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XX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6719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学习XX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知识学习XX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知识学习XX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知识学习XX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知识学习XX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知识学习XX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北师大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知识学习XX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北师大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知识学习XX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北师大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知识学习XX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北师大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知识学习XX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北师大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识学习XX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北师大版.docx

《知识学习XX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学习XX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北师大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知识学习XX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北师大版.docx

知识学习XX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北师大版

XX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北师大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1章

  生命的世界

  第1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2、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其中,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3、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生物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和应激性。

  第2章

  探索生命

  第1节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生物学的发展与生物学家

  林奈------------生物分类学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哈维------------血液循环

  沃森、克里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2、生物学是研究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第2节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生物科学工作者经常利用观察、调查、分类、实验的方法研究有关的生物事实。

  2、实验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实验法研究示例——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

  提出问题:

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

  做出假设:

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

  实验方案:

①从蛇洞将一只被响尾蛇袭击中毒而死的老鼠按设定的路线拖出,响尾蛇沿着设定的路径找寻到中毒的老鼠。

②将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过的死老鼠,按上面的设计进行实验,响尾蛇没有去追寻这只死鼠。

(①是实验组,②是对照组)

  结论:

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

  3、用实验法研究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实验方案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

如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有光线、湿度等。

首先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提出问题——鼠妇喜欢黑暗的环境吗?

  做出假设——鼠妇喜欢黑暗的环境。

  实验方案——在一长方形纸盒里放10只鼠妇,用笔标上A、B两端,A端用黑纸遮住,过10分钟再观察。

  结论——鼠妇喜欢黑暗的环境。

  以上的实验方案的实验变量是光线。

A端是实验组,B端是对照组

  第3章

  细胞

  第1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显微镜的使用(重点掌握P34图3-2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

取镜安装;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

  3、显微镜的使用常见问题:

  ⑴对光时,物镜、光圈都要对准通光孔,否则视野可能会偏暗。

  ⑵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反光镜有两面:

平面镜和凹面镜。

  ⑶当镜筒下降时,眼睛看着物镜,否则很有可能会导致物镜因撞到玻片标本而损坏。

  ⑷放大倍数=目镜的倍数×物镜的倍数,如目镜的倍数是10×,物镜的倍数是15×,放大倍数就是150倍。

  ⑸光学显微镜里看到的物象与实际物体是完全相反的,比如数字6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象应该是9,所谓的完全相反,即左右相反,上下相反。

(推测:

“上”字在显微镜中的物象应该是什么样的?

  4、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①擦拭玻片

  ②滴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可以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③取材:

清水漱口后,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几下

   

  ④放置材料:

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

   

  ⑤盖上盖玻片:

盖玻片一定要缓缓地盖在液滴上,防止装片产生气泡

   

  ⑥染色:

用碘液对细胞染色

  5、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①擦拭玻片

  ②滴清水:

  ③取材:

用镊子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④放置材料:

把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置于清水中,用解剖针将表皮展平

  ⑤盖上盖玻片:

盖玻片一定要缓缓地盖在液滴上,防止装片产生气泡

  ⑥染色:

用碘液对细胞染色

  6、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比较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细胞壁

  没有

  有

  细胞膜

  有

  有

  细胞质

  有线粒体,没有液泡和叶绿体

  有线粒体,没有液泡,绿色部分有叶绿体

  细胞核

  有

  有

  

  第2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

  细胞壁:

支持细胞、保护细胞

  细胞膜:

进行物质交换;保护细胞

  细胞核:

控制细胞的活动;储存遗传物质

  液泡:

储存糖分、色素等多种物质

  

  叶绿体:

进行能量转换(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线粒体:

进行能量转换(将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第4章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1节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细胞的分化:

生物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中大多数细胞发生了变化,形成多种多样的细胞的过程,叫细胞的分化。

  2、组织:

细胞分化产生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称为组织。

  动物的组织有:

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植物的组织有:

营养组织、输导组织、保护组织和分生组织等。

  *分生组织:

始终保持细胞分裂能力,分布于茎尖、根尖和形成层。

  *营养组织:

储存营养物质。

如:

果肉、叶肉。

  *保护组织:

起保护作用,分布在植物体表,如:

叶的表皮、树皮等。

  *输导组织:

