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管理心理学模拟测试题期末复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7480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管理心理学模拟测试题期末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精选管理心理学模拟测试题期末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精选管理心理学模拟测试题期末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精选管理心理学模拟测试题期末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精选管理心理学模拟测试题期末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精选管理心理学模拟测试题期末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精选管理心理学模拟测试题期末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精选管理心理学模拟测试题期末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精选管理心理学模拟测试题期末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精选管理心理学模拟测试题期末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精选管理心理学模拟测试题期末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精选管理心理学模拟测试题期末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精选管理心理学模拟测试题期末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精选管理心理学模拟测试题期末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精选管理心理学模拟测试题期末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精选管理心理学模拟测试题期末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精选管理心理学模拟测试题期末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精选管理心理学模拟测试题期末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精选管理心理学模拟测试题期末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精选管理心理学模拟测试题期末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管理心理学模拟测试题期末复习.docx

《精选管理心理学模拟测试题期末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管理心理学模拟测试题期末复习.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管理心理学模拟测试题期末复习.docx

精选管理心理学模拟测试题期末复习

管理心理学模拟测试题

管理心理学—朱国定—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一版—17元

Open:

管理心理学—朱国定—上海教育出版社—修订版—20元

模拟测试题

(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P2

A.所有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B.管理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

C.管理活动中各种心理现象

D.管理活动中的心理过程

2、在人的个性组成中,较多受生物因素的影响,较少受社会影响的是()P4

A.性格B.能力C.气质D.态度

3、主体对某特定对象进行认知、评价并做出价值判断所形成的心理倾向被称为()P51

A.性格B.气质C.态度D.动机

4、公认的“科学管理之父”是()P17

A.泰勒B.梅奥C.韦伯D.法约尔

5、被人们称为“动作专家”的是()P18

A.莫雷诺B.勒温C.吉尔布雷斯D.泰勒

6、在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中,下列不属于个体主观因素的是()P39

A.兴趣B.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C.知识经验D.性格与气质

7、在知觉过程中,人们趋向于对容易说出例子的事物给予高判断,即所谓()P44

A.易获得性偏差B.基础比例偏差C.社会刻板印象D.心理定势

8、某人与多年相识的女友分手后从此一蹶不振,这是一种什么心理表现?

()P133openP128

A.攻击B.升华C.冷漠D.退化

9、某厂发放的一笔奖金没有提高劳动生产率,但一经取消,职工便怨声载道,生产效率大幅度下降,这说明这笔奖金是()P91

A.强化因素B.激励因素C.保健因素D.精神因素

10、管理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工作绩效主要取决于他的()P85

A.能力和工作难度B.能力和激励水平

C.性格和机遇D.价值观与态度

11、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对成就的需要、对社交的需要和()P95openP94

A.对发展的需要B.对享受的需要

C.对精神的需要D.对权力的需要

12、阿Q在被别人打了以后说是儿子打了老子,其行为属于下列哪种类型?

()P134openP129

A.反向行为B.压抑C.合理化D.升华

13、“眼不见,心不烦”、“掩耳盗铃”等都是()的表现。

P134openP129

A.合理化作用B.投射作用C.压抑作用D.反向作用

14、最早提出公平理论的是()P118openP113

A.麦克利兰B.亚当斯C.勒温D.弗勒姆

15、有明确的组织结构和工作任务的团体叫()P169openP165

A.任务团体B.正式团体C.指挥团体D.利益团体

16、将信息源发出的信息转换成媒体易于传送的信息称为()P139P133

A.编码B.传送C.解码D.反馈

17、就团队成员间的信任关系而言,下列哪一维度被认为是最重要的()P189openP185

A.一贯B.开放C.正直D.能力

18、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不仅在行为上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而且在信仰上也改变原来的观点,放弃原有的意见之现象称为()P176openP172

A.模仿B.从众C.暗示D.顺从

19、在人际吸引中起长远作用的因素是人的()P155openP150

A.外表B.个性品质C.熟悉程度D.利害关系

20、“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是人际吸引中的()原则。

P154openP149

A.邻近B.相似C.一致D.互惠

21、关于“小道消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P143openP137

A.新闻越新鲜,人们议论愈多

B.小道消息都是一些不确切的信息

C.小道消息极可能是下属的想象和忧虑心理的产物

D.在工作中有关系者最有可能被牵涉到同一谣传中

22、以下权力类型中属于领导的人格权力的是()P196openP191

A.法定权力B.强制权力C.专家权力D.奖赏权力

23、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当职工发展程度是能力高、意愿低时应采取()P219openP212

