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7825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前后是否矛盾?

请表明你的观点,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拟咏怀诗十七

庾信①

日晚荒城上,苍茫馀落晖。

都护②楼兰返③,将军疏勒④归。

马有风尘气,人多关塞衣。

阵云平不动,秋蓬卷欲飞。

闻道楼船⑤战,今年不解围。

【注】①庾信:

南北朝文学家,梁元帝时出使西魏,梁亡后被强留北方,先后仕于西魏和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

代表作有《拟咏怀》27首。

②都护:

西汉宣帝神爵二年置“西域都护”,为驻守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

③楼兰返:

西汉昭帝时楼兰反叛,傅介子奉命出使其国,刺杀楼兰王而返。

④疏勒:

汉代西域车师国的一座城池,东汉明帝时耿恭坚守疏勒域,数败匈奴进攻,城中粮尽,只余数十人仍坚守不降,终为汉军迎归。

⑤楼船:

即高大的战舰;

楼船战,这里指北周军队在沌口与南朝陈国水军的一次水战,北周军大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开篇两句写景点明时间、地点,意象阔大雄浑,情调苍凉悲壮。

B.诗的三,四两句借用典故,意在说明这些南征陈国的将军,都是从塞外得胜归来的名将。

C.诗的七,八两句既写边塞荒城的秋景,回应起首二句,又隐喻北周军列阵严整,行动迅捷。

D.这首诗结构十分别致,诗人用“闻道”一词,一笔就将时空拓展到江南水军战场,把时空分散的北战南征事件连在了一起。

(2)这首诗描写了北周大军时空迥异的“三部曲”,请用小标题概括“三部曲”。

(3)有人认为此诗的最后三字“不解围”最为巧妙,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以“紫袖红弦明月中”一句为例分析这首诗歌的扣题艺术。

(2)在《琵琶行》中,他对“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音乐境界作了铺排的描写,而在这首绝句中,则用简洁的笔法作了一个内涵丰富的暗示。

请结合本诗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②。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

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

②绣衣:

官服。

③相如檄:

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

④铜鞮陌:

代指襄阳。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裒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作者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2)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

“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

6.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归洛道中

(宋)陈与义①

洛阳城边风起沙,征老岁岁负年华。

归途忽践杨柳影,春事已到芜菁花。

道路无穷几倾毂②,牛羊既饱各知家。

人生扰扰成底事,马上哦诗日又斜。

【注释】①陈与义(1090-1138),著名爱国诗人。

此诗是作者在客居汴梁10年后返回洛阳途中所作。

②毂(gǔ):

车轮子穿轴的孔,用来喻车。

(1)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

正确的一项是(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本诗描写诗人从汴梁归洛阳途中的所见和所思。

B.领联中的“忽”、“已”表明诗人归途中的焦虑。

C.尾联抒发了诗人对年华已逝而壮志难酬的苦闷。

D.本诗语言工巧与朴拙结合,显得非常耐人寻味。

(3)联系全诗,赏析颈联的妙处。

7.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①

[宋]黄庭坚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

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注释】①此诗是黄庭坚贬戎州(今四川宜宾)时为黄斌老送他一幅横竹画而作。

A.第一、二两句中“吐”表明黄斌老创作动机非凡,故画出的竹气势峥嵘,不同凡响。

B.第三、四句把竹子比作“偃蹇”之卧龙,屈服困顿在雷霆之下,隐喻诗人被贬的遭遇。

C.第五、六句描述黄斌老在晴明的窗下,用兔毫笔饱蘸松烟墨,画出了这幅横竹图。

D.第七、八句写画上三块石头是防止竹子画好了像龙一样飞去,突出黄斌老画技高超。

(2)黄斌老笔下的竹子为全诗的情感抒发起了什么作用?

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郑羽人弹琴

(唐)李中

仙乡景已清,仙子启琴声。

秋月空山寂,淳风一夜生。

莎间虫罢响,松顶鹤初惊。

因感浮华世,谁怜太古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羽人”,就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飞仙,诗中“仙乡”“仙子”两词照应了诗的题目。

B.秋天的夜晚,明月照在山中,山林一片寂静,诗人听仙人弹琴,淳古之风油然而生。

C.诗中选取的“琴声”“秋月”“松鹤”等意象,同尾联的“浮华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弹琴人特殊的身份,独特的意境,以及浮华的现实,催生了诗人昔盛今衰的幽怨之情。

(2)诗的第三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工部①蜀中离席

(唐)李商隐

人生何处不离群?

