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6832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最新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最新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最新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最新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最新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最新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最新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最新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最新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最新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最新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最新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最新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最新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最新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最新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最新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最新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最新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最新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我国的职业学校创始于清朝末年(19世纪60年代),当时称实业教育,学校称实业学堂。

这在1903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即葵卯学制中有规定。

1922年颁布的壬戌(renxu)学制,把实业教育改称为职业教育,把实业学堂改称为职业学校。

这个术语一直沿用到1949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改称为技术教育。

1949年9月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提出“注重技术教育”。

1951年颁布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使用了中等专业学校、技术学校的名称。

后来把培养中级专门人才的学校称为中等专业学校,把培养中级技术工人的学校称为技工学校。

1958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使用了“职业(技术)教育”的术语。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及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多称为职业技术教育,偶尔也用了“职业和技术教育”这以术语。

199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以后,我国官方文本中普遍使用“职业教育”这一术语。

在国际上,对这一术语的使用也是不统一的。

1999年联合国在第二次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上提出了“技术、职业教育与培训”这一概念。

我国的职业教育教育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名词,包括了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和培训。

当然,在现代教育中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和培训也是可以区别开来的。

一般把进行科学、技术学科理论和相关技能的学习,培养技术人员的教育称为技术教育,把注重技能训练和相关理论学习,培养技术工人的教育称为职业教育,把对人单项技术、技能的培养称为培训。

(2)简答题

1、为什么说产生职业的基础是社会分工?

社会分工是职业产生的重要前提条件,是伴随着人类的生产劳动过程而逐渐产生发展的。

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们所从事都是与生存直接相关的活动,比如捕猎、采摘、种植等活动,由于活动比较松散,成员也不固定,技术性比较低,这些活动还谈不上职业。

当农业、畜牧出现分工,一部分社会成员从事固定的工作,岗位分工开始明晰,职业逐渐产生了。

2、职业的社会内涵体现在哪几方面?

1职业的种类反映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社会分工水平,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才会产生什么职业。

2职业的层次结构反映着基本的生产关系,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的权益分配。

在阶级社会中,职业与阶级、等级联系在一起。

不同职业的社会地位收入不同。

不同的职业,在社会中有不同的责、权、利。

职业与个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有关,职业反映着社会权益的分配。

3职业的社会构成反映了社会产业结构、人力资源的配置,构成关系与比例。

④职业活动反映了社会运转的运作方式。

包括不同的职业的职能、职责、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合作关系等。

3.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鸦片战争及以后的连续败绩,刺伤了封建帝国的尊严。

清政府为了适应日益频繁的中外交涉,以及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先后在全国一些地方开办一批学习“西文”和学习“西艺”的新式学堂。

文的方面有同治元年(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同文馆,这是中国政府自行创建的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诞生。

“武备”方面主要是福州船政局1866年附设的船政学堂,1867年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的机器学堂。

这是是我国最早兴办的工艺教育(职业教育)。

学堂设在工厂中,主要是培养技术员和技术工人为推进实业教育的发展,逐步将其引向正规,1903年11月清政府颁布了我国教育史上具有主要意义的《奏定学堂章程》,即葵卯学制。

第一次将实业教育纳入学制,成为学校系统中的独立体系。

根据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实业学堂以“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为办学宗旨,分为三级,计初等实业学堂、中等实业学堂、高等实业学堂。

1917年5月,以黄炎培为首的教育者在上海创办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大力推行职业教育。

中华职业教育社提出的职业教育的目的是:

谋个性之发展;

为个人谋生之准备;

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

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能力之准备。

4.职业教育的性质或本质特征

职业教育的性质系指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也就是职业技术教育本身所固有的、比较稳定的本质属性。

概括起来,就是职业性、生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①职业教育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中,以进行职业定向教育为其基本特征的,是为适应职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

所以,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是职业的。

②职业教育担负着劳动能力生产与再生产的任务。

科学技术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只有当它被劳动者掌握并运用于生产实践,才可能由潜在的形式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这种“转化”要依靠职业教育对劳动的培养和训练,可见,生产性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属性。

③职业教育必须面向社会办学,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经济建设服务;

另一方面,社会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办学力量都必须积极参与兴办职业技术教育,这样才能较好地解决办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所以,社会性也是职业教育的主重要属性。

5.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职业教育为物质生产准备了人力条件,经济发展又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就业岗位,并不断向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二者相互推动,形成良性循环,共同作用于社会的进步。

由于职业教育与经济关系的密切性和直接互动性,职业教育的结构与发展水平要与经济结构及其发展水平保持同步,太超前或太滞后都会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6.职业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职业教育与政治也具有深刻的联系。

