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安置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6490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组织设计安置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施工组织设计安置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施工组织设计安置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施工组织设计安置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施工组织设计安置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施工组织设计安置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施工组织设计安置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施工组织设计安置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施工组织设计安置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施工组织设计安置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施工组织设计安置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施工组织设计安置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施工组织设计安置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施工组织设计安置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施工组织设计安置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施工组织设计安置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施工组织设计安置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施工组织设计安置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施工组织设计安置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施工组织设计安置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组织设计安置区.docx

《施工组织设计安置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组织设计安置区.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施工组织设计安置区.docx

施工组织设计安置区

 

第二章工程概况4

第四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13

第五章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14

第六章主要施工机具设备配备42

第七章劳动力安排计划43

第八章质量控制措施44

第九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50

 

大同南环西延东侧安置区S2地块

B区D区住宅楼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说明和依据

1、编制说明

1.1、编制目的、宗旨

该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时对各单位工程的工期、质量、劳动力计划、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布置、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及措施、安全文明施工等诸多因素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做到合理安排,科学规划。

我们将以最大的能力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为业主交一个精品工程。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思想是:

为业主着想,施工时对业主负责,竣工时让业主满意,同时在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前提下,保质保量、保工期。

1.2、编制的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依据是施工图纸;国家规范、规程、标准;市施工现场有关文件和标准;

1.3、适用范围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总体施工安排的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具有指导作用,各分部分项工程仍需编制具体施工方案。

2、施工主要规范、规程、图集:

见下表

主要规范、规程、标准:

序号

类别

编号

名称

备注

1

施工图纸

S2-B1#~B16#、D1#~D16#

大同南环西延东侧安置区S2地块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强、弱施工图

2

主要规范、规程

GB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

国标

3

GB50108-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国标

4

GB50119-200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国标

5

GB50208-2002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国标

6

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国标

7

GB50214-2001

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

国标

8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国标

9

GB50203-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国标

10

GB50207-2001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国标

11

GB50209-2002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国标

12

GB50242-2002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国标

13

GB50210-2002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国标

14

GB50303-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国标

15

有关标准

GB50300-2000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国标

16

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国标

17

GB/T50315-2000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国标

18

主要图集

03G1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19

04G101-3、4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20

03G329-1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

21

05J系列

05J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22

91SB1-4

建筑设备施工安装通用图集

23

92DQ

建筑电气通用图集

第二章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表

工程概况表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工程名称

大同南环西延东侧安置区S2地块B区D区住宅楼

2

建设单位

大同市城市建设开发公司

3

设计单位

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4

工程地点

山西省大同市城区南环路西延东侧

5

建筑用途

住宅

6

资金来源

财政拨款

7

建筑特点

建筑面积

先期开工共68168.48m2

层数

每栋六层

层高

架空层2.4m,住宅2.9m

檐高

18.3m

屋面

现浇楼板,80厚挤塑聚苯板、改性沥青卷材防水屋面、水泥砂浆加3%防水粉屋面

内墙

卧室、客厅为石灰细砂面;楼梯间为白色弹性涂料;厨房、卫生间聚合物防水涂料

外墙

刷涂料;

楼地面

水泥地面;

顶棚

水泥石灰砂浆;厨房卫生间水泥砂浆打底;楼梯间刷白色内墙涂料两道

门窗

单元门为单元防盗门;入户门为钢制保温单元门;地下室为平开甲板门;塑钢门窗,中空玻璃

8

结构特点

结构形式

砖混结构

土质情况

持力层为湿陷性粉土,设计承载力fk≥150KPa

基础类型

混凝土垫层、Mu10烧结页岩砖砖砌基础

抗震设防裂度

7度

抗震等级

二级

砌筑结构

±0.000以下为烧结页岩砖M10水泥砂浆砌筑,1~4层M10、5~顶层为M7.5混合砂浆砌筑。

混凝土

垫层C15,基础C30,阳台板、挑檐、雨棚均为C30,其它C25

钢筋等级

级、

焊条

E43××

E50××

9

管道工程

给排水

冷水直管采用普通PP-R管;热水管采用PP-R管耐热增强管;给水立管为钢塑复合管;水平埋地采用PP-R管耐热增强管;排水管采用UPVC管,黏合剂粘接。

采暖

地下室及管井内的干,立,支管均采用热镀锌钢管;埋地管道采用阻氧PE-RT塑料管;采暖管采用阻氧PE-RT管

10

电气工程

供电电源

配电干线选用YJV22-1.0KV型电缆,供电方式为三相四线。

所有用电设备金属外壳与PE线相连,PE线与N线分开不接

管线敷设

强电照明插座线路干线均埋设在地面内穿PVC阻燃塑料管暗敷,线路敷设采用BV-500V铜芯塑料绝缘导线;配电箱距地1.4m暗装在墙内,厨房、厕所卫生间采用防潮灯具,其余房间采用普通白炽灯。

