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解析版上海市鲁迅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考试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5925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解析版上海市鲁迅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考试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化学解析版上海市鲁迅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考试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化学解析版上海市鲁迅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考试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化学解析版上海市鲁迅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考试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化学解析版上海市鲁迅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考试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化学解析版上海市鲁迅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考试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化学解析版上海市鲁迅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考试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化学解析版上海市鲁迅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考试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化学解析版上海市鲁迅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考试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化学解析版上海市鲁迅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考试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化学解析版上海市鲁迅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考试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化学解析版上海市鲁迅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考试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化学解析版上海市鲁迅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考试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化学解析版上海市鲁迅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考试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化学解析版上海市鲁迅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考试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化学解析版上海市鲁迅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考试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化学解析版上海市鲁迅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考试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化学解析版上海市鲁迅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考试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化学解析版上海市鲁迅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考试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解析版上海市鲁迅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考试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

《化学解析版上海市鲁迅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考试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解析版上海市鲁迅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考试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解析版上海市鲁迅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考试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

化学解析版上海市鲁迅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考试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

上海市鲁迅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考试化学试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碘酒B.液氯C.盐酸D.漂粉精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结合物质的组成判断。

【详解】A.碘酒是单质碘溶解在酒精中,是混合物,A错误;

B.液氯是液态的氯气,属于纯净物,B正确;

C.稀盐酸是氯化氢水溶液,是混合物,C错误;

D.漂粉精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组成的混合物,D错误。

答案选B。

2.下列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的是

A.HClB.NaClOC.KClO3D.HClO4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合物中正负价代数和为0分析解答。

【详解】A、HCl中H为+1价,则Cl为-1价,A错误;

B、NaClO中Na为+1价,O为-2价,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Cl为+1价,B错误;

C、KClO3中K为+1价,O为-2价,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Cl为+5价,C正确;

D、HClO4中H为+1价,O为-2价,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Cl为+7价,D错误。

答案选C。

3.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A.氯气B.液氯C.氯水D.盐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该物质具有漂白性,据此分析。

【详解】A、氯气没有漂白性,A错误;

B、液氯是液态的氯气,也不具备漂白性,B错误;

C、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因此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C正确;

D、盐酸没有漂白性,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注意氯气虽然具有强氧化性,但没有漂白性,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但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这是由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解答时需要灵活应用。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蒸发B.升华C.萃取D.风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据此解答。

【详解】A、蒸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

B、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

C、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使溶质物质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的方法,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

D、风化是指在室温和干燥空气里,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现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

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从实质上分析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的生成。

5.下列物质中,与氢气反应程度最剧烈的是

A.F2B.Cl2C.Br2D.I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选项所给的内容都是卤素单质,卤素的非金属性F>Cl>Br>I,卤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活动性就越强,与水反应就越剧烈,因此与氢气反应程度最剧烈的是F2,选项是A。

考点:

考查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与单质的活动性的关系的知识。

6.鉴别氯水和盐酸最合适的试剂是

A.AgNO3溶液B.淀粉碘化钾溶液

C.Na2CO3溶液D.酚酞试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盐酸和氯水溶液都呈酸性,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盐酸和氯水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均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A错误;

B.氯水具有强氧化性,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使淀粉变蓝色,可鉴别,B正确;

C.盐酸和氯水溶液都呈酸性,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气体,不能鉴别,C错误;

D.盐酸和氯水溶液都呈酸性,滴加酚酞不变色,不能鉴别,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侧重物质性质的考查,熟悉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现象不同才能鉴别,题目难度不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成氯化氢时,通入过量的Cl2使H2完全燃烧

B.合成氯化氢时,通入过量的H2使Cl2完全燃烧

C.合成氯化氢时,按Cl2和H2体积比1∶1通入

D.合成氯化氢时,Cl2和H2按任意比通入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于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氯化氢溶于水即可得到盐酸,但氯气溶于水会产生次氯酸,而且过量的氯气有可能污染环境,所以合成氯化氢时氢气要过量,使氯气完全反应,即通入过量的H2使Cl2完全燃烧。

答案选B。

8.下列电子式中错误的是

A.氯分子:

B.氟离子:

C.氯化氢:

D.硫化钠: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电子式是表示微粒结构的一种式子,其写法是在元素符号的周围用“·”或“×”等表示原子或离子的最外层电子,并用n+或n-(n为正整数)表示离子所带电荷。

【详解】A、氯气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电子式正确,A正确;

