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卷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6469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3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卷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卷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卷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卷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卷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卷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卷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卷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卷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卷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卷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卷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卷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卷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卷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卷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卷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卷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卷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卷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卷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卷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卷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卷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不需要光 

不需要氧气 

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适量的水可促进呼吸作用

(2)关于实验中植物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需要暗处理消耗掉淀粉等有机物 

叶片的遮光部分也能合成淀粉

叶绿体以及其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叶片通过气孔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3)在上述实验中,种子和植物能够较长时间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反映了光合作用对于自然界具有重大意义,其中,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起到关键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

吸收水分、释放氧气 

吸收水分、合成有机物

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

5.下列是有关实验操作步骤和希望达到的相应实验目的,其中无法实现的是( 

选项

实验活动

操作步骤

操作目的

练习使用显微镜

转动细准焦螺旋

使视野更清晰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把叶片放入酒精中,水浴加热

使叶片脱色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清水

有利于保持细胞原形

进行物质的鉴定

滴加碘液

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① 

② 

③ 

6.关于谚语、俗语所蕴涵的生物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说明植物能涵养水分,保持水土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说明水和无机盐对植物生长有重要作用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蕴涵的食物链是:

蝉→螳螂→黄雀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

7.“绿叶在光下刺造淀粉”的实验,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昼夜,目的是( 

消耗掉叶片内原有的淀粉 

转移淀粉到其他部位

使植物对光照更敏感 

为制造淀粉储备原料

8.近年来,大气中的温室气体(CO2等)浓度持续上升,引起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野生动物大量灭绝 

地震海啸频繁发生 

极地冰盖大量融化 

野生植被大量破坏

9.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轻温室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人类的共同责任,下列做法与此无关的是(  )

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 

开发风能、太阳能

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 

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

10.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 

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也是食物链的起点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为动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碳-氧平衡

11.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不包括(  )

提高环境的温度 

维持大气碳﹣氧平衡 

提供食物和能量 

调节气候,保持水土

12.关于用天竺葵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遮光处理之前要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 

实验中的变量是光,需要在常温下进行

实验结果应该是叶片遮光部分呈蓝色 

本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需要光

13.关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氧平衡被破坏是导致酸雨多发的重要原因

B.大规模植树造林是减缓碳—氧平衡被破坏的根本措施

C.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与维持碳—氧平衡无关

D.藻类植物对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贡献率最高

14.低碳生活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根据下图所示的碳循环部分过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②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15.关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作为分解者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为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

16.下面是四位同学做“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实验时采用的装置图,其中正确的是(  )

17.如图是叶片结构示意图,据图进行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叶片呈绿色,是因为图中②和⑤所示结构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需水分由图中结构③中的导管运输而来

叶片上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图中结构①上,而在结构④上却很少

图中的结构⑤由保卫细胞构成,是植物蒸腾失水和气体进出的门户

二、非选择题

18.洋葱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材料.它的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

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洋葱的叶出现了管状和鳞片状两种形态,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_.

(2)与鳞片叶相比,管状叶细胞中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_.

(3)乙图是甲图________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参与叶片蒸腾作用的水分,主要是通过乙图中的[________](填字号)运输的.

(4)若要改变显微镜下丙图的亮度,可以通过调节反光镜和________来完成.

19.在一次旅游采摘时,赵颖同学发现塑料大棚中挂着一些吊袋式二氧化碳发生剂,后经查阅资料得知,该措施可增产两到三成,且成本较低.她利用叶肉细胞内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如图所示)和所学生物学知识说服父母,采用同样方式实现了自家大棚的增产增收.请据图回答问题.

(1)植物体内不断进行着物质运输.图中物质③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依靠________作用实现.

(2)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主要发生在图中________(填字母)结构.

(3)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为0.03%,而适宜植物生长的二氧化碳浓度约为0.06%〜0.08%.因此,在大棚内提高________(填图中序号)的浓度,的确是增产之道.

20.根据所学的植物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植物能不断通过根吸收水分并且运输到其它器官,其动力主要来自于植物的________作用.

(2)农业生产上提倡合理密植农作物,主要是可以充分利用________能,促进农作物的________作用,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时,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是________.

(4)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护绿和低碳上应该做些什么?

________(至少写一条措施).

21.取同一植株相同大小的三个枝条,分别标记为A、B、C.枝条A保留全部叶片,枝条B摘除部分叶片,枝条C摘除全部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三个大小相同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如图

(一)).在每个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将这三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后,观察量筒中液面的变化.

(1)以下哪一项可以作为该实验探究的问题 

光合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

油滴对植物吸水有影响吗?

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

呼吸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

(2)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3)实验现象:

A、B、C三个装置液面下降幅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用“>”连接).

(4)实验结论:

________.

(5)图

(二)是观察该植物叶横切面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蒸腾作用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图中标注的________部位(填数字)散失的.