A.命令式B.参与式C.说服式D.授权式

24、根据PM领导行为类型理论,能够经常关心体贴下属的领导是()P209openP203

A.P型B.M型C.PM型D.pm型

25、按照通路—目标理论,邀请员工提供有关决策的输入,并且在最终决策中努力使用他们的建议,属于()领导P218openP211

A.指挥型B.支持型C.成就导向型D.参与型

26、俗话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是()的表现。

P134openP128

A.合理化作用B.压抑作用C.投射作用D.逃避作用

27、领导者利用他们认为有用的信息,由他们自己直接来解决问题或作出决策,这种领导风格为()P218openP211

A.独裁型B.协商型C.集体决策型D.参与型

28、认为员工导向的领导行为与生产导向的领导行为是相互排斥的,一个领导者只能偏向于一种领导行为,不能兼而有之,持这种观点的是()P205openP199

A.俄亥俄学派B.密西根学派C.菲德勒D.三隅二不二

29、按照塔克曼群体发展四阶段理论,群体成员接受群体的存在,但对于群体的约束予以抵制,这一阶段属于()P172openP168

A.形成阶段B.震荡阶段C.规范化阶段D.有所作为阶段

30、关于自我效能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65

A.自我效能即一个人真正的能力

B.自我效能感越强的人所设定的目标挑战性越低

C.自我效能感与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行为无关

D.自我效能感高的人,较少考虑消极的可能性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霍桑试验P26

2.心理定势P43

3.双因素理论P90

4.公平差别阈P126openP121

5.头脑风暴法P243openP239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

P37—40

2.什么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说明其基本观点。

P86—89

3.简述弗洛姆期望理论的内容P97—104openP96—103

4.简述菲德勒模型的主要内容P213—216openP207—209

5.简述群体决策的主要技术。

P243—244openP239-240

三、案例题(20分)

材料:

实验室里的小陈

前进研究所的实验室,只有两名工作人员,一个是30岁的小陈,另一个是45岁的女工程师。

这个岗位技术性强,工作幽雅。

一般人认为,年轻人能到这里工作该心满意足了。

但是,小陈对这里的工作兴趣不大,工作几年没有什么进步。

小陈这个人精力旺盛,善交际、善言谈,好动不好静。

他走进安静的实验室就坐不住。

特别是在工作量不大的时候,那位女工程师利用时间看书学习,他却安不下心,有机会就出去转。

因此他给人留下了工作散漫的印象。

有一次,一种新研制出来的防腐涂料急需进行各种性能测试,因为有些设备供应不上,眼看影响到工作。

这时,小陈主动提出筹办此事。

他不辞劳苦,多方奔走,终于在短期内完成了任务,保证了试验工作按计划进行。

这件事使人们认识到小陈是有事业心的,而且颇有“外交”才能,肯吃苦,办事效率也高。

于是,后来进行机构调整时,领导把小陈调到供应科,专搞科研项目的设备材料供应工作。

小陈到那里后如鱼得水,工作相当出色。

问题:

1、从个性心理特征分析小陈做不好试验室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说明。

2、小陈调到供应科后工作出色,说明领导在用人问题上应注意什么?

P62—66,P77—80

模拟测试题

(一)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C4、A5、C

6、B7、A8、C9、C10、B

11、D12、C13、C14、B15、B

16、A17、C18、B19、B20、A

21、B22、C23、B24、B25、D

26、C27、A28、B29、B30、D

二、名词解释

1.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是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其初衷是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因素,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研究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梅奥领导的哈佛研究小组参与了研究,先后进行了照明试验、福利试验、访谈试验和群体试验。

2.心理定势

是指人在认识特定对象时的心理上的准备状态。

这种定势使人对主观刺激的知觉更有方向性,但也会使人从主观状态出发去歪曲事实,影响与他人的交往,或者在交往中存有偏见。

3.双因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通过调查发现,使职工满意或不满意的因素来自不同的两个方面,他称据此提出了“双因素理论”的观点。

