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7852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各层次的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具有不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C错误;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小的生命系统,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D正确。

【考点定位】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名师点睛】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简单到复杂依次:

细胞→组织→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具有各个层次,比如草履虫,没有组织和个体。

2.某科学工作者研究某细胞的成分时,提取到两种大分子物质T和D,其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t和d。

已知t是葡萄糖,且T遇碘变蓝,D可以被胃蛋白酶消化。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T和D的合成过程中都能产生水B.d物质中肯定含有氮元素不含硫元素

C.物质D的基本组成单位d有4种D.细胞肯定为植物细胞,T物质是纤维素

【答案】A

物质T基本单位是葡萄糖,且T遇碘不变蓝,所以其不可能是淀粉,可能是纤维素或者是糖原,因此该细胞可能是植物细胞也可能是动物细胞,D错误;

D可以被胃液中某种酶消化,则其应该是蛋白质,多糖和蛋白质形成过程中都有水的产生,A正确;

D是蛋白质,则d是氨基酸,基本组成元素有C、H、O、N,少数还含有S,B错误;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大约有20种,C错误。

3.关于多肽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食盐会使鸡蛋清溶液中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而析出

B.高温变性的蛋白质更易消化吸收

C.双缩脲试剂可以检测氨基酸含量和鉴定变性的蛋白质

D.1个环状八肽分子彻底水解需要7个H20

【答案】B

【分析】

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

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在肽链内部的R基中可能也有氨基和羧基。

肽链是平面结构,经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高温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不破坏肽键,因此加热后的蛋白质仍可以由双缩脲试剂检测。

【详解】在鸡蛋清中加入一些食盐,会导致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盐析),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没有变化,A错误;

高温使蛋白质变性后,其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变得疏松,容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更容易被消化吸收,B正确;

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变性的蛋白质但不可以检测氨基酸含量,C错误;

1个环状八肽分子彻底水解需要8个H20,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性质及鉴定,注意向鸡蛋清中加入食盐,蛋白质析出的过程为盐析,而不是变性。

4.对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实验结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F1能产生4种比例相同的雌配子和雄配子

B.F2中圆粒和皱粒的数量比接近3∶1,与分离规律相符

C.F2出现4种基因型

个体

D.F2出现4种表现型的个体,且数量比为9∶3∶3∶1

【答案】C

试题分析:

F1的基因型为YyRr,能产生四种雌雄配子,即YR、Yr、yR、yr,A正确;

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较近于3:

1,黄色与绿色之比也接近于3:

1,与分离定律相符,B正确;

F2出现9种基因型,C错误;

F2出现4种性状表现且比例为9:

3:

1,D正确。

考点:

单因子和双因子杂交实验

5.下列关于高等动物体内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B.细胞的分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C.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D.细胞的衰老与凋亡并不能说明动物个体已经衰老

1、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因此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连续的过程;

2、细胞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细胞癌变后就失去接触抑制,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3、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

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衰老就是个体的衰老;

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与个体的衰老与死亡并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详解】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A正确;

细胞的分化是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B正确;

细胞的癌变由于基因突变使细胞分裂和分化均异常,不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

对于多细胞生物体而言,细胞的衰老与凋亡并不能说明动物个体已经衰老,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癌变,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增殖的过程;

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

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弄清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的关系,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6.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

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及最适PH(PH=b)条件下,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

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pH=c时,e点对应的02量大于0

B.pH=a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

C.H2O2量增加时,e点上移,d点左移

D.适当升高温度,e点不移动,d点右移

pH=c时,酶变性失活,但H2O2在常温下也能缓慢分解,所以e点不变,即e点对应的02量大于0,A正确;

乙图表示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

当pH=a时,酶的活性减弱,酶促反应速减慢,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B正确;

底物(H2O2量)增加时,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升高,到达化学反应平衡点所需的时间延长,即e点上移,d点右移,C错误;

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pH=b(最适pH)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的曲线,若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会下降,酶促反应速率减慢,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延长,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即e点不移,d点右移,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确定e点表示化学反应的平衡点,d点表示到达平衡点所需的时间,d的大小也能代表化学反应的速率。

7.将等量的NH4+、PO4-3、K+、Ca2+共同置于500mL水中,再放入一些新鲜的水稻根尖,几小时后测定混合液中上述四种离子和水的含量变化如下:

项目

H2O

NH4+

K+

Ca2+

PO42-

减少量

0%

83%

72%

98%

82%

下列分析与解释正确的是

①离子大量减少而水却没有减少,说明根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②四种离子都减少,说明根对这些离子都有吸收

