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美丽的天府之国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6281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家乡美丽的天府之国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我的家乡美丽的天府之国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我的家乡美丽的天府之国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我的家乡美丽的天府之国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我的家乡美丽的天府之国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我的家乡美丽的天府之国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我的家乡美丽的天府之国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我的家乡美丽的天府之国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我的家乡美丽的天府之国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我的家乡美丽的天府之国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我的家乡美丽的天府之国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我的家乡美丽的天府之国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我的家乡美丽的天府之国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我的家乡美丽的天府之国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我的家乡美丽的天府之国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我的家乡美丽的天府之国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的家乡美丽的天府之国Word格式.docx

《我的家乡美丽的天府之国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家乡美丽的天府之国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的家乡美丽的天府之国Word格式.docx

极端最高气温在平昌,为41.9℃;

极端最低气温出现于川西高山高原区的石渠,为—37.7℃。

季平均气温夏季最高,秋季次高;

冬季最低,春季次低。

2.降水量

全省年均降水总量315.7—1732.4mm,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盆地最多,为783.2~1130.9mm;

川西高山高原最少,仅为315.7~906.0mm。

雅安是全省降水量最大的地区,素有“西蜀天漏”之说,年均降水量为1732.4mm;

其中,1966年曾达2367.2mm,为全省极端最高值。

得荣最少,仅有315.7mm。

3.日照

全省年总日照时数为782—2692小时,以四川盆地、川西南山地、川西高山高原的顺序递增。

盆地内又呈自西南向东北增加的趋势。

川西高山高原1171—2692小时;

川西南山地1204~2645小时;

四川盆地782~1575小时。

全省以理塘最多,达2692小时;

宝兴最少,仅为782小时。

三.气象灾害

全省主要气象灾害可分为8类、101种,分别是:

干旱(春旱、夏旱、伏旱)、暴雨、洪涝、秋绵雨、低温(春季低温、夏季低温)、大风、冰雹、雪灾。

危害最大的是干旱,其中尤以全国农业主产区的四川盆地受影响最大,有时伏旱和秋旱相连,形成伏秋连旱,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洪涝可发生于省内各地,其中又以凉山州南部和盆地西部、北部受影响较大。

川西高山高原为全省降雹最多的地区。

大风造成的灾害以盆地内和凉山州南部较为严重。

甘孜、阿坝两州虽大风日较多,但地广人稀,损失一般不大。

四.各区气候概况

1.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

受盆地地形影响,多云雾,少日照,年平均阴天日数为181~282天,盆地西南部为237~282天,是国内阴天最多的地区之一,古人曾以“蜀犬吠日”来形容其阴云连绵的特征。

盆地区年均降水量充沛,多数地区为900—1200mm,约50%以上集中于夏季,冬季雨量不足全年的5%;

受地形的影响,又多夜雨。

2.川西南山地

川西南山地气候的垂直分带性极为显著,南部的金沙江河谷一月均温在12

℃以上,以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5天的平均气温<

lO℃为冬;

10—22℃为春、秋;

>

22℃为夏)),全年无冬,不见霜雪。

而海拔2100—2400米的昭觉、布拖等地则冬长夏短,3500米以上的高山区全年无夏。

有雨、旱两季之别,5~10月为雨季,集中了全年雨量的90%以上;

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雨量不足全年的10%,旱、雨季节以南部和西部最为显著。

3.川西高山高原区

  受青藏高原特殊地形和冬夏季风影响,川西高山高原全年日照充足,气温较低,雨、旱季区别明显。

夏季常形成近地热低压,并在地形影响下造成局部强烈对流,多雷雨冰雹。

人秋受高空西风影响,气候干燥凉爽。

冬季主要受冷高压控制,晴朗干燥。

雨、旱两季划分与川西南山地大致相同。

四川省自然灾害

  四川省幅员辽阔,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复杂多样,是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的省份。

干旱、洪涝、地震、滑坡及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亟需得到有效的治理。

一.干旱

盆地区为四川主要的农业区,由于东亚季风和复杂地形的影响,干旱现象频繁出现,在各种灾害性天气中,旱灾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

