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1712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

《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

FSAP报告显示了若干中国的金融部门目前面临的一些短期风险,其中一项就是影子银行和银行表外业务的急剧扩张,导致了金融脱媒,增加了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

我国影子银行业务规模正迅速扩大,在为传统银行体系业务作补充的同时,也有许多需要及时遏止的风险。

关键词:

影子银行金融稳定性

Topic:

Theimpactoftheshadowbankingonthefinancialstability

Abstract:

In2011,the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madethefirstChineseFinancialSectorAssessmentProgram.ThereportshowedthatChinesefinancialsystemisgoodinmostaspectsexceptsomeaccumulatingrisk.Therapidexpansionoftheshadowbankingaswellasthesheetbusinessofbankledthefinancialdisintermediation,andincreasedtheinstabilityofthefinancialsystem.Asasupplementtothetraditionalbankingsystembusiness,therearestillmanyrisksoftheshadowbankingthatneedtoberealized.

Keywords:

shadowBankingFinancialStability

目录:

第一章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概念界定

第三章文献回顾 

第四章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威胁及其原因

正文:

2014年初,一份关于规范影子银行的国办107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出现在大众视线,这是我国目前针对影子银行最全面的一份监管文件。

中国的影子银行在2013年资产规模同比增长超37%,高居全球第二,总额接近3万亿美元。

在样大规模的扩张下,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不可忽视,监管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影子银行在为传统银行体系业务作补充的同时,也有许多需要及时遏止的风险。

第一节我国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系统的概念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首次提出并被广泛采用,它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债券保险公司、货币市场基金、结构性投资工具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2011年,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给影子银行的严格界定为在常规银行体系外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组织实体和业务活动,其具有的期限转化功能、杠杆率和不完全的信用风险转换特征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

107号文件中将我国的影子银行归为三类:

一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完全无监督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新型网络金融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等。

二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存在监管不足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

三是机构持有金融牌照,但存在监管不足或规避监管的业务,包括货币市场基金、资产证券化、部分理财业务等。

我国影子银行的大规模兴起时间约为2010年。

从企业角度看,2008市场收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政府为了鼓励市场取消了对银行的信贷额度控制,加上2009年我国房价快速上涨,信贷额度大量增加,市场对融资的需求飙升。

而到2010年,根据国家宏观政策,银监会要求银行金融机构合理控制信贷总量,科学把握信贷投放节奏,这样就限制了许多中小企业的融资来源。

他们往往因为自身规模较小、收益率不如大企业等原因无法在银行的规定条件下拿到放贷资格。

同时,民间资本有旺盛的投资需求,在银行基准存款利率明显低于影子银行产品收益率的条件下,居民倾向于选择后者进行投资理财。

这样的融资需求与投资需求促成了我国影子银行业的发展和2010年的井喷。

从银行角度来看,作为融资与投资的中介,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创新规避监管也是推动影子银行发展的原因之一。

2009年的信贷需求飙升后,商业银行需要吸收更多的存款,发行收益率较高的理财产品很好的弥补了存款基准利率偏低而吸收不到存款的现象,同时作为表外业务也提升了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规避了监管。

我国影子银行在这种背景下满足了影子银行融资方、产品投资方以及投融资中介三方面的需求,得以迅速发展。

第二节金融稳定的概述

广义来看,金融稳定性是指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抵御各种金融风险的能力。

国际清算银行前任总经理安德鲁•克罗克特(AndrewCrockett)认为,金融稳定可包括:

(1)金融体系中关键性的金融机构保持稳定,因为公众有充分信心认为这些机构能履行合同义务而无需干预或外部支持;

(2)关键性的市场保持稳定,因为经济主体能以反映市场基本因素的价格进行交易,并且该价格在基本面没有变化时短期内不会大幅波动。

金融稳定反映的是一种金融运行的状态,具有丰富的内涵,体现了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的要求,服务于金融发展的根本目标。