B、氟离子是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电子式正确,B正确;

C、氯化氢分子中含有极性键,电子式正确,C正确;

D、硫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应该是

,D错误。

答案选D。

9.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物质是

A.MgOB.Na2SC.NaOHD.C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据此判断。

【详解】A.MgO中只有离子键,A错误;

B.Na2S中只有离子键,B错误;

C.NaOH中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间存在离子键,氢氧之间含有共价键,C正确;

D.CO2中只有共价键,D错误;

答案选C。

10.下列各组数字是一些元素的核电荷数,能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

A.11和17B.12和17C.6和8D.12和16

【答案】B

【解析】

【分析】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结合原子序数判断出元素,结合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学键分析解答。

【详解】A.11和17分别是Na和Cl,二者形成离子化合物NaCl,A错误;

B.12和17分别是Mg和Cl,二者形成离子化合物MgCl2,B正确;

C.6和8分别是C和O,二者形成共价化合物CO2,C错误;

D.12和16分别是Mg和S,二者形成离子化合物MgS,D错误。

答案选B。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

B.0.012kg12C约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

C.摩尔质量就是1摩尔物质的质量,它的单位为g

D.1molH2的质量是1g,它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mol

【答案】B

【解析】

【详解】A.构成物质的微粒不一定是原子,也可能是多原子分子或原子团,故1mol任何物质不一定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A错误;

B.0.012kg12C的物质的量是1mol,约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B正确;

C.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具有的质量,它的单位为g/mol,C错误;

D.1molH2的质量是2g,在标准状况下它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D错误。

答案选B。

12.下列物质中,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A.22.4LO2(标准状况)B.1.6gH2

C.1.2molH2SO4D.28gCaO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n=V/Vm=m/M计算物质的物质的量,根据N=nNA可知物质的量越大含有的分子数目越多,据此解答。

【详解】A.标况下22.4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22.4L÷22.4L/mol=1mol;

B.1.6gH2的物质的量为1.6g÷2g/mol=0.8mol;

C.1.2molH2SO4;

D.28gCaO的物质的量为28g÷56g/mol=0.2mol,但氧化钙是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1.2mo硫酸含有分子数目最多,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比较基础,注意掌握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计算公式,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以及适用范围。

选项D是易错点,注意离子化合物中不存在分子。

13.某气体在标况下的密度为3.17g/L,该气体是

A.Cl2B.HClC.SO2D.NH3

【答案】A

【解析】

【详解】某气体在标况下的密度为3.17g/L,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3.17g/L×22.4L/mol≈71g/mol。

氯气、氯化氢、二氧化硫和氨气的摩尔质量分别是(g/mol)71、36.5、64、17。

答案选A。

14.在下列各氧化还原反应中,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的是()。

A.2F2+2H2O==4HF+O2B.C+H2O

CO+H2

C.2Na+2H2O==2NaOH+H2↑D.Cl2+H2O==HCl+HClO

【答案】D

【解析】

A、反应2F2+2H2O==4HF+O2↑中氧元素化合价升高,水是还原剂,A错误;B、反应C+H2O

CO+H2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水是氧化剂,B错误;C、反应2Na+2H2O==2NaOH+H2↑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水是氧化剂,C错误;D、反应Cl2+H2O==HCl+HClO中氯元素化合价部分升高,部分降低,氯气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D正确,答案选D。

15.关于如图所示的铜锌原电池装置,叙述正确的是

A.Zn做正极被氧化

B.Zn做负极被还原

C.铜做正极,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D.铜做正极,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结合原电池的组成分析解答。

【详解】A.金属性锌强于铜,则Zn做负极被氧化,铜做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A错误;

B.Zn做负极被氧化,B错误;

C.铜做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C正确;

D.铜做正极,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D错误。

答案选C。

16.由铁、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所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Fe-2e-=Fe2+B.Cu2++2e-=Cu

C.2H++2e-=H2↑D.Fe+2H+=Fe2++H2↑

【答案】D

【解析】

【详解】金属性铁强于铜,则铁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铜是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产生氢气,则所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2H+=Fe2++H2↑。

答案选D。

【点睛】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解答的关键,即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另外在判断正负极时还需要注意结合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例如镁、铝、氢氧化钠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铝是负极,镁是正极。

17.溶质分子或离子受水分子的作用,向水中扩散的过程是

A.吸收热量的物理过程B.放出热量的物理过程

C.吸收热量的化学过程D.放出热量的化学过程

【答案】A

【解析】

【详解】溶质分子或离子受到水分子的作用需克服分子间作用或离子键,则需要吸收能量;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只是分子自由移动的过程,该过程没有形成新的化学键,故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物理变化,答案选C。

