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下册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7487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下册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下册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下册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下册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下册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下册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下册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下册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下册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下册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下册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下册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下册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下册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下册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下册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下册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下册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下册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下册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下册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下册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下册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下册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解析】【分析】

(1)第一句中的“妙手”“针”“裁剪”几个词语表明此对联与“裁缝”有关;

第二句中的“东涂西抹”表明此对联与“油漆”有关。

(2)本题拟写标语时要围绕“读书”的主题,并且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1:

读经典书,做文明人;

知识改变命运,读书点亮人生。

(3)对对联的赏析,可从主题、内容、写作特色等角度进行。

“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这个对联句式整齐,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随手关灯一小步”用“随”和“小”让人们感觉到亲切、轻松;

“节约能源一大步”用一个“大”字突出强调了节约能源的主旨;

“小”与“大”又形成对比,体现了节约能源从小事做起,从生活做起的理念。

“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中的“唤”,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委婉亲切;

“轻轻一拧”,用一个简单的动作号召大家节约用水从小事做起。

故答案为:

⑴B;

A;

⑵书香满校园,智慧润人生;

⑶示例1:

示例2:

【点评】⑴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该考点考查频率较高,注意掌握。

⑵本题考查宣传标语。

这里要以“读书”为话题拟写一条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注意主题突出,能够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即可。

例如:

书香满校园,智慧润人生。

⑶本题考查广告语赏析。

赏析广告语,需要指出手法。

句式特点等,说明达到的表达效果。

例如,第一则广告运用的是对偶和对比手法,句式上工整,小大对比突出警示效果。

2.下面语段中画线部分有语病,请按要求修改或指出病因。

①“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位一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格局的局面正在我市形成。

创作和发送红色短信已蔚然成风。

②通过开展发送红色短信,我们可以③在发展文化和传承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市民的素质。

(1)①处重复啰嗦,修改方法是:

________。

(2)②处“短信”后面应加上“的活动”,该句的病因是:

(3)③处语序不当,修改方法是:

【答案】

(1)去掉“新格局”或“的局面”

(2)成分残缺,少宾语(中心语)

(3)发展和传承交换位置

(1)“新格局”和“的局面”重复,“新格局”或“的局面”去掉一个。

(2)“开展”一词缺少“宾语中心语”。

故应该在“短信”后加“的活动”。

(3)文化首先“传承”,然后才能“发展”。

故“发展”和“传承”交换位置。

⑴去掉“新格局”或“的局面”

⑵成分残缺,少宾语(中心语)

⑶发展和传承交换位置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3.“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弘扬优良传统,你班将开展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

她从8岁起承担起了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每天在上学之余要买菜做饭,替养母刘芳英洗漱梳头、换洗尿布、全身涂抹三种褥疮药膏。

孟佩杰日复一日照料养母刘芳英,任劳任怨,不离不弃。

材料二:

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

2007年,陈斌强的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他将母亲绑在身后,骑着电瓶车每周往返于30公里的山路中,照顾母亲和教学工作两不误,连续多年,风雨无阻。

材料三:

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朱晓晖。

从2002年起,朱晓晖一人挑起家庭重担,精心照顾弥漫性脑梗的父亲13年。

朱晓晖以行动感动社会,彰显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誉为“大孝之女”。

材料四: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

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成功提取青蒿素,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以上四则材料中不属于“孝亲敬老”这一主题的一则材料是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

(2)你认为这些“孝亲敬老”模范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请简述。

【答案】

(1)材料四;

材料四表现的是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的科研精神,与“孝亲敬老”的主题不一致。

(2)①任劳任怨,不离不弃;

②勇于克服困难;

③持之以恒(答对两点即可)

(1)从材料四中“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成功提取青蒿素,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可知,这则材料表现的是屠呦呦积极进取、永不言弃的精神,与“孝亲敬老”这一主题不符。

(2)从“孟佩杰日复一日照料养母刘芳英,任劳任怨,不离不弃”“连续多年,风雨无阻”“朱晓晖一人挑起家庭重担,精心照顾弥漫性脑梗的父亲13年”可以提炼出人物的共同特点,注意分条概括。

⑴材料四;

材料四表现的是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的科研精神,与“孝亲敬老”的主题不一致。

⑵①任劳任怨,不离不弃;

③持之以恒(答对两点即可)

【点评】⑴本题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四则材料,把握主要内容,明确属于“孝亲敬老”这一主题的一则材料,并言之成理。

⑵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和概述,注意把握四则材料“孝亲敬老”模范人物的共同特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知识盘点】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星城,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冬至节(阳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后一天)等。

【节日现状】

近年来端午节似乎过程了单纯的“粽子节”,“有美食,缺文化”,甜咸相争之尘嚣赛过龙舟锣鼓。

许多人尚未养成在紧张繁杂的生活中重拾传统、体味美好的习惯。

其它的节日,例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也是如此。

【节日美感】

美味如何更美感?