由于四川盆地冬、春两季比起同纬度的长江流域其他地区气温高,蒸发量大,降水量小,冬干春旱现象突出。

其中,春旱一般发生于3月~4月上旬,持续30~45天,主要影响区域为盆地内的成都、自贡、绵阳、内江、宜宾、乐山等地,常会影响早稻栽插,造成小麦结实率下降。

初夏和盛夏由于雨期偏晚,雨量不均,又易发生夏旱和伏旱。

其中,夏旱常发生于5~6月,通常持续30~40天,主要影响区为绵阳、简阳、威远、内江、乐山、南充等广大地区,常导致早稻抽穗困难,中稻缺水干死和玉米不易授粉。

伏旱多发生于7月中旬~8月下旬,持续时间一般为20~40天,主要影响宜宾、南充等地,对中、晚稻生产影响较大。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春、夏、伏旱往往并非单独出现,而经常以春夏连旱、夏伏连旱,甚至春夏伏三季连旱的形式出现,其中,将近一半的年份都有夏伏连旱的情况发生。

大力兴修水利工程,扩大人工灌溉系统,对四川农业的发展极为重要。

二.洪涝

四川盆地内的区域性洪涝灾害一般出现于5~9月的主要江河汛期和降雨集中时段。

受地形影响,北川、安县、绵竹、广元、江油、都江堰、峨眉山等地受灾较多,其中,川北秦岭南麓的江油、广元一带所受影响最大。

从总体上看,四川省的洪涝灾害有东部盆地多,西部高原少;

山地河谷区多,高原平坝少;

迎风坡多,背风坡少的特点。

全省的洪涝灾害多发区与全省的暴雨分布区基本一致。

三.地震

四川位于中国南北地震带中段,是地震较多的省份之一,其地震活动具有地域广、强度大、频度高的特点。

本省的主要地震区位于东经105°

以西,其分界线大致与青藏高原东部边界相一致,地震活动区域约38万平方千米。

据统计,从公元前26年到1999年9月,全省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19次,6.0~6.9级地震49次,5.0~5.9级地震160次。

其中,建国以来全省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4次,6.0~6.9级地震19次,5.0~5.9级地震86次,受灾面积约3.7万平方千米,伤亡人数达3000余人。

由于四川地震多为浅源性,对地表破坏很大。

全省地震活动区域可划分为5个地震带和3个地震区,即:

1.鲜水河地震带。

北西起于石渠邓柯,南达石棉田湾,长约530千米。

属全新世强烈活动断裂带,其活动频率之高、强度之大,均为全川之首。

2.安宁河一则木河地震带。

北起石棉,南达云南巧家,全长约300千米。

3.松潘地震带。

北起甘肃武都西南,南至四川茂县以北。

4.龙门山地震带。

北东起自青川,经茂县、都江堰,南达小金,长约400千米。

5.马边地震带。

北起峨眉,南达云南永善,长约150千米。

此外,还有:

①巴塘地震区;

②.理塘地震区;

③盐源地震区。

四.滑坡、泥石流及其他

滑坡是四川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在长江上游地区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对铁路、公路、航道和城镇造成严重威胁。

全省的滑坡危险区主要分布于龙门山褶皱带、康滇南北向构造带、金沙江河谷、大巴山区和龙泉山脉等地,地貌特征以深切陡峻的峡谷和坡地为主。

四川泥石流沟的总数逾3000条,主要分布于川西山区。

全省泥石流发生类型有激发、触发和诱发三大类,其中以雨水(特别是夏季暴雨)激发的泥石流数量最多。

由于泥石流灾害具有在特定地区、特定气象条件下重复发生的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护和治理,既有必要,也有可能。

四川省森林资源

  四川省森林植物种类繁多,全省有树木种类3000多种,其中乔木1000多种,约占全国总种数的一半,归510余属,118科。

全省林地面积2323.16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8.02%,人均0.28公顷。

有林地面积1172.35万公顷,灌木林地面积748.42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46539.83万立方米,人均17.54立方米。

人均森林资源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木材产量约占全国的8%,是全国主要的商材基地之一。

在全省林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1172.35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0.46%;

疏林地面积94.46万公顷,占4.07%;

灌木林地748.42万公顷,占32.22%;

未成林造林地4.99万公顷,占0.21%;

苗圃地0.5万公顷,占0.02%;

采伐迹地15.49万公顷占0.67%;

火烧迹地0.69万公顷,占0.03%。

全省活立木总蓄积146539.83万立方米。

其中:

林分蓄积量138610.14万立方米,占总蓄积的94.59%;

疏林蓄积量2433.26万立方米,占1.66%;

散生木蓄积量2040.98万立方米,占1.39%;

四旁树蓄积量3455.45万立方米,占2.36%。

活立木总蓄积为146539.83万立方米,平均每年增加1226.68万立方米,年递增率为0.85%。

郁闭度在0.2以上的林分面积1063.37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90.70%;

