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7595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3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濮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南省濮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南省濮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南省濮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南省濮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河南省濮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河南省濮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河南省濮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河南省濮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河南省濮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河南省濮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河南省濮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河南省濮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河南省濮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河南省濮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河南省濮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河南省濮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河南省濮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河南省濮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河南省濮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濮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docx

《河南省濮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濮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濮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docx

河南省濮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

河南省濮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A卷)

说明: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共51分,第II卷具49分。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4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各细胞中的膜面积相同

B.因为各细胞的细胞核膜结构不同,所以形态、功能不同

C.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

D.虽然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都是提取细胞膜的理想材料

2.下列试剂与鉴定的物质及颜色变化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

A.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健那绿染液→线粒体→蓝绿色

B.龙胆紫染液→染色体→紫色;吡罗红→DNA→红色

C.苏丹Ⅲ染液→脂肪→橘黄色;碘液→淀粉→蓝色

C.苏丹Ⅳ染液→脂肪→红色;斐林试剂→麦芽糖→砖红色

3.如图,科学家对单细胞伞藻的幼体嫁接,将甲的伞柄嫁接到乙的假根上,长出了伞帽。

下列有关评价合理的是

A.该实验证明了乙的细胞核是控制伞帽形成的中心

B.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调控中心

C.欲证明细胞核的功能,需同时进行对照实验

D.第一次长出的伞帽与乙的伞帽特征完全相同

4.下列有关实验课题与相应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叶绿体利用健那绿染液将叶绿体染成蓝绿色,再用显微镜观察

B.分离细胞器利用了差速离心法

C.细胞膜的制备利用蒸馏水使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吸水涨破

D.蛋白质遇到双缩脲试剂可形成紫色络合物

5.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亮

B.在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被观察到

C.若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会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

D.若甲物像模糊,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

6.烟草、烟草花叶病毒、T4噬菌体,这三种生物中

A.含核酸的种类依次为2、2、1B.含核苷酸的种类依次为8、4、4

C.含碱基的种类依次为8、4、4D.含五碳糖的种类依次为2、2、1

7.下图为脑啡肽的结构简式,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脑啡肽由3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含有4个肽键

B.该脑啡肽中含1个游离的氨基,2个游离的羧基

C.高温、X射线、强酸等会引起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变性

D.形成该脑啡肽时,脱去的水中的氧来自羧基,氢来自氨基

8.下图表示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器,a,b,c表示某些过程。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①代表内质网,②是高尔基体,②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形成细胞壁,③是线粒体

B.该过程可以说明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C.a表示脱水缩合过程,①→②,②→细胞膜存在囊泡运输

D.图解中的过程在原核细胞中不可以进行

9.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

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

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

10.如图所示的模式图表示几种细胞器,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器C、F都能产生水B.细胞器B、F的化学成分中不含磷脂

C.植物细胞都含有C、E、FD.A、D及植物细胞的液泡都是单层膜结构

11.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ATP分子中所有化学键都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

B.三磷酸腺苷可简写为A〜P〜P〜P

C.ATP中大量的能量都储存在腺苷和磷酸基团中

D.1个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1个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12.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分子,其头部疏水而尾部亲水

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0中的氢全部来自氨基

C.H20在光下分解,产生的参与三碳化合物的生成

D.一个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没有产生水

13.有关生物体内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糖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核糖体的组成中就有该物质

B.发芽小麦种子中的麦芽糖经水解可产生1分子果糖和1分子葡萄糖

C.棉麻、丝织品等水解的产物是都是葡萄糖

D.单糖、二糖的作用是细胞中的供能物质,多糖的作用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14.下图为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识别、黏着后,白细胞迁移并穿过血管壁进人炎症组织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皮细胞识别结合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使白细胞黏着

B.白细胞在血管内黏着、迁移需要消耗ATP

C.白细胞穿过血管内皮细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白细胞利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穿过血管壁进人炎症组织

15.阐明生命现象的规律,必须建立在阐明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基础上,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中的大分子化合物均以碳链为骨架,因此碳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

B.细胞中的脂质分子的氧的含量远远多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少

C.在小鼠细胞内检测到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2H22O11,它可能是蔗糖

D.生物体内的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量,这对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16.以紫色洋葱鳞片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如右图),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

A.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紫色越浅

B.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

C.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越易复原

D.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

17.如右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选项

管腔中氨基酸→

上皮细胞

管腔中Na+→

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中氨基酸→

组织液

A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B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C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D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18.如图1所示的甲、乙、丙三个渗透装置中,三个漏斗颈的内径相等,漏斗内盛有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且漏斗内液面高度相同,漏斗口均封以半透膜,置于同一个水槽的清水中。

三个滲透装置半透膜的面积和所盛蔗糖溶液的体积不同,如下表:

装置编号

半透膜面积

S

S/2

S

蔗糖溶液体积

T

T

2T

图2中曲线1、2、3表示漏斗液面髙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则曲线1、2、3与甲、乙、丙三个装置的对应关系是

A.1—丙;2—甲;3—乙B.1—乙;2—甲;3—丙

C.1—甲;2—乙;3—丙D.1—丙;2—乙;3—甲

19.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结构和性质有关。

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贮存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裹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