政治的主要任务是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各方面有序、和谐的发展。

职业教育是培养大量产业大军的场所,他们的政治立场、观念,道德水准,专业能力,就业状况将会对社会形成巨大的影响。

成功的职业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积极因素;

相反,不切实际盲目发展也可能会为社会安定埋下隐患。

所以,要从讲政治的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全面育人的功能,绝不能把职业教育简化为一个技能训练场。

(3)论述题

1、职业教育对促进就业的意义

在现实社会中待业、失业、就业不充分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减少失业和就业不充分现象,是各国政府必须面对和致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战略措施。

首先,职业教育的性质属于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促进学生就业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就业率、就业稳定率是衡量职业教育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已经出现了“定单”职业教育,企业把人才培养纳入自身的发展计划之中,职业学校也可以依托企业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形成合理的“产学链”,促进了职业教育的优化发展,职业学校培训的学生实现充分就业变得可能。

其次,职业教育是专业技术教育,而且与社会职业领域相对应,培养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社会定位准确,有利于就业,也有利于在就业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在相关职业领域内快速转移,而且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员如果进行创业也有一定的专业优势,起步较快,熟悉组织经营、生产,并吸纳他人就业。

再次,职业教育办学以社会需要为转移,按需施教,学用一致,人职匹配,培养的人才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可以直接顶岗工作,实现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无缝过渡”,减少就业后二次培训带来新的人力成本。

职业教育的显著的功能是把普通劳动力培养成为具有特定职业能力的专门劳动力,把非技术的劳动力培训成为技术型的劳动力,把笨拙的劳动力训练成为熟练、高效率的劳动力。

因此,职业教育能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再就业。

2、论述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

经济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大机器生产带来了现代工业文明,也使得职业教育走上历史的舞台,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职业教育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在推动了以工业经济为基础各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支撑

职业教育能够把一个自然的劳动力培养成一个专门的劳动能手,把一个普通的学生改变成一个专业技术人员,把一个无技能的劳动者训练成熟练的技术工人。

从生产的角度看,经济界希望通过职业教育提升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在现代社会人人都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必须经过职业教育或培训,乃至高等教育。

即使在工业化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中等阶段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也是二分天下。

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符合我国的国情,有利于教育结构的合理化,有利于提高全民劳动素质,有利于为本国、本地区经济发展服务。

(2)职业教育的经济效益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力资本理论兴起。

人力资本被认为是一种投资收益率高于物质资本的形式。

所以,增加人力资本诸如:

教育、保健等,有助于提高人的生产能力、管理能力、流动能力,向自己向往的方向发展。

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被广泛接受,教育也有原来的消费事业,逐步被看成一种产业。

美国学者对比分析了1929年和1957年经济增长情况,计算出教育带来的经济效益,即教育投资收益占国民收入增长部分的33%。

日本学者比较1930年和1955年的经济情况,此结论为25%。

当然,职业教育是周期短、显效快的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收入状况成为职业教育兴旺与否的晴雨表。

职业教育只有成为大众认可的就业机会最多、投入收回最快,也就是最实惠的教育时,接受职业教育才会成为多数年青人主动的选择。

(3)职业教育通过应用和传播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是职业教育的基础,职业教育的直接目标就是把科技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劳动能力,应用到现实的生产活动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生产科学技术,而是如何应用科学技术,并迅速地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无庸置疑的,但科学技术通常是以知识形态存在的,是潜在的、可能的生产力,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则是把第一生产力变成现实的、终极的生产力的必要的中介环节,推动经济的加速发展。

职业教育在传播科学技术的过程中也发挥积极的作用,能提高了传播的有效性、示范性,而且能够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

2、职业教育与人的发展

所谓人的发展,通常指的是个体从生到死身心的变化过程。

其内容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偏重于心理方面。

在教育学的视野中,“发展”一词取其正向的含义,即只有与人的理想和社会价值一致的身心变化才是发展。

可以从这两方面理解这句话:

一方面,这种人的发展不仅是生理变化的过程,同时还是心理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伴随着人的一生;

另一方面,人的心理变化只有符合社会的标准价值才称得上发展。

当个体的变化明显背离社会的认同价值时,他会遭到社会的责难,同时失去他所希望得到社会尊重。

如奥运会兴奋剂问题,不是发展。

(1)名词解释

1.人的全面发展

是指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是人的体力和智力充分、协调、自由发展。

也就是说,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发展人的劳动能力,其主要特征是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的广泛、充分、自由、统一发展,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

