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天津市西青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7732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5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天津市西青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天津市西青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天津市西青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天津市西青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天津市西青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年天津市西青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年天津市西青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年天津市西青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年天津市西青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年天津市西青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年天津市西青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年天津市西青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年天津市西青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年天津市西青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年天津市西青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年天津市西青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天津市西青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年天津市西青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天津市西青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天津市西青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00C.11:

04D.12:

30

2.第三次测量时正值北半球()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

【答案】1.A2.B

【解析】

【1题详解】

正午

地方时为12:

00,因此该小组每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的时候,即106°

E的地当时为12:

00。

北京时间采用的是120°

E经线的地方时,经度每差1°

,地方时相差4分钟,因此这两个地方的地方时相差56分钟,东经度度数越大,时刻越早,早加晚减,所以北京时间应为12:

56。

故A正确,BCD错误。

【2题详解】

某地某时的太阳高度角(H)=90°

-(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当所求直射点纬度为正值时说明直射点与测量地位于同一半球;

当所求直射点纬度为负值时说明直射点与测量地位于不同半球。

将地理纬度30°

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83°

26′代入,可知直射点的纬度为23°

26′,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故B正确,ACD错误。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图示意二十四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之日,黄河流域最接近

A.清明忙种栗B.白露忙割地C.小雪河封严D.冬至数九天

4.芒种到立冬期间

A.地球公转先变慢后变快B.天津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C.上海昼夜长短差值减小D.海口正午旗杆影子变短

【答案】3.C4.A

【3题详解】

我国的黄河流域主要种植冬小麦,清明在春分之后,约4月5日,正是小麦生长季节,A项错误。

白露在秋分之前,约9月8日,此时小麦早已收割完毕,B项错误。

小雪在冬至之前,约11月22日,大雪约12月8日,该申报日期为11月30日,因此处于小雪节气与大雪节气之间,气候寒冷,地表水、土封冻,C项正确。

冬至为12月22日前后,因此D项错误。

故本题选C。

【4题详解】

芒种在夏至之前,约6月6日,立冬在秋分之后的第三个节气,约11月7日,芒种到立冬期间,经过远日点(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A对。

芒种到夏至直射点向北移动,夏至到立冬直射点向南移动,天津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B错。

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上海昼夜长短差值最大,秋分日昼夜平分,上海昼夜长短差值最小,所以芒种到夏至期间,上海昼夜长短差值增大,夏至到秋分,上海昼夜长短差值减小,秋分至立冬,上海昼夜长短差值增大,C错。

芒种到立冬期间,海口正午旗杆影子先变长,再变短,后变长,D错。

故本题选A。

读长江中游某地连续六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回答下面小题。

5.图示天气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冷锋过境B.暖锋过境

C.气旋过境D.反气旋过境

6.有关该地区这几日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日较差不断缩小

B.受准静止锋影响带来降水

C.7日河流径流量最大

D.7、8日大气的逆辐射作用较强

【答案】5.B6.D

【5题详解】

根据气温和降水特征可知,出现了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温逐渐升高,说明是暖锋过境,故B项正确。

【6题详解】

气温日较差先变小后变大,故A项错误;

受暖锋天气带来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故B项错误;

8日是阴雨天气,降水转变为径流需要一个过程,雨停后8-9日之间河流径流量最大,故C项错误;

7、8日天气以阴雨为主,故大气的逆辐射作用较强,D项正确。

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7.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地貌景观①和④的成因差异是

A.前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

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

D.二者均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

【答案】7.D8.A

【7题详解】

图①河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图②峭壁是断块山,内力作用形成;

图③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图④河口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D③④正确,ABC错。

故本题选D。

【8题详解】

地貌景观①山地河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地貌景观④河口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而成,A对,BCD错。

2016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秘鲁首都利马召开。

利马号称世界“不雨城”,但全年有半年时间大雾弥漫,沾衣欲湿,利马人把这种浓雾称为“毛毛雨”。

由于这种“毛毛雨”的时常滋润,地处低纬热带沙漠之中的利马,依然繁花似锦,风光秀丽。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9.利马多大雾而“无雨”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秘鲁寒流经过利马附近海域形成了稳定的逆温层

B.地处东南季风背风坡,降水稀少而形成雨影区

C.位于沿海平原,受安第斯山脉阻挡抬升作用小

D.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形成辐射雾

10.图乙是利马郊区附近的山坡上“没有水的秘鲁人”建设的许多网子,用以从潮湿的雾中获取水分。

这种取水原理类似于(  )

A.形成热带沙漠地下冷却凝结水B.实验室制作蒸馏水的收集原理

C.仙人掌针刺和绒毛从空气中汲水D.波巴布树的松软木质雨季吸储水

11.利马建城初期选址在热带沙漠之中,其主导因素有(  )