包括导管和筛管。

导管从下往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从上往下运输有机物。

  第2节

  生物体的器官系统

  、器官: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的结构叫器官。

如眼、耳、等。

  植物体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2、系统: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①动物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②人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③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第1节

  光合作用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见七年级上册P71)

  ⑴原理

  ①对照实验法

  即:

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一组有阳光,一组无阳光,用有、无阳光照射作对照,实验结果就可以说明阳光对绿叶合成淀粉的作用。

  ②淀粉遇碘变蓝

  即:

绿叶中合成的淀粉越多,遇碘时变得越蓝。

所以,根据绿叶遇碘会不会变蓝,可得知绿叶有无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

  ⑵操作

  ①暗处理:

实验前2~3天,把盆栽的绿色植物放于暗处;

  (暗处理的目的:

因绿叶中原有的淀粉会影响实验结果,故暗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消耗绿叶中原有的淀粉。

  ②选叶遮光:

选取1片叶片,用不透光纸从上下两面遮盖住叶片的一部分;然后将整个装置置于阳光下,接受光照2~3小时;

  (遮光的目的:

叶片未遮光的部分能接受光照,遮光的部分不能接受光照,从而制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有光和无光。

  ③酒精脱色:

选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放于酒精中,水浴加热;

  (酒精脱色的目的:

酒精可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绿素去除后,叶片接近白色,加碘液变蓝时较容易观察)

  (水浴加热的目的:

酒精易燃,不可直接加热。

  ④清水漂洗:

待叶片由绿色变成黄白色后,取出叶片置于清水中漂洗;

  (清水漂洗的目的:

去除叶片表面残留的酒精。

  ⑤滴加碘液:

将洗净的叶片平铺在培养皿中,滴几滴碘液。

片刻后,再用清水洗去碘液,观察叶色的变化。

  (结果:

遮光部分的叶片不变蓝,而未遮光部分遇碘变蓝。

说明未遮光部分有淀粉产生,而遮光部分则没有。

通过遮光部分与未遮光部分的对照得知:

绿色植物的叶片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淀粉。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2、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见七年级上册P72)

  原理: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一种助燃的气体,可以让带火星的卫生香或牙签猛烈燃烧。

  装置:

倒扣的漏斗和试管组成的装置是为了收集金鱼藻产生的氧气。

  实验结果:

若带火星的卫生香或牙签伸入试管中后可以复燃,则说明金鱼藻在光下释放了氧气。

  3、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见七年级上册P73)

  原理:

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而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即只有绿色植物的绿色部分才有叶绿素存在,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实验设计:

选择一些特殊的植物叶片(如:

银边天竺葵),其叶片中央部分为绿色,而边缘不呈绿色而是白色。

让其进行光合作用,然后用碘液检验哪个部分中有淀粉存在。

  实验结果:

遇碘后,叶片的绿色部分变蓝,而白色部分不变蓝。

说明白色部分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证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4、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见七年级上册P74)

  原理:

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在实验中创造了两种环境(对照实验):

即有二氧化碳和无二氧化碳。

然后让两种环境中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最后用碘液检验各自的叶片中有无淀粉产生,若有淀粉存在,说明在该环境下,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装置:

装置中的氢氧化钠可吸收容器内的二氧化碳,制造无二氧化碳的环境。

  实验结果:

在无二氧化碳的环境中的叶片遇碘不变蓝,说明该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而在有二氧化碳的环境中的叶片遇碘变蓝,经过对照实验证明: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5、叶的结构和功能

  *表

  皮:

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

  *角质层:

表皮细胞外壁上有一层透明的角质层,角质层可以透光,防止水分丧失,还有保护作用。

  *气

  孔:

位与表皮上,由成对的保卫细胞围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气体交换和水分丧失的门户。

  *叶

  肉:

包括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叶肉细胞内部有许多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

  脉:

是叶片的“骨架”,具有支持作用。

叶脉中有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

  6、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其中水分、无机盐等无机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有机物和能量则通过光合作用获得。

  7、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机器;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原料;

  能源:

光————————————动力

  产物:

淀粉(储存能量)和氧气——产品

  叶肉细胞————————————车间

  绿叶——————————————绿色工厂

  