具体包括全局性、动态性、效益性、综合性等特征。

金融系统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多个领域,金融稳定是指整个宏观体系的稳定,包含着不同市场与和许多不同的金融产品,因而金融稳定是具有全局性的,是整个系统的稳定。

金融稳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标准和内涵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并非是一成不变。

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监管和支付清算体系相互之间会进行策略、结构和机制等方面的调整及其互动博弈,形成一种自身不断调整和控制风险的动态稳定状态。

这种动态是向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抗风险能力的方向运行的,金融稳定不是静止的、欠缺福利改进的运行状态,而是增进效益下的稳定。

金融稳定作为金融运行的一种状态,需要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及方式作用或影响金融机构、市场和实体经济才能实现,从而在客观上要求对金融稳定实施的手段或政策工具兼具综合性的整体考量。

第三章文献回顾

Krugman(2009)认为,影子银行是通过财务杠杆操作从而持有大量证券债券和复杂金融工具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龚明华、张晓朴、文竹(2011)指出,影子银行在本质上发挥着诸如期限转换、信用转换、等类似商业银行的基本功能,资金主要来自于批发融资,缺乏核心存款等稳定资金来源,并且大量从事场外交易,信息不透明,杠杆率通常较高,因此风险隐患高。

周莉萍(2011)也认为,影子银行体系对商业银行具有有限替代效应的,是一个新的信用创造机制。

但同时影子银行在较大程度上弱化和扭曲传统的信贷渠道,干扰货币政策效率的正常发挥,加大宏观调控难度,从而降低金融业的整体稳定性。

何德旭、郑联盛(2009)认为影子银行和金融稳定性高度相关,影子银行的杠杆操作业务过度、信息披露不完整并且规避金融监管等,这些给金融体系带来了系统性的风险,对金融体系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

本文主要论述国内影子银行发展,以及对金融稳定性的消极作用。

第一节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影子银行体系在不改变货币总供应量的基础上,创造了更多的信贷空间,加快了货币流通的速度。

这对央行的宏观调控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货币政策。

而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可以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操作目标、货币政策调控工具、货币政策传导的可控性等几个方面了解。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包括货币供应量中介指标、货币周转率、使用效率。

均受到影子银行所使用的金融工具的干扰,难以直接调控。

其中货币周转率和使用效率因为影子银行得到提高,导致了货币增量的需求相对减弱,尽管央行能够调节货币存量,但很难直接操纵货币的周转效率,降低了货币供应量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影响。

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理财产品凭借较高的流动性、收益率,占去了属于原本商业银行库存现金的一部分,这使得原先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管理商业银行超额储备金需求、影响货币创造的方式受到冲击。

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工具的影响。

影子银行削弱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力度,进一步加强了银行获取资金的自由度,再贷款逐渐被其他多个渠道所代替。

同时在影子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能够产生显著影响的条件下,我国实行的规模小、频度高的央票操作对商业银行资金的调控效力必然受到进一步的制约和影响,使公开市场操作业务受到影响。

影子银行降低了货币政策传导的可控性。

商业银行不受严格监管的表外业务使得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到了很大影响,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控制的有效性面临很大压力,货币政策传导方向的可控性受到削弱。

并且大量存款转移到各类理财产品,形成对信贷的隐性替代,市场货币投放增加,降低了货币政策数量的可控性。

第二节自身携带的风险

一、流动性危机

对于银行理财,理财资金通常会投入一些长期融资项目,而理财产品大多是短期的,这就出现了是资产方与负债方的期限错配。

银行通过资金池将若干短期产品组合运作来满足长期资产的资金需求,导致了这种错配。

所谓资金池—资产池理财,是指商业银行将来自多个不同理财产品销售所得的资金汇入一个总的资产池,之后将该资产池的资金投资于不同类型、不同期限、不同规模的金融资产。

购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不清楚自己投入的资金究竟被用于购买了何种具体资产,以及需要承担何种风险。

