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口腔预防医学重点个人总结考试必备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5992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口腔预防医学重点个人总结考试必备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最新口腔预防医学重点个人总结考试必备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最新口腔预防医学重点个人总结考试必备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最新口腔预防医学重点个人总结考试必备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最新口腔预防医学重点个人总结考试必备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最新口腔预防医学重点个人总结考试必备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最新口腔预防医学重点个人总结考试必备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最新口腔预防医学重点个人总结考试必备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最新口腔预防医学重点个人总结考试必备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最新口腔预防医学重点个人总结考试必备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最新口腔预防医学重点个人总结考试必备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最新口腔预防医学重点个人总结考试必备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最新口腔预防医学重点个人总结考试必备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最新口腔预防医学重点个人总结考试必备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最新口腔预防医学重点个人总结考试必备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最新口腔预防医学重点个人总结考试必备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最新口腔预防医学重点个人总结考试必备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最新口腔预防医学重点个人总结考试必备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最新口腔预防医学重点个人总结考试必备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最新口腔预防医学重点个人总结考试必备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口腔预防医学重点个人总结考试必备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口腔预防医学重点个人总结考试必备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口腔预防医学重点个人总结考试必备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口腔预防医学重点个人总结考试必备打印版Word文件下载.docx

18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感染源排除后,经一定方式再侵犯其他易感者的途径。

19易感人群:

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20适宜摄氟量:

防龋和维护其他正常生理功能的生理需要量(每千克体重每天0.05~0.07mg)。

21安全摄氟量:

人体最大可能接收的量。

1口腔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①描述性研究(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常规资料分析)②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群组研究)③实验性研究(临床实验、现场实验、社区干预实验、“类实验”)

2龋病流行特征:

地区分布、时间分布、人群分布。

影响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氟摄入量、饮食习惯、家族影响。

3牙周病流行特征①地区分布②时间分布③年龄分布:

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④性别分布⑤民族分布。

①口腔卫生②吸烟③营养④系统性疾病。

4水氟浓度0.6~0.8mg/L时,龋均及患龋率最低。

人体氟来源:

①饮水、②食物、③空气、④其他。

5临床口腔预防技术包括沟窝封闭、预防性充填、非创伤性修复治疗。

6窝沟封闭临床效果评价常用封闭剂保留率和龋降低率两个指标。

7牙间隙清洁牙线、牙签、牙间隙刷、电动冲牙器。

8艾滋病口腔常见病损:

口腔毛状白斑、口腔念珠菌病、卡波西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9控制感染的具体方法:

患者健康检查与评估、患者防护、医务人员防护、环境防护、口腔器械设备的消毒与灭菌、医疗废物的处理。

10感染源:

患者和病原体的携带者、污染的环境、污染的口腔器械。

传播途径:

接触、飞沫、空气

【三级预防的原则】一级预防:

病因预防,针对各种致病因素采取措施,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口腔健康教育、口腔卫生指导、控制牙菌斑;

二级预防:

临床前期预防,在疾病发生的早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定期口腔健康检查、高风险人群的发现、早期龋病充填;

三级预防:

临床预防,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后遗症,尽量恢复或保留口腔功能。

牙列缺损和缺失的修复。

【龋病常用指数】

①恒牙龋失补指数(DMF、DMFT、DMFS)“龋”即已龋坏尚未填充的牙;

“失”指因龋丧失的牙;

“补”为因龋做填充的牙。

②乳牙龋失补指数(dmf、dmft、dmfs)WHO的标准-9岁以下儿童丧失了不该脱落的乳牙,即为龋失牙。

③龋均和龋面均:

反映了受检人群龋病的严重程度

a.龋均:

受检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数。

b.龋面均:

受检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面数。

④患龋率:

在调查期间某人群中患龋病的频率,常以百分数表示。

⑤龋齿发病率:

至少在一年时间内,某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

与患龋率不同的是仅指在这个特定时期内新龋发生的频率。

⑥龋面充填构成比:

一组人群中的龋、失、补牙面之和中已充填的龋面(继发龋面不算)所占的比重,常以百分数表示。

⑦无龋率:

全口牙列均无龋的人数占全部受检人数的百分率。

【牙周健康指数】

①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

△a.简化软垢指数DI-S△b.简化牙石指数CI-S

②菌斑指数(PLI)③牙龈指数(GI)④龈沟出血指数(SBI)

⑤社区牙周指数(CPI)检查指数牙:

将口腔分为六个区段(检查牙龈出血和牙石,牙周袋深度。

a.20岁以上:

10颗指数牙,b.15-20岁和15岁以下:

