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励志故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6578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励志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生励志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生励志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生励志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生励志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小学生励志故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小学生励志故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小学生励志故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小学生励志故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小学生励志故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励志故事.docx

《小学生励志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励志故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生励志故事.docx

小学生励志故事

分一些蚊子进来

    那年夏天很热,蚊虫猖獗。

从遥远的外地赶回家的第一晚,我在父母的卧室里铺了一张凉席,打算像小时候一样,听着父亲的鼾声入梦。

在浓得化不开的亲情中,我们聊到深夜。

后来,母亲说睡吧,剩下的话明天再说,便用蒲扇驱赶蚊虫,放下了他们床上的蚊帐。

我也倒头而睡,身心里满是回到家里的自由和舒坦。

原以为这一觉足可高枕无忧:

我的脚边,点了一盘“斑马”牌蚊香;不远处,还有一台运作不息的电风扇。

不料,夜半还是被讨厌的蚊子叮得发毛,半梦半醒之间,脸上、身上被拍得噼啪有声。

 

  辗转反侧中,灯忽然亮了。

我迷迷糊糊地看见母亲从床上爬起来,动作很轻地撩开蚊帐,用两端的帐钩挂起来,恢复了白天的样子!

正纳闷时,听见父亲疲倦而又有些恼怒的声音问:

“你这是干什么?

” 

  “你没听见蚊子正咬着儿子吗?

”母亲压低声音,语调里竟有几分兴奋,“咱把帐子打开,分一些蚊子进来,儿子可以少受些罪……” 

  蚊子在那一刻之后,仿佛真的都被母亲“迎”进了帐中,我也在顷刻间睡意全无。

“分一些蚊子进来。

”反复咀嚼这句话,双目仿佛被强光刺得发疼,未几,左眼的泪流到右眼,右眼的泪砸在枕上……我在心里叫着:

“妈妈!

” 

  “分一些蚊子进来。

”一句平平淡淡的话,却满载着够我受用一生的慈母情。

不独蚊子,一个慈爱的母亲随时准备与儿子分担的,还有风霜、屈辱、挫折和不幸!

世界上,一切债务都可以还清,除了我们欠母亲的情!

 

两个秀才赶考

 科考之年,秀才工德贵和刘运海结伴进京赶考。

   一路上.两个秀才无话不谈。

他们谈话的内容主要都是有关于对今年命题

的猜侧。

他们心里清楚,此次进京赶考关系到自己将来的仕途前景,马虎不得。

   两个秀才一路上风餐露宿.晓行夜住.吃了不少苦.但他们也并不寂寞,

看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和不同的风景,就互相出个上联来考对方.所以.不知不

觉地已经快走到了京城。

   临近京城时,王德贵对刘运海说:

“贤弟.我们终于快走到京城了.不知

这回大考能否过关?

我的心一直都在悬着。

孔夫子说:

‘学而优则仕’.真不

知道我们将来的仕途如何?

   刘运海对工德贵惫味深长地说:

“兄长.我们苦读诗书.不就是为的这一

天的到来吗?

负担越取.水平越发挥不出来。

不如我们全都放下包袱,轻装上

阵.不要在脑子里总想着做官.要多想想我们所读的书。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只要我们的书读到了.还怕没有官做吗?

   王德贵满脸通红地说:

“贤弟育之有理.倒是愚兄多虑了。

不过我还有个

问题想问问你。

   刘运海坚定地说:

“兄长请讲.一路上你我情同手足,今后无论发达富贵

也好,贫穷没落也罢-.你我的感情水远都不会割舍。

   王德贵面带疑虑的问道:

“那好.假如你这次大考过了关.做了官.你想怎么当个官呢?

   刘运海沉思了片刻,义正辞严地答道:

“假如真的借兄长占育我中了举人,当上了官.我一定要做一个正直的官。

当贪官还不如不当官,要做就做为民请命’的清官。

这一路上.兄长应该能够对我的为人有所了解。

我一向是刚直不阿.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见到不公道的事情就会站出来,以公道示

之:

这是我做人一向的准则,”

   王德贵拉粉刘运海的手说:

“贤弟,为兄要的就是你的这句话.你这个朋

友我是交得对。

好.要做官就做清官!