③根对四种离子的吸收量有差异,说明根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④Ca2+比K+明显减少,说明水稻根细胞膜上运输Ca2+的载体比运输K+的载体多

A.①②B.①③C.②③D.都正确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到四种离子浓度含量都大量减少,而水分含量前后相对不变,说明植物吸收水分和矿质离子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①正确;

四种离子的含量都减少,说明根对这些离子都有吸收,②正确;

四种离子原来浓度相同,而几小时后浓度有差异,说明根对这些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③正确;

几小时后Ca2+减少量明显多于K+减少量,即Ca2+被吸收量明显多于K+,说明水稻根细胞膜上运输Ca2+的载体比运输K+的载体多,④正确。

因此,D项正确,A、B、C项错误。

8.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之比均为1:

2:

2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有丝分裂中期和后期,染色体数相同,DNA分子数不同

D.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着丝点没有分裂,而染色体已经复制,因此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含有2个DNA分子,故A正确;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数目不变,故B错误;

有丝分裂的中期和后期,染色体数目不同,而DNA数目相同,故C错误;

有丝分裂的间期染色体数目不变,而DNA数目加倍,故D错误。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如图是同一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几个时期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时期与丙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数量相等

B.丁时期的母细胞有4条染色体

C.甲时期的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

D.丙时期是观察辨认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

乙时期与丙时期细胞内

着丝点个数相等,染色体数目相等,都是4个,A正确;

丁时期的细胞有8条染色体,其母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B正确;

甲时期的细胞内含有4个着丝点,4条染色体,C正确;

观察辨认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在中期,如甲时期,D错误。

10.有人用32P标记

磷酸盐浸泡蚕豆幼苗(体细胞含6对染色体),追踪放射性的去向以研究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单位:

h)数据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完整细胞周期有三个

B.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在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期活动旺盛

C.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含12条染色体和含24条染色体的细胞

D.高倍显微镜观察时,看到细胞核中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位置,判断处于分裂中期

图中第2h~第21.3h、第21.3h~第40.6h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因此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完整细胞周期有2个,A错误;

蛋白质的合成主要发生在分裂间期,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因此在蚕豆根尖细胞分裂间期活动旺盛,而不是分裂期,B错误;

蚕豆根尖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内为24条染色体,其他时期为12条染色体,因此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含12条染色体和含24条染色体的细胞,C正确;

核膜和核仁在有丝分裂前期就已经解体消失,因此有丝分裂中期没有细胞核,D错误。

11.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时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A-C段

B.CD段、GH段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分别为1:

2和1:

1

C.图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I-M段所示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

D.DE和JK段染色单体数量为零,都没有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图中的A-C段,A正确;

CD段、GH段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分别为1:

1,B正确;

图中A-G表示减数分裂,HI表示受精作用,I-M表示有丝分裂,C正确;

DE段和JK段染色单体数量为零,前者没有同源染色体,后者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曲线图,明确不同的线段表示的细胞分裂类型,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区别。

12.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

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2所示效果。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使突触后膜电位差增加

C.γ﹣氨基丁酸通过胞吐的方式通过突触前膜

D.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一致,均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局麻药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A项正确;

γ﹣氨基丁酸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项正确;

γ﹣氨基丁酸通过胞吐的方式通过突触前膜,C项正确;

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起作用,不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D项错误。

【点睛】小分子的递质通过胞吐释放而不是穿膜运输的原因:

胞吐比穿膜运输的运输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

二、非选择题

13.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

(1)调换高倍镜观察以前,若要观察的细胞偏在右上方,则在低倍镜下将装片向____方向移动,才能使观察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

(2)若换上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____。

(3)观察分生区细胞中,大多数细胞处于____期,原因是________。

(4)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要将实验材料(洋葱根尖)进行染色,主要是让细胞内的______染上颜色(紫色或红色),便于观察清楚。

应用_____(酸、碱)性染料。

(5)选用洋葱根尖作实验材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取材时,剪取根尖2-3mm,立即放入解离液中,目的是________。

若解离用了25分钟,将会________。

实验过程中,用清水漂洗,洗去解离时附着在组织上的盐酸,漂洗去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右上

(2)细准焦螺旋

(3)间期间期时间长

(4)染色体碱

(5)材料易得易于培养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6)使细胞分离开根尖过于酥烂(解离过度)便于染色

(1)由于显微镜成像为倒立的虚像,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则装片应向右上方移动。

(2)换上高倍物镜后,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而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

(3)由于细胞分裂间期时间长,因此视野中大部分细胞处于分裂间期。

(4)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碱性染料可以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染上颜色。

(5)洋葱根尖材料易得易于培养,因此可以用做实验材料;