具体理财产品与特定基础资产之间的一对一匹配关系被打破。

当流动性出现短缺时,资金池所投资的部分高风险资产出现亏损,这种“击鼓传花”的理财资金链条就会断裂,从而引发流动性危机。

因此也有人称这是一种“庞氏骗局”。

同时,资金池信托实质是一种不定向信托,这些资金多数流向政府平台和地产等项目,累积的风险很大。

在中国当前的体制下,遇到风险以后都不可避免地会“回表”,以银行表内不良资产的形式表现出来。

因为这部分所谓“刚性兑付”的信托产品实质隐含的是政府和银行的担保,最后还是由银行兜底,而银行也是国家所有,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中央政府信用兜底。

二、信用违约风险

我国影子银行资金运用最集中的三个领域分别是工商企业、基础产业、房地产,相关的影子银行产品都以较高的收益率吸引着投资者,一旦所投资项目出现经营问题,不能提供如此之高的回报率,那么影子银行产品就可能出现信用违约。

产能过剩是工商企业和基础产业都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的钢铁、电解铝、光伏、船舶行业等都有明显的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利润率下降。

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使得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进而导致相关影子银行产品违约。

同时,新建基础设施利用率越来越低等,以至于相关收入不能覆盖贷款本息。

2008年以后,在政府4万亿财政刺激方案与天量人民币信贷的背景下,出现了一轮基础设施投资浪潮。

不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过于超前,以至于项目建成后可能长时间内使用率不高,这意味着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的企业可能难以按时还本付息,那么相关影子银行产品也可能因此违约。

1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将化解产能过剩拟作今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一。

尽管2014年上半年有消息称中国钢铁、电解铝等产能过剩行业利润有所回升,官方化解产能过剩的努力已经初步见到效果。

但是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此番化解产能过剩涉及行业广、持续时间长、影响程度深、化解难度大等特点,任务仍然艰巨。

综上所述,影子银行的投资收益率下降,是对行业信用方面的严峻挑战。

一旦此起彼伏的违约削弱了投资者信心,未来新募集资金规模可能显著下降,这又会通过加剧期限错配而引发进一步的负面影响。

第三节影子银行与次贷危机

美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在过去20年中迅速的发展,与美国商业银行一起成为金融体系中重要的部分,从根本上改变了金融体系。

传统银行体系的作用不断下降,影子银行游离于现有的监管体系之外却比传统银行增长更快,没有最后贷款人的保护伞,累积了相当大的金融风险。

美国房地产价格在2006年上半年下跌,住房抵押贷款违约开始出现。

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和影子银行系统的基础开始出现动摇。

随着货币市场流动性的逐步萎缩,影子银行对资产价格和流动性的敏感性开始显现。

从2007年8月到2008年秋季,美国许多大型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因为次贷问题出现了巨额亏损,开始大规模进行资产减计,整个市场进一步陷入严重的流动性紧缩,3月贝尔斯登申请破产。

影子银行系统的基础受到了严重损失,对传统银行体系造成了巨大冲击。

中国影子银行产品与美国次级债券有不少相似之处,都以高回报率吸引的投资者,但投资者对于相关资产的实际情况都不够了解。

美国次贷危机中评级机构因为风险披露不及时而收到指责,我国的影子银行也的评级机构状态也不明朗。

不过两者也有许多差异,美国次级债市场的投资者主要是金融机构,中国影子银行业务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主要是个人。

并且次贷危机时,美国的金融机构被迫变卖资产,以弥补资产负债的损失,进一步减少了资产价格,引起恶性循环。

中国的家庭投资理财产品使用的是储蓄,不大会出现这种资产加速贬值的问题。

第五章对策建议

影子银行的确有许多不同于传统银行的特点,它更接近于市场化,自然也有了更多的潜在风险。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是应融资方、产品投资方以及投融资中介的多样化需求而产生的,是在当前金融抑制环境下金融机构的一种主动创新,不该因为存在风险就限制甚至扼杀影子银行的发展。

政府应该从规范运作、有效监管、完善相关法律、加快金融改革等方面促进金融体系稳健发展。

第一节加强外部监管

影子银行的监管长期以来游离于常规监管体系之外,加强对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与提高透明度是用来防范影子银行体系的潜在风险的重要一环。

