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6426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

《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

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欣赏《新春乐》

教学内容:

欣赏《新春乐》

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小提琴齐奏《新春乐》,感受乐曲明朗质朴的民间音调以及它所描绘的人们欢度新春佳节时的那种欢欣、喜悦的情趣。

教具准备:

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新春乐》音乐进教室。

2、新学期谈话:

希望小朋友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上好每一堂音乐课。

首先挑选唱歌优秀的同学参加合唱队。

二、欣赏《新春乐》

1、导入:

同学们,你们是怎样过年的?

2、你们知道在中国过年的传统习俗是什么吗?

(学生交流中国过年习俗)

3、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描绘中国人过年习俗的小提琴独奏曲《新春乐》,请同学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4、初听之后问:

这首乐曲表现了几种情绪。

5、唱一唱两个主题的主旋律。

6、复听,感受两种不同的情绪。

师:

乐曲《新春乐》中欢乐喜悦和委婉抒情两个鲜明主题的情绪区别,乐曲以它那明朗、朴素的民间音调,描绘了人们在欢度新春佳节时那种欢欣、喜悦的情趣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7、完整欣赏,说说演奏形式。

三、拓展活动。

1、西方的“新年音乐会”上庆祝新年的音乐多用谁的作品?

用什么乐器、乐队表现?

(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或者“波尔卡”,管弦乐队演奏)

2、中国民间(尤其是北方)庆祝新年的音乐大多数用什么样的乐器?

(锣鼓、唢呐等打击、吹管乐器为主)

四、总结: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过年总是非常喜悦的,希望同学们回家后能多了解一下中西放不同的过年习俗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欣赏《渴望春天》

教学内容:

1、欣赏《渴望春天》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习体会作曲者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笑面人生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歌曲《渴望春天》及音乐知识。

能够有情感、有表情地歌唱。

教具准备:

磁带

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莫扎特所写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

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

二、引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一年四季里面,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啊?

为什么?

(学生回答,组后老师点评)刚才那首歌里的小鸟,在哪个季节里出现的最多?

(春季)

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渴望春天吧。

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13页,我们先来听一遍这一首好听外国歌曲《渴望春天》。

2、师:

歌曲听完了,请问同学们,曲作者是谁啊?

哪个国家的人?

(学生回答)。

然后教师简介曲作者,同时给学生观看其视频以及歌曲的创作背景。

3、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感受其中的春天气息。

再来听录音范唱(要求学生轻声地跟着哼唱),并讨论该曲的特点是什么?

(抒情、愉快、流畅)

4、熟练歌曲

①提示学生在欣赏时注意表现音乐的基本情绪。

(要地欢快、明亮、活泼、流畅)

②学习该曲结构:

a+a1+b+a2

三、小结:

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真正的体会到春天的美丽和人们的喜悦心情,我们都喜欢春天,因为春天带给我们无穷的力量和生机。

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同学们要抓住美好的春天般的青春年华,为自己的美好将来去努力奋斗。

让我们在热情洋溢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内容: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台湾音乐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用不同的音色和语气表现歌中骄傲自大的黄鹂鸟和锲而不舍的蜗牛的形象。

2、引导学生根据课本上的葡萄成熟以前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创编葡萄成熟以后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重点、难点:

表现歌曲、创编歌词

教具准备:

磁带、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听台湾民歌《阿里山的姑娘》自由律动进教室。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欣赏的歌曲歌名叫什么?

它是哪里的名歌?

2、请大家谈谈自己所知道的台湾方面的知识。

3、多媒体出示中国地图,指出台湾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教师简介台湾。

二、多媒体播放舞蹈《杵舞》

三、多媒体播放flash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1、听时:

请大家想一想,歌曲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它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的?

2、听第二遍时,请大家用拍手、摆动身体等动作来感受歌曲的活泼风趣的情绪。

3、请大家随范唱轻声学唱歌词,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活泼风趣的情感。

四、合作创编与表现

1、请大家讨论歌中有几个角色?

每个角色演唱时在音色和语气上有何区别?

2、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演唱歌曲。

3、分组讨论:

创编葡萄树成熟以后的歌词。

4、交流演唱学生创编的歌词。

5、师:

同学们编得可真好,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蜗牛的什么精神呢?