①位于沿海平原,多港湾,交通方便 ②气候温和干燥,有浓雾露珠滋润 ③附近有河流及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④矿产资源丰富,开采规模比较大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9.A10.C11.B

【9题详解】

读图,利马位于南美洲西部,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秘鲁寒流影响,下层空气易冷凝,形成大雾天气,故选A。

【10题详解】

用网子在潮湿的雾中取水,是利用了凝结核的原理,当空气中的水珠遇到网时,发生凝结,便于取水,类似于仙人掌针刺和绒毛从空气中汲水的原理,故选C。

【11题详解】

利马建城初期选址在热带沙漠之中,其主导因素主要为自然因素,读图可知,有位于沿海平原,多港湾,交通方便,气候温和干燥,有浓雾露珠滋润,附近有河流及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而矿产资源,开采始于产业革命以后,故选B。

【点睛】1.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时,洋流发生改变,对世界上很多地区的气候都有影响,包括对我国.

2.影响海洋生物资源.有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充足的养料,从而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有利于鱼类大量繁.寒暖流交汇也能够形成水障,使得鱼群集中,往往形成较大的渔场(如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有上升补偿流的地方也能形成大的渔场(如秘鲁渔场).

3.影响海洋航行的速度与安全.顺着洋流航行可以加快速度,节省燃料,节省时间;

逆着洋流航行会减慢速度,浪费时间,浪费燃料.寒、暖流的交汇处容易形成海雾,从而不利于海上航行.从北极地区南下的洋流也会携带海冰,威胁海上航行安全(如泰坦尼克号撞冰山事件).

4.影响海洋环境.对于海洋污染来说,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

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

受大湖效应影响,2014年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

下面左图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右图为某区域地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左图

A.①气流强弱决定降水量多少B.②环节可以用地理信息技术监测

C.产生③过程的原理类似暖锋D.④为高空冷气流受热后抬升

13.右图中出现降雪量最大月份和地点可能是

A.1月,甲地B.4月,乙地C.9月,丙地D.11月,丁地

【答案】12.C13.D

【12题详解】

C项,③为在冷暖气团交汇处,暖气团主动爬升、冷气团被迫形成环流后退的过程,类似于暖锋,故C项正确。

A项,降水量的多少主要受空气中水汽含量及气温的影响,①气流的强弱会影响该地区的温度,对降水量有一定影响,但不能决定其大小,故A项错误。

B项,②环节为湖面蒸发。

地理信息技术无法对湖面蒸发环节进行监测,故B项错误。

D项,④为高空冷空气的水平运动,不存在受热抬升,故D项错误。

【13题详解】

右图中各地出现降雪应是在冬季,不可能是4月、9月,降雪量最大月份可能是1月、11月,但是甲地位于冬季风的背风湖岸,水汽少,降雪量少,丁地位于迎风湖岸,水汽充足,降雪量大。

A项,右图中各地出现降雪应是在冬季,但是甲地位于冬季风的背风湖岸,水汽少,降雪量少,故A错误。

B项,右图中各地出现降雪应是在冬季,不可能是4月,故B错误。

C项,右图中各地出现降雪应是在冬季,不可能是9月,故C错误。

D项,右图中各地出现降雪应是在冬季,降雪量最大月份可能是1月、11月,丁地位于迎风湖岸,水汽充足,降雪量大,故D正确。

中国地质工作者深入敦煌附近180千米处的无人区魔鬼城,对这一国内最大的雅丹地貌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察。

读图回答下列题。

14.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地壳上升运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

15.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图中的

A.①B.⑤C.③D.④

【答案】14.B15.B

【14题详解】

我国最大的雅丹地貌区在西北地区。

读图,根据图片形态,西北地区雅丹地貌景观属于风蚀地貌,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作用,B对。

西北地区降水少,河流少,流水作用不是主要外力作用,C错。

冰川侵蚀作用一般分布在纬度较高或海拔较高的地区,敦煌附近不符合此条件,D错。

地壳上升运动是内力作用,A错。

【15题详解】

读图,左图中雅丹地貌的岩石层理清楚,岩石类型是沉积岩。

右图中地幔对应的箭头①是岩浆,岩浆形成岩浆岩,对应图中的②、③,岩浆岩受外力作用,形成④沉积物,再经外力固结成岩作用,形成⑤沉积岩。

所以B对。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如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

(1)这是以______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B、D三点线速度由大到小顺序是 

 

(2)此时D点是______时,A、B、C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______,昼长是______小时。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4)这个季节我国东部盛行______风,气候特征是 

【答案】

(1)北;

A>B>D

(2)0;

B;

18(3)(23°

26′N,45°

W);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4)东南;

高温多雨(气温高,降水多)

【详解】

(1)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因此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因此三点线速度由大到小顺序是A>B>D。