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注】①这首诗的题目本是“蜀中离席”,因为诗的风格模仿杜甫,所以加“杜工部”三字。

(1)颈联以“醉客”对“醒客”,与屈原《渔父》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后人认为:

“此诗拟杜,既得其诗法,又得其精神。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①

杜 

绝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

岭猿霜外宿,江鸟夜深飞。

独坐亲雄剑,哀歌叹短衣。

烟尘绕阊阖②,白首壮心违。

【注释】①此诗为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军阀混战,外族入侵。

②阊阖:

阊阖门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天门,后泛指宫门或京都城门,借指京城、宫殿、朝廷等。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①

宋之问

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②。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③,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④。

【注释】①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

②越台:

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昔尉陀于广州越秀山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

③裛(yì

):

通“浥”,沾湿。

④莱(lá

i):

草名,即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

B.“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两句承上启下,“虽”字是句中之眼,“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北思日悠”转入情感抒发。

C.“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两句说明贬谪对诗人的打击,黑发俄顷变白,丹心已成死灰,并暗示官场荣辱无常,增强人生沧桑之感。

D.“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两句的感情直承上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

诗人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思乡之情和归隐田园之意。

(2)后人评价此诗描写南国景物很出色,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描写景物的技巧。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初归石湖

[南宋]范成大

晓雾朝暾绀碧烘①,横塘②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蝸翠扫空。

【注】①朝、(zhāotūn):

初升的太阳。

绀(gà

n):

稍微带红的黑色。

②横塘:

湖名,在苏州市西南。

越城:

古代越国的城池。

(1)请赏析本诗前两联的渲染烘托手法。

(2)本诗颈联中的“自能”和“时复”是否矛盾?

请谈谈你的看法。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催试官考较戏作①(节选)

苏轼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②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注释】①此诗为熙宁五年,诗人任杭州通判监考贡举时作。

宋制贡举的考试放榜例在中秋节,这一年却延迟至八月十七日放榜。

②组练:

指军队。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为催促试官考较而作,却从描写钱塘江大潮入手,构思别致新颖。

B.诗人用“鲲鹏水击”、“组练长驱”两个比喻表现江潮气势磅礴、壮美雄奇。

C.诗的五、六句将红旗与青盖、黑沙与白浪进行对比,突出江潮盛况非凡。

D.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阅卷考官的催促,希望考官们点起蜡烛加班阅卷。

(2)这首诗题为“戏作”,但其中包含真情。

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边界望乡

洛夫

说着说着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生汗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病了病了

病得象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

而这时

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

飞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来

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

那冒烟的啼声

一句句

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

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

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

冷,还是

不冷?

惊蛰之后是春分

清明时节该不远了

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

译成青色的语言

喏!

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后记:

1979年3月中旬应邀访港,十六日上午余光中兄亲自开车陪我参观落马洲之边界,当时轻雾氤氲,望远镜中的故国山河隐约可见,而耳边正响起数十年未闻的鹧鸪啼叫,声声扣人心弦,所谓“近乡情怯”,大概就是我当时的心境吧。

注:

洛夫,台湾诗人。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掌开始生汗”传达的是一种紧张的情绪,表达的是渴望看见却又害怕看见的心态

B.白鹭“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写出了诗人渴望飞到故国而不得的无可奈何的哀痛。

C.“惊蛰之后是春分”借传统节令,在时空和心理距离上营造出“伸手可及”的家乡氛围。

D.“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一步步逼近故国的泥土,表明游子的故乡便是广袤的祖国大地。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着说着”四个字,平平而起淡淡引入,却与后面强烈的情感形成一种情感上的跌宕起伏,体现了抒情节奏的控制。

B.“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运用通感,化视觉于听觉和触觉,使得原本抽象的思乡之情多维度、立体式地传达出来。

C.同行者“竖起外衣的领子”与诗人“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望乡的情之深,思乡的意之切。

D.“一掌冷雾”与开头的“雾正升起”相呼应,一首诗,以“雾”起,以“雾”终,既烘托了全诗的氛围,又形成情绪的回环。

(3)“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中的“距离”如何理解?

(4)洛夫说“慎选语言,并进而将其锤炼成精粹而鲜活的意象”诗人是如何使其意象精粹而鲜活的?

请结合诗中两处画线的诗句简要分析。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坐池上

朱槔①

落日解衣无一事,移床临水已三回。

斗沉北岭鱼方乐,月过秋河雁不来。

疏翠庭前供答话,浅红木末劝持杯。

明明独对苍华影,莫上睢阳②万死台。

【注释】①朱槔:

南宋诗人,长年隐居,历经金兵南袭、靖康之乱。

②睢阳:

唐代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巡每誓师,嚼齿穿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诗人来到池塘乘凉的时间,不知不觉间已离开坐席来到池边多次,可见诗人追凉心切。

B.颌联中“鱼方乐”“雁不来”借用典故,表面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实则暗含着雁书未达的惆怅。

C.颈联想象新奇,翠树答话,红花劝酒,以拟人手法生动写出池边枝繁叶茂、红花掩映的热闹景致。

D.全诗无一“夜”字,却通过“落日”“斗沉”“月过”等意象,体现夜色渐深,从而照应题目。

(2)有人认为,尾联用典看似突兀,实则合乎情理、意味深长。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李贺