中国古典美学就有品味、韵味、“味无味”的概念,从“体味”到“体悟”,从“物”之味到“意”之味“艺”之味,距离并不遥远。

视听嗅触味等感官获得的快感,需要渗透到美感当中,转化为美感或加强美感。

也因此,传统节日能帮助那些味觉麻木、视觉疲劳、听觉迟钝的人们慢下来,享受生活。

美食如何更健康?

我们不必胡吃海喝、摆谱比阔,萝卜白莱各有所爱。

《岁时百问》说: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节曾禁火寒食,强调体育活动。

清洁明净,物华养生,亦有菖蒲、艾叶、白芷、雄黄。

春在溪头齐菜,立夏种瓜点豆,秋令无“藕”不欢,何用冬虫夏草。

传统节日如何从“舌尖”到“指尖”?

暂时放开手机,体验手作魅力,用艾叶、菖蒲编制花环、福袋,把“艾”带回家。

【回归文化】

元宵象征合家团圆,月饼寄托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

美食的背后是美好。

元宵节又称灯节,你多久没有赏花灯、猜灯谜了?

万家灯火已是寻常,灯红酒绿更不鲜见,如何重寻“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古典浪漫?

在当今社会,我们品尝美食过传统节日,更要吟诵那古雅隽永的诗词曲赋,体悟那种美感、那份美好。

班里召开“传统节日话美感”主题班会,你收集了以上材料。

(1)请认真阅读(节日现状)(节日美感)(回归文化)三则材料,指出如今传统节日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美感的方法分别是什么?

(2)在分组讨论环节中,你听到了组员的议论:

小雨说:

“现在的孩子们只知道清明节放假可以回家吃顿好的,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过清明节,更有同学祝别人‘清明节快乐’呢。

小爱说:

“我觉得传统节日离我们很遥远,越来越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小华说:

“我感觉过节时大吃大喝很浪费,不过过节时在外面的亲人能够回家团圆,这是挺好的。

围绕班会主题,你作为组长,针对组员的讨论,该说些什么?

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写作提示:

①从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

②思路清晰;

③语言得体;

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感染力;

⑤不少于100字。

【答案】

(1)存在的问题:

当今的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大多过于看重美食,而忽略了美感。

解决方法:

让美味更健康,更具视觉的美;

让传统文化回归生活,增添节日的文化气息。

(2)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不但要过传统节日,还要过好传统节日。

过节时,要着重知晓节日的意义,而不是仅仅放个假,吃顿好饭而已。

节日要有文化与内涵,就像一个人不仅要穿漂亮衣服,还要有良好的气质一样。

因此过节也要注重美感和节日的文化内涵。

(1)一问,可提取【节日现状】“甜咸相争之尘嚣赛过龙舟锣鼓。

许多人尚未养成在紧张繁杂的生活中重拾传统、体味美好的习惯”等关键句分析,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二问,可提取【节日美感】“视听嗅触味等感官获得的快感,需要渗透到美感当中,转化为美感或加强美感”和【回归文化】“在当今社会,我们品尝美食过传统节日,更要吟诵那古雅隽永的诗词曲赋,体悟那种美感、那份美好”分析,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2)写总结语:

首先要简明。

总结语要求语言简洁明了、清晰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其次准确。

准确的结束语是对活动的主要内容、重点、要点进行总结提示,起着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的作用。

再者有趣。

成功有趣的结束语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会“余音绕梁”令人回味,言虽尽而意无穷。

如果结束语很平淡,就难以收到好的效果。

可从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过节日时应注重的内容、使过节日更有现实意义等角度做出总结。

故答案为:

⑴存在的问题:

⑵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探究能力。

要能找准关键语句来分析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表述时要围绕班会主题“传统节日话美感”可从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过节日时应注重的内容、使过节日更有现实意义等角度做出总结。

思路清晰,语言得体,恰当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感染力。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同学们,写字并不是零乱随意的涂鸦,写字是在写生命,是以这种纯cuì

的方式,将汉字的精神气韵暴露无遗,一笔一划间,都是对美好生命的虔诚礼赞。

书写的笔法,是笔者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是笔者内心深处灵魂的呐喊;