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分裂旺盛。

(6)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液的目的是使细胞分离开来;

解离时间过长,会造成根尖过于酥烂;

解离液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漂洗,直接用碱性染料染色,盐酸会影响染色效果,因此需要漂洗去盐酸。

本题考查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14.下图甲、乙是某种雄性动物性腺中细胞分裂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染色体,AaBb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甲细胞的分裂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乙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甲细胞中含有____对同源染色体,乙细胞中含有____条姐妹染色体单体,甲乙所示细胞的时期分别与丙图中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时期对应。

(2)乙细胞中染色体①、②上有基因B与b,这是____________的结果,基因A和基因a的分离发生在丙图的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时期。

(3)图乙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的4个精细胞,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丝分裂

(2).初级精母细胞(3).4(4).8(5).D、G(6).交叉互换(7).I(8).AB、Ab、aB、ab

分析甲图:

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乙图:

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分析丙图:

A-E表示有丝分裂,F-M表示减数分裂。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对应丙图中的D。

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为初级精母细胞,含有8条姐妹染色体单体,对应丙图中的G。

(2)乙细胞中染色体①上有基因B与b,而染色体②上也有基因B与b,由此可知这是交叉互换的结果。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开,即图丙中的I时期。

(3)已知图乙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所以其产生了四种精细胞,基因型为AB、Ab、aB、a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于乙图中一条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出现的分析,根据情况判断其是交叉互换或者基因突变。

15.下图为某种遗传病(显、隐性基因分别为A、a)的系谱图,已知Ⅱ1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据图回答:

(1)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染色体上__________(显/隐)性遗传。

(2)Ⅰ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Ⅲ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3)若Ⅲ3和一个基因型与Ⅲ5相同的女性结婚,则他们后代正常的概率为_________。

【答案】

(1).X

(2).隐(3).XAY(4).XAXA或XAXa(5).1/2

分析系谱图:

Ⅱ1和Ⅱ2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

又已知Ⅱ1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已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正常的Ⅰ2的基因型是XAY;

由于Ⅲ3有病,说明其母亲是携带者,所以Ⅲ1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

(3)Ⅲ3有病,基因型为XaY,与Ⅲ5相同的女性的基因型为XAXa,他们的后代正常的概率为1/2。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无中生有的特点判断显隐性关系,再根据题干信息判断所在的染色体。

16.回答下列Ⅰ、Ⅱ题。

Ⅰ、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

人白细胞介素18(IL-18)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某科研小组开展了“IL-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

“①组无辐射损伤;

②组辐射损伤(60Co照射);

③组先辐射损伤(与②组处理相同),1天后注射IL-18。

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Oh、12h、24h、48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下表:

组别

处理方法

0h

12h

24h

48h

无辐射损伤

0.046

0.056

0.048

0.038

辐射损伤

0.460

420

0.530

0.520

辐射损伤+IL-18

0.239

0.265

0.279

0.269

(1)细胞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________死亡。

从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_____;

从_______(组别)两组数据可知,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

(2)科研小组还设置了第④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I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

与第③组相比,设置第④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下图表示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细胞因子是细胞对刺激应答时分泌的物质(如淋巴因子),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据图回答:

(1)应激状态下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

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多对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有_______作用,从而使血液中的糖皮质激素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2)病毒感染能刺激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从而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

IL-2也能促进ACTH的分泌,使糖皮质激素增多,从而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这种调节机制的意义是使机体的免疫反应保持在_______(较低、适当、较高)的强度,防止出现___________病。

(3)研究表明,老年动物(包括人)在应激条件下容易引起感染和肿瘤。

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程序性

(2).少(3).②③(4).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5).抑制(6).适当(7).自身免疫(8).应激条件下,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降低

据图Ⅱ分析:

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使得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进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

细胞免疫由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以清除异物的作用,T细胞还能分泌淋巴因子,加强相关免疫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

Ⅰ、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因此常被称为“细胞的编程性死亡”。

依据单一变量来分析:

②③组的单一变量是有无IL18;

①②组的单一变量是有无辐射损伤。

结合变量及实验结果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少;

从②③(组别)可知,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

(2)③④组的单一变量是IL18的注射的时段不同,因此设置第④组的目的是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Ⅱ、

(1)从图解中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所以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

(2)效应T细胞参与的是细胞免疫,IL-2也能刺激下丘脑,通过分级调节促进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这种调节机制的意义是使机体的免疫反应保持在适当的强度,防止出现自身免疫病。

(3)从图中信息可知,在应激条件下,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抑制了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降低,所以老年动物(包括人)在应激条件下容易引起感染和肿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