电视电话支线均穿钢管暗敷在楼板或墙内,电话组线箱距地500,干线采用HYA型电缆,支线采用HYA2(2×0.5)电缆;电视干线采用SYV-75-9型电缆,支线采用SYV-75-5型电缆,分配箱距顶300安装

防雷接地

屋顶用φ10圆钢设避雷带,柱内四根主筋作防雷引下线,与避雷带焊接,利用基础内钢筋做自然接地体,接地装置利用40×4镀锌扁钢做室外接地体。

安全保护采用TN—S系统,为使强弱电处于同一屏蔽范围内,强弱电接地与防雷接地采用公共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

建筑物各金属管道与防雷接地相连,防雷接地、接地与埋地金属构件相接形成等电位连接,设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300×200×100,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箱156×75×50,底皮距地300。

第三章施工部署

1、工程目标

1.1、质量目标:

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1.2、安全目标:

杜绝职工因工责任死亡事故和重伤事故,轻伤事故控制在1‰以下。

杜绝一切责任行车事故,消灭交通、火灾、机械、爆炸及其它重大事故。

1.3、现场管理目标:

按大同市文明施工标准管理,达文明安全工地标准。

1.4、管理体系:

管理机制采用“项目法”施工管理。

2、组织机构

本工程按照项目法管理组织施工,所派项目经理是有着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的项目经理,所选项目主任工程师是具较高的技术管理水平,并有管理经验的技术人员。

组织精干的项目理部,对项目的人、财、物按照“项目法”施工的要求实现统一组织、统一部署、统一计划、统一协调、统一管理,并认真执行质量体系标准,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岗位人员职能作用,认真履行管理职责,确保本工程项目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通过科学、严谨的工作质量和项目管理,确保工程在合同规定的工期内顺利完成,施工质量达到预定目标。

2.1、主要负责人职责:

2.1.1、项目经理:

是所承担施工项目的第一质量责任人,负责全面组织所承担的工程,严格按照合同要求、规程、规范和国家有关法规实施。

2.1.2、项目主任工程师:

负责编制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工程主要施工方案,领导项目技术组对工程项目进行施工质量检查,保证对质量问题制定并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对在施工程质量负直接管理责任。

2.1.3、项目副经理:

负责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图纸及国家有关建设法律、法规组织施工,负责全部施工管理、劳动、机械、设备、生产计划、文明施工、及工期管理,调解各专业问题,对所属在施工程质量负直接责任。

2.1.4、项目部技术员:

编写一般的施工方案,作业设计和编写技术交底,仍在施工中进行动态管理并加以完善。

负责组织填写各种检查、检验记录,对进场的物资按要求进行检验并作好标识和记录,对所管专业施工质量负直接责任。

2.1.5、项目部质量员:

负责按要求对在施工程质量进行检查验证,确保每道工序均按标准施工对所检查项目质量负直接责任,

2.1.6、资料员:

负责及时按工程进度收集整理技术资料,并按要求保存以及有关技术管理的内业管理。

2.1.7、预算员:

负责编制施工预算追补洽商和设计变更部分的费用,做好加工定货工作。

2.1.8、工长:

负责分项工程的过程质量控制,编制主要措施,负责向班组进行安全交底,按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督促施工班组搞好自检,互检和工序之间的交接检查,配合专检工作,对不合格的施工过程采取纠正措施并限期整改,负责工程防护的管理。

2.1.9、材料员:

负责对所有进场材料的检查和验证,确保所有材料按质量要求进场,负责现场材料储存管理,并按规定标识进帐,负责对不合格材料的登记,隔离和退场工作。

3、施工顺序及部署安排

3.1、根据本工程特点,分三个施工阶段:

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修施工阶段,其中给排水、采暖、电气等与以上各施工阶段交叉作业,土建为专业施工创造条件。

每楼以施工缝为界线分流水段进行流水施工。

3.2、垂直运输:

主体结构施工每栋楼设一台塔吊,装修阶段每楼安装一部龙门架,保证垂直运输。

3.3、工艺流程

3.3.1、基础施工工艺流程

放线机械人工配合挖土方钎探验槽基槽换3:

7灰土换填垫层基础放线基础地梁架空层施工基础验收回填土

3.3.2、主体施工工艺流程

放线构造柱钢筋墙体砌筑楼板模板、圈梁钢筋楼板钢筋圈梁楼板砼浇注逐层施工至屋面女儿墙施工屋面保温、找平层施工屋面防水施工

3.4、土方开挖与换填

本工程施工中采用人工与机械相配合的方法进行大开挖。

3.5、砌筑工程

砌筑砂浆现场机械搅拌,人工砌筑。

3.6、模板

本工程基础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梁,柱,楼板,楼梯、阳台雨棚采用竹胶板。

3.7、钢筋工程

钢筋的原材料存放及成型均在现场进行,钢筋采用搭接。

3.8、脚手架

在主体结构,外墙装修时,采用双排外脚手架,内装修使用工具式脚手架。

3.9、装修工程

本工程在主体结构验收结束后进行装修工程的施工,但由于工程工期较紧,结构分两次进行结构验收,三层结构完之后进行第一次验收,结构封顶之后进行二次验收,每次验收之后及时穿插室内、室外装修及水电安装工程。

装修工程施工需分流水段,按层进行即可,内装修与水电管道及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进行立体交叉作业,外装修在屋面施工完后从上往下进行。

4、施工准备

4.1、施工技术准备

项目部主任工程师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学习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在认真审图的基础上,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后组织实施,依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或技术措施,并做好施工技术交底,指导工程施工。

4.1.1、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模板施工方案,并做出模板设计图,进行模板加工。

4.1.2、根据施工测量方案确定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将场外坐标引入施工现场并做半永久性控制桩。

4.1.3、做好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报有关部门审批。

4.1.4、编制施工预算,提出主要材料的使用用量计划,并做好施工机具使用量计划。

4.2、施工物资准备:

对物资管理,根据施工预算提出的材料供应计划,编制施工使用计划,落实主要材料,并根据施工进度控制计划安排,分阶段制定主要材料、半成品及设备的进场时间计划。

施工中的设备和特殊材料提前做出加工计划。

对给排水、电气、暖通等分部工程,在土建工程施工中合理插入,做好预留和预埋工作,解决技术、人力、材料、机具等的配合问题。

4.3、施工现场准备: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水准点、地质勘测报告以及对施工现场地下、地上障碍物进行全面的了解,进行妥善处理,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施工现场的“三通一平”满足施工要求。

同时,按照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做好施工现场维护和施工临时房屋的施工,并根据平面布置图做好水、电、消防器材的布置和安装。

组织施工机械进场、安装、调试、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为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布置好施工现场图板标牌,场区内做好施工现场的封闭,建筑垃圾箱等环卫设施布置。

4.4、施工现场临时用水:

施工现场临时用水主要由施工用水、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三方面组成,所有用水由甲方指定处接入。

施工前计算好施工用水量,设计出给、排水管道形式、管径及管道路线。

4.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

4.5.1、安装、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由电工完成,并且电工等级应同工程的难易程度和技术复杂性相适应。

开工前根据施工用电量计算出临时用电所需线型、配电箱等的数量。

4.5.2、各类用电人员应做到:

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使用设备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是否完好,严禁设备带病运转。

停用的设备必须拉闸断电,锁好开关箱。

在现场施工中,应负责保护所用设备的负荷线,保护零线和开关箱,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搬迁或移动用电设备,必须经过电工切断电源并做妥善处理后进行。

4.5.3、建筑工程(含脚手架、具)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为4m。

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架空线路的最低点与路面垂直距离不小于6m。

距离达不到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增设屏障、遮栏、围栏或保护网,并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牌。

4.5.4、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中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施工现场的电力系统严禁利用大地作相线或零线。

作防雷接地的电气设备,必须同时作重复接地。

同一台电气设备的重复接地与防雷接地可使用同一个接地体,接地电阻应符合重复接地电阻值的要求。

正常情况下,一般电气设备不带电的外露导电部分,应做保护接零。

保护零线除必须在总配电箱处作重复接地外,还必须在配电线路的中间处和末端处做重复接地。

保护零线每一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0Ω。

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作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4.5.5、对临电设施、闸箱配备要规范化,必须达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的基本要求,保护接零和工作接零严格分开。