   此时.他们已走到了京城的郊外。

他们同时肴到有一个樵夫正在拿肴一把

锋利的斧子在砍伐一裸百年老树。

   刘运海快步走到樵夫面前,大声对他喝道:

“住手!

你如此乱砍乱伐.真

是太不道德了.难道你不知道吗?

尤其这是一裸古树.你真忍心下手,可见你

愚昧到了何种地步!

   这个樵夫回过头来看了刘运海一眼,从他的穿着打扮看出他是一个进京

赶考的秀才.于是冲着他点了点头.也没说话.拎着斧子走了。

   刘运海转身对工德贵说:

‘’真是气死我了.我一看到这种事就生气.找不

怕得罪他.别看他的身材比我魁桥,我照样还是有什么就说什么。

   王德贵对刘运海挑起了大拇指.情绪激动地说:

“贤弟真乃言行一致的真

君子是也!

   没过多久.两个秀才走人了京城。

他们的眼睛开始不够用了.看到哪儿都觉得新鲜。

正在这时.迎面来了一支队伍.中间是一顶官轿.四周是开道的官兵.牌子上写的是“大学士周”。

   刘运海急忙拉了一下王德贵的袖子.低声道:

“看到到没有.是内阁大学士周大人的轿子,周大人正是本届大考的主考官。

”王德贵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从刘运海和王德贵身后走过来两个盲人.他们互相搀扶着。

其中一个盲人对另外一个说:

“你别看我的眼睛已经失明.可是我心中却日光如炬.从没有撞到过什么东西,”

两个盲人正说着话,一不小心幢到了一个开道官兵的身上。

这个官兵不由分说,拿起手中的皮鞭就打他们

.两个育人慌忙向道边躲闪.偏巧踩在一堆驴粪上搞得两人非常狼狈。

   刘运海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冲着两个育人怒吼道:

‘’瞎了你们的拘眼。

道你们撞的是谁吗?

是内阁大学士周大人.你们要想活命.就给我赶快滚开!

说完话,他弯着腰把自己的身体凑到轿前.一拱手满脸堆笑地说:

“周大人.

学生刘运海这厢有理了。

   周大人用手撩开轿帘子.用眼叻的余光杆了看刘运海.用异子“哼“了一

声.又把轿帘子放了下来。

   刘运海急忙恭恭敬敬地退到一旁,目送周大人离开这里。

   王德贵此时从后面走上来.用手拍了拍刘运海的肩膀.说:

“你还记得我

们一路上.以对对联取乐吗?

现在已经到了京城.我们再来一联如何?

-

   刘运海急忙说:

’‘好,既然是兄长提议,就由你先出上联吧。

   工德贵略有所思地说.“那我就不客气了,上联是‘两有者乱语日光如炬

踩驴屎’。

   刘运海听罢哈哈大笑.说:

“兄长为何出此裕不可耐的上联啊.我是不会

对的。

’·

   王德贵冷着面孔说:

“好.既然你不对.那我替你对.下联是‘一秀才妄

言刚直不阿拍马屁’。

   说完话,王德贵一甩袖子就走了.头也没回。

   刘运海听后面红耳赤地站在原地,一动都不动了。

 

师文学琴

古时候有个善于弹琴的乐师名叫瓠(hu)巴,据说在他弹琴的时候,鸟儿能踏着节拍飞舞,鱼儿也会随着韵律跳跃。

郑国的师文听说了这件事后,十分向往,于是离家出走,来到鲁国拜师襄为师。

师襄手把手地教他调弦定音,可是他的手指十分僵硬,学了3年,竟弹不成一个乐章。

师襄无法可想,只好说:

“你太缺乏悟性,恐怕很难学会弹琴,你可以回家了。

师文放下琴后,叹了口气,说:

“我并不是不能调好弦、定准音,也不是不会弹奏完整的乐章。

然而我所关注的并非只是调弦,我所向往的也不仅仅是音调节津。

我的真正追求是想用琴声来渲泄我内心复杂而难以表达的情感啊,在我尚不能准确地把握情感,并且用琴声与之相呼应的时候,我暂时还不敢放手去拨弄琴弦。

因此,请老师再给我一些时日,看是否能有长进!