18.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放入硫酸铜晶体后,该系统存在的过程是

A.只存在溶解过程B.只存在结晶过程

C.同时存在溶解和结晶过程D.不存在溶解和结晶过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放入硫酸铜晶体后,晶体表面的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会溶解在水溶液中,同时,溶液中的离子也会在晶体表面沉积而结晶,因而存在结晶溶解平衡,该过程为动态平衡。

因此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放入硫酸铜晶体后,同时存在溶解和结晶过程,但最终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

答案选C。

19.根据以下热化学方程式,Q1和Q2的大小关系是

A(g)+B(g)→C(g)+Q1A(g)+B(g)→C(l)+Q2

A.Q1>Q2B.Q1<Q2C.Q1=Q2D.无法比较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A(g)+B(g)→C(g)+Q1可知,1molA(g)与B(g)反应生成1mol气态C时,放出的热量为Q1;由A(g)+B(g)→C(l)+Q2可知,1molA(g)与B(g)反应生成1mol液态C时,放出的热量为Q2。

由于同一种物质在液态时的能量高于在固态时的能量,则A(g)与B(g)反应生成液态C时放热多,即Q1<Q2。

答案选B。

20.根据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l)+571.6kJ,燃烧氢气生成0.5mol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A.285.8kJB.571.6kJC.142.9kJD.1143.2kJ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l)+571.6kJ可知,消耗2mol氢气生成2mol液态水放出的热量是571.6kJ,则燃烧氢气生成0.5mol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答案选C。

21.请写出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Cl_________,S2-__________,C__________,Al3+__________。

【答案】

(1).

(2).

(3).

(4).

【解析】

【分析】

原子结构示意图是表示原子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排布的图示形式。

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

【详解】Cl的质子数是17,最外层有7个电子,其结构示意图为

;S2-的质子数是16,最外层有8个电子,其结构示意图为

;C的质子数是6,最外层有4个电子,其结构示意图为

;Al3+的质子数是13,最外层有8个电子,其结构示意图为

22.请书写下列微粒的电子式:

Br-_________,N________,Mg______,Na+_______。

【答案】

(1).

(2).

(3).

(4).Na+

【解析】

【分析】

电子式是表示微粒结构的一种式子,其写法是在元素符号的周围用“·”或“×”等表示原子或离子的最外层电子,并用n+或n-(n为正整数)表示离子所带电荷。

【详解】Br-的最外层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电子式为

;N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电子式为

;Mg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电子式为

;Na+是金属阳离子,电子式就是离子符号,即电子式为Na+。

【点睛】书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同一个式子中的同一元素的原子的电子要用同一符号,都用“·”或“×”;主族元素的简单离子中,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离子符号。

阴离子的最外层都是8电子结构(H-除外),在表示电子的符号外加方括号,方括号的右上角标明所带电荷;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是1∶1时,要注意每一个离子都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直接相邻的事实;写双原子分子的非金属单质的电子式时,要注意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和表示方法。

23.金属钠在氯气中产生________色的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物氯化钠中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键,该化合物是_________(填“离子”、“共价”)化合物,氯化钠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______色的火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氯化氢分子中的化学键是_______键,该化合物是________(填“离子”、“共价”)化合物,氯化氢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白

(2).2Na+Cl2

2NaCl(3).离子(4).离子(5).

(6).苍白(7).H2+Cl2

2HCl(8).共价(9).共价(10).

【解析】

【详解】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产生白色的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

2NaCl。

氯化钠是由活泼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因此生成物氯化钠中的化学键是离子键,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电子式为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的火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

2HCl;氢元素和氯元素均是非金属,则氯化氢分子中的化学键是共价键,该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氯化氢分子的电子式为

24.完成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Cl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4)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HCl=H++Cl-

(2).KClO3=K++ClO3-(3).(NH4)2SO4=2NH4++SO42-

【解析】

【分析】

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称为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溶解于水时电离成离子的过程,结合物质的组成分析解答。

【详解】HCl溶于水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Cl=H++Cl-;

KClO3溶于水电离出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KClO3=K++ClO3-;

(NH4)2SO4溶于水电离出铵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H4)2SO4=2NH4++SO42-。

