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矛盾问题的初步研究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1707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社会矛盾问题的初步研究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当前社会矛盾问题的初步研究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当前社会矛盾问题的初步研究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当前社会矛盾问题的初步研究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当前社会矛盾问题的初步研究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前社会矛盾问题的初步研究Word格式.docx

《当前社会矛盾问题的初步研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社会矛盾问题的初步研究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当前社会矛盾问题的初步研究Word格式.docx

  1.群体性事件频发

  群体性事件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

其特征是:

群体性、组织性、仿效性、破坏性和反复性。

  现有的群体性事件,一般呈现为三种形态:

一种是无诉求、无组织、多带有情绪宣泄的集体行为;

另一种是有明确诉求目的、组织化程度较高的集体行动,其中有的事件因其持续时间较长、组织化程度高一些,已见社会运动的端倪;

第三种形态是,冲突起初是目标明晰的集体行动,但随着无关人员的参与,逐渐演变为没有目的而仅是发泄愤恨情绪的集体行为,整个事件表现为两种形态的混合体。

  近期以来,群众集体上访、重复上访和群众赴京上访上升幅度大,人数多,规模大,持续时间长,行为激烈,在一些地方和行业引起连锁反应,严重影响北京和其他局部地区的社会稳定。

据2005年中国《社会蓝皮书》统计数据显示:

从1993年到2003年间,中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由1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数也由约73万人增加到约307万人。

由于群体性事件反映的问题错综复杂,历史纠纷和现实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因此处理难度较大,须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2.表达方式呈现多元化

  除了直接对抗的传统方式之外,目前出现了多种表达利益诉求的方式。

因为面对冲突,民众和政府都在极力避免直接对抗方式,努力探索更文明、有效的表达方式。

就民众来说,一方面,他们希望以无组织、有规矩的和平抗议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另一方面,也力求尽可能做到不违背现有的社会规制。

因此创造了“散步”、“购物”、“集体喝茶”、“集体休息”等形式。

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宽容。

这也证明民众是可以和政府理性互动的,双方都在其中学会妥协,学会良性互动。

在很多地方,警察也表现得很克制,无论是在上海、成都和重庆,还是广州、深圳和海南。

  

(二)利益冲突占据主导地位

  利益关系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根本关系,它是人类社会一切冲突的最终根源,也是所有冲突的实质所在。

随着社会管理方式和机制的根本转变,阶层、群体和组织不断分化,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权利和利益意识被不断唤醒和强化,在社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多元化的利益群体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

在社会当前,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就是在利益获取过程中,某些强势群体与集团,运用不正当手段,在损害弱势群体利益的基础上获取利益,结果是各种社会资源过于集中在某一群体或集团身上,从而导致社会矛盾。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现代化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社会矛盾没有变。

利益冲突,依然是这一主要矛盾的表现形式。

正如孙立平所说:

“从当前的情况看,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已经成为引发社会矛盾的主要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文化心理冲突不断上升

  转型期,随着人员流动加剧和新兴阶层的不断出现,文化心理冲突逐渐散布开来,尤其以一线城市为重。

主要表现为大量生存在城市中的农民工和生存在大城市的“蚁族”与城市居民之间的文化心理冲突。

农民工作为城市的建设者,具有明显的“边缘人”特征。

他们一方面留恋城市相对丰富的社会资源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但又对城市主流社会具有排斥情绪,由此造成其在身份和生活空间之外更深心理层面上的边缘化;

而城市居民由于先天具有的“城里人”身份,在心理感受上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不能从心理上完全接纳农民工也成为二者文化心理冲突产生的根源。

近年来,农民工在城市的犯罪率逐年上升,更加剧了二者的冲突。

  “蚁族”指80后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是对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的形象称谓。

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大城市就业,“蚁族”的数量急剧增加。

“蚁族”与一线城市能否和谐互动不仅仅是他们自身的前途问题,更是关系到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一线城市社会和谐的大事。

所以,尽管“蚁族”还没有形成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阶层”,但日益显现的“蚁族”现象应当引起社会的充分关注和重视。

  二、当前中国社会矛盾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利益分化的日趋严重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已进入收入分化、利益分化阶段,中国收入分配呈现出向上层集中、阶层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形成了以利益集团和强势阶层为主导的刚性利益配置机制。

  与其他社会相比较而言,中国在过去短短的十多年时间内,与经济快速发展一样惊人的是各种新的利益群体迅速出现和成型,并开始明显地左右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

与利益分化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矛盾激化问题。

阶层冲突、群体性事件等社会矛盾都是利益分化所导致的直接后果。

  