22.如图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表达式,请据图回答:

①+②

③+氧气

(1)图中A表示________.

(2)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促进[①]________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3)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________]________中,这些能量通过________作用释放出来,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___起到了重要作用.

(5)农业生产上,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答出一点即可)________.

23.下图表示生物圈中某些物质的循环过程。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分别为生物的不同生理过程,【________】________过程能够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________】________过程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

(2)在农业生产中采用合理密植、间作套种,是为了充分利用________,提高图中【________】________的效率,使农作物增产。

(3)某森林公园绿地每天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释放60-400千克的氧气。

由此数据分析可知植物能维持________平衡。

(4)根据示意图,你认为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A.植物主要通过根的成熟区吸收水分,A不符合题意;

B.根吸收的水分、无机盐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B符合题意;

C.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门户”是气孔,C不符合题意;

D.蒸腾作用可以提高空气湿度,降低空气温度,增加降水量。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1、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不仅存在于水圈中,也存在于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中。

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各种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的运动,这种运动过程称为水循环。

2、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改善气候,保持水土,使地下水得到补充。

2.【答案】C

【解析】:

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该装置中大烧杯、小烧杯分别是清水、酒精、碘液.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因此滴管内是碘液.

故选:

C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

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3.【答案】A

【解析】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得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

A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表达式为: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4.【答案】

(1)B

(2)B

(3)C

【解析】

(1)呼吸作用的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条件是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

部位是活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

适量的水可促进种子萌发,增强了呼吸作用。

所以B不符合题意。

(2)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

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所以将实验材料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叶片中的淀粉,A不符合题意;

叶片的遮光部分因没有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B不符合题意;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内含叶绿素,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C不符合题意;

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它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植物体的,D不符合题意(3)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场所:

叶绿体,条件:

光,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的公式:

有机物(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3、碳一氧平衡: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不断地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所制造的氧气量大大超过自身的呼吸作用对氧气的需要量,多余的都以气体形式排放到大气中;

动物又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进行有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

部分生物及其残体被微生物分解或形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于大气中,形成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一氧平衡。

5.【答案】D

A、调节粗准焦螺旋可以大范围的升降镜筒,调节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精确,因此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A正确;

B、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是酒精易燃、易挥发,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目的是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B正确;

C、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有利于保持细胞原形,C正确;

D、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许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试剂能与蛋白质反应,形成紫色络合物.因此,“检测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中的若含有淀粉,淀粉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在食物上滴一滴碘液,变成蓝色,证明食物中有淀粉.D错误.

D

【分析】

(1)调节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精确,因此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2)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对酒精脱色的目的.酒精脱色的原因:

防止酒精燃烧;

目的:

脱去叶绿素.(3)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

1洁净玻片;

2在载玻片上滴清水,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3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上撕取一块薄膜;

4把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展平;

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先使它的一侧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6染色:

因为细胞核里有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为了观察细胞核,在载玻片的一侧滴碘液,从另一侧吸引.(4)淀粉的特性是遇碘变蓝色.

6.【答案】C

A、“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说明植物能涵养水分,保持水土,正确;

B、“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说明水和无机盐对植物生长有重要作用,正确;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蕴涵的食物链是:

植物→蝉→螳螂→黄雀,而不是蝉→螳螂→黄雀,错误;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正确.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①是食物之源;

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

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等.(3)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4)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也能影响改变环境.

7.【答案】A

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要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使叶片内的有机物消耗掉,以排除原有有机物对实验的干扰.

A.

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

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8.【答案】D

【解析】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

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光合作用能力减弱,所以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分析】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9.【答案】A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所以,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都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轻温室效应;

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无关.

【分析】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得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称碳﹣氧平衡.

10.【答案】D

【解析】A、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A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也是食物链的起点,B不符合题意;

C、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为动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不符合题意;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碳-氧平衡,D符合题意。

【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大气碳氧平衡.

11.【答案】A

【解析】A、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降低温度、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水,调节气候,还促进了地球的水循环,不会提高地球温度,A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B不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光,合成的有机物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给整个生物界提供能量,C不符合题意;

D、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促进水循环,绿色植物还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D不符合题意。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

②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

③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

12.【答案】C

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把盆栽的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耗尽叶片中的淀粉.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A正确;

B、实验中的变量是光,需要在常温下进行,B正确;

C、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

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C不正确;

D、本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需要光,D正确.

C.

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13.【答案】D

【解析】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而人类的工业生产和对植物的破坏是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A不符合题意;

B.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是调节气候,有利于维持措施碳-氧平衡,B不符合题意;

C.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与维持碳-氧平衡有关,C不符合题意;

D.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有叶绿体,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自然界中百分之九十的氧气都是藻类植物产生的,对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贡献最大的植物是藻类植物,D符合题意。

【分析】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不断地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所制造的氧气量大大超过自身的呼吸作用对氧气的需要量,多余的都以气体形式排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