1、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揭示的人的发展的客观趋势。

马克思针对工场手工业将工人束缚于特定的局部动作,为了训练某种单一的技能,牺牲其他一切肉体和精神能力的发展,造成工人片面畸形发展的危害,提出要使劳动者的“生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他把资本主义下人的片面发展具体化为两个方面:

一是个体体力上的片面发展。

其结果是个体本身也被分割开来,称为某种局部劳动的自动工具。

另一方面是个人在智力上的片面发展。

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智力因素逐渐备分离出来,作为别人的财产和统治个人的力量同工人相对立。

其结果是个人越来越愚笨无知。

同时马克思又认为,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

主要由智力和体力组成。

他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着的人体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其他能力的发展是在这两种能力统一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办法。

可见,马克思最初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本意是指以智力和体力为要素的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与工场手工业时期劳动者的智力和体力相分离的片面发展成对比。

自马克思提出人类发展理想以来,全面发展的理论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

概括起来有三层含义:

①强调个体发展的全面性,即人的个性的所有方面都不能被轻视和忽视;

②强调个体发展的自由性,即每个人都能自由地按照自己的目的、愿望去表现自身个性的魅力和丰富性;

③强调人的各种潜能本质获得最充分的发掘,成为自身的主人。

这三方面反映了人的发展的不同侧面和层次,体现了现代人科学、民主、平等的发展观,是人类发展的目标。

2、职业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与途径

职业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和途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受教育者实施德、智、体、美、职业技术等全面教育,使人实现全面发展。

实际上,每个人的身心素质都是不一样的,要使潜在的素质条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形成劳动能力,必须在实施德、智体、美教育的同时,给予适合本人素质条件的职业技术教育,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潜在的素质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进而促进智力、体力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是职业教育把教育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起来,使人实现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劳动同智育、体育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无论是脱离了教育的生产劳动,或是脱离了生产劳动的教育,都不能使人的体力和智力得到全面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在对受教育者实施理论教育的同时,重点搞好实践性教学,突出对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为学生奠定了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

3、人的发展的教育观

一个人的存在具有两重型,他既是社会的人,又是个体的人。

把一个自然的人培养成为社会公民,履行社会义务,担负社会责任,为社会做贡献,这是教育共同追求的目标。

把一个人的才智充分引发出来,培养成一个有道德、有专长、有能力的杰出人才同样是教育追求的目标。

前者是人的社会性,也即个体的共性;

后者是个体独特的个性。

教育促进人的发展,一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二是与此同时实现个体的个性化。

(3)论述题

1、职业教育对人全面发展的作用

(1)职业教育是实现人的持续发展的途径

现实的社会条件是,职业活动仍是现时代人类活动和交往的基本方式,社会分工乃是职业活动得以维系的基础。

人们必须从属于一定职业,在特定职业岗位之内实现其发展。

职业教育就是着眼于人的职业发展的教育事业,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产物。

它的重要作用在于:

①职业教育满足了现代人持续发展的需要,符合现代人的发展观。

根据职业发展理论,职业发展在个人生活中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发展过程。

职业教育已经形成跨越终生的、连续的体系。

②职业教育使用权走入大众的生活,普及到最普通的群众。

今天的职业教育向所有的人开放,无论你先前受过怎样的教育,拥有怎样的经验;

也无论你现在在职与否,职位高低,职业教育都能为你提供所需的教育和培训。

(2)职业教育可以满足人们特殊发展需要

①职业教育珍视人的个性和需要。

职业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关注和探求,在于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倡导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有应当受到尊重,任何一个学生都不会因为学习上某一方面的挫折或不具备某一方面的才能而被忽视,以至于其他才能也得不到重视和肯定。

在职业教育领域不仅承认个性的差异性,更承认人的个性差异无贵贱之分。

②职业教育有利于激发和张扬个体的特殊潜能。

首先,职业教育按专业或工种实施教育,为不同个性类型提供了发展的选择性,有利于扬人所长、避人所短。

其次,职业教育是发展个性所选择的专业的职业能力。

再次,职业教育多层次、多规格的办学形式可满足个体各种水平、各种目的的发展需要。

(3)职业教育促进社会成员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①赋予个体职业能力,使其成为现实的职业者。

当个体不具备任何职业知识和技能时,他只是一个可能的劳动者,职业教育担负着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能够满足各种社会职业需要的现实职业者的任务。

②提高个性职业能力,提升其职业地位。

对于在职人员职业教育通过提供更新、更高水平的知识技术教育和培训,增强应变能力,使其能够承担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要求更高的任务。

③形成正确的职业观,达到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

职业活动是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实践活动,然而人们对待职业活动的态度却有多种。

有的人视职业为谋生的手段,谓“生存型”;

有的人视职业为自我兴趣的延伸,谓“理想型”;