(二)民生建设步伐的滞后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的第八部分详细阐述了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第一次将民生建设确立为政治目标,反映了党和国家将工作立足点定位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但是,总体而言,民生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举例来说,当前中国社会中各个阶层的边界逐渐清晰化,阶层间的流动性亦在减少,又由于不同群体利益诉求的集团性和内敛性使中国社会结构也开始趋于定型化,出现了精英联盟的趋向,并最终导致“上层寡头化、下层碎片化”的趋势。

这就需要更加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目前在初次分配领域存在诸多的不公平现象,这是民生建设的头等大事。

  (三)群众利益诉求渠道不通畅

  当前,中国现有的群众利益诉求渠道主要是信访。

但是,现行的信访体制不但难以适应人民群众利益诉求不断增加的形势,而且还经常性的操作失灵。

  近些年来,各地由于群众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护而引发的社会矛盾不在少数,有的还酿成群体性事件。

这些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参与群体性事件的群众,他们的利益诉求大多是合法合理的,涉及到他们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涉及到他们最根本的利益。

但是,这些利益诉求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之后,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和解决,群众利益诉求渠道不畅,最终导致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毛寿龙教授所说,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性原因在于个人无法找到协商机制和利益维护机制。

  可见,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既是必要的社会安全阀,又是一种泄洪装置,有利于缓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

各级政府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真正取信于民。

  (四)基层政府对群众权益的漠视

  除了群众利益诉求渠道不通畅之外,地方基层政府长期未能提供应有的公共服务而积聚的不满情绪也是导致社会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

部分地方基层政府过于强调自身的利益,将基层政府和基层领导的个人利益摆在高于群众利益的位置,漠视群众权益诉求,最终导致冲突甚至暴力冲突事件的发生。

  要从根本上改善这种状况,必须加强基层政府的依法行政能力,提升基层政府领导的公仆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三、化解社会矛盾对策的初步探讨

  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或将冲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和前提。

因此,我们不仅要在社会运行规则和机制方面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更要在转变思想、建立健全体制上下大力气。

具体如下:

  

(一)理性看待社会矛盾

  稳定,作为一种社会运作状态,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府都在努力谋求和维护的一种状态。

它既是进行正常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的前提,同时又是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前提。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稳定只是一个相对状态,绝对的稳定是不存在的。

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这个阶段,社会矛盾加剧是一种难以避免的现象。

正如桑德斯所说,每个社会都有比较持久的、稳定的、经过良好整合的组织要素,但即使是在整合性比较强的社会关系中,也存在着对立关系,这种对立关系潜伏在整合性的关系中,随时随地都可能显现出来。

有了这个认识,就能理性看待社会矛盾存在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从而做到理性面对社会矛盾和理性解决社会矛盾。

  

(二)注重社会利益调整

  利益问题是一个关系到人的生存发展、社会地位、人格尊严与价值体现的根本问题。

从本质上讲,社会矛盾就是利益冲突。

从已经发生的冲突、矛盾和上访案件看,抗争者们往往都是弱势群体,而加害者们往往都属于强势的利益群体。

总之,几乎所有的冲突和矛盾都是各种利益群体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和侵害造成的。

所以,要解决社会矛盾,在实践上要注重社会利益调整。

  要调整社会利益,必须从制度和法律上遏制利益群体的贪欲,压缩他们的利益空间,隔离他们之间的利益交换。

从政策和制度上看,要为社会底层人员及其子女创造更多向上流动的机会和渠道;

处理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创造平等的教育机会、稳定的就业岗位、完善的保障体系和安定的社会环境。

惟其如此,才能将社会矛盾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三)完善社会预警机制

  社会矛盾事件多为突发事件,所以,对社会矛盾事件的管理也属于危机管理;

而危机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预防或预警。

  健全的社会预警体系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标志,建立社会预警机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的预测来防范社会危机。

一般来说,社会矛盾孕育着社会危机。

大多数的社会矛盾事件并不是没有前兆,而是经过了较长时间的积累。

因此,对社会矛盾事件预警的关键就在于通过完善社会预警机制,在冲突事态扩大之前予以妥善解决,真正起到预防的作用,做到防患于未然,将冲突事件可能导致的危害降到最低。

  注释:

  单光鼐.“散步”是为了避免暴力——国内群体性事件解析.南方周末.

  孙立平.博弈:

断裂社会的利益冲突与和谐.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刘易斯·

科塞着.孙立平,等译.社会矛盾的功能.北京:

华夏出版社.1989.

  王春光.快速当前的利益分化与社会矛盾.江苏社会科学.2007(9).

  孙立平.转型与断裂:

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