是笔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cuì

纯________

虔诚

(2)根据前文句子的结构,把文中横线处补写完整。

是笔者________。

(3)第三小组绘制了下面的思维导图,形象地总结了祥子的奋斗史。

请你调动阅读积累,在图中①②③处填写相应内容。

① 

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答案】

(1)粹;

qiá

n

(2)略

(3)被大兵抢走了;

拉包月;

再买辆车(买一辆车)

(1)纯粹(cuì

):

基本意思是指不掺杂其它成分的;

无搀合物的;

不含添加、替代或异质物质的。

虔(qiá

n)诚;

是指恭敬而有诚意的态度。

(2)要求:

结构相似,内容相关,主题一致。

示例:

是笔者灵魂性格的无声彰显。

(3)明确题干信息: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三次买车奋斗史。

第一次:

祥子每天放胆地跑,对于什么时候出车也不大考虑,兵荒马乱的时候,他照样出去拉车。

有一天,仅仅只是为了多赚一点儿钱,他竟然冒险把车拉到了清华,结果在抄便道的途中连车带人被十来个兵捉了过去,给大兵们干活,连车都给兵营收了。

他自食其力的理想第一次破灭了。

第二次:

祭灶那天晚上,铺户与人家开始祭灶。

大约9点,祥子拉着曹先生由西城回家,一个侦探骑自行车尾随他们。

曹先生吩咐祥子把车拉到他好朋友左先生家,又叫祥子坐汽车回家把太太少爷送出来。

祥子刚到曹宅,便被孙侦探抓住,孙侦探是当初抓祥子的乱兵排长,他骗走了祥子所有的钱,使祥子买车的希望又一次成了泡影。

第三次:

怀孕的虎妞不爱活动、爱吃零食,导致胎儿过大,结果难产死去。

为了给虎妞办丧事,祥子逼迫卖掉了车,祥子的努力全白做了。

⑴粹;

qiá

⑵略

⑶被大兵抢走了;

拉包月;

再买辆车(买一辆车)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汉字注音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平时多读课文,多积累词语,多查工具书。

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

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⑵此题考查学生的续写能力。

续写要注意想象要合理,描写要具体,语言要流畅,叙述有文采。

注意:

①析原型。

即分析例句的基本格式,尤其要关注其句式特点及修辞方法。

②定格式。

根据例句的句式特点及修辞方法,确定所写的句子应有的格式。

③关注句式和修辞。

根据格式创写句子时,应特别注意所采用的句式是否和例句相同、修辞运用的是否恰当。

⑶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积累能力。

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

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

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6.综合性学习

在“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什么”综合性学习中,班级就“手机的使用”开展探究活动。

请你根据这次活动,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请你确定一个探究主题,并根据探究主题阐明探究的目的。

(2)请你用排比句就正确利用手机向同学们发出倡议。

【答案】

(1)主题:

手机与健康

目的:

了解手机对人们生理、心理健康的影响。

(2)为了让你的眼睛更明亮,为让你的身躯更挺拔,为让你的个性更阳光,同学们,请合理利用手机!

(1)根据活动的内容来确定活动的主题,并由活动的主题确定活动的目的即可。

因为探究活动的范围是“班级”,所以探究的对象应是“初中生”,主题必须是对初中生有关手机使用方面的探究,这样便可确定探究主题及探究目的。

(2)本题首先必须有称呼,明确要针对的倡议对象;

其次是表明正确使用手机的做法及意义;

最后注意语言表述中要运用排比修辞。

⑴主题:

目的:

⑵为了让你的眼睛更明亮,为让你的身躯更挺拔,为让你的个性更阳光,同学们,请合理利用手机!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对材料的阅读,读懂材料,抓准关键语,根据获得的内容来确定获得的主题。

⑵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内容要紧扣活动的主题,语言要得体,要符合要求。

7.班级举行“孝亲敬老”系列活动,共有以下四个活动项目:

活动项目

活动主题

活动内容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 

寸草心回报三春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巾帼英雄,忠孝两全

探究认知木兰的形象

(1)请根据活动主题,在下列选项中选取相应的活动内容,把序号填写到上面括号内。

A.给父母做一份爱心早餐

B.写回忆父母养育之恩的征文

C.周末去敬老院做义工送温暖

(2)在第④项活动中,同学们对《木兰诗》的活动主题有了争议,到底是表现对国家的忠,还是表现对父母的孝?