  光

  *反应式:

二氧化碳+水

  淀粉(储存能量)+氧气

  

  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过程包含两种变化:

一是物质转变,即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二是能量转化,即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贮存在有机物里。

  *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提供各种食物和原料;②提供能量;③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稳定。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采取立体种植等措施,提高光能利用率,有利与实现农作物的高产量、高质量和高效益。

  第3节吸收作用

  、植物生活需要水分和无机盐。

水分和无机盐主要是通过根从土壤里吸收的。

根尖的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是根吸收的主要部位。

  2、根尖的结构:

由根冠、分生区(生长点)、伸长区和成熟区组成,根的生长主要是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生长的结果。

  成熟区:

有大量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功能区。

  伸长区:

细胞快速生长,是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分生区:

也叫生长点,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根

  冠:

保护作用。

  3、根毛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

  *根毛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土壤溶液的浓度>细胞液浓度时,根毛细胞失水(水由细胞内往外渗透);

  土壤溶液的浓度<细胞液浓度时,根毛细胞吸水(水由细胞外往内渗透)。

  4、植物生活需要三大类无机盐:

含氮无机盐、含磷无机盐、含钾无机盐。

  观察土壤浸出液培养的幼苗(见七年级上册P89)

  原理:

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

A组:

用蒸馏水培养的幼苗长势弱,因为蒸馏水不含无机盐;B组:

土壤浸出液培养的幼苗,根系发达,茎叶旺盛,长势好,因为土壤浸出液含有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

(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变量为无机盐)

  5、吸收作用原理的应用:

无土栽培,根据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的种类、数量和比例掺水配制成营养液,用以栽培植物。

  第5节

  运输作用

  、

  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通过茎木质部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的。

  2、

  有机物的运输:

通过树皮的韧皮部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的。

  第6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第1节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种子的结构

  

  ①大豆种子的结构(双子叶植物)

  ②玉米种子的结构(单子叶植物):

  

     玉米种子的外形和结构

  2、种子萌发的条件:

  ①内在条件:

①发育成熟而完整的胚;②有足够的供胚发育的营养储备;③有活力;④不能处于休眠状态。

  ②外界条件:

种子萌发要求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三个条件应同时具备,缺少任一外界条件种子都不能萌发。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见七年级上册P106)

  原理:

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实验设计:

四个小锥形瓶,各装入10粒绿豆种子,分别设计①~④四种不同的实验装置。

①瓶没有适量的水分,②瓶没有充足的空气,④瓶没有适宜的温度,所以种子不能萌发。

③瓶同时具备种子萌发的三个外界条件,所以能够萌发。

(①和③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为适量的水分;②和③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为充足的空气;③和④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为适宜的温度)

  第2节

  生殖器官的生长

  、花的结构(由内而外):

雌蕊(柱头、花柱和子房)、雄蕊(花药和花丝)、花冠、花萼。

一朵花最重要的部分是雄蕊和雌蕊。

雄蕊的花药里产生花粉,花粉管里有精子;雌蕊子房里产生胚珠,胚珠里有卵细胞。

  2、传粉和受精

  ①

  传粉:

雄蕊花药里的花粉以一定方式传送到雌蕊的柱头上,叫传粉。

  ②

  受精:

花粉落到柱头上,长出花粉管,花粉管进入子房,直达胚珠,释放出精子,胚珠里的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3、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受精卵发育为胚,珠被发育为种皮,整个胚珠就发育为种子;子房壁发育为果皮(种子以外的“果皮”和“果肉”),整个子房就发育成果实了。

(花的其他部分都凋谢)

  第7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

  第1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为所有的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2、绿色植物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3、绿色植物可以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再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第2节

  我国的植物资源

  、我国植被的主要类型:

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原、荒漠等类型。

  2、我国的珍稀植物:

银杉(植物界的大熊猫,裸子植物)、水杉(裸子植物)、珙桐(被子植物,也叫鸽子树)、桫椤(仅存的木本蕨类类植物)

  3、我国植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人均森林面积小,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衡,植被资源人为破坏严重。

  第3节

  我国的绿色生态工程

  、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

  2、“三北”防护林工程:

几乎与万里长城平行,包括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

  3、参加植树造林,保护每一片绿叶,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