25.由下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

A.A→B+C,B+C→A,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相等

B.A→B+C是放热反应

C.A→B+C是吸热反应

D.A具有的能量高于B+C的能量总和

【答案】AC

【解析】

【分析】

根据图象分析:

A→B+C能量升高,是吸热反应;B+C→A能量降低,是放热反应,同一反应的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反应热大小相等符号相反,据此解答。

【详解】A.A→B+C与B+C→A属于同一反应的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两个反应吸收和放出的热量相等,符号相反,A正确;

B.A→B+C是能量升高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B错误;

C.A→B+C是能量升高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C正确;

D.A→B+C是能量升高的反应,所以A具有的能量低于B+C的能量总和,D错误;

答案选AC。

【点睛】本题考查吸热与放热反应,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理解分析图表的信息的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选项A是易错点。

26.写出下列物质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并按要求填空

(1)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氯化钠_______________。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_,氧化剂________,还原剂_____。

(3)氯气通入碘化钾溶液中,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氧化剂________,还原剂_____。

(4)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发生了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盐酸是_____(填‘氧化’或‘还原’)剂,其中每4molHCl中只有__mol发生了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答案】

(1).AgNO3+NaCl=NaNO3+AgCl↓

(2).

(3).Cl2(4).Fe(5).

(6).Cl2(7).KI(8).MnO2+4HCl(浓)

MnCl2+Cl2↑+2H2O(9).还原(10).还原(11).2(12).氧化

【解析】

【详解】

(1)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氯化钠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NO3+NaCl=NaNO3+AgCl↓。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铁元素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3价,失去3个电子,铁是还原剂,氯元素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得到1个电子,氯气是氧化剂,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可表示为

(3)氯气通入碘化钾溶液中生成氯化钾和单质碘,氯元素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得到1个电子,氯气是氧化剂,碘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失去1个电子,碘化钾是还原剂,则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可表示为

(4)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其中Mn元素化合价从+4价降低到+2价,得到2个电子,二氧化锰发生了还原反应;氯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失去1个电子,则氯化氢是还原剂。

反应中还生成氯化锰,则根据方程式可知每4molHCl中只有2mol发生了氧化反应。

【点睛】注意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中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的区别,双线桥表示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电子的得失和数目,①线桥的箭尾必须指在反应物中发生变化的原子上,箭头指向生成物中的该原子上,即起点和终点均是同一种元素。

②在线上标出得到或失去电子的数目,数目后面写上电子的标识符号“e-”;单线桥表示反应物中元素原子发生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情况,①线桥的箭尾指向失电子元素的原子,箭头指向得电子元素的原子,即起点是还原剂中被氧化的元素,终点是氧化剂中被还原的元素。

②在线上只需标出电子转移总数及电子的标识符号“e-”,不需注明“得到”或“失去”的字样。

27.有一包固体,可能含有Na2CO3、KNO3、BaCl2、NaCl和CuSO4,现进行如下实验:

(1)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透明溶液。

(2)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由此可知,一定存在的物质______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_,可能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NaClNa2CO3

(2).BaCl2CuSO4(3).KNO3

【解析】

【详解】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说明原试样可溶于水,且水溶液无色。

CuSO4溶于水后得到蓝色溶液,所以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硫酸铜,另外Na2CO3、BaCl2不能同时存在于水溶液中;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不溶解的白色沉淀是氯化银,溶解的沉淀应该是碳酸银,所以一定含有碳酸钠,不存在氯化钡,则一定存在氯化钠,硝酸钾不能确定。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一定存在的物质是NaCl、Na2CO3,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BaCl2、CuSO4,可能存在的物质是KNO3。

【点睛】本题属于实验探究题,难度不大,解此类试题时要熟记常见物质的特殊反应现象,如鉴别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鉴别氯离子用银离子、碳酸根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等,因此掌握常见离子的性质、检验方法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28.100g4%的NaOH溶液与100g4%的盐酸溶液混合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混合液呈什么颜色?

(请作计算后回答)

【答案】呈红色

【解析】

【分析】

要知石蕊试液滴入溶液后呈什么颜色,首先须判断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后的酸碱性,根据方程式计算NaOH完全反应消耗HCl的质量,进而判断混合溶液酸碱性。

【详解】100g4%的NaOH溶液中溶解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是4g,物质的量是4g÷40g/mol=0.1mol。

100g4%的盐酸溶液中溶解的氯化氢的质量是4g,物质的量是4g÷36.5g/mol≈0.11mol>0.1mol,则根据方程式NaOH+HCl=NaCl+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