请学生来总结。

总结:

时间过得可真快,下节课我们还要表演我们心目中的《蜗牛与黄鹂鸟》,老师还准备了一些台湾校园歌曲的大点播,你们说好不好。

最后:

在《蜗牛与黄鹂鸟》的歌声中结束教学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歌曲《春风》

教学内容:

1、唱歌《春风》2、音乐知识:

民歌3、欣赏民歌。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自信地和同学们一起,用明亮、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春风》;能够对老师的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正确的反应;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出简单的评价。

2、能够参照课本用自己的语言简述民歌的基本含义。

3、在欣赏民歌的活动中,能尝试为不同类型的民歌进行分类,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说出各类民歌最突出的特点。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1、导入,简介:

《春风》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旋律轻快、活泼,充满着天真浪漫的儿童情趣。

2、学唱旋律:

(1)引导学生观察每一乐句的起句规律,做到起唱准确。

(2)唱准切分音以及“#1”。

(3)防止在同音反复的地方赶速度,唱出强弱规律,并根据歌曲乐句的句法换气。

3、朗读歌词,注意读通顺、连贯。

4、学唱歌词。

5、对歌曲进行分析与艺术处理。

三、活动与练习

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春风》。

课后小结: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听赏《荫中鸟》《采茶扑蝶》

教学内容: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了解竹笛,并对笛子的音色及奏法有个初步的了解。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并通过模仿、对比欣赏加深学生对乐曲情感和意境的理解。

3、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想象力。

4、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受笛子的表现力及乐曲的情绪和艺术情境。

教具准备:

梆笛、曲笛、长笛、竖笛。

各种鸟的图片、磁带。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笛子?

会吹笛子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出示各种笛子(梆笛、曲笛、长笛、竖笛),并让学生触摸试吹。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说自己见过的笛子、会吹的笛子及教师出示的笛子实物,使学生初步了解笛子家族的种类。

2、教师出示各种鸟的图片

教师依次出示翠鸟、鹧鸪、麻雀、画眉、知了、琢木鸟、鹦鹉、布谷鸟、杜鹃、极乐鸟。

指名说一说:

你认识这只鸟吗?

你能模仿它的鸣叫声吗?

(设计意图:

让学生说出鸟名、模仿鸟叫,可以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3、那么你们听过由我们中国的笛子演奏模拟的各种鸟叫声吗?

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欣赏一首笛子名曲——荫中鸟。

二、展开教学

1、认识中国竹笛。

2、介绍笛子的演奏技巧。

3、师:

说了那么多,看了那么多,现在我们就开始欣赏这首动听的乐曲吧。

初听乐曲一遍(全曲)

讨论:

全曲总体印象——欢快、活泼、高兴地、形象地、有变化地、热烈地……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说出全曲留给你的印象)

师:

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下面我们再完整地听一遍,并请在你认为能分段的地方举手示意。

提示介绍引子:

单独欣赏引子部分,试着听辩引子处运用了笛子怎样的演奏技巧?

(颤音)

肯定同学们的分段。

4、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

师提出要求:

第一段主要表现了什么?

节奏如何?

使你联想到什么?

(2)听赏第二段

师:

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从这段音乐中你都听到了些什么鸟叫?

这段音乐主要描写了什么?

师:

同学们想一想这些逼真的鸟鸣都得益于什么?

生:

因为笛子的丰富演奏技巧,所以把鸟鸣声表现的惟妙惟肖。

(3)听赏第三段

师:

你听出第三段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吗?

还记得我们把这种乐段通常叫做什么吗?

这一段又有什么寓意呢?

5、完整再听赏全曲一遍。

同学们可以随音乐自由地表现鸟飞、鸟叫。

进一步感受乐曲带给你的美。

三、对比欣赏《采茶扑蝶》

四、总结:

师:

通过今天这节音乐课,同学们又有哪些收获?

生:

………

师:

同学们今天学习的不错,老师希望同学们能通过更多的途径接触我们民族的音乐,学习演奏我们民族的乐器,繁荣我们民族的文化。

同时,老师也希望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热爱人类的朋友——鸟。

让我们在这动听的笛声中结束这节课吧(再放乐曲——荫中鸟,同学们随音乐做鸟飞状,学鸟叫声离开教室)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唱歌《我们的田野》

教学内容:

1、歌曲:

《我们的田野》旋律悠扬,富有歌唱性,歌词也写得很出色,犹如一幅绚丽的水彩画描绘祖国山河的自然景色。

2、歌曲:

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以上的演唱,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磁带、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常规教学

1、师声问好

2、发声练习:

进行气息训练------做数冬瓜的游戏。

二、唱一唱

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习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

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三、感授新课

1、练习曲谱

2、练习歌词

1)《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

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 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状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

