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小课题结题报告样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6606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旬阳县小课题结题报告样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旬阳县小课题结题报告样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旬阳县小课题结题报告样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旬阳县小课题结题报告样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旬阳县小课题结题报告样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旬阳县小课题结题报告样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旬阳县小课题结题报告样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旬阳县小课题结题报告样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旬阳县小课题结题报告样表.docx

《旬阳县小课题结题报告样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旬阳县小课题结题报告样表.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旬阳县小课题结题报告样表.docx

旬阳县小课题结题报告样表

旬阳县基础教育科研

“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

2014.6

立项号

XKT20130115

课题名称

《薄弱学科课堂上活而不乱的教学措施与评价方式的研究》

负责人

朱英

所在单位

蜀河镇中心学校

结题报告

关键词

活而不乱课堂教学措施评价方式

结题

报告

摘要

教学措施及评价是一门尚未成熟的新兴学科,还存在着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在薄弱学科课堂活而不乱的进行科学地、全面的、简约地教学措施及评价方面的研究还不够。

根据相应的问题,我组成员共同研究,归纳出在小学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推广应用的教学措施体系和课堂评价的方法。

薄弱学科“活而不乱”的教学措施:

(一)“动而不乱,管而不死”——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避免学生因无所事事而产生混乱。

(二)内外兼管,原则约束——限制学生不良行为,避免学生因无原则活动而产生混乱(三)丰富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兴趣——增加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避免因学生对枯燥的学习内容无兴趣而产生的混乱。

(四)教师多元化评价方法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教学措施及评价是一门尚未成熟的新兴学科,还存在着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在薄弱学科课堂活而不乱的进行科学地、全面的、简约地教学措施及评价方面的研究还不够;综合学科是除了语、数、英以外的薄弱学科,主要研究包括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评价的时机、方法、形式等等的策略研究。

根据大班教学特点,寻找出一套适合大班薄弱学科课堂上活而不乱的教学活动措施及评价方法。

良好的教学措施和评价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为流畅、合理,更为实效。

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薄弱学科课堂上活而不乱的教学措施及评价方式的研究”,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做一些实践研究,以归纳出在小学薄弱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能够推广应用的教学措施体系和课堂评价方式。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本课题的研究以新课程思想为指导,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更侧重于应用价值的研究。

遵循“以行动为引领、以经历为载体”的研究思路,通过大量的鲜活的评价案例,提取发展性评价方法的内核,从而生成具有一定理论高度的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方式和教学措施。

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组织形式、课堂评价行为几个方面着手。

因此,本课题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界定和解读:

活而不乱:

所谓“活而不乱”,是指学生在课堂纪律方面井然有序,在思考问题方面思维活跃自如,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这是每个老师所追求的最好课堂氛围。

教学措施:

即教师为达到预期目的——“活而不乱”的课堂氛围而采取的措施。

教学评价:

即教师为达到预期目的——“活而不乱”的课堂氛围而采取的评价方式。

三、研究的的步骤和方法

(一)研究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13年9月——10月)准备阶段。

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对课题组成员开展小课题知识培训(小课题组组长:

朱英成员:

梁娜白建念张韩英武绍禹董苗),安排前期事务,分工明确。

按照《小课题研究管理办法》要求开设博客,经相关信息资料发给学科专家,接受指导和检查。

小课题组成员共同讨论确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并2013年10月30日前上传至个人博客。

    第二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4月)实验阶段

以教学课堂为阵地,个人研究为主、集中探讨交流反思改进为辅,按照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专项主题研究。

这一阶段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学习相关理论,收集课题相关资料,归类整理。

2、阐述对“活而不乱”“教学措施”“课堂评价”的理解。

3、确定研究侧重点、准确定位。

 4、拟定研究的预期目标和内容。

5、以课堂为平台,收集典型案例,对照目标、内容,加以分析、讨论,反思、调整。

6、定期研讨、交流,总结经验,反思不足,进行阶段性小结,形

成阶段性论文。

    第三阶段(2014年5月——2014年6月)总结阶段。

1、收集、整理与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完成各学科评价方式与合理的教学措施的制定与归类。