果然,在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师文又去拜见他的老师师襄。

师襄问:

“你的琴现在弹得怎样啦?

师文胸有成竹地说:

“稍微摸到了一点门道,请让我试弹一曲吧。

于是,师文开始拨弄琴弦。

他首先奏响了属于金音的商弦,使之发出代表8月的南吕乐律,只觉琴声挟着凉爽的秋风拂面,似乎草木都要成熟结果了。

面对这金黄收获的秋色,他又拨动了属于木音的角弦,使之发出代表2月的夹钟乐律,随之又好像有温暖的春风在耳畔回荡,顿时引来花红柳绿,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

接着,师文奏响了属于水音的羽弦,使之发出代表11月的黄钟乐律,不一会儿,竟使人感到霜雪交加,江河封冻,一派肃杀景象如在眼前。

再往下,他叩响了属于火音的征(zhi)弦,使之发出代表5月的蕤(rui)宾乐律,又使人仿佛见到了骄阳似火,坚冰消释。

在乐曲将终之际,师文又奏响了五音之首的宫弦,使之与商、角、征、羽四弦产生和鸣,顿时在四周便有南风轻拂,祥云缭绕,恰似甘露从天而降,清泉于地喷涌。

这时,早已听得如痴如醉的师襄忍不住双手抚胸,兴奋异常,当面称赞师文说:

“你的琴真是演奏得太美妙了!

即使是晋国的师旷弹奏的清角之曲,齐国的邹衍吹奏的律管之音,也无法与你这令人着迷的琴声相媲美呀!

他们如果能来此地,我想他们一定会带上自己的琴瑟管箫,跟在你的后面当学生哩!

师文学琴的故事说明:

学习任何技艺,都不能满足于表面上的简单操作,而要像师文那样花气力,下苦功,深究其理,矢志不渝,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到得心应手的自由境界,从而取得常人难及的业绩。

两只小猪盖房子

  猪妈妈的两个宝贝儿子长大了,原本小小的家里再也装不下他们了。

猪妈妈只好让他们自己去盖房子住,兄弟俩听完不情不愿地点点头。

  

  可是他们俩都懒得先动手,今天拖明天,明天托后天。

,最后猪妈妈生气地说:

“再不出去盖房子,我就把你们赶出去。

”说完见他们还是懒得动弹,只好对猪哥哥说:

“你是哥哥,你要先帮弟弟盖房子,不然我先把你赶出去。

    猪哥哥只好嘟嘟囔囔的忙乎了起来,可是刚干了一天,猪哥哥就累的不行了,嘴里不满地嘟囔着说:

“盖房子这么费劲这么累呀?

哎呦呦!

累死我了。

”他越想越觉得累,越想越沮丧。

突然他恍然大悟一拍脑门道:

“反正不是我住,我干嘛不偷偷懒,将就将就得了。

    结果,房子被猪哥哥搭得七扭八歪,勉强能住进去。

    猪弟弟看见猪哥哥给他盖的房子,歪歪扭扭、粗制滥造的很生气,等着猪哥哥盖好房子的时,他抢着说:

“猪哥哥你帮我了,现在我帮你盖,你就安心等着吧!

    猪哥哥一听很高兴,正好自己也累了,就躺在草地上呼呼睡起了大觉。

    猪弟弟鬼主意多,他给猪哥哥盖的房子表面上很好,其实中看不中用,只要轻轻一推就会散架。

盖完后他心里偷笑着:

“哼!

让你给我盖的那么差,我也让你享受享受我盖的‘好房子’。

    就这样两座房子盖好了,猪妈妈前来参观。

她看见猪弟弟盖的好,猪哥哥盖得不好。

不高兴地说:

“你看看你弟弟,做事多仔细,你看看你盖的东到西歪那里像是房子,你还是自己住吧!