江山如此多骄。

2)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3)提问、讨论:

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

4)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

5)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6)听音乐第一遍:

边听音乐边打拍子。

要求学生能听出歌曲的拍子,并能跟着歌曲录音进行边听边打拍子。

第二遍:

感受乐曲的韵味,能轻轻跟唱。

分析歌曲的结构。

理解歌曲的含义,为更好地演唱歌曲做准备。

3、学唱歌曲

1)先学生自学歌曲,跟琴轻唱歌曲。

通过一遍学唱,把感到困难的乐句提出来。

老师和学生一起解决难唱的乐句。

可以通过听音、听唱、模唱等形式进行学唱。

2)再轻轻跟唱。

3)要求:

A:

能唱准歌曲的旋律B:

能用歌声准确表达歌曲中的连音和断音,次听音乐,进行比较。

4、巩固练习

1)分组来演唱。

2)分领唱齐唱进行表演。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唱歌《绿色的祖国》

教学内容:

1、了解环保的重要性,植树造林让祖国更加美丽,天空变甜,天地变大。

2、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绿色的祖国》。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能认识环保的重要性,我们要爱护环境,做环保小卫士,吐词清楚,用自然的声音演唱《绿色的祖国》。

教具准备:

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1、听乐曲《苗岭的早晨》清晨的空气多么清新,让我们一起来深深的呼吸感受大自然的美吧。

呼吸练习。

2、听曲模唱。

用模唱来体验清晨薄雾。

3、视唱练习。

听哼鸣填词唱词。

4、学习《绿色的祖国》

导入:

3月12日是什么节?

学生:

植树节。

老师:

植树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

学生:

〈略〉

范唱:

《绿色的祖国》

朗诵歌词——随琴模唱——随琴唱词——分段唱

巩固练习:

看谁能唱那一句,鼓励学生大胆的唱。

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5、感情提示:

这首歌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情景。

人们在荒山野岭中种植松杉果树,在河边栽下垂柳白扬,黄莺叫嘎咕嘎咕,布谷鸟布谷布谷,在这绿色的怀抱中自由的歌唱。

6、分组唱:

单独唱、全班唱、领唱加齐唱。

7、回家作业:

为歌曲配画。

要求有创造性。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活动森林联欢会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森林联欢会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听辩不同的动物音乐形象。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为学生营造一个森林联欢会的场面

二、活动:

1、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

2、小动物们在开联欢会,聆听老师播放的音乐片断,说出它们的出场顺序。

3、让学生把自己听到的动物用动作表现出来。

三、教师总结课堂

课后小结: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听赏《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内容:

听赏《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重点、难点:

听辩音乐段落的变化,能够感受到五壮士跟日本鬼子的不同形象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1、先请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资料,了解故事的背景,如知道五壮士的名字分别是: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2、播放电影《狼牙山五壮士》片断

3、初听《狼牙山五壮士》

问学生:

这首乐曲由哪种乐器演奏的?

在音色上有何特点?

4、学生讨论并发言

5、复听

问学生:

乐曲可以分为几个段落?

每部分音乐情绪有什么变化?

5、学生讨论并发言。

6、完整听赏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学唱《烈士墓碑前》欣赏《嘎子嘎》

教学内容:

1、能够用深沉、自然的声音演唱《烈士墓碑前》

2、聆听《嘎子嘎》歌曲中描绘的嘎子的音乐形象,能够随口唱出歌曲中的代表性乐句。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音乐的情绪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学习歌曲《烈士墓碑前》

1、教师:

同学们,为了大部队和人民群众的安全,狼牙山五壮士拖住敌人,临危不惧,直至跳崖,请记住除了他们,还有千千万万的英勇顽强的为国捐躯的烈士,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2、播放音乐,初听歌曲。

3、师生探讨歌曲的基本情绪。

4、教师范唱。

学生随着教师的弹奏,轻声哼唱歌曲旋律。

5、师生共同逐句分析歌曲的音乐变化,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师生随伴奏齐唱。

二、听赏《嘎子嘎》

(一)师:

(出示《小兵张嘎》的剧照)同学们看过影片《小兵张嘎》吗?

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

看过,还看过电视剧呢。

他与日本鬼子作斗争,机智勇敢。

他一心想参加八路军打鬼子。

师:

“嘎”是用来形容什么的呢?

他叫张嘎,你觉得他嘎吗?