其一

箨落①长竿②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其四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③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注释】①箨(tu)落:

笋壳落掉。

②长竿:

新竹。

③茂陵:

地名。

《史记·

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看母笋是龙材”和《李凭篌引》中“空山凝云颓不流”皆属侧面描写。

B.“鸟重一枝入酒尊”句,言鸟栖竹枝之景映入酒樽,表现出清冷孤寂的心境。

C.两首诗中都运用比喻,一状新竹之形,一摹老竹之声,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D.相较于第二首中“惹碧云”的古竹,作者更喜欢第一首中“抽千尺”的新竹。

(2)竹是诗歌常见意象,寄托诗人情志。

两首诗都写到了竹子,请分别分析“新竹”与“古竹”这两个意象,并简要概括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成长启示。

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壶中九华诗

湖口人李正臣蓄九峰石,玲珑宛转,若窗棂然。

予欲以百金买之,与仇池石为偶,方南迁未暇也。

名之曰壶中九华,且以诗记之。

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

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

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明处处通。

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

【注释】此诗作于南迁途中。

“云峰”一说庐山。

《神仙传》中一个叫步公的人,常悬一壶,每夜跳入壶中,壶中别有天地山川。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舟行疾速。

两岸山峰在眼中消失,却在梦中时现。

B.颔联“莫愁”,正见家乡五岭渐渐远离的愁绪,但因“九华”俱在一石,稍慰愁情。

C.“天池水”“玉女窗”运用典故描写出天池水落、玉女现身的惝恍迷离的仙境。

D.尾联告诉我们作者欲以百金购买九峰石的直接原因是他的“仇池石”太孤绝。

(2)清代查初白评此诗“带南迁意而不觉”,试分析隐藏于诗句中的迁谪意。

18.阅读下面这首古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①

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④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

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

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

②阖闾城,苏州城。

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④王昌龄,盛唐诗人。

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

“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

B.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

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D.“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19.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菩萨蛮·

春风试手先梅蕊

赵令畤

春风试手先梅蕊,

①姿冷艳明沙水。

不受众芳知,端须②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

雪后燕瑶池③,人间第一枝。

【注】①

(pīng):

光润而美的样子。

②端须:

只该。

③瑶池:

相传为西王母居住的仙境。

A.词的起句奇绝。

“试手”二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春风独钟情于梅花,暗含对梅花的赞颂。

B.上片第三、四句先扬后抑。

第三句削弱了梅花孤高的气势,隐含一丝落魄的哀伤;

第四句则把梅花之清高孤绝与月亮相匹配。

C.下片第一、二句写梅花的幽香。

正因为花香清雅而幽远,女子便纷纷把梅花装饰在头发上,一个“先”字强调了它与“众芳”的区别。

D.整首词始终围绕梅花来写,赞誉梅花的品格。

词人一生仕途坎坷,以梅花自喻,寄托自己深沉的感情。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梅花清幽高洁孤绝的特点的。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

酴醿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②,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

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释】①酴醿:

一种观赏植物,古有“酴醿花开春事了”的说法。

②婉娩:

天气温和。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嫩绿重重”,为所绘风光奠定底色。

“曲阑幽槛”,把画面展开,打破“嫩绿”的单调,增添了曲折回环、花木幽深的立体感。

B.第三、四句蜂儿忙着采蜜,是点上的特写;

杨柳堆烟的路上,燕子轻盈地穿飞,乃线状的描述。

此二句承前两句而来,由静转动。

C.下阙开头以“春婉娩”总上,又以“客飘零”启下,形成反差。

词人在羁旅中面对残花,聊斟薄酒,以获得片时清赏。

D.“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词人借酒打消对明朝事情的念想,迎接新的一天,体现了词人胸襟的开阔和旷达。

(2)本词情感丰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

(1)B

(2)《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

“收篙停棹”,“无雨都张伞”,目的不是遮头,而是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童真稚气赞赏有

解析:

(1)B

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童真稚气赞赏有加。

《夜宿徐公店》先写田园风光,再描绘儿童扑蝶图。

“急走”“追”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无处寻”写出了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形象,引发人想象。

两首诗对儿童稚态的描摹都很生动有趣,既表明了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又可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解析】【分析】

(1)B项分析不当。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无语都张伞”;

“树头花落未成阴”,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长出。

由此可知,《夜》诗描写的是暮春农村的景色。

选项说“初春时节”是错误的。

故选B。

(2)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

《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

他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

《夜宿徐公店》主要描写乡村田园风光,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扑蝶图,“急走”“追”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无处寻”三个字给读者以想象,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两首诗中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对儿童稚态的描摹,点活了全诗。

故答案为:

⑴B;

⑵《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

【点评】

(1)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

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逐个排除选项,筛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2)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