猪哥哥红着脸住进了自己盖的房子,而猪弟弟看着自己的房子却说什么也不敢进去。

    就在这时淘气的风弟弟前来凑热闹,他使劲地一吹,“哇!

”猪弟弟的盖漂亮房子被吹散了,猪哥哥盖的房子摇摇晃晃,猪弟弟差点被房子掉下来的木块砸伤。

    猪妈妈立刻明白怎么回事了,她用严厉的眼神看着他们兄弟俩。

    兄弟俩无地自容的地下了头,后来在猪妈妈的监督下,兄弟俩齐心合力地建房子,这一次他们很用心建造,所以不管风弟弟怎么卖力的吹房子都纹丝未动。

    从此两兄弟懂得了齐心合力的好处,生活过得很幸福。

十年成一画

   古时候,有个叫张彦的画家,他练习画画十分勤奋,可是却从来不把自己的画拿给别人看。

   有一次,一位朋友去拜访他,发现他正在屋里作画,就悄悄站在一旁观看。

只见张彦每画完一幅画,没看上几眼,就把它揉起来扔掉了。

朋友忍不住问道:

“你的画画得那么好,干嘛不拿出来给别人看,反而要丢掉呢?

”张彦却摇摇头说:

“我自己总觉得不满意,自己不满意的东西哪能拿给别人看呢?

   十年过去了,和张彦一起学画的朋友有些都已经成名了,而张彦还是没有公开展示过自己的画。

   有一天,几个朋友去找张彦,刚进门就发现他家变样了,他家突然多了一个花园,里面的花儿开得正好,张彦背对着他们,正在看一只落在牡丹上的蝴蝶呢。

一位朋友走上前,想拍张彦的肩膀,这才发现,眼前只是一面墙,牡丹、蝴蝶,包括背对他们的张彦,都是画上去的。

朋友们这才知道,在这十年里,张彦的画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

★小故事大道理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应该像张彦那样,丝毫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如果我们做事马马虎虎,那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王充书铺站读 

                        .宸 旭.

 宸旭按:

孔子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王充说:

“人之不学,犹谷未成粟,米未成饭也”;朱元璋说:

“贤才,国之宝也”;雨果说:

“人的精神中有三把开启一切的钥匙:

数目、文字和音符。

认识、思考、梦想,全在这里”;高尔基说: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周恩来说: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纵观历史,凡有杰出贡献者,无一不是饱学之士!

我爱读书,朋友们比我更爱读书,因为,名利、地位、金钱等等,全都是过眼云烟,唯有知识,属于自已!

继《名人婚事》、《名人成功》之后,让我们再次穿越时空遂道,走进古今中外名人学者的身边,分享他们读书的清苦与甘甜,兴许,对我们会有些益处!

 汉杰出的思想家王充,从小爱好读书学习,后来被乡里保送到洛阳太学去读书。

   王充在太学专心攻读,加上他有很强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只要读上一遍,就能记住书里的内容。

   由于王充家境贫苦,买不起书,他就带上干粮,到街上书铺去读书,有时在书铺子里一站就是一整天,读了一册又一册,跑了这家书铺又跑那家书铺,终于读遍了当时社会上流传的许多重要著作。

   王充读书“不守章句”,善于独立思考,认为“俗儒守文,多失其真”,主张读书要采取批判态度,反对盲目崇拜。

   王充晚年从京都回到家乡,一面开馆讲学,一面著书立说。

为了集中精力,充分利用时间,他闭门谢客,拒绝应酬,并在家里的门上、窗上、炉子上、柱子上,甚至厕所里,都放上笔砚筒牍,走到哪里写到哪里。

经过长期的勤奋努力,终于写成了宏篇巨著《论衡》。

祖逖闻鸡起舞

(一):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

“这不是不祥之兆。

”于是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事顾问长官。

祖逖住在京口,集合了一批骁勇雄健的士兵,对司马睿说:

“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

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如果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派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一定会有受到环境感染积极响应的各地英雄豪杰!

