能工程行业创新能力不足,体现在对系统核心技术的掌握以及通过对新技术的集成应用进行行业解决方案的创新。

目前部分建筑智能工程企业还停留在简单的产品模仿和常规系统集成服务上,没有从根本上根据客户的需求和业务流程的特点,进行行业智能化解决方案的设计、定制和软硬件产品的开发,无法真正满足用户对智能化系统的使用要求。

第二部分:

技术

一、行业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

1、行业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

建筑智能工程行业属于全新的高科技行业,技术基础建立在多学科、多专业、多技术的综合运用上,它不是技术和产品的简单集成和叠加,而是利用先进的应用技术将智能化各个专业子系统有效协调,并提供从智能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调试和运维等全过程的解决方案。

近10余年来,我国智能建筑行业在设计、施工和技术规范等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智能建筑在很多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先进国家智能建筑标准。

随着建筑智能工程行业的发展,未来建筑智能工程的行业龙头企业将会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1)系统产品化及技术的标准化

建筑智能系统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系统产品及方案的标准化和模块化,这是实现不同厂商系统互相兼容、具有互换性和互操作性的重要保证。

标准化和模块化使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的利益。

(2)行业智能化解决方案创新化

建筑智能化解决方案越来越多的与行业信息化相结合,智能建筑企业要根据各行业的业务流程、需求特点进行业务整合和智能化系统设计和开发,推动建筑智能工程行业在提升建筑价值的同时,为客户的业务发展创造价值。

(3)通过技术创新和信息化管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建筑智能工程企业只有通过加大科技投入,设立专门技术研发机构,进行全过程的信息化建设,从机制、体制和设施等几方面入手,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

2、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

建筑智能工程行业的经营模式有:

总承包模式、专业分包模式、项目管理模式、供应商兼工程商模式。

由于其专业性和规模性,目前比较流行的建设管理模式是由技术全面的总承包公司在设计、安装和调试等方面进行总体协调和管理,部分专业性强的系统则由有关专业公司分包完成。

目前行业内比较有实力的企业经营模式均为提供完整的智能化工程总承包服务。

传统的建筑智能工程企业在经营上侧重于设备采购的成本控制和项目的质量管理,也就是注重工程实施阶段的管理。

由于人们对智能建筑功能要求的不断提升,以及环保、节能、景观和舒适性等生态智能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建筑智能工程技术的专业性越来越突出,建筑智能工程企业已经开始延伸其产业链:

向前整合规划、咨询和设计业务,向后整合售后服务市场,增加了行业的高附加值环节。

运作模式由工程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是行业未来发展对于企业的要求,也是未来建筑智能工程企业为满足客户需求的必然选择。

二、行业上下游产业状况

1、上游产业状况

建筑智能工程企业的主要供应者包括技术、设备材料供应商以及施工分承包商。

设备材料的供应质量、成本和进度,施工分承包商的控制情况,都可能对智能工程企业的工程总承包项目实施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国内设备材料供应市场处于高度竞争的市场,产品为供大于求,建筑智能工程企业处于一定的优势地位。

具备市场影响力的建筑智能工程企业通过不断更新和淘汰不合格的供应商,选择优质的上游企业作为长期合作伙伴,以控制成本并保障工程的质量。

对于建筑智能系统高端技术产品,国外的供应商的系统设备产品成熟应用需要一个过程,此外新技术产品往往在实用性、功能和本地化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必须通过与智能建筑工程企业的合作进行二次开发等完善工作,因此,建筑智能工程企业在产品选择上处于主动地位。

本着互惠互利原则,建筑智能工程企业往往与供应商之间均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目前国内施工分包商的供应量较大,具备规模的智能工程企业均建立了考核评审程序,接纳优秀施工分包商加入公司供方长名单。

因此,建筑智能工程企业上有较大的选择范围。

2、下游产业状况

下游产业主要来自于智能化需求市场的拉动,例如:

国家正在实施的平安城市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智能化工程市场,作为国家近年来重点投资的领域,每年发行的数千亿国债绝大部分用于该类建设,与民用建筑相关的建筑智能化工程市场,如公用事业机关设施改造等,在近几年内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国家在“十一五”期间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倡导和推广的节能化、生态化、绿色化和智能化的建设发展目标,为智能建筑产业在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预计在未来的几年中,随着国家拉动内需政策的实施、中心城市的建设和城镇化战略的推进,各类办公类和大型社区的智能化建设也将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期。