他认为,改善造成职工不满意的因素,只能消除职工的不满,不能使职工感到非常满意,也不能有效地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

这些因素称为“保健因素”;改善使职工非常满意的因素可以强化职工对企业的满意程度,能够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

这些因素称为“激励因素”。

4.公平差别阈

我国学者俞文钊教授认为,当两个人的条件不相等时,无差别分配与悬殊差别分配都会产生不公平感,只有适宜差别分配才能产生公平感,而这个适宜、合理的差距的量值,就是“公平差别阈”,即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刚能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宜差别的比值。

5.头脑风暴法

又称脑力激荡法,它利用一种观念产生的过程,鼓励群体成员提出任何种类的方案设计思想。

在这个程序中,贯彻“无批评”的原则,群体成员可畅所欲言。

当所有方案都记录下来后,才允许群体成员来讨论分析这些建议与方案。

三、简答题

1.简述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

答案要点:

个人的知觉选择性不仅受客观因素影响,而且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个体的需要、动机、兴趣、性格、气质、经验知识等均影响个体对知觉对象的选择。

主要包括:

(1)需要和动机。

需要是个体动机的源泉,而动机引导行为指向目标。

凡是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动机的事物往往成为知觉的对象。

(2)兴趣。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事物的倾向,它促使个体对某种事物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向往。

(3)知识经验。

个体过去长期积累下来的与当前的知觉有关的知识经验影响知觉的选择性。

(4)性格与气质。

外倾或内倾性格的人对环境变化反应不同,气质类型会影响知觉选择性的速度和数量。

2.什么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说明其基本观点。

答案要点: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多种多样,但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并且可以从低向高划分为不同的需要层次。

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马斯洛认为上述五种需要可以概括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体现人类本能的低级需要,另一种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作高级需要。

他所提出的五个层次需要中,生理和安全需要属于低级需要,一般偏重于物质的要求,它是从外部使人得到满足。

而社会、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则属于高级需要,一般偏重于精神的要求,它是从内部使人得到满足。

当某一层次的需要得到相对满足时,其激励作用就会随之减弱或消失,这时必然会倾向于更高层次的需要,这一高层次的需要就成为新的激励因素。

即:

(1)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向高发展;

(2)一个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后,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3)同一时期内,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需要,因为人的行为是受多种需求支配的。

但每一时期内总会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

(4)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失去其激励作用,而新的需要又会产生。

3.简述弗洛姆期望理论的内容

作为一种激励理论,期望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在《工作和激励》一书中首先提出。

所谓期望,是指一个人根据以往的经验在一定时间里希望达到目标或满足需要的一种心理活动。

期望理论是一种通过考察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所获得的最终奖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激励过程并以选择合适的行为达到最终奖酬目标的理论。

期望理论认为,只有当人们有需要,又有实现目标的可能,积极性才能高涨。

期望理论的一般公式为:

激励水平=期望值×效价。

4.简述菲德勒模型的主要内容

菲德勒与其同事提出的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

该模型建立在工作导向和员工导向的基础上,认为合适的领导风格取决于整体环境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

随着环境发生改变,领导要求也相应改变。

领导者的领导效果如何,与他所领导的组织的一些情境因素有关,影响领导效果的情境因素主要有:

群体气氛、任务结构和领导者的职位权力。

5.什么是决策风格?

有效决策者的决策风格有哪些特点?

风格指不同的个体在处事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偏好。

不同风格的决策者由于对决策制定方式、步骤有不同的偏向,对风险及其处理方法有不同的态度与习惯,因而会导致不同的决策效果。

科学研究与实践表明,有效决策者的决策风格一般都有以下特点:

(1)不满现状,敢于创新;

(2)向前思维,高瞻远瞩;(3)足智多谋,善用技巧;(4)抓住机缘,讲究实效;(5)充满自信,无私无畏。

四、案例题

案例分析提示:

1.实验室工作的性质不适合小陈的个性性格,小陈的性格属于外向型,气质属于多血质和胆汁质类型。

如好动、善言谈,好交际等。

因此对需要持久、耐心、细致的实验室工作,不感兴趣,不愿意钻研,所以做不好。

2.小陈调供应科工作,这项工作的性质正好适应小陈的性格特点,所以工作比较出色。

由此可知,领导在用人问题上一定要知人善用。

首先要知人,了解掌握每名员工的特点,然后针对他们的特点而安排相适应的工作,才能做到所长避短,发挥人才的最佳效益。

模拟测试题

(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观察者以感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称为()P9