”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铠甲和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发誓说:

“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

”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二):

祖逖是东晋人,他年轻时就胸怀大志,常常希望能够收复中原失地。

后来他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两人交情很好,常常共被而眠。

夜半时听到鸡鸣,祖逖踢醒刘琨,说:

“这不是不祥之兆。

”于是起身到庭院中舞起剑来。

渡江以后,(他)招募勇士,铸造兵器,打算将胡人逐出中原。

范仲淹划粥苦读

  范仲淹小时候是个穷苦的孩子。

他两岁死了父亲,为了生活,母亲带他改嫁到了朱家。

朱家也很穷,无钱供他读书。

他就一个人来到一所寺院,一边干杂活,一边苦读,常常读书到深夜。

困了,他就用冷水洗洗脸。

最使他感到困苦的就是每天的饭食,不要说可口的饭菜,连吃饱也不容易。

每天他都煮好一盆粥,待粥冷凝后就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就着腌咸菜下肚。

 

  一天,一个同学来看望范仲淹。

这个同学是官宦子弟,家中很富有。

他见范仲淹生活这样艰苦,心里很感动,回家后就向父亲讲了这件事。

同学的父亲就叫人给范仲淹送去好饭好菜。

过了几天,这个同学又来了。

奇怪的是,送给范仲淹的饭菜还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已经快发霉了,便责怪范仲淹说:

“常言道,君子不吃小人送来的食物,你是不是看不起我?

”范仲淹赶紧表示谢意,他说:

“不是我不感激令尊大人的厚意,而是我每天吃粥已经成习惯了,如果吃了你送来的好饭,贪图享受,怕以后就吃不下稀粥了。

”这个同学听了深受感动,对范仲淹更加钦佩了。

 

  范仲淹就是这样从小立志,划粥苦读的。

靠着这种精神,他终于成为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妈妈喜欢吃鱼头

                                                     

   在我依稀记事的时候,家里很穷,一个月难得吃上一次鱼肉。

每次吃鱼,妈妈先把鱼头夹在自己碗里,把鱼肚子上的肉夹下,极仔细地捡去很少的几根大刺,放在我碗里,其余的便是父亲的了。

当我也吵着要吃鱼头时,她总是说:

  "妈妈喜欢吃鱼头。

"

   我想,鱼头一定很好吃的。

有一次父亲不在家,我趁妈妈盛饭之际,夹了一个,吃来吃去,觉得没鱼肚子上的肉好吃。

   那年外婆从江北到我家,妈妈买了家乡很贵的鲑鱼。

吃饭时,妈妈把本属于我的那块鱼肚子上的肉,夹进了外婆的碗里。

外婆说:

   "你忘啦?

妈妈最喜欢吃鱼头。

"

    外婆眯缝着眼,慢慢地挑去那几根大刺,放进我的碗里,并说:

   "伢啦,你吃。

"

    接着,外婆就夹起鱼头,用没牙的嘴,津津有味地嗍着,不时吐出一根根小刺。

我一边吃着没刺的鱼肉,一边想:

"怎么?

妈妈的妈妈也喜欢吃鱼头?

"

   29岁时,我成了家,另立门户。

生活好了,我俩经常买些鱼肉之类的好菜。

每次吃鱼,最后剩下的,总是几个无人问津的鱼头。

    而立之年,喜得千金。

转眼女儿也能自己吃饭了。

有一次午餐,妻子夹了一块鱼肚子上的肉,极麻利地捡去大刺,放在女儿的碗里。

自己却夹起了鱼头。

女儿见状也吵着要吃鱼头。

妻说:

   "乖孩子,妈妈喜欢吃鱼头。

"

    谁知女儿说什么也不答应,非要吃不可。

妻无奈,好不容易从鱼肋边挑出点没刺的肉来,可女儿吃了马上吐出,连说不好吃,从此再不要吃鱼头了。

   打那以后,每逢吃鱼,妻便将鱼肚子上的肉夹给女儿,女儿总是很艰难地用汤匙切下鱼头,放进妈妈的碗里,很孝顺地说:

   "妈妈,您吃鱼头。

"

   打那以后,我悟出了一个道理:

    女人做了母亲,便喜欢吃鱼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