4.5.6、施工现场的架空线必须设在专用电杆上,严禁架设在树木、脚手架上。

架空线路的档距不得大于35m。

架空线路宜采用混凝土杆或木杆,混凝土杆不得有露筋,环向裂纹和扭曲,木杆不得腐朽,其梢径应不小于130mm。

4.5.7、施工现场所有配电箱均应标明其名称、用途,并作出分路标记。

所有配电箱门应配锁,配电箱和开关箱由专人负责。

4.6、管理准备

施工现场抓紧与各级有关部门联系,办理开工前的各项手续,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组织施工力量,做好施工队伍的编制及其分工,做好进场的三级教育和操作培训。

落实各个部门的人员,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在施工前,完成合同签约,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合同内容,按合同条款要求组织实施。

第四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施工的总体计划安排,充分利用现场既有的条件,合理做好施工现场的准备和安排。

施工现场现已具备“三通一平”的条件。

为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将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情况随时调整施工现场布置情况。

施工现场按要求做好各项设施的布置。

现场设搅拌机,进行混凝土砂浆供应;主体阶段施工在建筑物的塔吊以满足施工要求,装修工程阶段每楼安装一部龙门架,保证垂直运输。

施工所需构件、砌块、模板、施工材料、水电器材等要分类堆放,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同时,不得堵塞施工现场道路或覆盖灭火器材。

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第五章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1、测量方案

1.1、准备工作:

1.1.1、收集有关建筑场地的测量控制网的资料,了解工程的总体布局、定位及标高情况。

同时,对图纸进行校核,确定施工放线的精度。

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院和测绘单位对整个工程的基线桩、水准点等进行交接验收工作,并做好交桩手续。

1.1.2、仪器选用:

为确保施工的精度,施工中配备精密的施工测量仪器。

施工现场设专职的经过培训的,有上岗资质的,有经验细心的测量员进行施工测量。

测量仪器必须经过专门的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合格的,并且在有效期内方可使用。

1.2、测量放线

1.2.1、建筑物定位放线

建筑物高程控制网测设:

高程引入采用设计单位提供的已知高程水准点进行测设。

本工程根据现场情况设置临时水准点,组成建筑物的高程控制网,控制网的测量采用符合测法。

测设轴线控制桩:

根据已布好的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测设轴线控制桩,测量精度同平面控制网。

1.2.2、基础施工测量:

在基础进行大开挖时,要注意保护好引桩。

基础开挖撒线宽度不超过15cm。

根据建筑物平面控制网、设计边坡以及地面高程,测设出开挖基坑的上口和下口位置桩,并沿上口桩撒出开挖边线,上口桩位允许误差为+50mm,-20mm。

基坑下口桩位误差为+10mm。

开挖至接近槽底时,应及时测设标高,允许误差为:

±10mm。

基础放线:

用经纬仪正倒镜法以轴线控制桩为准将各轴线直接测设在垫层上。

1.2.3、主体及装修施工测量:

1.2.3.1、结构竖向投测:

采用“外控法”对建筑物进行竖向投测,使用经纬仪在地面相互垂直轴线引桩处分别向上投测施工层控制轴线,并在施工层对控制轴线进行校核。

1.2.3.2、施工层放线:

先放控制轴线,以控制轴线为准测设细部轴线,以此为准测量墙、柱、梁、洞口的边线。

1.2.3.3、结构高程竖向传递:

平面内分别设置两个标高传递点,以保证各个施工区域内标高可以进行相互校核,同时也可与其它区段进行校核。

各层传递点的起始标高线均为建筑标高+1.000m,应由附近的两个临时水准点确定。

标高传递时采用钢尺沿铅直方向向上传至施工层。

在传递过程中应根据每层的误差进行上一层的调整,以防止层间的积累误差而引起总误差的超限。

施工层抄平前,应校核下层传递上的标高点,校差小于3mm时,取平均点引测水平线。

抄平时将水准仪放在测量范围的中心位置,进行一次精确抄平,水平线的标高允许误差为±3mm。

1.2.4、楼、地面工程的施工测量:

标高的传递方式采用在窗口进行传递。

在各施工层测设50cm水平控制线,作为控制楼、地面标高、门窗安装等项目的重要依据。

在弹墨线时应注意墨线的宽度不得大于1mm,防止误差扩大。

1.2.5、门窗安装施工测量:

门窗口的水平位置由室内50cm水平控制线确定,向上反到窗下皮标高,并弹线找直。

各门口应从水平控制线测设门口上皮标高并拉通线,保证所有的门在同一水平线上。

2、基础分部施工方案

2.1、土方开挖

2.1.1、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本工程采用机械、人工相配合的挖土方法,当确认地下无障碍物的部位采用机械快速开挖,当确认地下有障碍物,不许进行机械挖土,组织人力进行抢挖。