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

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

C.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

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尾部相对

20.将某动物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测定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组织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B.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载体数量多

C.两种离子均只能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

D.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两种离子浓度的升高抑制了细胞对水的吸收

21.下列在生物体内发生的反应,错误的是

A.蓝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C02+H20

(CH2O)+O2

B.植物吸收无机盐时消耗ATP的反应式ATP

ADP+P1+能量

C.酵母菌进行发酵的反应式:

C6H1206

2C2H5OH(酒精)+2C02+能量

D.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

C6H1206

2C3H603(乳酸)+能量

22.右下图为底物浓度、pH、温度与酶促反应速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A点提高温度或在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都将增大

B.在探究温度对胰蛋白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不宜选用本尼迪特试剂试剂作为检测试剂

C.短期保存酶,适宜的条件对应于C、D两点

D.研究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参与的酶促反应,得到的曲线与上图相同

23.下列实验中,操作方法或结果正确的是

A.蛋白质与蛋白酶混合一段时间后,用双缩脲试剂检测会出现紫色

B.将植物细胞置于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是死细胞

C.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扩散最慢的是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叶绿素b

D.黑藻叶片不能用于质壁分离实验,因为无紫色大液泡、有叶绿体干扰

24.将玉米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

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葡萄糖,再通过呼吸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

B.萌发过程中在72—96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43.6mg

C.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22mg▪粒-▪d-1

D.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成幼苗,干重继续减小

25.右图是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转移过程,对其分析错误的是

A.经①→②转移到葡萄糖的过程中,与C3结合过程属于暗反应

B.经②→①转移到水中,此过程需要氧气参与乳酸、酒精

C.经②→④过程一般在缺氧条件下才能进行

D.②→①产生的和①→②产生的全部来自水

26.从内地到西藏旅游,到达西藏后很多人会出现乏力现象,原因是在缺氧的环境下细胞呼吸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增强,导致内环境乳酸增多,易使人产生肌肉发酸、乏力现象

B.无氧呼吸增强,导致细胞释放的能量减少

C.细胞质基质产生的能最增多,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减少

D.由于氧气缺乏,导致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减少,影响了第二、三阶段的进行

27.将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min测定一次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图所示。

对此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30min以后,两种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都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B.当CO2浓度约为0.8mmol/L时,A、B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C.此实验可用于验证A植物比B植物具有更强的固定CO2的能力

D.若A植物在第5min时光照突然降低,C5含量将增加

28.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盆栽实验,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

A.叶片光合速率随干旱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

B.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

C.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水分含量下降引起的

D.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由叶片内CO2引起的

29.某植物(其叶片如图一所示)放在黑暗中两天后,根据图二所示,处理其中一片叶片。

然后将整株植物置于阳光下4h,取该叶片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棕黄色)显色,下列有关该实验结果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X和Y两部分对照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

②W和Y两部分对照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③显色后X为蓝色,Y为棕黄色

④木塞处所显颜色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0.一位学生将葡萄糖和酵母菌溶液放入一个保温瓶中,并用带有两个孔的塞子封口,如下图所示。

随着反应进行,指示剂的颜色开始改变(该指示剂遇酸变红)。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保温瓶内的温度将一直慢慢升高

B.保温瓶中氧气的含量对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类型有重要的影响

C.实验可用来测定酵母菌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

D.指示剂变色的情况与保温瓶中空气的量无关,与葡萄糖的量有关

31.图甲为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乙所示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结构③的数目在图乙的ab区间加倍

B.图甲中的结构④⑤在图乙中的de区间开始消失

C.图乙中染色体与DNA数目之比为1:

1的时期在cd和hi区间

D.细菌不具有图甲所示结构,但细菌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DNA复制

32.a、b、c、d图分别是某些体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b图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c图细胞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数目不变

D.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33.关于细胞分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分化是稳定的,而且一般是不可逆的,一旦细胞沿一定的方向分化,便不会再回到原先的②细胞分化后,细胞中合成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③分化的结果是赋予不同种类的细胞特异的结构和功能④一般不会发生细胞核遗传物质的改变⑤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A.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有利于机体新旧细胞的更替

B.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只要处在离体状态就能实现细胞全能性

C.动物的体细胞不能表现细胞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核中不具有该物种全套基因

D.经动物细胞核移植培育的新个体主要体现两个亲本的性状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

35.(7分)下图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之间的关系,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物质A在动物、植物细胞中均可含有,不仅含能量多而且体积较小,是主要的储能物质,则A是。

物质d是,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

(2)e的种类有种,生物体种b的种类约有种。

(3)若某种B分子由100个b分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组成的5条链组成,则该B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

36.(7分)下图表示细胞内部分蛋白质合成和去向模式图,其中数字表示细胞结构或物质。

请据图回答:

(1)从化学成分分析,t2噬菌体与图中的⑤最相似,则⑤是;