生:

说一个人“嘎”就是和淘气、顽皮、倔强的意思(他做弹弓,把人家的烟囱给堵上)。

师:

生活中的他非常顽皮、机灵,字对敌斗争中他也表现得格外英勇。

歌曲《嘎子嘎》就是就是赞美像嘎子一样的少年英雄。

师:

我们一起来听歌曲《嘎子嘎》,歌曲中运用了诙谐、风趣的语言,赞美了智勇双全的张嘎子(播放歌曲《嘎子嘎》),让我们一起来感受。

生:

听歌曲,感受歌曲风趣、诙谐、活泼的情绪。

(二)欣赏(阶段目标:

感受浓郁的乡土气息、利用节奏训练、打击乐、演唱等方法体验歌曲。

1、了解内容

师:

听完了歌曲,它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生:

欢快、风趣的

师:

你注意大歌曲一开始赞美他什么?

生:

嘎子本领大

师:

歌曲是怎么赞美的?

我们来听听(播放歌曲A段)

生:

再次感受歌曲的情绪、聆听歌曲的内容。

师:

这回你听到歌曲唱了什么?

生:

嘎子嘎,嘎子本领大。

2、有节奏地读歌词。

3、学唱歌曲

教师引导学生用“啦”模唱A段旋律。

教师指导学生用慢速演唱歌词。

师:

第二段歌词描写了嘎子与敌人周旋,将敌人引进包围圈,我们一起来听。

师:

歌曲第三段显然在赞美智勇双全的张嘎,特别是结尾处,在一个三拍的长音后,突然将旋律巧妙地一转,结束了全曲。

4、完整欣赏

5、小结

师:

别看嘎子年纪小,可他人小志气大,机智勇敢,在白洋淀上是响当当的小英雄。

希望大家也像他那样,争做一名好少年。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配乐诗朗诵

教学内容:

活动配乐诗朗诵《人民英雄纪念碑赞歌》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结合乐曲的情绪变化准确抒发情感,体验诗歌与音乐在请情绪上的共同之处。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结合图片简单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

2、阅读、分析《人民英雄纪念碑赞歌》

3、欣赏瞿维的交响诗《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片段,体验音乐情绪变化。

4、教师示范朗诵

5、请学生试着结合配乐朗诵,教师分组指导

把辅导重点放在朗诵的语调和节奏与音乐发展变化的结合上,同时启发学生用多种可能的形式朗诵。

6、学生分组展示

7、教师总结

课后小结:

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听赏《世界需要热心肠》《我们的希望小学》

教学内容:

1、听赏《世界需要热心肠》《我们的希望小学》

2、学习并分组练习口琴《两只老虎》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不同歌曲的情绪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组织教学

2、初听《世界需要热心肠》学生用语言表述歌曲所表现的内容。

3、复听歌曲,请学生谈谈音乐的情绪特点,教师要从节奏、力度、配器等音乐要素方面加以引导。

4、再听歌曲,引导学生哼唱

5、引导学生随音乐做简单的肢体动作,感受音乐的风格

6、聆听歌曲《我们的希望小学》,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轻快活泼和带有民族特色的音乐风格。

7、引导学生随音乐做简单的肢体动作,感受音乐的风格

8、引导学生哼唱

9、复听两首歌曲对比说出音乐的情绪、力度、节奏等不同

二、学习口琴

学习口琴并自由练习《两只老虎》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歌曲《爱心满天》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爱心满天》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创设情境:

满星星灯饰的教室演奏钢琴曲《星空》,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询问今天教室和平时的不同:

今天的教室和平时一样吗?

这些彩灯让你们联想到了什么?

[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引导学生进一步地学习、探究、创新。

一开始就利用灯光、音响创设出美丽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好奇,使之有了乐学、想学的兴趣。

3、初听歌曲,听完为歌曲取个好听的名字。

(大屏幕出示没有题目的歌谱。

4、多数同学都能说出“爱星满天”这个名字。

[设计理念:

通过为歌曲取名字,让学生比较主动自然的集中注意力,进入音乐学习。

二、课题展开

1、揭示“爱星”的含义:

爱星就是爱心。

听完歌曲,你觉得爱星指的是什么?