6颗指数牙(避免第二恒磨牙假性牙周袋),15以下不查牙周袋

WHO规定:

每个区段内必须有2颗或以上功能牙,并且无拔牙指征,该区段才做检查;

检查区段内以最重情况记分;

探查指数牙,若没有指数牙的区段,探查所有余留牙,以最重情况记分;

以6区段中最高分记分作为个人CPI值。

【龋病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

①进行口腔健康教育②控制及消除危险因素③措施:

防龋涂料、窝沟封闭等;

2.二级预防①早期诊断,早期处理②措施:

X线片等辅助诊断,发现早期及时充填;

3.三级预防①防止龋的并发症(→牙髓炎、根尖周炎→牙槽脓肿)②恢复功能:

修复治疗

【龋病的危险因素】

1、细菌因素:

1)致龋菌:

变形杆菌、乳酸菌、放线菌。

2)危险因素:

唾液变形杆菌比例增加、唾液乳酸杆菌比例增加、牙菌斑呈酸性、牙面菌斑致龋菌及禅悟菌数量增加;

二、宿主因素:

1牙2唾液3行为和生活方式4危险因素。

三、食物因素:

1过多过频糖摄取2酸性饮料3不良饮食习惯

【龋病预防方法】1、菌斑控制:

①机械方法机械清除菌斑,包括牙刷、牙膏、牙线、牙签、牙间隙刷、牙间清洁器。

②化学方法杀菌剂氯已定(洗必泰),三氯生③其他方法植物提取物、生物方法、抗菌斑附着剂、替代疗法、免疫方法;

2、控制糖的摄入和使用糖代用品;

3、增强牙抗龋力:

①加强孕期及婴幼儿保健②加强儿童及青少年口腔保健:

合理使用氟化物、窝沟封闭、合理饮食习惯;

4、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氟化物防龋的作用机制】氟化物的防龋作用主要是通过维持唾液中一定浓度的氟来实现的:

(1)局部用氟时,直接给唾液中提供了大量的氟离子,这些氟离子很快进入菌斑和菌斑液中,使菌斑或菌斑液中的氟化物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浓度,并滞留其中,形成“氟库”。

这一过程在短时间内(1-4分钟)即可完成。

(2)全身性用氟后,氟化物通过唾液腺分泌进入唾液,提高了唾液中的氟离子浓度,一部分留在唾液中,提高唾液氟浓度,另一部分则进入氟库。

氟化物可以①降低釉质溶解度和促进釉质再矿化。

②对微生物的作用:

a、对糖酵解的影响:

氟化物能抑制与糖酵解和细胞氧化有关的酶b、抑制细菌摄入葡萄糖c、抑制细菌产酸。

【氟化物防龋的方法】全身应用:

饮水氟化、牛奶氟化、食盐氟化、氟片氟滴剂。

局部应用:

含氟牙膏、氟水漱口、含氟凝胶、含氟涂料、含氟泡沫。

【氟牙症临床特点】

①多发于恒牙,乳牙较少。

②患氟牙症的牙数多少取决于牙发育矿化时期在高氟区生活时间的长短③釉质白色斑纹,甚至整个牙为白垩色釉质;

黄褐色色染;

严重者实质性缺损④牙釉质和牙本质变脆,耐磨性差,抗酸性差

【窝沟封闭适应证】

适应症:

①深的窝沟,特别是可以插入或卡住探针(包括可疑龋)。

②对侧同名牙患龋或有患龋倾向的牙可考虑进行窝沟封闭。

③牙萌出达到合平面即适宜作窝沟封闭,一般是萌出后4年之内。

④釉质发育不全,颌面有充填物但存在未作封闭的窝沟,可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做封闭。

总之,最佳时机是牙齿完全萌出,龋尚未发生的时候。

乳磨牙在3-4岁。

第一恒磨牙在6-7岁。

第二恒磨牙在11~13岁为最适宜封闭的年龄。

非适应证:

(1)牙合面无深的沟裂点隙,自洁作用好;

(2)患较多邻面龋损者;

(3)病人不合作,不能配合正常操作;

(4)牙齿尚未完全萌出,被牙龈覆盖。

窝沟封闭的作用:

断绝窝沟中细菌的来源,预防龋病的发生,阻止早期龋病的发展,用于龋病为成洞前的治疗。

窝沟封闭不仅仅是预防,且能起到治疗作用。

窝沟封闭起预防和治疗双重作用,主要是预防。

【窝沟封闭的操作方法步骤】

①清洁牙面;

②酸蚀:

酸蚀面积一般为牙尖斜面2/3.恒牙酸蚀20~30秒,乳牙酸蚀60秒;

③冲洗和干燥:

封闭前保持牙面的干燥,不被唾液污染是封闭成功的关键。

酸蚀牙面干燥后呈白色雾状外观;

④涂布封闭剂:

将光固化封闭材料涂布在酸蚀牙面上;

⑤固化:

照射距离约离牙尖l毫米,照射的部位要大于封闭剂涂布的部位;

⑥检查:

用探针进行全面检查,了解固化程度,粘结情况,有无气泡存在,寻找遗漏或未封闭的窝沟,观察有无过多封闭材料和是否需要去除,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预防性树脂充填适应症】:

合面窝沟和点隙有龋损能卡住探针;

深的点隙窝沟有患龋倾向,可能发生龋坏;

沟裂有早期龋迹象,釉质混浊或呈白垩色。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ART】

适应证:

恒牙和乳牙的中小龋洞,手用器械能够进入;

无牙髓暴露,无可疑牙髓炎;

龋齿旁有脓肿和瘘道;

牙髓暴露;

牙有长时间疼痛史,可能有慢性牙髓炎;

牙体有龋但手用器械不能进入,如部分邻面洞

优点:

(1)ART技术符合现代预防基本观点,采用有黏结性的玻璃离子材料,只要求最少的洞形预备,最少的牙体损伤以保存完好的牙体组织。

(2)采用手用器械,不需要电源,不需要昂贵的口腔设备。

(3)ART的器材和材料携带方便(4)操作简单易学。

(5)控制交叉感染的方法简便,不需要高压消毒的手机,手用器械容易清洁和消毒。

(6)患者容易接受,这种治疗尤其在儿童中更易得到普及。

(7)玻璃离子中氟离子的释放能预防和阻止龋病,有助于牙体组织的健康。

缺点:

充填微漏步骤:

备洞、清洁、混合与调拌、充填

【牙周病的分级预防】

①一级预防:

又称初级预防,指在牙周组织受到损害之前防止致病因素的侵袭,或致病因素已侵袭到牙周组织,但在尚未引起牙周病损之前立即将其去除。

旨在减少人群中牙周病新病例的发生。

对象:

健康群体。

措施:

口腔健康宣教。

②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旨在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轻已发生的牙周病的严重程度,控制其发展。

早期牙周病患者。

去除刺激因素,指导帮助病人长期坚持各种预防措施。

③三级预防:

用各种药物和牙周手术方法最大限度地治愈牙周组织病损,防止功能障碍。

以义齿修复失牙,重建功能。

并通过随访、精神疗法和口腔健康的维护,维持其疗效,预防复发。

牙周病患者。

专业牙周治疗。

【牙周病的危险因素】

1、局部促进因素:

①牙石②食物嵌塞③咬合创伤④不良习惯⑤不良修复体⑥牙位异常和错合畸形

2、全身危险因素:

①吸烟②糖尿病③遗传因素④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

3、行为危险因素4、人口社会背景危险因素

 

【牙周病预防方法】

菌斑控制:

机械性措施:

刷牙、牙线、牙签、牙间隙刷正确使用,龈上洁治术、预防性清洁术;

药物方法:

氯己定、酚类化合物、季铵化合物、、氟化亚锡、三氯羟苯醚。

控制相关局部因素:

1)改善食物嵌塞:

垂直食物嵌塞:

通过选磨法重建食物溢出沟;

水平食物嵌塞:

食物嵌塞矫治器,或用牙线、牙签剔除嵌塞的食物。

2)调合:

适用于那些因咬合干扰或早接触而引起了咬合创伤的病理改变者。

3)破除不良习惯:

纠正吸烟习惯、磨牙症的治疗。

4)预防、矫治错合畸形5)制作良好的修复体

提高宿主抵抗力:

合理的营养:

经常补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D、C及钙和磷的营养物质。

积极治疗和控制与牙周病发生有关的全身性疾病。

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

青春期和妊娠期积极调整内分泌,注意专业性口腔卫生护理,定期口腔检查,进行常规的牙周冲洗和洁治,加强个人的家庭口腔卫生护理。

【刷牙方法】水平颤动拂刷法

①将刷头置于牙颈部,刷毛指向牙根方向,与牙长轴呈45°

角,轻度加压,使刷毛端进入龈沟,部分置于牙龈上

②从后牙颊侧以2~3颗为一组开始,用短距离水平颤动的动作在同一个部位往返数次,然后将牙刷向牙冠方向转动,附刷颊面。

刷完一个部位后,将牙刷移至下一个部位,与前一部位有重叠,继续刷,按顺序刷完上下牙唇颊面。

③同样方法刷上下后牙舌腭侧

④刷前牙舌面,刷头竖放,使刷毛垂直并指向和进入龈沟,上颌自上而下刷,下颌自下而上刷

⑤刷咬he面,刷毛指向咬合面,前后短距离来回刷

【口腔癌的警告标志】

①口腔内有2周以上未愈合的溃疡②口腔黏膜有白色、红色和发暗的斑③口腔与颈部有不明原因的肿胀和淋巴结肿大④口腔内有不明原因的反复出血⑤面部、口腔、咽部和颈部有不明原因的麻木与疼痛