A.测验法B.调查法C.实验法D.观察法

2、首先提出"管理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P30

A.马基亚维里B.薛恩C.古利克D.莱维特

3、世界上第一本工业心理专著《心理学与工业生产率》的作者是()P25

A.闵斯特伯格B.冯特C.海德D.梅奥

4、研究者通过调查、了解、收集关于某个特定的人或群体的详尽资料,然后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称为()P9

A.观察法B.个案法C.调查法D.实验法

5、以热情但急躁易冲动,刚强但较粗暴为特征的人其气质属于()P67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6、按照格雷夫斯对价值观的分类,下列哪种类型的人注重工作群体的和谐()P50

A.宗族型B.顺从型C.社交型D.存在主义型

7、最早将人类性格分为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类型的是()P75

A.克雷奇默尔B.卡特尔C.荣格D.霍兰德

8、有的人在工作单位受到领导批评或谴责之后,回到家里便向老婆、孩子发泄一通,试问这是一种什么行为表现?

()P134openP129

A.冷漠B.退化C.反向D.攻击

9、某人对完成某项任务的把握性很大,因此他对于那项任务的积极性会()P132openP127

A.很高B.很低C.可能高也可能低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激励的模式表明人们产生行为的基础和动力是()P83

A.理想、目标和信念B.需要和动机

C.价值观与态度D.及时的反馈

11、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是指()P90

A.物理因素、社会因素B.环境因素、主体因素激励

C.保健因素、激励因素激励D.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保健

12、公平理论的公平关系模式中的OP代表()P120openP115

A.自己的投人B.自己所获收益C.他人的投入D.他人所获收益

13、某领导为树立威信,决定狠狠打击本厂一些不良现象,来个“杀一儆百”。

这对职工来说直到了什么强化作用?

()P113openP110

A.积极强化B.消极强化C.惩罚D.衰减

14、银行开展有奖储蓄,事先公布奖励的物质和奖金数额,主要是为了()P118openP113

A.提高人们对获奖的效价B.提高人们对获奖的公平感

C.提高人们对获奖的期望值D.提高人们对获奖的信任度

15、加入团体的难度越大,成员间的凝聚力()。

P179openP175

A.越大B.越小C.适中D.时大时小

16、一位主管与其他许多人之间的沟通是()P147openP141

A.链状沟通B.Y型沟通C.轮状沟通D.环状沟通

17、以感情来维系成员之间关系的群体是()P168openP164

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参照群体D.实属群体

18、甲:

这次加薪有我一份吗?

乙:

任务都完成不好,还谈什么加薪。

用相互作用分析理论来分析上面对话,哪个是正确的?

()P146openP140

A.甲是成人自我状态,乙是父母自我状态

B.甲是儿童自我状态,乙是父母自我状态

C.甲是成人自我状态,乙是儿童自我状态

D.甲是儿童自我状态,乙是成人自我状态

19、在以下诸因素中,能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是()P179openP175

A.群体与外界比较隔离B.群体成员沟通较少

C.群体的规模较大D.群体规范是消极的

20、冲突的双方为了维持相互之间的关系,双方都放弃某些东西,而共同分享既得利益的做法称为()P160openP155

A.协作B.回避C.迁就D.折衷

21、冲突双方都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互相受益的结果,称为()P161openP154

A.竞争B.协作C.折衷D.迁就

22、根据领导方格理论,管理绩效最好的领导风格是()P206openP201

A.9.1型B.1.9型C.9.9型D.1.1型

23、按照领导方格理论,“只抓工作,不关心职工”是()P207openP202

A.1.1型B.9.1型C.1.9型D.9.9型

24、下列哪一因素是构成领导权力性影响力的主要因素()P198openP192

A.品格B.能力C.经验D.感情

25、依据菲德勒模型,在环境适宜程度中等的情况下,哪种领导者最有效?