2、撰写能较全面反映本课题实验成果的综合性实验报告及论文。

3、提供研究性学习中运用策略的成功案例、典型案例。

4、完成结题报告。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力图以“研究——尝试——反思——提升”为研究模式,力图在尝试中研究,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1)文献法:

一方面运用国内外有关课程评价的专著类资料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将听课、评课、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过程性评价中的叙事性记录作为重要的第一手文献资料。

(2)观察法:

在听课、评课、访谈、研究性学习、档案袋评价、素质检测等过程中,对教师和学生的外显行为和内敛特征(如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技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等)进行观察,并作好相应记录。

(3)调查法:

利用问卷调查对学生进行实验前后的对比性研究;对教师教学观与教学行为设计问卷调查;对课题研究中生成的评价方式的使用效果进行验证性调查研究。

(4)行动研究法:

在课程改革的操作实践中进行研究。

一方面设计详细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通过开设实验课,组织教学观摩、研讨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验证和完善教学评价方案;另一方面设计系列的多元的学习成绩评价方案,通过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实验,验证和完善学习成绩评价方案。

(5)案例分析法:

利用大量的课堂教学评价实验的实例和学生学业评价实验的实例,进行分析研究,提取、总结有效的评价方式。

(6)经验总结法。

总结经验教训,建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操作模式。

四、研究过程

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经过我们的教学实践及对师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在薄弱学科课堂中存在以下几类问题:

存在问题一:

教师指导“鞭长莫及”,难以照顾到全体学生,造成课堂秩序混乱。

存在问题二:

孩子们上课就爱等、靠、要,无自主学习习惯而造成的课堂秩序混乱。

存在问题三:

孩子们水平参差不齐而造成的课堂混乱。

存在问题四:

孩子们把游戏当成自由活动而造成课堂纪律混乱。

存在问题五:

孩子们因“心不在焉,不务正业”而造成的课堂秩序混乱。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组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设计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汇总、

2、通过分析、研究,初步制定解决这些问题的教学措施与评价方式。

3、运用自己研究的成果设计详细的教学设计,并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再做出分析、反思。

通过我们组成员共同研究,归纳出在小学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推广应用的教学措施体系和课堂评价的方法。

薄弱学科“活而不乱”的教学措施:

(一)“动而不乱,管而不死”——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避免学生因无所事事而产生混乱。

1.充分运用教师语言的艺术

课堂并不是老师的一言堂,因此老师的话不一定多。

但要能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

老师就象一位出色的演讲家,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言词中透露着思辩与智慧,话语中体现着幽默风趣,语调中包含着抑扬顿挫。

老师在主导教学时应努力营造出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

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中得以轻松地展现自我。

2、尝试失败,因材施教,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美术、音乐、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比较来说,这些学科更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

实践必然会有成功与失败,尝试失败的教学方法,就是事先不必给学生过多指导和框框加以限制,而应该意思到这是一个教育契机,及时给学生以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心中想要表现的,让学生在失败中学到许多东西。

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更新颖,独特的个性,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3、以注重对学生个性化教育为目标。

个性化教育是未来教育的重要特征,它在承认学生共性的前提下,在教学中强调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挥,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情感联络和交流得到加强,学生能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作用,从而增强自学,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和自我识别,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

(二)内外兼管,原则约束——限制学生不良行为,避免学生因无原则活动而产生混乱

良好的纪律来源于教师平时的习惯约束,比如学具的摆放、正确的学习姿势、发言的方式等等。

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我想这不是在压制学生活跃的思维,而是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是有必要的。

时间长了,活而不乱的课堂秩序就一定会出现的。

(三)丰富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兴趣——增加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避免因学生对枯燥的学习内容无兴趣而产生的混乱。