全省林分蓄积量为138610.14万立方米,平均每年增加1130.18万立方米,年递增率0.83%。

全省人工林分面积194.03万公顷,占全省林分面积的18.25%;

人工林蓄积量6041.14万立方米,占全省林分蓄积量的4.36%。

 四川是我国竹林资源分布比较集中的省区之一,竹类植物较为丰富,约有617种(变种)、11属。

大径竹以楠竹和斑竹为主。

小径竹种类较多,全省竹林面积28.25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2.41%。

 全省主要经济林有:

木本粮油林油桐、油茶、板栗、核桃、油橄榄、乌桕等;

木本果树林柑桔、苹果、梨、桃、李、杏、枇杷、石榴、龙眼、荔枝等;

特种经济林漆树、白蜡、杜仲、黄柏、厚朴、紫胶寄主树等;

其他经济林有茶、桑、棕榈、耳棒等。

全省有成片经济林面积80.73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6.89%,上述经济林产品在全国占有突出的地拉。

四川省土地利用

  四川省幅员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土地利用类型丰富多彩,拥有全国所有的8个大类、46个二级类,其种类之多居全国之首。

全省共有耕地9886.16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13.48%),园地885.34万亩(占1.20%),林地27873.69万亩(占38.00%),牧草地22851.95万亩(占31.16%),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862.58万亩(占2.53%),交通用地411.04万亩(占0,56%),水域1678.97万亩(占2.28%),未利用土地7879.85万亩(占10.74%)。

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国土面积列第5位,耕地面积列第6位。

全省人均耕地1.24亩(截至1995年底),约为全国人均耕地(约1,65亩)的3/4,列全国第21位。

全省的土地类型及分布利用特点如下:

1.耕地 

四川省共有耕地面积9886.16万亩,主要集中于盆地底部,占全省耕地总数的73.3%;

其次为盆周山区和川西南山地,分别占14.0%和8.7%;

川西北高山高原耕地很少,仅占4.0%。

全省各地理单元的垦殖指数(耕地面积在辖区面积中所占比重)分别为:

盆地底部为41.13%,盆周山地15,81%,川西南山地9.91%,川西j匕高山高原1.12%。

以行政区划统计,盆地中部的遂宁、内江两市的垦殖指数均在50%以上,广安、自贡、德阳、成都等市在40%-50%之间,南充、宜宾、泸州等市在30%~40%之间,乐山、达州、绵阳、广元、巴中等市在20%~30%之间,雅安、凉山、攀枝花、阿坝、甘孜等市州在10%以下,其中,甘孜州仅为0.70%。

由于全省多数地区水热条件较好,耕地复种指数达203%。

  全省共有灌溉水田3163.7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1.99%。

2.林地 

  全省共有林地27873.69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38%。

全省林地的46.51%又集中分布于川西北高山高原区,盆周山区、川西南山地和盆地底部,分别拥有全省林地的19.37%、17.53%和16.02%。

四川省的主要林区位于甘孜、凉山、阿坝三州,其面积分别为6763.66万亩、5004.18万亩和4611.83万亩。

全省森林覆盖率(以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合计)为,39.70%。

其中,盆周山区为52.80%,川西南山地为52.06%,川西北高山高原为31.98%,成都平原为29.21%,盆地丘陵区为19.95%。

3.牧草地 

 全省共有牧草地22851.95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31.16%。

甘孜、阿坝两州所拥有的牧草地占全省牧草地的87.57%。

4.泥炭沼泽 

 四川省的沼泽总面积为128.35万亩,泥炭沼泽主要分布于阿坝州北部的若尔盖高原盆地。

由于该区气候寒冷潮湿,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因此形成难以开发利用的沼泽区,其分布面积达4000多平方千米。

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全省共有居民点(包括城市、集镇、村庄、独立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862.58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2.53%。

居民地面积较大、分布较密集的地区,也就是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

6.交通用地 

 全省共有各类交通用地(包括道路、车站、码头、民用机场等)411.04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0.56%。

其分布情况与居民地和人口密度成正相关关系,成都平原比例最高,交通用地占国土总面积的1.3%;

川西北高山高原比例最低,仅为0.11%。

7.水域 

 全省共有水域面积1678.97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2.28%,主要分布于平原水网地区和丘陵区。

全省河流水面为793.05万亩,占水域面积的47.23%。

8.除以上七类主要地类外,全省还有7879.85万亩未利用土地,占国土总面积的10.74%。

除其中部分荒草地、盐碱地可作为农业后备资源外,尚有一些裸岩、荒漠、冰川和雪山属难利用地。

四川省水资源

  四川省江河纵横,水量充沛,有着较为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以及极其巨大的水能资源。