()P214openP208

A.结构导向B.任务导向C.关怀型D.支持型

26、依据决策程序和方式的科学性程度,可将决策分为()P226openP222

A.战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B.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C.原始决策和追踪决策D.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27、决策者面临几种自然状态,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无法估计,这种决策称为()P226openP222

A.确定型决策B.不确定型决策C.风险决策D.经验决策

28、通路—目标理论中,领导评估员工的三个权变因素不包括()P217openP210

A.控制点B.员工接受他人影响的意愿C.下属成熟程度D.自我觉察的任务能力

29、提出态度转变的平衡理论的是()P53

A.莱维特B.海德C.菲斯廷格D.梅奥

30、提出以“五项修炼”为基础的学习型组织理念的是()P286openP282

A.彼德·圣吉B.卡茨C.勒温D.雪恩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知觉选择性P37

2.晕轮效应P41

3.PAC分析理论P146openP140

4.从众行为P173openP169

5.有限理性原则P231openP227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什么是个性?

试说明个性研究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

P61,P66-80

2.简述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

P90—95

3.什么是冲突?

减少冲突和引起冲突的策略各有哪些?

P157,P162—164openP151,openP158-161

4.有哪几种领导权变理论模型?

请简要解释。

P212—223openP206-218

5.简述群体决策的主要技术。

P243—244openP238-240

四、案例题(20分)

材料:

厂长的做法对吗?

某车间职工小李平时工作勤勤恳恳,早来晚走,经常加班加点。

他所在的车间也一向以管理严格著称。

可是,一次因为上班途中由于遇到交通管制,小李经常走的路线发生拥堵,结果迟到了15分钟。

恰好上级新派来的厂长在该车间检查工作,发现这件事后就严厉批评该车间主任平常对生产纪律抓得不严,规章制度执行和贯彻的不认真,试问厂长犯了什么样的知觉错误?

P40—46

模拟测试题

(二)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D3、A4、B5、B

6、C7、C8、D9、C10、B

11、C12、B13、B14、A15、A

16、C17、B18、A19、A20、D

21、B22、C23、B24、C25、C

26、D27、B28、C29、B30、A

二、名词解释

1.知觉选择性

在知觉过程中,为了清晰地反映对象,人们总是从许多事物中被动地或主动地分离出知觉对象,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2.晕轮效应

又称光环效应。

著名心理学家桑克最先提出这一概念,他认为,在对人的知觉时,判断者常从或好或坏的局部印象出发,扩散而得出全部好或全部坏的整体印象,就象晕轮或月晕一样,是从一个中心点而逐步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称为晕轮效应。

3.PAC分析理论

又称相互作用分析理论,是由加拿大的柏恩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心理状态构成的,即“父母”、“成人”、“儿童”状态。

人们在交往中会有意地察觉自己和对方所处的自我状态,并作出适当的反应,以避免发生交叉性交流沟通,使沟通畅通能够实现。

4.从众行为

个体受群体压力的影响,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与群体多数成员相一致的倾向称为从众行为或遵从行为。

5.有限理性原则

西蒙提出的有限理性原则,强调决策者的知识有限、预见能力有限,以及设计能力有限。

换言之,由于决策者在认识能力上和时间、经费及情报来源上的限制,不可能作出“完全合理”或“最优”的决策,常常只能满足于“足够好的”或“令人满意”的决策。

三、简答题

1.什么是个性?

试说明个性研究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

个性是一个人的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人的行为并使他和别人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个性也是个人所具有的和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的行为模式。

学习与掌握个性的概念与理论,对组织中人力资源的管理十分重要。

第一,在实际生活中区分各种类型个性的个体,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出发点。

要管理好人,首先要了解人,只有了解人的个性类型,才能有的放矢、因人而异地做好管理与教育工作。

第二,通过管理活动,形成与发展员工积极的个性。

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一方面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在每一个个体所具有的一定生理素质与相适应的社会环境条件下,通过催化作用促使人们形成与发展为社会所需要的个性特征。

第三,在管理活动中,了解人的个性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减少矛盾与冲突。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要善于了解自己的个性,也要善于分析他人的个性。

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使人际冲突与矛盾减少。

第四,个性研究是管理活动中,人员选择、配备的重要依据。

人员选择,职业分配应该考虑到人的个性类型,选择最佳的匹配方案,才能取得最好的整体效果。

2.简述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通过调查发现,使职工满意或不满意的因素来自不同的两个方面,他称据此提出了“双因素理论”的观点。

他认为,改善造成职工不满意的因素,只能消除职工的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