1.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2.让教学内容有新鲜感,使学生兴趣倍增。

3.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内活动中,展示自我,发展个性。

4.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

5.把“活动”带进课堂,提高学习兴趣

我们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我们要让学生在玩中增长知识;在活动中提高审美能力议;不是乱玩,盲目性的玩,我们要有针对性的“活动”,要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身心、智力发展状况,有目的的去开战活动,进入课堂中去,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开拓思维,使课堂气氛活跃自然。

结合以上教学措施,我组再次研究出了一套适合薄弱学科“活而不乱”的评价方式: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在新课程理念中,非常看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也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美术学习必须进行评价的。

学生美术学习态度的评价、学习兴趣的评价在评价标准中因此是首要的

(二)“过程性考核+期终考核”的评价方法

在艺术课程标准评价部分提出了全面发展原则、注重差异的原则。

艺术课程标准的性质决定了对学生的评价不仅限于对艺术能力的考核,必须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在评价中要继续严格执行对学生艺术学习的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三)学生自评、互评法

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评价方面,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互评和自评,讲究评价的方式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教师多元化评价方法

1.分层评价法

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尝试采用分层评价,效果会较好:

对优等生的见解独到,运用“标新式”评价,表扬他“有新意”;对中等生的一般见解,运用“肯定式”评价,鼓励他“解答正确”;对学困生的见解有误,运用“移情式”评价,以赞许的目光,宽容的微笑,亲切的动作,传递“你有进步”的信息,多用大拇指,少用小拇指,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跑道上不断前进。

2.语言评价法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很棒时,应采取“先肯定后指正”的评价方法,此法从儿童心理学出发,使学生乐意接受。

“你真不错,没有多少人能比得上,但如果给他加些笑容,将会吸引更多的观众。

”让鼓励点亮孩子们的自信,让点拨启迪智慧,使师者真正成为了孩子们学习的引导者。

课程改革纲要标举“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这一价值目标,每个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潜在人才,教师就应当选择相宜、多样的评价方法。

3.实物评价法

可以用印章和一些剪、画出来的小东西来表示,如:

印朵小红花表示你的画真美,粘个大拇指表示你真棒,画面飘拂的小红旗表示你要加油。

夸张、有趣的实物,不仅学生看着喜爱,而且还体现了美术课的特点。

有时还可贴学生中流行的一些小饰物。

这样一来,学生相互攀比着比以往学得更有兴趣,画得更认真了。

4.符号评价法

曾经在学生中征求意见:

“你们愿意老师用什么方法来批改美术作业?

”,讨论后达成协议:

采用特定的符号进行暗示(如:

○代表颜色,☆代表构图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画面的背面画上色彩或构图符号,标明满意、较满意、不够满意等,一次评价不满意还可取回再修改再评价。

这种动态式的作业批改方法,注重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学生做作业的热情高涨,经常有学生找老师对作业进行多次批改。

5.评语评价法

如果说符号是评价的一种手段,那么评语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期末综合评定学生作业时,老师们可采取评语与学生学习感受有机结合的方法:

老师的评语则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一种肯定和总结;学生的学习感受是对个人阶段性学习的回顾与希望,也是对老师教学的一种要求和检验。

五、交流,总结经验,反思不足,进行总结,形成实验成果论文。

六、初步研究成果

经过我们以上的各种辛勤努力,初步取得如下成果:

(一)学生对课堂有了浓厚的兴趣,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态度端正。

(二)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评价实践,班上的学生除了对知识的理解外,课堂纪律特别好,学习兴趣也有所提高。

(三)全课题组成员专业知识得以提升、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七、课题研究的体会与反思

(一)体会:

要加强学习,分工合作,求真务实。

1.课题研究必须用一定的理论作支撑。

2.一定要多学习他人在小课题研究方面的先进经验。

3.必须注重合作、注重实践、注重平时研究。

(二)反思:

1.个人科研素质亟待提高。

2.一定要加强理论学习。

3.毕竟第一次做课题研究,没有任何经验,如对课题模式、细节的把握等需要改进。

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