现代建筑所必备的智能化功能的导入必将引领本行业步入高速发展时期。

国家全面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的完善促进了医院、学校和公共市政设施的建设需求旺盛。

这些都将有力的推动建筑智能工程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部分:

市场与竞争格局

一、行业市场情况和竞争格局

1、行业的发展概况

“智能建筑”是随着在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迅速发展,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变化后,在建筑领域中所诞生的全新概念。

1984年,美国哈福特(Hartford)市将一座旧式金融大厦改造,并且对大楼的空调、电梯、照明、防盗等设备采用计算机进行监测控制,为大楼客户提供语音通信、文字处理和情报资料等信息服务,被称为世界第一座智能建筑。

至今,美国智能楼宇超过万幢,日本新建的大楼几乎都是智能大厦。

在我国,智能建筑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我国的智能建筑行业经历了类似的过程,前后大体经历过三个阶段:

1990~1995年(初始发展阶段),随着国际智能建筑技术引入我国,智能建筑这一理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

但该阶段建筑智能化的对象主要是宾馆酒店和商务楼,各子系统独立,实现智能化的水平不高。

智能建筑的广泛运用前景在这一时期受到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厂商等极大关注和支持,为适应智能建筑发展,主管部门开始制定了一系列标准规范。

1996~2000年(规范管理阶段),随着市场对智能建筑的认可与需求,智能建筑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和应用。

该阶段特点是,各种指导性文件、行业管理性文件、行业规范标准性文件、企业和人员执业证书文件得到充实与完善;

建筑智能化的对象已经扩展到机关,企业单位办公楼、图书馆、医院、校园、博物馆、会展中心、体育场馆以至智能化居民小区。

智能化系统实现了系统集成并形成了网络化控制。

2001年至今(发展阶段),信息产业部和建设部在全国开展了“数字城市”的试点示范工作,信息产业部提出在政府系统建立“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政府信息化框架工作。

这一阶段的特点:

智能建筑呈现网络化、IP化、IT化、数字化的趋势,一批新技术新产品进入智能建筑领域,如无线技术,数字化技术产品被广泛采用,智能建筑的实用价值得到了广泛提升。

我国巨大的建设投资也促进了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建筑的智能工程技术也日趋成熟和不断发展,我国不少智能建筑技术研发成果接近国际水平,尤其在智能化技术应用方面,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办公楼宇智能化建设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发达国家标准。

国内已建成的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化功能的建筑已经超过千座,用于建筑智能化的投资比重在逐年增加。

智能化小区,是智能建筑的基本含义中扩展和延伸出来的,它通过对社区建筑群的优化考虑,提供一个高效、舒适、温馨、便利以及安全的居住环境。

《浙江省智能住宅小区功能配置试点大纲》中,将智能化住宅小区定义为将通信、计算机和自控等技术运用于住宅小区,通过有效的信息传输网络、各系统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应用,向住户提供安全防范、信息服务、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数字化社区是智能化小区之后更新的概念,智能小区侧重于物业管理控制,而数字化社区是信息化社区,它是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

我国独特的人口特性促进了我国智能化技术在大型数字化社区的应用,我国大型住宅的数字化技术已经超越国际同行走在世界的前列。

如被列为国家建设数字化社区试点项目“广厦-天都城”是位于杭州的超大型数字化社区,该建筑群总用地面积为6,500亩,建筑面积400多万平方米,是一座融建筑、现代科技、房产和旅游及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现代化居住区。

“广厦-天都城”数字化社区工程,在设计中采用了宽带、电话、有线电视“三网融合”的总体网络架构,Web&

GIS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等多种国内最先进的智能技术,实现了智能建筑“节能、安全、高效、舒适、环保”的目标。

(本段内容摘自中国投资资讯网《2006~2007年中国建筑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2、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和竞争格局

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建筑的智能工程市场主要由国外一些大的系统设备供应商占主导,如美国江森自控有限公司、霍尼韦尔和西门子集团。

进入90年代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一些城市的大型社区对于网络通讯、安全防范等这些建筑的附加功能逐渐增强了需求,一些有着专业背景的民营企业在市场中产生并逐步参与了竞争。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建筑法、招投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行业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和不断完善,以及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使得整个建筑智能工程行业迅猛发展,国内建筑智能工程业务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达到了相对较高的水平,市场参与的主体主要有以下几类:

(1)外资工程公司(系统设备供应商)

在20世纪90年代的国内各大城市,国外设备供应商凭借着品牌和技术优势在高端写字楼等领域的智能工程业务上占据了主要地位,但由于工程项目的地域特性、人工成本、服务的便捷高效、文化环境等的特殊性,这些外资公司很难在项目的盈利性和业务的拓展上取得发展;

从近三年的市场状况看,他们逐步退出工程服务市场,退守为纯粹的设备供应商或者技术服务公司。

但是随着市场对国外服务业进一步开放,国外大型设计企业和工程公司仍将会凭借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与国内同行业公司竞争。

(2)国内智能化公司

①第一类公司:

建筑智能工程技术含量高,行业需求差异性大,相对于外资工程公司,本土化智能工程公司更能够深入分析国内客户需求特点,提供创造性、前瞻性的行业智能化解决方案,以实现引导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价值的市场目标。

这类企业近年来逐渐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

②第二类公司:

软件系统是智能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开发和集成相关智能设备管理软件的能力在行业内至关重要,这类企业在智能化市场中占据了一定的份额。

③第三类公司:

传统的电气设备制造企业近年来不断向工程总承包市场渗透,这类企业凭借着在楼宇电气设备制造上的技术优势,开始涉足国内建筑智能化工程市场。

X公司具备了第一类和第二类智能化公司特点的综合优势。

从智能建筑市场整体来看,销售额位居前列的企业大都集中在北京、上海、浙江等主要发达城市和沿海城市,其中前十名的企业共完成总产值尚不足智能建筑市场规模的5%,国内智能建筑工程市场的整体现状是企业规模较小、数量众多,行业集中度不高。

大规模、高技术、品牌化智能工程公司的出现是市场的需求、客户的需求,也是我国智能建筑行业规范发展的需求。

3、智能建筑工程行业的供求情况

(1)行业需求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各类建筑和基础设施的业务支持功能、环境功能和服务功能的迫切需求驱动,形成了以建筑为业务载体的智能化工程市场。

建筑智能化工程市场的总量与建筑和基础设施等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以及新技术对系统设备更新换代形成的投资高度相关。

并且随着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总体需求呈上升趋势。

①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对建筑智能工程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三年来,我国GDP和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

2004年、2005年和2006年我国GDP的平均增速高达10%。

同期固定资产投资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的转型期,各类基础设施固定资产处于投资的高峰期,这些背景都有力地推动了建筑智能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

②建筑工程业的快速发展为智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直接需求

据国家有关统计资料,2006年全国建筑业总投资超过2万亿元。

其中,建筑智能化的投资约占建筑总投资的5%~10%。

公共建筑类智能化系统投资在100~300元/平方米左右,居住小区的智能系统建设投资约在60元/平方米左右。

综合推算,全国智能化系统每年的投资接近1,000亿元,而华东地区约占全国市场的1/4。

(数据摘自国家建设部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纲要》、《华东地区智能建筑行业现状及展望》智能建筑2007年1月)

③未来市场需求情况预测

根据国家“十一五”的规划,预计全国工程建筑市场在未来5年中还将保持10%的平均年增长率,智能建筑市场年增长率则快于建筑市场增长,保守估计在20%以上,按上述增长率测算,预计2007~2010年全国智能建筑市场容量如下表:

单位:

亿元

年份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建筑智能工程市场业务容量

1,164

1,396

1,672

2,006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建筑智能工程业务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这直接对本X公司所处行业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建筑智能工程行业将保持着长期、稳定、高速增长。

(2)行业供给情况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民营和外国资本的进入,不断有新的建筑智能工程企业产生。

整个建筑智能工程行业中的从业主体呈逐年递增趋势。

根据国家建设部和信息产业部资质公告数据统计,从从业资质的角度来看,截至2006年末,已经获得建设部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专项甲级的单位为198家,获得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的企业为674家,同时具备上述两项资质以及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二级以上资质的企业共计26家(数字来源:

根据国家建设部和信息产业部资质公告统计)。

这26家资质全、等级高、综合竞争强、具有大中型智能工程经验的企业构成了智能建筑行业竞争的主体,在目前国内智能建筑市场具备良好的发展态势。

4、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从事建筑智能系统设计咨询和工程总承包业务必须具备相应的从业资质、专有技术和资金实力。

其中设计咨询业务主要是以技术和资质为主要进入障碍,工程总承包业务则对从业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必须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