针对期限错配与收益率错配,银行的表外信贷项目需要透明化;

针对资金池理财产品,不同时间、不同标准、不同期限、不同规模的应该给予分类,增强资金来源与投向之间的一对一匹配关系。

同时强化影子银行的信息披露,提高其运作的透明度,避免由于影子银行产品不透明而产生的风险隐患。

动态全面地掌握影子银行的发展状态,做好数据的统计工作,对影子银行的总体规模及各部分情况进行全面详细地记录。

另外,由于金融监管需要一定的成本,监管部门可以定期评估影子银行的影响程度和风险水平,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各自的监管方式和监管强度。

对于影响小、风险低的影子银行及时告知,鼓励自行回到正轨,而对于影响大、风险高的影子银行机构则谨慎细查,严格监管。

评估定期进行,监管方式相应随之调整。

为提高应对突发金融危机的能力,监管部门可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大信息共享力度,构筑完善有序高效运转的应急联动体系。

第二节强化金融机构自身风险管理、明确法律责任

优化内部结构,避免系统风险。

加强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管理,防止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参与民间金融活动从而导致风险从民间金融体系传递至银行。

保证机构评估的公正性,避免评估人员与信用业务人员的重合。

对于借贷的审查标准严格把控,明确相关会计处理。

明确金融机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边界,打破刚性兑付的潜规则,允许影子银行产品出现违约。

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信用评级的真实性,也会对影子银行产品有更准确的定价。

增强投资者对影子银行产品的风险意识,让投资者自己为投资的风险负责。

第三节加快金融改革、完善金融立法

相关金融管理部门应循序渐进地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特别是增强人民币基准存贷款利率的弹性。

只有利率充分市场化,才能充分释放影子银行的风险。

推动市场整合,提高整体流动性与深度,解决由分业监管造成的市场割裂与监管标准不统一的问题,避免监管成本过高。

货币金融调控方式应该由僵硬的、一刀切式的数量调控方式,逐渐转变为更为灵活与市场化的价格调控方式。

我国影子银行行为的法律法规仍很不完善,不能完全适应影子银行的监管需要。

对于资产证券化、基金管理、民间金融都应加快法律法规建设步伐,为市场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引导民间金融合理发展。

参考文献

[1]廉薇、付力.当前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与化解[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11-10.

[2]张明.中国影子银行:

界定、成因、风险与对策[J].国际经济论坛,2013(3).

[3]黄金老.论金融脆弱性[J].金融研究,2011(3).

[4]KrugmanPR.InternationalEconomics:

TheoryandPolicy,8/E,PearsonEducationIndia,2009.

[5]龚明华、张晓朴、文竹.影子银行的风险与监管[J].中国金融,2011(3).

[6]周莉萍.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

机制效应和应对思路[J].金融评论,2011(8).

[7]何德旭、郑联盛.影子银行体系与金融稳定性[J].经济管理,2009(11).

[8]严婷.IMF首评中国金融:

可抵御资产质量恶化[N].第一财经日报,2011-11-15.

[9]张健兴、冯学荣、冯梦雨.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对策[N].金融时报,2013-12-16.

[10]方韡.中国影子银行的现状及其利弊浅析[A].北方经贸,2013(4)

[11]刘煜辉.中国式影子银行[J].中国金融,2013(4).

[12]王子约.化解产能过剩初见效,地方仍显犹豫[N].第一财经日报,2014-08-04.

[13]巴曙松,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J].中国金融,2009(14).

[14]李扬.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金融创新[J].中国金融,2011(12).

[15]黄益平、常健、杨灵修,中国的影子银行会成为另一个次债?

[J].国际经济评论,2012

(2).

[16]刘太琳,董中印.影子银行对我国金融稳定性影响的实证分析[A].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4

(2).

[17]封思贤、居维维、李斯嘉.中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A].金融经济学研究,201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