【牙本质敏感预防】

首先必须改变或去除危险因素。

①建立餐后漱口习惯②减少酸性食物和饮料的摄入③进食酸性食物和饮料后,不要即刻刷牙,1小时后再刷牙④选择合格的牙刷、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避免刷牙时用力过大⑤有牙周病、夜磨牙症、牙齿过度磨耗等相关疾病的患者应及时诊治⑥有内源性酸来源的患者,建议治疗全身疾病

【牙外伤好发类型及部位】

类型:

恒牙:

釉质折断或釉质和牙本质折断却未造成牙髓暴露的简单冠折。

乳牙:

半脱位,由于乳牙牙周组织弹性较高。

部位:

最好发于上颌中切牙,其次是上颌侧切牙或下颌中切牙。

【牙酸蚀症预防】①加强口腔健康教育②治疗可引起牙酸蚀症的疾病③减少饮食中的酸对牙的侵蚀④避免酸性环境中与酸的接触⑤增强牙对酸的抵抗力⑥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及口腔卫生习惯

【妊娠期妇女的口腔保健】

重点放在一级预防上

1龋病:

①妊娠性呕吐使唾液的pH下降,釉质脱矿,增加了龋病的易感性。

②妊娠期摄取饮食的次数和数量增加,易造成口腔卫生不良。

③妊娠期体质下降,活动减少,生活不便而放松口腔卫生的维护。

④妊娠早期与后期,由于存在早产和流产的危险,给口腔疾病的治疗带来不便,使口腔疾病加重。

2妊娠期龈炎:

由于孕激素水平升高,雌激素水平下降,内分泌的改变,导致牙龈毛细血管扩张、淤血、炎症细胞和液体的渗出,牙龈组织对口腔细菌敏感性增加,而加重了原有的牙龈炎症。

3、保健内容:

妊娠前应主动接收口腔健康检查;

妊娠期:

1提供口腔健康知识2注重口腔健康维护3注意膳食营养平衡4避免不良刺激慎用药。

妊娠分3期,初、中、后,3个月一期。

4~6个月是治疗口腔疾病的适宜时期。

【婴儿期的口腔保健】常见口腔问题:

鹅口疮、新生牙

(1)保持口腔清洁①牙萌出前:

建立每日为婴儿清洁口腔的习惯,哺乳后或晚上睡前用手指缠上清洁纱布或用乳胶指套擦洗牙龈和腭部,清除粘附的食物残渣,按摩牙床,并使婴儿逐渐适应每日的口腔护理。

②牙萌出后:

用手指缠上纱布或使用指套牙刷,蘸清水轻轻擦(刷)洗牙面,清除食物残渣及牙菌斑。

(2)避免致龋菌早期定植:

致龋微生物由母亲传播到婴幼儿口腔中的平均年龄是19~31个月之间,称为“感染窗口期”

(3)预防早期儿童龋:

避免睡前含奶瓶习惯;

提倡母乳喂养

(4)关注颌面部生长发育:

注意喂养姿势,不能偏于一侧,奶瓶不能紧压下颌,也不能将奶瓶过高抬起。

(5)首次口腔检查:

应在第一颗乳牙萌出后6个月内。

【幼儿期的口腔保健】常见问题:

乳牙龋、乳牙错合畸形、乳牙外伤

(1)养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

父母应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的牙刷,早晚帮助儿童刷;

控制牙膏的用量,每次用“豌豆”大小的量;

不建议3岁以下的儿童使用含氟牙膏;

牙邻面有食物嵌塞时,建议使用牙线。

(2)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中适当添加富有纤维质的食物;

培养和建立儿童良好的咀嚼习惯;

尽量不在睡前吃糖和甜点心,进食后立即漱口或刷牙;

1岁以上应停止使用奶瓶喂养,避免夜间哺乳。

(3)适量补充氟化物:

局部使用含氟凝胶、含氟泡沫和含氟涂料等。

(4)定期检查和治疗乳牙龋:

1岁后应没半年进行一次常规的口腔检查。

(5)预防乳牙外伤:

加强对儿童活动时的监护,防止意外跌倒造成的乳牙外伤。

【学龄儿童的口腔保健】常见问题:

乳牙龋、错颌畸形、第一恒磨牙龋坏、牙外伤、牙龈炎

1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2及时治疗乳牙龋3认真保护好第一恒磨牙4戒除口腔不良习惯5积极防治错he畸形7积极治疗牙髓炎8预防牙外伤

【幼儿园和学校的口腔保健】

学校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应做到:

1口腔健康教育应纳入学生所接受的普通教育同步2口腔健康教育应纳入学生的课程3口腔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应循序渐进4口腔健康教育应设立实习课程5口腔健康教育形式应多样化

△【老年人的口腔保健】

常见问题:

1、牙龈退缩和根面龋2、牙列缺损或缺失3、口腔粘膜病和口腔癌4、牙磨耗和楔状缺损

口腔粘膜病包括:

①因增龄性改变而出现的口腔灼痛、干燥、味觉异常为特征的口腔灼痛综合征等疾病。

②因牙磨损、脱落、牙残留的尖锐边缘、不良修复体等刺激因素,反复刺激黏膜出现的创伤性溃疡等③因糖尿病等全身疾病以及治疗药物而影响口腔的结构和功能④与义齿有关的口腔黏膜念珠菌感染可表现为萎缩性的,也可是增生性的,粘膜下红色斑块。

保健方法:

1提高自我口腔保健能力2注重个人口腔卫生:

刷牙与漱口,使用间隙刷、牙线和牙签3定期进行口腔检查4及时修复缺失牙

【六步洗手法】

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取适量肥皂均匀涂抹整个手掌、手背、手指、指缝。

第一步: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第三步: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

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第五步: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第六步:

将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流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口臭的原因及分类】1生理性口臭2病理性口臭:

口源性、非口源性(呼吸道源、血液源)

a、腐败作用及产物b、细菌作用

1.口腔预防医学(preventivedentistry)“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维护口腔健康及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与艺术”。

3.适宜摄氟量:

4.安全摄氟量:

5.氟牙症:

6.窝沟封闭:

7.预防性树脂充填:

8.牙菌斑:

9.软垢:

10.牙石:

11预防性清洁术:

12非创伤性修复治疗:

用手持器械清除龋坏组织,然后用有黏结性、耐压和耐磨性能较好的新型玻璃离子材料(释放氟)将龋洞充填。

13感染源:

14传播途径:

15易感人群:

16消毒(disinfection):

17灭菌(sterilization):

18医疗废物:

19局部用氟:

:

采用不同方法将氟化物直接用于牙的表面,目的是抑制牙齿表面的溶解脱矿和促进再矿化,以提高牙齿的抗龋力。

①描述性研究(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常规资料分析)②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群组研究)③实验性研究(临床实验、现场实验、社区干预实验、“类实验”)。

2龋病的流行特征有地区分布、时间分布、人群分布。

3影响龋病的流行的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氟摄入量、饮食习惯、家族影响。

5牙周病流行特征①地区分布②时间分布③年龄分布:

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④性别分布⑤民族分布。

6影响牙周疾病流行的因素①口腔卫生②吸烟③营养④系统性疾病。

7人体氟来源有①饮水、②食物、③空气、④其他。

8氟化物防龋的全身应用有饮水氟化、牛奶氟化、食盐氟化、氟片氟滴剂。

9氟化物防龋的局部应用有含氟牙膏、氟水漱口、含氟凝胶、含氟涂料、含氟泡沫。

10临床口腔预防技术包括沟窝封闭、预防性充填、非创伤性修复治疗。

11牙周病局部促进因素①牙石②食物嵌塞③咬合创伤④不良习惯⑤不良修复体⑥牙位异常和错合畸形

12全身危险因素①吸烟a、产生热量,对牙龈组织是一种特殊的局部刺激因素;

b、焦油沉积物,使牙石易于沉积;

c、牙槽骨丧失较多;

d、免疫学改变,牙周组织的抗感染力降低e、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并使其不易附着于根面,影响牙周创口愈合。

②糖尿病:

相互影响关系。

③遗传因素。

④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

13牙间隙清洁牙线、牙签、牙间隙刷、电动冲牙器。

14艾滋病口腔常见病损:

15控制感染的具体方法:

16防龋局部应用:

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液、含氟涂料、含氟凝胶&

氟化泡沫。

三、简答

【三级预防的原则】

1、一级预防(primaryprevention)又称病因预防。

针对疾病发生的生物、物理、化学、心理及社会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是一级预防的主要任务,也是预防医学的最终奋斗目标。

第一阶段:

增进健康,第二阶段:

特殊预防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