2、人们都说,每一颗星星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引导学生说出他们所知道的有关爱心的故事。

教师总结:

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只要心中有爱,只要心地善良,你就会伸出一千次手去帮助别人,就会有一千只手来帮助你。

3、第二次听赏歌曲:

伴随歌曲播放来自生活中展现爱心的图片,看完说出心理的感受。

[设计理念:

脱离生活的教育是空洞的,对学生毫无意义。

联系生活,使学生初步明白世界因为有爱而温暖。

同时因为学生感受到了幸福和快乐,自然在唱歌是会面带微笑的表情,为优美地演唱歌曲打好伏笔。

三、歌曲教学

1、第一次唱:

带着幸福、快乐的心情小声跟唱歌曲。

2、第二次唱:

巩固歌曲的旋律,再跟琴演唱歌曲。

3、给予肯定。

同时解决演唱时声音的处理。

你们觉得歌曲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4、找平时朗诵好的学生朗读歌曲中优美的话语,引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这些话语。

[设计理念:

在无意识中引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前两个乐句,要想优美,就会用轻柔的声音演唱,加强了轻声高位的练习。

5、学生优美的演唱完,教师紧接着演唱歌曲之结束。

6、第三次唱:

学生体会出歌曲的声音变化后,再来演唱歌曲,体会歌曲声音的变化。

[设计理念:

由优美的声音过渡到深情的声音是通过教师的范唱,通过声音前后的对比,锻炼了学生的听觉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四、解决难点

1、导入:

对学生的演唱给予肯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想得到这些星星需要用自己的指挥才行。

3、对比两张卡片上的内容,要求学生演唱并用身体表现出音高的不同。

[设计理念:

适当的手势、动作可避免出现学生学习的疲劳感,又可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乐感的环境。

4、第四次唱:

通过以上环节练习,解决了在演唱时音准节奏的问题,再来演唱巩固歌曲。

五、创编活动

1、前面已经知道在演唱歌曲时声音是有变化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唱好它,并用合适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师提供一些小道具:

星星、彩条等。

2、分组展示创编成果,教师及时给予指正和评价。

六、升华

1、爱星就是歌声和笑容,爱星还可以是什么?

学生把自己的理解替换歌声和笑容五个字,并唱出来。

[设计理念:

这两个乐句仍然是变化重复,通过替换歌词,不仅能够把旋律唱得更准确,同时加深了对爱的理解。

2、结束:

天空因为有了星星才美丽,世界因为充满了爱而温暖。

就让我们手挽手、心连心唱出对爱的赞美,让爱星满天(齐读)。

音乐响起:

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设计理念:

音乐源于生活,在音乐中体验爱的真谛。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活动“雨中情”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爱星满天》2、活动“雨中情”

教学重点、难点:

寻找表现故事不同阶段、不同情绪的音乐及表现风声、雨声的道具

教具准备:

多媒体与道具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爱星满天》

2、进行音乐活动“雨中情”

让学生边听边看情景图片,以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3、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由结合小组,通过课下寻找的音乐和声响,创编音乐情景小短剧“雨中情”。

可为学生提供一些道具如:

雨伞、手绢等

4、分组表演,组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也可以参与到活动中扮演角色。

5、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音乐。

6、练习口琴《两只老虎》选出学生来表演

课后小结:

 

第五单元

第一课时音乐综合课体验节奏的魅力

教学内容:

1、通过欣赏来体验感受节奏的魅力。

2、初步了解节奏及其特性。

3、自行开展节奏创编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通过自身体验音乐,从而初步了解节奏,及节奏的特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引入

老师:

音乐被称作是“声音的美妙组合”。

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音乐(出示PPT3播放音乐《我们的田野》3:

40)

这是我们课本上的歌曲《我们的田野》,请你在欣赏过程中,感受歌曲的速度与情绪。

这首歌曲节奏缓慢,从容舒展,情绪悠扬抒情。

我们再来欣赏一段音乐(播放音乐《孤独的牧羊人》3:

17)

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请你在欣赏过程中,同样感受歌曲的速度与情绪。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各种节奏形态可以表现多样的风格,体现出不同的情绪,节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灵活多样的,谁来说说你认为节奏与哪些特性?

节奏有速度和力度的特性。

(出示PPT4)所以在节奏的众多定义中有节奏是音乐中体现音乐长短关系与强弱关系的一种统称,和“长短不同、强弱不同的个种音按一定的规律结合在一起形成节奏的说法。

我们来看看常用的速度标记有哪些:

常用的速度标记有:

慢速类:

广板、非常缓慢庄严而缓慢、柔板、慢板

中速类:

行板、中板、小行板

快速类:

小快板、快板、很快的快板、活泼轻快的、急板、最急板

常用的力度标记有:

pp很弱p弱mp中弱mf中强f强ff很强sf突强

这些标记在我们平时的音乐学习中会经常出现。

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舞蹈,《大河之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