(2)细胞的、、构成生物膜系统,图中②③⑦⑧等是由生物膜围成小室。

(3)若用3H标记的亮氨酸培养液培养该图细胞,该细胞在合成分泌蛋白过程中出现3H的部位依次为

(填数字编号),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4)若该图是分泌唾液淀粉酶的细胞,图中不应该有的结构是。

(填数字编号)

37.(7分)下图甲表示小鼠上皮细胞一个细胞周期的4个阶段(G1期主要合成RNA和蛋白质;S期是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终止,合成RNA及蛋白质;M期是细胞分裂期)。

图乙表示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群体中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量和DNA含量。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处于M期的细胞,可见由细胞两极的________发出纺锤丝。

在M期,染色单体的消失发生在________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

2在_____期。

(2)图乙中细胞数量呈现两个峰值,左侧峰值表示图甲中的_________期细胞。

(3)若向小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它期的细胞不受影响。

现测得小鼠肠上皮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如下表所示:

分裂时期

分裂间期

分裂期

总计

G1

S

G2

M

时长(h)

3.4

7.9

2.2

1.8

15.3

预计加入过量胸苷约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

(4)下列是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的叙述D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①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

③中心体发生倍增④着丝点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38.(16分)图I所示为科研人员设计的“研究光照强度对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

试管中放入相同的水草和等量的0.5%BTB溶液(BTB溶液是酸碱指示偏碱性时呈蓝色,弱酸性时呈黄色)。

图Ⅱ为某种绿色植物叶片的气孔结构示意图。

研究人员将该叶片放在温度为15℃的密闭容器中,研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结果如图Ⅲ所示。

请回答:

(1)图I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距离荧光灯60cm处的试管无颜色变化,其余试管都有变化。

这说明。

预期2号、5号试管内的颜色分别是、。

(2)图Ⅱ中白天保卫细胞中合成ATP的细胞器有。

(3)从图Ⅱ中可以看出两个细胞贴近部分的细胞壁较厚,伸缩性较小,外侧部分较薄。

图Ⅱ所示箭头为炎热夏季中午细胞中水分流动的总方向,这时气孔部分关闭,推测此时保卫细胞可能处于状态,较短时间内,保卫细胞中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变化是。

(4)据图Ⅲ分析,若X代表02,在1klx的光照条件下,该叶片在5h小时内由光合作用产生的02量约为

mL。

影响A点上下移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

(5)若以C02吸收量为观测指标,请在答题纸的图中画出该植物在密闭容器内C0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

39.(12分)萌发的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含量显著增高。

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0℃下可迅速失活,而淀粉酶耐酸、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min后失活。

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可分别测定一种酶的催化效率。

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提取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并测定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的相关实验。

实验材料:

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lcm)。

主要试剂及仪器:

lmg/mL的标准麦芽糖溶液、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蒸馏水、石英砂、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

制备酶溶液。

步骤二:

,取出后冷却。

步骤三:

取6支干净的、体积相同并具刻度的试管依次编号,按下表要求加入试剂,再观察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

(注:

+表示溶液变蓝色,-表示溶液不变色)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mL)

8

8

8

8

8

恒温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α-淀粉酶保持活性而和β-淀粉酶失去活性的溶液

1

1

1

1

1

1

恒温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溶液混合,振荡后恒温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

+++

++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萌发的小麦种子提取酶液的主要理由是。

(2)步骤二的具体操作是。

(3)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发现试管4中碘液不变色,能否据此推断α-淀粉酶的最适合温度一定是60℃?

理由是。

该实验中能否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

理由是。

(4)若要进一步研究小麦种子中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则需获得β-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α-淀粉酶失活的酶溶液。

请简要写出制备该种酶溶液的方法。

 

高中一年级期末考试生物(A卷)参考答案

1-5CBCAA6-10BCABC11-15DDADD16-20DDABB

21-25ABABD26-30DACBB31-34DDDA

41.(每空1分,共6分)

(1)脂肪性激素自由扩散

(2)420(3)11090

42.(除提示外,每空1分,共计8分)

(1)染色质(体)(2分)

(2)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 

(3)①②③④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

(4)⑥

43.(除提示外,每空1分,共计7分,)

(1)中心体 后 前、中(缺一不可) 

(2)G1  

(3)7.4(2分)

(4)③→②→④→①

44.(每空2分,共计16分)

(1)距离荧光灯60cm处的光照强度为该水草的光补偿点(或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   黄色与蓝色

(2)线粒体、叶绿体

(3)质壁分离减少

(4)112 温度

(5)如下图

45.(除提示外,每空1分,共计12分,)

(1)小麦种子萌发时形成大量的淀粉酶(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2分)

(2)将酶液置于70℃水浴中15min下的环境中(2分)

(3)不一定 该实验只能说明60℃时该酶的活性比其他实验温度下高,而不能说明比40℃至80℃间的其他温度下活性高(或需进一步在40℃~80℃范围内设置温度梯度,比较其他温度与60℃时该酶的活性)(2分) 

不能利用斐林试剂检测时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该实验中的温度,影响实验最终结果(2分)

(4)将步骤一中制取的酶液置于pH为3.6、温度为0℃下的环境中(短暂时间,使α﹣淀粉酶失去活性)(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