(2)图中D点所在经线将夜弧等分,因此地方时为0点。

图中显示北半球昼长夜短,因此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故A、B、C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B。

做出过B点的纬线,昼弧所占比例为3/4,故昼长是18小时。

(3)图中北极圈出现极昼,因此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纬度为23°

26′N,读图可知D经度数为135°

E,地方时为0点,因此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45°

W。

正午太阳高度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图中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4)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为夏季,我国东部盛行东南风,夏季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高温多雨。

17.如图是我国某时刻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气压比同纬度海洋气压______(高、低),原因

______,据此判断此时北半球季节是______。

(2)此时A地的风向为_______。

(3)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B地天气系统名称是______,气流垂直运动状况为______,天气状况是______。

(4)如果此时从广州到北京的自然带变化属于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是以______为基础。

【答案】

(1).高

(2).陆地比热小冬季降温导致空气收缩下沉,形成近地面高压系统(3).冬季(4).西北风(偏北风)(5).气旋(6).上升(7).阴雨(8).纬度地带性(9).热量

【分析】

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天气状况和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等相关知识。

(1)读图可以看出,我国西北地区气压比同纬度海洋气压高,原因是陆地的比热容小于海洋,所以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剧烈,导致空气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系统,据此判断此时北半球季节是冬季。

(2)近地面风向的判定:

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风在梯度力作用下运动同时受地球自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转,所以,此时A地的风向为西北风。

(3)读图可知,B地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B地天气系统名称是气旋,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多出现阴雨天气。

(4)从广州到北京,纬度越来越高,热量越来越少,自然带变化属于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

【点睛】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

②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

③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以水热条件为基础。

18.甲为“某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乙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季节为北半球_______,该季节北半球昼夜长短的情况是______,该季节乙图中③地区降水________(多或少)。

(2)B风带的名称是_______,受A气压带和B风带交替控制,②地区形成______气候。

(3)乙图中洋流H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图中渔场的主要成因是_______。

(4)请分析M地降水十分丰沛的原因_________。

【答案】

(1).冬季

(2).昼短夜长(3).少(4).东北信风带(5).热带草原(6).降温减湿(7).上升流将海底营养盐类带至表层,鱼类饵料丰富(8).受赤道低压影响;

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西南风与海岸线垂直;

沿岸暖流流过;

高原山地抬升作用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

(1)与二分日相比,图中气压带风带明显南移,为北半球冬季。

该季节,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

乙图中的③地区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此时正值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2)读图可知,B风带为东北信风带,A为赤道低气压带,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②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读图可知,洋流H为本格拉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着降温减湿的作用。

图中渔场的主要成因是:

该地盛行东南信风,在大陆西岸形成离岸风,受离岸风影响,在图中渔场附近形成上升流,上升流将海底营养盐类带至表层,鱼类饵料丰富。

(4)M地降水十分丰沛的原因可以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

大气环流:

M地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对流雨。

地形:

夏半年受往北越过赤道后发生偏转的西南风影响,而且西南风与海岸线垂直,来自海洋的西南风受山地抬升作用多地形雨。

洋流:

沿岸有几内亚湾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作用明显,故M地降水丰沛。

【点睛】影响气候的因素:

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位置、下垫面、人类活动等

19.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

材料二:

珠江流域图

(1)分析红水河水能资源丰富

原因。

(2)简述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

(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1)红水河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

流经地区地形崎岖,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2)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有利于满足珠江三角洲地区用电需求的增长;

改变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

水库的建设,使入海泥沙减少,珠江三角洲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问题;

水库有调蓄洪水的功能,有利于提高珠江三角洲的防洪和防旱能力。

(3)水电;

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过程中,可以发展旅游业;

利用丰富电力资源,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利用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发展木材加工和制药工业;

利用广阔水域,发展水产养殖业等。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及流域的综合开发治理。

(1)本题考查红水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影响水能资源的因素是水量和落差及封冻情况。

水量可以从气候的角度分析,落差可以从地形地势角度分析。

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大;

流经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交界处,流域内地形崎岖,落差大,故红水河水能资源丰富。

(2)本题考查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

红水河水电开发可以使西南地区的电能输往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经济较发达,但常规能源短缺,故可以缓解能源紧张状况,珠三角直接用电能作为能源,可以少利用煤炭,改变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

水库的修建可以防洪抗旱;

梯级开发还包括水土流失的治理,导致珠江的含沙量减少,珠江三角洲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

(3)本题考查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红水河的综合开发可以从发电、旅游、工业、养殖等方面分析。

红水河水能资源丰富,可以开发水电;

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过程中,梯级开发可以作为旅游景点,发展旅游业;

从图中可以看出,红水河附近有丰富的锰矿、锡矿,可以利用丰富电力资源,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红水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森林丰富,药材众多,可以利用水能发展木材加工和制药工业,还可以利用水库发展水产养殖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