一.全省水资源概况

四川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全省年降水总量约为4889.75亿立方米,为地表水的主要来源和地下水的重要补充。

全省总水资源量为2547.5亿立方米加上上游入境水942.2亿立方米,共3489.7亿立方米。

全省总供水能力241.7亿立方米,1999年水利工程实际供水量194.5亿立方米。

全省水系可以分成10个大区,即:

1.长江干流及部分支流水系;

2.嘉陵江水系;

3.渠江水系;

4.涪江水系;

5.岷、沱江水系;

6.大渡河水系;

7.金沙江水系;

8.雅砻江水系;

9.汉江水系;

10.黄河水系。

各水系水量差异较大,全省江河年径流深度为525.3毫米。

地下水资源与大地构造和区域地貌密切相关,全省可分为三大区域:

1.东部盆地水文地质区。

本区以低山丘陵及小型平原为主,降水丰沛。

平原区地下水多为松散岩类孔隙水,丘陵及低山则以基岩裂隙水、岩溶水、层间水为主,矿化度较低,水质良好。

2.川西南山地。

本区山峦起伏,在安宁河谷及山间盆地分布着丰富的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岩溶水。

3.川西高山高原区。

本区地势甚高,变质岩广布,多数地区的地下水均为风化带裂隙水。

二.全省水能资源

四川各主要江河、特别是流经川西的重要江河均以水量充沛、落差巨大闻名,拥有极为丰富的水能资源。

全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4269万千瓦,其技术可开发量为10346万千瓦,经济可开发量为761l万千瓦,均居全国首位。

全省已经和正在开发的水能资源约1034万千瓦,其开发利用规模居全国前列。

在四川四种常规能源(水能、煤、天然气、石油)的总储量中,水能资源超过了80%,是四川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全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流经西部山区的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的“三江”,其技术开发量占理论蕴藏量的79.2%以上。

“三江”的技术可开发量达8270万千瓦,占全省技术可开发量的80%。

目前,雅砻江上的二滩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330万千瓦,是我国已建成的最大水电工程。

三.都江堰灌溉系统

都江堰是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

都江堰灌区引水于都江堰城西的岷江,主体工程包括成都平原直灌区和盆中丘陵引蓄灌区两大部分。

渠首水量充沛,岷江多年平均流量为492立方米/秒,年径流量达155亿立方米,其中5月~10月为丰水期,占年径流量的78.8%。

建国以后,政府加大了对古老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改造和扩建,使其在灌溉、防洪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综合效益。

都江堰灌区范围已从局限于成都平原发展到川中丘陵区;

灌溉面积已由建国之初的288万亩发展到1086万亩。

一旦毗河引水工程建成,整个都江堰灌区的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在都江堰工程的改扩建中,20世纪70年代初利用岷江丰水期的充沛水量,采取“长藤结瓜,以囤为主,引、蓄、提相结合”的办法,三度穿越龙泉山,使都江堰灌区的扩大迈开了决定性的一步。

四川省矿产资源

  四川省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岩性种类繁多,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全省现已发现并探明储量的矿产有90多种,产地达1000余处。

其中,天然气、硫、钒钛等矿产储量巨大,攀枝花等特大型矿区举世闻名。

全省主要矿产可分为四类,其分布范围遍及省内多数地区。

一.黑色金属及冶金辅助原料矿产

全省已探明的黑色金属及冶金辅助原料矿产有铁、锰、钒、钛、铬、熔剂石灰岩、白云岩、菱镁矿、耐火粘土、硅石、萤石等11种。

其中,钒、钛储量居全国首位,铁矿储量列全国第二位。

攀西地区拥有储量巨大的岩浆型钒钛磁铁矿,保有储量48亿吨,其铁的储量占全省的86%。

矿体最大厚度可达200米,矿区多分布于成昆铁路沿线。

耐火粘土广泛分布于省内各地,熔剂白云岩主要分布于成昆和宝成铁路沿线地区,熔剂石灰岩主要分布于成昆铁路沿线和川南地区,菱镁矿主产于汉源及峨边两县。

二.有色金属及稀土金属矿产

全省已探明的有色金属及稀土金属矿产有铜、铝、锌、镍、钴、钨、钼、汞、锑、金、银、铂、锂、铍、铌、钽、铷、钯、锆、重稀土、轻稀土、锶、铀等20多种,其中,锂和镉的储量均列全国第二位,锶、铍、铂均列全国第三位;