还有的人视职业为人类的一种使命、一种责任,谓之“发展型”。

不同的职业态度受制于职业观,影响于职业行为。

职业教育具有引导、培养人的正确职业观的作用,它在给予学生职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给予了学生职业生活的体验,进而增进对职业意义的理解。

职业教育倡导这样一个境界:

一个人从事某种职业不只是为获得物质利益,也是对社会的贡献;

不只是获得兴趣的满足,也是个人理想的实现;

每个人的职业可以有所不同,而作为有理性的生命个体,价值、尊严、精神是同等的。

2、职业教育如何促进个体社会化

在人类的劳动出现分化后,有的人开始长期甚至终身从事谋一类或某一种工作,这些同类的工作便形成了职业。

职业是人类生产经验的积累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通过分工和合作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必然要求,职业的划分也构成了社会基本的结构及其管理系统。

随着社会发展职业分工更加精细,职业成为一个庞大而相互关联的复杂的体系,社会成为职业的社会。

进入社会,也就从事了一个职业。

所以,获得一个职业、拥有一份工作是一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到了近代社会以后,社会分工与科技、教育发展关系更加紧密,社会职业的科技含量迅速提高,一个没有受过一定教育或专门训练的人,很难在社会上找到一份具有鲜明职业性质的工作。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职业专门人才的教育,大大促进了个体职业的社会化和个体身份的职业化。

试想同龄人,有的还在大学读书、有的或赋闲在家,而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可能已经成为所学职业技术方面的行家里手。

职业教育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针对社会职业发展需要,能够快速作出反应,引导人面向实际,以职业为依托,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发展。

因为接受职业教育也就意味着受教育者即将走向社会,成为某个职业群体的一员,担负起社会的责任,成为受社会承认和尊重的专业技术人才。

职业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职业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以社会职业发展为导向,沿着职业感知、职业选择、职业定向、职业训练的顺序展开,不断激发他们的求职、立业欲望,提高其职业意识,陶冶其敬业品质,发展其职业能力,锻炼其勤业精神,最终形成其乐业理想。

三、职业教育体系

体系和结构是密切相关的事物。

体系指若干相互关联的客观事物或作为客观事物反映的观念,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个有序的整体。

而结构则是指构成整体的若干客观事物或作为客观事物反映的观念,以何种方式相关联,即排列组合,也就是说结构是体系的内部构架.

(1)名词解释

1.教育体系指互相联系的各种教育机构的整体或教育系统中的各种教育要素的有序组合。

2.教育结构构成学校教育总体系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结合方式。

3.职业教育体系和结构的内涵

职业教育体系和结构是整个教育体系和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对职业教育体系和结构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则认为除学制体系外,还包括职业教育的人才预测体系、教育管理体系、师资培训体系、课程教材体系、教育科研体系等。

狭义仅指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的学制,或称结构体系。

职业教育结构体系本身也是个复杂的系统其中主要包括

①层次结构,指各级学校之间的比例构成;

②类别结构,指各级学校内部不同的比例构成;

③专业结构,指专业设置类别之间的比例关系;

④布局结构,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地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⑤办学结构,指国际、集体、个人和社会力量办学之间的比例关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结构体系,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主要任务。

(2)简答题

1、我国职业教育结构体系的构成

我国的职业教育包括:

职前、职后两部分。

劳动力后备力量训练(即职业技术准备教育)和在职培训(职业继续教育)构成了这个体系的两大部类。

①劳动力后备力量教育训练(职前部分)。

既有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专业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又有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职业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及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培养初等层次人才的初等职业学校与普通初中并行,也有一定发展。

②在职培训(职后部分)。

包括城市职业技术培训和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大网络。

在城市职业技术培训方面,既有以全员培训为特点的职工教育,又有对待失业、转岗人员进行培训的就业培训。

农村的职业技术培训走的是一条农、科、教三位一体和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统筹”的道路。

主要是推广和应用各类使用技术,达到增加生产和农民脱贫的目的。

2、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结构的基本要求

1)职业教育体系和结构要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

2)职业教育体系和结构要与专门技术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

3)职业教育体系和结构的内部层次要依据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规格来划分;

4)职业教育体系和结构,应把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结合起来组成一体;

5)职业教育体系和结构,应含正规的学校教育和非正规的培训,并使二者相互贯通。

3、职业教育体系的确定为什么要与产业结构相适应

产业结构是按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而形成的社会生产结构。

就产业结构而言,有一类、二类、三类产业之分,每类产业又由各自不同门类的生产部门所组成。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趋势看,一类、二类产业将向三类产业转移,第一产业部门就业人员比例逐年下降,第二、第三产业部门逐年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