挖土时人工进行清槽。

土方开挖时要设专人负责管理,测量人员随挖随测,防止超挖或少挖。

以满足设计标高和设计尺寸。

2.1.2、开挖过程中及时观察开挖出的土质能不能否用于回填,在土方量允许的情况下,留足回填土所需要的好土,以备基础回填时使用。

2.1.3、土方施工完毕后,应及时进行钎探,作出钎探报告,请甲方、设计、地勘、监理验槽,验槽后及时进行基础3:

7灰土的换填施工,防止基土被扰动,影响地基承载力。

2.2、土方回填

2.2.1、施工准备

在土方回填前,必须将基坑内垃圾、杂物清理干净。

为确保基础土方回填的施工质量,回填前应做好土方回填的技术交底,同时,土方回填施工机械准备就绪,回填土源落实到位,并检测回填土质量和最优含水率达到设计和施工验收标准,灰土拌合均匀,土方必须过筛,用斗量方。

2.2.2、压实机械:

土方回填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应控制行驶速度,一般不应超过,振动碾:

2km/h。

2.2.3、碾压时,轮(夯)迹应相互搭接,防止漏压或漏夯。

2.2.4、填方超出基底表面时,应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

填土后,设计不要求边坡修整,宜将填方边缘宽填0.5m。

2.2.5、在机械施工碾压不到的填土部位,应配合人工推土填充,用蛙式或柴油打夯机分层夯打密实。

2.2.6、回填土方每层压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2.2.7、填方全部完成后,表面应进行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找平夯实。

2.2.8、根据勘察报告,本场地基底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50Kpa满足要求,但考虑地基的湿陷性采用灰土垫层法进行地基处理。

基础垫层底换填1.0米厚的灰土,用3:

7灰土分层夯填,每边超出基础边2000mm,分层铺设,每步200~300厚,为保证分层夯填压实质量,应控制机械碾压速度,每层夯实系数不得小于0.97.换填后下部未处理的湿陷性黄土的湿陷起始压力值不宜小于100Kpa.

2.2.9、雨期施工:

(1)雨期施工的填方工程,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工作面不宜过大,应分层进行。

重要或特殊的土方回填,应尽量在下雨前停止作业。

(2)雨施时,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和地坪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

故基坑上口四周用做500mm挡水堤并夯实覆盖彩条布,采取自然排水,汇入施工现场的排水沟内。

基坑开挖过程中遇雨应立即停止施工;当土方挖至基底突然遇雨时,严禁上人走动以防扰动基底,待雨停基底干燥后清除表层土。

2.3、注意要点:

用运输车将土方运至回填位置,运输过程中注意对成品、半成品的保护。

由人工进行土层摊铺,保证每层虚铺厚度不大于30cm。

回填面积较大的区域,如需留设施工缝,应分层留设45度斜坡。

施工应同步进行,相邻两侧填土高度尽量不超过1米。

对机械不能夯实的死角,采用人工夯实。

每层夯实后按规定取土样要求,进行土的夯实系数检测。

3、主体部分施工方案

3.1、脚手架施工方案

3.1.1、外脚手架:

采用Ф48×3.5mm的落地式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即可做结构施工脚手架,又可做外装饰脚手架。

脚手架立管间距≯1.5米,水平杆间距≯1.5米,在外侧面满设剪刀撑以增强其整体稳定性。

脚手架连墙点不小于30m2一个点,且连墙点的竖向间距应≤4米,其上部未设置连墙点的自由高度不得大于6m。

相邻立管或水平管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并保证不在同一个构件框格内,钢管搭接长度应≥0.8米。

外脚手架同时作为安全防护设施支架使用,外侧立挂满铺密目安全防护网,水平方向首层顶设置一道大眼网,作业面铺脚手板下设一道大眼网,中间每隔6m设一道大眼网;对整个建筑物和人身进行安全围护。

脚手架在基础施工完毕后随主体结构的施工逐步向上搭设,始终保持脚手架高于建筑施工作业面5m,其搭设场地的回填土层层夯实平整,并在自地面以下1m深范围采用三七灰土,外侧挖排水沟排除雨水。

在沿纵向满铺放≥50mm脚手板,将脚手架立管支于脚手板上。

在脚手架搭设之前,必须对进场的脚手架配件进行严格的检查,禁止使用规格和质量不合格的配件。

按照施工设计放线、铺垫板、设置底座,标定立管位置。

脚手架从一个角部开始并向两边延伸交圈搭设。

按定位依次竖起立管,将立管与纵、横扫地杆连接固定,然后装设第一步的纵向和横向平杆,随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