铅、锌储量巨大,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铅、锌矿区主要分布于凉山及甘孜两州,会理、会东、白玉等县均有大型矿床。

会理是重要的矿产县,除铅、锌外,还有大量的铜、钻、锡、铝、钼等重要矿藏,其中,会东铅锌矿和拉拉铜矿储量较大。

全省保有铜储量195万吨,锌储量506万吨,镍储量25万吨。

金矿广泛分布于川西北地区。

其中,砂金占67%,主要分布于松潘、康定、理塘、白玉等地,易于采选,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岩金占18%,主要分布于冕宁、小金、康定等地;

伴生金占15%,主要集中于会理的拉拉铜矿中。

三.非金属矿产

全省已探明储量的非金属矿产有磷、硫、蛇纹岩、砷、重晶石、盐、钙芒硝、水晶、白云母、石棉、石膏、石墨、滑石、水泥灰岩、玻璃用砂岩、硅藻土、高岭土、膨润土、石榴石、大理石等30多种,其中,盐、石棉、白云母等13种的储量列全国前三位。

四川盛产岩盐和井盐,岩盐主要分布于自贡、犍为、盐源等地,井盐主产于自贡和资中等地。

磷矿以分布于什邡、绵竹一带的矿石品质较好,马边、雷波、乐山等地也有较大的储量。

硫铁矿广泛分布于川南地区。

石棉县为我国最主要的石棉产地。

全省磷矿石保有储量8.6亿吨,硫铁矿石9.2亿吨,岩盐186亿吨,芒硝164亿吨。

四.能源矿产

四川省的能源矿产类型较为丰富,其中,天然气和石油具有一定储量,煤炭资源对全省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川盆地为一特大型的含油气盆地,经过多年勘探和开发,现已形成了川东、川南、川西南、川西北四个产气区和川中油气区,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545亿立方米,约占全国陆上气层气探明储量的1/3;

1998年天然气产量达75亿立方米,也占全国总产气量的1/3。

原油产量约为22万吨,尚未形成较大规模。

四川省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于川南和川西南地区,川东、川北也有分布,有华蓥山、川南、广旺、攀枝花4个煤田和乐威、雅蓥、龙门山、大巴山、盐源5个含煤区,保有储量110亿吨。

1998年生产原煤5696万吨,煤炭产需基本平衡,但工业炼焦用煤不足,仍需从省外调入。

2010年上半年四川经济形势

2010年7月20日上午10点,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10年上半年四川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

四川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胡品生发布了上半年四川经济运行情况,全文如下: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上半年四川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感谢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四川统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期待着与大家继续加强合作!

下面,我发布上半年四川经济运行情况,并就下半年经济走势作简要分析。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围绕“两个加快”,坚持“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继续实施“三个全面推动”,上半年全省经济回升基础逐步巩固,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进一步增强。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

  上半年,全省工业增长较快,内需增势稳定,外需明显扩大,财政增收加快,物价基本稳定,经济回升向好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呈现持续加快发展态势。

由于我省GDP数据尚在国家统计局审定之中,现就其它主要经济指标发布如下。

  

(一)农业生产稳定,工业增长较快,生产发展加快。

  上半年,全省小春粮食稳中略增,油菜籽连续9年增产,蔬菜、茶叶稳步增长。

虽然去冬今春持续较重干旱,但我省干旱主要集中在部分地区,多数地区总体气候好于去年,加之病虫害发生率明显低于去年,小春生产的整体形势好于去年。

全省小春粮食产量比去年增产1.0%,油菜籽增产2.7%,蔬菜增产3.7%。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生猪存栏略有下降,主要畜产品稳步增长。

6月末,全省生猪存栏下降1.0%,其中能繁殖母猪下降0.5%;

上半年,肉类总产量同比增长3.7%,其中猪肉增长2.7%;

禽蛋产量增长5.4%,牛奶产量增长3.8%。

  工业生产受内需扩大、灾后恢复重建带动等因素的影响,增长速度加快。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6%,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7.6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0个百分点。

  一是生产小幅波动。

自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0.4%以后,4月份增长25.9%,5月增长26.5%,6月增长24.1%,呈现小幅波动、稳定增长态势。

  二是新增企业贡献较大。

6月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3466户。

其中,新建企业1232户,对全省工业增速的贡献率达15.2%;

规下升入规上的企业1105户,对全省工业增速的贡献率达5.9%。

  三是四大行业板块支撑工业较快增长。

采掘行业板块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