下面是两种意见的交锋记录表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内容,写出支持第二种意见的理由。

(60字左右)

第一种意见:

表现对国家的忠

第二种意见:

表现对父母的孝

面对国家紧急征兵,木兰敢于担当,毅然决定代父从军,体现出舍小家为国家的精神。

木兰从军的原因是“阿爷无大几,木兰无长兄”,可见她主要还是从家庭考虑,为家人排忧解难,尽一份女儿的孝道责任。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表现木兰奔赴战场的勇敢矫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表现木兰英勇善战,胜利归来。

一个御敌卫国的英雄形象屹立在读者面前。

(3)通过探讨你认识到忠与孝国与家其实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借用孟子的话来表达就是“天下之本在国,________,家之本在身”。

【答案】

(1)A,B,C

【示例1】诗歌对木兰的征战生活只是略写,而运用反复渲染、强调木兰对爷娘的思念,充分表现了一个孝女对于父母的牵挂之情。

【示例2】“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见木兰并不在意英雄的功名,只愿及早归家尽孝,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3)国之本在家

(1)“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是“父亲母亲生我养育我”的意思,表达对父母亲的感恩之情,所以可以开展活动B;

写回忆父母养育之恩的征文;

“寸草心回报三春晖”,“寸草心”指孩子的心意、孝心,“三春晖”指母亲伟大的养育之恩,此句是说要用孝心回报伟大母爱。

活动可以选择A;

给父母做一份爱心早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第一个“老”是作动词“赡养”,后两个作名词“老人”,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

对应活动C。

(2)《木兰诗》第二章写木兰辞家出征,“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反复以“不闻、但闻”表现出征行军速度快、军情紧迫,以及对父母亲的思念,孝敬之情跃然纸上;

第三章征战归来,极力写战功之大,赏赐之多,但是木兰面对功名与可汗的询问,木兰却回答“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迫不及待想回到父母亲的身边,孝敬父母,与家人团聚。

(3)这句话出自《孟子·

离娄上·

第五章》——孟子曰: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意思是,人们有句口头语,都说‘天下国家。

’天下的基础是国,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个人。

⑴ABC

⑵【示例1】诗歌对木兰的征战生活只是略写,而运用反复渲染、强调木兰对爷娘的思念,充分表现了一个孝女对于父母的牵挂之情。

【示例2】“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见木兰并不在意英雄的功名,只愿及早归家尽孝,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⑶国之本在家 

【点评】⑴本题考查活动内容的把握,注意结合活动主题的理解,选择合适的选项。

⑵本题考查论据的把握,注意要围绕论点“表现对父母的孝”,颜值成立即可。

⑶本题考查名言警句的积累,注意根据孟子上半句的提示,明确所填写内容。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翻开课本,总有一些人触动我们的心灵。

闻一多目不窺因,兀兀穷年,我们看到了他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端木蕻良誓为故乡洗去污huì

,战斗到底,我们体会到他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

斯科特等人在与大自然的________斗中虽然失败并牺牲,却让我们感受到人类不畏艰险、团结协作、坚韧不bá

、勇于探索的崇高品质。

(1)划线字“锲”的正确读音是( 

A.qì

B.qiè

(2)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搏

B.博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huì

污________

坚韧不________

【答案】

(1)B

(2)A

(3)秽;

【解析】【分析】⑴“锲”读音qiè

,该字的主要意思是用刀子刻,如:

锲金镂玉。

锲而不舍。

也作截断字义。

⑵A项正确选择“搏”,这两个字都读bó

,“博”解释为①多,广,大;

②知道得多;

③用自己的行动获得。

④古代的一种棋戏;

后泛指赌财物。

“搏”解释为:

①激烈的对打或争斗。

②跳动。

③捕捉,扑上去抓。

两个字是形近字,“博”的左边是“十”,如博大。

“搏”的左边是“扌”如搏斗。

⑶污秽:

不干净,指不干净的东西。

秽,肮脏。

坚韧不拔:

意思是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坚强不屈,“拔”不要写成“拨”。

⑵A;

⑶秽;

拔。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与辨析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注意多音字、形近音同字、形近音异字,形似字的区别,要读准字音,仔细辨析字形的细微差别,在组词造句中找出差别。

⑵本题考查辨析字形。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仔细把握句子的意思,根据前后内容和拼音确定词语,仔细区别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字形,正确规范地写出词语。

9.学校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孝心活动,作为学校的一名学生,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活动设计一条简洁、富有感染力的宣传标语。

(2)下面是七一班学生拟定的“孝亲敬老月”活动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